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降息預期飆升 股市準備大飆?
2025-08-30
自從川普上任後,不斷極力主張求聯準育降息:背後主要因為國債壓力與經濟政策考量,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6.7兆美元,利率每下降一個基點(0.01%)可節省美國政府約1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若能降息1碼以上每年就可以節省數百億美元,為其他政策騰出更多的財政空間。此外,與近期關稅政策有密切關係,市場推測川普希望透過降息,壓低企業融資成本,減緩直接轉嫁給消費者的壓力。降息預期大幅攀升  多項指標點出方向美國聯準會(Fed)於7月底會議決議將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區間不變,連續第五次按兵不動。然而,近期一連串經濟數據顯示,Fed可能不得不啟動降息循環。通膨方面,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較上月僅小幅上升0.1%至0.3%,但市場預期關稅對物價的真正衝擊,約需3至6個月才會更為明顯浮現。其次觀察7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就業人數懂7.3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萬人,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失業率則微升0.1個百分點至4.2%。此外,5、6月數據更創下疫情以來最大幅度的下修,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已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受此影響,FedWatch顯示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快速升溫,公布前降息機率為68.1%,數據出爐後跳升至90.1%,其中累計降息兩碼的機率也攀升至89.9%,反映出勞動力市場成長可能已陷入停滯。除了經濟數據外,聯準會內部也出現關鍵變化。上回利率決策會議中,有兩名理事罕見投下反對票,主張立即降息,顯示內部對降息時機十分分歧。另一方面,理事庫德勒突然辭職與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任期將於明年5月屆滿,川普將有權利提名新任主席與理事人選,後續顯示在決策層中對未來利率政策方向擁有更大的主導權。股、債、美元後續走勢會如何?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快速升溫,推動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跌破4.3%。由於債券殖利率與價格呈反向關係,殖利率下滑意味著債券價格上漲,也為債券市場帶來新的投資契機。近期外資不僅大量買進與台股相關的ETF與債券,台積電更在6月初加碼購入2540萬美元,以金融債為主的公司債,顯示資金正加速流向債券資產。通常,降息會導致美國利率下降,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吸引力減弱,投資人可能將資金轉向利率較高或風險較大的資產,使美元匯率承壓走低。然而,在川普關稅政策推動下,各國紛紛加大對美國的投資規模,累計金額達數千億美元,推動未來增加美元需求,對美元形成一定的支撐力道,彼此抵消甚至反轉降息帶來的貶值壓力。在股市方面,降息通常有利於資金流向股票市場,並推動投資人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歷史經驗顯示,降息後市場上漲的機率偏高,其中以高科技產業受惠最為明顯,成本下降可加速研發與擴張,提升未來成長預期。然而,降息往往伴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投資人仍需關注後續的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降息動作不致太激進摩根大通(小摩)指出,美國勞動力需求已顯著下滑,這是經濟衰退的早期警訊。穆迪(Moody’s)則認為,多項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可能正處於衰退邊緣,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市場方面,降息預期升溫,部分機構推測今年可能出現3次降息。不過專家觀點較為中性,認為就業市場狀況「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目前屬於「軟化」而非「惡化」借段,因此降息循環將以適度步伐進行,不太可能採取激進的大幅降息。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理財周刊》1303期,2025.08.15出刊。
兩年還完千萬房貸 陳詩慧:「投資一定要相信自己」
2023-09-30
股票市場中投資人樣貌千百種,投資策略也會隨著每個人的個性、經濟條件或職業與生活背景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屬於穩健保守派,主要採取被動型投資策略;有些人則屬於積極派,聚焦短線趨勢,喜歡投機型標的。曾在電子業擔任業務,於產業最前線打滾多年的陳詩慧善於分析總經環境和產業動態,樂觀、積極的個性中帶有幾分務實,不屬於投機派,亦不屬於保守派,她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加上波段操作,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波段投資心法」,在四年內為自己賺進四千萬。投資起手式:觀察總體經濟談起投資理財的契機,陳詩慧笑說一開始只是為了存錢讀書。「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中部知名的電子企業,為了出國讀書,我全年無休地工作,好不容易在三年內存下一百萬。」