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熱潮與新藥加溫 生技投資再現熱潮

2015-04-13
文章類型 : 理財資訊

【文 / 東亞證券(台灣)提供】

今年是羊年,記得15年前第一隻複製羊桃莉誕生,開啟了生物科技的新紀元。生物科技儼然是近幾年股市最紅的明星。但是在生物科技公司百花齊放,指數大漲之後,很多人又擔心是否有泡沫的疑慮。


根據Bloomberg調查顯示,美國2015年企業盈餘預估,獲利最好首推醫護產業,其次為資訊科技,最差是能源;各產業整體企業現金流量占比方面,科技及健康護理產業排名也屬一屬二。根據Lipper統計,今年以來,全球漲幅前十大基金類型中,生技及健康護理基金平均上漲7.98%,表現僅次於歐洲股票型的12.21%,由於美國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近期再創新高,帶動生技及健護基金漲勢強勁,不論1個月、3個月、6個月或近1年都維持正報酬佳績,近半年及近1年漲幅皆名列全球第一。2015年適逢專利藥到期高峰年度,醫療生技產業併購題材相當活絡,加上FDA審藥態度積極,去年核准新藥也創下新高,帶動相關指數及基金績效表現亮麗。



併購題材與新藥研發,推升生技續漲動力

NBI 已連續六年多頭,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單季漲幅高達17.86%,今年一月美股走勢雖偏震盪,但NBI 仍勁揚5.9%,醫療生技表現強勢主要支撐因素便在於市場頻繁的併購活動以及新藥研發成績亮麗,創造了股價上漲題材性。根據Dealogic 統計,2014 年美國整體購併案共計260 件,較前一年度增加30%,併購金額更創下高峰達1.41兆美元, 年增率達108%。其中生技醫療產業規模達2,779億美元,居各產業之冠。2015 年又是專利懸崖高峰,大型製藥業者各個摩拳擦掌,計畫透過併購擴大規模,以維持市場利基。


今年初愛爾蘭希爾製藥(Shire)斥資52 億美元, 以溢價9.8% 併購美國罕見疾病(腸胃與內分泌失調)藥品製造商NPS,擴大孤兒藥領域的研發能力;另外,羅氏大藥廠(Roche) 也宣布斥資10 億美元,取得DNA測試技術公司基礎醫學(Foundation Medicine)的多數股權,以掌握該公司開發的癌症檢測技術。除了併購活動將持續外,今年仍可望見到更多重大新藥的商機,如自體免疫療法、阿茲海默症和心臟衰竭等。2014 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新藥核准數達41種,創18 年來新高,顯示官方審核態度開放,且新藥研發仍舊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有利生技產業長線獲利成長動能。


歐美政府減稅政策獎勵 癌症與罕見疾病藥品出現商機

在新藥開發的領域中,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當前癌症治療的熱門技術,也是投資人追逐的方向。例如藥廠巨擘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開發的Yervoy 和Opdivo 大獲成功,法人預估2020 年此藥物將為該公司帶來85 億美元年收入,是2014 年營收的一半以上,因此投資人對免疫療法的新興藥廠日後一舉成功抱持著高度期待,包括Juno Therapeutics、Kite Pharma、bluebird bio,這些業者的藥品甚至尚未上市,公司股價已經扶搖直上。避險基金經理人索羅斯、米爾肯、邦德曼等投資大戶,皆因早期押注於這些熱門藥物研發公司而受惠。


除了免疫療法之外,罕見疾病受到市場的關注。據統計,全球有超過7 千種的罕見疾病,但目前被藥廠專注研究的僅有200 種,為鼓勵藥廠發展罕見疾病用藥,孤兒藥的送審時程除大幅縮短外,美國祭出包括由聯邦政府資助研究經費及委託進行臨床試驗,試驗費用能享有50%的稅額抵扣、上市規費豁免及政府研發補助等,而讓孤兒藥開發不僅只鎖定於小藥廠。為享受孤兒藥在美國有7 年、歐盟10 年的獨賣保護權,且開發成本與一般新藥價差約10 倍中,激勵全球近年正掀起孤兒藥開發熱潮。

結語

東亞證券投資顧問部認為2015 年生技類股仍可維持強勢多頭,但是提醒投資人漲多時仍要注意短線的風險,投資人若

想投資生技產業,可以用生技產業的ETF來分散風險,避免單一證券帶來的風險。


若有任何問題, 歡迎電洽服務專線( 0 2 ) 8 1 6 1 - 5 0 4 8 東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字號(104) 金管證總字第0001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