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再生,創造三代共融的透亮家屋
Project Data
地點 / 台灣.台南
坪數 / 60.5坪
主要建材 / 混凝土、鋼構、玻璃、實木
類型 / 透天住宅
台灣地狹人稠,都市更新速率低,使住宅更新(Renovation Residence)成為亟需關注與討論的重要議題。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以老屋翻新案「JJJ House」,回應老城區建築生命週期與不同世代共居所面臨的挑戰,以理性的思考調和溫柔的細節,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同時也獲得2022 iF DESIGN AWARD金獎肯定。
外表潔白的共聚之家,座落於台南市中心的老城區巷弄內,簡約的外型與獨特的量體造型,豐富了街廓的樣貌,立面分布著大小不同的開口,讓視覺感受充滿趣味,激起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年約40歲的業主,在離家數年成家立業後,決定帶著一家四口返回老家,重新與年邁的父親一同居住。乘載業主記憶的大房子,用長大後的眼光看待,感受到空間小了許多,40年的歲月也對建物的狀態造成影響,原始屋況反映著早年生活時空下的思維,像是為了追求房間數而隔出的多個房間,與為了爭取空間外推的區域,加上老舊的設備,都與現代生活所需的機能不符,若需「回家」,整建並活化空間則是必經之路。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方瑋,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必須在現有的基地完成建物改建,並規劃出一個老中小三代能共同生活與成長的居家空間。
探討居住議題,拿捏居住尺度
共聚之家的基地僅有6米的寬度,換算下來每層的空間僅剩16坪多,如何將不同屬性的空間組合,並滿足一家三代5口人的需求則是挑戰之處。方瑋指出,如何拿捏一家人的「分與合」,創造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舒適與自在的尺度,是本案最重要的命題。讓業主兩個分別為5歲的雙胞胎女兒與父母分層居住,是共聚之家內部以世代區分居住樓層的決定性因素。單層面積有限,若將父母與小孩的起居空間劃為同一樓層,將限縮一家五口的生活尺度。共聚之家由下而上的空間,依據老中小三個年齡層向上遞減而居。1樓空間作為廚房、客廳,與爺爺的臥室;2樓空間作為夫妻兩人的主臥,以及可一家相聚的榻榻米起居室、大浴室;3樓考量小孩不同階段的成長,可能會面臨求學、離家等變化在規劃時採具有彈性的設計手法,增添空間未來的利用性。這樣的分層規劃,使一家人就像大樓中居住於不同樓層的住戶,不僅可以保有各自獨立的生活空間,每層也有可供其他家庭成員來訪逗留的公共區域。
▲2樓起居室修飾結構梁提升空間感,擺放傢具將顯得侷促,因此抬高空間採榻榻米設計。
▲ 1樓空間涵蓋餐廳、廚房、業主父親臥室與車庫。
▲ 2樓浴室位於主臥內,其他家人可透過一道40公分寬的捷徑小門通行,而不用穿過主臥。
▲ 主臥面朝南方,可將充足的戶外光線透過陽台導入室內。
▲ 3樓空間為女孩們的小天地,利用兩個不同方向的拉門,變換空間的型態。
利用建築語彙引納光線
改建前的共聚之家,是台灣常見的連排住宅,狹長的屋型限縮採光的來源,「寬敞明亮」則是業主找上門時,最亟欲改善的重點。英文名為「JJJ House」的共聚之家,若從外觀的不同角度觀察,即可發現3個不同高度、大小與角度的J型弧線,不同於一般的透天厝只有一個面,方瑋以3個J向內退縮的作法,看似犧牲了可建造的空間,卻使房子顯得更加立體,以結構牆體為界線,內外之間透過窗戶的控制,使建物、居住者與巷弄產生新的對話關係。此舉也維持了巷弄內的親切尺度,多了一層照顧人行空間,考慮街道與人感受的溫柔思考。
開案後,方瑋與團隊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不斷往返於室內空間與建築之中,誤差值甚至精準到連5公分都必須深究,其中包括像是利用傢具尺寸反算建築空間,門片收納的厚度、天窗開的位置、樓梯踏面的沖孔大小等,都是經過不斷研討才產生的果實。共聚之家的完成,為老屋活化、都市再造等議題添下柴薪,也啟發了人與空間、環境的更多想像,成為社會推進向前的一股動力。
▲▼房屋上方的天窗使室內空間更加透亮,樓梯制定45%的穿孔率,確保光線能向下延伸。
▲由建物外觀可見設計師在外型上使用了不等量的弧線,使建築向內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