然而,這筆辛苦存下的進修基金,卻因為誤買地雷股,慘賠收場。陳詩慧回憶,她人生第一支股票買的是順大裕,沒想到這家公司後來爆發鉅額違約交割,股價一路從兩百多元跌到剩下二元,最後下市,「人在異鄉卻繳不出下學期的學費,我只好跟同學借錢、到處打工。」投資小白出師股市不利是常有的事,有了前車之鑑,陳詩慧回國後工作之餘常到超商翻閱理財雜誌,用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了解總體經濟局勢,同時開始學習基金投資。「一開始我先看每一個國家的GDP,接著去比較各國基金的績效,看哪些國家的石油、黃金、礦產等天然資源看漲我就買進。」陳詩慧說,她透過投資基金練習投資基本功,發現原來總經環境跟投資市場有很高的連動性,此後她每次買基金、投資股票前,一定會先了解當下全球經濟環境,而她也憑藉著這個投資邏輯,在三年內將五十萬元的資本額翻倍成長到三百萬。陳詩慧表示,總體經濟環境涵蓋層面相當廣,除了要關注政治動態,也要了解進出口貿易表現,藉此掌握景氣循環與市場資金動向。她舉例,「2017年我觀察到外資熱錢大量湧入、新台幣升值,大環境有利於台股上漲,於是便大膽地將手頭僅有的四百萬元現金投入台股,順勢搭上多頭列車。」先確認大環境好不好  再挑選趨勢向上的龍頭股掌握全球經濟局勢只是第一步。身為電子業業務,為了在瞬息萬變的產業中,更全面地掌握產業趨勢與各個企業的盈利狀況,陳詩慧學習如何精準判讀財報。投資初期她靠著觀察總經環境、掌握產業脈動,相輔相成,打造自己的投資組合。2016年陳詩慧創業失敗,損失三百多萬元的資本額,同時身上還背負一千八百萬元的房貸,龐大的經濟壓力下,為了迅速扭轉經濟劣勢,她根據過往的投資經驗擬定出「天龍八步波段投資策略」,兩年後成功清償千萬房貸。具體如何執行?第一步,先看大環境好不好,第二步,看產業基本面,尤其是尋找美國股市當紅熱門產業,再對應到相關產業及龍頭股。陳詩慧鎖定近期很夯的AI題材,選定指標龍頭輝達檢視它的財報表現。從上個月底發布的財報來看,輝達營收表現非常亮眼,最新一季營收年增101.48%,優於市場預期,預計本季營收會更旺,年增可以到170%。在營收大漲之後,輝達的本益比下跌到八個月新低,從基本面(第三步)來看是可以進場的時機,也是支值得長線持有的股票。接著對焦技術線型KD值與MACD值來找買點。陳詩慧表示,儘管輝達股價在財報公布後飆漲,但隨後卻迎來連續三天的回吐,於是她選擇在下跌區間連日進場。依照陳詩慧進場的時間點,KD值大約落在60左右,尚未過熱,而MACD值則是介於空方轉多方的局勢,因此符合天龍八步的布局策略。陳詩慧在八月中旬將十萬美元投入美股市場,主攻輝達與特斯拉兩檔股票,短短一週已獲利五千美元。部分讀者可能會把「波段」與「短線」搞混。事實上「天龍八步波段投資策略」不跑短線(當沖、隔日沖),或以投機心態盲目跟進飆股,而是選擇基本面看好的股票,利用趨勢做「長線」波段、創造獲利。陳詩慧也提醒投資人要謹記最後一步,在股價「跌」時買入、股價「漲」時賣出,不要太貪心,想要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波段投資在精不在多陳詩慧的持股並不多,大部分聚焦在科技、電子類題材,包括電動車族群:特斯拉、充電樁,啟碁(6285);電競顯卡族群,微星(2377);AI族群,輝達、台積電(2330),還有布局低基期的記憶體族群,因為AI與物聯網會使用到更多倍的記憶體。她強調,投資的重點不在多而在精,一定要對自己選擇的標的有足夠的了解。陳詩慧分享,自己從去年開始買入台積電,目前持有二十張。她表示,台積電近兩年本益比都在相對低檔,是進場、增持的好時機。展望明、後兩年,她以歷年最低本益比16.6倍以及推估的EPS值做計算,預期明年台積電股價有望來到630元,後年更可能上看730元。另外,根據台積電發布的消息,其AI半導體應用目前貢獻營收6%,陳詩慧表示,市場預估若此佔比在未來能成長到25%,本益比也有望來到25倍,那麼屆時台積電的股價將直攀800~900元。陳詩慧建議投資人鎖定熟悉的標的輪流操作,靠著長期追蹤月營收、獲利、本益比、漲價或缺貨題材掌握股性,在逢低時加碼,買進之後短暫套牢則繼續持有,報酬成長超過20%時賣出,逢低時再買進,反覆循環,一步一步把雪球越滾越大。在股市身經百戰,陳詩慧始終屬於「樂觀派」投資人。有別於許多投資人,投資組合經常劃分為「成長股」與「價值股」,陳詩慧的投資組合中只有所謂的「績優股」。「因為我對手中每一檔股票都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我相信我選擇的股票都是好標的,不會隨著市場起舞,也相信它們都能為我帶來獲利成長啊!」她笑著說。如果要為「樂觀派」投資人下一個最佳註解,那就是「相信自己!」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02期,2023.09.08出刊。
房東終止租約的條件
2023-08-31
案例:一、林二向陳一承租A屋居住,租期中,房東陳一因為自住的B屋遭債權人法拍,因此有必要收回A屋自住。陳一可以單方提前終止租約嗎?二、李四為經營餐廳,向張三承租C店面。租約到期後,李四繼續支付租金,房東張三也沒有反對。之後張三打算收回C店面自己經營遊樂場,張三可以單方提前終止租約嗎?三、趙六向王五承租D屋居住,押金3萬元,月租1.5萬元,但趙六積欠3個月租金4.5萬元,王五可以終止租約嗎?解析:一、租賃條例的規定案例一的A屋是「住宅」,首先應考慮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0條之規定:「租賃期間發生下列情形之一者,出租人得提前終止租賃契約,且承租人不得要求任何賠償:一、承租人毀損租賃住宅或附屬設備,不為修繕或相當之賠償。二、承租人遲付租金或費用,達二個月之租額,經定相當期限催告仍拒繳。三、承租人未經出租人書面同意,將租賃住宅轉租於他人。四、出租人為重新建築而必要收回。五、其他依法律規定得提前終止租賃契約。出租人依前項規定提前終止租賃契約者,應依下列規定期限,檢附相關事證,以書面通知承租人:一、依前項第1款至第3款及第5款規定終止者,於終止前30日。二、依前項第4款規定終止者,於終止前3個月。」其中第1項第4款規定出租人為重新建築是可以片面終止租約收回房屋,然而陳一收回A屋的目的是「自住」,而非重新建築,無法適用上述條款終止租約。第5款規定「其他依法律規定得提前終止租賃契約」,也可以提前終止,因此還需要考量其他有關終止租約的法律。二、土地法的規定土地法第100條規定:「出租人非因左列情形之一,不得收回房屋。一、出租人收回自住或重新建築時。