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21世紀超級食物:十字花科蔬菜,防慢性病、抗癌都有預防效果
2022-11-30
超級食物(superfood)是指那些營養豐富、含有特別高的抗氧化物,甚至可能對某些疾病有預防效果的食物;其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就是許多學者推崇的超級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因為植物的花朵像十字架,所以,人們以拉丁文中的十字架為它命名,常見蔬菜如白菜、甘藍菜、蘿蔔、花椰菜、高麗菜等,種類繁多,也各有各的獨特口味及抗氧化物質。十字花科蔬菜有哪些?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眾多研究紛紛證實,十字花科蔬菜富有多種營養物質,可達到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預防慢性病等好處,建議人們將其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十字花科植物有數千種之多,但作為可食用的蔬菜有以下幾類:1.白菜類: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等。2.甘藍類:如花椰菜、菜花、高麗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等。3.芥菜類:如芥菜、雪裡紅、大頭菜等。4.蘿蔔類:白蘿蔔、紅心蘿蔔等。八大營養價值陳詩婷說,十字花科蔬菜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如β胡蘿蔔素、鈣、葉酸、鎂、鐵、錳、鋅、銅,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等,它們也是膳食纖維很好的來源,對腸胃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不過,真正讓十字花科蔬菜與眾不同的是,它們特有的含硫化合物「硫代葡萄糖苷」,被證實可促進整體健康,並能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1.抗癌十字花科蔬菜擁有其他蔬菜沒有的植化素,它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名為「硫代葡萄糖苷」。眾多研究表明,不管是將它們剁碎、烹飪或生吃,硫代葡萄糖苷都會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如異硫氰酸酯、吲哚-3-甲醇、蘿蔔硫素等產物,這些次級產物被發現具有效能極高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眾多疾病的風險,包括將致癌物無毒化,或是阻止細胞的癌化,包括可預防大腸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癌症。2.降低心血管疾病2018年,澳洲西澳大學研究發現,吃越多蔬菜的人,血管厚度越薄,其中研究人員又發現,每天只需要多吃10克的十字花科蔬菜,血管厚度可減低0.8%,顯示十字花科蔬菜比起其他蔬菜,對於預防心血管硬化的功效更為明顯。陳詩婷解釋,因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以及特有的硫代葡萄糖苷,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的膽固醇」)的沉積,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3.對抗骨質疏鬆十字花科的蔬菜鈣含量很豐富,特別是芥藍菜、油菜、小白菜、芥菜、羽衣甘藍等,再加上以上提到的這些蔬菜,草酸含量也低,綜觀來看,是幾款含鈣量高、吸收率高的「高鈣蔬菜」(備註:以上提的蔬菜,鈣吸收率可達50~60%,牛奶為30%),每吃進100克,約能提供100~250毫克的鈣質(補充:成年人每天鈣質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換言之,經常攝取對於補鈣有幫助。4.保護視力提到視力保健,大家首先聯想到的是紅蘿蔔、南瓜等;可是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羽衣甘藍、芥菜等,其含有的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也很高,對於視力的維持也有極大幫助。