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老屋變身簡約風格宅 重現往日美好片刻的總和
2018-08-13
圖 . 文 / 漂亮家居雜誌(圖片提供_沐光植境設計事業)屋齡逾30年的老屋,經沐光植境設計事業巧手改造,化身摩登質感私宅。其風格簡約、肌理色調玩味多變,並搭配富連續性、動線流暢的機能空間,讓住居者不論休憩、閱讀、料理,或與愛人相伴,皆能透過化於無形卻又處處充滿巧思的設計元素,享受靜好時光。 推開玄關大門,很快地便受眼前明亮通透的客廳吸引。映襯著背後大面落地窗所迎來的暖陽,室內目光所及的陳設擺件以及傢具傢飾彷彿都被賦予了生命,顯得朝氣而有機。大概很難想像,這客廳的前身其實坐落玄關左側的昏暗處。負責操刀的設計師湯程雯表示,老屋翻新的重點在於順應建築的原始狀況,即善用其先天優勢條件,依不同機能,找出各個空間最理想的位置。她認為,作為起居重心,客廳本應置入在家中採光最良好的地方,遂大破大立將格局打通,創造出步入玄關後一氣呵成的開放式餐廚、起居室和書房等公共空間,並按照愛好園藝的女主人的需求,規劃可種植花草植栽的前陽台,街道景致與綠意繽紛盡收眼底。 揉合材質色彩,拼湊豐富表情對於現代簡約宅的室內風格營造,自北歐設計得到靈感的湯程雯自有一番獨到見解。除了屏棄過多的裝飾性物件,或採取大面積留白牆面等一般常見的作法之外,她認為顏色與材質本身亦是用來界定設計語彙的關鍵媒介之一,因此掌握其比例的分配與拿捏尤顯重要。單從餐廚和起居空間來看,便能從傢具傢飾的陳列擺設與視覺呈現,輕易窺其中島為大理石質地、餐桌由舊木材拼貼而成,並選配鐵製的捷克Ton 經典椅;一旁還有鋁框烤漆玻璃拉門作為與次臥室的隔間,以及各個角落點綴的花材與觀葉植物帶來幾許舒心療癒,在在演繹色彩及材質得以平衡感官和諧的神奇魔力。 Solution 4 01 色彩 多重色彩材質,營造另類簡約以現代簡約風格出發,應用色彩比例的分配與異材質拼貼等手法,為原本略顯冷酷的氛圍注入一股暖流。以客廳和次臥室為例,不僅有沉穩典雅的灰藍主色調,亦能發現鏡面、木紋地板、大片留白、仿水泥塗漆,以及鋁框烤漆玻璃拉門等色彩與材質多元並陳,成就輕鬆自在的居住感受。 02 機能 掌握動線分配,整合公共空間與客廳為鄰的開放式餐廚以中島為核心,保持四周動線流暢,讓主人翁於料理的同時仍能與家庭成員或是前來作客的親友互動,強調中島最原始的需求。與此同時,也讓各個空間彼此交疊的地帶絲毫不浪費在單純的通道功能上,充分展現高度而細緻的整合,達到空間利用的最大化。03 格局 化繁複為精簡,訴諸空間本質為強化空間整體的延展性,並呼應以現代簡約為主的風格基調,主臥室與浴室的隔間採用顏色較深的灰玻璃,一方面顧及隱私,一方面傾向不完全阻隔空間的連續性,形塑寬敞通透的感受。臥房內的收納設計也捨棄傳統衣櫃,以系統櫃與木作層板替代,避免厚實沉重的櫃體影響視覺延伸。04 設計 增添豐富視覺,改善老舊結構面對橫樑與樓板過低等問題,不必為了屈就屋況本身的劣勢就一味把天花板給封起來,反而可以選擇將其保留,作為裝飾造型,而其餘較不嚴重的部分再行挑高。牆面傾斜的狀況則可善用隔間切分來削弱視覺效果,如客廳與主臥室之間的活動木門,或者巧妙以陽台為輔,作斜面的淡化處理。  
靜慢生活 藝術與閱讀的美好日常
2018-06-13
