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將建築雕塑導入居家空間的複層住宅
2025-01-23
這座位於上海的頂層複式住宅,以極簡美學為設計原點,設計者在簡約中突顯出精湛的細節,讓空間在少物的情境下,彰顯出自然韻律與建築的雕塑感。空間以矩陣式牆體的方式排列,讓光影可不受拘束地上下流動,呈現出建築與空間的簡約質感。Project Data案名:極簡風頂層複式地點:大陸.上海類型:複層坪數:250㎡(約75.6坪)格局:客廳、餐廳、廚房、主臥、次臥、多功能室、衛浴×3成員:2大人建材:木地板、微水泥、乳膠漆1. 利用複層挑高優勢,還原建築線條使空間更加簡約。2. 卸除多餘牆體,使公共區域獲得最大的開放性。3. 限縮空間內的材質與顏色,注重細節比例,營造質感。▲卸除牆體使空間散發建築美感圍繞極簡主義的核心,卸除多餘的牆體,使畫面回歸原始的建築結構,讓建築線條成為框景,讓機能性的設計透過自身的量體、材質構築細節。① 公共空間為呈現最大開放性,移除不必要的牆體,使客廳、餐廳、廚房三者空間形成大小不同的洄遊動線。② 考量空間長度,樓梯必須出現轉折,設計師以地檯向上隆起的方式,處理轉折區域,同時暗示公私領域的切換。③ 二樓空間為業主夫妻的私領域,廊道區域與一樓挑空的空間垂直串接,運用玻璃圍塑走廊,使複層空間產生對話。這座位於上海的頂層複式住宅,業主夫妻本身奉行極簡主義,嚮往簡約、少物、精緻的居家空間,故找上了擅長設計極簡空間的NOTHING DESIGN操刀規劃。設計師劉暢指出,業主夫妻對於空間的質感都有著不凡的品味,極簡的另一個層面,隱含去蕪存菁之意,因此對於空間裡的每一個細節,從材質到比例與尺度,都必須控制地更加精準,這樣的思考脈絡也使得整體空間最終呈現的樣貌,比起室內設計更偏向具有雕塑感的建築領域,物件雖少,但置身其中,卻能在空間中感受到光線與空氣流動的自然韻律。破除場域框架,創造空間流動感這套頂層複式住宅擁5.5米的挑空條件,設計師劉暢將一樓定義為公共空間,透過梳理公共區域的機能,讓客廳、餐廳、廚房等區域如同模塊的形式組織成平面,矩陣式的牆體排列,使不同的機能區域得以破除框架,讓室內空間更接近建築原始結構的型態。在餐廳後方置入頂天的高櫃,不僅滿足收納需求,更有區分場域機能的效果,在畫面中,讓分布於一樓空間中的白色塊體,形成1/3的視覺比例,同時讓梁柱的存在,增添結構性的美感,使空間最大限度地表現出「通透」的感受。本案的大型落地窗,為空間導入明亮的採光,設計師選擇了窄型的窗框,並透過包牆的做法,減輕金屬的厚重感,弱化其存在感,使這座南北通透的複式住宅,更加地簡約俐落。順著樓梯而上,收窄的牆體立面,暗示著空間布局出現的轉換,廊道空間以透明玻璃圍塑,讓複層與一樓寬廣的空間仍保持著開放性的互動關係。私領域空間的動線,由走廊與白色的隱形門片鋪排的立面串起,讓使場域的機能作用被標明。著重細節,讓簡約自帶質感要將極簡主義實踐到居家空間,基礎的機能仍舊需要被滿足,設計師在一、二層的空間內,均配置了儲藏室,供業主收納生活用品,使公共空間不須承載收納的機能。劉暢指出,為了呈現簡約空間的質感,團隊在細節面多有琢磨,像是空間內所有地面與頂面的交接處,都留有1公分的空隙,使量體的視覺感受更加地輕盈與精緻。空間中所有的門片與櫃體,盡量以「面」為原則,大至全屋的立面設計,小至衛生間裡的一個按鈕,都是依此脈絡進行設計規劃。在色彩計畫方面,利用白色、木色、微水泥等三種元素相互搭配,突顯空間中的點、線、面,讓空間視覺可最大限度地延伸,與複式挑高的屋型條件結合。