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羅生門 漲價惹民怨
2024-04-30
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綠電,發電成本飆高不該由全民買單,民生用電維持什麼水平才能穩住物價與降低民眾的痛苦指數,是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雖然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提出數據表示2030年之前不會缺電,但是沒看到關於AI升級推動資料中心用電預估的數據,相信缺電議題在2025非核家園實現之前,仍是輿論的焦點。缺不缺綠電是一回事 而AI算力世界永遠需要更多電客觀來說,龔明鑫說的是關鍵:「在ESG或RE100的要求下,大家關心的已不是缺不缺電的問題,而是買不買得到綠電的問題。」但是政策有沒有低估AI大語言模型(LLM)迭代升級後,對於資料中心(IDC)的用電量,這可能是個變數,畢竟生成式AI的發展之快,已經將摩爾定律送入歷史洪流,在AI所需的算力世界裡,看不到盡頭的升級才是答案,因此廣義上的缺電,的確是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再次發生。根據國發會最新盤點,包括半導體投資全部估算進去,2023至2030年可能要額外增加用電需求7GW,但單單現在天然氣機組淨增加已經達9.1GW,更不用講還有其他再生能源。所以理論上,只要天然氣的運送沒問題,廣義上的缺電就不會發生。但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數據科學家及研究員Alex de Vries計算顯示,運用AI進行線上研究需要的能源比標準研究多至少十倍。在資料呈指數級成長的後摩爾定律時代,生成式AI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對算力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隨著AI訓練和推理成本持續上升,GPT-3的參數數量達1750億,而GPT-4的參數數量將超過一兆,訓練一個AI模型所需的算力將每兩年漲275倍。產業發展用電與民生用電  該漲多少才符合民意?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資料中心耗電量基本每年年增15%,預測2023~2026年期間,AI對能源的需求至少會膨脹十倍。從這個角度來看,AI就算不是吃電怪獸,很有機會成為推升電價上漲的變數之一,經濟部決議四月起電價平均漲幅11%,平均電價從每度3.1154元,調高到3.4518元,其中用電最多的IDC將調漲25%為最多。富邦蔡明忠說:「電價一漲,相信一定是萬物齊漲,因為所有東西要生產、要服務都需要用到電。」沒錯,電費還沒漲,市場的雞蛋一斤漲三元,央行雖然升息半碼抗通膨,同時間房貸族甚或是卡債族的負擔更重。當生成式AI遇到複雜問題需要大量高速運算時,電網的瞬間用電穩定才是大家需要關注的焦點。此前,ChatGPT每天耗電超50萬千瓦時,就登上了新聞,最近核融合(Nuclear fusion)成為新焦點,和碩童子賢說:「電力即國力,得核融合得天下。」原因是微軟的工程師在社交媒體上爆料:「訓練ChatGPT-6的十萬個H100 GPU基建正在積極建設中,但一旦我們在同一個州部署超過十萬個H100,電網就會因無法負荷而崩潰,團隊在部署跨區域GPU間的infiniband級別連結時遇到了困難。」一般大型電廠的輸出功率達到2000兆瓦,100兆瓦的負載其實並不大,但是突然在電網中增加100兆瓦的負載可能會讓電網系統出問題,更別說十萬個H100同時運作,功耗將達到70兆瓦,不知道台灣的電網撐不撐得住。根據經濟部111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P7,評估電力系統供需是否穩定的另一指標是備轉容量率,主要是檢視每日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可由台電網站中「近期電力資訊」(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9),獲得每日備轉資訊。所以政府清楚了解到在每年七月大暑節氣前後的「瞬時尖峰負載當下的供電情況」是評估缺電的另一個重要觀察指標,筆者相信台灣政府機關與企業應該還沒達到訓練GPT-6的地步,所以缺電議題可能還要長時間觀察。