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光影與機能提升,賦予舊屋新生命
2025-06-30
矗立在台灣典型狹長形連棟街屋,整體設計以採光為核心,將自然光線引入深邃街屋,化暗為亮,重現家的溫暖靈魂。開放式格局與動線規劃創造符合使用需求的起居空間,改寫街屋的生命章程,成為傳統街屋現代化改造的佳例。Project Data地點:台灣.台中坪數:樓板面積約74坪樓層:地上3F格局:1F:臥房、客廳、餐廳、廚房、衛浴、前車庫、後庭院;2F:臥房X2、衛浴X2、開放多功能區;3F:臥房、洗曬衣間、神明廳、前陽台建材:乳膠漆、水泥漆、隔熱塗料、超耐磨木地板、實木地板、磁磚、烤漆、鐵件、不鏽鋼、烤玻、灰玻、系統板、美耐板、人造石、大理石、木百葉簾、烤漆浪板▲1. 光影交織的溫馨起居場域客廳以開放式設計為核心,引入自然光線營造明亮通透的氛圍。家具布局簡潔有序,搭配溫潤材質與柔和色調,突顯空間的溫馨與雅緻。2. 立面革新,狹長街屋的光影藝術採光高窗與簡約立面構成,打破傳統街屋封閉印象,呈現內外一致的現代簡約美感。一樓以開放式布局串聯客廳與廚房,中島設計促進互動,大面挑空引入自然光。二樓規劃為臥室、衛浴與未來作為兒童遊戲區的大平台,結合天井營造明亮居所。三樓以神明廳與洗曬衣場為主,設有天井採光罩整體。空間滿足多元需求。此住宅位於傳統街屋區,原屋齡約40年,屬於台灣典型狹長形街屋。原況舊屋存在多項問題,包括採光與通風不足、壁癌與結構老化,以及房間與衛浴配置不符合現代需求。屋主一家三口(夫妻與母親)對住宅翻新的首要需求為提升採光、增強收納機能及改善衛浴設備,並考量未來長者的行動便利性。採光與通風的突破性設計,優化格局與收納空間針對長型街屋普遍面臨的採光不足問題,禾良一設計在建築外觀立面及屋頂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屋頂新增天井,牆面開高窗,讓自然光能夠照亮各樓層空間。內部結構更進一步在一、二樓間設置挑空設計,不僅提升採光效果,也促進樓層間的視覺互動。尤其是挑空處連接二樓的兒童遊戲區和一樓餐廚空間,讓家人之間在不同樓層仍能保持互動,營造出充滿活力的居家氛圍。住宅格局也重新做了規劃,既增設房間數至四間(分布於三層樓),並在一樓和二樓分別配置衛浴以滿足家庭需求。與傳統街屋「先客廳、後餐廳」的格局不同,此案將開放式客廳、餐廳及廚房設於室內空間後端,並利用中央設置的中島,結合餐桌與廚具,創造靈活的洄游動線。廚房中新增的大型收納櫃進一步解決了舊屋中收納不足的問題,讓空間更加整潔實用。此外,考量屋主母親年長後的生活需求,特別於一樓設置孝親房,並將衛浴地坪與室內地坪齊平以實現無障礙設計;同時整個一樓空間亦取消高低差,確保行動便利,體現對長者的周全考慮。▲以通透性作為公共空間的關鍵從暗淡到明亮,從擁擠到開闊,借助溫暖木紋與淺白色調,搭配光影設計,賦予老屋現代美學與家的全新溫馨質感。▲挑空與中島打造靈動詩意廚餐區廚房區特別設置中島與挑高的公共空間,串聯家庭互動,滿足功能需求,讓生活更有詩意與靈活性。材料與色彩的選擇符合溫馨極簡的調性本案最大的挑戰在於結構改造,尤其是一、二樓間的大挑空設計。設計團隊不僅成功克服結構跨距的技術難題,還精心調整挑空比例,確保一樓與二樓之間的光線引入及空間互動。同時,針對窄幅街屋的外立面,設計團隊以簡約造型與大面積開窗,打造出既具典雅美感又符合使用需求的立面效果。過去屋主在室內洗曬衣物,空間擁擠且不流暢。改造後,三樓頂部新增大型採光罩,並規劃出專門的洗曬衣區,解決了舊有的使用難題。此外,頂樓原本昏暗的空間也因採光罩的設置而煥然一新。為營造家居溫馨感,設計採用暖色調的木紋材質,結合淺白色塗料與水泥漆。地板選用超耐磨木地板,樓梯則以實木打造,整體風格簡約而不失溫暖。本案整體設計上透過合理的空間層次與動線規劃,使舊屋擺脫原有侷限,營造出輕盈、互動且靈活的生活場景,讓每個空間都能充分展現其獨特的使用價值與氛圍。▲虛實幾何融合,極致坪效的設計美學臥室以一體成型的虛實幾何量體,讓機能空間與設計語彙及材質完美融合,發揮空間坪效的最大效益。▲光影與材質譜寫出家的柔美變奏透過暖色木質與流動的光線,重新詮釋了主臥空間感與機能美,彰顯家的溫暖與典雅格調。
小宅設計逆轉勝 利用複層優勢,創造舒適機能三房
2022-05-01
