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用風險轉好

分批佈局股票或平衡基金

2008-05-01
文章類型 : 理財資訊

文◎復華投信 提供

國際金融市場已陸續反映景氣與金融業的壞消息,當前美國聯準會(FED)的積極作為乃全力改善當前金融運作秩序並提振景氣,預期美國次級房貸危機進入最後階段,最壞情形應該已經過去,近幾年新興市場的崛起仍提供全球景氣之有力支撐並推動進一步成長,金融體系將逐漸穩定並進入恢復重整期,全球股市於今年第二季落底的機率很大。
        牽動未來一季全球股市走勢的最主要關鍵,在於全球市場市場信用風險能否降低並趨於正常,復華投信認為情勢正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因此建議投資人,只要下列數項股市落底觀察面向可以持續好轉,投資人應該逐步增加股市相關比重,依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分批佈局股票型或平衡型基金,以期提升今(2008)年的投資績效。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進入最後階段
        觀察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一反去(2007)年下半年之遲疑態度,於今(2008)年初以來大舉調降聯邦基金利率,搭配連續數次資金挹注累計已超過6000億美金,並破天荒放寬抵押債券(MBS)可作為金融機構向FED貼現抵押之標的,FED的目標非常明確,乃全力改善當前金融運作秩序並提振景氣。
       當前金融市場已陸續反映景氣、金融面的壞消息,預期金融體系逐漸穩定並進入恢復重整期。
        鑑古知今,當前次級房貸問題與1990年代初期美國S&L 信貸危機相類似,皆由地產下跌問題引發,且皆肇因於信用過度擴張,若比較貸放壞帳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造成之影響程度,當時衝擊金額達1250億美元,佔GDP 3%(1991年),而此次次貸損失金額估計達4000億美元,約佔GDP 2.5%,兩者數字相當接近。但不同之處包括如下:第一,1990年代初期,地產價格下滑是全球現象,但目前不是如此。二者,目前全球各地區與美國景氣的關連度大大降低,雖然全球金融市場連動性仍高,但所謂景氣「脫鉤」的經濟數據與實況確實存在,三者,近期投資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的現象無法利用資本適足率預判。

新興市場的崛起仍提供全球景氣之有力支撐
        本次美國房市轉弱、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美國景氣走疲,雖然同步影響歐、日等主要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幅度,即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修今年全球景氣成長率,但仍可望達到將近5%的水準,其中新興國家相對強勁的景氣成長力道,便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市場投資人總是關心美國景氣最終是否拖累全球所有國家?估計此景氣負面影響的幅度相對過去幾次景氣循環將較小。觀察鄰近的新興亞洲區域貿易比重結構變化,2005年起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區域內國家最主要的出口地區,至今觀察兩國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這是很明顯的結構改變。而預估今年全球21個新興市場國家平均工業生產成長率,將持續維持10%左右成長,受到本波美國景氣趨緩的影響程度仍有限。然而,歐、日兩區的景氣展望則相對遜色,歐、日等之零售銷售、消費者信心仍弱,其中歐元區面臨歐元升值、全球物資上漲、信用風險導致借貸成本維持高檔等因素,導致歐股表現相對疲弱。而今年中國經濟成長雖然預估仍可達9%以上,但新股上市、限售股開始釋出等籌碼面壓力將持續壓抑股市多頭,是投資人必須留意之處。

全球股市於今年第二季落底的機率很大
        由幾個指標與面向觀察,全球股市於今年第二季落底的機率很大,理由包括: 一、景氣可望於第2季至第3季落底,美元走貶將持續改善美國經常帳,有助GDP止穩;二、政府提出之1700億美元經濟激勵方案改善家戶債務負擔;三、FED大舉降息已達3%,並注資超過6000億美元、放寬金融機構貼現條件、允許MBS作為抵押品,金融儲貸機構Fannie Mae與 Freddie Mac業務承作空間放寬(由2000億美元至3000億美元,增加抵押債券市場買盤);四、從1988年中至1991年中,美國股市修正與當今次貸危機所造成的修正幅度皆約20%;五、就風險指標衡量,信用價差的縮小,包括CDS spread、Ted spread等,VIX極端值出現(搭配金融恐慌事件)等,皆顯示市場擔憂逐漸消除。

第二季佈局方向
        佈局區域著重景氣轉好的美國、新興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相對減碼歐洲,而投資主軸為防禦型標的為主,但開始增加景氣循環類股,強調區域分散配置、大型股優先。看好產業乃鋼鐵、油田鑽探與設備、農作種植衍生需求、中國零售通路、新興市場內需等。原先減碼的金融、消費循環類股則由減碼調升至中立。預期今年第2季至第3季之全球景氣即將落底,而股市通常領先景氣,景氣落底前的不佳數據往往不會妨礙股市上

crack car loan new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