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房屋全國經營者大會榮耀登場 千萬業績經紀人數創新高!
2025-03-31
雖然台灣房市買氣降溫,但中信房屋卻繳出亮麗成績單,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總經理張世宗在全國經營者大會,表揚表現卓越的房仲。適逢中信房屋成立40週年,中信房屋全國經理者大會以「榮耀啟新篇、同心創未來」為主題,此場大會共匯聚了全台超過400位以上的房仲菁英,共同見證過去一年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的發展藍圖。2024年前三季全台房市買氣高漲,中信房屋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共誕生超過40位千萬經紀人,創下歷史新高,更有5家加盟店年度業績突破億元大關,充分彰顯了中信房屋在房仲行業中的強大競爭力與市場影響力。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後,不僅是房仲同仁的專業與努力,更是中信房屋40年來對服務品質的堅持與創新經營卓越的體現。展望2025年,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3.14%,國內景氣穩定成長,購屋民眾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再加上AI科技題材發酵,商用不動產和土地的交易需求持續熱絡,這些都為房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現階段受房貸問題影響,買氣有所縮減,但對自住客群來說,現在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物件更豐富多元,議價空間也更有彈性,只要多看、多比較、大膽出價,相信都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房子。張世宗表示,未來中信房屋將繼續積極拓展加盟店,持續深化與加盟夥伴的合作關係,協助經營者提升競爭力。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中信房屋推出了「生活服務項目」,打破傳統房仲服務的局限,打造一個從買屋到入住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加深客戶與加盟店的互動,讓房仲服務走進客戶的生活,強化中信房屋的品牌價值,開創房地產市場的新篇章。
「中信房屋公益月」首發捐血活動完美落幕
2021-12-01
疫情逐漸趨緩,但捐血的活動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受疫情影響,民眾捐血意願大幅降低,導致各地鬧血荒,全台各血型的庫存都告急,近幾天寒流來襲,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血量增多,加上緊接而來的年節更是每年血庫最吃緊的時期,各地區捐血中心紛紛貼出告示,鼓勵民眾捐血。中信房屋總部為了能更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於今年將中信房屋創立月份-11月訂為中信房屋公益月,首次與各地中信房屋加盟店舉辦全台六場的公益捐血活動,提倡藉由個人的「微公益」喚起人人參與公益活動的意願,希望由同仁做起推己及人,號召各地熱血人士捲起衣袖、捐出熱血,讓愛可以無限循環。這次全台六場的捐血活動,首場11/7由高雄左營開跑,第一天就募集了213袋血,大大地鼓舞了同仁的士氣。第二場於11/10在新北舉辦,一大早就有熱血民眾排隊等候捐血,從早到晚都沒有間斷、十分踴躍。緊接著11/12由台南及桃園接手,現場有中信房屋準備的禮券、品牌口罩、精緻帆布袋及防疫筆…等捐血贈品,台南各加盟店更自掏腰包加贈在地名產-關廟麵,特別感謝台南鄉親前來血助,同日桃園場早上下起了雨,所幸午後放晴才得以讓捐血活動順利進行。11/23則由台中與台北壓軸登場,氣溫驟降加上連綿陰雨讓台北場捐血活動一度緊張,還好低溫凍結不了民眾的熱血,讓中信房屋這次舉辦的捐血活動圓滿落幕。台灣血液基金會指出,血液經過成分分離後可產生不同成分血給予更多不同需要的病患使用,現在捐血一袋救到的可不只是一命。中信房屋六都捐血活動總共募集了1040袋熱血,各地加盟店的熱情參與,並在捐血活動現場舉牌邀請民眾前來捐血,熱情活力的展現讓民眾感受到滿滿的熱情,連路過的外送員及送貨司機、百貨公司櫃姐、附近上班族,都趁著休息的空檔加入捐血行列,除了加盟店動員員工前來捐血,更有加盟店的客戶特地搭公車前來支持這項活動,可見中信房屋加盟店對社區深耕服務的影響力,令人感動與振奮。雖然活動已結束,除了特別感謝到場捐血的民眾,未來中信房屋也會在每年的11月進行各項公益活動,也期待能與大眾一起為社會盡一份心力,讓助人的信念能夠繼續傳下去。
