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向氫能社會 中油綠色轉型神助攻

2023-07-31
文章類型 : 房產時事

由原油黑金轉型為氫能綠金,台灣中油準備了10幾年,盼以領頭羊角色帶動台灣氫能產業鏈發展,這也是台灣想發展為低碳氫能社會的願景。

2025年,高雄,天氣晴。李煙雨開著氫電混合車,來到中油加油站,先讓車輛充電,走進來速咖啡廳點了杯咖啡,選購在地農特產品,看到櫃檯上掛著大大的宣傳牌子,上面寫著「重質油華麗變身為碳纖維瓶,歡慶台灣中油自行研發儲氫瓶上市,這個月更換儲氫瓶,還贈送貼心好禮」。

他想了想,之後路途中也不見得有電動車電池充換電站,還是先更換儲氫瓶,屆時切換選擇用較適合載重與長里程的氫能電池開車上山為宜,因此順道更換了中油最新上市的儲氫瓶。

以上的場景幾年後將成真。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路徑,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2023年祭出「優油、減碳、潔能」三支箭,催動台灣最大的能源與石化產業巨擘於轉型路上一路飛躍狂奔。



台灣氫能戰略藍圖 中油肩負供應者使命
10幾年前,國際上氫能車與電動車之爭,在特斯拉橫空出世後,電動車幾乎主導了國際及國內減碳車輛市場。電動車發展至今,車用電池的侷限性,使其較難運用於重型載具例如大型巴士或物流車輛上,氫能車於是在不少國家捲土重來。

在台灣,氫能被列入2050淨零轉型戰略之中,經濟部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結合公部門與國營事業資源,共同合作規劃國內氫能發展政策及應用,以達2050年淨零碳排總電力氫能占比目標9%~12%。

政府長期目標希望至2050年藉由本土化關鍵技術,建立自產氫的能力,穩定氫氣供給;建立大型氫輸儲基礎設施,發展加氫站商業模式;提高氫能發電至9%~12%、建立工業氫能技術及導入氫能鋼鐵冶煉技術,布局減碳製程等。

在這個藍圖裡,正如經濟部長王美花多次重申,「台灣中油將肩負起氫能供應者的角色」,且中油數十年來天然氣進口、興建天然氣輸儲設施、營運輸送等經驗都有助於協助國內完善氫氣液化等輸儲基礎設施。其中,第一步是全台首座對外營業與示範的移動式加氫站的建置與亮相。

全台首座加氫示範站 落腳高雄最快年底亮相
「中油公司身為國營企業,一定會配合政策,肩負起台灣氫能供應者的重要任務。」台灣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短期目標是建置完成第一座加氫示範站,選址在高雄市工業區用地,目前正對兩到三個場址進行評估,相關設備預計年底可建置完成,初期以服務重型載具的氫能源車為主」。

國內相關氫能法規尚未完備,台灣中油與政府相關部會正全力推動國內氫能法規、建立加氫站安全維運操作準則等。

全台灣首座加氫示範站籌設能如此快速,源於台灣中油10幾年來沒有中斷對氫能研究,近年來更成立氫能小組,統整跨域研究能量,例如綠能科技研究所10幾年來整合天然氣重組器自有專利,投入高溫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SOFC)開發與驗證測試,未來可應用於分散式新興電力系統,若搭配探採研究所的碳捕捉封存(CCS)技術可生產藍氫、若佐以再生能源電解水技術可生產綠氫。

煉製研究所則以重質油為原料,開發出可應用於電子、機械、軍事、航太等領域的碳纖維,還可用來製作儲氫瓶(型式一:以高分子材料內膽,外層為碳纖維。型式二:以金屬內膽,外層為碳纖維)。

得氫能者得天下 盼引領台灣產業鏈前行
「得氫能者得天下」,李順欽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宣示,儘管發展氫能還有很多技術要克服,但不轉型就得等死,氫能才是台灣中油永續發展的續命丹。

氫能不僅可用來發電、運輸,還能讓化學工業製程減碳,跨域整合更能產出符合淨零時代的高值化石化產品。此外,中油桃園煉油廠、大林煉油廠早有多座作為工業用氣的氫氣工廠,未來可擴大升級為生產藍氫或綠氫的工廠。

張瑞宗說,配合政策,中油氫能規劃有宏偉藍圖,中期目標是在北、中、南設置加氫站,串起台灣氫能運輸骨幹,並規劃建置低碳藍氫工廠以滿足市場需求。

長期目標包含液態綠氫進口評估、氫氣管線輸送評估、全台加氫站建置、以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CCU)技術生產低碳燃料與化學品(例如甲醇)等,這涵蓋了氫能生產、輸儲、加氫站設施及低碳原料生產等面向,有助於帶動國內氫能產業鏈發展,如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氫能源車、低碳產品開發與應用,幫助國內企業技術深根台灣,產品跨向國際。

由原油黑金轉型為氫能綠金,台灣中油準備了10幾年,剛在重重挑戰中跨出小小第一步,一旦成功,就可能以領頭羊角色帶動台灣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這也是台灣想發展轉型為低碳氫能社會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