5.腸道保健幾乎所有蔬菜及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十字花科蔬菜也是。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00克的十字花科蔬菜,有助改善腸道新陳代謝,及維持腸道微生物群(如益生菌)的多樣性,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等益處。6.對抗發炎研究發現,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可使體內發炎的生物標記物:介白素(interleukin6, IL-6)減少25%。陳詩婷進一步說明,因為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具有很強的抗發炎和抗氧化特性,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7.抗衰老十字花科中的紫甘藍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於自由基的傷害,長久下來,有抗衰老的作用。8.預防血糖波動跟所有蔬菜一樣,十字花科蔬菜也富含膳食纖維。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有助延緩葡萄糖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同時可預防胰島素阻抗,降低血糖震盪,很適合血糖控制不穩的民眾,當成平時的蔬菜來源。
疫情澆灌出療癒綠世界 社群媒體瘋網美植物
2022-11-30
居家避疫興起的園藝熱至今沒有因為解封而結束,且這批主要以千禧世代和Z世代為主的植物父母,讓上網「曬葉」與交流成為種植樂趣中的重要一環。儘管外面的疫情世界不可控,在那一小盆綠色植物中,似乎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自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人們幾度在家避疫,但對生命的渴望與連結從未減少,且表現在種植上,全球加入「綠手指」的隊伍大增。這股園藝復興浪潮至今沒有因為解封而結束,《全球中央》記者所在的美國正迴盪著一首首綠色植物的交響曲,譜奏著無限的生機和創意,以及人際分享的故事。每社群媒體成交流平台  觀葉植物變網美社會新鮮人漢菲德(Elyssa Humfeld)告訴記者,她收藏居家植物一年多,至今超過50種。每天早上起床之後,檢查葉子是否缺水或受到害蟲威脅是她重要的例行事務。她主修藝術,大學畢業後進而投身植栽設計,目前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一家結合商品與園藝的店家工作,上班、下班都與植物為伍。她笑著說,「觀葉植物帶來很大的樂趣」。透過她巧手裝扮之後的盆栽,配合不同的節慶、場合,更添價值。另一位住在洛杉磯、而立之年的自由撰稿人柯茲(Jennifer Coates)在她的Instagram上,盡情地揮灑著「植物狂」的熱情。以視覺為驅動力的社群媒體是觀葉植物愛好者的天堂。漢菲德和柯茲都是這麼起步的,她們先關注某位植物愛好者的Instagram帳號,接著沉浸在養植物的「瘋」潮中,並參加以當地人為主的「植物交換」活動。好照顧又可「曬葉」 千禧世代樂當植物父母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其實很多人就發現,園藝不再只是年長者的休閒愛好,千禧世代和Z世代對室內種植興致勃勃。孕育和連結是人類的本性。當多數年輕人在大城市工作、租公寓,養居家植物的好處是無需擔心房東嚴格的寵物規定,不必在度假時安排保母,也不怕家具、牆壁或地毯被弄髒。千禧世代以降的年輕人懂得自我保健、熱愛健康與運動,他們對於健身課程或運動休閒服經常花錢不手軟,特別能接受「養植物有益身心健康」的想法。雖然室內植物需要照顧,卻又不像照顧寵物或撫育孩子那麼費盡心力與金錢,加上居家觀葉植物非常適合在社群媒體上展示,和曬娃、曬寵物照片的成就感與目的性非常近似。上網去問問這些「植物父母」關於「寶貝們」的育養經驗,他們熱情洋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是在養真正的孩子。上網「曬葉」還有另一個好處,可以讓人找到從螢幕後面非常活躍、彼此支持和志同道合的社群。一葉一世界  植物會友兼自我療癒40歲的潘特(Naomi Painter)是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心理顧問。