中信房屋11月房地產成交統計
2021-11-30
【圖文/中信房屋研展室】中信房屋統計11月份房地產買賣成交量,全台在連續數月交易量正成長之後,本月表現差強人意,全台量縮3.5%。六都表現以台南最為強勁,其餘五都則呈現微幅增減格局。與去年同期相較,則是交易量增11.6%。與上月相比,台北市月增0.6%、新北市月增2.3%、桃園市月減4.5%、台中市月減6.1%、台南市月增15.8%、高雄市月減8.9%。與去年同期相較,台北市年增8.1%、新北市年增41.3%、桃園市年增30.9%、台中市年增18%、台南市年減15.4%、高雄市年減36.1%。雙重因素導致本月買氣縮手房地產交易量繼數月出現紅盤之後,本月買氣略顯疲態,除了缺乏推升買盤信心的話題之外,政策性層面造成買方觀望的負面因素,也開始於本月浮現。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央行9月底祭出六都加新竹縣市購置第二戶房貸無寬限期措施,雖在10月間造成部分換屋族群的壓力,但由於首購買氣暢旺,抵銷了換屋族的交易量縮,因此上月交易量並未呈現負成長,僅以增幅趨緩的態勢作收。不過本月首購族也開始因房價推升話題而出現猶豫,雙重因素下,導致整體交易出現鈍化,買氣明顯不如先前的活絡。今年房市表現佳 明年疫情變數仍在根據市場觀察,即使房市交易出現量縮,但消費者對於房地產興趣似乎並未削減,各門市看屋量並未大幅銳減。張世宗指出,由於時間已接近年底,傳統置產的需求仍在,因此買方應是在觀察市場情勢、等待適當時機進場,市場氛圍仍屬樂觀,估計今年整體不動產交易量應會較去年成長至少5到6%。不過近期疫情新的變化則是需要密切關注的話題,包括歐洲疫情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新的變種病毒迫使歐陸各國採取鎖國政策,後續是否衝擊全球經濟並波及臺灣房市,就端看國內能否抵禦得住了。    
台積電設廠定案 高雄不動產交易坐二望一
2021-11-11
【圖文/中信房屋研展室】台積電9日正式決議在高雄設立晶圓廠,一掃先前設廠懸而未決的不確定性,提早卡位不動產的投資人也彷彿吃下定心丸,順利搭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頭班車。根據中信房屋分析,今年以來高雄不動產市場各月交易表現除了農曆春節及疫情嚴峻期間的兩個月之外,其餘各月買賣移轉棟數均較去年為佳,累計移轉棟數亦呈現正成長格局,年增率僅次於台南。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台積電高雄設廠成局,對高雄房地產所帶來的綜效,預期將大於台積電竹科、中科與南科各廠。張漢超分析,台積電設廠地點位於高雄楠梓煉油廠舊址,鄰近高雄捷運油廠國小及世運站,搭捷運前往市區商圈車程短、交通方便,這也是有別於其他台積電廠區特有的優勢。此外開車前往高鐵左營站、台鐵、上高速公路也都只要10分鐘,交通上的特點,也使台積電設廠效益不僅只有楠梓當地受惠,周邊行政區、甚至連高雄市區也順勢搭上設廠題材、聯袂受益。張漢超說,設廠後人員居住需求分布會由廠區所在地向外延伸,對生活便利性與品質要求較高的主管層級多會朝市中心來找房,而對通勤及居住花費較為敏感的一般員工則多會選擇就近置產,房市發展因而將起連鎖帶動的效益。由買賣移轉棟數來看,楠梓地區今年以來累計移轉棟數已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5%,周邊的橋頭、左營也分別成長68.2%及23.9%,顯示廠利多持續發酵中。除了北高雄台積電設廠話題,南高雄亞灣區中石化開發計畫也頗受矚目,兩者皆為高雄房市加溫增添不少助力。截至10月為止,高雄市買賣移轉棟數累計年增率已達17%,僅次於台南的18.3%。火熱市況,讓高雄在六都中的交易量坐二望一。今年南二都房市均有不錯的表現,成長契機都與開發設廠話題相關。張漢超認為目前高雄重大開發題材幾乎已篤定成局,後續開發過程中,隨著商圈發展與建設的同步發展,房地產也有機會持續受益,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榮獲《運動企業認證》 中信房屋總座:追求業績也要兼顧健康
