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羅生門 漲價惹民怨
2024-04-30
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綠電,發電成本飆高不該由全民買單,民生用電維持什麼水平才能穩住物價與降低民眾的痛苦指數,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雖然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提出數據表示2030年之前不會缺電,但是沒看到關於AI升級推動資料中心用電預估的數據,相信缺電議題在2025非核家園實現之前,仍是輿論的焦點。缺不缺綠電是一回事 而AI算力世界永遠需要更多電客觀來說,龔明鑫說的是關鍵:「在ESG或RE100的要求下,大家關心的已不是缺不缺電的問題,而是買不買得到綠電的問題。」但是政策有沒有低估AI大語言模型(LLM)迭代升級後,對於資料中心(IDC)的用電量,這可能是個變數,畢竟生成式AI的發展之快,已經將摩爾定律送入歷史洪流,在AI所需的算力世界裡,看不到盡頭的升級才是答案,因此廣義上的缺電,的確是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再次發生。根據國發會最新盤點,包括半導體投資全部估算進去,2023至2030年可能要額外增加用電需求7GW,但單單現在天然氣機組淨增加已經達9.1GW,更不用講還有其他再生能源。所以理論上,只要天然氣的運送沒問題,廣義上的缺電就不會發生。但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數據科學家及研究員Alex de Vries計算顯示,運用AI進行線上研究需要的能源比標準研究多至少十倍。在資料呈指數級成長的後摩爾定律時代,生成式AI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對算力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隨著AI訓練和推理成本持續上升,GPT-3的參數數量達1750億,而GPT-4的參數數量將超過一兆,訓練一個AI模型所需的算力將每兩年漲275倍。產業發展用電與民生用電  該漲多少才符合民意?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資料中心耗電量基本每年年增15%,預測2023~2026年期間,AI對能源的需求至少會膨脹十倍。從這個角度來看,AI就算不是吃電怪獸,很有機會成為推升電價上漲的變數之一,經濟部決議四月起電價平均漲幅11%,平均電價從每度3.1154元,調高到3.4518元,其中用電最多的IDC將調漲25%為最多。富邦蔡明忠說:「電價一漲,相信一定是萬物齊漲,因為所有東西要生產、要服務都需要用到電。」沒錯,電費還沒漲,市場的雞蛋一斤漲三元,央行雖然升息半碼抗通膨,同時間房貸族甚或是卡債族的負擔更重。當生成式AI遇到複雜問題需要大量高速運算時,電網的瞬間用電穩定才是大家需要關注的焦點。此前,ChatGPT每天耗電超50萬千瓦時,就登上了新聞,最近核融合(Nuclear fusion)成為新焦點,和碩童子賢說:「電力即國力,得核融合得天下。」原因是微軟的工程師在社交媒體上爆料:「訓練ChatGPT-6的十萬個H100 GPU基建正在積極建設中,但一旦我們在同一個州部署超過十萬個H100,電網就會因無法負荷而崩潰,團隊在部署跨區域GPU間的infiniband級別連結時遇到了困難。」一般大型電廠的輸出功率達到2000兆瓦,100兆瓦的負載其實並不大,但是突然在電網中增加100兆瓦的負載可能會讓電網系統出問題,更別說十萬個H100同時運作,功耗將達到70兆瓦,不知道台灣的電網撐不撐得住。根據經濟部111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7,評估電力系統供需是否穩定的另一指標是備轉容量率,主要是檢視每日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可由台電網站中「近期電力資訊」(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9),獲得每日備轉資訊。所以政府清楚了解到在每年七月大暑節氣前後的「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是評估缺電的另一個重要觀察指標,筆者相信台灣政府機關與企業應該還沒達到訓練GPT-6的地步,所以缺電議題可能還要長時間觀察。電力短缺才是AI發展的桎梏 核能也許是滿足需求唯一辦法AI是能源的無底洞,能夠限制AI發展的只有能源,不是人才。去年二月時代雜誌報導:「AI的運算能力每六至十個月成長一倍。」但馬斯克說:「現在AI對算力的需求差不多每半年就會增加十倍。」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分析,到2030年,資料中心的用電量預計將增加兩倍,相當於大約四千萬美國家庭供電所需的電力,核能也許是唯一的辦法了,電力短缺將直接限制未來GPU的發展。包括OpenAI的奧特曼在內,越來越多的AI產業巨頭認為滿足AI巨大能源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核融合,可惜的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核融合研究員Aneeqa Khan表示:「在地球上重建太陽中心的條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可能要到本世紀下半葉才能準備就緒。」所以在未來,能源將會是困擾AI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反過來說,進入生成式AI時代,電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32期,2024.04.05出刊。
