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時代的來臨

2025-02-27
出處 : 文 / 郭騰尹
文章類型 : 心靈成長

六十歲,在台灣出行還都得全票,但在大陸,這個年紀許多觀光景點都可以買半票了,甚至一些機場在過安檢後直接可以享受坐電瓶車到登機口的待遇了。六十歲可能有人已經退休,有人可能對勞退沒有太大信心,還想多幹幾年,台灣的財政吃緊,這個年紀的人常打電話或親自到勞保局了解一下,盡早規劃好晚年的生活。

在培訓界工作超過三十年,雖然有公司,但是自己的時間仍很彈性自由,也沒有公司的人事問題需要我操煩,這種演講上課的生活可能也沒有所謂真正的退休,像這個行業的前輩黑幼龍老師有時還在講台上分享,我都覺得敬佩不已;另外吳娟瑜老師也仍然在第一線分享兩性溝通與親職教育,在新馬當地有無數粉絲;另外張錦貴教授的妙語如珠,從台灣紅到大陸,數十年的金字招牌,真可謂是戰神級!

以前各地奔波趕場上課,大多數是為了養家,那時穿西裝打領帶,為的是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形像,有固定的教材,有投影片或PPT。現在一件牛仔褲,一件休閒上衣,也不需要電腦,就可以自然地流淌。以前是用腦,現在更多的是用心,用心講很輕鬆,觀眾彷彿被我帶入一種情境,看到我故事裡的場景,感受到故事中每一個人的面容與表情,大家會對上課的內容更加入心,我也樂在其中。回首過往,我真的對過去這三十多年培訓工作所經歷的人事物充滿了感激!

我想我是十分幸運的,但有些人可能退休之際,感覺過去數十年在工作上付出了太多,卻沒有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回報,許多的不順遂讓自己一直耿耿於懷,那些未被看到或認可的努力,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挑戰,都成為心中難以擺脫的刺,有著這些放不下的思緒,就很難享受退休生活的那份恬適,這時更容易與另一半發生矛盾,因一些小事而忿恨難平,把家庭氣氛搞得更加緊張。

我現在過的應是屬於半退休的生活,有課就一樣上課,只是體力有限,不可能像年輕時有那麼大的強度;透過自媒體平台,仍然可以與認識我的人保持交流的管道;一些固定的期刊仍然可以保持在寫作上的熱度;到各地的旅遊豐富人生的經驗,我相信一個人看的越多、經歷越多,越容易感覺生活的美好。

也要保持不斷學習的心,現在人工智能是全世界的浪潮,至少在搜索功能上,它更能滿足每一個人獨特的需求,各種的AI工具會讓退休後的生活更加有聲有色,再過幾年,機器人的時代要來了,老年生活的照顧,兒女可能不一定管用,學習和機器人相處,讓機器人為你工作,透過AI與你交流,這樣的晚年生活不知香不香?但對這些毫無所知的人,肯定會很寂寞!

有機會我們就一起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