Home Data台灣‧台北市/餐廳×1、客廳×1、主臥×1、次臥×1、書房×1、衛浴×2、洗衣間×1/1大/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銀狐大理石、黑雲石大理石、海島型實木地板/複層。本案為25年的社區大樓,利用挑高的空間規劃出3房2衛的格局,房屋結構條件佳,但原始的空間配置與動線,卻讓近20坪的空間視覺上比一般的套房更加狹小。X型動線將空間分割為多塊,三角形的廚房檯面長度不足,難以勝任基本的烹飪需求,客廳區域的窗戶是唯一的採光來源,區隔房間的立面完全阻擋光線透入洗衣房、廚房、玄關等區域,導致空間陰暗潮濕,迫使屋主在洗衣後必須將衣服拿到客廳晾曬,朋友來訪時還要倉促地收拾,讓居住品質大打折扣。原有的衛浴雖設置了乾濕分離,但因樓高限制無法裝設抽風機,使浴室濕氣無法散去,導致多處發霉。操刀空間改造的Raen Studios & Design時雨空間設計設計師許若倩指出,屋主的職業為企業的財務長,需要沉穩放鬆的居家空間,因為時常在家處理公事,必須為屋主設計一個可以靜下心來辦公的空間。考量屋主喜歡找三五好友來家小聚,設計師擴大原有的三角形空間區域,使客廳空間方正,保留3米8的高度,使場域開闊;接著改變夾層位置與比例,藉由上下空間分別作為主臥室,以及餐廳與廚房。書房位置順應屋梁結構,安排於次臥上方,門口以平台銜接樓梯動線,即使不做門依然能為空間保持隱密性。由於本案沒有陽台可以晾曬衣物,設計師在洗衣房部分保留原始高度,加裝升降吊衣架、烘乾機,增設通風孔,改善原始空間潮濕,衣物無法乾燥的問題;浴室部分則選擇裝設地暖,達到使空間乾燥的目的。設計關鍵思考1. 精準利用空間,規劃格局不浪費。2. 以動線劃分區域,決定空間尺度。3. 設備補足空間缺點提升居住品質。1. 原有的X型動線,將空間切為數個三角形,改造後格局方正,使視覺延伸擴大空間感。2. 本案僅有客廳區域的單面採光,空氣無法循環,衛浴結合地暖改善潮濕發霉。3. 原有3房空間多畸角機能不足,改善後有效提升坪效。▲01  樓梯動線延伸視覺與空間通往主臥的樓梯,可達到視線延伸的效果,梯間通往書房的平台,亦創造呼吸的空間。▲02  放大公領域引入豐沛採光 透過重整格局,放大客廳空間,保留上挑的高度搭配窗光,讓全室充滿陽光。▲03 不鏽鋼材質呈現空間個性 屋主偏好沉穩、冷色系的空間與材質,設計師選用毛絲面不鏽鋼沖孔板作為電視牆,同時區隔客、餐廳。▲04+05. 立面收納管線擴充衛浴機能 夾層樓高僅3.8米,設計師運用立面走線埋管,透過裝設地暖改善潮濕問題。▲06. 順應屋梁結構創造書房 設計師順應屋梁走向設計工作桌,結合室內窗可清晰一覽客廳動態。▲07. 玻璃材質增添通透感 主臥面朝客廳的立面,採用大片玻璃窗設計,可視不同的生活情境開啟或關閉。
公私領域的細節規劃,描繪精緻氛圍
2022-04-01
Home Data台灣‧彰化/客廳、廚房、餐廳、主臥、客房、更衣室×2、衛浴×3/女主人/五金、特殊塗料、鐵件、玻璃、木地板、無接縫地坪、茶鏡。將屋主收納精品包的喜好轉化為別墅獨有印記,放大更衣、起居間比例,刪除看似有用卻註定閒置落灰的書房與梯廳,告別CP值迷思,量身打造求精不求多的個人訂製風私宅。住家1~3層為主活動區,4、5層則用於存放雜物傢具,因此生活空間收納壓力驟減,得以有效降低固定櫃體配比,亦解決透天宅得天獨厚的三面開窗遭傢具遮蔽可能。此優勢最能體現在2樓公共餐廚、廳區,保留天花、壁面大片留白,地坪鋪陳灰泥色無接縫漆料,利用木色調、圓弧修飾多餘線條,打造清淺質感背景呼應屋主挑選的淺灰沙發、茶鏡櫃等進口高奢傢具,沒有多餘量體干擾,令日光灑落其上,交織出宛若國外渡假屋的雍容閒適氣度。私領域則設於1、3樓的客房與主臥。1樓車庫後方與大部分梯廳推移併入建商原本設定的孝親房,擴增為擁有更衣間與起居室的豪華次臥,減少閒置空間。此處延續公領域的留白與設計細節,幾何圖型與壁面轉折圓角勾勒輪廓,減少銳角壓迫感,為整體空間增添幾分異國無壓情調。3樓寢區是住家最具個人風格的區域──以女屋主的精品為主題,創造一個能展示、好挑選、以及隨時穿搭精品華服、辦私人走秀的仿T台廊道!在規劃時直接將原有書房併入外更衣間,延伸為L型的玻璃廊道展示區塊,運用皮革、木作、茶玻、玫瑰金框架等頂級素材,構築居家精品櫥窗。內更衣間緊鄰化妝檯、衛浴,方便日常盥洗梳化。01 微調1樓機能配比,部分車庫與梯廳併入客臥,增設車庫收納櫃與客臥起居、更衣間,提升坪效與降低閒置區塊。02 2樓為主廳區所在,樓梯入口位於餐廚區側,餐廚區與客廳間增設四片推拉門,營造正式進入住家迎賓意象。03 3樓主臥捨去書房、雙向延伸外更衣間,規劃成L型可透視展示區,收納、展示屋主各式精品,穿搭走秀一次滿足。▲01  L型外更衣室合併書房,移植精品展間 外更衣間復刻精品店陳列,運用皮革、玫瑰金、茶玻素材妥善收納女主人蒐藏。▲02  以精品傢具為主角的留白舞台客廳天、地、壁大面留白,精品傢具是生活用品亦是裝飾。▲03  圓弧細節延續全室設計調性1樓客房延伸起居空間,圓弧轉角與留白細節增添寢區異國舒適氛圍。▲04  具備四種開闔方式的迎賓門片餐廚與客廳間以推拉門片區隔,可做出4種開闔造型,塑造迎賓儀式感。
