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2024-10-30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中譯『橫山家之味』)是由是枝裕合所執導,由阿部寬所飾演,故事敘述著家庭中親人之間若即若離的互動,有輕鬆的一面,也有劍拔弩張的瞬間。同住一個屋簷下,有人期望與失望,有著對親人不在的追憶與感傷。鏡頭很慢,小鎮很小,人口不多,待在家裡似乎就可以聽到隔壁人家說話的聲音,電影告訴我們,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力量,電影中演員不多,也沒有科技手法,但是看完會沉吟許久,不論發生什麼事,個人也好,家庭也好,都要步履不停地走下去!最近演員胡歌也演了一部電影「走走停停」,女主角是高圓圓,和阿部寬一樣,胡歌也是一位失業的大齡青年,迫於北漂的壓力,只能回到老家與父母及妺妹同住,在老家巧遇了舊時同學高圓圓,高是拍紀錄片的,想以其北漂回來的狀態做一深度的報導,卻沒想到反而促成了胡歌把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的夢想。劇本的主軸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女主角是由自己的母親所扮演,拼湊出來的團隊,沒有經費,就在自己的家裡開拍,父親的角色嚴肅不多言,冷冷地看著一幕幕的故事在他身旁排練,父親沒有反對就是對這個廢柴大齡青年最大的支持了。而後面有意想不到的劇情轉折,足以讓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導演龍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去探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走與停,不僅代表著前進和停止,也象徵著勇氣和思考。「走走停停」這四個字不是對生活最寫實的形容嗎?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起伏和轉變,胡歌飾演的男主在經歷北漂失敗和家庭變故後,波瀾不驚地接受了生活,選擇和自己和解。電影的最後是他開著車子陷在車陣中,而另一個車道,高圓圓則在另一台車的副駕駛座上,他們看到了彼此都在車流中,沒有交流,卻都在自己的車道中走走停停。和『步履不停』一樣,這部電影也有現代很流行的一個詞叫「鬆弛感」,不是富貴人家,也沒有霸道總裁,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人生,對於成功這二字已經冷感,只想在踏實與温暖中過好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人生一路都是走走停停,爬山的路是走走停停,在大漠戈壁徒步也是走走停停,在台灣環島徒步是走走停停,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走走停停,二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走走停停,看一本書是走走停停,連寫這篇文章也不是一口氣寫完,也是寫一段之後停頓下來思考,然後再開始!人生的差別是走走和停停的時間有多久,頻率是多少。你現在是『走走』還是『停停』呢?目的地能看到什麼,誰都沒有把握,而『走走』和『停停』是平等的,加起來才是你全部的人生,願你走時帶著微笑,停時不忘感恩!
擺脫窮忙陷阱 放大努力效益 三個方法讓你投資回報翻倍
2024-10-30
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前陣子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叫做《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書中提及了必有回報以及沒有回報的對比思維,我覺得很有趣,也從中得到不少反思,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落入了沒有回報的窮忙陷阱?好像很努力,但實際上只是內耗,並沒有為人生帶來相對應的效益。小心落入沒有回報的窮忙陷阱這樣的狀況,在投資中也不少見,我身邊就有幾位朋友儘管有多年的投資經歷,但資產並沒有因為投資而增長太多,花很多時間找資料、研究、預測進出點位,但投資績效仍不理想,事實上,我們在考量投資成本時,除了投入的資本成本之外,還有看不見的隱形時間成本。為了擺脫窮忙的循環,「有技巧的努力」就更顯重要!那麼,在投資上,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擺脫窮忙,放大努力的效益,讓投資的回報翻倍呢?1.必有回報的人專注於可掌握的事,沒有回報的人任由未知事物擺布。我常與讀者和粉絲分享,在財務上如何挑選投資標的和資產配置固然非常重要,但在決策過程中的底層邏輯思維更是重中之重,「專注於可以掌握的事」正是我認為投資可以長久穩健的關鍵,但很可惜,大多數的人都習慣將焦點放在未知的事物上,並且企圖從中找到投資線索與機會。巴菲特的名言「永遠不要投資於你不了解的業務」,他在1988年開始大量購入可口可樂的股票,因為他認為可口可樂有強大的品牌價值和穩定的現金流,這些都是他能夠理解和評估的因素,「專注於可以掌握的事」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充分體現了他的投資原則。