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數位游牧時代! 上班族邊玩邊賺成趨勢
2022-08-31
數位游牧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將工作與旅行結合,達到不局限地點的生活。有專家預估到2035年,全世界約八分之一人口會成為數位游牧族。COVID-19疫情在部分國家退燒,企業也開始敦促員工重返辦公室,但疫情期間大力仰賴的遠距工作能力,已對工作和旅行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只要有良好的Wi-Fi網路連線,就能辦到清晨衝浪、上午透過視訊會議軟體遠距開會,之後又跑去做志工的「數位游牧」。這種新型態工作模式小則推進長住旅遊商機,大則帶動技術與資金的跨國流動;有專家預估到2035年,全世界約八分之一人口會成為數位游牧族。不是在工作的地方生活 而是在生活的地方工作數位游牧的英文是Digital Nomad,1997年由日本企業家牧本次雄在書中提出。它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將工作與旅行結合,達到不局限地點的生活。只要有穩定快速的網路連線,幾乎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透過電腦或手機逐水草而居「邊旅遊、邊工作」,能認識不同國家文化及與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美國《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指出,疫情使居家上班(Work From Home)的人愈來愈多,數位游牧則是近幾年開始流行的型態,隨時隨地都能投入工作,一邊旅行一邊賺錢不再是夢,也漸漸成為現代很多人追求的生活新型態。根據美國Project Untethered統計,2018年全美有480萬數位游牧工作者,這個數字在疫情期間翻了三倍,2021年成長至1,550萬。很多人分不清數位游牧及遠距工作(Remote Job)的細微差別。兩者的本質其實相同,都不用固定在辦公室,但數位游牧可能「上班遠在天邊」,今天在東京的咖啡店工作,明天便出現在夏威夷的海邊;遠距工作主要透過居家上班和共享辦公室的形式進行,不會離開工作地點太久或太遠。數位游牧蔚為風潮 各國致力友善環境目前很多國家都是數位游牧者的友善環境,有些更提供數位游牧簽證,例如:克羅埃西亞、愛沙尼亞、波蘭、捷克、德國、冰島等。葡萄牙更在自治的觀光地區馬德拉島(Madeira)成立第一個正式的數位游牧村,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數位游牧者。有台灣媒體專程前往馬德拉島採訪。來自德國的法比恩(Fabien)從事旅遊業,專為歐洲一些球團安排比賽行程,在德國疫情高峰、封城範圍加大之際,他突發奇想前往馬德拉島,用不到三分之一的價格在當地租下一棟可住11人的民宿,起初只是覺得空間大較方便,沒想到上網轉租後,一週就全客滿,住客來自10幾個不同國家的年輕人,成為標準的「數位游牧公寓」,法比恩樂得當二房東賺一筆,原房東也樂見年輕人為當地社會注入活水。法比恩說:「很幸運我很年輕,就想嘗試特別的事,當時想疫情都這樣了,也沒什麼好失去的,人生瞬間可以改變,這是我的體會。」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呈現負成長,本就經濟狀況不佳並以旅遊業為經濟重心的義大利,2020年經濟萎縮達15%,因而在後疫情時代更想把握數位游牧商機,好好彌補疫情期間的經濟損失。隨美國數位遊牧的浪潮延燒到歐洲,義大利政府預計投資10億歐元(約新台幣316億元)協助各個特色小鎮建立網路和環境,打造更適合數位游牧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除義大利外,許多歐盟國家都有開放給數位游牧的專屬簽證,效期大部分是一年,而申請文件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符合最低收入門檻。像希臘要求每月要有3,500歐元(約新台幣11萬元)的收入,愛沙尼亞要3,504歐元、馬爾他2,700歐元,其他像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捷克、克羅埃西亞等,也各有不同規定。