圖 . 文 / 漂亮家居雜誌(圖片提供_ ST design studio) 在條件許可之下,我們冀望可達到最流暢的空間感、最人性化的使用情境,並且採光條件充足,而一貫的設計風格,則是摒棄刻意與虛假的設計,讓簡約主軸貫穿全室。」蔡思棣設計師道。本案的新婚宅, 即處處可見這樣的設計思維,沒有刻意的裝修材料與繁複語彙,透過沉穩色調結合木質元素,帶出慵懶舒適的生活情境。 屋主夫妻尤其鍾愛暗色系,於是設計師轉化室內採光稍嫌不足的缺點,將缺點變為特點,採用大面積的深灰色調,搭配著局部留白,並同步穿插木質元素,且妝點經典傢具及書籍收藏,使空間洋溢著藝術氛圍與書香氣息,充滿著靜謐人文質感。 開放書房,閱讀情境俯首即是喜愛閱讀的屋主夫妻,期望可擁有一個大書房,但與其增設一個房間、縮減公共領域坪數,設計師在與業主溝通後,決定不定義書房範圍,僅保留沙發後方的留白區塊,形成一處開放自由的閱讀小天地;且在客廳、餐廳過度處規劃一道書牆,使廳區不只提供接待功能,更有如一間大書房,讓閱讀情境俯首即是。 而在開放式的連結手法之下,搭配著天花管線的裸露,讓居家的水平、垂直維度都獲得舒展,並串起客餐廳之間的聯繫,使餐廳亦可享受到客廳採光;夜晚時,整個居家在燈飾光源的烘托下,更有如異國小酒吧一般,展現寧靜的空間表情! Solution 4----------------------------------- 01 設計 框景延伸空間感,客廳即是大書房為了緩解穿堂煞的風水問題,在客餐廳之間做出框景,相較起一般常見的屏風遮蔽手法,如此設計不僅實踐開放互動的關係,也形塑更開闊的空間感,並且結合書牆收納功能,實踐屋主夫妻的大書房想望,讓客廳除了接待,也是公共的閱讀領域。02 設計 墨黑調和木色,締造沉穩與暖度屋主希望可擁有不壓迫的居家氛圍,於是設計師轉化採光不足的缺點,大膽以深墨黑作為櫃體主色,並揉合木料的柔和溫度、水泥粉光電視牆,加以超耐磨木地板延伸,帶出沉穩簡約的住宅視野,加以傢飾、書籍、植栽等點綴,讓整體不致沉悶,流動著溫煦氣息。03 機能 全方位設計,面面俱到的櫃體表現大門口,安置一座木工製作玄關櫃,除了達到界定作用,也兼具收納機能,並讓深色與木質交錯穿插,賦予量體變化性,轉角則刻意做出透空處理、使光線可更順暢流通,也形成實用的穿鞋角落;其中一面更被當作餐櫃使用、且底部加入酒櫃功能,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04 格局 引光入室,紓壓的起居情境相對起廳區,寢臥顯得採光良好,運用大落地窗引光入室,並配置低矮床架,讓人在室內即可坐享開闊窗景,締造無壓的起居情境;一旁則整合更衣間開口,以深灰色塊串起櫃面與入口區域,創造流動的使用動線。
用空間蛻變呼應人生歷練
2018-03-12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與期許,家,是所有夢想的總和,用空間設計,呼應女主人的人生歷程,讓人與房子一起優雅蛻變。---圖 . 文 / 漂亮家居雜誌(圖片提供_築夢設計) 女主人從年輕時相夫教子,積極為人生下半場的豐足生活打拼,即使多年前買下透天別墅卻遲遲未實現自己對家的想望,直到孩子長大,生活更有餘裕,才決定由築夢設計的羅芳銘設計師為她量身改造新居。向來注重觀人、觀心、觀境的羅芳銘設計師,深入了解女主人的人生歷程後,決定從兩個大方向著手空間改造,藉此呼應人生轉折。其一是建築外觀的的重塑,其二是透過從黑白到彩色的漸進式色彩變化,與其人生經驗相應和。