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EOD 北市都市發展策略
文 / 王人群
捷運場站與多目標公共服務核心 形塑完美都市生活場域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9年4月之施政報告提出,因應都市發展及社會變遷之趨勢,未來都市發展以TOD及EOD為主要發展策略,前者TOD即是以大眾運輸樞紐和車站為核心的同時,預期作更高效用之開發使用,提升周遭使用大眾運輸之意願,未來台北市政府更會積極於各站進行新零售場域實驗,顯示捷運場站營運開發作為周圍地區發展之重要領頭羊。
另外,EOD 係包含教育(Education)、都市進化(Evolution)、經濟(Economy)、生態(Ecology)、公平(Equity),為因應未來少子化、人口老化及都市發展趨勢,以教育為主軸發展,整合土地使用效率低之校舍及其鄰近公有建物,規劃多目標使用之建物,同時滿足教育、社福等需求,更可透過社會住宅之規劃,提升房地產租賃市場之質量,逐步落實「居住正義」。
三環三線連接捷運五線及機場捷運 串聯大台北延伸需求
自1996 年台北捷運木柵線通車後,大台北地區迎來捷運時代,除了既有五大路線(板南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及文線)外,去年底淡海輕軌通車,今年底更有環狀線第一階段加入。待未來三鶯線、萬大- 中和- 樹林線、環狀線東/ 南/ 北環段、民生汐止線及安坑輕軌……等完成,並結合桃園捷運系統,雙北與桃園將實現北北桃地區交通網絡便利之願景。
在雙北市捷運局基於前瞻基礎建設、三環三線等上位政策持續推動下,三鶯線、萬大- 中和- 樹林線、環狀線於近年開工或送審。於今年底完工通車之環狀線西環段,即有效連接新店、中和、板橋及新莊各地,路線多行經各地區域產業聚落,可期待未來之交通串聯性。
共享運具發酵 TOD發展模式是否能與其共存共榮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之統計,雙北市汽車新領牌照數自2014 年起逐年平均遞減2% 至2.5%,顯見大眾交通運輸機能逐步完善下交通運具之轉換趨勢,TOD 顯為當今大台北地區都市發展之重要開發方向。
近年公私單位合作積極發展共享交通運具(4U 交通計畫:U Car, YouBike, U Parking, U Motor),望有效與捷運網絡共同疏運及滿足雙北市龐大旅運需求,惟共享交通運具等同更靈活之交通工具選擇,相較於捷運場站之固定性,共享交通運具之機動性更高,未來如普及發展,是否會打破TOD 之開發模式,使中心與邊陲界線更為模糊?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 空間尚無依需求轉變使用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台灣近年來每年出生數皆在20 萬上下,相較2000 年的305,312 人之出生數減少約3 成多,相反的,65 歲( 含) 以上之老年人口比例反倒逐年增加,2018 年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而台灣社會福利建設如學校、長照機構之供給,尚無快速跟進。除各地學校減班併校聲浪不斷,地方政府亦積極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應對人口結構之變化,解編部分之公共設施保留地。
多目標公共建設發展 滿足多項社會福利需求
根據台北市政府統計,近7 成之市有校舍屋齡將超過50 年,有公共安全之疑慮,屆時必面臨重建之情事。為實現「居住正義」之目標,台北市政府積極尋找可發展之用地,惟台北市發展成熟,可開發土地稀少,加上政府長期照護政策急需場域輔助推動,台北市政府則欲發展學校、照護之社宅合一之多目標公共建設,預期填補需求空間之空缺。
台北市政府因應人口結構之發展趨勢,提出EOD 之都市發展策略,透過校舍大幅度之改建,整併托嬰、托幼及公共圖書館等場所,滿足社會福利需求之餘,更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日前,台北市政府宣布以「艋舺學園」為計畫首要試辦場域,以15 年為期,大規模改建西園國小、萬華國中、華江高中及南海實驗幼兒園等校,校地面積總計12 公頃,預計建置數位平台、設置智慧教室及升級校園網路,作為未來EOD 的參考。
結論
大台北捷運系統網路發展成熟,在未來三環三線發展下,促使都市擴張發展,然捷運開發地區之發展成熟度相較於市中心低,區域多為住宅及較低密度之工商業使用,在多數公司與產業集中於市中心及新北市一環地區之產業地帶下,通車後運量是否能支應整體建設及後續營運成本,仍有待觀察。
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為台灣現今社會之發展現象,各地政府應綜合考量相關場域之轉換及增設,避免資源浪費,如同台北市政府透過EOD 的開發模式,整合相關社福資源,填補民間供給空缺,更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形塑完美都市生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