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又抗通膨 折價即期食品行情看俏

2023-02-28
文章類型 : 遊戲家事

環保意識抬頭,加上疫情與烏克蘭戰爭衝擊經濟,讓折扣即期食品更為搶手。過去是精打細算的老先生、老太太買,如今年輕人也趨之若鶩。

判斷食物是否壞了,其實方法很簡單,變色或發霉都是明顯的跡象;若真的不確定壞了沒,用鼻子聞向來不會出差錯。

然而,大家最常依據的卻是包裝上的「保存期限」標籤。

賣相欠佳但可食  即期品專賣店應運而生
根據聯合國數據,全世界每年丟棄約9.31億噸的食物,多數進了掩埋場,排放出占全球約10%的溫室氣體,也就是氣候變遷的元凶之一。在全球有許多飢餓人口情況下,浪擲這麼多糧食實在讓人不安,該是重新考慮做法的時候了。

在台灣,為因應綠色消費趨勢,全家便利商店推出「AI鮮食訂購系統」及每日即期品折扣「友善食光」;統一超商也以「i珍食專案」達到減少食材浪費,並期望在2030年之前達成剩食減半的目標。

在馬來西亞,有業者開設「即期食品」專門店,用低廉的價格,販售即將過期的食品,最高可打到對折。中國社交網站上更有「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成立不到一年就有6萬人加入。

約2016年之前在多倫多發跡的「Flashfood」則是與美國、加拿大的超過1,400間超市合作,以打對折方式賣出保存期限快到的食物。

有人會問,即期品是可以吃的嗎?會不會因為貪小便宜而賠上了健康?

對此,即期食品專門店業者強調,架上所有食品都是可以安心吃下肚的,而且品質跟用原價在一般商店買到的品項一模一樣。

科學上來說,食物不會下一秒就變壞,而是一個漸進過程。包裝上的日期標籤往往是「免責聲明」,用意是告訴民眾:「企業保證這個日期之前的食品品質,這個日期之後的,則由消費者自行判定。」

更何況,許多即期品距離過期其實都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是絕對可食、安全和營養的,甚至不見得需要降價求售。

但有效期限快到的食品,在一般超商、超市的賣相並不好,這就是即期品專賣店發揮功用的地方。


剩食一旦進掩埋場  腐化過程釋放更多碳排
除了環保意識抬頭,加上疫情與烏克蘭戰爭衝擊經濟,讓折扣即期食品更為搶手。過去常是精打細算的老先生、老太太買,如今年輕人也趨之若鶩。

Flashfood顧客群光是去年就暴增40%。iMedia對中國消費者的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曾經購買過即期品。

Flashfood愛用者、66歲民眾提佛德(Susan Teaford)說,從Flashfood購買即期麵包、蔬菜、水果,滿足了她「痛恨浪費食物,又愛撿便宜」的個性。她說,光是去年,她買菜錢就省了450美元左右(約新台幣1.5萬元)。

糧食生產本身就是一大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占全球排放量的25%至33%。糧食生產的每一個步驟,從生長、收成、搬移、處理、包裝、儲存到備食,都會釋出二氧化碳、甲烷等地球暖化氣體。

浪費食物,就形同虛擲了這些碳排。而沒有食用的食物一旦進入掩埋場,腐化過程會釋放更多的甲烷。

即期食品專門店及App  正好補足糧食銀行空缺
除了實體即期品專賣店,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國等多國還有業者推出「惜食福袋」App,目的同樣是以折扣價搶救賣不完,但絕對可食的餐點。這些App不僅省了民眾荷包,也減輕店家在儲存、搬移、捐贈或報廢這些食物產生的成本。

專為消除剩食而開發的App「Too Good To Go」試著透過福袋概念,讓購買剩食「遊戲化」。美國有12個城市的消費者可用4到6美元(約新台幣120到185元)的價格,買到原價約三倍數量的食品。

德州民眾芮克斯洛(Jennifer Rexrode)去年5月下載這個App之後,直說買惜食福袋有點像是成人版的萬聖節討糖果遊戲,成果有好有壞。她至今買了76袋,包括以3.99美元買了七個軟掉了的墨西哥脆餅和雞肉三明治(用氣炸鍋熱過又能恢復鮮脆狀態),用5.99美元買了兩打超大的香腸酥皮捲等。

許多專家看好這類即期食品專門店和App,有潛力減少進入掩埋場的剩食,儘管許多慈善機構會把餐廳和超市不要的糧食轉送至社區廚房。研究糧食浪費問題的Center for EcoTechnology成長總監馬卡路索(Lorenzo Macaluso)表示,有讓這些解決方案共同存在的空間,因為「很不幸的,被浪費的食物實在太多」。

馬卡路索指出,即期食品專門店和App販賣少量易腐爛的商品,而救濟貧民的糧食銀行處理的捐贈量通常龐大得多。他說:「所以這些類型的App正在填補一個非常獨特的空缺。」

Flashfood自豪地說,截至2022年9月,他們已讓5,000萬磅的食物免於進掩埋場,並阻止了9,500萬磅二氧化碳當量 (CO2e)進入大氣層。

在台灣,全家超商透過友善食光、友善地圖到AI鮮食訂購系統,平均每月減少的剩食達370公噸。依官方公告的一噸廢棄物產生的碳排量換算,等同每月為地球減少120公噸碳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