羅芳銘設計師首先透過線條俐落的鐵件,拔高建築外觀,並建構出具荷蘭風車意象的外型,同時規劃植栽架的功能,不僅讓老舊建築變得亮眼吸睛,同時滿足實用機能。不論室內、外空間格局的鋪陳,都將女主人期望與親友、鄰居共享的願望納入其中。彷彿歐洲露天咖啡座的戶外庭園,春天可賞櫻,冬季則有大型喬木相伴,隨時歡迎左右鄰居一起聊天、共享。一樓室內空間則以舉辦派對、宴會的大型餐廳為主軸,單張餐桌,可供家人平日用餐,數張桌椅合併連成一氣,就成為辦派對、宴會的最佳場域,讓空間利用更有彈性。私領域臥房設計各有主題,羅芳銘設計師特邀專業職人現場在牆面彩繪,其一是以五月繽紛荷蘭花海為主題,且刻意挑選壓克力床頭櫃,避免影響畫作在視覺上的整體感。整幅畫延伸至窗邊牆面,與窗外薰衣草植栽相呼應。另一間用希臘愛情海洶湧的海浪意象為靈感,精彩的創作,充滿浪漫色彩,連地坪材質、色彩,也與之相襯,讓空間更有整體感。設計,必須關注人與環境的關係羅芳銘設計師認為,空間設計,必須從人與環境的關係入手。觀人,就是必須理解每個不同屋主性格、喜好、生活習慣與需求,從而作出符合期望的設計:而觀心,則進一步依其人生歷練及追求的夢想為考量,作出貼近人心的規劃,並給予超乎預期的驚喜。而觀境,則是所有專業設計師必備的基本條件,分析基地條件優劣,順應自然,讓空間與環境呼應,又不悖離需求,著實考驗專業規畫的功力,然而唯有觀人、觀心、觀境,三者合一,才能讓設計超乎預期。 Sllution 3 01 色彩 漸進式的色彩鋪陳從黑白到彩色的漸層用色,象徵著女主人的人生歷練,從年輕時的辛勞至今日的豐收。善用環境優勢,利用大面開窗引光、借景,打造親友齊聚一堂,共享天倫的大宅。02 設計 從材質到軟裝的縝密安排以愛情海洶湧的海浪為靈感繪製而成的主牆,搭配和牆面用色呼應的復古磁磚地坪,甚至連寢具的藍、白色調,也呼應著愛琴海的海天色彩,讓人置身其中,就能感受浪漫幻想。03 設計 為空間增色的職人彩繪透過主題式發想,特邀專業職人在現場進行藝術彩繪,讓五月荷蘭的花海景象,栩栩如生,甚至為了不影響畫作完整性,刻意挑選壓克力床頭櫃來搭配。
禪韻湯屋 靜享大自然之美
2018-02-12
圖 . 文 / 漂亮家居雜誌(圖片提供_青域設計有限公司) 渾渾然天成的溫泉資源、綠景瀑布的優雅景觀,在迷人景致中,賴紹宇設計師結合條件優勢,藉由濃郁的日式風格設計,將室內外合而為一,形構禪意十足的境外之地。 40坪毛胚屋,作為度假溫泉湯屋之用,整體設計上,青域設計減少複雜的語彙,從大門口入,即可見全然開放的視野,運用大面積的玻璃門窗,導引一整片好山好水,且為了呼應戶外景致,室內亦引入檜木、原石、枯木等自然要素,置入簡單躺椅、實木層板等點綴,徹底詮釋日式禪的氛圍。「我從小在北投長大,對於這裡有很深的連結,於是在本次設計中,便加入北投常見的日式建築與庭院元素。」賴紹宇設計師這樣道。在中島廚房設定上,由於並非一般家居餐廚的定義,而是作為泡湯之後的小憩場域、可在此泡茶或享用水果,所以讓此區作為背景,襯托前方休憩區的日式禪主題;卵石步道的地坪設計,除了帶來靜謐之美,當初也為了符合實際使用的便利及安全,而進行放樣的動作、讓業主實際踩踏感受,在美感之中強調功能性,講究貼近使用者的實質需求。