2.必有回報的人採取因式分解,沒有回報的人無計畫猛衝。投資最忌諱的是無計畫猛衝,很多人看不起定期定額的緩慢報酬,但如果選對標的,其實定期定額就是運用「因式分解」累積複利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以我自己來說,我長期利用定期定額固定扣款的功能,僅僅選擇兩支標的,多年下來雖然沒有爆賺,但什麼都不用操心,也能享受平凡但還算滿意的報酬。當然,現在帳面上賺的還是有可能回吐,過程中也得承擔波動起伏,但如果抱持著長期思維,就會明白這些都是必經之路。3.必有回報的人善於停損,沒有回報的人因捨不得而繼續虧損。在我諮詢的同學中有不少人手上有些賠錢並且不適合長抱的股票,但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想著也許有一天會回來。不停損短期內好像沒賣就不賠,但實際上卻是在耗損資產與機會成本。關於不停損的巨大代價,我們從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崩潰可窺一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科爾斯共同創立的對沖基金,該公司在 1994 年至 1998 年間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年均回報率超過40%。然而,他們過度依賴複雜的數學模型並使用了極高的槓桿。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市場出現LTCM模型中未預料到的異常波動。公司原本可以及時止損,但管理層過於自信,認為市場終將回歸理性。結果,LTCM在短短幾個月內虧損了46億美元,幾乎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崩潰,最終需要美聯儲組織救援。LTCM因為過度信賴模型,而錯失了停損的時間,並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運用七二法則 拉長持有期間想讓投資的資產翻倍,其實並非難事,用簡單的七二法則計算,若年化報酬率8%,大約九年就可以達成,8%的報酬率透過指數化投資就有機會達成,九年雖然不算短,但只要持之以恆,多點耐心,資產翻倍指日可待。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58期,2024.10.04出刊。
台美股舞跳探戈
2024-09-30
美股9月開局又陷近乎股災的慘狀,8月成交量低檔徘徊的台股也受到牽連,美股之前看通膨臉色,如今又受經濟衰退隱憂拖累,投資人應如何因應變局?統計2022年至今,道瓊指數跟加權指數的相關係數為0.8764,但如果只是看最近幾個月的話,相關係數降到0.6897,這是因為台股以科技股為主,而自7月12日川普遇刺之後,華爾街的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都在降低七大科技巨頭的持倉,除了蘋果是加碼的。9月9日是iPhone 16的發表會,媒體多次報導鴻海的河南鄭州廠正在增人加緊生產,但工業富聯的股價自7月11日從28.89元人民幣高點拉回到19.17元人民幣低點後,反彈無力再創18.51元人民幣新低點,似乎感受不到市場期待iPhone 16會成為第三季科技股的救世主,畢竟鴻海在川普執政時宣布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3萬個製造業工作機會,後來這個計畫沒有兌現,最近被民主黨拿來當作是嘲諷川普的「詐騙片素材」。FED將降息 富邦金領先創高而鴻海股價陷入整理,被市場解讀為受到輝達GB200伺服器推遲一季出貨的利空影響,拖累同樣具備輝達AI伺服器概念股的廣達、緯創、緯穎等權值股也陷入整理,成為近期加權指數與道瓊指數有脫鉤的跡象。好在具備川普概念股的金融股受惠於聯準會釋出降息的鴿派訊息,富邦金領先創波段新高,甚至有機會挑戰百元整數關卡。截至今年八月底為止,加權指數的市值為71.08兆元,22個月的時間,從2022年十月底的40.47兆元增加30.61兆元,市值成長75.63%,相當於37.7%的年化報酬率,但如果從2020年三月COVID-19疫情爆發的8523低點時的29.51兆元計算的話,53個月,市值成長1.4倍,相當於年化報酬率7.8%,這數字就很接近高股息ETF標榜的股息殖利率。投資高股息ETF 四年多資產翻倍反過來說,如果在疫情期間用四年四個月時間投資高股息ETF,現在應該是資產翻倍,遠超過蔡總統八年任期內基本工資連八年調漲,月薪由上任前的20,008元提升到27,470元,總調幅約37.3%,年化報酬率為4.17%;時薪調整九次,由120元提升到183元,總調幅為52.5%,年化報酬率為5.5%。所以說,如果單靠用時間換取報酬的方式來累積資產,基本上會被通膨率抵銷掉一半以上,更不用想買間房子安身立命。有趣的是工商協進會9月2日竟然建議政府明年最低工資調升幅度應該參考軍公教人員待遇3%,不宜偏離太多,盼能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逐年上升的壓力。先別說各行各業這幾年把經營成本趁著疫情的供應鏈瓶頸轉嫁給消費者,又有多少中小企業會老老實實的跟著政府調高「基本工資」而跟著調升員工的「薪資」呢?甚至又有那個政權或是企業家站在受薪階層的立場,考量貧富差距擴大、通膨率與飛漲的房價等因素,來調整工資呢?