二、承租人違反民法第443條第1項之規定轉租於他人時。三、承租人積欠租金額,除擔保金抵償外,達2個月以上時。四、承租人以房屋供違反法令之使用時。五、承租人違反租賃契約時。六、承租人損壞出租人之房屋或附著財物,而不為相當之賠償時。」陳一可否依上述第1款規定提前終止租約「收回自住」呢?答案還是不行,因為「定期租約」不能適用土地法第100條,只有「不定期租約」才能適用。司法院院解字第3489號解釋:「土地法第100條之規定於施行前未終止契約之不定期租賃亦適用之。至定期租賃契約,無論其訂約係在施行前抑在施行後,均無同條之適用,院解字第3238號解釋應予變更。」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138號判例:「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所謂收回自住,係指出租人對於其出租未定期限之房屋,有收回自住之正當理田及必要情形而言。故出租人以收回自住為原因請求返還房屋,須具備上述要件並能為相當之證明者始得為之。」結論是,A屋的租約尚在期限內,並非不定期租約,依上述實務見解,不能適用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終止租約。三、土地法自住的定義案例二的C店面不是住宅,不適用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只能適用土地法第100條。問題是,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規定「出租人收回自住或重新建築時」可以終止租約收回房屋,而張三收回C店面的目的是「經營遊樂場」,既非自住又非重新建築,這樣可以提前終止嗎?答案居然是可以。最高法院48年台上字第853號判例:「土地法第100條第1款所謂自住包括經營商業在內,而經營商業又不以對商業有無經驗為限。」51年台上字第370號判例:「土地法第100條所謂之房屋兼指住屋與供營業用之房屋而言,系爭廠房租賃固無排除該條規定之適用,惟上訴人在原審既始終主收回系爭廠房及機械設備自行經營,自與該條第1款之規定相當。」C店面的租約到期後,李四繼續支付租金,房東張三也沒有反對,民法第451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後,承租人仍為租賃物之使用收益,而出租人不即表示反對之意思者,視為以不定期限繼續契約。」因此張三李四之間已經成立「不定期租約」,可以適用土地法第100條;張三雖然是為了經營遊樂場,依上述判例見解,仍可以適用第1款規定終止租約。四、欠多少租金可以終止租約?關於以房客積欠租金為由終止租約的條件,有民法第440條第1、2項、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款及土地法第100條第3款等3個條文,最大差異在於土地法規定,須以擔保金抵償後尚欠租達2個月,其他兩個法條只要欠租2個月加定期催告就可以終止租約。案例三的D屋是住宅,應優先適用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趙六積欠租金4.5萬元已超過2個月租金額,照理講房東王五應該可以終止租約,但是不行。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516號判例:「租賃契約成立後因情事變更租金額增加為若干倍者,土地法第100條第3款抵償租金之擔保金,係契約成立時支付者,亦應依同一比例增加之,業經司法院院解字第3489號釋在案,至土地法第100條第3款關於擔保抵償租金之規定,雖僅就未定有期限之租賃而設,然在定有期限之租賃實具有同一之法律理由,自應類推適用。」依上述實務見解,雖然D房屋是住宅且為定期租約,仍應類推適用土地法第100條第3款,趙六積欠租金3個月,即使王五以押金3萬元抵償後僅欠1.5萬元,尚未達到可以終止租約的要件。
國民ETF變身飆股 股債配置正是時機?!
2023-08-31
受惠於AI熱潮追捧,讓許多原本以定期領息為主的高股息ETF搖身一變成為波段漲幅超過20%的飆股,存股族意外受惠。如號稱國民ETF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今年走勢就相當強勁,在AI概念成分股上漲帶動下,七月股價持續上攻至歷史新高,亮麗表現讓不少原先打算長期存股的投資人動搖,紛紛考慮是否該逢高獲利了結。觀察00878追蹤的指數「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截至2023/7/28,近三年指數含息報酬指數達85.4%,勝過大盤總報酬59.5%(2020/7/20~2023/7/28 )。 而該檔ETF受益人數近103萬人,規模超過新台幣2,200億元,其股價自7/11突破歷史前高19.75元後一路上攻,7/28收盤價來到歷史新高22.45元。綜觀AI產業前景,儘管目前對於整體電子業的營收貢獻占比不高,但本季台積電法說對AI前景釋出正面看法,加上預估今年AI伺服器出貨量年增率可達38.4%,多檔AI伺服器概念股,如緯創、廣達、光寶科、英業達等,AI需求爆發,隨著明年景氣可望好轉,在投資人搶先布局的FOMO情緒(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帶動下,塑造了本次的AI概念行情。惠譽降美國評等  意外帶動債券買氣?!上週信評機構惠譽(Fitch)於8/2以未來三年財政預計惡化以及政府負債增加為由,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等從最高級別AAA調降至AA+,如此的重磅消息直接讓投資人聯想到2011年的降評股災事件。相比於2011年標普降評的事件,本次惠譽降評所帶來的市場衝擊程度明顯較小,僅亞洲市場與債券市場出現短暫的反應,台股適逢AI族群遭到大幅調節賣壓,加權指數與台指期貨單日重挫逾三百點,但隨著市場情緒消化後,並未再進一步殺低。而債券市場反應更是冷淡,投資人並不認為本次的降評將帶來美債前景的重大改變,因為儘管美債受到降評,但市場上並無可替代美債的商品,反而激起市場逢低買進的意願,連帶的殖利率較高的投資級公司債也受到市場資金青睞,台股的長天期公司債ETF更是直接受到外資追捧,帶動短線跌深後的買盤進駐。投資人認為,美國升息循環已到尾聲,若後續啟動降息循環,有利於長天期債券價格的反彈。儘管何時開始降息仍未可知,但較為積極的投資人已開始布局債券市場。