2021-11-10
【圖文/中信房屋研展室】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國內規律運動人口比例略有下降,不過中信房屋卻鑑於企業「員工健康、公司得利」的理念,積極鼓勵員工從事各項健康相關活動。今年中信房屋更參加教育部體育署推動的《運動企業認證》計畫,首次參與即獲得認證。總經理張世宗表示,獲得《運動企業認證》只是開端,未來希望能藉由多元的休閒運動項目來鼓勵全台中信房屋從人員一同參與,讓「健康活力、熱情中信」的企業文化能具體實踐並推動。中信房屋向來相當重視員工身心健康,因此除了持續添購運動設備、營造職場運動風氣之外,還不定期舉辦各項運動相關活動及講座,鼓勵員工培養自主運動的習慣。張世宗表示,近年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運動風氣盛行,不過根據統計,國人持續規律運動的比例,以勞動年齡18-59歲的佔比最低,僅19%-28%,這不僅是勞工健康的一大警訊,對於企業而言,也隱含著生產力損失及工殤相關支出的成本,對於勞資雙方都是雙輸。因此中信房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公司舉辦的活動裡加入運動的元素,像是在員工旅遊的行程裡安排一段步道健行,讓同仁在旅遊中也能同時兼顧運動,或是不定期舉辦登山、淨灘活動,除了做公益也能讓同仁走出戶外活動筋骨,由簡單的活動開始,提高同仁參與意願,進而養成運動的習慣。除了宣導運動的重要性、鼓勵員工參與之外,企業主管的表率以及公司所規劃的福利也相當重要。像是總經理張世宗就率先以身做則,主動參與公司舉辦的各項活動,業餘也從事健行、跑步等鍛鍊,甚至計畫在年底時來場自行車環島之旅。而公司內部所成立運動社團,包括員工自主創辦的瑜珈課、蹦蹦熱舞社、登山等社團,只要檢附照片、收據等各項運動證明,社團就能向福委會申請補助。公司也提供免費年度健康檢查,讓員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以期能達到「用運動帶來健康、以健康遠離疾病」的目標。中信房屋也廣邀旗下各加盟店都能一同來參與《運動企業認證》計畫。張世宗期許透過此項認證,讓中信房屋所有從業人員能夠真正落實各式運動於生活之中,在追求業績之餘也兼顧生活與健康,藉以實踐關懷員工的企業責任,打造「健康活力、熱情中信」的職場環境。
汐止-新北市最具補漲潛力區域
2021-11-01
民生汐止線利多引爆  房價只有台北1/2過去30年,新北汐止長期飽受淹水之苦,似乎與淹水畫上等號,不過自2004年底員山子分洪道提前啟用,2006年汐止段鐵路高架化完成後,數十年來汐止再已沒有出現淹水現象與傳出災情。「以前汐止淹水的確造成房價上漲有壓力,但是隨著淹水已成為過去式,汐止房市已呈現緩漲,未來一定會出現補漲!」中信房屋汐止大同加盟店店長陳玉玲表示,隨著近幾年人口移入與現有火車、公車與未來開通捷運的方便交通,加上東方科學園區與遠東世界中心等指標建案,吸引科技業與上班族的進駐,讓汐止房市變得水漲船高,已成為新北房市最具潛力與補漲空間的區塊。交通方便+房價親民  上班族可以用「時間換取空間」中信房屋汐止仁愛加盟店店長呂盈萱強調,汐止區房市擁有兩大優勢:一是交通方便;二是房價親民,上班通勤族可善用大眾交通工具,用「時間換取空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目前汐止擁有鐵路與公路交通,對外交通方便,包括3條高速公路與省道,以及3個火車站。呂盈萱進一步指出,未來還有民生汐止線的捷運開通,預估包括下社后站、社后站、樟樹灣站、汐止科學園區站、汐止區公所站等5站,都是未來汐止最具潛力的房市區塊。陳玉玲店長也強調,汐止距離台北市很近,自汐止火車站搭乘台鐵只要20分鐘內可抵達南港、松山、台北等站,並可轉乘捷運;汐止車站周邊還設置有客運、公車等十餘條路線,可往返北基等地區。對於上班族而言,不但交通方便,並且對於新屋房價分別每坪為100萬與80萬的台北內湖與南港而言,汐止最高只有6字頭,的確很吸引人!汐止5大生活圈  最精華的汐科商圈與適合退休的國泰商圈汐止主要可分為5大商圈,一為中興路商圈(新成屋5字頭、中古屋每坪30-40萬),發展歷史較早,商圈內有麥當勞、World Gym、全聯、燦坤等商家雲集,生活機能完整,是汐止熱鬧的生活圈之一,且距離台北不遠,吸引許多在地客與南港、東湖的年輕人購屋,不過上下班顛峰時間交通壅塞。