2017年她遭逢失業,「突然沒人需要的感覺很糟」。有天,她走進花店買了多肉植物,沒想到就這樣開啟養植的旅程,她上網尋求種植的知識,好比學一種新的語言或破解程式。「一下子你因為植物認識很多朋友」,有剛離婚的妻子、歷經好友去世的人……潘特聽到很多故事,知道她不是全世界最傷心的人。現在她自己開業三年多,為個人和夫妻提供諮詢治療。愛上居家植物的過程,培養了栽種的耐心,看著植物長大也有一種自我療癒感。有趣的是,在植物的社群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與其看心理諮商師,養植物是更便宜的療癒法。」收藏有代價  特殊種喊價新台幣上萬一份調查4,700多名消費者的研究發現,86%的人對於嘗試新植物感到興奮,92%的人今年會花費相同或更多的預算「搞」園藝。種植的趨勢,看數字面是園藝業的成長,從文化面則是一種價值觀的呈現。當人們走不開都市叢林的時候,在感覺孤立的環境中,不妨自營一個生機盎然的「小自然」,種植的耐心能讓人們學著放慢腳步。某些植物特別受人喜歡,例如裝飾客廳很美的琴葉榕、葉子紋理特殊的雪花葛和斑葉龜背芋等等。然而在社群的吹捧下,有些特殊植物售價甚至上看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收藏」的本身就帶著「癡迷」,特別在社群媒體,小心「上癮」。但喜歡不見得就要擁有,欣賞別人的植物和綠葉,一樣可以為生活帶來不同的學習與趣味。
台灣年吞9億顆安眠藥  失眠之島是如何煉成的
2022-10-31
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困擾,每10人就有一人深受慢性失眠所苦,安眠藥用量更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二。過去兩年,台灣在COVID-19防疫上端出亮眼成果,無奈的是,這場世紀大疫仍然打亂台灣人的生活作息,遠距辦公成了企業運作新常態,即便是週末,窩在家中追劇也成為全民的防疫日常,長期日夜顛倒,讓台灣原本就嚴重的失眠問題雪上加霜。每四人就有一人睡不好 安眠藥用量全球第二每個人一生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但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困擾,每10人就有一人深受慢性失眠所苦,從鎮靜安眠藥的用藥數量就能看出端倪。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2014年全台使用的安眠藥多達3.2億顆,到了2018年已增至超過9億顆,高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二,是什麼原因讓台灣成為失眠之島?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分析發現,國內失眠患者主要集中在高齡及女性這兩大族群,且失眠比例逐年攀升。調查顯示,50歲至59歲族群慢性失眠比率達16.7%、60歲至69歲更高達22.7%,研判這個年紀正介於事業巔峰或屆退休年齡,除了可能面臨較大壓力,慢性疾病也可能是造成失眠的重要主因。綜觀各年齡層,女性出現睡眠困擾的比率也明顯高於男性,基隆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于鍾傑解釋,女性的個性天生就比男性敏感,尤其遇到生理期、懷孕、更年期階段,受到生理及荷爾蒙變化影響,失眠比率更高;除此之外,壓力、3C產品使用、輪班工作等原因,都是台灣常見的失眠危險因子。不過,于鍾傑認為,儘管台灣安眠藥用量高居全球第二,並不代表台灣失眠狀況真的比其他國家來得嚴重,失眠問題加劇全球皆然。台灣有全民健保,就醫便宜、方便。相較之下,國外就醫不如台灣便利,人們即便有輕微失眠,也習慣到藥局購買褪黑激素或藥物,不見得都會留下紀錄。年輕人失眠求診比例增 輪班工作是元凶台灣在追求經濟、科技發展的路上,逐漸發展出輪班文化,舉凡科技業、警察、醫護人員、超商店員等工作都需要輪班,卻忽略輪班工作恐加劇失眠問題。「這幾年的門診觀察,年輕人因失眠求診比例明顯提高,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從事日夜輪班的工作。」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教授陳濘宏說,台灣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23.3%,是白班工作者的2.18倍,且輪班頻率愈快、失眠盛行率就愈高,癥結點就在於對「生理時鐘」的不了解。