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光影與機能提升,賦予舊屋新生命
2025-06-30
矗立在台灣典型狹長形連棟街屋,整體設計以採光為核心,將自然光線引入深邃街屋,化暗為亮,重現家的溫暖靈魂。開放式格局與動線規劃創造符合使用需求的起居空間,改寫街屋的生命章程,成為傳統街屋現代化改造的佳例。Project Data地點:台灣.台中坪數:樓板面積約74坪樓層:地上3F格局:1F:臥房、客廳、餐廳、廚房、衛浴、前車庫、後庭院;2F:臥房X2、衛浴X2、開放多功能區;3F:臥房、洗曬衣間、神明廳、前陽台建材:乳膠漆、水泥漆、隔熱塗料、超耐磨木地板、實木地板、磁磚、烤漆、鐵件、不鏽鋼、烤玻、灰玻、系統板、美耐板、人造石、大理石、木百葉簾、烤漆浪板▲1. 光影交織的溫馨起居場域客廳以開放式設計為核心,引入自然光線營造明亮通透的氛圍。家具布局簡潔有序,搭配溫潤材質與柔和色調,突顯空間的溫馨與雅緻。2. 立面革新,狹長街屋的光影藝術採光高窗與簡約立面構成,打破傳統街屋封閉印象,呈現內外一致的現代簡約美感。一樓以開放式布局串聯客廳與廚房,中島設計促進互動,大面挑空引入自然光。二樓規劃為臥室、衛浴與未來作為兒童遊戲區的大平台,結合天井營造明亮居所。三樓以神明廳與洗曬衣場為主,設有天井採光罩整體。空間滿足多元需求。此住宅位於傳統街屋區,原屋齡約40年,屬於台灣典型狹長形街屋。原況舊屋存在多項問題,包括採光與通風不足、壁癌與結構老化,以及房間與衛浴配置不符合現代需求。屋主一家三口(夫妻與母親)對住宅翻新的首要需求為提升採光、增強收納機能及改善衛浴設備,並考量未來長者的行動便利性。採光與通風的突破性設計,優化格局與收納空間針對長型街屋普遍面臨的採光不足問題,禾良一設計在建築外觀立面及屋頂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屋頂新增天井,牆面開高窗,讓自然光能夠照亮各樓層空間。內部結構更進一步在一、二樓間設置挑空設計,不僅提升採光效果,也促進樓層間的視覺互動。尤其是挑空處連接二樓的兒童遊戲區和一樓餐廚空間,讓家人之間在不同樓層仍能保持互動,營造出充滿活力的居家氛圍。住宅格局也重新做了規劃,既增設房間數至四間(分布於三層樓),並在一樓和二樓分別配置衛浴以滿足家庭需求。與傳統街屋「先客廳、後餐廳」的格局不同,此案將開放式客廳、餐廳及廚房設於室內空間後端,並利用中央設置的中島,結合餐桌與廚具,創造靈活的洄游動線。廚房中新增的大型收納櫃進一步解決了舊屋中收納不足的問題,讓空間更加整潔實用。此外,考量屋主母親年長後的生活需求,特別於一樓設置孝親房,並將衛浴地坪與室內地坪齊平以實現無障礙設計;同時整個一樓空間亦取消高低差,確保行動便利,體現對長者的周全考慮。▲以通透性作為公共空間的關鍵從暗淡到明亮,從擁擠到開闊,借助溫暖木紋與淺白色調,搭配光影設計,賦予老屋現代美學與家的全新溫馨質感。▲挑空與中島打造靈動詩意廚餐區廚房區特別設置中島與挑高的公共空間,串聯家庭互動,滿足功能需求,讓生活更有詩意與靈活性。材料與色彩的選擇符合溫馨極簡的調性本案最大的挑戰在於結構改造,尤其是一、二樓間的大挑空設計。設計團隊不僅成功克服結構跨距的技術難題,還精心調整挑空比例,確保一樓與二樓之間的光線引入及空間互動。同時,針對窄幅街屋的外立面,設計團隊以簡約造型與大面積開窗,打造出既具典雅美感又符合使用需求的立面效果。過去屋主在室內洗曬衣物,空間擁擠且不流暢。改造後,三樓頂部新增大型採光罩,並規劃出專門的洗曬衣區,解決了舊有的使用難題。此外,頂樓原本昏暗的空間也因採光罩的設置而煥然一新。為營造家居溫馨感,設計採用暖色調的木紋材質,結合淺白色塗料與水泥漆。地板選用超耐磨木地板,樓梯則以實木打造,整體風格簡約而不失溫暖。本案整體設計上透過合理的空間層次與動線規劃,使舊屋擺脫原有侷限,營造出輕盈、互動且靈活的生活場景,讓每個空間都能充分展現其獨特的使用價值與氛圍。▲虛實幾何融合,極致坪效的設計美學臥室以一體成型的虛實幾何量體,讓機能空間與設計語彙及材質完美融合,發揮空間坪效的最大效益。▲光影與材質譜寫出家的柔美變奏透過暖色木質與流動的光線,重新詮釋了主臥空間感與機能美,彰顯家的溫暖與典雅格調。
低點來了怎麼確定? 掌握4大訊號可提早辨高低
2022-04-29