電力短缺才是AI發展的桎梏 核能也許是滿足需求唯一辦法AI是能源的無底洞,能夠限制AI發展的只有能源,不是人才。去年二月時代雜誌報導:「AI的運算能力每六至十個月成長一倍。」但馬斯克說:「現在AI對算力的需求差不多每半年就會增加十倍。」根據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分析,到2030年,資料中心的用電量預計將增加兩倍,相當於大約四千萬美國家庭供電所需的電力,核能也許是唯一的辦法了,電力短缺將直接限制未來GPU的發展。包括OpenAI的奧特曼在內,越來越多的AI產業巨頭認為滿足AI巨大能源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核融合,可惜的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核融合研究員Aneeqa Khan表示:「在地球上重建太陽中心的條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可能要到本世紀下半葉才能準備就緒。」所以在未來,能源將會是困擾AI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反過來說,進入生成式AI時代,電價只有更高,沒有最高。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32期,2024.04.05出刊。
老屋再生,創造三代共融的透亮家屋
2022-07-31
Project Data地點 / 台灣.台南坪數 / 60.5坪主要建材 / 混凝土、鋼構、玻璃、實木類型 / 透天住宅台灣地狹人稠,都市更新速率低,使住宅更新(Renovation Residence)成為亟需關注與討論的重要議題。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以老屋翻新案「JJJ House」,回應老城區建築生命週期與不同世代共居所面臨的挑戰,以理性的思考調和溫柔的細節,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同時也獲得2022 iF DESIGN AWARD金獎肯定。外表潔白的共聚之家,座落於台南市中心的老城區巷弄內,簡約的外型與獨特的量體造型,豐富了街廓的樣貌,立面分布著大小不同的開口,讓視覺感受充滿趣味,激起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年約40歲的業主,在離家數年成家立業後,決定帶著一家四口返回老家,重新與年邁的父親一同居住。乘載業主記憶的大房子,用長大後的眼光看待,感受到空間小了許多,40年的歲月也對建物的狀態造成影響,原始屋況反映著早年生活時空下的思維,像是為了追求房間數而隔出的多個房間,與為了爭取空間外推的區域,加上老舊的設備,都與現代生活所需的機能不符,若需「回家」,整建並活化空間則是必經之路。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方瑋,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必須在現有的基地完成建物改建,並規劃出一個老中小三代能共同生活與成長的居家空間。探討居住議題,拿捏居住尺度共聚之家的基地僅有6米的寬度,換算下來每層的空間僅剩16坪多,如何將不同屬性的空間組合,並滿足一家三代5口人的需求則是挑戰之處。方瑋指出,如何拿捏一家人的「分與合」,創造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舒適與自在的尺度,是本案最重要的命題。讓業主兩個分別為5歲的雙胞胎女兒與父母分層居住,是共聚之家內部以世代區分居住樓層的決定性因素。單層面積有限,若將父母與小孩的起居空間劃為同一樓層,將限縮一家五口的生活尺度。共聚之家由下而上的空間,依據老中小三個年齡層向上遞減而居。1樓空間作為廚房、客廳,與爺爺的臥室;2樓空間作為夫妻兩人的主臥,以及可一家相聚的榻榻米起居室、大浴室;3樓考量小孩不同階段的成長,可能會面臨求學、離家等變化在規劃時採具有彈性的設計手法,增添空間未來的利用性。這樣的分層規劃,使一家人就像大樓中居住於不同樓層的住戶,不僅可以保有各自獨立的生活空間,每層也有可供其他家庭成員來訪逗留的公共區域。▲2樓起居室修飾結構梁提升空間感,擺放傢具將顯得侷促,因此抬高空間採榻榻米設計。▲ 1樓空間涵蓋餐廳、廚房、業主父親臥室與車庫。▲ 2樓浴室位於主臥內,其他家人可透過一道40公分寬的捷徑小門通行,而不用穿過主臥。