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錯誤
文 / 郭騰尹
同學在國中任教,有一次在通話軟體中分享說這一學期的班級數又少了,少子化的社會趨勢讓這幾十年的老師工作朝不保夕,這種現象再加上健保的普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行政院的經建會預估在2018年,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14.36%,正式進入國際慣稱的「高齡社會」,到了2026年,台灣更將走入超高齡的社會,老年人口的比率將高達20.63%。
雖然這是社會的隱憂,但也透露了老人市場的商機,包括老人醫療安養、老人用品、健康養生等,政府希望能推動長照法,以解百姓之苦,但這都只是照護的層面上,在老人的心理層面上卻沒有太多的著力。我的父親在晚年雖然生活能夠自理,只是行動略顯遲緩,而最讓人擔憂的卻是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經過醫院診斷為中度失智,對發生沒有多久的事常常會記不住,也喪失了方向感,後來我還幫他做了一條手鍊,可以繫在手腕上,就怕老人家在外面找不到回家的路。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民國120 年失智人口將逾46 萬,屆時每一百人就有2 位失智者,而將來比例還會逐年增加。鄰近的日本是比台灣更早進入到高齡化社會的國家,其失智的比例亦遠勝於台灣,然而看到一則報導,我覺得可以給台灣或大陸借鏡。
日本東京有一家餐廳在招牌上寫著「會送錯菜的餐廳」,該餐廳聘用了有老年癡呆症的老人家當服務生,負責點單及送菜,因為他們的記憶力不好,經常忘了顧客點什麼菜或是上錯菜,所以顧客無法預期會吃到什麼菜,如果是一般餐廳的話,顧客肯定會大發雷霆要求賠償,但是來這兒吃飯的客人卻從不嫌棄他們,反而有些溫馨的感覺,如果上錯菜還會視為美麗的錯誤,有種意外的驚喜!
為何會有這間特別的餐廳呢?原由是一位名為小國士朗的電視台導演,他在四年前拍攝過專門探討失智症的紀錄片,期間他和工作人員受到多位老人的熱情款待,雖然有時候老人會弄錯他們的食物,但都沒有立即糾正老人,反倒認為人們應該坦然接受失智老人們無心的失誤,學習接納老人與失智症,進而籌辦了這家餐廳,雖然剛開幕時只是實驗性質,但是卻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送錯菜不會被苛責與投訴,不會在網路上留下負評,反而是一種難得的幸運,即使送錯菜也不用擔心,因為一樣是知名大廚所料理出來的佳餚美味。
我覺得類似的餐廳在台灣是可以發展的,一是開在政府大樓裡,一方面可以突顯照顧老人的施政重點,同時方便洽公的百姓用餐;另一是醫院,在台灣的各大醫院幾乎都有像超市般的美食街,在這裡用餐也會成為非常好的衛教場合,也讓大家學習和認識失智症。第三是社區型的店,讓該地區的老人可以在相關單位的輔導下重拾工作的意義,重視生命的價值,讓老人家能夠走出來、與人交流、讓更多的年輕人理解老人家們的生活,用同理心化開誤解,畢竟有一天我們都會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