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重塑2房變3+1房 陪伴家人共同成長蛻變的家

2025-08-30
文章類型 : 品味空間

隨著歲月,家屋的樣貌,也必須因應家庭成員的需求而改變。透過重塑40年老屋的格局,設計團隊將原本兩房兩廳的空間,重新規劃配置為3+1房兩廳,既提升了空間機能,同時滿足家庭成員的需求,也帶來更多自然採光,創造舒適宜居的家庭生活。

Project Data
案名:Transtion轉
地點:台灣.台北
坪數:78㎡(約24坪)
格局:客廳、餐廳、廚房、書房、主臥、次臥×2、衛浴×2
成員:2大人、2小孩
建材:玻璃、鐵件、塗料、系統板


1. 收納櫃取代實牆劃分公私領域,創造靈活流動的生活空間。
2. 以L型轉折設計連續動線生活,增強空間層次與視覺深度。
3. 保留樓高的天花設計搭配自然採光,營造更開闊的空間感。


① 玄關區域以不頂天的方式配置玄關櫃,滿足一家四口衣帽、鞋子的收納需求,同時也確保採光可以透入室內。

② 書房區域以玻璃拉門與客廳區隔,可滿足不同的使用情境,將拉門打開可以為公共領域製造更開闊的視覺效果。

③ 重整格局後,公私領域在平面圖上一分為二,除了主臥之外,兩個孩子各擁有獨立的就寢空間,書房、客廳、餐廳則整合為多功能區域。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40年老屋,原始的基地為2房2廳的格局,業主考量孩子們的年紀增長,需要有各自獨立的房間,找上巢空間室內設計NestSpace Design,希望能重新調整格局,同時也改善原始空間陰暗採光不足的問題。

合理布局重塑空間提升機能
為了滿足一家四口的居住需求,巢空間室內設計NestSpace Design設計師葉俊成、葉俊廷透過拆除原有的實牆,以收納櫃體取代隔間,營造線性的空間秩序,使空間變為3+1房的格局。同時,設計結合L型轉折手法,可讓視線與動線在轉折間,達到連續流動的效果。重整後的格局讓原本分散的動線得到新的樣態,近三分之二的場域成為共享的空間,客廳、餐廳與書房被安置在採光充足的一側,書房空間不僅可以滿足男主人在家辦公的需求,內部還規劃了臥榻設計,能讓這個空間成為孩子們的閱讀天地,使用透明玻璃的拉門,讓公共空間能藉由半穿透的形式相互連接,在保留視覺延伸感的同時,也讓空間的層次更加豐富。書房與洗衣間採用霧面玻璃作為間隔的材質,讓光線能藉由窗戶透進公共區域的每一個角落。

提升收納保持空間美感
對於四口之家而言,收納是必不可少的機能設計。葉俊成認為,在提升收納功能的同時,保持空間的美感,也是設計時必須一併考量的,為了保留採光,在玄關落塵區加入了櫃體,以不做到頂的方式,保留視覺的穿透感,同時滿足收納鞋子與衣帽用品的需求。客廳與書房區域採用隱藏式收納櫃體,玻璃拉門設計兼具私密性與美感,增強空間整體的流暢性與清爽感。此外,餐廳與廚房空間因為有較多的電器需要收納,因此在動線順暢的前提之下,將立面空間盡可能地配置櫃體,滿足廚具與餐具的存放需求,使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在天花的部分,設計師採取保留樓高的做法,增加垂直空間的延展性,搭配軌道燈與吊燈,更進一步地強調空間中的輕盈與流動,使居家氛圍更加舒適。

以材質與色彩創造空間平衡
為了提升住宅空間的舒適感,設計師採用接近大地原色的暖杏色與淺灰作為空間的主色調,並透過L型轉折強化色彩與材質的過渡,搭配自然光線與照明設計,使空間的深度得以延伸,且更加地有層次。玻璃材質則作為內外空間的紐帶,透過霧面與透明對比,營造私密性與開放感的平衡。私領域空間則延伸公共空間的溫暖色調,為就寢區域鋪陳放鬆與閒適的氛圍。有限的空間中,葉俊成、葉俊廷著眼於優化動線,創造視覺的放大感,減少走廊與實體隔間,讓多功能區域得以整合,使每一個空間可以彼此串聯,如此一來既提升了使用效率,成功達成業主「多一房」的期望,也為家裡的每一個成員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空間,一家人可以在溫馨開闊的家中,創造更多幸福的未來。



▲隱納採光,以動線延伸視線
原本分散的動線在重整後,使空間得以釋放,將餐廳、廚房區域與客廳串聯,藉由動線使視覺延伸,也能讓採光最大限度地灑入室內。


▲書房結合臥榻設計營造閱讀氛圍
書房區域與洗衣房相鄰,設計師採用霧面玻璃作為間隔材質,讓戶外的光線能灑落在臥榻區域,立面搭配閱讀燈,不論是白天或夜晚都很有氣氛。


▲隔而不分的書房空間
設計師以玻璃拉門區隔書房空間,賦予空間使用的彈性,拉上可靜心閱讀,平時則可以開啟使公共空間更加開闊。


▲減少隔間與走道提升空間利用率
設計師透過減少隔間與走道的做法,求得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最大公約數,讓家庭成員可以共享開闊的公共領域,同時保有隱私。


▲以大地原色鋪陳臥室放鬆氛圍
主臥空間延伸公共領域的暖色調,以暖杏色、淺灰等色系搭配木紋等元素,創造出溫暖質樸的氛圍。



▲不做天花保留原始屋高,呈現開闊感
為了保有縱向的開闊感,設計上呈現原始的天花,並使用軌道燈、吊燈等軟裝營造閒適的居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