環保又抗通膨 折價即期食品行情看俏
2023-02-28
環保意識抬頭,加上疫情與烏克蘭戰爭衝擊經濟,讓折扣即期食品更為搶手。過去是精打細算的老先生、老太太買,如今年輕人也趨之若鶩。判斷食物是否壞了,其實方法很簡單,變色或發霉都是明顯的跡象;若真的不確定壞了沒,用鼻子聞向來不會出差錯。然而,大家最常依據的卻是包裝上的「保存期限」標籤。賣相欠佳但可食  即期品專賣店應運而生根據聯合國數據,全世界每年丟棄約9.31億噸的食物,多數進了掩埋場,排放出占全球約10%的溫室氣體,也就是氣候變遷的元凶之一。在全球有許多飢餓人口情況下,浪擲這麼多糧食實在讓人不安,該是重新考慮做法的時候了。在台灣,為因應綠色消費趨勢,全家便利商店推出「AI鮮食訂購系統」及每日即期品折扣「友善食光」;統一超商也以「i珍食專案」達到減少食材浪費,並期望在2030年之前達成剩食減半的目標。在馬來西亞,有業者開設「即期食品」專門店,用低廉的價格,販售即將過期的食品,最高可打到對折。中國社交網站上更有「我愛臨期食品」小組,成立不到一年就有6萬人加入。約2016年之前在多倫多發跡的「Flashfood」則是與美國、加拿大的超過1,400間超市合作,以打對折方式賣出保存期限快到的食物。有人會問,即期品是可以吃的嗎?會不會因為貪小便宜而賠上了健康?對此,即期食品專門店業者強調,架上所有食品都是可以安心吃下肚的,而且品質跟用原價在一般商店買到的品項一模一樣。科學上來說,食物不會下一秒就變壞,而是一個漸進過程。包裝上的日期標籤往往是「免責聲明」,用意是告訴民眾:「企業保證這個日期之前的食品品質,這個日期之後的,則由消費者自行判定。」更何況,許多即期品距離過期其實都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是絕對可食、安全和營養的,甚至不見得需要降價求售。但有效期限快到的食品,在一般超商、超市的賣相並不好,這就是即期品專賣店發揮功用的地方。剩食一旦進掩埋場  腐化過程釋放更多碳排除了環保意識抬頭,加上疫情與烏克蘭戰爭衝擊經濟,讓折扣即期食品更為搶手。過去常是精打細算的老先生、老太太買,如今年輕人也趨之若鶩。Flashfood顧客群光是去年就暴增40%。iMedia對中國消費者的民調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曾經購買過即期品。Flashfood愛用者、66歲民眾提佛德(Susan Teaford)說,從Flashfood購買即期麵包、蔬菜、水果,滿足了她「痛恨浪費食物,又愛撿便宜」的個性。她說,光是去年,她買菜錢就省了450美元左右(約新台幣1.5萬元)。糧食生產本身就是一大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占全球排放量的25%至33%。糧食生產的每一個步驟,從生長、收成、搬移、處理、包裝、儲存到備食,都會釋出二氧化碳、甲烷等地球暖化氣體。浪費食物,就形同虛擲了這些碳排。而沒有食用的食物一旦進入掩埋場,腐化過程會釋放更多的甲烷。即期食品專門店及App  正好補足糧食銀行空缺除了實體即期品專賣店,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國等多國還有業者推出「惜食福袋」App,目的同樣是以折扣價搶救賣不完,但絕對可食的餐點。這些App不僅省了民眾荷包,也減輕店家在儲存、搬移、捐贈或報廢這些食物產生的成本。專為消除剩食而開發的App「Too Good To Go」試著透過福袋概念,讓購買剩食「遊戲化」。美國有12個城市的消費者可用4到6美元(約新台幣120到185元)的價格,買到原價約三倍數量的食品。德州民眾芮克斯洛(Jennifer Rexrode)去年5月下載這個App之後,直說買惜食福袋有點像是成人版的萬聖節討糖果遊戲,成果有好有壞。她至今買了76袋,包括以3.99美元買了七個軟掉了的墨西哥脆餅和雞肉三明治(用氣炸鍋熱過又能恢復鮮脆狀態),用5.99美元買了兩打超大的香腸酥皮捲等。許多專家看好這類即期食品專門店和App,有潛力減少進入掩埋場的剩食,儘管許多慈善機構會把餐廳和超市不要的糧食轉送至社區廚房。研究糧食浪費問題的Center for EcoTechnology成長總監馬卡路索(Lorenzo Macaluso)表示,有讓這些解決方案共同存在的空間,因為「很不幸的,被浪費的食物實在太多」。馬卡路索指出,即期食品專門店和App販賣少量易腐爛的商品,而救濟貧民的糧食銀行處理的捐贈量通常龐大得多。他說:「所以這些類型的App正在填補一個非常獨特的空缺。」Flashfood自豪地說,截至2022年9月,他們已讓5,000萬磅的食物免於進掩埋場,並阻止了9,500萬磅二氧化碳當量 (CO2e)進入大氣層。在台灣,全家超商透過友善食光、友善地圖到AI鮮食訂購系統,平均每月減少的剩食達370公噸。依官方公告的一噸廢棄物產生的碳排量換算,等同每月為地球減少120公噸碳排量。
三高患者如何進補?掌握三少一多原則
2023-01-31