隱於牆體結構後的樓梯,受限於空間尺度,使得階梯路徑出現轉折,劉暢將階梯以材質拆分,一層空間以微水泥材質地檯的向上隆起,與懸空的木質樓梯相接,透過材質的轉換,暗示公私領域的區分變化,從客廳的視角看去,如同畫框中的雕塑品,為機能性設計增添建築雕塑的美感。▲簡化視覺線條,以塊體組織空間這套複層住宅由不同的方塊量體組合堆積,讓公共空間可從水平、垂直兩個向度獲得延伸,同時讓空間呈現呼吸感。▲將玄關與公共空間整併視野更寬闊設計師將入戶的玄關區域與室內空間整併,透過不同的材質劃出場域的機能性,最大限度地維持了空間整體的流動感。▲以材質解構樓梯轉折空間條件使樓梯必須出現轉折,設計師利用微水泥地檯作為一樓向上延伸的踏面,與懸浮的木色樓梯相接,同時滿足機能與美觀的需求。▲中空隔牆,豐富生活場景在主臥空間中置入一道中空隔牆,在機能面既可作為床頭板,另一面則延伸成櫃體與書桌,畫面中的框景,自然地讓視線產生聚焦。▲材質交接面融入脫縫細節為了讓簡約的空間塊體呈現精緻感,設計師在空間立面的交接處,加入了1公分的空隙,使牆體有懸浮感,讓空間更加輕盈。▲主臥動線與視線結合,創造連通感進入主臥的動線,與複層開放區域的廊道相接,主臥入門處依序規劃了櫃體與桌面結合,自然地為主臥爭取從公領域進入私領域的過渡空間。▲微水泥材質塗布衛浴,延續簡約質感衛浴空間選擇以微水泥材質塗布空間,微水泥可達到無縫的視覺效果,使機能性空間更具美感,加強整體空間的一致性。
台股年後陷膠著,58檔基金勝大盤
2010-03-17
<中時電子報|理財|財經|投資理財>2010-03-17 新聞速報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開紅盤以來,至3/16平均日均量僅約898億元,且這波全球股市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量能一直無法放大,但美股卻仍能創下波段新高,亞股反彈過季線,唯獨台股及陸股表現相對弱,台股農曆年後雖僅漲了3.41%,但投資台股的186檔國內股票型基金,仍有58檔戰勝大盤,在指數表現空間有限下,仍有基金表現亮眼。       日盛投信指出,台股在千點跌幅後出現反彈,外資也因美股創新高而同步買超,但基本面欠缺新的利多刺激,預期匯入動作將受限制,加上中長期技術面月KD交叉向下仍需時間整理,成交量不易放大,權值股量能不足下,預期指數空間有限,近期指數有機會在7000~8000點反覆打底,個股表現仍是操作主軸。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界政表示,對於台股後勢看法,大陸缺工仍無法有效解決,加上二月因工作天數影響營收普遍下滑,短期消息面缺乏利多刺激,但以長期觀點來看,Intel、HP及Nokia等國際電子大廠皆認同景氣緩步復甦,因此預期指數應是區間整理,具基本面支撐及淡季不淡之個股有機會率先脫穎而出。       日盛投信表示,現階段應是「由資金面轉換到景氣面之過渡期」,操作策略因多頭格局未破,目前僅是多頭格局的整理期,在指數膠著下,中小型個股較具表現空間,尤其季報即將公布,未來個股將回歸基本面財報數字,預期個股股價調整將趨於激烈,因此建議投資人佈局台股基金,最好還是以定期定額或單筆分批介入方式。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7+132010031700949,00.html    crack car loan new online
今年投資不會虎里虎塗!
擬好計畫
五大步驟帶你輕鬆上路!
