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做故鄉
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在離開紫禁城之後到了東北,幾經起伏成為平民百姓,在重獲自由後,溥儀與友人想回紫禁城看看,只是那座兒時嬉爽的宮殿已經成了故宮博物院,並對所有的群眾開放。
到了門口,被檢票員攔住了,溥儀質問:「這裡是我家,回家還要買票?」檢票員聽了,看著這位曾經的舊皇帝,也不知該如何是好。最終,溥儀的友人仍然為其支付了門票費用,讓溥儀回家。溥儀已經離家35年了,而一切似乎一樣的熟悉,就像是不曾離開過。
溥儀一路走一路介紹故宮的一景一物,「這是我小時候爬過的樹,這口井淹死過娘娘,這個是....... 」,走著走著,來到了光緒帝當年居住過的寢宮,看到牆上掛著光緒帝的畫像,這時溥儀可不淡定了,因為畫像中人並非光緒而是自己的父親載澧,他將此事反應給了故宮人員,工作人員認為他在找渣,這事鬧到了文物專家那裡,專家堅持畫中之人便是光緒,溥儀最後表白了自己的身份,這些專家們頓時無語,並且立刻做了修改。
人生數十年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生涯充滿了變數,我們就像漂泊的行船人,命運的風會將我們吹到一些我們不曾想過的地方,離開了自幼成長之處,然後接受命運的擺盪,他鄉做故鄉。
我的父親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的部隊來到台灣,家鄉隔著海峽成了不可到達的遠方。父親在台與母親相識結婚,母親是竹東客家人,離開了新竹,兩人展開了眷村的日子,然後一個一個孩子誕生、長大、立業、成家。然後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告別,每一次的告別都是人生另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人在告別中長大,也在告別中衰老!
我的女兒在多年前赴日本工作,算算也有六、七個年頭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在日本租屋生活,她很喜歡東京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沒有複雜的社交活動,也看不到台灣烏煙瘴氣的政治環境,因為現在視訊方便,她對台灣美食的懷念遠遠超過對親人的思念,沒有了歸鄉的念想,也才能在他鄉把心安住,然後紮根未來。
父親在台灣生活超過一甲子,也曾想過晚年要落葉歸根,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行,而今長眠於汐止五指山的軍人公墓,旁邊有許多故舊相伴,可以一起聊聊老蔣時代的共事往事,大陸的老家已經成為一生最深的掛念,帶著些許的遺憾和一絲絲的苦楚。
溥儀在成為平民身份後也需要工作賺錢,在一個花園裡當園丁,為花澆水修剪,他第一次領的工資是六十塊錢,一個曾經的山河大地主,現在也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溥儀把這錢拿去買北京的糕點糖果了,現實很苦,給自己一些甜意吧!我想我和姐姐們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但都是本本份份、平平安安,沒讓父母親操太多心,這就是父親流離顛沛中的那塊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