高利率環境充滿挑戰  股債配置打造核心資產七月份美聯儲利率決議升息一碼,將基準利率提升至5.25%~5.5%的水平,目前市場認為七月的升息很有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次或倒數第二次的升息,同時美國經濟前景實現軟著陸的機會越來越大,配合明年台灣和美國的大選在即,股市在熱錢簇擁之下已經收復了大部分2022年激進升息的跌幅,已來到相對高檔。另一方面,去年同樣慘兮兮的債券市場今年仍位於相對低檔,讓不少投資人想要調節已經有巨大獲利的股票市場,轉進仍位於低檔的債券市場。筆者認為,債券市場要贏來反彈,必須印證市場認為很快將迎來降息的假設,此時進場未必會是最低點,若以操作價差為主要目的,並不適合。相反的,若是打算以股債配置的策略建構自己的核心資產,那麼此時的債券市場確實擁有相對高的利率回報,投資人不妨可以中長期投資的角度,趁著本次升息循環,使得債券殖利率來到近二十年的相對高檔,著手布局自己的被動收入核心資產。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98期,2023.08.011出刊。
3Q換股 低基期網通、生技醫療強股
2023-07-31
2023年上半年結束了,大盤指數上漲二千餘點,您的投資操作獲利了嗎?若有,繼續保持,若無,則需努力。進入第三季,欲在下半年有所斬獲,尋找低基期且產業前景明朗,又有題材者,非網通與生技醫療兩大族群莫屬,生技醫療不僅類股指數目前漲幅低於大盤指數,月底有歷年規模最大生技展登場外,前五月累計營收也都高於市場預期。而網通族群則在美國拜登政府宣布大撒1.3兆元打造全美高速上網,沉悶許久的族群應聲大漲,尤以北美營收占比達八成的仲琦(2419)在股價基期低,領漲帶動下類股齊揚。生技股業績超級比一比先從生技醫療談起,法人指出,上半年大盤指數高達40%~50%,而生技醫療指數則在20%~30%區間震盪,顯然落後大盤表現,但類股業績表現雖非亮麗卻也不俗,前五月累計營收年成長較高者包括德英(4911)507.83%最高,下半年皮膚癌新藥三期臨床;其次是保瑞(6472)227.43%,委託暨設計製造(CDMO)穩定成長;美時(1795)56.28%,血癌用藥市占率逐年提高,歐美市場藥證也將陸續取得。前述生技醫療族群既有基本面,七月底的生技展登場又有題材面,今年為疫情解封後首次實體展,號稱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規劃CDMO展區、基因檢測與細胞再生醫療展區、AI智慧醫療等八個主題,參展廠商共有622家,16個國家參與,估吸引11萬餘人參觀,其中CDMO是政策與廠商積極推動的產業發展大方向。理周投研部表示,台灣因臨床人口數不足,並不適合新藥的發展,CDMO則是截長補短的利基型商業模式,尤其台灣過去科技產業擁有設計代工(ODM)的經驗,相當適合未來生技醫療在CDMO的發展,全球CDMO從2016年353億美元,至2020年提高達600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會達1000億美元以上。今年包括台康(6589)、台耀(4746)、保瑞、大江生醫及中裕(4147)等都將擴大展出。法人指出,生技醫療大致分為製藥、通路以及醫材等為主,在製藥產業方面,理周投研部較推薦旭富(4119)、台耀(4746)及中化生(1762)。其次,在通路方面則推薦大學光(3218)與大樹藥局(6469),大學光屈光雷射技術在台灣仍有1.8倍成長空間,而大樹藥局今年展店數將增加20%,年營收也有機會同步增長。醫材則因新冠疫情雖流感化,但歐美地區重症者仍未見平息,專注密閉式抽痰管的太醫(4126)以及快篩試劑的泰博(4736)值得留意。理周投研部指出,生技醫療類股有一特性,是當沖客相當喜愛的族群,六月底隨著大盤指數下跌時,生技醫療股成為多頭點火標的,熱門個股當時的現股當沖率都高達50%以上,根據交易所資 料上半年當沖總收益是186.4億元,但扣除證交稅和手費,實際收益是負101.7億元,等於每戶損失11萬元,也因為這個原因,個股股價短線起伏較大,投資人操作宜謹慎。美國網通基建大餅掀波瀾另外,美國拜登政府6月28日宣布大撒1.3兆元打造全美高速上網,沉悶許久的台廠網通族群應聲齊漲, 法人指出,六月AI旋風來襲,大盤指數大漲千餘點時,上市網通族群類股指數卻從147下滑至137,上櫃網通則從98.62下跌至95.26,落後大盤不少,此次拜登政府釋出利多,讓多頭資金有轉進基期較低的網通族群。轉進低基期網通潛力股法人指出,受全球景氣反轉以及俄烏戰爭影響,北美消費性網通相關產品自去年感恩節開始放緩,第一季均調降類股每股獲利預估,這也是網通族群近來股價表現較為沉悶的原因。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83期,2023.07.07出刊。
手機下 AI上 黃仁勳概念股大蒐密
2023-06-30
什麼樣的人能讓台股一舉攻上萬六,不僅財經媒體爭相報導,就連綜合性紙媒或電子媒體全部瘋版面,他就是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就連來台上饒河夜市買宵夜也成為追逐焦點,原來輝達第二季營收年增要超過六成達110億美元的背後,將大幅挹注台廠供應鏈,而手機銷量不如預期前景堪慮下,人工智能(AI)帶起的新動能,讓原本推升台股動能的科技股一發不可收拾,黃仁勳概念股不管是已浮上檯面或是蓄勢待發,在比價效應下都是值得留意的。輝達一人有慶  台廠兆民賴之輝達從今年一月在美股開始起漲,至5月26日止收盤價389.46美元,市值達9631.85億美元,本益比220倍、股價淨值比43.53倍,技術線型呈九十度向上狂漲。事實上,輝達在5月24日公布首季財報時,營收為71.92億美元,其中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是雲端供應商和大型消費互聯網公司對其GPU芯片的需求推動時,台股並沒有太激情演出,而是到了5月25日黃仁勳來台,市場更傳出輝達第二季營收年增要超過六成,達110億美元後,美台二股市才出現瘋狂追價情形。在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尤其是ChatGPT生成式AI,原本專注在遊戲繪圖晶片的輝達是如何搶到商機呢?黃仁勳團隊為因應市場需求,去掉原本專注在圖形運算單元,保留通用運算單元,使晶片在性能、易用性與通用性更加強大,且與微軟等企業用戶介接輝達超級伺服器,使企業端與開發者能以較低成本進行模型開發,這兩項利器是輝達致勝關鍵。