復健科不只能治酸痛, 助新冠患者恢復心肺功能
2022-04-01
其實新冠長期症狀是可以被治癒的,只要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復健必須越早介入越好,衰退的生理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得很理想。截至今日,侵襲人類已超過2年的新冠肺炎不斷變異,先是原始病毒株傳播全球並造成封城、鎖國,接著還有更可怕的Alpha 、Delta......,都造成大規模傳染且死亡率也不低。去年底從南非傳出最新的Omicron變異株,也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傳播世界各地,雖感染Omicron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根據這兩年來的研究統計,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肺炎病毒株感染,皆有4成患者在康復後仍產生「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 syndrome)」,如果沒有透過適當的協助,恐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4成新冠患者有新冠長期症狀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理事長、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長期症狀,是指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時間持續至少2個月,有些人甚至長達4、5個月之久。根據統計,大約有4成比例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神經、精神症狀等方面的併發症,包括疲勞、腦霧、呼吸急促、焦慮和其他等症狀,造成的功能平均下降約36%,生活品質下降更高達52%,以及減少工作產能等現象,常讓患者感嘆生不如死。周偉倪表示,其實新冠長期症狀是可以被治癒的,只要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復健必須越早介入越好,衰退的生理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得很理想。只是在罹患新冠肺炎急性初期時,多半是由胸腔科或感染科醫師接手治療,當他們努力將患者從鬼門關救回而康復之後,卻還有漫長的復健之路得走,才能讓患者全面恢復常態生活。急性後期之照護,以身體功能恢復為目標周偉倪進一步說明,解隔離只是康復的第一步,急性之後期的照護格外重要。急性後期照護最好是以跨專業團隊來提供協調性的服務,大致於患者病情穩定之後,在短期內達到個人化身體功能的恢復為目標;並且在有限的期間之內,以住院、日間照護、居家等不同模式,提供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各種功能障礙之專業服務,讓患者醫療的可近性提高,並避免長期後遺症的產生。健保署目前根據急性後期照顧的精神,推出「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劃」,以專任的胸腔科或感染科為主責科別,並結合其他專科例如復健康與專業人員,提供新冠肺炎康復者後遺症之整合照護,開辦之醫院必須設整合門診,以方便康復者接受會診並兼顧就醫隱私。新冠肺炎康復者,心肺耐力多半會下降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肺炎康復者多半會有心肺功能衰退的狀況,可能因肺部發炎引發後續的肺纖維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引發心臟功能受損,以及在住院期間因長期臥床而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和心肺耐力下降等症狀。而且,即便是輕症患者,也常因疾病導致倦怠無力,大幅減少日常活動,提升了失能的風險。值得關住的是,這些不適症狀皆可透過復健科醫師制定的治療計畫來改善,針對新冠肺炎染疫康復後的復健,會依據疾病嚴重度給予合適的復健項目。