人兩腳房四輪 無殼蝸牛慢慢爬如果說「人兩腳,錢四腳」,那麼房價就是四輪車,根據媒體報導,新竹大樓房價中位數在2020年時為1190萬元,2024年一舉衝上1885萬元,漲幅達58.4%,同樣四年四個月增加695萬元,年化報酬率8.54%,比投資高股息ETF的報酬率還要高,而且還可以住人。尤其是新青安貸款標榜五年的寬限期,等於是鼓勵首購族用每個月一萬多元買一千多萬的房子,相當於用一萬倍的槓桿率賭五年後房價明顯上漲,如果首購族能夠應付第六年的本金加利息的三至四萬元月付款的話,那麼滿六年後就可以適用房地合一2.0新制的20%稅率。以上例的近700萬潛在獲利,扣掉140萬的稅率,還賺560萬元,等於賺了另一間房子的自備款,透過每年贈與免稅額244萬,夫妻兩人一年就可以贈與給孩子488萬元,一輪操作下來,資產階級的小孩們一出社會就有了婚房,在尋找人生伴侶的大事上佔有優勢,也難怪用資產賺錢跟用時間換錢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造成單身不婚嫁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新制勞退今年賺不少 另類小確幸由於薪資漲幅跟不上資產(股價與房價)膨脹的速度,少子化成為台灣進步發展的新社會現象,台灣本地人不願生育,只好以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來填補空白,正好東南亞新移民的第二代具備雙語能力,成為台商南進設廠時的生力軍,這可以說是繼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之後,最具遠見的政策布局。對受薪階層值得安慰的是新制退休金的政府代操報酬率還不錯,今年截至七月底為止,整體勞動基金評價後收益數為8857億元,收益率14.33%,其中新制勞退基金賺5980.9億元,以1272萬有效帳戶計算,每位勞工平均可分紅47,000元。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54期,2024.09.06出刊。
電音+女孩台式應援 台灣職業運動特色經濟
2024-08-30
電音、熱舞、陽光形象的鄰家女孩,近10年從職棒吹到職籃的「台式應援」已成台灣職業運動特色。啦啦隊經濟多強大?球場售票顯示,啦啦隊附近的座位很快就能完售。高分貝的電音歌曲,搭配啦啦隊女孩整齊劃一的舞步,建構出台灣職業運動獨特的「台式應援」。這股熱潮也成為場邊吸睛的流量密碼,加上直播平台、經紀公司推波助瀾,各隊趁勢推出女孩的周邊商品,讓投資「女神」變為顯學。加入電音元素  「台式應援」聞名國際台灣職棒啦啦隊有超過15年歷史,不過自從Lamigo桃猿(現樂天桃猿)球團在2013年引進配合電子音樂的「猿風加油」後,才逐漸形成現今聞名國際的「台式應援」。其他球隊紛紛仿效,打造屬於自己風格啦啦隊,甚至推出主題日、單曲等,吸引球迷目光。去年在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期間,「台式應援」不僅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官網,之後更在多支MLB球隊「台灣日」受邀前往表演,成為另類的台灣之光。加上韓籍啦啦隊女神李多慧颳起旋風,讓不少「韓援」今年也投入戰場,為「台式應援」帶來新的化學變化。創造話題拉高票房贊助  成為台灣職業運動特色隨著台灣職籃P.LEAGUE+、T1聯盟相繼成立,這股應援風潮也吹向籃球場。有時候討論度甚至比球賽、球員本身還高,也讓各家球團嗅到啦啦隊的商機,變為台灣職業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7年正式進軍中職的富邦集團,經營啦啦隊超過五年,旗下的Fubon Angels是台灣首支橫跨職棒、職籃啦啦隊,兩度獲得PLG年度啦啦隊,接著陸續建立練習生制度、成立演藝事業部。目前中信集團的Passion Sisters及台鋼集團的WING STARS同樣是棒、籃雙棲的啦啦隊。富邦育樂總經理陳昭如說,職業舞台有輸有贏,要營造「來球場不只是看球賽」的氛圍,還有超越勝負的感動,在比賽低潮時保持高昂情緒,關鍵就在啦啦隊應援。「我們無法控制賽事的結果,但讓球迷跟著節奏應援,我覺得這股情緒是會互相傳染,一點一滴經營我們的球迷」。陳昭如說,啦啦隊確實讓整體討論度提高,不僅創造話題,也能帶入更多票房,同時吸引非球迷的關注,「有些人因為啦啦隊進場,進而研究棒球、欣賞棒球」。而且啦啦隊已習慣與球迷自然地互動,就像是鄰家女孩,而非從電視劇、電影走出來的大明星;加上清新、陽光的形象及優異的口條,與消費者連結相對較高,連帶贊助商也會增加。以Fubon Angels為例,除了與直播公司合作外,還有演藝專屬影音頻道「TeamFubon111挺富邦」,並積極參與新北市活動,包含歡樂耶誕城、馬拉松等,增加演出機會。今年還成為首支舉辦售票演唱會的啦啦隊,兩天總收入突破千萬台幣,吸「金」能力相當驚人。帶來多元化娛樂  新球隊更快打開知名度去年才正式成軍、加入台灣職籃T1聯盟的臺北台新戰神,也搭上這股啦啦隊熱潮,成立專屬啦啦隊Taishin Wonders,而且贏得本季T1聯盟的年度啦啦隊。台新育樂總經理林祐廷透露,看到啦啦隊經濟在職棒顯著成功,因此戰神成軍第一年就讓啦啦隊到位,給予球迷最佳的觀賽體驗,在組成上重視舞蹈底子,以每名女孩的特色為稱號,提升記憶點。林祐廷說,籃球節奏比較快,所以在實際球場的體驗上,著重與球迷互動橋段的安排,包含座位安排是距離球迷比較近的B區,轉身即可帶動球迷,例如對手罰球時的干擾;在第三節間加入簡單的剪刀、石頭、布遊戲。