每到冬令時節,與親朋好友相約進補吃美食可謂人生一大樂事,面對這些讓人口水直流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人蔘湯、藥膳鍋,以及暖身甜品的誘惑,本身患有三高病史的人又該如何適當進補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分析,近幾年其實大家都更了解,冬令補身這個觀念是源自於以往飲食營養相對不如現在如此唾手可得的年代,反觀現代人營養過剩是通病,一般常見的進補美食早已不分時節成為大家相聚吃鍋和飯後甜品的熱門選擇,若是每到冬令又過度進補,就容易日積月累造成體重增加與心血管的負擔,尤其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患者,可能因此出現血糖飆升、口乾舌燥、頭痛等錯誤進補的後遺症。三少一多破解地雷一般常見的進補鍋物中,究竟藏著哪些看不見卻讓人食慾大開的健康地雷呢?林杏純解釋,進補鍋物普遍都屬於熱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酸以及普林都很高的料理,若是再搭配常見的沙茶醬、豆瓣醬、豆腐乳等沾醬,以及各式含糖、含酒精的飲料,飯後再來份精緻糖爆表的紫米粥、黑糖薑茶、桂圓紅棗茶「暖暖身子」,這樣一頓盡情大吃大喝後,不僅增加肝腎負擔,也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大大提升,而最佳的調整之道其實也不難做到,也就是把均衡且多樣化攝取當季、在地且不同顏色新鮮食材的飲食概念,巧妙地融進冬令食補中,並注意進補別過於頻繁,菜色選擇上把握「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食補原則,並搭配運動習慣,就能大致掌握健康進補的訣竅。搞懂三高進補風險針對本身已是三高患者的饕客們,林杏純提醒,餐廳熬湯常常以大骨或肉類作為基底,故補湯大都是高油、高鈉、高熱量的食物,不只容易導致肥胖,湯品中過量的鈉、鉀、磷及普林,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身體負擔大,易導致病情加重。而糖尿病友除了不適合勾芡的湯品例如佛跳牆,也要注意紅棗和桂圓的含糖量偏高,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頻繁食用,建議要節制攝取的份量與頻率,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冬令補身卻適得其反。香噴噴的麻油雞雖含有必需脂肪酸,要擔心的是麻油經過不當高溫拌炒反而容易造成裂變,林杏純建議,如果能在家自己煮健康一點的麻油雞湯會更好,只要用麻油稍加拌炒就起鍋,或是以涼拌食用。另外,暖身食補不可或缺的米酒每一公克會產生七大卡的熱量,再加上補湯常見的酒精類調味品,攝取過多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導致血壓飆升,增加高血壓患者中風的風險。而藥膳湯頭通常都很濃口,搭配很多人戒不掉的沾醬,都是驚人的高鈉來源,攝取過多一定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負擔。如果想要補得更健康,就得增加蔬菜攝取量,用滿滿的膳食纖維降低重口味食補對身體的負擔,因為膳食纖維不僅是腸道益生菌的養分,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促進膽汁酸分泌、減少人體吸收脂肪,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可增加糞便體積、改善便秘,以及排出腸內的壞菌,幫助身體代謝。低負擔食補四原則針對「三高患者」該如何進補才不致於越補越傷身?林杏純提供以下幾個簡單易行的食補原則:1.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以全穀根莖類取代精緻的白飯、白麵作為主食,可增加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的攝取,並均衡且多樣化攝取當季、在地且不同顏色的新鮮蔬菜,降低加工類火鍋料包括各種餃類、丸子、米血、香腸的攝取,保健腸道又能預防慢性病失控。2. 運用天然調味料:五顏六色的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及纖維,是作為湯底的絕佳選擇,以食物的原味取代人工調味料或加工食品,讓補湯的湯底清甜無負擔,也可酌量添加香草或中藥材增添風味,比如枸杞、紅棗、花椒、八角、黃耆、百合等,也是不NG的作法。3. 植物蛋白是首選:冬令補鍋容易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蛋白質和高油脂、高膽固醇,營養師建議,優質蛋白質來源不止肉類,植物蛋白中的豆腐等黃豆製品是不錯的選擇,但不代表肉類不能吃,只是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紅肉應控制,可考慮以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且低脂的海鮮來取代,但還是要控制蝦蟹和魚卵勿過量,並且避免選擇以帶皮肉類或內臟熬煮的湯底,以降低膽固醇和油脂攝取。4. 次數和份量別過度:冬令補身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驅寒暖身的用意,但是台灣的冬季並不算太長也不會太過於寒冷,如果只是應應景偶一為之並注意均衡原則,自然就不會有過度進補的疑慮。了解體質病史才能補健康林杏純也進一步補充解釋,冬令進補也不是只有三高患者需要特別留意進補地雷,有慢性病史的人包括心臟病、痛風、腎臟病等,還有急性感染發炎者例如正好感冒發燒、喉嚨痛甚至是急性腸胃炎,以及手術後、癌症患者或是孕婦,其實都不宜過度進補,若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的女性,更不建議每到冬令就進補。