以輕症患者來說,多半會以維持心肺耐力、避免失能為目標;而對於走路會喘及痰液很多的患者而言,就需要促進痰液的排除以及讓患者能有效的呼吸;對於比較嚴重的插管患者,則應在疾病早期即開始於床上活動,以避免後續臥床恐發生的併發症。透過視訊APP,從住院期間就開始復健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就分享,在住院負壓隔離期間,復健團隊透過視訊復健APP,及早讓患者進行呼吸運動及肌力復健,以強化其心肺功能、避免長期住院造成活動力下降,而引起各種併發症。患者能自主決定適合的運動時間,藉由AR正確聲音口令,以及手機鏡頭看到動作的正確性,直接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回饋;甚至在運動過程中,如有有任何疑問或不適狀況,也可利用通訊軟體回饋給醫師或治療師來進行調整,以便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出院回到家中,透過遠距門診復健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昀毅表示,他們醫院則是將COVID-19患者全程復健醫療分為5個階段,包括在ICU(加護病房)的重症復健、在專責隔離病房中的視訊復健,以及當患者解隔之後轉到普通病房時可執行的床邊復健、轉入復健病房後的住院復健,最後則是出院之後在家中,仍然可以透過遠距門診+門診復健來幫助恢復各項生理功能。林昀毅就分享一位舞龍舞獅工作者的康復故事,患者在住院期間就開始透過復健計畫治療,從原先走沒幾步路就感覺喘、無力,因著醫師準確的診斷治療,加上患者努力執行復健,到出院後重拾舞龍舞獅教導者的工作,甚至能進行長時間的舞龍舞獅表演,這些都讓林昀毅相當感動。最後周偉倪建議,對於新冠肺炎康復者早期介入追蹤,並給予高強度的復健,才能降低者的失能機率,避免進入長照階段,不但能夠節省醫療成本,更重要的是讓患者恢復生活常態。(諮詢專家/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理事長、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部主任程遠揚、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任周正亮、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昀毅)
2022住宅革新新趨勢 拆除樓板引光通風,反轉地下與平層使用
2022-03-01
Home Data70坪老屋/台灣‧台北市/客廳、餐廳、廚房、主臥、主臥起居室、主臥更衣室、次臥×2、衛浴×3、洗衣間/油漆、海島型木地板、不鏽鋼、鐵件、灰鏡、木作貼皮、烤漆、磁磚、水泥/水泥粉光、樂土、磐多魔、噴漆、噴砂玻璃。1樓加地下室共70坪的複層老屋,是左右鄰房、前後採光的典型公寓,因為原本地下室的氣窗開口不大,加上被車庫與曬衣間所遮蔽無法引光、通風,以往陰暗的樓下只能被當作儲藏空間使用。本次屋主希望將1樓與閒置的地下室整合作為一家四口的新居,因此KC design studio均漢設計決定打開1樓部分前院及後方的樓板面積,讓光線得以灑入地下室,空氣獲得對流,去除陰暗潮濕問題,也反轉過往對地下室的舊有想法。考量到屋主好客個性,空間格局重新分布,1樓作為屋主夫婦的私領域空間,公共空間則位於坪數較大的地下室,前半區是開放式的客餐廳與廚房,舊木餐桌與中島整合,是能容納8~10人共進餐敘的舒適空間,而廚房則區分出熱炒區及輕食區的完整烹飪機能,滿足屋主喜好料理與招待親友的需求。後半區則屬於私人空間,分別是1樓主臥及樓下的男、女孩房,因為前方採光無法進入後方,設計師利用格局切出L型挑空天井帶入光線並於此種植植栽,巧妙成為男、女孩房之間的自然屏障,綠意也延伸到樓上主臥,當空間注入陽光、空氣與綠意,生活顯得舒適恬靜。公區移至地下室,反轉使用印象1樓天井引光,公共區移至坪數較大的地下空間,反轉地下室等於倉庫的使用印象。1. 原本地下室氣窗被前院車庫、後院的曬衣空間遮擋,使得地下室內陰暗潮濕,透過打開1樓前院樓板成天井,擴大地下室採光面,同時增加通風量。2. 樓下後方光源不足,在考慮安全與上下層樓板面積後挖出L型天井帶入光線,並於其中栽植綠意形成空間的自然屏障,且提供前後院的空氣循環。3. 地下室作為公共空間,僅有前後天井採光,因此運用開放式設計讓光線流通,後方小孩房則以玻璃隔間令視覺穿透也方便照應。▲01+02. 開放式設計以玻璃隔間確保穿透感與隱私前後天井導入光線穿梭室內,後方臥房區以玻璃隔間,平時敞開呈現穿透視覺,必要時則可以窗簾維護隱私。▲03. 多材質搭疊空間層次室內以水泥質感為主色調,壁面及地坪運用抿石子、磐多魔、樂土搭疊出灰色鋪面的層次。▲04 犧牲一樓面積換取地下室明亮通風1樓前院挖空部分樓板面積形塑天井與樓梯引採光入地下室。