輝達生成式AI晶片  採台積電第五代CoWos製程輝達生成式人工智能晶片除採用台積電(2330)第五代CoWos製程,也需先進封測技術,而輝達最新H100晶片價格達4萬美元,較之前的A100約1至1.5萬美元高出許多,因此台積電一條龍的服務平台是最大受惠者。其次,AI伺服器機殼尺寸較標準型大十倍,且主板價格也高出一萬美元,還有伺服器組裝代工廠(ODM)川湖(2059)、英業達(2356)以及廣達(2382);另外,AI伺服器散熱需求大,現階段對氣冷式散熱需求較高,相關個股包括健策(3653)、雙鴻(3324)、奇鋐(3017)等都值得留意。黃仁勳旋風左右股市行情 代表一個新時代來臨科技業佔台股大盤成交量達六成以上,也是台灣經濟命脈,從PC、NB到智慧型手機,台廠供應鏈在經濟櫥窗的資本市場股市中的表現都可看出產業的興替。近來手機產業受末端市場需求下滑,法人機構預估不僅蘋果旗下的iPhone今年第二季銷量從4000萬台下修至3500萬台,全年2.15億台,年減6%,雖然新機iPhone 15有機會在下半年旺季出現換機熱潮,但似乎無法激起資本市場太大熱情。反觀輝達黃仁勳的一舉一動卻能左右股市行情,這代表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188期,2023.06.02出刊。
高中生的遺產
2023-06-30
案例:老賴有5個子女,其中次子賴二娶印尼籍妻子,生下小美,婚後感情不睦導致離婚。之後賴二又娶中國籍妻子迪麗,不料迪麗與老賴有染,生下小賴。此事被老賴的太太發現,怒告老賴與迪麗通姦,定罪後迪麗的台灣身分證被撤銷。由於小賴是老賴的親生兒子,老賴十分寵愛,數年間將名下三十幾筆房地產移轉至小賴名下,價值超過5億元。之後小賴名義上的父親賴二因病過世,其遺產本應由第一順序繼承人小賴和小美與配偶迪麗等3人平均繼承,但小美提起婚生否認之訴,主張小賴不是賴二的親生兒子,沒有繼承權。結果小美勝訴,賴二的遺產由小美和迪麗繼承。老賴過世後不久,小賴滿18歲,隨即與夏男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並且在路邊找來路人甲和路人乙擔任證人簽名。結婚登記後2小時,小賴墜樓身亡。小賴的母親迪麗指控小夏謀財害命。試問:小賴的5億遺產如何繼承?解析:一、結婚的效力舊法規定結婚年齡男須滿18歲、女須滿16歲才可以結婚,但未滿20歲(未成年人)須得法定代理人同意。自112年1月1日起,民法定義成年下修至18歲,男女年滿18歲,同性或異性均可有效結婚,且無須得到父母同意。結婚雙方必須有真實且健全無瑕疵的結婚意思,至於是否有感情或者愛情基礎,甚至一時衝動的閃婚,均不影響結婚效力。如果結婚時有一方或雙方是處於無意識或精神錯亂,或者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結婚,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請求撤銷,但是在撤銷之前仍屬有效婚姻,必須由撤銷權人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撤銷後才會無效。除了主觀上健全無瑕疵的真意,客觀上結婚的方式也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民法第982條:「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有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政機關為結婚之登記。」所謂證人不一定要相識之人,路人甲亦可,關鍵是要親自見聞雙方當事人有結婚的真意。不具備第982條之方式、近親通婚、重婚,這3種情形無須撤銷,其婚姻自始無效。本題小賴與小夏均年滿18歲,也具備書面和登記,問題在於證人路人甲、乙是否親自見聞賴夏二人確實有結婚的意思,如果僅僅簽名實際上沒有見聞,結婚就會無效。二、繼承的順序民法第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小賴過世時沒有子女,應由第二順序也就是小賴的母親迪麗,與配偶小夏共同繼承5億遺產,應繼分各二分之一。但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1款規定,故意致被繼承人於死因而受刑之宣告者,喪失繼承權,假如之後小夏被法院判決認定殺害小賴,又或者小賴與小夏的婚姻無效,小夏就沒有繼承權,全部遺產將由迪麗繼承。然而迪麗的身分會影響其繼承遺產的數額。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7條第1項規定:「被繼承人在臺灣地區之遺產,由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逾新臺幣200萬元。超過部分,歸屬臺灣地區同為繼承之人。」關鍵是迪麗是否屬於上述法條規定的「大陸地區人民」?依同條例第2條第4款定義:「大陸地區人民: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除了是否設戶籍外,同條例施行細則第5條將「大陸地區人民」的定義擴張至大陸地區出生且父母均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如果依照上述法規迪麗被認定為「大陸地區人民」,則超過200萬元以外的遺產均由配偶小夏繼承。三、親子關係假設小夏與小賴的結婚無效,或小夏喪失繼承權,200萬元以外的遺產將由誰繼承?依前述兩岸關係條例第67條第1項後段規定:「臺灣地區無同為繼承之人者,歸屬臺灣地區後順序之繼承人;臺灣地區無繼承人者,歸屬國庫。」迪麗是小賴的母親,是第二順序繼承人,那麼誰是後順序繼承人?關鍵在於老賴是否為小賴「法律上」的父親。民法第1063條第1、2項規定:「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前項推定,夫妻之一方或子女能證明子女非為婚生子女者,得提起否認之訴。」小賴受胎及出生均在賴二與迪麗婚姻關係中,因此在法律上小賴是賴二的婚生子女。有權提起「婚生否認之訴」的人不包括血緣上的親生父親老賴,只有賴二、迪麗、小賴3人。此外,依家事事件法第64條第1項規定:「否認子女之訴,夫妻之一方或子女於法定期間內或期間開始前死亡者,繼承權被侵害之人得提起之。」本題賴二死亡後,主張繼承權被侵害的小美也可以提起「否認子女之訴」,勝訴後,小賴就不是賴二的婚生子女了。