印尼正準備為Airbnb、Twitter和其他一些已允許遠端工作企業的海外員工開放五年簽證。印尼觀光部長桑迪亞加(Sandiaga Uno)6月初受訪表示,由於已重新開放邊境,生態旅遊、體育賽事和為遠端工作者提供的特殊五年簽證,有望為印尼帶回360萬外國旅客,也將幫印尼創造超過100萬個就業機會。桑迪亞加說:「過去提到印尼時我們講的3S是陽光(sun)、大海(sea)、細沙(sand),如今我們要邁向寧靜(serenity)、靈性(spirituality)、永續(sustainability)。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提升品質,對在地經濟也更好。」數位游牧非人人適合 需高度自信與自制力數位游牧最大的好處當然是自由,但最大缺點是沒辦法陪家人,處理簽證、駕照、保險等證件較麻煩、旅途中有可能遇上危險、定不下來而較難發展長遠、可能被玩樂耽誤工作等。台灣部落客多拿王(Donna Wang)直言,數位游牧看似自由,實則需高度自信與自制力才能享受它的好,「若固定空間讓你有安全感,或你習慣從規律的生活中獲得踏實的快樂、習慣從激烈競爭中獲得成就感、覺得不眠不休的工作換來超高收入非常快意,甚至旅行會使你焦慮,那就不適合數位游牧」。《哈潑時尚》指出,大部分數位游牧者都是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畢竟有一門專長,才有在世界各地都找到工作的能力。常見的職業如:軟體工程師、影片剪輯師、翻譯、設計師、編輯及作家等文字工作者、線上課程導師、數位行銷人員、攝影師等。而隨社交平台崛起的網紅與部落客,他們的觀眾及客戶遍布各地,需到不同國家及城市尋找素材和靈感,因此也非常適合成為數位游牧者。
溫度持續飆升熱爆了! 尿尿出現5顏色恐中暑,3要訣遠離熱傷害
2022-07-31
因為民眾網購情形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若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要訣一、保持涼爽1.裝備選擇●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可適度搭配透氣輕薄長袖防曬衣物,但勿包覆過多,造成悶熱。●選擇使用國家標準檢驗合格防曬或涼感產品,挑選商譽良好店家生產、中文標示清楚的產品。須長時間於陽光下活動時,應選擇防曬係數較高(如SPF 30或更高),同時具有 UVA(以★號或PA+號表示)防禦效果的防曬產品。●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挑選具有商品檢驗及完整標示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水貨及仿冒品;護眼防曬係數(E-SPF,  Eye-Sun Protection Factor):係數分為5、10、25三類,數字越大效果越佳。另,開車時請勿佩戴顏色過深的深色太陽眼鏡,避免天色昏暗時影響行車視線,才能確保行車安全。2.身體降溫及散熱●避免長時間高溫曝曬,應適當安排時間至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地方,讓身體適度降溫及散熱,並卸下易致身體悶熱物品,例如:安全帽及長袖防曬衣物等,幫助身體儘速散熱。●可適時在身上噴灑冷水及搧風,加速身體降溫。要訣二、補充水分●戶外工作者可每小時補充2-4 杯冷開水(1 杯為240c.c.),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大量流汗時可喝加少許鹽的冷水。●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如患有慢性病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依疾病需求,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等,諮詢醫師用藥及適當水分攝取,並定期回診追蹤。●可透過檢查尿液顏色來初估喝水量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將尿液顏色分成五種顏色,透明無色、透明黃色、黃色、烏龍茶色、濃茶色,分別代表不同情況:*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單位協助,以吊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要訣三、提高警覺●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並做好防護及適時降溫散熱。