各行各業排班邏輯百百種,有些人一個月換一次班別,影響較少,但也有不少人在短短一週內就要輪值日班、晚班、大夜班,也就是俗稱的「花花班」。舉例來說:有個人前一天半夜12時才剛下班,幾小時後又要接著輪早班,根本無法好好休息,長期睡不飽、日夜顛倒,想要不失眠也難。輪班傷身又傷心 緩慢順時鐘排班更健康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調查發現,一週內要輪多種班別的工作者,慢性失眠比率高達35.4%,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失眠,一個月內輪值大夜班天數愈高者,慢性失眠比率也愈高。值得注意的是,輪班工作者不但比日班工作者容易感冒,也有較高比例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精神情緒疾病。從醫學角度來看,只要掌握「緩慢」、「順時鐘」兩原則,就能大幅改善輪班工作者的失眠問題。臨床心理師吳家碩建議,每一班表最好維持兩週以上,讓生理時鐘可以與工作時間同步,班別轉換之間最好有兩天以上休假,幫助身體重新適應;排班時也應順時鐘,例如:先排早班、再排夜班、最後才是大夜班,這樣的排班方式有助於生理時鐘更快適應改變。身為輪班工作者,有一些小技巧可幫助穩定作息,首先是休假時也要維持與上班時間同樣的作息,尤其習慣白天才睡覺的民眾,一定要營造出夜晚的氛圍,臥室窗簾要夠厚、隔音夠好、手機關機,讓身體在睡眠期間能夠如夜晚般不被打擾。新冠疫情打亂作息 睡眠障礙成醫界隱憂COVID-19疫情之下,人們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隔離、生活型態改變,加上對於疫情的焦慮感,的確讓更多人出現睡眠困擾。于鍾傑坦言,染疫可能影響攸關睡眠的自律神經系統,但出現較嚴重失眠症狀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原本就有睡眠困擾的個案,這些人個性原本就比較容易緊張,染疫後擔心健康狀況、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失眠狀況就更明顯。相較於國外,台灣染疫人數較少,「長新冠」導致的失眠患者人數不多,更多的是隔離政策衍生出來的失眠問題。陳濘宏說,回憶起前兩年,確診個案一隔離就是14天起跳,要是同住家人不幸接連染疫,有些人甚至被關在家中長達一個月,原本的生活、工作一夕間歸零,連家門都不能踏出一步,與社會隔離帶來的壓力與孤寂,加上在家中追劇打發時間影響作息,都是失眠幫凶。台灣目前已縮短隔離天數,但過去兩年的疫情仍然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隨防疫措施一一解封,人們生活回歸正常,睡眠障礙帶來的生理與心理問題,卻是醫界必須面對的一大隱憂。
保持視線穿透,爭取坪效最大化 1房變2房
2022-10-31
Home Data台灣‧高雄/20坪/客廳×1、餐廳×1、臥房×2+1、廚房×1/2大人2小孩/木皮、玻璃、鐵件、壁紙、噴漆、木地板此案為20坪挑高4米6的新成屋,因應女屋主大量衣物收納需求,利用樓高優勢規劃為上下層空間,下層設置客餐廳與主臥格局,上層則增加一房與一個多功能半開放空間,將建商原先開放式格局擴增成兩房形式,讓年輕屋主夫婦與兩名幼兒在此共譜生活新篇章。入門客廳公區以胡桃色木皮弧形牆面搭配淺色木地板,挑高設計打開視野,陳嘉民建築空間設計主任設計師蔡佩儒表示,小坪數空間規劃需注意維持穿透感才能讓空間不顯壓迫狹小,例如餐廳兼工作區空間以開放式設計替代全隔間同時兼具採光機能,餐廳櫃體也以吊櫃作法取代整面壁櫃來營造輕盈感,同時天花板刻意抬高至離地200公分、餐桌與櫃體間走道也保有80公分,以維持最舒適的使用距離。空間多重機能,讓出呼吸空間下層主臥房門使用半穿透的玻璃橫移門片,既保有隱私也能爭取坪效利用最大化,也為走道爭取採光,利用樓梯空間設置的主臥衣櫃則以茶色玻璃門與燈條放大空間感。上層加一房不做門片,以鐵件搭配玻璃保持室內開闊感,並利用梁下空間做成衣櫃與抽屜櫃,搭配可移動全身鏡,讓此空間可以是更衣室、運動房,也能化身客房使用。另一房抬高木地板做成和室,作為小孩遊戲室與保母房使用。引導上下動線的樓梯內側選擇較厚實的木製扶手兼具結構功能,電視牆下方設置內凹電視櫃,廚房面上方以鐵件玻璃維持開闊感,下方則為收納櫃,樓梯入口處則設置小矮櫃讓出呼吸空間,講求坪效也保有空間舒適度。▲ 鐵件玻璃降低樓梯壓迫感廚房旁樓梯壁面以鐵件搭配玻璃,木作扶手飾以燈條,可降低整體視覺壓迫。plus  加一房設計策略◎ 牆體收納門片爭取坪效 一樓主臥使用半穿透的玻璃橫移門片,利用牆面厚度將門片收起不佔空間,也可節省開門需要的旋轉半徑空間。◎ 開放空間維護採光以機能區分公區 將餐廳規劃成開放格局,以機能來區分公區範圍,便可共享窗戶引進光源,營造一室明亮。