特別是心臟病的患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容易產生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物效果,可能增加出血與心臟疾病風險,後遺症不可小覷。對正常人而言,進補吃多了容易上火,可多加點冬季盛產的蔬菜一起燉煮,讓補湯藥性變平,預防上火。至於很多人會選擇搭配的茶飲,由於茶葉中有較多的鞣酸,會與肉類蛋白質作用產生鞣酸蛋白質,可能造成腸道蠕動減速,大便水分減少,進而誘發便秘;鞣酸也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如果擔心排便不順,建議還是搭配白開水才不會越補越困擾。最後,營養師也提醒,就中醫觀點,多數人可能夾雜多種體質,藥膳餐未必適合每個人,想要知道自己的體質該怎麼補才能補得剛剛好,最好請教專業中醫師。若不清楚自己的飲食忌宜,建議「適量滋補」即可,以避免若食物屬性不合自己的體質,吃多了反而有害健康,與其吃藥膳餐,倒不如多吃以當季盛產食材入菜的暖身料理,多樣化攝取各色蔬果,以求飲食均衡,才能真正滋補強身。
兼顧空能與美學層面 臺北 8 坪兩房宅變身
2023-01-31
Space Data台灣‧臺北/8坪、新成屋建材/實木皮、塗料、超耐磨木地板8坪大空間在活動拉門的牽引下,多變、有趣、還兼顧公共與私密,甚至沒有犧牲任何一個機能與空間;同時也兼顧基本功能與美學層面。After 平面圖抬高地板並利用高度做出不同機能 將局部地板抬高,用拉門區隔兩房,將公共空間建構在T字動線上,形成可大可小的空間變化。▲高低差創造多種使用功能 善用空間高低關係創造出不同使用情境,讓空間有更多種變化風貌。變形沙發搭配拉門,塑造小戶空間多樣性蟲點子創意設計主持設計師鄭明輝身兼設計師與插畫家雙重身分,看待空間常有別於一般室內設計的思考邏輯,為「台北8坪兩房小宅」創造出一個有兩房、更衣室與寬敞客餐廳的舒適小宅,每個空間在這8坪小宅裡都是剛剛好的存在。這個8坪空間因樓高僅3米,捨棄常見複層思考,鄭明輝把廚房及衛浴整合在同一側,將採光面留給客廳與房間,並把地板抬高收納隱於其下以減少櫃體佔據空間,將客房與更衣室整合,並用拉門界定房間與客廳,平時床墊可收折在櫃內將拉門滑開,才不會感覺到小宅常見的壓迫感。強化空間機能重複性,減少壓迫同時鄭明輝強化小戶型空間的機能重複性以增加空間開闊感,餐桌同時是備餐檯面,架高的木地板變成餐桌椅子,浴室淋浴跟馬桶空間分開增加使用方便性,洗手檯與廚具水槽整合,滾筒洗衣機則納入洗手檯櫃之下,而客廳下沉式沙發的多種使用模式,也讓空間呈現出各種不同樣貌。客廳作為開放多功能空間,利用下沉不同高度的地板與計算好長寬厚度的訂製沙發墊,不同的堆疊模式有不同的使用機能。沙發模式時每一塊墊子都有其功能,化身靠背或是腳靠成為寬敞的矮背沙發,滿鋪模式時則可變成運動休憩空間,不管是做瑜伽或趴著躺著都很舒適。在客廳空間裡,不論是想要規規矩矩坐在桌子前使用電腦,或在窗邊坐著曬太陽都能隨心情改變,鄭明輝表示,在小空間的操作上,設計師角色就是創造多種可能性提供給屋主,讓空間能更靈活被運用,成為符合使用者的獨一無二空間。▲收納隱於地板釋出可使用空間 不同高度以及大小的地面收納,滿足不同物品的收納分類,也減少櫃體壓迫。▲材質純粹延伸公領域空間感 因材質純粹可強化客廳至客房的延伸感,而空間的多種變化也讓生活多一點想像。▲淋浴間獨立增加衛浴使用便利性 小坪數也不壓縮淋浴空間,內部以藍色礦物塗料材質處理,無縫材質放大空間也好整理。▲運用色系讓空間更一致 入口進就可看見抬高的客廳空間,以木色與白色整合空間調性。▲廚房與衛浴整合至非採光面成為工作區域 廚房位移到側面後,與櫃體結合的餐桌也是變成廚房備餐檯,廚房旁邊則是滾筒洗衣機及浴室空間。▲地面收納需注意使用材質 地板下收納空間使用美耐板或波麗板等耐刮材質,最底層需加防潮墊或防潮布避免反潮。▲拉門機動隔間打開客廳使用面積 拉門機動隔出客房,而客廳因採光良好、材質單純也會不顯得壓迫。
開天窗引日光,達到現實與理想的平衡
2022-12-31
屬於長屋形的聯排別墅有著中段昏暗的問題,因此在設計思考上必須找到讓光線進入的地方,但因為同時要考量樓梯結構與鄰棟住宅結構的關係,因此選擇另開天窗及天井來引入採光,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設計不只是成就美感,在此案更是在建築結構與居住需求理性與感性中取得平衡。Home Data台灣‧台北/1F:客廳、餐廳、廚房 2F:小孩房、孝親房、閱讀空間 3F:男主臥、健身房、湯屋 4F:女主臥、更衣室、衛浴 5F:瑜伽室、客房、生活陽台/2大人1小孩/義大利岩板、bolon編織地板、金屬鐵件、噴漆。 格局 根據男女主人生活上的需求分別各自規劃獨立的寢臥樓層。 動線 從整體居住思考,保留原始樓梯位置不更動以連接垂直動線。 串聯 頂層開設天窗及天井讓光線向下串聯樓層,同時提升中段空間的明亮度。 尺度 坪數較大的一樓作為公領域,以開放式設計作為家人在私領域之外重要的交流場域。▲1. 設計界定區域串聯日光 公領域利用前後落地窗帶入自然光,結合打開空間和穿透櫃體讓光線得以延續。命名為「光之漫遊」的五層樓住宅設計案是一個追光的過程,僅有前後採光的長形空間,加上樓梯結構與鄰棟相連都是聯排別墅的建築特質,如何引導光線進入昏暗的中段空間便成為空間設計的主軸。從居住者思考給予明亮舒適空間空間分配同樣是複層空間的重要課題,簡單的居住成員僅有夫妻兩人加上學齡女兒的小家庭,平時偶爾有長輩同住,樓層之間對應著家人的生活需求做最適切的安排。