●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切勿逞強,應先休息並儘快求助或送醫。●雇主應加強宣導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及預防,以提升員工自我保護力。出現熱傷害徵兆,應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老屋再生,創造三代共融的透亮家屋
2022-07-31
Project Data地點 / 台灣.台南坪數 / 60.5坪主要建材 / 混凝土、鋼構、玻璃、實木類型 / 透天住宅台灣地狹人稠,都市更新速率低,使住宅更新(Renovation Residence)成為亟需關注與討論的重要議題。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以老屋翻新案「JJJ House」,回應老城區建築生命週期與不同世代共居所面臨的挑戰,以理性的思考調和溫柔的細節,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同時也獲得2022 iF DESIGN AWARD金獎肯定。外表潔白的共聚之家,座落於台南市中心的老城區巷弄內,簡約的外型與獨特的量體造型,豐富了街廓的樣貌,立面分布著大小不同的開口,讓視覺感受充滿趣味,激起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年約40歲的業主,在離家數年成家立業後,決定帶著一家四口返回老家,重新與年邁的父親一同居住。乘載業主記憶的大房子,用長大後的眼光看待,感受到空間小了許多,40年的歲月也對建物的狀態造成影響,原始屋況反映著早年生活時空下的思維,像是為了追求房間數而隔出的多個房間,與為了爭取空間外推的區域,加上老舊的設備,都與現代生活所需的機能不符,若需「回家」,整建並活化空間則是必經之路。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方瑋,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必須在現有的基地完成建物改建,並規劃出一個老中小三代能共同生活與成長的居家空間。探討居住議題,拿捏居住尺度共聚之家的基地僅有6米的寬度,換算下來每層的空間僅剩16坪多,如何將不同屬性的空間組合,並滿足一家三代5口人的需求則是挑戰之處。方瑋指出,如何拿捏一家人的「分與合」,創造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舒適與自在的尺度,是本案最重要的命題。讓業主兩個分別為5歲的雙胞胎女兒與父母分層居住,是共聚之家內部以世代區分居住樓層的決定性因素。單層面積有限,若將父母與小孩的起居空間劃為同一樓層,將限縮一家五口的生活尺度。共聚之家由下而上的空間,依據老中小三個年齡層向上遞減而居。1樓空間作為廚房、客廳,與爺爺的臥室;2樓空間作為夫妻兩人的主臥,以及可一家相聚的榻榻米起居室、大浴室;3樓考量小孩不同階段的成長,可能會面臨求學、離家等變化在規劃時採具有彈性的設計手法,增添空間未來的利用性。這樣的分層規劃,使一家人就像大樓中居住於不同樓層的住戶,不僅可以保有各自獨立的生活空間,每層也有可供其他家庭成員來訪逗留的公共區域。▲2樓起居室修飾結構梁提升空間感,擺放傢具將顯得侷促,因此抬高空間採榻榻米設計。▲ 1樓空間涵蓋餐廳、廚房、業主父親臥室與車庫。▲ 2樓浴室位於主臥內,其他家人可透過一道40公分寬的捷徑小門通行,而不用穿過主臥。▲ 主臥面朝南方,可將充足的戶外光線透過陽台導入室內。▲ 3樓空間為女孩們的小天地,利用兩個不同方向的拉門,變換空間的型態。利用建築語彙引納光線改建前的共聚之家,是台灣常見的連排住宅,狹長的屋型限縮採光的來源,「寬敞明亮」則是業主找上門時,最亟欲改善的重點。英文名為「JJJ House」的共聚之家,若從外觀的不同角度觀察,即可發現3個不同高度、大小與角度的J型弧線,不同於一般的透天厝只有一個面,方瑋以3個J向內退縮的作法,看似犧牲了可建造的空間,卻使房子顯得更加立體,以結構牆體為界線,內外之間透過窗戶的控制,使建物、居住者與巷弄產生新的對話關係。