▲ 主臥面朝南方,可將充足的戶外光線透過陽台導入室內。▲ 3樓空間為女孩們的小天地,利用兩個不同方向的拉門,變換空間的型態。利用建築語彙引納光線改建前的共聚之家,是台灣常見的連排住宅,狹長的屋型限縮採光的來源,「寬敞明亮」則是業主找上門時,最亟欲改善的重點。英文名為「JJJ House」的共聚之家,若從外觀的不同角度觀察,即可發現3個不同高度、大小與角度的J型弧線,不同於一般的透天厝只有一個面,方瑋以3個J向內退縮的作法,看似犧牲了可建造的空間,卻使房子顯得更加立體,以結構牆體為界線,內外之間透過窗戶的控制,使建物、居住者與巷弄產生新的對話關係。此舉也維持了巷弄內的親切尺度,多了一層照顧人行空間,考慮街道與人感受的溫柔思考。開案後,方瑋與團隊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不斷往返於室內空間與建築之中,誤差值甚至精準到連5公分都必須深究,其中包括像是利用傢具尺寸反算建築空間,門片收納的厚度、天窗開的位置、樓梯踏面的沖孔大小等,都是經過不斷研討才產生的果實。共聚之家的完成,為老屋活化、都市再造等議題添下柴薪,也啟發了人與空間、環境的更多想像,成為社會推進向前的一股動力。▲▼房屋上方的天窗使室內空間更加透亮,樓梯制定45%的穿孔率,確保光線能向下延伸。▲由建物外觀可見設計師在外型上使用了不等量的弧線,使建築向內退縮。
調節線條與比例,實現親子共樂居家風貌
2022-06-30
Home Data台灣‧新北市/客廳×1、餐廳×1、廚房×1、主臥×1、小孩房×1、衛浴×2、更衣室×1、儲物間×1/2大人2小孩/木皮、鐵件、美耐板、玻璃、編織毯、優的鋼石/單層。醫師夫妻為了給予孩子可以自由跑跳成長的生活空間,買下位於新北市林口的50坪住宅大樓,希望以家庭生活為空間的設計主軸,創造可以讓小孩盡情閱讀、玩耍,大人同時也可以進行自己休閒娛樂的空間。負責操刀空間的璞沃空間總監劉孟驊指出,業主非常重視孩子們的生活空間,因此將原始的3房格局改為雙主臥配置,業主將空間較大、採光較佳的臥房作為兩位女孩的房間,其餘空間則劃為客廳、餐廳等公共領域。本案的公共空間同時也作為整個家的核心場域,並藉由多座向的沙發、流線型的書牆、天花上的單槓等單元聚焦空間的設計亮點。劉孟驊表示,客廳區域以多座向的訂製沙發為中心,四周規劃了許多機能性設計,全區以流動的線條定義立面,化為如圖書館般的書牆,另一邊則沿著弧形曲線,為了喜愛露營的業主創造能放置各式戶外用品的儲物間,於牆面嵌入扇形的立體空間,為客廳創造專屬孩子的閱讀角落。多座向沙發的椅背是孩子吊單槓時的垂直動線,同時可利用改變沙發位置,滿足公共區域場景切換的機能,拉下投影布幕擺上露營椅就能化為星空電影院。劉孟驊指出,中大戶型的空間較小戶型寬敞許多,若空間選擇比例拿捏不恰當,就容易出現發散、無法聚焦的問題,因此在面材以及色系上盡量簡化單元,避免過於用力的設計,才能成就大器的空間感受。他特別提到,傢具的選擇也應與空間的尺度相符,此案的多面向沙發、大型投影布幕、長度2米4的餐桌,都是因應空間尺度而選擇的尺寸,並藉由單椅點綴呈現居家空間的質感。1.為爭取更舒適的空間,捨棄原始3房配置,改為雙主臥形式,並將其中一間分為更衣間與開放閱讀區。2.公共空間沒有整面電視牆的規劃設計,利用弧形書櫃牆區隔公私領域,使客廳空間寬敞且保有更多活動性。3.愛好露營的業主擁有許多裝備,設計上利用客廳一隅作為儲藏間,並嵌入扇形角落,創造另一個休憩空間。▲01  線條與色系構築柔和居家氛圍利用弧線修飾結構梁,以大地色為基調選擇材質使空間溫暖柔和。▲02  多座向沙發創造空間機能多元  多座向沙發創造環狀與垂直的動線滿足機能,藉由量體的存在錨定空間。▲03  漸層色單槓化為空間亮點  單槓延續大地色系的柔和感,採用由灰漸白的色階變化使視覺更豐富。▲04  掌握比例,藉由軟裝錨定空間 在廣闊的空間中,放入符合比例的傢具便可藉由單品帶出居家空間的質感。▲05 順應弧線延伸使用機能  弧線牆面嵌入扇形的臥榻空間,向外則延伸成為書房的桌面。▲06 拆解空間,增強公私領域機能 原始房間在調整後內側化為主臥的更衣室,外側則成為女孩們的專屬書房。▲07 沉穩色系帶出主臥氛圍 專屬屋主夫妻的主臥以灰、深藍等色塊為就寢空間注入沉穩的氣質。▲08.09 減少固定式設計因應未來變化為保留未來彈性變化的空間,小孩房減少固定式設計,以現成傢具為主。
汗流太多易增加心臟負擔! 醫授「夏季6個養心術」
2022-06-30