從售票顯示,啦啦隊附近的座位很快就完售。看到女孩背後強大且死忠的粉絲群,戰神以「女神在身邊」讓啦啦隊陪伴著戰友們為主要商品方向,從基本款鑰匙圈扭蛋、迷你磁鐵扭蛋、3D卡、毛巾及滑鼠墊,後期還推出抱枕、女孩姓名球衣、拍立得立牌、手機墊片扭蛋及人形吊飾鑰匙圈扭蛋,總銷售約占比全商品銷售20%,其中以毛巾、3D卡較受球迷喜愛,為銷售的前兩名。歷經一年經營職籃球隊的洗禮,林祐廷認為,啦啦隊確實能帶來多元化娛樂的正面影響。在場邊應援帶動與舞蹈表演,能豐富觀賽體驗,對於剛成軍的球隊來說,在球迷面向的拓展上有很大的助益,「不僅能夠幫助拓展球隊知名度,也能增加粉絲基數,有更多不同面向的粉絲進場來支持球隊」。林祐廷說,新球季仍會持續著重啦啦隊的表演規劃,不排除與國外啦啦隊交流的機會,「去年我們有競技啦啦隊的表演,新球季期待成員們能展現更多不同的特色才藝,給予球迷更多視覺體驗」。
下半年房市面臨「經濟增長基本面」 與「產業技術循環面」拉鋸
2024-07-31
2024上半年房市在新青安政策發威,再加上客觀因素助燃下,點燃房市甩尾行情,其中助燃因素包括:股市發燒站上24000點大關、經濟成長預期樂觀、通膨保值心態、市場游資氾濫、預售以高槓桿期貨操作方式拉抬行情、交屋潮大增拉高均價、新舊內閣交接空窗期打房休兵、兩岸地緣關係520前暫時停止呼吸……等等有利因素。尤其去年八月上路的新青安貸款專案在五年寬限期、低利率、四十年分期的誘因下,刺激年輕人置產企圖心,使得全民對房市上漲的預期心理大增,交易量也創近年新高,而在市場一片樂觀的同時,下半年房市在技術面高檔面臨技術循環面的挑戰,續航力是否足夠?經濟成長的動能是否能撐起技術面向反壓的挑戰?筆者形容下半年房市是多是空,儼然是一場「經濟增長基本面」與「產業技術循環面」的拉鋸戰。預測房地產走勢的13大指標與50種變數預測房地產漲跌因素必須從市場基本面、技術面、政策消息面各項變數的數據綜合分析,才能精確判斷未來房市漲跌。筆者分享多年對房地產預測採用的13大指標與50大變數,其中包括基本面的六大指標:(一)經濟成長(內含GDP、房價所得比、國民所得、房貸負擔率、公共建設……)(二)三率變動(包括利率、匯率、稅率)(三)資金動能(包括M1b-M2、房貸年增率、土建融貸款年增率、外匯存底、超額儲蓄率……)(四)市場供需(包括土地供需、預售與成屋市場供需、公有土地標售……)(五)人口變動(人口增減、淨流入、淨流出、出生率、死亡率、勞動人口數量……)(六)通貨膨脹(物價指數、全球通膨動態、營建成本……)從產業景氣技術面分析有三大指標:(一)景氣循環變動(包括初升段、主升段、末升段與初跌段、主跌段、末跌段)(二)價量互動關係(包括價量俱增、價量俱跌、價漲量縮、價跌量增)(三)開工量、建照量與使照量的相互關係(包括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從政策消息面分析有四大指標:(一)政策打房影響(包括央行限貸、升息、提高存款準備率,財政部房地合一稅與加重囤房稅、內政部平均地權修法)(二)政策激勵(包括利息補貼、租金補貼、新青安)(三)重大公共建設(包括高鐵、捷運、快速道路、重劃區、前瞻建設)(四)不可測消息面(包括天災人禍、地震水災、疫情、戰亂)上述13大指標與各大變數都足以影響房地產漲跌,今年上半年房市在基本面、技術面、政策消息面都站在有利的環境下,呈現價量俱增榮市,然而下半年面對的將是經濟基本面與產業技術循環面的多空拉鋸之戰。經濟基本面是否續強 將決定下半年房市走勢強弱首先從經濟基本面向分析,GDP經濟成長率變動:GDP成長率是產業一切生產力的重要指標,2023年在全球經濟趨緩下,台灣GDP成長率落入八年魔咒新低,只剩+1.31%。以往經濟成長率落入新低時,往往是技術循環會從高檔迅速下滑,房市都會面臨反轉威脅,去年經濟成長率正落到新低時,若房市在不甩尾不超買情況下順勢結束第六循環,則是非常完美的句點,並有利第七循環的迅速啟動。但市場卻因為政府選前的新青安激勵而大幅甩尾,今年上半年又處於去年經濟基期較低的有利基礎上,對市場基本面非常有利,增加上半年房價推升的基本動力。而下半年GDP處於去年基期較高的不利基礎上,是否能如上半年經濟增長表現有待觀察,但從今年第一季GDP達6.5%高幅的成長數據,進而觀察主計處對全年GDP增長預測只有3.5%,可見政府對下半年經濟增長預期保守,若以上半年約5%的GDP增長實力到全年預測3.5%增長推算,下半年經濟增長可能只落在2%左右,換句話說,下半年經濟增長動能應該比上半年趨緩,若股市動能同步轉弱,就會牽動投資置產信心,因此經濟基本面是否續強,足以支撐技術面反壓,將決定下半年房市走勢強弱。房市技術線型仍處高檔 可能因突發性利空面臨反轉危機另一方面從技術面分析,房市在前五個月呈現價量俱揚的優勢,建商餘屋順勢出脫,印證筆者去年底預測所言:今年無論房價漲跌,交易量一定很活絡,是建商大量餘屋順勢竄逃的一年。也因為建商餘屋順利出脫,消化市場大量的交屋潮反壓,同時化解超額的完工使照量與開工量建照量呈現死亡交叉的不利反轉威脅,暫時戰勝了技術線型的不利因素,但平心而論,技術線型仍處於高檔,隨時可能因突發性利空而面臨反轉危機。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47期,2024.07.19出刊。
台積電能否續漲 看輝達後市
