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政治束縛 台股2008年有機會挑戰萬點

2008-06-01
文章類型 : 理財資訊

文◎復華投信 提供 

台股過去受限兩岸政策無法鬆綁而倍受到壓抑,然而3月22日總統大選結果底定後,「馬」上所引發的投資信心回籠,將可望吸引數以兆計的內、外資金回流,配合美國景氣有機會於第2、3季間落底,台股指數將重燃挑戰萬點希望。

        過去幾年,兩岸投資受限並使得投資信心低落、 資金外流,台股與其他亞洲市場相較,股價明顯受到壓抑,根據Lipper截至3月26日資料,台灣加權指數在最近8年間的表現落後MSCI亞洲指數(不包括日本)達67%。然而在藍營的馬英九當選後,兩岸投資可望鬆綁,過去對台股不利的政治因素將因此而逆轉,台股未來2年報酬率將可望優於其他國家。
        台股中長線在兩岸開放題材下,整體本益比將可望提高,主要是因為政治風險降低,有助於市場恢復投資信心,而且未來兩岸一旦開放三通後,可望使台股重拾成長動能,台股價值重估(Re-rating)後,本益比亦可望由目前的13倍左右回到2004年的16倍。
        此外,根據Bloomberg資料,台股今年平均殖利率達4%以上,為亞洲最高,若只看台股前50大個股,估計殖利率達6%至7%,更居全球之冠,可提供堅實的下檔保護。尤其台股本益比在亞洲市場中僅高於泰國及韓國,在投資價值被低估的情況下,更增添了市場加碼的動機。

內外資回流    資金動能充沛在
        台股政治利空消除而投資價值可望提升後,內、外資金也將可望持續回流,估計過去8年台灣流出去的資金約6.6兆元,若對照台股約20兆元的總市值,假如回流30%,即約2兆元,便可推升總市值上升10%。另一方面,台股占MSCI日本之外的亞洲指數17.5%,但目前外資只持有14%,而台股占MSCI全球新興市場11.1%,但目前外資只持有8%至9%,一旦外資對台股的評價由不足(underweight)回到中立,外資就需要回補6000億元,對於台股資金動能無異是一大利多。就資金面進一步觀察,美國聯邦利率已降至2%,新台幣1年期定存利率已高於美元1年期定存利率,長線資金將可望持續匯回台灣。而今年上市櫃公司發放股息將再創新高,預估第3季起可增添台股9000多億元資金動能。若台灣開放陸資、中國主權基金(可對外投資約2.1兆元)來台買股,則台股資金將更會充沛。


美國景氣及兩岸政策為觀察指標
        第2、3季美國景氣是否開始築底,將影響占台股市值50%的電子股走勢,同時也會影響外資加碼台股的力道;若兩岸政策陸續有具體進展,則資金將加速回流台股,就現階段觀察兩岸情勢,胡錦濤已對馬英九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在「九二共識」下跟台灣新政府復談,可算是好的開始。至於台灣方面,可先觀察7月1日起周末包機實施成效,若周末包機逐漸正常化,則可帶來更多中國觀光客,進一步帶動內需。由於未來台股將以美國景氣及兩岸政策之後續發展為觀察兩大重點,以下便依4種不同的假設情境推估,最差的情境四是指這兩大觀察重點都呈現負向發展,但推判其發生機率最低,其台股指數漲跌的期望值為-2.3%,不過在情境一、二、三的情況下則均為正期望值,總和台股指數漲跌的期望值為4.9%,因此,建議投資人利用第1季季報公布利空出盡時逢低布局台股。(註:以上模擬情境僅供舉例說明之用)


續擁中國收成及資產類股
        就產業別來看,約占台股市值比重5成的電子類股仍將受到美國景氣影響,建議第1季季報利空出盡後逢低買進,而受惠於新台幣升值、兩岸關係鬆綁及中國內需成長的金融、資產、營建與中國收成股,則可持續持有或逢低加碼。
        1. 電子類股:近期高階手機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陸續受到美國次貸影響,必須密切追蹤需求是否持續下滑,而且電子產業因中國勞動成本上升、匯兌損失及毛利率下滑,電子等外銷股第1季獲利估計下滑15%至20%,雖然部分公司因為避險得宜、收入較多歐元、支出較多美元而使匯損相對較小,但在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新制度實施下,將使電子股第1季季報普遍欠佳,而且目前電子業第2季能見度不高,預估第2季較 第1季成長的幅度將低於過去幾年的水準。因此,可趁第1季報及第2季展望出爐後,不確定因素消除,再伺機逢低布局電子類股。
        2. 中國收成股及原物料股:中國持續宏觀調控,主要為冷卻過熱的經濟及信貸,2008年中國GDP成長率恐較2007年下滑,但經濟主軸是將原本的出口導向以內需為主,故大陸內需、消費仍可望在2008年大幅成長,而台灣中國收成股是大中華區股市評價最低的族群,未來仍將持續享受

crack car loan new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