此舉也維持了巷弄內的親切尺度,多了一層照顧人行空間,考慮街道與人感受的溫柔思考。開案後,方瑋與團隊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不斷往返於室內空間與建築之中,誤差值甚至精準到連5公分都必須深究,其中包括像是利用傢具尺寸反算建築空間,門片收納的厚度、天窗開的位置、樓梯踏面的沖孔大小等,都是經過不斷研討才產生的果實。共聚之家的完成,為老屋活化、都市再造等議題添下柴薪,也啟發了人與空間、環境的更多想像,成為社會推進向前的一股動力。▲▼房屋上方的天窗使室內空間更加透亮,樓梯制定45%的穿孔率,確保光線能向下延伸。▲由建物外觀可見設計師在外型上使用了不等量的弧線,使建築向內退縮。
調節線條與比例,實現親子共樂居家風貌
2022-06-30
Home Data台灣‧新北市/客廳×1、餐廳×1、廚房×1、主臥×1、小孩房×1、衛浴×2、更衣室×1、儲物間×1/2大人2小孩/木皮、鐵件、美耐板、玻璃、編織毯、優的鋼石/單層。醫師夫妻為了給予孩子可以自由跑跳成長的生活空間,買下位於新北市林口的50坪住宅大樓,希望以家庭生活為空間的設計主軸,創造可以讓小孩盡情閱讀、玩耍,大人同時也可以進行自己休閒娛樂的空間。負責操刀空間的璞沃空間總監劉孟驊指出,業主非常重視孩子們的生活空間,因此將原始的3房格局改為雙主臥配置,業主將空間較大、採光較佳的臥房作為兩位女孩的房間,其餘空間則劃為客廳、餐廳等公共領域。本案的公共空間同時也作為整個家的核心場域,並藉由多座向的沙發、流線型的書牆、天花上的單槓等單元聚焦空間的設計亮點。劉孟驊表示,客廳區域以多座向的訂製沙發為中心,四周規劃了許多機能性設計,全區以流動的線條定義立面,化為如圖書館般的書牆,另一邊則沿著弧形曲線,為了喜愛露營的業主創造能放置各式戶外用品的儲物間,於牆面嵌入扇形的立體空間,為客廳創造專屬孩子的閱讀角落。多座向沙發的椅背是孩子吊單槓時的垂直動線,同時可利用改變沙發位置,滿足公共區域場景切換的機能,拉下投影布幕擺上露營椅就能化為星空電影院。劉孟驊指出,中大戶型的空間較小戶型寬敞許多,若空間選擇比例拿捏不恰當,就容易出現發散、無法聚焦的問題,因此在面材以及色系上盡量簡化單元,避免過於用力的設計,才能成就大器的空間感受。他特別提到,傢具的選擇也應與空間的尺度相符,此案的多面向沙發、大型投影布幕、長度2米4的餐桌,都是因應空間尺度而選擇的尺寸,並藉由單椅點綴呈現居家空間的質感。1.為爭取更舒適的空間,捨棄原始3房配置,改為雙主臥形式,並將其中一間分為更衣間與開放閱讀區。2.公共空間沒有整面電視牆的規劃設計,利用弧形書櫃牆區隔公私領域,使客廳空間寬敞且保有更多活動性。3.愛好露營的業主擁有許多裝備,設計上利用客廳一隅作為儲藏間,並嵌入扇形角落,創造另一個休憩空間。▲01  線條與色系構築柔和居家氛圍利用弧線修飾結構梁,以大地色為基調選擇材質使空間溫暖柔和。▲02  多座向沙發創造空間機能多元  多座向沙發創造環狀與垂直的動線滿足機能,藉由量體的存在錨定空間。▲03  漸層色單槓化為空間亮點  單槓延續大地色系的柔和感,採用由灰漸白的色階變化使視覺更豐富。▲04  掌握比例,藉由軟裝錨定空間 在廣闊的空間中,放入符合比例的傢具便可藉由單品帶出居家空間的質感。▲05 順應弧線延伸使用機能  弧線牆面嵌入扇形的臥榻空間,向外則延伸成為書房的桌面。▲06 拆解空間,增強公私領域機能 原始房間在調整後內側化為主臥的更衣室,外側則成為女孩們的專屬書房。▲07 沉穩色系帶出主臥氛圍 專屬屋主夫妻的主臥以灰、深藍等色塊為就寢空間注入沉穩的氣質。▲08.09 減少固定式設計因應未來變化為保留未來彈性變化的空間,小孩房減少固定式設計,以現成傢具為主。
汗流太多易增加心臟負擔! 醫授「夏季6個養心術」
2022-06-30
夏天氣溫高、環境易悶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加速了血液循環,也使得心臟的做工量增加。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汗為心液,過度流汗就 容易傷心、增加心的負荷;心又主神明,掌管著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說,在夏天又悶又熱的環境裡,人容易疲勞、倦怠、頭暈等,再加上心的工作量增加,心又主神明,所以,人就容易暈眩不清、反應不靈敏。方法1、睡眠要充足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中醫認為,夏天最好晚睡(但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早起(早上5、6點就起床)。