民法第1065條第1項:「非婚生子女經生父認領者,視為婚生子女。其經生父撫育者,視為認領。」因此認領的前提是「非婚生子女」,如果沒有前述的婚生否認之訴或否認子女之訴,即使是親生父親,老賴也不能認領小賴。反之,如果小賴是非婚生子女,老賴也確實認領或者撫育,則小賴被視為老賴的婚生子女。四、結論回到前面的問題,假設小夏與小賴的結婚無效或喪失繼承權,迪麗又有遺產200萬元上限,其他遺產依法歸屬「後順序繼承人」。如果小賴視為老賴的婚生子女,則小賴遺產的第三順序繼承人(兄弟姊妹)就是老賴的其他子女4人。應注意,此時已過世的賴二雖然有女兒小美,但小美沒有代位繼承權,因為代位繼承代的是「第一順序繼承人」(直系血親卑親屬)的繼承權,而此時賴二是小賴的第三順序繼承人(兄弟姊妹),所以小美不能代位賴二去繼承小賴的遺產。假設老賴沒有認領或撫育小賴的事實,則小賴仍為非婚生子女,沒有第三順序繼承人(小賴是迪麗的獨生子),由第四順序(祖父母)即迪麗的父母繼承。又假設迪麗的父母尚在並且也是大陸地區人民,那麼也有1人200萬元上限,那麼迪麗及其父母最多繼承600萬元,其餘遺產均歸屬台灣的國庫。
革命性比肩網際網路 ChatGPT改變世界
2023-05-31
ChatGPT是「巨型典範轉移」,不只帶動產業發展,也有點像當年網際網路誕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更大讚ChatGPT等新應用程式將改變世界。聊天機器人ChatGPT去年11月推出後,僅花兩個月就達成用戶破億,成為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應用程式,帶動人工智慧(AI)軍備競賽,也讓投資ChatGPT技術的微軟有機會挑戰Google長久以來的搜尋引擎霸主地位。到底什麼是ChatGPT?一般人如何使用?有哪些優缺點?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2月大讚ChatGPT等新應用程式能透過訓練改善閱讀與寫作,提高辦公效率,將改變世界。ChatGPT是什麼? 有請「本尊」說分明ChatGPT免費版開放所有人使用,只要連上官網點選註冊,輸入電子郵件信箱、密碼、手機號碼等資訊,再收取驗證信,即可快速註冊,接著回到官網輸入帳密即可登入使用。ChatGPT使用方法很簡單,在對話框輸入想問的問題或想聊的主題,就能快速獲得一段透過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技術呈現的回答。例如詢問「什麼是ChatGPT」,會得到以下答案:「ChatGPT是一種基於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大型語言模型,由OpenAI訓練。它是使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對大量文字數據進行預訓練而得到的,可以產生自然語言文本的模型。ChatGPT是一種對話型的GPT模型,其訓練目的是讓模型能夠以自然、流暢的方式進行對話。因此,它可以應用於多種對話場景,例如聊天機器人、問答系統、智能客服等。」從這段回答可以發現幾個關鍵字。ChatGPT的基礎是「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也就是具有超過1,000億個參數的自然語言處理系統,由於資料量龐大,導致開發和維護十分困難,大多數企業無法使用或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另一個關鍵字OpenAI是ChatGPT開發商,多年來與微軟密切合作。微軟2019年宣布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元),共同為微軟雲端平台Azure開發新技術;今年1月再加碼對OpenAI進行「為期數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相當看好生成式AI前景。不過,開發和訓練AI需耗費昂貴成本。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去年12月曾透露每則聊天的平均成本大約數美分。OpenAI預估2023年將賺進2億美元,相較微軟長期將投資的數十億美元有明顯落差。ChatGPT回答非萬能 恐存在偏見或邏輯謬誤ChatGPT的優點是事先已在龐大語料庫學習,可以理解自然語言,產生流暢的對話;同時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需求調整,或透過修改模型架構來擴充能力。ChatGPT只用兩個月時間就達到用戶破億,遠快於Instagram約兩年半、TikTok約九個月。在受到眾人追捧的同時,也有不少缺點待改善。舉例來說,ChatGPT性能取決於訓練數據的質與量,為達到良好性能,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其次,ChatGPT透過大量語料庫進行訓練,這些語料庫可能存在偏見,會影響ChatGPT生成文本的客觀性。有時候ChatGPT可能無法全面理解上下文語意,導致回答不符合問題的實際意圖,也可能不符合現實或不合邏輯。OpenAI對這些缺點也心知肚明,3月14日推出更強大的語言模型GPT-4,在律師資格考試模擬測驗中,成績為應試者前10%,也就是勝過九成考生;同時具備圖像辨識能力,例如用戶發送一張冰箱內部的圖片,GPT-4不僅能正確辨識圖片內的東西,還會編造依這些東西做出的食物。微軟已宣布把ChatGPT背後的生成式AI功能應用在具代表性的Excel、Word和Outlook等辦公軟體,能瞬間製作出會議紀錄、日曆或PowerPoint投影片等。AI浪潮來勢洶洶 企業界迎巨型典範轉移電信業和科技業都感受到這股AI浪潮有多大。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形容ChatGPT是「巨型典範轉移」,不只帶動產業發展,也有點像當年網際網路誕生,原本查資料要去圖書館,有了網路之後可以隨時查。沒有ChatGPT之前,解決問題需要求助於人,現在有了「學霸同事」ChatGPT,什麼事情都可以問它,根本就是萬能助理。人類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類似ChatGPT這樣的工具,讓學習、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好。