2024景氣緩步復甦 地緣風險促通膨升溫
台灣2024迎來總統大選,兩岸關係緊繃、美中科技戰白熱化,加上以巴衝突可能使能源價格再度飆漲,全球地緣風險升溫,都推升二次通膨危機。
美國聯準會展開「暴力升息」後,國際金融局勢動盪,加上通膨、地緣風險等負面因素持續籠罩。學者認為,升息和通膨陰霾未散,2024年上半年將維持高利率水準,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動能將受抑制,受惠AI等商機挹注,經濟料將緩步復甦。
通膨陰霾籠罩高利難降 美消費衰退拖累台出口
2023年在通膨和升息夾擊下,終端需求疲弱,連帶拖累台灣外貿表現。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貨幣政策持續緊縮情況下,未來半年美國消費動能可能萎縮,進一步拉長台灣出口衰退時間,廠商投資意願也將受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公布世界展望報告,全球經濟成長預計將從2022年的3.5%,減緩至2023的3.0%與2024年的2.9%;通貨膨脹方面,IMF評估,今年全球通貨膨脹5.8%。
吳孟道表示,IMF報告顯示通膨降溫的速度不如預期,和2020年疫情前通膨2%相比,仍處於較高的通膨環境,主要國家貨幣政策料將持續緊縮,即便升息循環走到尾聲,但2024年上半年仍維持高利率水準。
吳孟道指出,舉債成本升高恐讓企業投資縮手,一般民眾學貸、車貸和房貸的利息增加也會排擠到消費,不過經歷2023年快速升息後,市場已有預期心態,並做好相關調整,今年挑戰相對較小。
至於2024年景氣是否能走出低谷,吳孟道表示,升息和通膨陰霾未散,加上國際貿易低迷,消費、投資和進出口等經濟成長三大引擎皆受影響,預估復甦步調並不會太快。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國貨幣政策「就算不升息,也會持續維持高利率」,在利率持續維持高檔情況下,美國個人消費支出雖持續增長,但成長趨緩,隨著家庭債務不斷累積,未來半年,美國消費可能出現顯著衰退。
美國消費動能攸關台灣出口表現,吳大任表示,台灣對美國直接出口占比僅約18%,但以美國為主要的終端消費市場,全球占比超過三成,台灣出口有許多中間財最終銷往歐美市場,預估對美國的直接和間接出口占比超過三成。
去年經濟表現「內溫外冷」,但吳大任提醒,內需還有另一個隱憂,因出口衰退,導致廠商營收下降、產能利用率低;若出口衰退時間拉長,廠商對未來展望悲觀,將進一步降低投資意願,國內投資可能轉為衰退。
以巴戰爭致油價上揚 恐推升二次通膨
2023年10月以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衝突,成為下半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吳大任表示,地緣政治風險續存,以巴戰爭最壞的狀況就是中東產油國與美國對立,並和俄羅斯結盟。
「戰爭造成的影響可能超乎預期」,吳大任表示,國際能源短缺除了造成經濟衰退,能源價格上漲可能也會引發二次通膨。
至於推升通膨的主力,除了油價上揚之外,吳孟道舉美國為例,美國通膨下降緩慢有兩個主因,第一,租金高漲,連帶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居高不下;第二,勞動市場相對緊俏,缺工問題嚴重,企業祭出加薪吸引勞工,造成美國薪資年增率高於過去。
吳孟道進一步指出,若發生薪資物價螺旋,即薪資提高會推升物價水準,物價上升會再推升薪資,可能形成惡性循環,通膨情形將更難抑制。
中對台施貿易壁壘調查 ECFA若中止將衝擊傳產
2024年台灣即將迎來四年一度總統大選,中國商務部2023年4月發布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涵蓋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並延長調查期限至2024年1月12日,也就是總統大選投票前一天。
中國另稱台灣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將依據有關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評估,若ECFA中止,紡織、石化和機械等產業將受影響。
吳大任表示,兩岸經貿存有許多政治考量,中國宣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延後到今年總統大選前一天,就是要視總統大選結果決定後續作為。
吳大任分析,ECFA若是停止,短期勢必衝擊台灣傳統產業;中長期而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國規劃10年內將九成產品調降至零關稅,但台灣並非會員國,未來二至三年影響效應逐漸浮現,傳統產業面臨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