由於樓板坪數隨著樓高遞減,將較為寬闊的一樓規劃為公領域,讓客廳與餐廚房作為家人共處交集的核心空間,二樓則為小孩房及長輩房,同時考量到女兒的家教學習,給予一個孩子不易受打擾的學習空間。因夫妻倆有明確的生活需求,複層空間讓他們找到適合的生活模式,各自擁有獨立的起居樓層更可隨心打造;屬於男主人的三樓除了寢臥之外,另外量身規劃健身房及湯屋,四樓女主臥則著重更衣空間及以配置了獨立浴缸的寬敞衛浴,同時將活動範圍延伸到五樓,增加了瑜伽室及客房。然而想要引導光線進入這棟長形住宅,設計上必須克服聯排別墅的限制,變更樓梯位置在進光處是理想的設計,但較長的施工時間過程卻可能影響鄰居的生活,因此設計師從各層面權衡考量後決定維持原有樓梯位置,僅重新調整材質和顏色呼應整體風格,引光的角色就交給五樓樓板的天窗設計,讓光線從頂層透過天井垂直層層灑落至二樓,彌補中段原本不足的問題,一樓則藉由落地窗及穿透展示櫃讓光線前後穿透,使整體空間都能沐浴在陽光之中。樓層挑空的牆面安排陶藝家朱芳毅的作品貫穿,在光影的映襯中展現空間氣勢,客廳留白的沙發背牆同樣掛上陶藝家以屋主生活為靈感的創作,透過藝術品與空間的結合,居家空間呈現美術館般的靜謐氛圍,讓家人走進門時因為喜愛的物品與風景,感受到可以留戀居家的暖心設計。▲ 2. 軟裝跳色展現空間豐富度 二樓學習空間裡配置粉色座椅,給予理性空間清新甜美的亮點。▲ 3.4. 陶藝創作回應屋主生活情境 空間裡可見為屋主量身訂製的陶藝作品增添居家藝術氛圍。▲ 5.6. 以色彩強調屋主風格與特質 男主人寢居以沉靜深咖啡色木紋鋪陳,女主人寢居則搭配自然的綠色。▲ 7.8. 打開天窗補足昏暗空間採光 B1車庫對應黑色地面的關係,挑選淺色調壁面,選用規格化的天然砂岩鋪陳,紋理相較磁磚更有變化性。▲ 9. 沉靜灰玻俐落整合視覺感 樓梯扶手與矮牆採用灰玻璃來整理空間裡的視覺線條。
新時代年菜採買6守則
2022-12-31
現代社會多半是小家庭,可是過年圍爐的餐桌馬虎不得,大魚大肉、雞鴨牛羊樣樣都要才澎湃;不過卻得面臨一堆剩菜剩飯的窘境。因此,在採買年菜的時候就應做好把關,才不會年後為了剩菜剩飯而傷透腦筋。一年一度的新年準備到來,除了大家最期待的長假外,還有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圍爐時光。不過,家家的年夜飯少則八道、多則十幾道,準備起來可不容易,從採買、前處理到烹飪都是浩大工程。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分享,為了避免節日後的剩菜剩飯,建議民眾年貨採買前就應該做好冰箱管理,事先規劃採購清單,才不會傷了荷包又浪費食物。1.盤點冰箱現有食材及調味料主事者準備採買年貨前,建議先盤點冰箱內現有的食材,我們可以趁著年節大掃除的時候,也將冰箱也一併清掃,丟掉過期、或看起來不太新鮮的食材。接著拿出一張紙,仔細盤點冰箱內現有食材的種類及數量,包含冷凍食材、肉類、魚類、水果、蔬菜、調味料、辛香料、乾貨類等。這個動作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經常採買年貨後,才發現原來冰箱裡還有,不但傷了荷包也浪費食物。因此,在採買年貨之前,務必仔細的將冰箱盤點一次,順便進行大掃除,讓冰箱保持一定的冷風運作空間。 冰箱管理要點 冰箱只放七八分滿,不要塞得滿滿的,才能讓冰箱後方的冷空氣對流在前方,出風口也不要被食物擋住。 冷藏貯藏溫度應在7℃以下,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 善用保鮮盒,讓冰箱的空間保持整齊,一來好找,食物的味道也不容易混雜。 生熟食分開。熟食往上擺,生食往下擺,以免造成生食的水(肉的血水等不乾淨的液體)滴漏,造成食物交叉感染,特別是肉品解凍的滲出液,一定要清潔乾淨,像是大腸桿菌、李斯特菌都會讓人拉肚子。 2、估算用餐人數與開立菜單盤點完冰箱的食物庫存後,除了思考年夜菜的菜單外,建議年前可以先打通電話給親朋好友,也順便統計一下過年幾天的用餐人數及餐別,才能估算購買的食材份量,避免過度購買。接著,規劃年節菜單。採買前應先做好「採購清單」,若沒經過事先規劃,容易造成採買過量與浪費的情形。前往超市或市場採買之前,應該依據現有食材、年節菜色,以及親朋好友的口味與食量來規劃菜單,羅列採購的品項及數量。如此一來,所有食材都可以在規劃中採買,比較不會出現購買到重複或遺漏的單品,預算也能夠有所控制。3、年貨購買順序越靠近除夕,大部分的食材都有漲幅,陳詩婷建議,可以提早七至十天買海鮮類、雞鴨牛羊等肉類,買回來後直接進行前處理,直接放入冷凍;若是買真空的冷凍肉類,存放時間可以更久,過年可以當備品,即便年假沒有食用完畢,也可以多存放一些日子;不過,要留意購買香腸、火腿、臘肉、醬菜等醃製物,最好選擇包裝完整無破損的產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小提醒:香腸、臘肉、烏魚子、醬菜等加工類食品,鈉含量高易影響血壓,少量淺嚐即可。)新鮮的蔬果,則建議三至四天前購買,儘量選擇可以久放的甜柿、柑橘、鳳梨、蘋果等;不需要擺在冰箱的根莖類或水果,隨時都可以買,放在通風陰暗處即可。生鮮食材不易保存,不建議一次買太多,而且過年期間許多超市仍然有營業,不夠時再到附近超市添購就可以。4、採買後立即處理買回來的食材切記一股腦往冰箱塞,擺進冰箱前,先做好前處理的動作,不僅可以節省冰箱空間,還能延長食材的新鮮度。首先,肉類的部分建議購買後直接進行分切、清洗,抹一點鹽及酒避免細菌滋生,也可以順便去掉腥味;或是直接汆燙除髒血也可以杜絕細菌孳生;蹄膀、牛肉可以先過滷,接著依每餐的分量分包保存;要拜拜的全雞、豬肉等可先燙煮熟、放涼後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拜拜前一天再取出解凍即可,這樣也可以分散過年的諸多料理工作。