人造肉品陷激戰 疫情下創新出招
2022-03-01
過去數年人造肉品牌與種類大增,除了單純的漢堡肉排,還有香腸、鵝肝,甚至是使用黃石公園真菌菌種製成的肉餅和起司,而包含雞皮、肌肉和骨頭的完整植物雞翅也將上架。「少吃肉健康又環保!」在健康和道德因素驅動下,近年植物肉不僅成為科技新食品,還是股票投資熱門標的。競爭加劇下植物肉產品推陳出新,從單純的漢堡肉排、香腸、鵝肝等,開發中的商品還有植物魚、植物蛋等,不過這些冠上「綠色」的食品,卻也因高度加工以及添加劑而受到質疑。疫情下餐廳關門抗疫  超市素肉花樣百出自從2016年以植物蛋白製成的純素肉品「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在美國一位名廚餐廳發表後,植物肉排變成廚師界的最新明星食材,而2019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演員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等人投資的「超越肉類」(Beyond Meat)上市股價飆漲創造驚奇後,植物肉也跨界成為華爾街投資新標的。過去數年植物蛋白創新產業蒸蒸日上,加上COVID-19全球大流行,絕大多數國家關閉餐廳抗疫,民眾只好上超市採買,追求健康加上嘗鮮帶動「植物肉」需求上升,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大型超市為例,植物肉品牌與種類大增。植物肉變化也愈來愈多,從過去單純的漢堡肉排,櫃上出現了香腸、肉餅、肉醬、雞塊、起司,甚至是鵝肝,搭配包裝上多汁美味的圖片,若不是旁邊打上百分百植物製成,真看不出這些是由各種豆類製成的「植物肉」。相較「植物肉」發展順利,另一種在實驗室細胞培養的人造肉做法則因研發成本高昂,目前產業尚未成熟。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資料,近年嘗試植物肉的消費者可略分為,出於健康因素對以植物為基底的食品興趣日益增長,另一部分則是在各種動物福利機構倡議下,為避免虐待動物改吃素食,另外還有環保愛地球,植物肉較真正的牛肉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因素驅動。英國投資銀行巴克萊集團(Barclays)曾預估,替代性肉類銷售額10年內可能達到1,4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肉類產業的10%。繼各種「植物肉」不斷創新推出後,廠商也把腦筋動到研發「植物魚」及「植物蛋」領域,可能再過不多久,超市貨架上也會出現更多相關產品。最近雀巢公司投資了一家舊金山公司Sundial Foods,這家公司準備推出植物雞翅,而且是提供完整的雞翅,包括雞皮、肌肉和骨頭。雀巢表示Sundial獨特的素食雞翅是使用專利技術,產品除具有肉質纖維口感,並強調飽和脂肪更少,且與傳統雞肉相同數量的蛋白質,是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的理想產品。此外,目前植物肉主要蛋白質來源多為大豆、豌豆,但蘑菇也即將加入競爭。一家瑞典公司Mycorena已經創造了一系列真菌蛋白製作的肉丸、香腸和雞塊,並正著手開發無肉培根等新產品。做法是將特定蘑菇的根狀孢子發酵後產生一種富含蛋白質、無味的食品,被稱為真菌蛋白,真菌蛋白加工後,其與肉品類似的天然絲狀結構,較植物蛋白更有優勢,有潛力引發下一波潮流。另外,芝加哥的Nature`s Fynd公司也開發出使用黃石國家公園的真菌菌種來生產真菌蛋白,並推出肉餅和起司等商品。植物肉遭批高度加工  麥當勞漢堡成分更簡單不過,就在植物蛋白產業推陳出新之際,也出現批評聲浪,一些評論家認為植物肉仍依賴工業化生產,產品資訊也不足,無法確定是否比真正的肉類更環保。牛津大學全球食品系統的研究員Marco Springmann懷疑肉類替代品在改變食品系統方面的效果,指這些公司做出了瘋狂的聲明,但他們沒有任何獨立證明來支持這一點,他建議消費者減少肉類的比例,改成以蔬菜和豆類為主的彈性素食。此外,打開植物肉商品的成分表通常也是一長串,為了增添風味與口感,植物肉必須要高度加工,以及加入鹽分,是否還可被認為健康食品也不明。德國之聲2021年11月也以「素食熱消退了嗎?」