二為樟樹商圈(新成屋每坪40-45萬、中古屋每坪20-30萬),此商圈機能成熟,適合自住,近台鐵汐科車站(步行約10∼15分鐘),鄰近國道1號、3號以及環東大道等多條快速道路,平均車程約10分鐘就可到南港、東湖地區,房價相較於汐科價格上具有競爭力。三為汐科商圈(新成屋6字頭、中古屋每坪35-50萬),汐科站是新北汐止的中心,而位於新台五路二段的「汐科商圈」更是汐止最精華的地段,火車、公車與未來民生汐止捷運線等交會的交通樞紐,房市潛力看好,新成屋成交價最高已上看6字頭。此外,像是聯合報營運中心已搬到汐科站附近,而汐止規模最大傳統市場-中正市場也在此區,加上新台五路沿線陸續推出指標建案,帶動區域房市加溫,造就移入與就業人口大增,也讓汐科商圈成為台北內湖與南港外移汐止人口最多的區塊。第四商圈為汐止車站 (新屋與中古屋每坪為30-40萬),生活機能完善,鄰近傳統市場,步行至汐止運動中心約10分鐘,周邊多為校園學區,生活環境單純,距離大尖山保護區不遠,是假日踏青好去處,而距離汐止車站越近,房價越高,但是相對於台北,親民房價的確吸引不少內湖、南港的首購族群。第五則是國泰生活圈(中古屋每坪約落在15-20萬),台灣已邁向高齡化社會,近年醫院已擺脫「嫌惡設施」,成為退休族重要的購屋指標之一,汐止國泰商圈是少數還有2字頭的房價,而具有電梯的「醫療宅」、「退休宅」是不錯選擇,附近有綠地、有汐止火車站,以及大同路、建成路一帶生活機能成熟的「建成商圈」,也都屬於以國泰生活圈。買汐止房市就要買「蛋黃區」  房價與貸款兩相宜「買房子,跟著公共交通建設走準沒錯!汐止房地產也不例外!!」陳玉玲店長認為,汐止5大商圈之中,未來最具潛力與增值空間為汐科商圈、中興商圈與汐止火車站商圈,共同特色是交通極方便、生活機能佳的汐止「蛋黃區」。建議自住客戶,儘量購買汐止「蛋黃區」,因為汐止房價約只有內湖或南港的1/2。若要「投資」則建議,在預售屋「公布」與「動工」階段進場投資,預估未來增值機率較大!中信房屋新北市汐止區服務據點--------------------------------------------------汐止中興加盟店       02-26936262  新北市汐止區同興路268號汐止仁愛加盟店       02-26477700  新北市汐止區仁愛路142-1號1樓汐止福德加盟店       02-26951234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108號汐止大同加盟店       02-26432205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326號1樓
破紀錄高溫成常態 台灣40年後恐無冬天
2021-11-01
台灣年均溫在過去110年間上升約1.6度,且增溫有加速的趨勢,若不積極減碳,在最惡劣的情境下,2060年後台灣冬季日數恐怕就會歸零。今年7月,日本靜岡縣連日大雨,導致山泥傾瀉,多間房屋、土地遭沖毀;中國河南發生時雨量達201毫米的暴雨,相當於北京半年的降雨量;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也因暴雨嚴重淹水,超過百人死亡;美國紐約9月初也因暴雨來襲,引發致命洪災。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傳 台灣走向旱澇兩極交替時間往回推,今年6月底北美洲發生致命熱浪,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攝氏49.5度高溫;今年2月,阿根廷內格羅河省(Río Negro)、丘布特省(Chubut)因高溫、乾旱讓森林大火迅速蔓延,焚燒面積超過3萬公頃。回到台灣,根據中央氣象局氣候年報,去年台灣年均溫24.6度,創下1947年以來最高溫;此外,去年7月西北太平洋零颱風生成,也打破台灣46年來的紀錄;去年颱風總數偏少,今年又遇春雨為有正式紀錄以來的最低值,造成今年上半年為1947年以來最嚴重乾旱。此次「百年大旱」因5月底至6月底的幾波明顯降雨而緩解;但到了7月底至8月初,受西南氣流及熱帶性低氣壓影響,氣象局連續兩次啟動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作業,雨勢造成台灣中南部多處積淹水,統計10天左右的降雨量已超過年平均值;其中,累積雨量以高雄御油山的2,579.5毫米最多,當時累積雨量前百名皆位於中南部。