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投資甜蜜點到? 3類商品擇優逢低布局

2022-09-30
文章類型 : 理財資訊

傳統上債券、尤其是先進國家公債與高信評的優質企業債,向來是市場資金的最佳避風港,然在今年卻也一樣踢到鐵板,債市到底怎麼了?現在會是進場投資的好時點嗎?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震盪不斷,各種天災然人禍一再衝擊,讓原本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金融市場雪上加霜。就股市而言,今年以來就僅剩與原物料有關的中東、拉丁美洲、非洲及印尼等少數國家地區還可以維持正報酬,其他地區、國家跌幅基本上都20%起跳。

資金狂往美元資產跑
全球市場動盪不已,資金就往大家公認最安全的美元資產跑,加上美國為壓抑通膨不斷大幅升息,導致美元創下數十年來最大漲幅!美元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近15%(結算至9月16日),只有巴西里爾及墨西哥披索等極少數貨幣對美元還能維持升值,其他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也多在10%以上。就連向來穩定的台幣也出現數十年來首見的兩位數重貶(截至9月16日,台幣今年以來貶值13.01%)。

市場跌跌不休,投資人自然想到要避險。說到避險,不外乎黃金與債券兩大商品。然而,今年以來金價就只有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有過一波上漲,之後就一路直直落,今年迄今跌幅已近10%,若從3月高點算起,跌幅更已近20%。事實上黃金已連跌2年,就算去年以來通膨不斷加溫,黃金完全沒有發揮抗通膨的效果。關鍵在於避險商品愈來愈多,近年黃金早已淪為投機性商品,早就沒有抗通膨或避險的效果了。

債券同樣也踢到鐵板
傳統上債券、尤其是先進國家公債與高信評的優質企業債,向來是市場資金的最佳避風港,然而在今年一樣踢到鐵板,不但幾乎所有類別債券都下跌(就筆者統計,只有部分中國債還能維持正報酬),跌幅甚至直追股市,創下債市至少40餘年來最慘烈的一年(見表1與圖1、圖2)!

為何今年債市跌幅如此巨大?投資人多會認為是通膨與升息所致。目前美國通膨數據與升息幅度都還沒有1980年代初期來得高,但從歷史數據來看,1980年代美國債市依然是上漲的,1982年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漲幅甚至高達32.6%。即使通膨率高達13.6%的1980年,債市依然是正報酬。而2003年到2006年美國聯準會將聯邦基金利率從當時歷史最低的1%,快速升到波段高點的5.25%,但這段期間債市同樣是上漲的。

今年來跌幅直追股市
投資人可能會說是聯準會縮表的關係,可是2017年10月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聯準會也在縮表,幅度比現在還大(註:這段期間聯準會每月縮表500億美元,但今年6月~8月聯準會只每月縮表475億美元,9月起才增加縮表幅度至每月950億美元),但債市照漲不誤。

就不用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或是1982年的以阿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半島,當時高信評債券都發揮了避險的效果!

之如前面的分析,各種不利於債市的原因過去這麼多年都沒有造成債市下跌,但擺在眼前的事實,今年以來債市跌幅卻直追股市,原因何在?

筆者認為,可能原因在於從沒有過通膨、升息、縮表、戰爭、疫情…等這麼多不利因素同時發生,再加上過去2年市場明明受疫情影響,基本面欠佳,但金融市場還是一路漲。泡沫一旦破裂,投資人於是紛紛從資本市場撤離,債市自然也在劫難逃。

連續幾個月美銀美林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結果顯示,基金經理人不斷提升持有現金比率,尤其9月調查中高達62%的經理人建議多持有現金,創1994年該調查開始以來最高比率。然而,市場真有如此悲觀?多持有現金部位真有比較安全?比較好?

找好標的才能逆轉勝
相信投資朋友都很清楚,即使今年以來市場不斷升息,但是通膨數據還是遠高於銀行利率。換句話說,錢存在銀行裡得到的其實是負的實質利率,也就是說錢的數量變多了,但是購買力卻是下降的!因此,與其持有現金,還不如找好的投資標的才有機會「逆轉勝」,其中優質債券就是相當有機會的標的。

此處所謂的優質債券,是指信用評等高的債券(對應就是違約風險低),也就是投資等級債。台灣投資人偏好的高收益債,現在金管會已規定必須改稱非投資等級債,是指低信評的債券(對應就是高違約風險,但過去稱高收益債容易造成投資人誤解)。非投資等級債與股市具有高度正相關,當前股市風險依然偏高,不是適當的進場時機。而投資等級債與非投資等級債是以標準普爾信評「BBB-」或穆迪信評「Baa3」為分界;信評在此以上(含)就是投資等級債,以下的就是非投資等級債。

附帶一提,近來台灣櫃買中心在推廣的「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是指債券本息支付條件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相連結的債券。例如發行公司設定以溫室氣體減量10%做為指標,若未能於期限內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則票面利率就加碼,藉此警惕發行機構努力達成目標。

這與之前推動的「永續發展專項資金債券」有異曲同工之意,目的都在鼓勵發行機構努力達成ESG(E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S是社會責任,Social、G則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目標。而不論是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或是ESG相關債券,都是優質企業會去追求的目標,雖然不是絕對,但可視為廣義的優質企業債。

3理由挑優質企業債
筆者之所以會推薦優質企業債,主要有以下3個理由,(1)優質企業債已嚴重超跌:由各種統計來看,即使債券有下跌的理由,但這波實在跌過頭了。不過跌過頭不代表就不會再跌,尤其聯準會短時間內還是會強勢升息的影響下,反而是逢低分批低接的好時機。(2)市場衰退趨勢明顯:如前述,高信評債券向來是市場的避風港,當市場短時間難以轉好,自然就有避險需求。(3)通膨已接近高點:意味影響債券的不利因素將漸漸淡化。

至於投資方法,投資人可考慮債券ETF、債券型基金與單一企業債。債券ETF就如同股票型ETF鎖定特定指數,好處是容易了解投資標的屬性,且在股市交易,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缺點則是缺乏彈性,指數成分債券不論好壞都得概括承受。

債券型基金就有彈性的多,但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與判斷能力就成了關鍵。單一企業債最簡單明瞭,投資人最容易判斷好壞。加上債券有到期還本的特性,投資人可以控制損失,而且持有期間有明確的利息收入;但缺點是交易成本與資金門檻會高過債券ETF與債券型基金許多。3種商品各有優缺點,就看投資人的偏好與考量了。



此外,由表2到表4的資訊來看,雖然目前短期債券的表現明顯優於長期債券,但這反而是長期債券分批投入的好時機,且投資長期債券才會有比較好的利息收入,也是重要的考量。
(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