為標題,探討股市明星Beyond Meat和瑞典燕麥奶大廠Oatly財報虧損,專家認為肉類替代產品使用多種油類,配料複雜。相較之下麥當勞漢堡的成分表還簡單明瞭,遠比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容易閱讀。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20年在一篇《我們似乎忘記了,就像肉類一樣,純素食品會破壞地球》文章指出,讚揚植物性食物可促進健康和地球環保的口號已成為時尚。但在應對氣候挑戰的過程中,卻似乎忘記了植物性食物也可能有不良因素。例如全麥麵包似乎是一種有益健康、和平、無爭議的食物選擇,直到有些全麥麵包被抽檢含有農藥殘留物,認為不該一味妖魔化動物性食物並歌頌植物性食物。當食物被冠上植物「綠色」光環時,易讓消費者與蔬食無負擔劃上等號,但訴求環保的食品也有高度加工以及添加劑等問題,均衡飲食才是健康之道。
暖藕色注入小清新,獨居自在的寧靜生活
2022-01-26
電梯大樓單層、老屋、22坪、2房2廳、1人。空間格局:玄關、客廳、餐廳、衛浴、書房、主臥室、客房。主要建材:油漆、乳膠漆、花磚、超耐磨木地板、木地板、不鏽鋼、鐵件、木作貼皮、烤漆、鋼刷木皮、水泥粉光、人造石、賽麗石、軌道燈、噴漆、噴砂玻璃、彩色灰泥塗料家是怎麼樣的存在?身為銀行總行主管的屋主,結束朝九晚五的忙碌工作後,更迫切回歸靜謐清幽的生活。對她而言,家是舒壓放鬆、遠離日常生活喧囂的避世海島。長期置身於喧囂忙碌的都市,享受繁華便利之餘,多少會渴望寧靜生活的美好。個性文靜、嚮往低調生活的屋主,在有著「台北市蛋白區」之稱的文山區,看上一間靠山區的老屋,雖然屋齡超過30年,有漏水、壁癌、管線老舊等問題,但四周圍環境安靜,令他決定搬進22坪的老屋,追求心之所向。擅長將人的特性融入設計語彙的樂創空間設計團隊分享,最初丈量時,打開窗戶便能感受到山區吹來的風與空氣,顯得清幽不壓迫。為了保留環境帶來的優勢,從基礎工程開始逐一解決老屋的體質問題,針對破碎的格局,設計師也提出3~4種解方,藉由去除1房放大公共空間尺度,並拯救原先過於蔭蔽的廚房,讓它得以融入公領域,空間變得更為寬敞通透。如今,以客廳連結餐廳、廚房的開放區域為中心,無論用餐聚會、或疫情下居家辦公、亦或是享受獨處時光,都能切實地實現最舒適的自我追求。用色彩增添表情,也形塑空間的調性相當具有特色的暖藕色手工漆牆面,是這間房子最具靈魂的端景。設計師考量屋主個性,以藕色為空間增添溫馨的表情,藉由師傅一筆一劃手工慢磨的紋理,形成一道令人難以忘懷的風景。傢飾、傢具的部分則選用灰色過渡,並適度加入湖水藍點睛,也呼應木地板的溫潤木質。收納空間輕量化規劃,是屋主提出的需求之一,獨居、也懂得取捨的他明白自身的需求使用單純,僅要求能適當收納,避免讓櫃體限縮有限的空間。可以看見公領域鮮少高於人的傢具,收納櫃、冰箱等也緊貼牆面布局,保留視覺核心的開闊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空出更完整的使用空間,讓屋主能保有彈性使用的可能,無論做瑜伽或運動都更方便。為了降低天花高低落差大以及梁柱過於明顯帶來的壓迫感,設計師特地以圓潤的大弧形設計銜接高矮區,令客餐廳看起來更加高挑,即使整天待在家中,也不再緊迫。設計師解讀屋主需求● 原有零碎隔間調整為開放式,狹小空間內打造輕鬆開闊感。● 以手工特殊漆作主題墻,利用色彩傢具整合設計。● 收納櫃輕量化規劃,避免空間過於擁擠。01 動線 暖藕色調劃分玄關與客餐廳界限藕色主題牆除了作為公領域的主視覺外,也一路延伸到玄關、客房走廊,除了界定公私領域外,也起到引導人從入口到更開闊的公共空間的動線作用。此外為了維持整體的一致性,客房的房門也採同一手法設計,暖藕色調仿佛無限漫延,締造了進退的層次感。02 照明 置入不同燈具,滿足各種使用情景設計師指出,燈光依照功能性可分為主要照明以及情景照明。此案除了天花板嵌燈外,還在餐廳增加吊燈以及軌道燈,目的是讓屋主能夠有更多元的使用情景,例如週五下班後只打開吊燈與軌道燈,立刻便塑造出不同的氛圍,迎接久違的獨處時光。03 設計 弧形天花修飾梁柱的壓迫感為了解決天花板和梁柱的壓迫感,以帶有曲線的弧線設計銜接天花板的高矮區,讓視線能隨著線條的方向延伸拉開。此外,沿著大弧形的邊緣植入燈條,不僅提供更全面的照明,也起到指引的作用。04 機能 廚房空間擴大,美感實用兼具最初格局中的廚房,僅只是緊鄰陽台的小小檯面,設計師透過加長廚具,賦予更高的實用性,一字型動線令烹飪操作都相當方便,也將電器櫃等一併收納其中。色彩挑選上,選用乾淨利落的白色,避免過多色彩的運用反而破壞公領域的和諧共融。05 色彩 活潑色調,將亮眼的陽光帶入室內有別於公領域帶點小清新的暖色調,主臥選擇以明亮的黃色系為主題色,帶來愉悅、充滿活力的氛圍。為了弱化側邊大型衣櫃的存在感,設計師採用朦朧的噴紗玻璃拉門設計,半穿透性使衣櫃不再巨大,營造猶如開放式更衣間般的視覺效果。
