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100次的神奇力量
2012-10-09
文◎郭騰尹 我有一個朋友,每天在微博公布他的健身執行過程,每天五十個伏地挺身是他給自己的承諾,他不只在完成後告訴大家,也會分享今天鍛鍊時的心情,我很喜歡他在描述自己心情時的坦白,因為在內心有兩個自己在對戰,一個是尋求改變的自己,另一個是富含惰性、想試著讓他放棄的自己,在微博鍵入的每一個字,其實都是戰勝自己後的激勵宣言。              五十個伏地挺身,其實慢慢做十幾分鐘肯定可以完成,但是總有許多理由會從心中燃起,「今天上班已經夠累了」、「明天要很早起床搭飛機」、「吃太飽了不適合運動」、「喝茫了哪有力氣」、或是「心情不好不想運動」,但是在眾多粉絲的關注加油下,朋友還是堅持了下來,三個月後這伏地挺身的紮實訓練讓他有了更加壯碩的體格,一點都看不出是個五十五歲的人!他也用這段真實的體會告訴他公司的業務同仁,一個人只要下定決心,願意不斷的重覆,其所得到的不只是技術上的精進,還包括內在自信的形成。     做業務的都很希望一次就和客戶締結成交,但真實的人生都是事與願違,幾次被客戶婉拒後,業務員便心灰意冷,其實業務員是被自己的意志力所打敗的,你能被顧客拒絕多少次還能屹立不搖呢?     在另一個微博裡,我找到了一些頗為振奮人心的統計分析。     問題:如果一件事情成功機率是 1%,那麼重覆 100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機率是多少? A 10%  B 23%  C 38%  D 63%      計算的方法是成功率 1%,意謂著失敗率是 99%,反覆嚐試 100 次就是 99% 的 100 次方,等於有 37% 的失敗率,再用 100% 減去 37% 等於 63%,也就是說一件事若不放棄的嚐試,它將會有不可思議的結果發生,正確答案是 D。     堅持是需要無比的勇氣,一百次只是一個象徵,當被客戶拒絕一百次,但是仍然勇敢的微笑敲客戶的大門,我相信再鐵石心腸的客戶都會被你所感動。失敗其實還有更大一層的意義,就是給了我們修正的契機,我們從錯誤中所學到的事情往往比勝利的果實更有價值。     一套功夫要學會需要不斷的演練,當一個人煉到爐火純青時,其不只是能力的蓄積,更是心理素質的壯大,一個奧運冠軍、一個實驗室的研究、一篇精采的演說、甚至一首 動人的情歌,我們都可能因為長久的浸淫而有了愛戀,一旦愛上了唄!一生都有了動力。     朋友愛上了伏地挺身,我愛上了在旅行中演講上課,你愛上了什麼呢?每一次的失敗都告訴自己距離成功越來越近了,再微笑堅持一下,機會的門即將為你而打開。 <中信房屋報導_弦外之音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