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的滋味

2014-07-11
文章類型 : 心靈成長

【文 / 郭騰尹】

在香港的南ㄚ島散步,感覺像是走在淡水的老街,又像是在高雄紅毛港,唯一最大的不同是南ㄚ島上因路窄崎嶇,一般車輛無法通行,所以島上也沒有公交車,島上最多的就是自行車,也因為有份特別的恬靜與安適,距離香港最熱鬧中環只有三十分鐘的船程,所以有許多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選擇離開塵囂,住在這海天一色的小島。


上午時分,我們真的看到許多的老外帶著孩子在外運動,曬曬太陽,金髮碧眼及捲頭髮的小女生就像是個洋娃娃一樣惹人憐愛,我們一行大人紛紛拿起手機來捕捉那天真無邪的笑靨。走了一段路,香港的友人指著前面的棚架說可以稍事休息,那像是在台灣爬山時常會碰到的簡陋休息站,會有運動人士在這兒聊天開講,而在香港這裡,卻蘊藏著南ㄚ島一著名的在地美食——阿婆豆花!


豆花對台灣人而言實在是很熟悉的點心,在大陸叫做豆腐腦,不過大陸都習慣吃鹹的口味,而台灣都以甜食為主。現在的豆花吃法變得很不一樣,可以加粉圓、紅豆、綠豆、湯圓、芋圓、花生......,有冷熱的區別,傳統的糖水是用紅糖來煮,現在也有用黑糖,如果是冬天,還可以加些薑汁,熱熱的喝,還可以驅走寒氣。


阿婆豆花真的是一位八十多歲老阿婆親自手工做的,阿公則是負責在店內盛裝來賣,那天很幸運的看到阿婆正好送剛煮好的豆花過來,我們幾個人還像看到明星一樣,擁著阿婆一起拍照。阿婆的豆花是最傳統的滋味,只有豆花及糖水,沒有台灣人習慣加的配料,豆花非常細嫩滑順,而且有濃濃的豆汁味,那糖水帶著熬煮過的褐色色澤,與豆花熱熱的結合後,那是兒時的記憶,不只是豆花的味道,還有那熟悉的吆喝聲。


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應該會有一個豆花伯的記憶,用閩南語喊著「豆花!豆花!」然後在各地穿街走巷。早期的豆花伯還沒有用三輪車,是用扁擔挑著邊走邊喊,一旦有客人回應,豆花伯就會卸下肩頭的肩擔,扁擔的一頭是鋁製的圓筒,裡面是豆花伯一大早起來磨製出來的豆花,蓋子一掀起就是一陣的水蒸氣向上竄,水嫩的豆花浸在水裡還微微的顫動,豆花伯用平勺舀了幾匙盛在寬口的碗裡。記憶中的碗上還有藍色的條紋,豆花伯扁擔的另一頭像是個傳統煮麵的大鍋,上面有半圓形的掀蓋,打開蓋,長柄的圓勺舀起了熱騰騰的糖水倒進豆花碗裡,然後放上一個湯匙,那就是一碗幸福味的豆花。大人小孩都是站著吃的,喝盡最後一滴糖水才將碗還給豆花伯,豆花伯用清水稍為過個水,然後倒扣在鍋上繼續挑起了扁擔,吆喝聲又再次揚起。南ㄚ島的阿婆豆花我相信已經維持了數十年的古法與口味,雖然沒有氣派的裝潢,沒有高檔的桌椅,但是卻有著濃濃的人情味,豆花,不就是應該這樣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