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時代記憶的入口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蔣介石帶著國民黨的部隊來台生聚教訓,準備有朝一日能夠反攻大陸,那個時候父親還很年輕,乘著船自廣東來台,做為一位軍人,父親對於國家與領袖有著絕對的忠貞。那時的台灣雖然物资並不豐富,但是民心士氣甚高,而總統府是最高的權力機關,那幢建築父親也曾因軍職在裡面工作多年。台灣走向民主開放後,總統府在重要節日也會開放,走在百年建築的走廊和樓梯間,我會想:會不會像電影鏡頭一樣,與穿卡其色軍服的年輕父親擦身而過!
在開放大陸探親後,老兵們終於可以回歸故里了,而故鄉早已人事全非,慶幸父親曾多次返鄉,修繕了家族的祠堂,設立了獎學金,對於晚輩也有所接濟,而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卻再也沒有機會回到浙江奉化的溪口。
奉化縣溪口是蔣介石的家鄉,小時候的課本就提過這個地方,那是『一代偉人誕生的地方』,現在歸寧波市管。而我正在網約的車上,從寧波市區約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到蔣氏的故居了。
蔣氏故居現在是個景區,一共有好多個景點,走路都可以到,主要都沿著剡江,可以買套票,但當我出示台胞證證明滿六十歲就可以買半票時,售票人員告訴我台灣同胞可以免收門票,直接持台胞證就可以進入了。在對岸講課多年,也遊覽了許多山川湖海、古城名剎,卻從未如此受到禮遇,在遊覽時當地人知道我從台灣來,也會多方詢問蔣家過去與現在的影響,有種很特別的親切感。是的,沒有蔣氏父子就不會有台灣在上個世紀穩定的發展,軍民一心,和現在台灣立法院的亂象相比,我深深懷念那個年代的簡單、純樸、和樂、進取!
蔣氏故居的景點,包括有豐鎬房(蔣介石出生的地方)、玉泰鹽舖(蔣介石祖輩為當地鹽商)、蔣氏祠堂、文昌閣(原為廟宇,蔣宋結婚居住於此,臨剡江高處,風景十分秀美)、小洋房(蔣經國與蔣方良女士回國後居住的地方)、武嶺學校大禮堂(蔣所創辦的學校,禮堂可接待中外貴賓)。除此之外,景區內的商業街有許多蔣姓燒餅的舖子,都說是蔣家的宗親,也有商家說他們的商號名字是由蔣孝嚴先生書法所賜。最特別的是有幾家供人拍照的商店,裡面都有一位蔣公可以與客人合照(收費),這些扮演者當然都光頭,還留著小小的鬍子,應是青壯年時代的蔣介石,還穿上了軍裝,眼神一定立刻威嚴挺拔,還真有些神似。父親年輕時曾和蔣公合影過,這我也來感受一下,也為自己此行留個紀念!
這是一個人的輕旅行,是工作繁忙中的調適,是現實壓力的釋放,尤其是在名人古蹟,在展廳裡有些人生歷程的介紹,看著一篇篇的文字、看著一幀幀的照片,人生至高的輝煌也有著凡人承擔不起的遺憾,家庭、事業、情感,逃不開的糾結,而蔣介石每次下野都會回到奉化溪口,沉潛只是為了再次的出發,每次環境的轉換都有些新的劇情在上演。
來溪口,是對幼時教育的印記,是對一位政治家的緬懷,更是對父親再一次的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