2024-06-30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起源可追溯至1956年,AI之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與多位專家學者在一場名為《達特茅斯學院夏季人工智慧研究專案》會議中,正式提出人工智慧這個概念,而在六十多年後,卻由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與輝達(NVIDIA),共同將這個概念發揚光大,而這背後發展契機竟來自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寫給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一封信,信中希望雙方能夠合作,竟意外等到張忠謀親回電話,也開啟兩家公司三十多年緊密合作關係。發展至今,台積電已是全球晶圓製造龍頭,而輝達也成為市值接近三兆美金的晶片公司,也成為台積電除了蘋果之外的最大客戶。台積電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 首要觀察指標就是輝達輝達這幾年成長的有多快速?2021年第一季公司營收僅56.61億美金,截至今年第一季已飆升至260.4億,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已成長約3.6倍,佔台積電整體營收比重也從2.83%大幅躍升至11%,已成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而台積電營收也同步成長63%。而目前最大客戶蘋果,其佔台積電營收近幾年多在25%上下,因此輝達可說是目前台積電僅有仍快速成長的重要客戶,代表台積電未來營收與獲利能否持續成長,首要觀察指標就是輝達。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2024 NVIDIA GTC大會中也明確指出,生成式AI是未來發展方向與重要科技趨勢,根據專業研調機構DIGITIMES預估,2022~2030年全球生成式AI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可望超過80%,在2030年將達到1.5兆美元市場規模,若就服務、軟體及硬體三大組成來看,2024年生成式AI伺服器將佔生成式AI市場最大比重,而隨著各項AI應用領域百花齊放,預估2030年時,服務將躍居整體生成式AI市場超過一半的比重,也將帶給與輝達緊密合作的台灣供應鏈,一個巨大發展潛力的機會,而人稱老實樹的前股王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回應AI熱潮時,也承認大立光是唯一分不到的公司,即使公司對第三季客戶拉貨動能樂觀,也很難獲得資本市場關愛的眼神。輝達點名感謝43家台灣合作夥伴 台灣供應鏈AI元年正式啟動隨著AI熱潮持續延燒,其商機已由資料中心與AI伺服器逐漸蔓延開來,上周在南港展覽館開展的 COMPUTEX可說是眾星雲集,不僅AI三巨頭輝達、超微與英特爾執行長齊聚一堂,各家科技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推出自家最新商品,包含AI伺服器、最新液冷散熱技術、AI PC、AIoT應用管理平台等最新科技,期盼能吸引國內外買家的眼球。輝達在本次COMPUTEX展上點名感謝43家台灣合作夥伴,產業分布包含晶圓製造、高階封測、IC設計、工業電腦、機器人、伺服器、網通、個人電腦,實質內涵幾乎已涵蓋全台供應鏈,因此這場舉世關注的科技盛會,也宣告台灣AI元年正式啟動,也意味著全球AI發展也已經與台灣供應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台積電近三年財報資料顯示,若以技術平台營收占比來觀察,2022年高效能運算(HPC)占比為41%,已正式超越智慧型手機,而在去年度更成長至43%,已高於智慧型手機佔比達五個百分點,除帶動公司營收與毛利率大幅提升外,也直接反映在股價表現上,今年截至6/7台積電股價由593元大漲至879元,漲幅約48%,而輝達同期股價也上漲144%,兩者股價走勢可說是亦步亦趨。台灣擁有最完整的半導體聚落 最強AI晶片靠台積電高階製程輝達最新公布的「地表最強AI晶片」GB200,採台積電4奈米客製化製程,而台積電為7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N7)以下高階製程的唯一純晶圓代工廠,生產良率又高於其他競爭對手,且高階產能為全球最多,加上台灣擁有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使台積電競爭力優於同業,若輝達未來預計每年要推出一款新的更強大的AI晶片,勢必要加深化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合作關係。台積電本周發布重訊,宣布將6/6起從集中市場買回庫藏股3,249張,區間價格598~1281元、買回金額最高上限41.61億元,公司表示,此次主要是為抵銷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所造成之股權稀釋影響,因此執行買回公司普通股之計畫,此消息一出,也讓市場充滿想像空間,台積電ADR當日也大漲6.85%,而其背後用意主要是希望透過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的發放連結公司績效指標,激勵關鍵人才持續為公司做出貢獻,而最後股東也會因此受惠。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司法部(DOJ)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達成協議,將對微軟、OpenAI和輝達進行反壟斷調查。雖然美方此番舉措,顯示其對於AI產業過度集中有所擔憂,但也因此證明輝達在AI產業已經是一方之霸,已經足以左右AI產業的發展,就如同台積電在高階製程的領先地位,即使在創辦人張忠謀交棒之後,也已遠遠拋開競爭對手。美中貿易戰已持續近六年,依現行經濟情勢來看,雖無法改變美國製造業長期沉痾,但卻實實在在影響台灣科技業,也徹底改變了整個半導體的發展生態,台灣與美國的緊密合作關係也創下台灣股市的一片榮景,而台裔美籍的台南囡仔黃仁勳就是那位最佳代言人。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42期,2024.06.14出刊。