夏天氣溫高、環境易悶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加速了血液循環,也使得心臟的做工量增加。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汗為心液,過度流汗就 容易傷心、增加心的負荷;心又主神明,掌管著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說,在夏天又悶又熱的環境裡,人容易疲勞、倦怠、頭暈等,再加上心的工作量增加,心又主神明,所以,人就容易暈眩不清、反應不靈敏。方法1、睡眠要充足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中醫認為,夏天最好晚睡(但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早起(早上5、6點就起床)。在古時候夏天很熱時,太早睡覺容易因悶熱無法入眠,晚點上床氣溫涼些,反而有助睡眠品質的提升。現在大家有了冷氣,不必擔心悶熱睡不著的問題,但仍需注意冷氣不要吹太多、溫度調節在 25~28℃就好,以免毛孔閉合、身體難以散熱,或甚至打亂了體溫調節中樞。夏天原本身體就容易呈現微微排汗的狀態,使新陳代謝增加,來加速排除身體產生的廢物,而不堆積在體內,因此冷氣開太強,反而使體內產 生的廢物難以排除。方法2、勿睡過多,早起運動雖然說睡眠充足對養心很重要,但也不建議因 為夏日炎炎正好眠,就睡太多。早起多運動,可以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晚上更容易入眠,而提高睡眠品質;且早上起床後做些輕鬆的運動、散步等,可提高身體免疫、防禦外侵的能力,使氣血流暢,如此一來,整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精神、思緒也會比較清明。現代人很容易有「冷氣病」,中醫辯證論治,近年來常常在夏天開冬藥治療疾病。 因為很多人從酷熱的大太陽下進入強冷的冷氣房,立刻著涼中暑生病,所以,必須使用冬天用的大熱藥來排出體熱;冷氣病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在夏天一定要適度的運動、讓體熱排出,身體才會健康。方法3、養心之外,也要顧脾胃隨著季節愈來愈熱,尤其到了梅雨、颱風季節,就得注意暑濕問題,暑易傷氣傷陰、濕易傷脾。夏天的食物很容易腐壞,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新鮮衛生、食物煮熟少生食。此外,因為天夏天人體體溫比較高、腸溫也高,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問題,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不要過度增加腸胃的負擔。方法4、補充水分,加速病菌代謝夏日養心最擔心心氣不足,過度流汗容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心悸、血壓降低等而「傷心」,所以,水分的補充一定要足夠;且因為夏天容易潮濕、流汗、泌尿道感染等,體內的廢物產生也相對的比較多,充足的水分補充不但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病菌,也可加速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若有輕微的中暑現象,可以運動飲料加熱水飲用,不但能發汗、補充電解質,又可退暑。方法5、補充蔬果,冰冷少食因為夏天的人體新陳代謝很快,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來幫助體內細胞的修復;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以蔬果的來源最好,對人體的幫助最大,當季的時令水果是最好吃又最有營養的,台灣夏天的當令水果很多,但有些較屬於冰冷的瓜果少吃,例如西瓜寒涼,所以最好不要晚上吃,因為晚上腸胃也要休息,寒涼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導致腹痛發生;而腸胃較弱的人,鳳梨最好少吃一點。此外,夏天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冰,一吃冰就覺得消暑又涼快,但是冰淇淋、剉冰等冰品冷飲,易寒食傷胃,對腸胃系統的保養很不好,所以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方法6、夏日養生,使志無怒因為夏天體內新陳代謝快、容易火氣大,所以,做事情要保持身心愉快、心情平和、情緒保持平靜、不要動輒煩惱或動怒,否則「逆之則傷心」,不論是功能上的心,或心理、思慮等,都可能受傷;若夏天未能好好照顧身體,到秋天就容易秋燥,容易有燥熱疾病產生。