代工大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形容AI仍處在「中學」階段,還沒到大學或研究所程度。AI會取代哪些產業還不可知,但是AI對於判斷圖形和聲音非常擅長,會強化科學家的判斷能力,目前還沒到取代人類的階段,大部分是強化工程師、作家和學生的學習能力。LINE台灣資料工程部資深經理蔡景祥表示,生成式AI的回答可提供從未想過的角度,幫用戶閱讀大量資料、進行摘要,成為動腦夥伴,是相當好的工具。例如想廣告文案毫無頭緒時,過去需要大量閱讀或問朋友,現在透過與生成式AI互動,可自己慢慢釐清想法。電子製造服務廠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服務創造更多新應用,推升雲端伺服器需求,降低元宇宙內容生成成本,促進元宇宙應用發展;此外,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應用,也會帶動資料和數據儲存商機。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統計,截至2022年,AI伺服器出貨量占整體伺服器比重近1%。2023年在聊天機器人相關應用加持下,預估AI伺服器出貨量將年增8%,2022年至2026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0.8%。生成式AI上線後超進化 站巨人肩上發展應用前Google工程師、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接受《全球中央》採訪提到,原本預期生成式AI技術還要三年才成熟,不料ChatGPT提早三年推出,上線後又以更快速度迭代。GPT先前版本的推理能力還不顯著,不擅長解數學題目,現在GPT-4已經有邏輯能力,可以看手繪草稿就產生網站程式碼。程世嘉認為,這已經足夠讓前端工程師恐慌,因為GPT-4取代了程式設計和編碼工程兩個任務。他預期「會寫程式的機器人」接下來幾個月發展將突飛猛進,呼籲企業立刻採用AI提供加值服務,例如製造業可透過AI提升產線良率、檢測更多瑕疵,或用AI設計新的電路和電腦架構。對於有應用場域的科技公司,這會是大躍進的機會。「AI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必須當成基礎設施發展。」程世嘉直言,科技進展還在加速當中,正確的因應策略非常重要,不該再打造「台版ChatGPT」,現在GPT只有美國玩得起,台灣再走相同路線會浪費國家資源,應該考慮「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相關應用,「千萬不要站在巨人腳邊,一定會被踩死」。台灣發展AI對話引擎 「不必跟ChatGPT一樣」在產官學共識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3月30日宣布將推動台灣發展「可信賴AI對話引擎」,提供一個讓政府、業者在各自專屬需求與領域下,可應用的對話模型,並預期在不同階段逐步釋出預訓練模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分析,「台灣如果做一個跟ChatGPT一樣的東西,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台灣具備演算法和算力相關能力,可以訓練大型語言模型,但需要有人「做莊」,把本土語料集結起來訓練模型,打造讓產業可以信賴、快速的解決方案。杜奕瑾認為,台灣自行發展生成式語言模型,比較偏向「防守」性質。OpenAI開發的ChatGPT已經變成一種商業AI模式,如果倚賴OpenAI的AI服務,可能以後會變得沒有選擇,就像台灣很多數位服務都依賴國外業者,有一點「數位殖民地」的感覺。他建議以台灣的場域和應用為主,去訓練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就像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訓練語音辨識模型「雅婷」的思維,如果拿國際上的語音辨識模型用在台灣,對於中文、英語和台語夾雜的語音,辨識能力並不好,才決定自己訓練模型,目的是為了解決台灣的需求。杜奕瑾直言,「如果未來語言模型都由某幾家公司提供,可能會變成超級強權。當一個技術成熟,你又太倚賴某一家公司的話,會有一些壟斷的風險」。AI搶飯碗也創造新工作 衍生學術倫理疑慮高盛集團最新研究顯示,隨著ChatGPT等人工智慧產品問世,全球多達3億個就業機會可能受影響。勞動力市場可能發生變化,從歷史上看,科技進步會使工作變得多餘,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高盛分析美國及歐洲就業市場,約三分之二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恐受到自動化影響;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為香港、以色列、日本、瑞典和美國。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學術倫理,教師擔心這項科技可能助長作弊和剽竊等行為。香港大學一度宣布,禁止所有課堂、作業和評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則主張以開放、包容態度接受新科技發展,但也要了解科技的侷限,建議大專、研究單位在制訂相關規範時,須多面向討論溝通,說明可用或禁用的情境。臺灣大學3月13日公布「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建議師生先溝通,釐清課程使用AI工具規範,最好也明白標示在課程大綱內。臺大也提出,目前已有多款偵測工具可用來判斷學生是否在作業中使用ChatGPT。不過臺大提醒,如果生成內容經過修改而不是被直接使用,偵測的困難度更高。同時,由於AI生成的內容為隨機文字組合,即使偵測工具判定作業中有使用AI生成的文字,也無法提供確切的證據,教師應謹慎看待。
印度崛起
2023-05-31