◎ 穿透材質穿插使用降低壓迫 二樓樓梯外側以鐵件搭配玻璃營造穿透感。一面作為客廳電視牆,精算距離保有舒適走道,上方保持穿透整體不至壓迫。1.格局改造_將入口底部空間設計為餐廳兼書房工作空間,兼具保留採光功能,讓客廳公區不至過於陰暗。2.機能設計_樓梯其中一面作為客廳電視牆,下方電視櫃不影響走道空間。其餘兩面也設有收納空間,滿足加一房不足的收納功能。3.彈性變化_位於餐廳上方的加一房為半開放空間格局,平時作為更衣室與運動空間使用,必要時也能成為客房。▲ 1. 可移動茶几爭取走道空間以小巧可移動的邊几代替厚重大茶几,爭取客廳走道舒適寬度。▲ 2. 餐桌納入兒童椅寬度4人餐桌仔細計算可容納兒童椅的舒適長度,懸空吊櫃保有收納功能。▲ 3. 透明隔間確保採光途徑利用樓梯壁面做成客廳電視牆,夾層隔間則以鐵件玻璃保有空間呼吸感。▲ 4. 加一房多機能利用閒置空間以高低與開放櫃體形塑不同收納與展示功能,保有窗戶採光引導光線進入。▲ 5. 善加利用直向空間維護收納機能樓梯隔出主臥衣櫃空間,玻璃門片可收納牆體中不佔空間。
受BA.5變異株影響,本土疫情升溫! 做好5件事保護自己
2022-09-30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傳染力強,在全球引起大規模感染!疫苗使免疫細胞學會打敗COVID-19病毒,接種足量疫苗,能保護民眾變成重症避免死亡,但有些族群因為某些因素無法打疫苗,適逢新冠疫情攀升期間,該如何做才能自保?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罹病跟幾個因素有關,病毒進入體內的數量、個人免疫力和醫療的介入。病毒時刻在變,病毒變異演變到什麼程度難以預測,我們沒辦法控制病毒強弱,但可以控制數量,若病毒侵犯人體但數量不多,未必會生病。不光是變異毒株的數量,還涉及傳染性、危害力、免疫的有效時間長短等各種因素;讓病毒不要大量進入到體內的關鍵之道是戴口罩、勤洗手和不亂摸眼鼻口。1.減少病毒進入體內WHO指出,非藥物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可分成個人保護、環境保護、社交距離、旅遊相關措施的保護方式。對大家來說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別亂摸眼鼻口、避開人群聚集的地方和不跟確診者接觸,如果真有病毒污染,也不會有大量的病毒進到體內,免疫力足夠消滅這個敵人,有良好衛生習慣的人,染疫後不見得會很嚴重,良好自我管理,增加抗疫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能同時保護周遭親朋好友。2.顧好免疫力打疫苗能增加個人免疫力,不能打疫苗的人,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戰勝新冠病毒。根據醫學期刊報導,新冠病毒在免疫力差的人身上,發生重症的機會會增高;反之,如果免疫力夠好,就算被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也只會是無症狀感染者。林應然指出,睡眠充足、營養足夠的人免疫力較好,規律性的運動,能延緩免疫系統的老化及增進免疫能力。同時避免抽菸及肥胖,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吸菸會損害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造成免疫系統減弱或過度反應;肥胖會使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病毒在肺中濃度較高、肺炎較嚴重、及造成死亡率較高;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對身體也不健康;每日最好睡滿7~9小時,睡不飽除了精神差,也會影響各方面的健康,別讓自己過度勞累與疲倦。3.醫療的介入醫療會改變攻擊與防守勢力的強弱,民眾如果發現身體出現異狀應立即快篩,若確診應立即就醫,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愈早使用療效愈高。Paxlovid(帕克斯洛維德)主要用於65歲以上,或有重症風險的病患,能降低8到9成住院和重症機率,發病5天內服用效果最好,超過5天仍然可以服用,但效果略差。林應然說明,80多歲的美國總統拜登,確診新冠病毒後沒有去醫院,而是在家服用Paxlovid ,也沒有罹患Paxlovid可能出現血壓升高、噁心、腹瀉、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但肝病或腎臟疾病患者不建議使用。