我們與過勞的距離 身體求救信號莫輕忽
2022-01-26
「過勞」是指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一般處於過勞的人,可能會有疲勞、苦悶失眠、經常頭痛和胸悶、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以及心電圖不正常等症狀。勞工透過工作獲得薪資維持生活所需,但卻有一些勞工從事高工時、低工資的工作,若想增加收入,只能靠不斷上班、加班,減少休息時間,才能提高薪資,長此以往可能不知不覺將自己推向過勞深淵。職場過勞現形記 小編加班破百小時猝死新北市金山區公所小編陳嘉緯原本負責新聞聯繫、首長行程記錄、新媒體行銷工作,並與其他課室人員共同擔任網路小編、協助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卻在2020年8月4日晚間在家中浴室猝死。在猝死前,陳嘉緯才剛更新金山區公所的臉書粉絲專頁,他的親人與朋友都懷疑,其驟逝與區公所工作過勞有關,更在網路上引發「小編過勞」話題,陳嘉緯的案例後來經勞保局審議,因他發病前單月工時比正常工時超過100小時、前二至六個月平均也逾80小時,認定陳嘉緯確實「過勞」。國內名人、明星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案例時有耳聞,外界總會猜測、聯想這樣的案例與身體健康因素關聯較大,卻往往忽略過勞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怎樣才算過勞? 勞部參考指引列三要件「過勞」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俗稱,但在台灣法令上並沒有「過勞」一詞,而在醫學上則認為,職業並不是直接形成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主要因素,但如果「職業上的工作負荷」是造成腦心血管疾病促發或明顯惡化的原因時,就可認定為職業病。不過,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職業病,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促發與工作相關性爭議更大、認定也更為困難,因此日本及韓國都有訂定相關指引來協助認定,而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也有訂定《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考指引》,俗稱為「過勞指引」來協助判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衛生健康組組長張國明受訪指出,「過勞指引」在評估勞工工作負荷情形的認定要件有三點,包含異常的事件、短期工作過重、長期工作過重。所謂異常事件,是指勞工發病當時至發病前一天,是否有持續工作或遭遇到天災或火災等嚴重異常事件,且能明確指出狀況發生的時間及場所,當遭遇事件時會引起急遽的血壓波動及血管收縮,導致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發病,即可證實異常事件、負荷過重存在。而短期工作過重是指發病前約一週內,勞工是不是有從事特別過重的工作,而所謂過重的工作是指與日常工作相比,客觀的認為造成身體上、精神上負荷過重的工作,評估內容包含工作量、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因素,像是發病當時到前一天是否特別長時間過度勞動,發病前約一週內是否常態性長時間勞動等。至於長期工作過重,則是評估發病前六個月內,勞工是否有因長時間勞動造成明顯疲勞的累積,而評估長時間勞動的工作時間是以每週40小時,以30日為一個月,每月176 小時以外的工作時數計算「加班時數」。指引也舉例,如果發病前一個月的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或者是發病前二至六個月內之前兩個月、前三個月、前四個月、前五個月、前六個月的任一期間的月平均加班時數超過80小時,就可依其加班產生的工作負荷與發病有極強的相關性做出判斷。