台股操作難度的提高已是2022年不爭的事實,短線上,若下殺到16500點~16700點左右應該會出現技術性反彈,但若懂得提早掌握低點訊號,對於布局卡位將有很大的幫助。台股數十年來歷經數次的興衰起落,低點、高點來回非常正常,目前台股正遭遇高檔震盪的階段,很多人不知台股在外資不斷賣超的威脅下,是否已經到底了?筆者認為短線上,如果指數下殺至16500點~16700點左右,應該會出現技術性的反彈。不過,依長線來看,台股未來仍然是受制於中、美、俄等國分別代表著疫情、水情(資金活水)、戰情。首先,短線來看,這3項影響全球股市的因素不太可能馬上有解,台股今年恐怕無法像去年一般「牛氣沖天」。反而要參考華爾街的一句諺語:「S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5月賣股走人;9月買回),也許較符合台股今年的走勢。那麼如果低點來了,會有什麼訊號呢?依筆者的經驗,提供以下幾個看法:期貨逆價差有依據首先,先看期貨逆價差。我們都知道期貨是先行指標,所謂的「正價差」,指的是期貨指數高於現貨指數。比方說期貨1000點,而現貨950點,那麼就是正價差50點。反之,期貨1000點,但現貨1020點,此時期貨低於現貨,所以就是逆價差20點」有了這層認知我們就可以知道,正常的多頭應該是正價差,但若總是出現逆價差走勢,那就是空方的表徵。可是如果逆價差過了頭,那就代表當時的空方氣勢可能已經反映過了頭。這次筆者統計最近23年來期貨逆價差過大的時間點及之後的漲幅來做對照。當然要先剔除每次因為「除權息造成的逆價差」。我們發現這23年以來,只要期貨逆價差超過200點,幾乎都是當時的波段低點,之後出現的行情幾乎都非同小可。尤其是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這一次,出現在2020年3月19日。當時期貨逆價差高達328點,後續的行情不用筆者多說了。大家可自行參考附表的統計即可明白。恐慌指數準確度高再來,同樣跟期貨相關的,大家還可以參考「VIX指數」,這就是所謂的「選擇權波動率指數」,又稱「恐慌指數」,其計算的方式過程複雜,我們不必研究,但只要能知道其計算的方式,就是以選擇權的波動來推算。一般來說,為了避險,選擇權才會有交易熱絡的可能。而所謂的避險,通常避的是空頭,而不是多頭的險。因此當選擇權交易熱絡時,往往是有市場上的精明者事先感受到市場上的不尋常之處,因而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在選擇權市場買進賣權),因而造成VIX指數的波動。因此,這個指數只要開始往上走特別是站上月線之上,往往就要留意盤勢可能變動了。反之,如果VIX指數從高點尖頭反轉,則很可能就是底部已現。特別是跌破月線便可視為極度恐慌的情緒已過,而由於台灣的選擇權波動指數是2018年7月30日才問世,因此算是一個比較新的指標。筆者統計出從該指標問世以來每一次的「高檔尖頭反轉」的時間點,發現幾乎都可以對照到當時加權指數的低點。因此用來判斷行情的底部訊號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恐慌指數愈高、大盤愈容易下跌,只要該指數的K線出現高檔長上影線,或是長黑K,投資人就可以開始準備分批進場,相關統計筆者就以附圖來表示。產業興衰相對關鍵但從2011年開始就因為蘋果的興起,造成宏達電在高階手機端無法與蘋果比拚,中、低階機種又要面對中興、華為,甚至三星的競爭,股價因而一落千丈。如果你用技術指標,不管是KD、RSI、MACD都沒有辦法找到所謂的「低點」,這是因為產業的興衰造成的股價一去不復返,所以技術分析在這個時候就顯得無用,請參考附圖就可一目了然。那麼既然無法掌握產業興衰,有沒有什麼產業是容易抓到其週期?而這個週期又是可以透過另一個產業來對照當成指標的方法?電信股都是所謂的「防禦型股票」,也就是當盤勢不佳時,該產業因為有固定的收益,較不易受景氣波動影響。所以當股市有震盪時,往往擔綱起「資金避風港」的角色。因此我們可以用其龍頭中華電來做觀察反指標,只要股價從高檔開始回檔,往往就是電子股開始從底部起漲的大好時機。價格穩定相對關鍵另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觀察個股的底部。但大體上不外乎幾方面:例如股價1個月內沒有再創低,這是「價格」的穩定,另外融資餘額能夠持續減少,這是「籌碼」的穩定,以及底部一次比一次高,這是「型態」的穩定,以及成交量的下降,也是底部的重要訊號。換言之,量縮不一定是底部,但底部一定量縮!更是長久以來不變的道理。最後提醒大家,不管是哪一種方法,所謂的「底部」不會是一個單一的點位,通常是一個價位的區間,既然是區間,就需要有時間來配合。因此想要底部進場應該求的是股價買的便宜、安全,而非快速獲利,兩者之間的區別投資人應適度的拿捏。【完整內容請見 非凡商業周刊 2022/4/252 No.1298】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
