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物語

2021-11-01
出處 : 文 / 郭騰尹
文章類型 : 心靈成長

公司附近剛好有一所學校,有一天中午我剛好經過學校的側門,一位外送員拿著手機在連絡買家,這買家應該是該校的學生,在平台上點了外賣當中餐,這個過程我們小時候叫做送便當。以前沒有外賣騎手,送便當的都是親人,家裡條件好一些的則是佣人,今天就來聊一聊送便當的事。

在沒有營養午餐的年代,從小學到高中大家都得帶便當,大多數的家庭,在前一天晚餐就會先備妥隔日要帶便當的飯菜量,若遇到喜歡吃的菜時,媽媽也會提醒少吃一些,留些菜要帶便當,像煎里肌肉、瓜仔肉、酸菜炒牛肉、豆乾炒肉絲、油豆腐鑲肉、梅干菜蒸肉、荷包蛋等,都是一打開飯盒,會讓人為之振奮的家常菜,現在想到,舌尖上依舊擁有味覺的記憶。

每天早上出門上學時,媽媽都會提醒便當記得要帶,若粗心大意,這中餐真的只能請家長送來了。當然那時沒有手機,用學校的公共電話打時,免不了要被無情的數落。其實小時候,我很羨慕少數同學是家裡中午做好,讓佣人用布包裹好送過來的,學校的門口有一收發架,中午下了課直接去取就行。前晚準備好的便當菜色中不能有太多的湯汁,否則上學途中走路或搭公車,可能會讓湯汁漏出把便當袋給弄髒,便當袋裡面應該還有體育課的體育服,若弄髒的話,回去又得挨機關槍了。

餃子也可以帶便當,但和現煮送過來的相比,立刻被殺到潰不成軍,餃子的外皮蒸到軟爛,當看到別人打開後,一個個像金元寶一樣挺立,上面還閃著光澤,便當盒外還附了一個小瓶的醬油,手指輕彈二下,整盒的賣相都出來了。看在眼裡是欣羨的,但在心裡卻說了好多好多兒童不宜的話。

便當盒的材質也有許多演進,最早是白鐵的,方方的,兩側沒有扣鈕,一定要用繩子綁起來,大多都是麻繩或棉繩,學校會統一製作個人的便當牌,以免拿錯。班上會有便當竹籠放置大家的便當盒,上課中間由值日生送去廚房,時間到了工友就統一蒸,中午下課時值日生再去抬回教室。後來每一班都有蒸飯盒專用的電熱箱,放在教室的最後,方便多了,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蒸好後飯香四溢,這上午第四節課,天人交戰啊!

便當盒後來進入到了不鏽鋼時代,有楕圓的,也有圓型的,而且進步到可以分層,上面是菜,下面是飯。再後來,隨著保温功能及微波功能興起,早上現做的飯菜中午還保有温度,而微波功能的餐盒可以分更多層,最下面還可以放湯,經過微波之後,要多熱有多熱。

便當其實是一個人與家連結的線,像風箏一樣,帶便當上學或上班,到了傍晚都要收線回家。便當記載著不同世代的成長與社會的變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便當物語,有著記憶中最熟悉的味道與熱度,這些都不是餐廳外賣的餐點所能賦予的,不是快送騎手所能做到的。

我們迎接手機上點餐的便利性,我們也懷念那個會嫉妒別人便當菜色的小心眼,希望現在的你仍然有著便當的這條線,因為每天中午要想今天吃什麼,可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在心中感謝那個每天為你做便當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