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敲全球化警鐘 美中角力重塑世界經濟

2022-05-31
文章類型 : 房產時事

比起俄羅斯,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旦美中角力戰持續白熱化,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衝擊全球經濟,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直言,侵烏事件已終結過去30年的全球化,「全球化已死」的說法甚囂塵上。未來如何止血這項過去主導全球30年的趨勢,美中角力戰是觀察的焦點,兩強交手除影響全球化的走向外,更牽動世界經濟新秩序。



俄侵烏波及供應鍊  經濟解扣推高通膨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芬克在3月底一封致集團股東的信函警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動已重塑世界經濟,進一步推高通膨,並促使企業退出全球供應鏈,等於終結了全球化。

他形容:「俄國侵略烏克蘭,已終結我們過去30年所經歷的全球化,轉入去全球化的時代。」他預言從資本、生產線到市場,都會出現更多脫鉤情況,各地經濟環環解扣,今後的遊戲規則肯定跟先前數十年大為不同。

芬克寫道,去全球化將推高通貨膨脹,迫使各國央行在更高的價格或更低的經濟活動之間做出選擇。

無獨有偶的,橡樹資本共同創辦人馬克斯(Howard Marks)也在《紐約時報》呼應去全球化的觀點,他認為全球化現在已經由鐘擺效應回到本土製造、採購,與過去最便宜、最簡單和最環保的資源相比,最安全和最可靠資源的呼聲可能會更高。

他認為,烏克蘭戰爭後將促使企業將生產地點移至離家更近的地方,這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他形容,「與其購買最便宜、最便捷及最綠化的資源,人們大概會更注重資源是否最安全、最確實。」

馬克斯認為,全球化有利提升全球GDP,對於著重出口的經濟體以及透過海外採購降低成本的企業有幫助。但是鐘擺如今擺向另一邊,可改善進口商安全、拉高國內生產商競爭力、增加國內製造業的工作機會,轉變過程創造投資良機。

芬克事後也對外界的解讀提出看法,他在金融資訊網站Investopia於中東城市杜拜舉行的會議上說:「我寫的是有關過去30年來我們塑造全球化的方式正在改變,而我相信俄烏戰爭將令它加速。」

「甚至這是一場在戰前就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而出現的改變。我認為,疫情真的開始顯示出全球連結度降低。」

芬克說:「我相信我們將見到近岸和境內採購加速發展。這雖然還是全球化,但是架構不同。」

過去30年全球化趨勢的確為世界經貿帶來驚人的收益,並發展出一套運作機制。例如美國跨國大公司先在中國設置廠房,利用廉價而高效的勞動力,再從東南亞及非洲輸入生產物料,加上來自俄羅斯的能源,大規模量產貨物,最後行銷全球市場。

不過,受到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及COVID-19衝擊,這一套全球化運作方式已經出現調整,企業生產線布局不再只著眼經濟效益,更須兼顧堅韌性。就像從川普到拜登的兩任美國總統,都要求晶片、醫療用品等關乎戰略安全的生產線回流美國本土,不再管成本較高、效益較低。


俄烏戰爭加上美中角力  撼動資本市場美元地位
在可見的未來,俄烏戰爭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會逐步浮現,其中跨國公司業績在未來兩、三年就可見真章。去全球化趨勢出頭,除了壓縮企業利潤,逆全球化也會造成物價飛升、通貨膨脹惡化、帶動利率上揚,資本市場恐將承受雙重打擊。

另外,美中角力戰更是另一關注焦點。拜登上任後,除確立對中國延續川普的對抗與競爭戰略,更擴大結合民主陣營國家共同回應北京在全球各領域步步進逼與改寫當今國際規則的野心。拜登曾說:「如果我們再不行動,他們(中國)將吃掉我們的午餐。」

俄烏戰爭發生後,俄烏雖非工業生產大國,但也影響到全球產業供應鏈而引起經濟動盪,凸顯產業供應鏈的脆弱,以及打造自主供應鏈的迫切。美國未來有可能考慮動態調整對中國經貿戰略,走向「供應鏈去中國化」,以建構自主供應鏈為優先政策。

至於中國方面,俄羅斯侵烏遭到西方制裁,以外匯存底來說,預估俄羅斯中央銀行有近60%的儲備是美元、歐元或英鎊,因此可以合理猜測,超過一半的資產已經被凍結。中國外匯存底預估有高達70%美元資產,看到俄羅斯血淋淋的例子,相信中國會思考將外匯去美元化,預估將衝擊美元地位,而美元是美國全球經濟實力的基礎。

比起俄羅斯,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一旦美中角力戰持續白熱化,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受創的全球化趨勢如何止血,關鍵仍在美中兩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