台灣百年增溫1.6度 2060年冬季日數恐歸零今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公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近期的地球氣候系統與其各面向的變遷程度,是過去數世紀至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氣候諸多變遷與全球暖化程度直接相關。以此報告為基礎,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比對歷史紀錄,發現台灣年均溫在過去110年間(1911年至2020年)上升約1.6度,且近50年、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氣候劇變的壞消息接二連三。根據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今年8月發布的全球氣候紀錄,今年7月是自1880年有現代分析以來最熱的7月,全球陸地和海洋加總表面溫度比20世紀平均值15.8度高了0.93度,較2016年7月創下的前一個最高溫紀錄高出0.01度。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指出,若不積極減碳,在最惡劣的情境下,2060年後台灣冬季日數恐怕就會歸零。許晃雄語重心長地提到,類似這種「破紀錄」的新聞已經逐漸不再是新聞;為減緩暖化,各國陸續宣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或許有機會將增溫控制在2度以下,最好的情況是能維持在1.5度左右,讓人類能夠承受氣候變遷的衝擊。綠色和平:不積極減碳 10年後水淹台北車站2050年太遠,若是以10年後推估,是否會更讓人提高警覺。綠色和平今年6月發布《2030年極端海平面上升對七座亞洲城市之預期經濟影響》報告,挑選曼谷、香港、東京、雅加達、首爾、台北和馬尼拉七座鄰近沿海地區的亞洲重要城市分析。根據報告,在最不積極減碳的情境下,極端海平面上升將影響上述七座城市GDP共7,240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6,982億元),約1,500萬民眾、1,829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暴露於淹水的風險之中。以台北市為例,約17%面積將受到淹水威脅,尤以淡水河沿岸地區影響較嚴重,歷史悠久的大同區與交通樞紐台北車站皆可能淹水;若再對照中低收入者、身心障礙者、需關懷獨居老人等社會脆弱度指標,萬華地區社會脆弱度為北市最高、衝擊最大。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面對氣候緊急狀態,雖然現在中央在修《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但進度牛步;地方政府應自主強化氣候災害訓練,並且將氣候風險納入國土計畫考量。溫管法修法進度牛步 企業共組氣候聯盟減碳總統蔡英文在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表示,溫管法在積極修法中。環保署表示,修法以「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與「負碳技術」四大工作圈做跨部會評估,並規劃2030、2040至2050年短中長程的能源及產業政策發展路徑。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陸續傳出將研議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環保署提到,台灣產業界也建議加強減碳管理,並考量國際間產品競爭的公平性,評估對進口產品採取相對應的碳排放管制措施,這些都會納入修法的考量。溫管法尚未定案,但民間已做出反應。台達電、台積電、友達等八家科技巨頭今年6月共組「台灣氣候聯盟」,主動承諾減碳目標,並帶領各自的供應鏈一起做,向大眾倡議減碳。台灣氣候聯盟祕書長彭啟明直言,面對氣候變遷,就是需要一個上位的決策團體,讓民間、政府各部門互相配合,而整合跨部會資源需要更上位的法案,「不期待環保署的位階能做到」。彭啟明認為,相對於國際,台灣深度減碳藍圖的動作還是比較慢一點,總是先射箭再畫靶,能力到哪裡才設目標;應先有很遠大的目標,再想辦法達到。
