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放棄,現在,蘇文鈺 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文◎整理自蘇文鈺《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寶瓶文化
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電機博士,史丹福大學電腦音樂音響中心研究,現任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的蘇文鈺,其實自小身體欠佳,成績也差,可以說是被學校放棄的學生。幸而小學三年級時遇到一位「懂」他的孫先秦老師,看出他的潛能,以及知曉他調皮搗蛋的背後,是一顆害怕被遺忘的心,他的人生就此逆轉。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從2014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高達70%的居民都過著入不敷出的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蘇文鈺教授期待孩子能脫離貧窮世襲,翻轉自己的人生,為自己掙出不一樣的未來,進一步改變自己的家鄉。
走過地獄門口 懸崖邊的掙扎感同身受
近年來致力於偏鄉教育,一路走來有許多人質疑過蘇文鈺,身為資工系的教授,應該專心做研究,把學生教導好,發表更多論文,申請專利,為國家建立更多科技榮耀才對,怎麼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偏鄉學童身上?但走過兩次地獄門口--在紐約因失戀而行竊;因被摯友背叛而持刀報復,雖在最後一刻,都急踩煞車,卻更讓蘇文鈺教授深刻體會,即使像自己這樣的知識分子,都可能在人性的黑暗底層,走上岔路,更何況是環境困厄、資源一向貧乏的偏鄉孩子。
如果這些孩子,因為在學校無法得到肯定、在家庭無法得到照顧,而誤入歧途,不論是一時犯傻,或是養成惡習,那社會成本該有多巨大?每一個差錯都不是那些所謂的榮耀、金錢、名利可以彌補的。如果能夠像當年那些影響他一生的老師一樣,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給孩子多一點幫助,這個社會一定就會更美好一點。
走進偏鄉 為一個個孩子改寫生命
孩子生在偏鄉,不應該就此受到偏差的待遇。因此他創立了「Program the World 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從嘉義東石開始,到台南左鎮的岡林,帶著學生及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下鄉教導這些孩子程式設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掌握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利用科技工具改善世界,有解決問題、面對人生的勇氣。
在嘉義東石第一次的上課,就給蘇文鈺教授一個當頭棒喝。孩子們在拿到電腦後,只想上網玩遊戲、吵雜喧鬧,根本無法上課。蘇教授在大學教書,從來不曾面對需要「管秩序」的狀況,再加上即便只是最簡單的英文單字,孩子們既看不懂,也聽不懂,也不會開口問,自然對課程提不起興趣。經過蘇文鈺教授和一同去帶領這些孩子的學生不斷討論,一次次地改善教學方式,才終於讓孩子們能夠好好地學習,甚至是願意主動去學習。
一場不斷延續的脫貧革命 打造更好的社會
讓蘇文鈺教授興起要到偏鄉教孩子寫程式這個念頭,最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兩個女兒,他開始去想,要怎樣能夠讓女兒生活的社會更好?對於教育;競爭,也有更多的思考。既然無法陪伴女兒一輩子,那麼照顧她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她們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讓她們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她們的可能性。蘇文鈺教授常常笑說,他做這件事,其實是出自一個父親的私心。
老師是孩子們遲來的父母,偏鄉的老師更是如此;他花半年的時間,讓一個被霸凌的孩子願意直視他,也讓一個對人生擺爛的孩子下功夫學寫程式,更讓一個在校成績連B 都無法拿到的孩子,卻在微軟的KODU 比賽獲得第二名。蘇文鈺教授說,如果因為「Program theWorld」的媒介,每個孩子都能夠像我一樣遇見改變人生的孫先秦老師、王錦標老師、曾慶男老師,而孩子們長大後,又成為別人的孫老師、王老師、曾老師,甚至,媒合更多企業與培育更多在地師資一起投入時,希望台灣終能迎來再也沒有偏鄉,再也沒有被放棄與犧牲的孩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