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膨生活大不易 Z世代陷「畢業後憂鬱」

2024-04-30
文章類型 : 房產時事

許多年輕成年人可能都經歷過「畢業後憂鬱」,過去10年裡,這個族群的發病率已上升到一般人口的兩倍。Z世代在這一個時期面對獨特的挑戰。

一位金髮碧眼的美國女孩對著鏡頭哭訴自己的內心焦慮,「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我要進公司,通勤上班……現在住不起城市」。她情緒激動地說,「我沒辦法自己煮飯,也沒有力氣運動……我真的好沮喪」!

女孩將影片PO上社群平台TikTok,影片被快速瘋轉,掀起網友討論,正反評價不一,但許多人抱以同情眼光。有人表示,「她沒有錯,是我們把荒謬的磨難變得正常」。另有人回應,「美國有這麼多人服用抗憂鬱藥物是有原因的」。

「千禧世代和Z世代對生活感到厭惡;嬰兒潮世代卻認為自己做到了,如果他們曾經吃過這些苦,其他人也可以。」有網友道出不同世代的矛盾,過去嬰兒潮畢業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似乎十分正常,但到了Z世代竟衍生出心理問題。



困惑焦慮與孤單   「畢業後憂鬱」倍增
Z世代一般定義為1990年代中後期到2010年代初期出生的族群。他們是首批數位原生族群,從小就熟悉電子設備和網際網路。根據國際調研機構Statista,美國Z世代人口約6,958萬,占總人口數的20.66%。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凱利(Jemima Kelly)分析,這名引起關注的女孩,其悲傷部分原因來自於「畢業後憂鬱」,Z世代對心理健康的在意程度比起過去強烈。

醫學新聞網站「今日醫學新聞」指出,許多年輕成年人可能都經歷過「畢業後憂鬱」,過去10年裡,這個族群的發病率已上升到一般人口的兩倍,畢業的轉變涉及社會、情感、財富等挑戰,可能會觸發這樣的狀況。

自由撰稿人米爾斯(Jessica Mills)在《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San Diego Union-Tribune)為文描述Z世代如何與「畢業後憂鬱」奮戰。

她描述自己畢業後經常感到困惑、焦慮、孤單,與父母同住,每週申請超過30份工作,收到無數封被拒絕的信件,從事著各種自由業。不過,她並不是唯一有這樣感受的人,Z世代在這一個時期面對獨特的挑戰。

通貨膨脹創新高    經濟負擔重壓Z世代
「住房、交通、食品雜貨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成本是25年來最高水準」,Z世代根本無法負擔。以聖地牙哥為例,平均租金為3,016美金,根據租屋網站RentCafe最新統計數據,這比全國高出116%(米爾斯撰文時數字為121%)。

同時,美國K-12教育體系創造出一個已預定好的未來,「從學校過渡到另一間學校」,但「離開學校後我是誰」成了應屆畢業生的困惑之處。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第一個沒有為他們鋪平道路的未來。看著社群上一堆慶祝找到新職位的PO文,很想知道「為什麼不是發生在我身上」?因此Z世代湧向TikTok表達「畢業後憂鬱」。

米爾斯引述一位女性應屆畢業生在TikTok受訪的片段,該名應屆畢業生從事醫療領域相關工作,並面臨經濟困難,她認為「這個世代被搞砸了,父母親無法意識到這有多麼困難」。Z世代畢業後因生活物價和租房壓力快要喘不過氣。

另一位女孩雅欣(Renee Yaseen)投稿《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提及畢業後留在校園周遭生活工作的懷舊現象,熟悉的環境為「畢業後憂鬱」提供庇護。但這樣的選擇有好有壞,工作生活和校園生活的不同常令人感到失望。

雅欣說,畢業後若沒有達到「人們的期待」令人難受,不少仍留在校園工作的人向她表示「希望破滅」,感到學校並不關心「員工」,大學已經結束了。

避免心理健康亮紅燈    三技巧幫助適應
美國針對孤獨感的研究顯示,近四分之三的Z世代表示「有時或總是」感到孤獨。

「今日醫學新聞」建議,為了在這個過渡時期保持身心健康,可以嘗試三種方式:一是照顧好自己的基本需求,對下一個階段的人生有所計畫和準備。二是建立支持網絡,保持社交活動,嘗試和老友保持聯繫,並認識新朋友。三是建立規律的作息,包括運動,這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盡量維持輕度運動習慣。

文章提到,「畢業後憂鬱」治療與其他類型憂鬱症治療相似,方法包括服用抗憂鬱藥物,接受心理治療或心理教育輔導,採用大腦刺激療法或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