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主席任期將屆 降息即將再度啟動?

2025-07-31
文章類型 : 理財資訊

今年第一季市場籠罩在川普關稅人了改策陰影下,擔要可能會過成阻斷世界貿易的逆全球化進程,並讓通膨快速上升,進而引發各種金融危機。其中一個很常被提及的就是原本資本期待的降息循環啟動可能會徹底終止,甚至轉為升息的可能。這一連串揣測,也讓債市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債券類商品遭到市場拋售。

但隨著關稅政策明朗化,世界逐漸發現似乎稅率不如預期來得高,川普始終還是商人本質,在他不計代價的瘋狂背後,隱藏的還是商業的算計,一切的一切說到底還是為了爭取更多談判籌碼。而通膨也未如預期般走升,市場再度期待降息來臨。眼看大家所期待的九月降息時點逐漸逼近,這次會仍是「狼來了」?還是真的有機會為市場注入資金活水?股債選擇又該如何配置?本文針對此議題進行剖析。

通膨控制得宜 九月降息機會浮現
四月川普所謂「解放日」啟動後,大家最擔心的還是會不會引發惡性通膨浪潮。三個月過去,雖然通膨數據略有波瀾,但仍維持穩定的緩步降溫格局。美國核心CPI也從年初3.29%降.8%以下水準,並可望持續下滑,整體經濟狀況也維持有序的降溫。

五月時大摩還一度預測直至明年三月前聯準會都可能因為關稅帶來的黏性通膨不會採取降息的作為,但近期在通膨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大家又重拾對於今年啟動降息的信心。根據CME FedWatch模型顯示,有機會在九月及12月各降息一碼,五月初賣壓沉重的債市也出現反彈契機。

金融債信用利差低  可望獲得資本青睞
既然債市終於出現止穩態勢、降息路徑似乎篤定,加上股市近期陷入整理,缺乏上攻動能,配置一定比例的債券類商品似乎成了必須認真思考的策略。但什麼類型債券在近期具有較好的機會?我們或許可從兩個面向切入思考,就是「信用利差」與「違約率」。

所謂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是衡量公司債相對於無風險資產(通常是美國國債)所提供的額外報酬,是投資人為了承擔企業信用風險所要求的補償。

某家公司債券利率是5%,相同期間的美國國債利率是3%,那麼信用利差就是2%(200個基點)。這2%表示投資人希望透過更高的利率,來彌補可能的違約風險或流動性風險。如果利差擴大,可能代表市場擔心企業違約風險上升;相反,縮小則表示風險趨穩,市場信心回升。

以目前市場較熱門的金融債與科技債比較,會發現金融債具有較小的信用利差。也因此在降息的背景下,金融債更具有綜合的價漲優勢。

而違約率眾所皆知也是挑選債券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一般來說,越高的信用評級也具有越低的違約率,投資人所需承擔的風險自然也越低,相對來說比較穩健。統計1981-2023年,債信評級「A」的公司債已連續14年維持在「0%」違約率,若偏好較低風險或穩健型投資人,自然不應只將眼光投注在「高報酬」上,同樣也需要重點考慮「低風險」。對機構法人來說,這也具有較高誘因,較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股市震盪整理債市可望先行
近期台股在越過年線後走勢趨緩,市場在等待更多消息確認下半年景氣,股價運運未能進一步向上突破。此時,債市受惠通膨持續降溫與降息預期增加,逐漸走出較為明確的趨勢,可多加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理財周刊》1299期,2025.07.18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