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建議在沒有其他藥物使用時才用。帕克斯洛維德在降低患者染疫後轉為重症或死亡有9成的效果,使用莫納皮拉韋後,降低患者轉為重症或死亡的效果較差,只有約3成。確診住院時,使用瑞德西韋注射型藥物,用於治療染疫後的重症病患,效果也不錯,同時使用氧氣、呼吸器等,等待確診者產生抗體,避免病患變得更嚴重或死亡。免疫球蛋白的抗體,能抑制發炎反應的藥物,甚或類固醇,都有治療的效果。認同中醫但不符合西醫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民眾,輕症或無症狀者可由中醫師視訊診療評估後,服用「清冠一號」治療。清冠一號成人與兒童皆可服用,並且都須完整服用10天。成人一天吃4包,兒童服用劑量需依體重調整,若以每包10公克計算,10公斤者1/4劑量;20公斤者1/2劑量;30公斤者3/4劑量;40公斤以上正常劑量。4.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林應然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較容易跟新冠疫苗牽扯在一起,特別是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年紀稍長、糖尿病、慢性腎病,或是有肺阻塞、氣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慢性肺病的民眾,都是嚴重肺炎的高危險群。研究顯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的感染上,不管染疫、住院、重症和死亡,都比沒有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年長者,減少三分之一。病菌是人類的頭號敵人,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甚至腸道都有黏膜,病毒細菌伺機進入體內,一旦罹患流感,就會增加續發性細菌感染的機會。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並非直接預防新冠肺炎,而是減少流感、肺炎鏈球菌併發嚴重肺炎,或敗血症、腦膜炎的致命危險。百日咳在台灣一直沒有消失過,百日咳的傳染力極高,卻常被當作「小感冒」而輕忽,很多人被感染過也不自知;百日咳疫苗抗體沒辦法持續太久,只有十年效力,最好每個人至少每隔10年定期補打一次百日咳疫苗,維持體內保護力。由於百日咳對大部分成年人風險不高,民眾容易失去警覺,據全球統計,百日咳沒被通報出來的病患「黑數」高達100倍,代表只要有100個百日咳通報案例,實際至少有10,000個。林應然建議,孕婦可在懷孕期間施打百日咳疫苗,經由胎盤把抗體傳給胎兒,讓新生兒在出生後的期間也得到保護。此外,接觸新生兒的醫療人員、新生兒父母、托兒所工作人員都要施打。5.攝取抗病毒飲食防疫期間,不能單靠單一營養或依賴保健食品,充足的營養、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增進免疫力。林應然提醒,多食用抗氧化與抗發炎的食材,維生素C和類葫蘿蔔素,維生素C是強大的抗氧化物質,有助降低新冠肺炎罹患率,還能縮短確診者康復的時間,多吃藍莓、胡蘿蔔、蘋果、蕃薯葉、南瓜、芥藍、菠菜、紅鳳菜、芭樂、葵花籽、香蕉等食物。足夠的維生素D也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透過日曬可以獲取維生素D,台灣陽光充足,大家不用擔心維生素D攝取不足,不過現代人多半待在室內不常外出,又過份注重美白防曬,多透過食物來補充,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深海魚類、動物肝臟、蛋黃、奶品、魚肝油、瘦肉、青菜等,或直接補充維生素D保健品。
以開放破題,打造隨時可呼朋引伴的家設計
2022-09-30
Home Data台灣‧台中/50坪/客廳×1、餐廳×1、廚房×1、中島×1、主臥×1、次臥×2、書房×1、衛浴×3、儲藏室×1/超耐磨木地板、烤漆、大理石/單層大樓。輕熟齡者年紀會再慢慢增長,此時要留意相關高度設計,不能再按標準尺度來做思考。以淋浴來說,若是有坐著沐浴的習慣,那麼沐浴用品擺放的位置就不能設置的太高,要改以乘坐視角做規劃,不僅利於拿取,也省去起身的困擾。忙碌了大半輩子的屋主,退休後決定移居台中,一來生活空間相對大,二來也能就近陪伴家人與朋友。構設計設計總監楊子瑩分享,屋主是一位十分好客的人,希望這間新居除了是自身的避風港,也是招待親朋好友的場所。因此,因應屋主的生活重心以及熱情好客的特質,在既有框架裡替格局做新的布局。