未來十年印度勞動年齡人口將超過十億,這表示iPhone在印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過去一年印度製造的iPhone,出口規模年增四倍,而根據蘋果的目標,未來將有四分之一的iPhone是印度製造,在印度插旗的台廠應鏈可望受惠。蘋果繳出一份超乎市場預期的財報,宣告印度在蘋果的未來發展規劃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除了在生產基地多元化方面傾向印度,蘋果還更加重視印度市場的業績。儘管蘋果營收比上一季的972.8億美元減少了3%,但在諸多手機廠都衰退之際,iPhone以年增率不降反升2%的513.3億美元營收,讓世人見識到蘋果的產品獨特魅力和業績韌性。蘋果財報優於預期  歸功印度客戶換機需求蘋果CEO庫克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超出華爾街預期的財報主要歸功於印度客戶的換機需求。由於價格的關係,Android系統在印度有難以撼動的統治地位,即使是蘋果從2016年開始布局印度市場,也難以佔有一席之地。根據Canalys數據,2022年印度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為206美元(不含稅),而入門iPhone SE零售價為429美元,iPhone平均售價為898美元。原因就在於缺乏工作機會、低薪等因素,越來越多印度人放棄了找工作,因此蘋果的精品路線過去在印度市場吃不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但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仍然不到50%,這讓蘋果看到了機會。在第一季法說會上庫克表示:「我在印度看到的是很多人進入中產階級,希望我們能說服他們中的一些人購買iPhone。」印度人口紅利優勢  未來iPhone成長空間大印度是蘋果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大市場,iPhone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占率不到5%,截至今年三月底,蘋果在印度營收較去年41億美元年成長近50%,同樣以Android系統為主的中國,過去因中產階級不斷成長,從Android到iOS的換機潮讓蘋果在中國的市占率達18%,印度政府表示,未來十年,該國勞動年齡人口將超過十億,這意味著iPhone在印度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過去四十年期間,世界見證到中國人口紅利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數據,今年四月印度人口達到14.2477585億人,超越中國14億1175萬人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20年,印度每月新增約一百萬人口。2022年印度大約有2300萬新生兒出生,即每天約有6.3萬人出生,這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目前印度國內人口有27.3%介於人十五到二十九歲,這讓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由於印度嚴格規定禁止國際品牌開設自有品牌門店,除非品牌產品大部分來自印度境內,為了搭上印度人口紅利,蘋果決定擴大對印度的投資。2021財年印度的iPhone產量估計占全球1%。印度製造iPhone  出口規模年增四倍而在截至2023年三月的一年內,蘋果在印度的iPhone出口規模約50億美元,幾乎是前一年的四倍。透過富士康、和碩等合作夥伴的擴產,蘋果目前在印度生產了近7%的iPhone,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Piyush Goyal表示,蘋果的目標,是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5%。也就是說,未來將有四分之一的iPhone是印度製造。富士康計畫將位於印度金奈一座現有工廠產能翻倍,力爭到2024年,年產約二千萬部iPhone,員工數量也增加二倍至十萬人。新的生產基地和擴產計畫可以使印度的iPhone組裝比例從目前的5%提高到10-15%。受到歐美主導供應鏈重組影響,製造業正湧向印度,尤其是手機與半導體等重要行業,印度有望在二十一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不過,要想成為蘋果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印度缺乏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從事資訊技術相關的員工僅大約五百萬人。印度最大的集團公司塔塔集團,也是蘋果供應商之一,在印度霍蘇爾經營的一家工廠所生產的零組件,最終能被富士康進行組裝的僅50%,這跟蘋果期待的零缺點目標差距仍大,台商享受人口紅利的時間應該比在中國來得久。利用低成本原油  生產加工品轉售歐美隨著印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努力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同時,也強調自身的獨立外交立場,印度將憑藉自身實力獨立於歐美中的國際政治角力風波之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俄烏戰爭期間,無懼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禁令,一邊購買創紀錄數量的俄羅斯原油,印度四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預計超過一天二百萬桶,佔印度石油進口總量近44%。另一邊加工石油產品,並將其轉售給歐美國家,目前俄羅斯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價差約為每桶25美元,幾乎是一桶原油價格的三分之一,汽油或柴油等精煉產品的價差更大,可以說印度是俄烏戰爭的贏家之一,無論是經濟上或是國際政治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