2010-03-17
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常讓人摸不著頭緒,資訊氾濫的環境更令許多投資人無所適從,尤其如果您還對金融海嘯心有餘悸,面對嶄新的2010年,不要忘了事先做好投資計畫、按部就班執行,最後才可望有豐碩的收穫!       俗話說: 「人兩腳、錢四腳」,言下之意似乎錢很難賺,前(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嘯洗禮,各種投資無一倖免,許多人的資產慘遭腰斬或因此套牢而動彈不得,即使去年(2009)資金行情發酵、股市觸底反彈,卻也無福消受。      然而,這並不是從此遠離投資的藉口,因為兩隻腳的您雖然追不上四隻腳的,卻能夠利用適當的計畫,妥善管理四隻腳的錢!復華投信建議正面思考自己的投資態度,並提供以下五大步驟,期望能讓您拋除惱人的投資困境,輕鬆迎向虎虎生風的2010年!步驟1 建立正面態度           先搞定投資再花費      「生活費、繳卡費都不夠了,哪有多餘的錢可以投資?」這是許多月光族、薪貧族或卡債族普遍的心聲!其實,這正曝露出一般人用錢的態度,對於懂投資或重視投資的人來說,每月領到薪水後不是先拿來花用,等月底有剩餘的資金才拿來投資;相反的,應該是先拿一筆錢來投資,剩下的才分配在日常生活的花費上才對。      舉例來說,30 歲的上班族每月扣完稅後的薪資淨額是4萬元,若想每月有1.5萬元放在投資或儲蓄上,還有2.5萬元可以支付日常生活的開銷,這時就要具體衡量自己負擔房租的能力,交通方面應該騎車、開車或坐捷運,一個月可吃幾次大餐等等。若想租好一點、貴一些的房子,就可能要犧牲吃大餐或買包包的次數;不想搭捷運,就可能免不了要改掉三個月換一支新手機的習慣,畢竟投資要先苦後甘,還是需要一些犧牲及強迫性。步驟2 記帳掌握收支         投資錢與生活費分流管理      記帳是掌握個人或家庭收支狀況的一大法寶,除了能清楚掌握資金流向,還可以分析消費習性,進而對一些較大筆的消費多一些思考。但一般人往往忽略了這個小動作,只要有現金就花、有卡就刷,因而老覺得每月薪水會莫名其妙地消失,甚至入不敷出,更別說是存錢或投資!      對於會看緊荷包、懂得精打細算的人來說,除了利用記帳掌握收支外,還會把投資錢跟生活費分開管理,既能避免生活花費透支因而影響到投資資金,也不至於過度投資而使日常生活受衝擊。 步驟3 建立資產配置          破解追高殺低的罩門      清楚掌握每月收支,並有固定一筆資金可供投資運用後,接下來就要問,那要買什麼?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資深副總周輝啟表示,許多人在問這個問題時,往往抱持著問明牌、賺越多越好的不勞而獲心態,然而報酬勢必會伴隨著風險,若只光聽小道消息或追隨熱門流行,不把投資的基本原理搞懂及基本動作做好,最後很容易就會演變成追高殺低!      破解這項罩門的最佳武器之一,就是要建立合適的投資組合。周輝啟建議,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是什麼,能夠承受多大的風險,接下來就要尋找適合的投資工具並建立專屬的資產配置!      關於投資組合的內容,雖然一般人都有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分散風險概念,但這並不是表示買了A公司的能源基金,再買B公司、C公司的能源基金就可降低風險,因為不同家公司但同類型的基金,彼此相關性還是很高,報酬表現幾乎是齊漲齊跌,正確的作法應該分散在低相關或負相關的不同產業、不同區域或不同的資產類別才對,例如大中華基金搭配全球債券基金,就可望達到股債互補、降低整體波動度的效果。步驟4 定期追蹤檢視          適時停利落袋為安      不少人的投資觀念是「買了放著,等到要用的時候再領出來。」這其實只做對了一半,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固然驚人,但在景氣不斷循環下,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也會隨之起起落落,為避免要用錢的時候不巧遇上金融風暴的風險,投資可不能無為而治,建議每隔半年或一年就要檢視一下整體的投資組合,同時注意市場的多空變化,並隨自己的年齡、收入、支出的變動來適時調整應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有超過53萬人以定時定額的方式來投資國內共同基金(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2009/11),但多數人並不了解定時定額扣超過2年後,降低成本的效果就會變很差,最後會形同一個單筆投資的基金,隨著金融市場漲漲跌跌。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海嘯期間,很多定時定額的投資人依然賠得一塌糊塗的原因。因此,就算是定時定額投資者,也要定期追?檢視投資狀況,適時停利以落袋為安,然後再展開下一個投資循環。步驟5 擬訂預備方案          永保戰力以低檔入市      金融海嘯發生後,很多人都曉得應該要低檔入市,但卻苦無多餘的資金加碼,只能眼巴巴地等待解套!為避免重蹈覆轍,建議投資人不要一次買完或單押一個時點,而應該另外保留一筆預備資金,或者分批進場,當市場大幅回檔時,才有多餘的戰力逢低加碼。      此外,領到年終獎金或有一筆額外的收入時,也不要忘了保留籌碼,除了伺機低檔入市,或可拿來投入特別具有潛力的市場,並利用定時定額及單筆投資靈活運用,提高獲利的機會。crack car loan new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