小中見大!細節處理、 異質碰撞體現大宅層次感
2022-05-31
Home Data台北市/獨立玄關×1、開放式餐廚房×1、多功能區×1、公用廁所×1、家事間×1、主臥×1(含更衣間、衛浴)、孝親房×1(含衛浴)、小孩房×1/3大人1小孩/實木皮板、FENIX板、美耐板、大片薄板磚、實木地板、水磨石、鍍鈦金屬板、皮革、冷烤漆/單層。對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創辦人邵唯晏來說,大宅的定義不單只有坪數大,而更應由小中見大著眼,即是講究細節,無論空間格局的處理、材質細節的掌控都不馬虎,才能體現真正的「大」。這樣的核心概念,在位處於內湖核心區的這套高層住宅中徹底實踐,屋主夫妻看上當地的生活機能與自然山景環繞,決定與年邁的母親3人共居於此,竹工凡木設計團隊以灰色、留白空間的處理以及大量的細部工法與異質材料搭接設計注入亮點,形塑能認真感知並品味生活的的半退休環境。搭著電梯來到住宅外的梯廳,始得窺見室內的設計語彙:這裡是電梯與玄關間的過渡區域,可見留白設計下的落地鏡面與造型白牆以及複合材質運用。進入玄關後緊接著一個90度轉向,建構與開放式空間的留白過渡,連成一氣的客廳、餐廳、廚房、多功能區經由一條主廊道連接各個臥房。廊道的盡頭,刻意增加小玄關作為灰色緩衝空間,木材質接替石紋板材形成轉角端景,即能結合藝品畫作擺設,也能提供進入臥室前多一道交界轉換的儀式感。這種留白設計所給予人的細膩感受,即是一種小中見大的設計策略。細節的掌控是此案重點,邵唯晏認為單一材質有時候會少了一些層次,透過異質材料的碰撞,在收邊接口套用進出面、留縫手法再再體現他所強調的大宅細節,同時做到不同機能領域之間的劃分。針對主要機能空間與動線出入口,則施以弧形收邊的倒角設計,一方面提升長輩在室內活動時的安全性,也可強化柔和、美觀的視覺感受。1.以開放思維重塑室內,除臥室外的公共區域全部打開,客廳、餐廳、廚房、多功能區兼書房互相串聯成大型開放空間。2.包括客廳、主臥、主臥衛浴、孝親房等都採留白語彙手法設立獨立小玄關,行進轉折間有更多緩衝,起到空間層次轉換的效果。3.屋主夫妻喜愛泡澡,除了拉大主衛空間置入獨立浴缸外,也放大弧形窗戶將後山景觀引入,提供更佳的視覺體驗。▲01  納入無障礙思維做設計因應家中有年邁的老母親,走道、衛浴等空間都預先做好規劃,以應對可能有輪椅使用需求。▲02  留白空間櫃體也是藝術裝置 設計者在留白空間中放置一些作工精細的櫃體,不只滿足收納功能,也強化了玄關的感覺。▲03+04.  天花高低差劃定隱性邊界 公共區域內連結客廳與餐廳的廊道,藉由不同高度的天花設計,以多重層次建構一個看似連結,實則合中有分的疆界。▲05  家宅內外中介處建構期待 屋主身任跨國企業創辦人,家中常有訪客。電梯梯廳運用複合材質整合,落地鏡面、木紋壁櫃與垂直分割的造型白牆,建構對室內的期待。▲06. 吸納景觀強化泡澡體驗 主衛與孝親房衛浴都大量採用水磨石元素,顯得復古時尚。主衛大面弧形窗上貼有智能膜,能在透光與不透光間切換。▲07.08.09.10. 處處細節展現細緻品味 在空間風格、材料對接等細部設計的精準把控下,成就一座洗鍊、高尚、細緻的質感居所。
減少重症 秒懂如何領用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
2022-05-31
全台1514間藥局可領取,爭取時效避免重症、死亡台灣本土確診病例連日破萬,疫情進展快速,許多政策滾動式修正中,相關訊息難免較為混亂,社區藥局藥師也接獲許多民眾不斷詢問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的方式,然此情況下,落實輕重分流,保留醫療量能給重症患者,乃全民首要的共同目標。5天內服用Paxlovid,能降低重症機率領取Paxlovid抗病毒藥物前,必須先行看診取得處方箋,請快篩陽性或居家照護輕症確診者,多利用鄰近診所就醫,若經醫師評估符合服用Paxlovid抗病毒藥物資格,亦可即早服用避免重症及死亡。居家照護確診者無法出門,可採取「視訊看診」或「代為看診」進行就醫。針對「視訊看診」部分,除了可使用健康益友APP就醫,亦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或健保署網頁查詢視訊診療的醫療院所,民眾再直接聯繫該醫療院所詢問視訊方式即可。台灣醫師皆可開立Paxlovid抗病毒藥另就「代為看診」部分,指揮中心則於5月13日起開放可由確診者非居家隔離中的親友,持確診者之健保卡及確診證明(含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或同時顯示身分證字號的健保快易通檢驗結果頁面截圖等)代為看診、領取藥物。