假設今年聯準會不降息 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2024-05-31
記得今年第一季剛開始,市場就充斥著美國聯準會即將開啟新一輪降息循環的討論。如今美國的通膨率依舊高於聯準會預期,期待出現大幅度連續性的降息機率幾乎已歸零,市場上甚至有機構認為今年不會降息。那股市怎麼辦?債市怎麼辦?筆者認為或許大家可以放下擔憂,畢竟就算沒有降息,金融市場仍能保持穩定。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利率維持高水位當然,對一直期待降息發生的投資人來說,聽起來就像期待許久的假期突然被取消一樣。不過換個角度想,假設美國聯準會決定按兵不動,或許不是壞事,畢竟從過去歷史來看,如果聯準會突然政策大轉灣,通常沒好事。也就是說,沒有大動作,已經是最佳的經濟情境。未來各行各業大家各憑本事,逐鹿業績表現。至於美國聯準會維持目前的高利率,主要有三個充分理由。首先,美國經濟狀況依舊有韌性。儘管美國基準利率維持在5.25%~5.50%的高水位,但美國經濟依舊持續健康成長。之前國際貨幣基金會組織(IMF)預測,今年美國經濟的成長表現將是其他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兩倍以上。IMF先前把美國經濟成長率預測上調至2.7%,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只有0.8%和0.9%,可見美國經濟表現之強勁。聯準會按兵不動決策時間拉長面對如此高的利率水準下,美國經濟如此有韌性可說是過去兩年市場最大的驚喜。較早之前有許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將步入衰退,而現在看來,美國消費者依舊繼續買,就業市場也繼續旺,連美國製造業資本支出也依舊不手軟。在如此強勁的經濟表現下,想讓通膨回落難度更高,聯準會也就沒必要先開降息這一槍,不如讓「高利率」這顆子彈再飛久一點,以拖待變!很明顯美國經濟已經適應了高利率環境,這點從美國房市表現也看得出來,儘管美國三十年期的房貸固定利率已來到7.22%((截至2024/5/22),但美國今年房市的銷售總額與房價依舊繼續上漲。也就是說,假如美國聯準會過早降息,反而會讓通膨死灰復燃,而讓先前的努力付之一炬,所產生的後果可能更難收拾。這就是為何美國聯準會決策時間拉長的原因。但這也帶出另一個問題:經濟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物價雖然已從高點回落,但依舊高於美國聯準會的2%目標。而接下來從3%到2%這最後一哩路,會是整個過程中最艱難的。這是因為美國經濟是由服務業主導,當民眾薪水調高後,想要降低,難度本來就非常高,這也是為何這波高通膨會比大家預期的時間更長的原因。假如最終今年聯準會不降息,最大的可能原因就是通膨下降的速度沒有滿足聯準會的預期,因此我認為聯準會不降息是有可能的。而觀察近期通膨數字的下降,主要反映在必需消費商品價格的下滑。但假設今年美元不像過去一年一樣大幅走強,那必需消費品價格要再大幅走低的難度將更高。而房地產市場同樣也是,未來房價如果繼續保持漲勢,租金上漲造成的通膨壓力也很難看到放緩。綜合來看,儘管未來通膨數字仍可能繼續降,但從現在開始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最後,就算高利率環境,金融市場表現依舊保持穩健。如同在2022年所看到的一樣,雖然金融市場因聯準會快速升息而出現劇烈波動,股票和券雙雙暴跌,但一旦達到新的平衡點,只要資產估值落在合理範圍,金融市場總能恢復成長軌跡。這是因為企業獲利和經濟成長才是真正影響金融市場的根本原因,反而不是央行貨幣政策。因此,我大膽的預期今年聯準會很可能不會採取任何行動。要降息須看到與明確的通膨回落儘管照目前債券市場表現看來,反映十二月底前將會有一到兩次的降息,加上聯準會近期評論也說未來升息將不會是選項,只是要降息就必須看到更明確的通膨回落,看起來都是往寬鬆而非緊縮的方向發展。但假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成長下,可能就必須思考,是否也代表目前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或許並不那麼具限制性。這或許就是沒發生經濟衰退的原因,也同時是2024年不會降息的主要因素。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38期,2024.05.17出刊。
缺電羅生門 漲價惹民怨
2024-04-30