快被工作壓垮了? 過勞量表自我檢測不過,相關指引都是在勞工可能已經過勞時才可以協助認定,因此勞動部近年也力推勞工工作與生活平衡,盼讓勞工遠離過勞。勞動部表示,「過勞」是指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且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一般處於過勞的人,可能會有疲勞、苦悶失眠、經常頭痛和胸悶、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以及心電圖不正常等過勞症狀,但由於每個勞工的感受差異有別,因此勞動部也在官網設置「過勞量表問卷」(https://icare.osha.gov.tw/evaluation/personal_Q2.aspx),提供勞工自行填卷、評估。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表示,當勞工自我評估有過勞症狀時,都可到全國勞工健康服務中心尋求協助,服務中心會提供工作是否影響健康諮詢、健康檢查結果異常指導及心理諮商等服務。職安署也提到,如果勞工經評估後或健康檢查結果,認定屬過勞高風險者,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雇主有必要預防責任,應妥善規劃及採取必要安全衛生措施。因此,如果勞工經醫師評估不適合長期加班或輪值夜班等情形,勞工可持醫師建議報告書,依規定向雇主主張權益,如果雇主沒有採取預防過勞措施,勞工都可以檢具事證向勞檢機構申訴、維護權益。
光線流轉自然 沈澱放鬆身心的庇護所
2022-01-01
Space Data20坪、住宅、建材:手工塗料、木皮、鐵件、木作噴漆、水磨石、鏡面侘寂生活 Living a Wabi Sabi Life回歸質樸生活,空間感、機能兼具的庇護所擅長從不同面向、不同角度發掘空間之美的向度設計設計師曾致豪,從不界定自身風格,而是藉由客戶的需求與設計的拉扯,屢屢激盪出非凡的火花。所操刀的作品「侘寂生活 Living a Wabi Sabi Life」,回應屋主每天通勤到台北工作,再往返桃園休憩,希望住家是庇護所的需求,進一步融入「侘寂」日式美學中回歸本質、接受不完美與短暫的核心精神,牽動人們對簡單生活的渴望,成功奪下第九屆「2021 TINTA金邸獎空間美學新秀設計師大賽Taiwan Interior New Talent Award」居住空間小戶型類金獎。去除裝飾,讓光自然流轉從平面布局開始,曾致豪便一絲不苟地進行鋪排,為空間增添了層次感。僅20坪大,空蕩蕩的空間若按照建商安排,會是三房兩廳的格局,他說服屋主調整為兩房,並將客餐廳整合在同一個空間中。面對屋主本身對「玄關正對窗」的風水考量,設計師利用鏤空的鐵件皮層與電視牆阻擋,一來滿足風水需求,二來讓光在空間能上下自然流通到玄關與廊道,避免玄關過於陰暗。此外,更刻意壓低廊道天花板,藉由採光引導人前往開放場域使用,也透過地坪與天花板的高度,使人默默感受到空間的轉換,放大身處客餐廳的空間感。以打造庇護所出發,曾致豪從侘寂美學中提煉出黑白灰色調,搭配其接受不完美、去除裝飾、無須繁華的特質,運用富有粗糙手感肌理的手工漆料搭配自然材質的木皮,潤飾整體空間帶來的溫度。所有傢具、天地壁材料也經過精心挑選,確保視線中沒有過多繁雜色彩與裝飾,達到遠離喧囂,回歸簡單的氛圍,得以放鬆、沉澱身心靈。牆面兩端則特地加入鏡面,讓空間繼續延伸。作為開放場域延續的臥房,承繼去除過多裝飾的核心,門片櫃體合而為一,減少視覺上的凌亂感,簡單樸實的設計與適度留白,更能回歸生活的本質。間接與隱藏式燈具,弱化存在感。百葉簾上或開放櫃中都設有燈條,以間接照明的方式增加空間的使用情境。天花板的嵌燈也經過噴漆,弱化燈具在空間中的存在感。餐桌上的吊燈則選用線性燈具,使整體視覺不會顯得太笨重。鏤空設計讓採光與空氣流動。上下鏤空的電視牆、鐵件皮層,將光線吸納到廊道空間,讓光影隨時間映照在自然肌理的天地壁和傢具上。大面積留白更顯明亮。為了讓空間更顯明亮,設計師在沙發、餐桌大面積上選擇以淺色為主,而餐椅與桌腳則用深色來呼應黑白灰色調。百葉簾調節光影變化。公共空間以木皮百葉簾取代窗簾,除了溫潤空間調性外,也希望能藉由木百葉,隨日照變化調節進入空間的光影。臥室回歸隱私。公共場域的鏤空設計並沒有延續到臥室中,而是回歸隱私。廊道燈溝引導動線。由於廊道天花板較低,設計師特地在廊道上方做了一條燈溝,延伸到兩側臥房引領人前往下一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