全台醫院、診所醫師若認為病患有需要,皆可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惟「視訊看診」民眾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目前僅接受「紙本實體處方箋」,以及「使用健康益友APP取得之電子處方箋」,不接受其餘以電子方式傳遞之處方箋,如:拍照或傳真傳遞,因此,若非使用健康益友APP之視訊看診民眾,請聯繫親朋好友代為領取處方箋及藥物。Paxlovid與相當多藥物有發生交互作用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民眾可在送藥到府藥局中的1,514間直接領取。目前1,514間藥局,採三階層方式管理該藥物,其中57間為核心藥局,負責向疾管署調貨,再撥補藥給271間衛星藥局,衛星藥局則再往下撥補給其餘1,186間分區藥局,藥局分類與聯絡資訊可上本會「送藥到府專區」之藥局地圖查詢,該三類藥局亦已分別註記「核」、「衛」、「分」,間數也持續滾動增減中。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與相當多藥物有發生交互作用之可能,包含心血管疾病用藥、抗癲癇用藥、C肝用藥等,健保署也已公告10大類藥品禁止同時服用,以及35類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之藥物,再加上該藥物目前僅通過EUA,尚不適用藥害救濟,故在服用前,請民眾務必詳盡告知服用中藥物,由藥師謹慎查閱雲端藥歷,審視處方,確保用藥安全。
小宅設計逆轉勝 利用複層優勢,創造舒適機能三房
2022-05-01
Home Data台灣‧台北市/餐廳×1、客廳×1、主臥×1、次臥×1、書房×1、衛浴×2、洗衣間×1/1大/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銀狐大理石、黑雲石大理石、海島型實木地板/複層。本案為25年的社區大樓,利用挑高的空間規劃出3房2衛的格局,房屋結構條件佳,但原始的空間配置與動線,卻讓近20坪的空間視覺上比一般的套房更加狹小。X型動線將空間分割為多塊,三角形的廚房檯面長度不足,難以勝任基本的烹飪需求,客廳區域的窗戶是唯一的採光來源,區隔房間的立面完全阻擋光線透入洗衣房、廚房、玄關等區域,導致空間陰暗潮濕,迫使屋主在洗衣後必須將衣服拿到客廳晾曬,朋友來訪時還要倉促地收拾,讓居住品質大打折扣。原有的衛浴雖設置了乾濕分離,但因樓高限制無法裝設抽風機,使浴室濕氣無法散去,導致多處發霉。操刀空間改造的Raen Studios & Design時雨空間設計設計師許若倩指出,屋主的職業為企業的財務長,需要沉穩放鬆的居家空間,因為時常在家處理公事,必須為屋主設計一個可以靜下心來辦公的空間。考量屋主喜歡找三五好友來家小聚,設計師擴大原有的三角形空間區域,使客廳空間方正,保留3米8的高度,使場域開闊;接著改變夾層位置與比例,藉由上下空間分別作為主臥室,以及餐廳與廚房。書房位置順應屋梁結構,安排於次臥上方,門口以平台銜接樓梯動線,即使不做門依然能為空間保持隱密性。由於本案沒有陽台可以晾曬衣物,設計師在洗衣房部分保留原始高度,加裝升降吊衣架、烘乾機,增設通風孔,改善原始空間潮濕,衣物無法乾燥的問題;浴室部分則選擇裝設地暖,達到使空間乾燥的目的。設計關鍵思考1. 精準利用空間,規劃格局不浪費。2. 以動線劃分區域,決定空間尺度。3. 設備補足空間缺點提升居住品質。1. 原有的X型動線,將空間切為數個三角形,改造後格局方正,使視覺延伸擴大空間感。2. 本案僅有客廳區域的單面採光,空氣無法循環,衛浴結合地暖改善潮濕發霉。3. 原有3房空間多畸角機能不足,改善後有效提升坪效。▲01  樓梯動線延伸視覺與空間通往主臥的樓梯,可達到視線延伸的效果,梯間通往書房的平台,亦創造呼吸的空間。▲02  放大公領域引入豐沛採光 透過重整格局,放大客廳空間,保留上挑的高度搭配窗光,讓全室充滿陽光。▲03 不鏽鋼材質呈現空間個性 屋主偏好沉穩、冷色系的空間與材質,設計師選用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作為電視牆,同時區隔客、餐廳。▲04+05. 立面收納管線擴充衛浴機能 夾層樓高僅3.8米,設計師運用立面走線埋管,透過裝設地暖改善潮濕問題。▲06. 順應屋梁結構創造書房 設計師順應屋梁走向設計工作桌,結合室內窗可清晰一覽客廳動態。▲07. 玻璃材質增添通透感 主臥面朝客廳的立面,採用大片玻璃窗設計,可視不同的生活情境開啟或關閉。
