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三層崎

2024-07-31
出處 : 文 / 郭騰尹
文章類型 : 心靈成長

小時候住在北投,北投有一條很老的街叫中和街,在中和街轉個彎可以到大屯山,我在十歲之前就住在大屯山的山腳下,雖然童年時住的房子還在,外觀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主人早已更換,有時候我還會經過時拍一張照片給母親,當時這房子的裝修是母親親自監工的,她對這裡還有濃濃的感情。

那一天台北city walk,經過北投捷運站,過去這裡是北投火車站,是北淡線鐵支路最重要的一站,還有一個支線到新北投火車站,只有一節的普通號列車,温泉浴室、酒家、那卡西走唱,都是台灣五十年代最重要的印記。

經過復興崗,我就出生在這裡的眷村,竹籬笆已經建為樓房,父親任軍職時曾在這裡服務過,四十多歲的父親英姿煥發,雙眼有神,母親到現在都仍稱呼這裡為『幹校』。當時眷村的媽媽們賢淑持家,不分閩南、客家或外省人,大家做一些家庭代工貼補家用,然後在那沒有電視的年代,孩子一個一個的誕生。而如今母親九十歲了,已是滿頭白髮,但對眷村哪一家生了幾個孩子,誰比較大誰比較小,小名是什麼,卻記憶猶新。

徒步的終點是三層崎公園,如丘陵起伏般的公園,隨著季節栽種著各式的花朵,公園內有些造景很適合拍照,同時在展望台上還可以鳥瞰北投的全貌,回到北投我總有股親切的感覺,但對三層崎公園的誕生卻找不到童年時代的線索,回家後便詢問了母親。

母親的記憶一下子又被打開了,說那塊地是比較偏僻的,以前有生產陶土,是台灣磁器很重要的產地,也有些磚窯廠冒些烟在生產。這麼一說我有些印象了,在小時候放學回家時是會經過窯廠的,窯廠外面有些閒置的紅瓦,那時還自許為武俠中人,沒事就練手劈紅瓦,那時多麼期待可以快點長大,可以行俠仗義。母親繼續說道,那時不太希望我們往那個方向去,因為那裡有許許多多的『風水寶地』,有可能在日據時代就有了。是的!是的!我記起來了,以前坐車子經過這裡時,我都會把眼睛閉起來,連偷瞄的勇氣都沒有!

幾十年過去了,生活環境早已經離開了北投,捷運替代了傳統鐵路,平交道已經不復存在,大屯山依然佇立,新北投的溪流中依然飄著淡淡的硫磺味,昔日的三層崎現在轉身變成了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那個十歲的小男孩已到了耳順之年,中和街兩邊的商店也都有了一段歷史,唯一新穎的是從三層崎公園起站開出的大南客運。

北投只是台北市的一個角落,這座城市的每一條街、每一棟建築都有它的過去與未來,city walk不只是一種健康運動的方式,更是一趟知性之旅,讓我們尋找記憶並且更新記憶,告訴自己這裡我曾經來過,而且一直深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