葉菜類要先去除黃葉等腐敗部位,稍微晾乾後用報紙或餐巾紙包好。如此一來就能確保吃到最新鮮的食材,也節省了料理前處理食材的時間。5、依食材屬性及食用順序放入冰箱冰箱的空間有限,遇到需要購買大量食材的時候,如何善用空間就顯得相當重要。陳詩婷分享,放在冷藏庫的食物,應該生食往下層擺,熟食往上層擺;而放在冷凍庫的食物,則是濕的食物往下擺,乾的食物往上擺,如此一來就不容易遇到食物交叉感染的問題。另外,也建議依據食物的屬性、大小,選擇適合的保鮮盒或密封袋,並依食用的順序放入冰箱。就像團膳管理經常用的「先進先出」原則,意思是說先進冰箱的食物應該優先用完,可以避免食物超過保存期限而造成浪費。6、零食挑著買、少量買過年過節總少不了應景的零食,舉凡薯片、糖果、糕餅、堅果、米果等各式零食。不過,陳詩婷提醒,零食因為熱量高,且隱藏各式各樣的高油、高糖、高添加物、防腐劑等加工品,儘量避免調味過多、有漂白過的魷魚絲、油炸類的、醃製的肉乾等。優先選擇無調味堅果、無調味的原味果乾這類天然的零嘴,並先以有小包裝者為主。不過,別忘了堅果歸類在油脂類,若無忌憚的吃也有變胖的風險,每天攝取量不超過一湯匙的一平匙的量。
串起世代與家族成員間的情感 以建築捏塑充滿流動性的居家空間
2022-11-30
回鄉,與父母共築一個三代同堂之家,讓孩子與自己一樣,能擁有在田裡嬉戲玩耍的珍貴回憶。位於台中近郊農地上的「田田傢」,周遭是中部地區典型工業與農村混雜的景觀型態,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在面積限制與混雜的環境條件下,提出:以田字型平面、上下框景開口、天光樓梯……等概念回應基地的限制與設計的難題,在純樸的鄉間造一棟別具新意的三代之家。獨特的設計思考與建築也獲得2022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空間設計類金點標章的肯定。Project Data地點           台灣.台中坪數           114坪項目面積     建築面積為148m2                總樓地板面積為377.35m2主要建材     鋼筋、水泥、塗料、鋼構樓梯、玻璃類型           透天住宅▲從空拍的角度俯瞰,可看出田田傢的建物如同「田」字,在畫面中也呈現出田中有「田」的畫面。田田傢的主人,擁有製作傢具的專長,隨著孩子的出生,讓他們萌生了回鄉與父母共同居住的想法。務農的父親聽到消息後,二話不說地表示願意拆除原有的兩棟鴿舍,騰出農地張開雙臂迎接兒子一家,期盼未來能與兒孫在農田上一起生活。業主夫妻委託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王喆操刀建築設計,農舍法規限制多,光是選定建物在基地內座落的位置就費了一番工夫才擬定方案。受限於法規,本案可建築的面積僅有一般農舍面積的一半,又必須符合「臨界臨路」的規範,設計團隊提出「田字型」的平面規劃應對。從天空俯瞰,可見到田田傢由4個層高不一的小房子聚合而成,形似「田」字。在三層樓的建物中,安排了13個大小與高度皆不相同的樓板,串聯動線的樓梯在建物內,呈現如天光擺動般的姿態。王喆指出,以結構面而言,田字型的梁柱系統若不移動中央柱,將會影響到空間內部相互串聯的流動性,故偏移了中央柱的位置,以懸臂梁支撐臥室、音響室的樓板,除了解決結構上的問題,也創造出「小而大」的空間感知,突破有限的平面限制,縱向連結橫跨三代的家族成員,由建築到人呈現緊密又獨立的關係。▲大門安排於西側,藉由控制開口的大小與比例調節西曬為空間內部注入的陽光。以天光串起一家的起居空間如何將居住空間緊密的串起,卻又保有適當的隱私,是建築師與業主共同的目標,一次次的平面配置推演,才促成了「田田傢」。王喆指出,建築概念既然與「田」字相繫,在立面設計上除了由室內延伸出來的定義外,也希望從外觀可以判讀內部的空間是由四棟小房子的空間聚合而成。為了顧及一家人的隱私,設計上選擇將門戶的入口朝西邊,背對鄰近的馬路,一樓空間除了客廳、廚房等公共領域外,也配置了貼心為長輩設置的孝親房,內有全套的衛浴,也將輪椅迴轉半徑一併納入考量,完善居住空間;順著樓梯來到二樓,這裡有第二個開放的家庭空間與孩子的臥房,鏤空東南方的牆角設置玻璃窗,一來引納採光,二來也具有陳列櫥窗的作用,可讓夫妻倆擺放自家生產設計的傢具。三樓為夫妻倆主要居住的臥室空間,此外還配置了一間客房,供客人留宿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建築師將一樓餐廳的區塊抬高,降低二樓公共區域的樓板,使空間中兩個主要的公共區塊得以串聯,自然而然地促使空間的居住者連結彼此。頂樓的開口,使光線由上而下地透入室內,無形的光在空間中出現由下而上的律動感,串起家中的生活空間。▲點燈後,田田傢東南側的開口宛如櫥窗,在漆黑的田野間格外明亮。實現當代生活想像自地自建的案子從開案到完工,建築師、業主、施工單位宛如三方合夥人一般,彼此間必須有足夠的信任,才能讓案子順利完工。2019年開始施工的田田傢,在耗時三年後,終於從圖紙落地化為實體,期間業主的小朋友也從原本的1位新增成3位。王喆分享,從設計之初面對基地與法規的限制,到實際見證田田傢建成,之中的過程對於自己與團隊都是相當寶貴的經驗,空間型態的創新來自於結構型態或環境型態的突破,如何在相互矛盾與不易整合的狀況中找出答案,便是身為建築人所需面對的課題。田田傢整合了空間、結構與環境,使三種型態合而為一,不僅為業主也讓團隊實現對於當代生活空間的想像。最後,不得不再提一次促成田田傢的靈魂人物──業主的父親,除了大方提供土地之外,他也從頭到尾情義相挺,挽起袖子打磨地板、刷漆,甚至參與水電工程,辛苦流汗灌溉這個未來可與兒孫共居的沃土,讓一家人再次共聚入厝「田田傢」。▲抬高餐廳區域,縮短與二樓公共空間的距離,為生活創造不同的互動模式。▲室內空間延續建築外觀的調性,以灰、白色系為基調,宛若傢具的陳列空間。 ▲以玻璃作圍欄,增加空間的清透感,同時也能圈圍冷氣吹出的冷空氣。▲二樓空間作為小孩房,不同層高的樓板所帶來的起伏,讓空間更富有表情。▲位於三樓的主臥空間,順應建物的弧形外觀,將光源層層遞進地引入。 ▲由天井導入的光線流洩而下,同時也串起家中的各個起居空間。
