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招新制心慌慌 教改反催出補習風

2022-09-30
文章類型 : 心靈成長

108課綱上路後強調多元發展、自主學習,但補習狀況仍不減反增,甚至有很多學生在挑高中時,是以補習方不方便為考量。

台灣推動教育改革多年,強調多元發展、減輕學業負擔。教育部調查顯示,學生課外補習花費不減反增,其中學科補習仍占了一大部分,但補才藝的比例也逐年成長。

教育投資不敢省  補習支出持續增長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台灣社會普遍重視教育投資。教育部於民國110年12月底公布「109學年國民中學教育消費支出調查提要分析」,平均每名國中生一年校外學習支出為新台幣7.1萬元,較民國103年增加1.9萬元。

校外學習支出絕大部分(約6.4萬元)用於學科補習,私立學校雖然課程安排較多,部分更是住宿型,但學生參與校外補習的比率仍達54%,只比公立學校學生(56.5%)少2.5個百分點。且無論公私校學生,平均一年補習費用都差不多。

藝文與運動部分,公校學生參與率為19.6%,每年支出3.2萬元;私校學生高出一些,參與率為21.1%,每年支出3.5萬元。這項目中,以學習樂器的人最多,平均每12名國中生就有一人學樂器(8.7%),其次是運動(5.4%)和藝文(3.8%)。有別於學科多找補習班,請家教和到協會團體上藝文、運動課程的人也非常多。

高中補習花費部分,教育部暫未公布最新調查,不過近年的調查顯示,104年平均每名學生花費3.6萬元在補習,到107年則提高到5.7萬元,呈現持續成長的趨勢。



教部推動學習歷程檔案  補教搶攻焦慮商機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接受《全球中央》電訪表示,台灣教育改革多年,108課綱上路後強調多元發展、自主學習,但補習狀況仍不減反增,甚至有很多學生在挑高中時,是以補習方不方便為考量。也有人一開始讀郊區私校,後來還是轉回市區公校,就是為了下課能去補習班。

王瀚陽也觀察到,以前補習都以學科為主,但近年教育部推動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越來越多學生補術科或其他課程,例如要上AI(人工智慧)課程、學習寫程式,未來參加大學甄選、特殊選才等管道才會比較吃香,而這類課程的花費尤其驚人。

配合108課綱,教育部在111學年度推動考招新制,其中一大變革就是在高中職推動「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從高一開始記錄學習軌跡。

王瀚陽表示,補習的習慣很難改變,家長都希望孩子未來有出路,學生也會有「比較」的心理,看到班上同學在學AI、學寫程式,就會覺得自己不如人。而且在教育改革下,學科以外的能力有更多機會被各升學管道採認,也讓這種「比較」更加檯面化。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教授王立昇表示,課綱內容越來越簡單、學校教得越來越少,原是希望學生自主學習,但政策配套不夠,在學校學不到基本學養,就只好尋求補習。

「學子是要跟全世界競爭,不只是台灣。」王立昇表示,家長也會擔心孩子學的不夠。他觀察到高中許多康樂性社團的人數越來越少,連熱舞社都面臨倒閉危機,原因就是升大學要看「學習歷程」,學術性社團更吃香,如果學校沒有,就只能找校外的營隊。

王立昇表示,今年是108課綱、111考招改革第一年,大家都還在摸索階段,未來應該會比較適應,高中比較知道如何輔導,但仍希望相關配套能夠跟上。



少子化加疫情衝擊  補教業喊苦
然而,補教業者卻有另外的觀察,台北市補習教育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表示,就算每名學生補習費用逐年增加,但在少子女化和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夾殺下,台灣的補教業也面臨嚴重的危機。

張浩然表示,近年「萬物皆漲」,補習班的收費卻沒有漲很多,20年前兒童美語每三個月收費約7,000元,到現在仍是維持這樣的價格。補習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有人調漲學費到1萬多元,隔幾年就消失在業界。

以前被補教業視為金雞母的重考班,近年也是每況愈下。張浩然指出,大學分科測驗今年報考人數僅剩2.9萬人,比去年大減1萬多人,非應屆考生大減,讓重考班業者每天以淚洗面。

COVID-19疫情帶來線上學習的發展,補教業也紛紛推出線上學習等多元模式。但張浩然說,線上不比實體課程,學生沒有被照顧、被服務的感覺,也缺乏溫馨的人際互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留班率」,以前高一招進來,約七、八成高二會繼續補,但疫情下線上教學,只有五成願意留下來。

張浩然也提到,補教業有水電、人事成本,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學校和補習班都停實體課程,但今年沒有全面停課,補習班只要有學生到,還是得開燈、開冷氣,教師的鐘點費也還是要付,開支比去年停課時還慘。

一名不願具名的補教業者表示,無論教育制度怎麼改,補習班總是能「找到出路」,例如108課綱推動學習歷程,就有業者提出相對應的收費課程和活動。儘管教育單位一再強調學習歷程以校內課程為主,且要經過學校教師認證,仍無法阻擋家長送孩子去補習的「剛性需求」。

不過這名業者也提到,學生總量的下降,對補習業確實是一大傷害,不得不想辦法提供更多加值的服務。現在很多業者不只是補學科,也強調整體的升學輔導,甚至是生活上的全方面照顧。



高中生爭取學習自主  早自習不考試
教改雖然難以抵抗補習的熱潮,但確實帶起一波學生自主學習的覺醒,近年高中生爭取「延後到校」,成功讓教育部宣布每週全校集合活動(如朝會)最多一天,也就是至少有四天早自習時間,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學校不能「繞道」或「變形」方式進行考試,也不能記遲到或缺席。

上述規定於今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長年推動「延後到校」議題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指出,各校已陸續修改校內規定,但仍讓人擔心有人會刻意找漏洞,例如依舊安排學生7時30分到校打掃,或是私校以校車接送為由,仍舊安排7時30分到校。

青民協匯集學生意見指出,早自習自由參與是討論台灣學生在校時間過長的第一步,取消全面強制早自習,並非廢除這段時間,而是將更多時間還給學生自主規劃利用,期盼未來能擴及國中、國小。未來調整課綱或學習時數時,應朝減少學生在校時間的方向規劃,確保《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兒少的休息、休閒權能落實。

另外,包括保暖衣服穿搭、制服繡姓名,以及學校開放外食等議題,也都可看見學生自主的發聲。教育部多次要求,學校在討論相關議題時,務必循民主程序召開會議,尊重各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