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綠電,發電成本飆高不該由全民買單,民生用電維持什麼水平才能穩住物價與降低民眾的痛苦指數,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雖然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提出數據表示2030年之前不會缺電,但是沒看到關於AI升級推動資料中心用電預估的數據,相信缺電議題在2025非核家園實現之前,仍是輿論的焦點。缺不缺綠電是一回事 而AI算力世界永遠需要更多電客觀來說,龔明鑫說的是關鍵:「在ESG或RE100的要求下,大家關心的已不是缺不缺電的問題,而是買不買得到綠電的問題。」但是政策有沒有低估AI大語言模型(LLM)迭代升級後,對於資料中心(IDC)的用電量,這可能是個變數,畢竟生成式AI的發展之快,已經將摩爾定律送入歷史洪流,在AI所需的算力世界裡,看不到盡頭的升級才是答案,因此廣義上的缺電,的確是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再次發生。根據國發會最新盤點,包括半導體投資全部估算進去,2023至2030年可能要額外增加用電需求7GW,但單單現在天然氣機組淨增加已經達9.1GW,更不用講還有其他再生能源。所以理論上,只要天然氣的運送沒問題,廣義上的缺電就不會發生。但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數據科學家及研究員Alex de Vries計算顯示,運用AI進行線上研究需要的能源比標準研究多至少十倍。在資料呈指數級成長的後摩爾定律時代,生成式AI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對算力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隨著AI訓練和推理成本持續上升,GPT-3的參數數量達1750億,而GPT-4的參數數量將超過一兆,訓練一個AI模型所需的算力將每兩年漲275倍。產業發展用電與民生用電  該漲多少才符合民意?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資料中心耗電量基本每年年增15%,預測2023~2026年期間,AI對能源的需求至少會膨脹十倍。從這個角度來看,AI就算不是吃電怪獸,很有機會成為推升電價上漲的變數之一,經濟部決議四月起電價平均漲幅11%,平均電價從每度3.1154元,調高到3.4518元,其中用電最多的IDC將調漲25%為最多。富邦蔡明忠說:「電價一漲,相信一定是萬物齊漲,因為所有東西要生產、要服務都需要用到電。」沒錯,電費還沒漲,市場的雞蛋一斤漲三元,央行雖然升息半碼抗通膨,同時間房貸族甚或是卡債族的負擔更重。當生成式AI遇到複雜問題需要大量高速運算時,電網的瞬間用電穩定才是大家需要關注的焦點。此前,ChatGPT每天耗電超50萬千瓦時,就登上了新聞,最近核融合(Nuclear fusion)成為新焦點,和碩童子賢說:「電力即國力,得核融合得天下。」原因是微軟的工程師在社交媒體上爆料:「訓練ChatGPT-6的十萬個H100 GPU基建正在積極建設中,但一旦我們在同一個州部署超過十萬個H100,電網就會因無法負荷而崩潰,團隊在部署跨區域GPU間的infiniband級別連結時遇到了困難。」一般大型電廠的輸出功率達到2000兆瓦,100兆瓦的負載其實並不大,但是突然在電網中增加100兆瓦的負載可能會讓電網系統出問題,更別說十萬個H100同時運作,功耗將達到70兆瓦,不知道台灣的電網撐不撐得住。根據經濟部111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7,評估電力系統供需是否穩定的另一指標是備轉容量率,主要是檢視每日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可由台電網站中「近期電力資訊」(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9),獲得每日備轉資訊。所以政府清楚了解到在每年七月大暑節氣前後的「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是評估缺電的另一個重要觀察指標,筆者相信台灣政府機關與企業應該還沒達到訓練GPT-6的地步,所以缺電議題可能還要長時間觀察。電力短缺才是AI發展的桎梏 核能也許是滿足需求唯一辦法AI是能源的無底洞,能夠限制AI發展的只有能源,不是人才。去年二月時代雜誌報導:「AI的運算能力每六至十個月成長一倍。」但馬斯克說:「現在AI對算力的需求差不多每半年就會增加十倍。」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分析,到2030年,資料中心的用電量預計將增加兩倍,相當於大約四千萬美國家庭供電所需的電力,核能也許是唯一的辦法了,電力短缺將直接限制未來GPU的發展。包括OpenAI的奧特曼在內,越來越多的AI產業巨頭認為滿足AI巨大能源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核融合,可惜的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核融合研究員Aneeqa Khan表示:「在地球上重建太陽中心的條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可能要到本世紀下半葉才能準備就緒。」所以在未來,能源將會是困擾AI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反過來說,進入生成式AI時代,電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32期,2024.04.05出刊。