中信房屋10月房地產成交統計
2021-10-29
【圖文/中信房屋研展室】中信房屋10月份(1~29日)房地產成交量持續溫和放量,全台成交件數較上月成長5.8%,其中以台北市及新北市表現最佳,中南部則是微幅成長。與去年同期相較,六都均為正成長,全台年增率達10.4%。本月與上月相比,台北市月增9.7%、新北市月增10%、桃園市月增6.5%、台中市月增6.1%、台南市月增2.5%、高雄市月增5.4%。與去年同月相較,台北市年增8.3%、新北市年增7.4%、桃園市年增19%、台中市年增11%、台南市年增減8.4%、高雄市年增5.1%。交易量持穩 促成買氣有原因10月份不動產交易持續走穩,桃園以南交易呈現溫和成長格局,台北、新北表現更是出色,且隨著房市進入年底交易旺季,各門市來電及帶看組數均有顯著成長,網路預約看屋也成長近1成。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分析其原因,認為除了民眾置產需求之外,各區域發展利多、不動產保值抗通膨話題,也都是促使買氣加溫的原因。張世宗說,像是南台灣具備的園區話題、基礎建設題材,不僅讓在地民眾引頸期盼,甚至連外縣市買方也都來搶先卡位,再加上浮現檯面的通膨及物價問題,順勢拉高了房地產的討論度,進一步推升了本季房地產交易的期待性。換屋、購置第二戶交易件數略見萎縮本月由消費者端調查亦觀察到換屋或購置第二戶以上的交易,已受央行取消購置第二戶寬限期政策的影響而略見萎縮。張世宗分析,過往換屋及購置第二戶自住的交易約佔整體44%左右,不過目前僅剩不到39%,顯示9月下旬以來央行取消自然人購置第二戶寬限期的政策,的確對相關族群造成影響。據了解,這些流失的交易量應正在為資金及財務重新做規劃及部署,在自住前提不變的情況下,應只是延後購屋,不至於打消購屋念頭而真正的「消失」。  
75%民眾深刻感受物價攀高 購屋宜縮短「猶豫遊戲」
2021-10-21
【圖文/中信房屋研展室】 疫情趨緩,房地產近月交易量也逐步走穩,但隨著國際金融風向轉變,資金寬鬆政策也即將步入縮減,消費者也深刻感受到當前景氣與房價上的變化,甚至得調整消費支出以因應未來的改變。中信房屋上月進行網路調查,其中42%的受訪者認為第三季國內景氣較第二季差。房價感受度方面,56%受訪者雖認為房價約略保持平穩,但感受房價上漲的比重卻仍有38%,明顯高於感受下跌的6%。而對於年底第四季房價的看法,預期房價上漲的比重也有39%,高於看跌房價的10%。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表示,中經院昨(10/20)日大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至5.84%,國內疫情警戒也已在第三季起逐步鬆綁,但各產業景氣要見到回穩其實還需要一段時間,況且目前並未完全脫離疫情威脅,部分店家因客源回流慢、無力支撐營運,因而歇業閉店,種種面向都讓民眾對於整體景氣的感受度較差。至於房地產方面,受國際原物料上漲的影響,預售及新成屋房價蠢蠢欲動,部分地區案場甚至傳出搶購的消息,在此情況下,多數民眾雖認為房價仍屬持平格局,不過受漲價效應及預期心理影響,房價看漲的比重其實也相對較多。張漢超認為,房價長期以來都維持上漲格局、近年成長相對溫和,但考量到市場對房價的接受度,建商基本上不太可能會將增加的物價成本,大幅反映於售價上,可能的因應方式是改推總價較低的產品,或於土地成本較低的區域推案。至於中古成屋市場則是回歸市場機制,屋主想高賣,得看市場是否買單。在物價上漲的年代,賣方得對售屋開價拿捏的合宜、買方欲取得理想房價,也得想方設法縮短考慮時間、加快決策速度,避免過長的「猶豫遊戲」(考慮時間),這對於買賣雙方而言都是新的學習與考驗。調查中也詢問受訪者對於物價上漲的對策及看法。面對通膨帶來的物價上漲,受訪者大多預期會減少「衣」與「樂」兩大消費的支出,而消費不減反增的兩大項目則為「食」與「住」。此外對於目前物價的感受度,逾75%的受訪者明顯感受目前物價比去年同期來的更高,甚至當中有30.1%受訪者覺得物價已經到了非常昂貴的程度。張漢超分析,部分民眾會因物價上漲壓力而有縮減消費的打算,不過由於飲食及居住開支屬生活必需項目,在維持既有生活品質的狀態下,該兩項生活項目不易像服飾或休閒娛樂可以不花費或減少延緩消費,因此只能順勢拉高「食」與「住」的消費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