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已有財務規劃持續推動公共住宅

2018-03-14
出處 : MyGoNews
文章類型 :

【MyGoNews林湘慈/綜合報導】有關報載「社會住宅造價高,恐陷入公益與自償性難兩全」一節,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表示,自柯市長2015年甫上任時,即盤點出興建2萬戶公共住宅基地,並排定4年興建計畫期程及財源籌措計畫,已做好準備,推動2萬戶公共住宅所需土地及投入資金成本皆有相應方案,不會債留子孫亦無排擠市府其他預算情形。
 
依據都市發展局委託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侯顧問(KPMG)」研擬之公宅財務計畫評估結果顯示,興建公共住宅短期必須投入大量成本,土地由市府投入預算採分期付款方式協助取得,預計每年投入經費佔市府總預算不到2%,不至於排擠市府其他預算,且土地可為市府永久資產,可永續經營。而公宅營建成本以住宅基金自有資金支應,不足部分未來將向銀行融資支應。都發局進一步說明,依照安侯顧問之財務評估結果,以55年營運期間估算,可提前還完本金利息,後續房租收入尚可挹注住宅基金,顯見公共住宅興建計畫為財務可行。
 
針對報載質疑社會住宅造價過高一節,都發局表示,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以實踐居住正義、落實城市美學、作為智慧城市產業實驗場域、創造新的居住營運模式及經營社區關係五大實踐目標規劃,因此公共住宅不僅只提供市民居住空間,而是結合公共服務空間,包含鄰里商業空間及活動場所、開放空間、社福設施、停車場、城市農園等周邊社區類公共設施,期藉由公宅社區的規劃創造新的生活型態與新的生活建築型態典範,並促進社區融合。
 
此外,為保障居住安全,公共住宅耐震設計用途係數(I)採用第三類建築物I=1.25,較一般住宅強度I=1.0高,並積極推動公宅智慧化,以營建經費外加3-5%建置智慧化設施,包含智慧三表(水表、電表及瓦斯表),安全防災、資訊通信、建築自動化、節能管理與智慧電網,智慧生活服務與物業管理等。同時設置太陽能板及城市農園。在設計及施工方面,台北市公共住宅率先導入BIM(Building Imformation Modeling)技術,以視覺化方式協助現場施作人員進行溝通,並透過模型協助現場管理與施作。並可隨時監控工地安衛狀況,提升反應突發事件預警時效,並達到資訊透明化之成效。
 
都發局表示,市府推動公共住宅將打造永續、智慧、節能、耐震、無障礙之好品質優質住宅,並取得智慧建築銀級標章、綠建築銀級標章、無障礙住宅標章及耐震標章,期可營造良好都市環境,提升公共住宅精緻感、親民及永續建築的形象,並可藉由智慧公宅推動促進智慧生活產業經濟的發展、創造營建關聯產業經濟產值及提供就業機會,短期內可發揮提振景氣效益,中長期則可帶動住宅建設及智慧城市等產業升級,並衍生龐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市府現階段推動公共住宅政策,已完成階段性之檢討,在硬體方面,推動公共住宅全面智慧化,未來本市公共住宅將應用智慧科技於公宅之管理,達成「數據分析協助決策」、「提升市民居住品質之目標」、「智慧城市」之目標。在軟體方面,亦將持續精進政策制度,包括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利用民間空閒住宅資源、公宅租金分級租金補貼制度、民間租金分級補貼等,協助市民減輕租金負擔。此外,為促進公宅與周邊鄰里關係之融合,市府亦推出「公共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並以健康公宅作為辦理起點基地,藉由引進青年創新創意的回饋服務計畫,促進公共住宅社區融合。
 
都發局表示,市府將持續以多元管道興辦好品質公共住宅,不僅滿足市民居住需求,亦期望帶動民間住宅在居住品質、耐震安全、智慧便利等層面之全面提升,並引領智慧城市、營建產業創新發展,使不同族群均能享有好品質且合宜之居住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