在古時候夏天很熱時,太早睡覺容易因悶熱無法入眠,晚點上床氣溫涼些,反而有助睡眠品質的提升。現在大家有了冷氣,不必擔心悶熱睡不著的問題,但仍需注意冷氣不要吹太多、溫度調節在 25~28℃就好,以免毛孔閉合、身體難以散熱,或甚至打亂了體溫調節中樞。夏天原本身體就容易呈現微微排汗的狀態,使新陳代謝增加,來加速排除身體產生的廢物,而不堆積在體內,因此冷氣開太強,反而使體內產 生的廢物難以排除。方法2、勿睡過多,早起運動雖然說睡眠充足對養心很重要,但也不建議因 為夏日炎炎正好眠,就睡太多。早起多運動,可以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晚上更容易入眠,而提高睡眠品質;且早上起床後做些輕鬆的運動、散步等,可提高身體免疫、防禦外侵的能力,使氣血流暢,如此一來,整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精神、思緒也會比較清明。現代人很容易有「冷氣病」,中醫辯證論治,近年來常常在夏天開冬藥治療疾病。 因為很多人從酷熱的大太陽下進入強冷的冷氣房,立刻著涼中暑生病,所以,必須使用冬天用的大熱藥來排出體熱;冷氣病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在夏天一定要適度的運動、讓體熱排出,身體才會健康。方法3、養心之外,也要顧脾胃隨著季節愈來愈熱,尤其到了梅雨、颱風季節,就得注意暑濕問題,暑易傷氣傷陰、濕易傷脾。夏天的食物很容易腐壞,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新鮮衛生、食物煮熟少生食。此外,因為天夏天人體體溫比較高、腸溫也高,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問題,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不要過度增加腸胃的負擔。方法4、補充水分,加速病菌代謝夏日養心最擔心心氣不足,過度流汗容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心悸、血壓降低等而「傷心」,所以,水分的補充一定要足夠;且因為夏天容易潮濕、流汗、泌尿道感染等,體內的廢物產生也相對的比較多,充足的水分補充不但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病菌,也可加速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若有輕微的中暑現象,可以運動飲料加熱水飲用,不但能發汗、補充電解質,又可退暑。方法5、補充蔬果,冰冷少食因為夏天的人體新陳代謝很快,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來幫助體內細胞的修復;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以蔬果的來源最好,對人體的幫助最大,當季的時令水果是最好吃又最有營養的,台灣夏天的當令水果很多,但有些較屬於冰冷的瓜果少吃,例如西瓜寒涼,所以最好不要晚上吃,因為晚上腸胃也要休息,寒涼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導致腹痛發生;而腸胃較弱的人,鳳梨最好少吃一點。此外,夏天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冰,一吃冰就覺得消暑又涼快,但是冰淇淋、剉冰等冰品冷飲,易寒食傷胃,對腸胃系統的保養很不好,所以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方法6、夏日養生,使志無怒因為夏天體內新陳代謝快、容易火氣大,所以,做事情要保持身心愉快、心情平和、情緒保持平靜、不要動輒煩惱或動怒,否則「逆之則傷心」,不論是功能上的心,或心理、思慮等,都可能受傷;若夏天未能好好照顧身體,到秋天就容易秋燥,容易有燥熱疾病產生。
小中見大!細節處理、 異質碰撞體現大宅層次感
2022-05-31