21世紀超級食物:十字花科蔬菜,防慢性病、抗癌都有預防效果
2022-11-30
超級食物(superfood)是指那些營養豐富、含有特別高的抗氧化物,甚至可能對某些疾病有預防效果的食物;其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就是許多學者推崇的超級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因為植物的花朵像十字架,所以,人們以拉丁文中的十字架為它命名,常見蔬菜如白菜、甘藍菜、蘿蔔、花椰菜、高麗菜等,種類繁多,也各有各的獨特口味及抗氧化物質。十字花科蔬菜有哪些?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眾多研究紛紛證實,十字花科蔬菜富有多種營養物質,可達到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預防慢性病等好處,建議人們將其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十字花科植物有數千種之多,但作為可食用的蔬菜有以下幾類:1.白菜類: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等。2.甘藍類:如花椰菜、菜花、高麗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等。3.芥菜類:如芥菜、雪裡紅、大頭菜等。4.蘿蔔類:白蘿蔔、紅心蘿蔔等。八大營養價值陳詩婷說,十字花科蔬菜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如β胡蘿蔔素、鈣、葉酸、鎂、鐵、錳、鋅、銅,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等,它們也是膳食纖維很好的來源,對腸胃道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不過,真正讓十字花科蔬菜與眾不同的是,它們特有的含硫化合物「硫代葡萄糖苷」,被證實可促進整體健康,並能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1.抗癌十字花科蔬菜擁有其他蔬菜沒有的植化素,它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名為「硫代葡萄糖苷」。眾多研究表明,不管是將它們剁碎、烹飪或生吃,硫代葡萄糖苷都會轉化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如異硫氰酸酯、吲哚-3-甲醇、蘿蔔硫素等產物,這些次級產物被發現具有效能極高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眾多疾病的風險,包括將致癌物無毒化,或是阻止細胞的癌化,包括可預防大腸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癌症。2.降低心血管疾病2018年,澳洲西澳大學研究發現,吃越多蔬菜的人,血管厚度越薄,其中研究人員又發現,每天只需要多吃10克的十字花科蔬菜,血管厚度可減低0.8%,顯示十字花科蔬菜比起其他蔬菜,對於預防心血管硬化的功效更為明顯。陳詩婷解釋,因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以及特有的硫代葡萄糖苷,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的膽固醇」)的沉積,降低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3.對抗骨質疏鬆十字花科的蔬菜鈣含量很豐富,特別是芥藍菜、油菜、小白菜、芥菜、羽衣甘藍等,再加上以上提到的這些蔬菜,草酸含量也低,綜觀來看,是幾款含鈣量高、吸收率高的「高鈣蔬菜」(備註:以上提的蔬菜,鈣吸收率可達50~60%,牛奶為30%),每吃進100克,約能提供100~250毫克的鈣質(補充:成年人每天鈣質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換言之,經常攝取對於補鈣有幫助。4.保護視力提到視力保健,大家首先聯想到的是紅蘿蔔、南瓜等;可是研究發現,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羽衣甘藍、芥菜等,其含有的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也很高,對於視力的維持也有極大幫助。5.腸道保健幾乎所有蔬菜及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十字花科蔬菜也是。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00克的十字花科蔬菜,有助改善腸道新陳代謝,及維持腸道微生物群(如益生菌)的多樣性,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等益處。6.