公私領域的細節規劃,描繪精緻氛圍
2022-04-01
Home Data台灣‧彰化/客廳、廚房、餐廳、主臥、客房、更衣室×2、衛浴×3/女主人/五金、特殊塗料、鐵件、玻璃、木地板、無接縫地坪、茶鏡。將屋主收納精品包的喜好轉化為別墅獨有印記,放大更衣、起居間比例,刪除看似有用卻註定閒置落灰的書房與梯廳,告別CP值迷思,量身打造求精不求多的個人訂製風私宅。住家1~3層為主活動區,4、5層則用於存放雜物傢具,因此生活空間收納壓力驟減,得以有效降低固定櫃體配比,亦解決透天宅得天獨厚的三面開窗遭傢具遮蔽可能。此優勢最能體現在2樓公共餐廚、廳區,保留天花、壁面大片留白,地坪鋪陳灰泥色無接縫漆料,利用木色調、圓弧修飾多餘線條,打造清淺質感背景呼應屋主挑選的淺灰沙發、茶鏡櫃等進口高奢傢具,沒有多餘量體干擾,令日光灑落其上,交織出宛若國外渡假屋的雍容閒適氣度。私領域則設於1、3樓的客房與主臥。1樓車庫後方與大部分梯廳推移併入建商原本設定的孝親房,擴增為擁有更衣間與起居室的豪華次臥,減少閒置空間。此處延續公領域的留白與設計細節,幾何圖型與壁面轉折圓角勾勒輪廓,減少銳角壓迫感,為整體空間增添幾分異國無壓情調。3樓寢區是住家最具個人風格的區域──以女屋主的精品為主題,創造一個能展示、好挑選、以及隨時穿搭精品華服、辦私人走秀的仿T台廊道!在規劃時直接將原有書房併入外更衣間,延伸為L型的玻璃廊道展示區塊,運用皮革、木作、茶玻、玫瑰金框架等頂級素材,構築居家精品櫥窗。內更衣間緊鄰化妝檯、衛浴,方便日常盥洗梳化。01 微調1樓機能配比,部分車庫與梯廳併入客臥,增設車庫收納櫃與客臥起居、更衣間,提升坪效與降低閒置區塊。02 2樓為主廳區所在,樓梯入口位於餐廚區側,餐廚區與客廳間增設四片推拉門,營造正式進入住家迎賓意象。03 3樓主臥捨去書房、雙向延伸外更衣間,規劃成L型可透視展示區,收納、展示屋主各式精品,穿搭走秀一次滿足。▲01  L型外更衣室合併書房,移植精品展間 外更衣間復刻精品店陳列,運用皮革、玫瑰金、茶玻素材妥善收納女主人蒐藏。▲02  以精品傢具為主角的留白舞台客廳天、地、壁大面留白,精品傢具是生活用品亦是裝飾。▲03  圓弧細節延續全室設計調性1樓客房延伸起居空間,圓弧轉角與留白細節增添寢區異國舒適氛圍。▲04  具備四種開闔方式的迎賓門片餐廚與客廳間以推拉門片區隔,可做出4種開闔造型,塑造迎賓儀式感。
復健科不只能治酸痛, 助新冠患者恢復心肺功能
2022-04-01
其實新冠長期症狀是可以被治癒的,只要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復健必須越早介入越好,衰退的生理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得很理想。截至今日,侵襲人類已超過2年的新冠肺炎不斷變異,先是原始病毒株傳播全球並造成封城、鎖國,接著還有更可怕的Alpha 、Delta......,都造成大規模傳染且死亡率也不低。去年底從南非傳出最新的Omicron變異株,也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傳播世界各地,雖感染Omicron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根據這兩年來的研究統計,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肺炎病毒株感染,皆有4成患者在康復後仍產生「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 syndrome)」,如果沒有透過適當的協助,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4成新冠患者有新冠長期症狀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理事長、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長期症狀,是指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時間持續至少2個月,有些人甚至長達4、5個月之久。根據統計,大約有4成比例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神經、精神症狀等方面的併發症,包括疲勞、腦霧、呼吸急促、焦慮和其他等症狀,造成的功能平均下降約36%,生活品質下降更高達52%,以及減少工作產能等現象,常讓患者感嘆生不如死。