Home Data台北市/獨立玄關×1、開放式餐廚房×1、多功能區×1、公用廁所×1、家事間×1、主臥×1(含更衣間、衛浴)、孝親房×1(含衛浴)、小孩房×1/3大人1小孩/實木皮板、FENIX板、美耐板、大片薄板磚、實木地板、水磨石、鍍鈦金屬板、皮革、冷烤漆/單層。對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創辦人邵唯晏來說,大宅的定義不單只有坪數大,而更應由小中見大著眼,即是講究細節,無論空間格局的處理、材質細節的掌控都不馬虎,才能體現真正的「大」。這樣的核心概念,在位處於內湖核心區的這套高層住宅中徹底實踐,屋主夫妻看上當地的生活機能與自然山景環繞,決定與年邁的母親3人共居於此,竹工凡木設計團隊以灰色、留白空間的處理以及大量的細部工法與異質材料搭接設計注入亮點,形塑能認真感知並品味生活的的半退休環境。搭著電梯來到住宅外的梯廳,始得窺見室內的設計語彙:這裡是電梯與玄關間的過渡區域,可見留白設計下的落地鏡面與造型白牆以及複合材質運用。進入玄關後緊接著一個90度轉向,建構與開放式空間的留白過渡,連成一氣的客廳、餐廳、廚房、多功能區經由一條主廊道連接各個臥房。廊道的盡頭,刻意增加小玄關作為灰色緩衝空間,木材質接替石紋板材形成轉角端景,即能結合藝品畫作擺設,也能提供進入臥室前多一道交界轉換的儀式感。這種留白設計所給予人的細膩感受,即是一種小中見大的設計策略。細節的掌控是此案重點,邵唯晏認為單一材質有時候會少了一些層次,透過異質材料的碰撞,在收邊接口套用進出面、留縫手法再再體現他所強調的大宅細節,同時做到不同機能領域之間的劃分。針對主要機能空間與動線出入口,則施以弧形收邊的倒角設計,一方面提升長輩在室內活動時的安全性,也可強化柔和、美觀的視覺感受。1.以開放思維重塑室內,除臥室外的公共區域全部打開,客廳、餐廳、廚房、多功能區兼書房互相串聯成大型開放空間。2.包括客廳、主臥、主臥衛浴、孝親房等都採留白語彙手法設立獨立小玄關,行進轉折間有更多緩衝,起到空間層次轉換的效果。3.屋主夫妻喜愛泡澡,除了拉大主衛空間置入獨立浴缸外,也放大弧形窗戶將後山景觀引入,提供更佳的視覺體驗。▲01  納入無障礙思維做設計因應家中有年邁的老母親,走道、衛浴等空間都預先做好規劃,以應對可能有輪椅使用需求。▲02  留白空間櫃體也是藝術裝置 設計者在留白空間中放置一些作工精細的櫃體,不只滿足收納功能,也強化了玄關的感覺。▲03+04.  天花高低差劃定隱性邊界 公共區域內連結客廳與餐廳的廊道,藉由不同高度的天花設計,以多重層次建構一個看似連結,實則合中有分的疆界。▲05  家宅內外中介處建構期待 屋主身任跨國企業創辦人,家中常有訪客。電梯梯廳運用複合材質整合,落地鏡面、木紋壁櫃與垂直分割的造型白牆,建構對室內的期待。▲06. 吸納景觀強化泡澡體驗 主衛與孝親房衛浴都大量採用水磨石元素,顯得復古時尚。主衛大面弧形窗上貼有智能膜,能在透光與不透光間切換。▲07.08.09.10. 處處細節展現細緻品味 在空間風格、材料對接等細部設計的精準把控下,成就一座洗鍊、高尚、細緻的質感居所。
減少重症 秒懂如何領用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
2022-05-31
全台1514間藥局可領取,爭取時效避免重症、死亡台灣本土確診病例連日破萬,疫情進展快速,許多政策滾動式修正中,相關訊息難免較為混亂,社區藥局藥師也接獲許多民眾不斷詢問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的方式,然此情況下,落實輕重分流,保留醫療量能給重症患者,乃全民首要的共同目標。5天內服用Paxlovid,能降低重症機率領取Paxlovid抗病毒藥物前,必須先行看診取得處方箋,請快篩陽性或居家照護輕症確診者,多利用鄰近診所就醫,若經醫師評估符合服用Paxlovid抗病毒藥物資格,亦可即早服用避免重症及死亡。居家照護確診者無法出門,可採取「視訊看診」或「代為看診」進行就醫。針對「視訊看診」部分,除了可使用健康益友APP就醫,亦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或健保署網頁查詢視訊診療的醫療院所,民眾再直接聯繫該醫療院所詢問視訊方式即可。台灣醫師皆可開立Paxlovid抗病毒藥另就「代為看診」部分,指揮中心則於5月13日起開放可由確診者非居家隔離中的親友,持確診者之健保卡及確診證明(含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同時顯示身分證字號的健保快易通檢驗結果頁面截圖等)代為看診、領取藥物。