對抗發炎研究發現,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可使體內發炎的生物標記物:介白素(interleukin6, IL-6)減少25%。陳詩婷進一步說明,因為十字花科蔬菜特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具有很強的抗發炎和抗氧化特性,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損傷。7.抗衰老十字花科中的紫甘藍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於自由基的傷害,長久下來,有抗衰老的作用。8.預防血糖波動跟所有蔬菜一樣,十字花科蔬菜也富含膳食纖維。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有助延緩葡萄糖被人體吸收的速度,同時可預防胰島素阻抗,降低血糖震盪,很適合血糖控制不穩的民眾,當成平時的蔬菜來源。
疫情澆灌出療癒綠世界 社群媒體瘋網美植物
2022-11-30
居家避疫興起的園藝熱至今沒有因為解封而結束,且這批主要以千禧世代和Z世代為主的植物父母,讓上網「曬葉」與交流成為種植樂趣中的重要一環。儘管外面的疫情世界不可控,在那一小盆綠色植物中,似乎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自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人們幾度在家避疫,但對生命的渴望與連結從未減少,且表現在種植上,全球加入「綠手指」的隊伍大增。這股園藝復興浪潮至今沒有因為解封而結束,《全球中央》記者所在的美國正迴盪著一首首綠色植物的交響曲,譜奏著無限的生機和創意,以及人際分享的故事。每社群媒體成交流平台  觀葉植物變網美社會新鮮人漢菲德(Elyssa Humfeld)告訴記者,她收藏居家植物一年多,至今超過50種。每天早上起床之後,檢查葉子是否缺水或受到害蟲威脅是她重要的例行事務。她主修藝術,大學畢業後進而投身植栽設計,目前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一家結合商品與園藝的店家工作,上班、下班都與植物為伍。她笑著說,「觀葉植物帶來很大的樂趣」。透過她巧手裝扮之後的盆栽,配合不同的節慶、場合,更添價值。另一位住在洛杉磯、而立之年的自由撰稿人柯茲(Jennifer Coates)在她的Instagram上,盡情地揮灑著「植物狂」的熱情。以視覺為驅動力的社群媒體是觀葉植物愛好者的天堂。漢菲德和柯茲都是這麼起步的,她們先關注某位植物愛好者的Instagram帳號,接著沉浸在養植物的「瘋」潮中,並參加以當地人為主的「植物交換」活動。好照顧又可「曬葉」 千禧世代樂當植物父母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其實很多人就發現,園藝不再只是年長者的休閒愛好,千禧世代和Z世代對室內種植興致勃勃。孕育和連結是人類的本性。當多數年輕人在大城市工作、租公寓,養居家植物的好處是無需擔心房東嚴格的寵物規定,不必在度假時安排保母,也不怕家具、牆壁或地毯被弄髒。千禧世代以降的年輕人懂得自我保健、熱愛健康與運動,他們對於健身課程或運動休閒服經常花錢不手軟,特別能接受「養植物有益身心健康」的想法。雖然室內植物需要照顧,卻又不像照顧寵物或撫育孩子那麼費盡心力與金錢,加上居家觀葉植物非常適合在社群媒體上展示,和曬娃、曬寵物照片的成就感與目的性非常近似。上網去問問這些「植物父母」關於「寶貝們」的育養經驗,他們熱情洋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是在養真正的孩子。上網「曬葉」還有另一個好處,可以讓人找到從螢幕後面非常活躍、彼此支持和志同道合的社群。一葉一世界  植物會友兼自我療癒40歲的潘特(Naomi Painter)是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心理顧問。2017年她遭逢失業,「突然沒人需要的感覺很糟」。有天,她走進花店買了多肉植物,沒想到就這樣開啟養植的旅程,她上網尋求種植的知識,好比學一種新的語言或破解程式。「一下子你因為植物認識很多朋友」,有剛離婚的妻子、歷經好友去世的人……潘特聽到很多故事,知道她不是全世界最傷心的人。現在她自己開業三年多,為個人和夫妻提供諮詢治療。愛上居家植物的過程,培養了栽種的耐心,看著植物長大也有一種自我療癒感。有趣的是,在植物的社群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與其看心理諮商師,養植物是更便宜的療癒法。」收藏有代價  特殊種喊價新台幣上萬一份調查4,700多名消費者的研究發現,86%的人對於嘗試新植物感到興奮,92%的人今年會花費相同或更多的預算「搞」園藝。種植的趨勢,看數字面是園藝業的成長,從文化面則是一種價值觀的呈現。當人們走不開都市叢林的時候,在感覺孤立的環境中,不妨自營一個生機盎然的「小自然」,種植的耐心能讓人們學著放慢腳步。某些植物特別受人喜歡,例如裝飾客廳很美的琴葉榕、葉子紋理特殊的雪花葛和斑葉龜背芋等等。然而在社群的吹捧下,有些特殊植物售價甚至上看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元)。「收藏」的本身就帶著「癡迷」,特別在社群媒體,小心「上癮」。但喜歡不見得就要擁有,欣賞別人的植物和綠葉,一樣可以為生活帶來不同的學習與趣味。
1 2 3 4 5 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