熊本效應
2024-03-31
台積電先進製程做到獨步全球的江湖地位,有了日本DRAM的前車之鑑,聯日抗美不失為延續賞味期的可行策略,半導體一哥可不是好當的!花了三十六年的時間,日經225指數終於突破1989年38957.4前高點,來到39426.29點,不得不佩服去年巴菲特採取「棄最好的台積電,買更好的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資決策。深陷通縮的日本總盼著通膨來救,結果三年的COVID-19疫情拉了日本一把,加上台積電2022年宣布赴日本設廠,熊本當地企業擔心人才跳槽,紛 紛加薪挽留人才,意外出現熊本當地「地價漲、薪資漲」的現象,進一步有利於日本解除負利率政策。更重要的是,預期日經225指數還有續創新高的能力,因為上世紀八○年代全球半導體霸主的日本,有機會借助台積電之力,振興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的地位。台積電赴熊本設廠 復興日本半導體產業眾所周知,日本在半導體的優勢是設備與材料領域,日本企業提供了全球過半的半導體材料,例如日本的信越化學工業和SUMCO占了全球矽晶圓市占率50%以上,在高精密度設備方面,幾乎沒有廠家可以跟日本企業抗衡。日本生產了約全球90%的氟化聚醯亞胺、70%的高純度氟化氫、90%的光阻劑, 2019年就靠這三項材料掐住了南韓半導體界的脖子,另外在光罩基板(Mask Blanks)、光罩基板檢測設備領域的市占率幾乎達到100%。日本DRAM曾獨步全球 美國打壓五年變回原形個人電腦是九○年代中期才開始取代IBM的大型電腦,更別說八○年代是大型機器的天下,如果發生故障,造價至少數億日圓的機台就得花費大量時間與成本進行維修,所以當時日本的大型電腦廠商與日本電報電話公司要求日本記憶體廠商的品質─「大型電腦要有二十五年品質保證,電話總機要有二十三年品質保證。」在這樣的嚴格標準限制下,日本終於設計出「高品質低價格的DRAM」,改善了生產效率,並且佔有全球超過五成以上的市佔率。情況就有如今天的台積電 的江湖地位。但美國不會容忍他人騎在它頭上太久,不管是假想敵還是盟友。1986年美日簽訂《日美半導體協定》,要求日本一方面限制傾銷,另一方面獎勵日本消費 者使用外國產品。1987年美國以301條款對日本生產的電腦、彩電課以100%的關稅,理由是美國認為日本未能主動限制傾銷,於是以高關稅阻止日本對美國出口。1991年更新《新半導體協定》,強行要求日本增加對美國的進口,規定外國產品在日本的市佔率必須達到20%。五年時間把日本拉下半導體一哥的地位。半導體一哥必須是美國 不拉下台積電勢不罷休前車之鑑,把時間拉回當下,2023年三月美國正式啟動規模527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當中包含一項針對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的390億美元補 貼計畫,已正式開放業者申請相關補貼,截至今年2月26日為止,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晶片補助申請已超過七百億美元,是原本規劃總額280億美元的兩倍多,《晶片與科學法案》將確保美國生產的先進邏輯晶片,到2030年占全球的 20%,美國商務部正優先考慮將在2030年投入營運的項目,未來可能需要第二版晶片法案。外媒披露英特爾將可獲得一百億美元的政府補貼,三星與台積電的金額會有落差,外資報告預估台積電將獲得10-20億美元補貼,而美國亞歷桑那廠建廠 成本初期為120億美元,2023年12月加碼到四百億美元。對照英特爾CEO季辛格表示:「台灣供應鏈脆弱」的言論,委婉的講法是,美國要奪回半導體九○年代的一哥地位,直白的講法是,不拉下台積電勢不罷休。台積電不能坐以待斃 聯日抗美不失為可行策略台積電會坐以待斃嗎?聯日抗美不失為可行策略,對比台積電2020年五月宣布赴美設廠,將近四年的時間,亞利桑那廠還沒投產。反觀不到兩年時間,日本補貼台積電1.2兆日圓建廠,相當於79.9億美元,熊本廠於2024年2月24日完工準備投產,似乎在跟英特爾說,以美國人的工作態度,要在晶圓代工領域奪回世界第一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會被反超越嗎?日本本土的晶圓代工還停留在45奈米製程,儘管現在有了熊本一廠的12/16奈米、22/28奈米製程,甚至今年底 興建,2027年量產6/7奈米製程的熊本二廠,距離日本2025年量產二奈米的目標還是有一段差距,畢竟台積電花了十六年時間,從2007年的45奈米製程走到2024年的三奈米量產,日本要用四年時間趕上,連英特爾都追得氣喘吁吁的。台積電利用日本十年空白的差距,換台灣廠商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升級的機會,以便在瞄準一奈米以下,甚至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先機。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27期,2024.03.01出刊。
1 2 3 4 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