檜木、抿石子表現天然野趣最初業主期望可以柚木作為空間主建材,但在賴紹宇設計師的建議之下,改以檜木作為主要材料,因檜木相較起其他木種更為穩定,較不易因濕氣、溫度產生形變,同時也捨棄一般常見的五金零件,選用榫接方式製作實木架構,在質樸中添注不少細節的趣味構造;湯屋中,則因應屋主需求,給予個人湯、多人湯等不同配置、規劃兩款大小湯屋,採用灰色或黑色抿石子挹注紓壓氣息,搭襯濃郁檜木香與得天獨厚的溫泉,替業主如實呈現夢想園地,開啟抒放自在的恬適生活。 01 材質 嚴選建材,木與石的天然呼應休憩區內,引用單純線條與材質演繹日式風格,除了在入口處配置檜木懸吊收納櫃,釋放出原木芬芳外,也打造枯山水造景、卵石步道等,導引日式禪韻,並精挑細選檜木建材,選用紋理鮮明、對比強烈的木質紋,以媲美桌板的厚實度打造牆面層板,經由線條勾勒、留白處理,帶出簡約的日式感風景,讓使用者可隨心擺置喜愛的藝術品,搭配立面或天花處木作格柵的妝點,體現細緻日式雅韻。 02 設計 體現日式之美,導引自然氛圍湯屋採用抿石子鋪敘牆面與浴池,避免大理石、磁磚產生的白華問題,且更能彰顯大自然的質地。在小湯屋中,加入別出心裁的出水口設計、搭配石皮板運用,仿造石壁瀑布的涓流意象;大湯屋則捨棄容易鏽蝕釘子或螺絲,選用傳統榫接工藝、以檜木為媒材打造出水口,以天然的建材工法串起每道設計環節。 03 設計 精算載重,原石打造特色洗手缽將戶外景觀石帶入室內設計之中,以檜木、原石打造桌板,在設計前與石材廠商及結構技師仔細討論、精算載重,將桌板中央予以挖空,放入天然原石,讓此洗手缽形成湯屋獨一無二的焦點,替空間增添日式風味。 04 設計 榫接工法,延續精良木作精神因業主不希望使用過多的五金零件,於是在工法上大多採用榫接施作、以此銜接實木架構,不只讓格柵、天花等充滿傳統的工藝之美,也避免了未來變形的情況發生;門片上也可見諸多趣味巧思,像是採用原木鉤作為門閂,展現出質樸原始的使用情境。
啟動評估 提供民眾受損建築自主檢視方法
2018-02-12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內政部營建署表示,2018年2月6日花蓮強震,造成部分建築物毀損,營建署已請花蓮縣政府會同建築師公會、土木及結構技師公會於2月7日成立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服務團隊約50人,可派遣專業技師及建築師於短時間內針對受損建築物之損害程度進行初步緊急判定,以告知民眾是否暫時停止使用該建築物。民眾如發現家中建築有明顯損壞或透過自主檢視確有危險,可向花蓮縣政府通報,上班時間請撥該府建設局使用管理科專線038-230510,下班時間請撥1999,亦可直撥防災應變中心038-462-119#6108。 為了降低民眾對於自家安全之疑慮,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ncree.org/SafeHome/ncr07/ncr1.htm)已提供屋舍震後檢查方法,民眾可透過房屋外觀、柱子、梁、牆、樓板等自主檢視,了解房屋危險程度。如果建築物有傾斜或下陷,梁、柱、牆鋼筋外露或有連續的X形、V形、斜向、水平向、垂直向裂縫,該建物結構可能有崩塌的危險,請立刻離開屋內;但如果只是細小或不規則的裂紋,則不影響建築物結構安全,請民眾不必過於恐慌,惟仍可請縣政府派員查勘。 截至2月9日12時,花蓮縣政府集結約50名專業人員,已受理60件受損建築物通報,其中5件受損嚴重建築物張貼紅色危險標誌,並將陸續安排評估作業,以確保民眾居家安全。
安全家居 注意瓦斯安全,平安過年!