首先將四房調整為三房,不只屋主擁有完整的休憩空間,親友來家中做客時,也有地方提供過夜;至於另一房則改為書房,平時展開它可以和客廳串聯,作為屋主為主要生活區域,讓她可以自在地遊移空間,盡情地享受個人時光,當拉門闔上亦可成為另一間客人來時臨時留宿的睡寢區。再者,原空間沒有中島區,設計者換以開放式廚房、中島與長形餐桌構成多功能活動廳,日常活動或是親友到訪都能在此區進行。考量長遠的動線安全與使用需求,全案走道動線盡可能放寬,排除高低差地坪,採用溫潤的木質地板為主,好讓行走舒適、無礙又安全,未來真有要使用輔具也有足夠的迴轉半徑。另外在居室規劃上,楊子瑩也分享,標準的設計高度其實不利於長者使用,尺度、高度必須要重新考量才行。以玄關穿鞋椅為例,一般正常高度為45公分,隨年紀愈增長,肌力通常較不足,因此這次特別將高度提升至50公分,利於長者穿鞋後的起身,也能降低身體負擔。1. 打通後的書房以拉門作為隔間,不僅動線、視覺得以自在穿梭,空間感受更無壓與自由。2. 特別於空間設置了一座中島,同時串聯廚房,當屋主在做料理時也能與來訪的親朋好友交流互動。3. 考量屋主購物多以一次性、大量採購為主,特別規劃了一間儲藏室,予以她足夠的空間擺放。▲ 1. 提高座椅高度讓使用更舒適考量屋主膝蓋比較不好,將玄關穿鞋椅高度從45公分提升至50公分,減輕肌力負擔使用上也更舒適。▲ 2.3. 生活主區域開闊、無障礙長遠考量下,盡可能讓地坪平整外,書房也利用彈性拉門可以做全然的展開,讓主要的生活空間更加無阻礙。▲ 4. 彈性多元設計滿足不同所需書房區裡設置加寬至120公分的臥榻,平時予以屋主躺臥看電視使用,若有需要,此區也可轉化成為臨時留宿的睡寢區。▲ 5. 設置泡腳缸也能成為淋浴的一種倚靠設計師明白對年紀漸長來說泡腳的好處,於衛浴中設置泡腳缸,同時也能作為屋主淋浴時的乘坐倚靠,讓梳洗更為安全。
融入預防醫學概念,輔具功能空間化打造安心長青居宅
2022-08-31
Home Data20坪︱2大人 台灣.台北/客廳×1、餐廳×1、廚房×1、主臥×1、衛浴×1/鐵件、木作貼皮、玻璃、訂製傢具/單層。 輕熟齡生活空間設計思考 高齡長輩住宅首重安全性,空間結合預防性設計,將輔具傢具化、空間化,不著痕跡在融合在動線處,提升美感的輔具設計不僅維護長輩尊嚴,並且打破過往一般人對老人宅老氣陳舊的刻板印象,減化隔間整合公領域,同時加寬廊道,提升空間直覺性,讓行動及感官已經退化的長輩,能更從容自在的生活。將近90歲的屋主夫妻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能打理基本日常生活,兒媳臨近居住也方便就近照料,然而即使心智和精神都良好,卻不敵身體老化的事實,因此居住空間設計不但要從生活機能面考量,同時要照顧到長輩的心理需求。整體空間以無障礙住家規劃,並融入預防醫學概念,由於平常只有夫妻兩人居住,因此減化原本建商的多房格局,調整成一房兩廳,全開放式的空間將廚房、收納沿著壁面整合,留出寬敞的公共領域提升居家的休閒感,移動路線也預留未來因應輪椅尺寸寬度,讓長輩的活動和行走更加輕鬆。整室皆做無落差的防滑地板,並且從玄關開始利用櫃體的交界處將扶手融入設計,適合手握的弧度和觸感,讓長輩能藉著扶手設計在家中做簡單的運動,行走時也減少跌倒的可能性。過往潮濕衛浴是住宅中老人和小孩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場所,除了在衛浴入口牆面設置了落地的鐵件,作為輔助支撐的功能,地面也搭配斜面設計減少內外地坪落差,浴室內除了將乾溼動線分區,同時以矮牆和馬桶旁的層架結構,隱而不顯的成為老人家的行動扶手,使得盥洗沐浴更為安全。其他像是柔和不容易產生炫光的間接燈光設計,或者避免電線外露發生絆倒意外的插座設計、接地處的燈光照明……等,都是以預防的概念進一步為長輩思考的細節。其中將輔具空間化更是照顧到長輩的心理層面,透過設計思維,輔具不再只是冰冷的不鏽鋼扶手,而是能適時幫自己一把的體貼設計。AFTERBEFORE1  簡化格局打造開放式公領域,整合生活及休閒機能,長輩活動更輕鬆自在。2  為未來使用輪椅狀況預想,加寬走道寬度並預留迴轉空間,拉門設計方便進出。3  動線兩端點之間設計輔助扶手裝置,幫助長輩安全在室內行走。1. 寬敞公共領域長者行走更輕鬆開放式餐廚房及加寬的走道動線讓長輩方便使用,餐桌後方的餐櫃用線性拉門隱藏家電。2. 全空間思考打造行動友善空間配合長輩的身高在兩點動線之間,以扶手搭配沙發椅背、餐桌及廚具作為輔助行走的地方。3. 從生活習慣出發打造安心功能衛浴入口前方牆面的落地鐵件能幫助長輩支撐,滑門設計方便日後輪椅進出。4. 輔具融入空間設計打破老氣印象櫃體交界處所規劃扶手以導圓轉角處理,貼合手掌的弧度給予長輩行動間適時的幫助。5.6. 無障礙設計減少衛浴受傷風險利用短斜坡銜接衛浴和臥房之間的落差,置物層架、洗手檯以及淋浴間矮牆,都能避免長輩在衛浴滑倒。
怎麼吃才不會得到大腸癌?
