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患者如何進補?掌握三少一多原則

2023-01-31
文章類型 : 遊戲家事

每到冬令時節,與親朋好友相約進補吃美食可謂人生一大樂事,面對這些讓人口水直流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人蔘湯、藥膳鍋,以及暖身甜品的誘惑,本身患有三高病史的人又該如何適當進補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分析,近幾年其實大家都更了解,冬令補身這個觀念是源自於以往飲食營養相對不如現在如此唾手可得的年代,反觀現代人營養過剩是通病,一般常見的進補美食早已不分時節成為大家相聚吃鍋和飯後甜品的熱門選擇,若是每到冬令又過度進補,就容易日積月累造成體重增加與心血管的負擔,尤其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患者,可能因此出現血糖飆升、口乾舌燥、頭痛等錯誤進補的後遺症。

三少一多破解地雷
一般常見的進補鍋物中,究竟藏著哪些看不見卻讓人食慾大開的健康地雷呢?林杏純解釋,進補鍋物普遍都屬於熱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酸以及普林都很高的料理,若是再搭配常見的沙茶醬、豆瓣醬、豆腐乳等沾醬,以及各式含糖、含酒精的飲料,飯後再來份精緻糖爆表的紫米粥、黑糖薑茶、桂圓紅棗茶「暖暖身子」,這樣一頓盡情大吃大喝後,不僅增加肝腎負擔,也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大大提升,而最佳的調整之道其實也不難做到,也就是把均衡且多樣化攝取當季、在地且不同顏色新鮮食材的飲食概念,巧妙地融進冬令食補中,並注意進補別過於頻繁,菜色選擇上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食補原則,並搭配運動習慣,就能大致掌握健康進補的訣竅。


搞懂三高進補風險
針對本身已是三高患者的饕客們,林杏純提醒,餐廳熬湯常常以大骨或肉類作為基底,故補湯大都是高油、高鈉、高熱量的食物,不只容易導致肥胖,湯品中過量的鈉、鉀、磷及普林,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身體負擔大,易導致病情加重。而糖尿病友除了不適合勾芡的湯品例如佛跳牆,也要注意紅棗和桂圓的含糖量偏高,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頻繁食用,建議要節制攝取的份量與頻率,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冬令補身卻適得其反。

香噴噴的麻油雞雖含有必需脂肪酸,要擔心的是麻油經過不當高溫拌炒反而容易造成裂變,林杏純建議,如果能在家自己煮健康一點的麻油雞湯會更好,只要用麻油稍加拌炒就起鍋,或是以涼拌食用。另外,暖身食補不可或缺的米酒每一公克會產生七大卡的熱量,再加上補湯常見的酒精類調味品,攝取過多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導致血壓飆升,增加高血壓患者中風的風險。

而藥膳湯頭通常都很濃口,搭配很多人戒不掉的沾醬,都是驚人的高鈉來源,攝取過多一定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負擔。如果想要補得更健康,就得增加蔬菜攝取量,用滿滿的膳食纖維降低重口味食補對身體的負擔,因為膳食纖維不僅是腸道益生菌的養分,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促進膽汁酸分泌、減少人體吸收脂肪,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可增加糞便體積、改善便秘,以及排出腸內的壞菌,幫助身體代謝。

低負擔食補四原則
針對「三高患者」該如何進補才不致於越補越傷身?林杏純提供以下幾個簡單易行的食補原則:

1.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以全穀根莖類取代精緻的白飯、白麵作為主食,可增加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的攝取,並均衡且多樣化攝取當季、在地且不同顏色的新鮮蔬菜,降低加工類火鍋料包括各種餃類、丸子、米血、香腸的攝取,保健腸道又能預防慢性病失控。

2. 運用天然調味料:五顏六色的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及纖維,是作為湯底的絕佳選擇,以食物的原味取代人工調味料或加工食品,讓補湯的湯底清甜無負擔,也可酌量添加香草或中藥材增添風味,比如枸杞、紅棗、花椒、八角、黃耆、百合等,也是不NG的作法。

3. 植物蛋白是首選:冬令補鍋容易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和高油脂、高膽固醇,營養師建議,優質蛋白質來源不止肉類,植物蛋白中的豆腐等黃豆製品是不錯的選擇,但不代表肉類不能吃,只是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紅肉應控制,可考慮以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且低脂的海鮮來取代,但還是要控制蝦蟹和魚卵勿過量,並且避免選擇以帶皮肉類或內臟熬煮的湯底,以降低膽固醇和油脂攝取。

4. 次數和份量別過度:冬令補身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驅寒暖身的用意,但是台灣的冬季並不算太長也不會太過於寒冷,如果只是應應景偶一為之並注意均衡原則,自然就不會有過度進補的疑慮。


了解體質病史才能補健康
林杏純也進一步補充解釋,冬令進補也不是只有三高患者需要特別留意進補地雷,有慢性病史的人包括心臟病、痛風、腎臟病等,還有急性感染發炎者例如正好感冒發燒、喉嚨痛甚至是急性腸胃炎,以及手術後、癌症患者或是孕婦,其實都不宜過度進補,若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的女性,更不建議每到冬令就進補。特別是心臟病的患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容易產生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物效果,可能增加出血與心臟疾病風險,後遺症不可小覷。

對正常人而言,進補吃多了容易上火,可多加點冬季盛產的蔬菜一起燉煮,讓補湯藥性變平,預防上火。至於很多人會選擇搭配的茶飲,由於茶葉中有較多的鞣酸,會與肉類蛋白質作用產生鞣酸蛋白質,可能造成腸道蠕動減速,大便水分減少,進而誘發便秘;鞣酸也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如果擔心排便不順,建議還是搭配白開水才不會越補越困擾。

最後,營養師也提醒,就中醫觀點,多數人可能夾雜多種體質,藥膳餐未必適合每個人,想要知道自己的體質該怎麼補才能補得剛剛好,最好請教專業中醫師。若不清楚自己的飲食忌宜,建議「適量滋補」即可,以避免若食物屬性不合自己的體質,吃多了反而有害健康,與其吃藥膳餐,倒不如多吃以當季盛產食材入菜的暖身料理,多樣化攝取各色蔬果,以求飲食均衡,才能真正滋補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