2018-02-08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春節即將來臨,近來又有寒流來襲,北市產業局呼籲市民多留意瓦斯使用安全,請務必遵守三原則:一、「瓦斯管線設備正常,瓦斯不洩漏」;二、「接受天然瓦斯公司2年1次免費定期檢查」;三、「熱水器或瓦斯爐具設置地點通風,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為了確保市民天然瓦斯使用安全,提升民眾預防事故警覺心及改善不安全的使用環境,產業局於2017年12月起,即派員協同北市轄內4家天然瓦斯公司,實施用戶管線設施定期檢查及宣導用氣安全,並針對檢查不合格或高風險用戶予以勸導改善。目前最常見熱水器裝設位置問題,家中熱水器應安裝於建築物外牆,或有開口且與戶外空氣流通的位置,如安裝位置無法符合要求,則應裝設熱水器排氣管,將廢氣排到戶外,切莫安裝於通風不良的空間,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除2年1次免費定期檢查外,天然瓦斯用戶可申請裝設全天候居家安全守衛「微電腦瓦斯表」,每天只要1.3元就可擁有三項強大功能:一、漏氣遮斷:「細微漏氣,發出警訊;大量漏氣,立即遮斷」。二、超時遮斷:「使用瓦斯超過正常使用時間,立即遮斷」。三、地震遮斷:「瓦斯使用中遇5級以上地震,立即遮斷」。 民眾如欲申請換裝,請洽轄區天然瓦斯公司:大台北區瓦斯公司2768-4999分機333(中正、萬華、大安、中山、大同、松山、信義)陽明山瓦斯公司2894-8686分機101(士林、北投)欣欣天然氣公司29217811分機224(文山)欣湖天然氣公司27913491分機112(內湖、南港)
強震來襲,建築安全挑戰能過關嗎?
2018-02-06
【MyGoNews林蕭又安/綜合報導】連日來台灣各地地震不斷,氣象局統計,總計2天已近50次地震,尤其是2月4日晚間近10點,當大家準備就寢時,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搖晃維持時間相當久,幾乎全台有感,而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也預測「2018年起,可能每年都會有20起強烈地震」,在這二月初的寒夜不禁令我們想起兩年前也是農曆過年前夕發生的台南地震,造成唯冠大樓倒塌,成為台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相信到現在提到「921大地震、台南206大地震」,大家心中還是餘悸猶存。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百年難得一次的意外,不用太杞人憂天,但是,台灣地處地震帶,大小地震不斷。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曾經表示,台北若發生6.3級地震,會有4000棟房子倒塌。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的研究,也更再再證明他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台灣地震頻繁,而大台北地區住宅密集,超過三、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不少,雙北市合計有94.7萬戶;坦白說,其防震係數不夠,一旦發生規模6.3級的淺層地震,半倒加全倒的房子,將難以想像,台灣是無法承受這麼大的災害的。  回想921大地震時,有很多房屋就像積木一樣,倒的倒、塌的塌,甚至有些大樓還硬生生地從中間斷成一半;或倒向隔壁棟,使其他房屋像骨牌一樣連著倒;或者是樓上直接壓扁一樓的,造成二樓變一樓的可怕景象;甚至上面樓層和下面樓層的柱子分開的,形成一樓還在,二樓以上傾斜的各式各樣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同樣的,近年來各國地震頻繁,且有越來越嚴重的狀況,都是近年來讓人難以抹滅的創痛印記。地震是非常可怕沒錯,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地震發生時,在同樣一個地方,為何有的房屋會倒塌,有的卻不會?其實答案就在於──房屋結構安全! 一棟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一定要同時擁有安全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也唯有如此的建築才有可能成為真正讓民眾住的安心的好宅。