周偉倪表示,其實新冠長期症狀是可以被治癒的,只要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復健必須越早介入越好,衰退的生理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得很理想。只是在罹患新冠肺炎急性初期時,多半是由胸腔科或感染科醫師接手治療,當他們努力將患者從鬼門關救回而康復之後,卻還有漫長的復健之路得走,才能讓患者全面恢復常態生活。急性後期之照護,以身體功能恢復為目標周偉倪進一步說明,解隔離只是康復的第一步,急性之後期的照護格外重要。急性後期照護最好是以跨專業團隊來提供協調性的服務,大致於患者病情穩定之後,在短期內達到個人化身體功能的恢復為目標;並且在有限的期間之內,以住院、日間照護、居家等不同模式,提供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各種功能障礙之專業服務,讓患者醫療的可近性提高,並避免長期後遺症的產生。健保署目前根據急性後期照顧的精神,推出「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劃」,以專任的胸腔科或感染科為主責科別,並結合其他專科例如復健康與專業人員,提供新冠肺炎康復者後遺症之整合照護,開辦之醫院必須設整合門診,以方便康復者接受會診並兼顧就醫隱私。新冠肺炎康復者,心肺耐力多半會下降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肺炎康復者多半會有心肺功能衰退的狀況,可能因肺部發炎引發後續的肺纖維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引發心臟功能受損,以及在住院期間因長期臥床而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和心肺耐力下降等症狀。而且,即便是輕症患者,也常因疾病導致倦怠無力,大幅減少日常活動,提升了失能的風險。值得關住的是,這些不適症狀皆可透過復健科醫師制定的治療計畫來改善,針對新冠肺炎染疫康復後的復健,會依據疾病嚴重度給予合適的復健項目。以輕症患者來說,多半會以維持心肺耐力、避免失能為目標;而對於走路會喘及痰液很多的患者而言,就需要促進痰液的排除以及讓患者能有效的呼吸;對於比較嚴重的插管患者,則應在疾病早期即開始於床上活動,以避免後續臥床恐發生的併發症。透過視訊APP,從住院期間就開始復健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就分享,在住院負壓隔離期間,復健團隊透過視訊復健APP,及早讓患者進行呼吸運動及肌力復健,以強化其心肺功能、避免長期住院造成活動力下降,而引起各種併發症。患者能自主決定適合的運動時間,藉由AR正確聲音口令,以及手機鏡頭看到動作的正確性,直接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回饋;甚至在運動過程中,如有有任何疑問或不適狀況,也可利用通訊軟體回饋給醫師或治療師來進行調整,以便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出院回到家中,透過遠距門診復健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昀毅表示,他們醫院則是將COVID-19患者全程復健醫療分為5個階段,包括在ICU(加護病房)的重症復健、在專責隔離病房中的視訊復健,以及當患者解隔之後轉到普通病房時可執行的床邊復健、轉入復健病房後的住院復健,最後則是出院之後在家中,仍然可以透過遠距門診+門診復健來幫助恢復各項生理功能。林昀毅就分享一位舞龍舞獅工作者的康復故事,患者在住院期間就開始透過復健計畫治療,從原先走沒幾步路就感覺喘、無力,因著醫師準確的診斷治療,加上患者努力執行復健,到出院後重拾舞龍舞獅教導者的工作,甚至能進行長時間的舞龍舞獅表演,這些都讓林昀毅相當感動。最後周偉倪建議,對於新冠肺炎康復者早期介入追蹤,並給予高強度的復健,才能降低者的失能機率,避免進入長照階段,不但能夠節省醫療成本,更重要的是讓患者恢復生活常態。(諮詢專家/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理事長、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主任程遠揚、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