2022-08-31
營養師揪「5大地雷飲食」釀禍:愛吃肉、缺鈣風險許多人都是聞「油炸」色 變,你一定也聽過:「油炸食品吃多了會致癌?」、「碳烤五花肉多吃了,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等流言,但底怎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致癌?然而又該怎麼吃,才可遠離大腸癌的威脅?致癌因子多 這些因素應提高警覺營養師舒宜芳表示,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因性的,歸納所有的危險因子,包括了年齡、飲食、息肉、家族史、個人病史、活動量多寡、菸酒等。舒宜芳指出,針對大腸癌在飲食方面的影響因素,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纖維質攝取不足、習慣性飲酒、缺乏鈣質和抗氧化維他 命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危險因子1:高熱量、高脂肪根據資料顯示,消耗動物性脂肪較多和膽固醇較高的國家,民眾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以西方國家多以牛排漢堡為主食來看,不但攝入的脂肪多膽固醇也高, 因此,大腸癌的發病率位居腫瘤的第2位。因為脂肪和膽固醇是膽汁的主要成分,膽汁到了腸道會被細菌代謝,進而產生致 癌物質,愛吃肉的人,尤其是高脂肪肉類,如肥豬肉、蹄膀等,糞便中的膽酸比較多,造成細胞突變的機率就相對提高。怎麼吃? 避免高脂肪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像是肥肉、蹄膀、豬腳、雞鴨皮的部分以及五花肉,還有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和培根,及奶油、蛋黃醬等食物,適量吃就好,不宜過度食用,若真的想吃,1~2週一次就好。危險因子2:纖維質不足纖維質攝取不足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高。許多大腸癌患者都是不愛吃蔬果的肉食主義者,蔬菜水果中因為含有大量的纖維質,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同時可以稀釋致癌物質。另外,纖維質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正常,如此就可降低致癌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怎麼吃? 纖維質主要來源如蔬菜、水果、全榖類和豆類,看起來愈粗糙、沒有經過加工精緻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綠豆和薏仁等,纖維質就愈多。危險因子3:愛喝酒1988~2004年期間,日本一位學者做 了一個酒精和大腸癌的研究,以20萬人為對象,研究後發現,每天喝超過1瓶瓶裝啤酒,或是100c.c.的日本清酒,或2杯葡萄酒,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提高1.4倍,而女性則是1.6倍;研究團隊同時發現,有1/4的大腸癌患者,只要將攝取的酒精控制在適量的範圍內,可以預防癌症發生。飲酒愈多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的確愈高,特別是啤酒被認為會增加直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喝? 適量飲酒,以男性來說,每天不超過啤酒720c.c.、紅酒300c.c.或蒸餾 酒90c.c.,女性飲酒量則是男性建議量的一 半。危險因子4:缺乏鈣質因為鈣質可以和腸道中的膽酸結合,可以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所以若是體內缺乏鈣質,就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怎麼吃? 可以多攝取牛奶或是乳製品如優酪乳、 起司等,但為了避免吃進太多動物性脂肪,盡量選擇低脂或是脫脂的乳製品;另外,也可吃些小魚乾、蝦類、牡蠣以及豆類豆製品和深綠色蔬菜等,也都含有豐富鈣質。危險因子5:缺乏抗氧化維他命抗氧化維他命如維他命C、E或β-胡蘿蔔素等,因為有抗氧化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以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怎麼吃? 抗氧化維他命包括β-胡蘿蔔素、維他命C、E等,可以保護細胞避免氧化傷害,也可減少化學物質誘發大腸癌的發生機率。胡蘿蔔、番茄、木瓜、玉米、菠菜等,皆含豐富β-胡蘿蔔素,柑橘類、檸檬以及奇異果等,含豐富維他命C,而像全榖類、堅果類、綠色蔬菜等,則含有維他命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