很可惜的是攸關建築安全最重要的鋼筋工程部分,目前業界的鋼筋綁紮施工圖繪製,仍都是由師徒制傳授下來,絕大多數工人不懂結構設計力學原理,所以不會去思考鋼筋如何綁紮定位才是最安全、最正確的,一般大多認為只要數量夠、沒有偷料,應該就可以符合結構安全標準了。且在現今傳統工地現場施工,也大都是由工班來決定施工品質,且大多施工人員一味的只求好施工;再加上工班年齡老化、技術工人愈來愈少;房子越蓋越高,相對的施工品質卻更不易落實,這些就是目前建築業界所要面對的最嚴峻問題,也是非常迫切重要改善的地方。而最明顯的例子則是921大地震中,多數房屋倒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鋼筋未按照規定的設計圖說做標準尺寸加工與正確位置綁紮,這也證明了鋼筋加工、綁紮及定位的重要性。 而至現今傳統營造工地最常發生的品質缺失,仍是為了工地工人好施工,鋼筋定位綁紮不確實、錨錠強度不足,再者為柱子的耐震箍繫筋沒有按照圖說法規規定採用135度標準彎鉤確實鈎繫柱主筋。大家都知道鋼筋綁紮工作最重要、最費力、最費工,但因為鋼筋埋在混凝土裡面,交屋時看不到,所以也最容易產生人為輕忽的疏失,導致施工結果無法符合結構力學設計的要求。故工地施工品質透明化是值得大家重視及推動的一個重要課題。  房屋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筆資產,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房屋的貴重,不在於數千萬元的房價,而在於保護生命安全。試問:我們還需要再等到下一次的大地震來襲後,再驚覺一次建築安全不可再輕忽嗎?呼籲民眾建築安全的重要性需要立即被重視,推動「建築安全履歷」的建置與落實,增加消費大眾對於建築安全品質的認識,可以讓消費者未來在選屋、購屋、換屋時,不只注重地段、價格、美觀,也要重視施工過程的各項記錄,因為看不見的地方才最重要,也是對建築安全影響最深的。 一棟安全耐震的好宅必須要有穩固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並兼顧施工性的最佳化設計,且藉由地震的失敗案例來加強建築的結構安全,並由一個能完整整合結構規劃設計與施工品質技術的團隊及良好的施工品質,才能讓建築安全更加有保障。故大家日後在建造或選購新建物時,應該能更加重視好的結構安全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以確保建築之安全,讓大家都能買的安心住得放心。(本文由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提供)
氣溫驟降,注意大樓外牆磁磚剝落危險
2018-02-06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據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統計,截至5日早上,全台一夜連震50餘次,又該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營建署再呼籲民眾注意大樓外牆磁磚剝落危險,請避免在人行道上行走,務必走在騎樓內。 內政部營建署指出,影響外牆磚掉落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溫度、濕度、震動及風,最近天氣型態會是磁磚剝落好發期。營建署表示,已於2016年1月即責成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建立巡查通報機制,並要求被列管有磁磚掉落之虞的大樓限期改善,同時在其大樓外牆設置張貼警示設施,並予適當圈圍,提醒用路人注意安全,儘量行走在騎樓內,避免發生不幸事件。 營建署強調,建築物所有權人應善盡建物管理之責,磁磚如有發生剝落危險,建築物所有權人必須自行修復改善或儘速僱工敲下可能掉落物,若有因此造成任何事故,建管單位可以違反建築法第77條第1項規定,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罰鍰,並得連續處罰;如造成傷亡者,更將另負相關民刑事責任。 營建署指出,該署已於2018年2月1日再次函請各地方政府於本次寒流期間應建立巡查、聯繫通報窗口,如發現建築物外牆磁磚有剝落危險之虞者,立即以各項警示設施圈圍警示,並令建築物所有權人、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提出限期改善等措施,以維護民眾身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