全台醫院、診所醫師若認為病患有需要,皆可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惟「視訊看診」民眾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僅接受「紙本實體處方箋」,以及「使用健康益友APP取得之電子處方箋」,不接受其餘以電子方式傳遞之處方箋,如:拍照或傳真傳遞,因此,若非使用健康益友APP之視訊看診民眾,請聯繫親朋好友代為領取處方箋及藥物。Paxlovid與相當多藥物有發生交互作用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民眾可在送藥到府藥局中的1,514間直接領取。目前1,514間藥局,採三階層方式管理該藥物,其中57間為核心藥局,負責向疾管署調貨,再撥補藥給271間衛星藥局,衛星藥局則再往下撥補給其餘1,186間分區藥局,藥局分類與聯絡資訊可上本會「送藥到府專區」之藥局地圖查詢,該三類藥局亦已分別註記「核」、「衛」、「分」,間數也持續滾動增減中。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與相當多藥物有發生交互作用之可能,包含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C肝用藥等,健保署也已公告10大類藥品禁止同時服用,以及35類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之藥物,再加上該藥物目前僅通過EUA,尚不適用藥害救濟,故在服用前,請民眾務必詳盡告知服用中藥物,由藥師謹慎查閱雲端藥歷,審視處方,確保用藥安全。
小宅設計逆轉勝 利用複層優勢,創造舒適機能三房
2022-05-01
Home Data台灣‧台北市/餐廳×1、客廳×1、主臥×1、次臥×1、書房×1、衛浴×2、洗衣間×1/1大/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銀狐大理石、黑雲石大理石、海島型實木地板/複層。本案為25年的社區大樓,利用挑高的空間規劃出3房2衛的格局,房屋結構條件佳,但原始的空間配置與動線,卻讓近20坪的空間視覺上比一般的套房更加狹小。X型動線將空間分割為多塊,三角形的廚房檯面長度不足,難以勝任基本的烹飪需求,客廳區域的窗戶是唯一的採光來源,區隔房間的立面完全阻擋光線透入洗衣房、廚房、玄關等區域,導致空間陰暗潮濕,迫使屋主在洗衣後必須將衣服拿到客廳晾曬,朋友來訪時還要倉促地收拾,讓居住品質大打折扣。原有的衛浴雖設置了乾濕分離,但因樓高限制無法裝設抽風機,使浴室濕氣無法散去,導致多處發霉。操刀空間改造的Raen Studios & Design時雨空間設計設計師許若倩指出,屋主的職業為企業的財務長,需要沉穩放鬆的居家空間,因為時常在家處理公事,必須為屋主設計一個可以靜下心來辦公的空間。考量屋主喜歡找三五好友來家小聚,設計師擴大原有的三角形空間區域,使客廳空間方正,保留3米8的高度,使場域開闊;接著改變夾層位置與比例,藉由上下空間分別作為主臥室,以及餐廳與廚房。書房位置順應屋梁結構,安排於次臥上方,門口以平台銜接樓梯動線,即使不做門依然能為空間保持隱密性。由於本案沒有陽台可以晾曬衣物,設計師在洗衣房部分保留原始高度,加裝升降吊衣架、烘乾機,增設通風孔,改善原始空間潮濕,衣物無法乾燥的問題;浴室部分則選擇裝設地暖,達到使空間乾燥的目的。設計關鍵思考1. 精準利用空間,規劃格局不浪費。2. 以動線劃分區域,決定空間尺度。3. 設備補足空間缺點提升居住品質。1. 原有的X型動線,將空間切為數個三角形,改造後格局方正,使視覺延伸擴大空間感。2. 本案僅有客廳區域的單面採光,空氣無法循環,衛浴結合地暖改善潮濕發霉。3. 原有3房空間多畸角機能不足,改善後有效提升坪效。▲01  樓梯動線延伸視覺與空間通往主臥的樓梯,可達到視線延伸的效果,梯間通往書房的平台,亦創造呼吸的空間。▲02  放大公領域引入豐沛採光 透過重整格局,放大客廳空間,保留上挑的高度搭配窗光,讓全室充滿陽光。▲03 不鏽鋼材質呈現空間個性 屋主偏好沉穩、冷色系的空間與材質,設計師選用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作為電視牆,同時區隔客、餐廳。▲04+05. 立面收納管線擴充衛浴機能 夾層樓高僅3.8米,設計師運用立面走線埋管,透過裝設地暖改善潮濕問題。▲06. 順應屋梁結構創造書房 設計師順應屋梁走向設計工作桌,結合室內窗可清晰一覽客廳動態。▲07. 玻璃材質增添通透感 主臥面朝客廳的立面,採用大片玻璃窗設計,可視不同的生活情境開啟或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