烏俄戰火下延伸六種「戰爭受惠股」
2022-04-01
日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打亂全球股市一池春水,目前烏俄交戰呈現出戰爭「地域風險」遠遠勝於市場「基本面」。因此,2022年若戰爭持續,建議抱傳產族群(貴金屬、鋼鐵、航運、塑化),電子股反彈需站在賣方;當戰事結束,反手買電子族群(半導體、電動車、低軌衛星、元宇宙),傳產股宜減碼。從這次烏俄戰火下,可看出受惠的「戰爭受惠股」,主要可延伸塑化、綠能(替代能源/再生能源)、貴金屬、鋼鐵、散裝航運、肥料等六大投資方向。戰爭導致油價飆漲  塑化與綠能族群受惠日前俄烏衝突未歇,受惠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加上美、英等國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日前布蘭特期油曾一度飆漲至每桶139.13美元,逼近140美元大關,已創下14年來歷史新高。過去國際油價站上百元只有2次,隔年都爆發金融風暴,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5年),主因是以阿戰爭;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1年),起因為兩伊戰爭,而這次烏俄戰火不排除發生第3次石油危機,建議可朝塑化產業相關上游找股票。烏俄戰火持續,美英也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讓油價一路飆漲破百,加上台灣又遭遇多次停電,除了塑化類股受惠之外,也激勵綠能(替代/再生能源)族群上漲,以及太陽能族群,而一些風力(離岸)發電概念股,可以多加留意。戰爭影響全球貴金屬價格  造成供需吃緊恐慌不論在貴金屬與鋼鐵,俄羅斯在全球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像是鎳出口占全球49%、鈀金42%、鋁26%、白金占13%、鋼鐵占7%和銅4%。隨著科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以及烏俄開戰推升國際原料行情上漲,加上電動車、能源車、半導體與5G等需求強勁,包括銅片、電線電纜、銅箔基板、導線架等「銅概念股」水漲船高。俄羅斯為全球第3大鎳生產國,市場擔憂俄國出口受阻,國際鎳價大幅飆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報價3月8日盤中價格更漲破每噸10萬美元,創下歷史天價,也讓倫敦金屬交易所自1985年「錫危機」以來,首度宣布停止所有鎳合約交易。市場火熱的電動車「蓄電池」與鋼鐵「不銹鋼」,主要原物料就是「鎳」,也讓相關族群水漲船高,加上日前國際「妖鎳」之亂,鎳原料行情大漲,一些不銹鋼族群看俏。此外,像是鋼鐵類股,戰後「重建商機」也可多加留意。而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鈀金生產國,根據數據,俄羅斯2021年生產的鈀金估計7.4萬公斤,占全球總量40%,在全球汽車製造強勁需求下,加上各國對俄國制裁,擾亂了鈀金的產出流動,3月4日鈀金每盎司達2981.90美元,已創下近期新高(未超越2021年5月4日盤中3019美元歷史高點)。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貴金屬的供應吃緊恐慌,不但銅、鎳、鋁價格都創下紀錄新高,3月8日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大關,達到2043.30美元,創逾1年半新高,帶動一些「黃金概念股」的股票上漲。戰事擴大+國際制裁  散裝航運與肥料族群受惠日前冬奧落幕,春節後運輸需求回溫,各國推動基礎建設,波羅的海乾散貨BDI指數,從低檔落底反彈,中小型船舶受穀物需求帶動,呈現運價淡季不淡。但隨著俄烏戰事擴大,引起多國搶油、囤糧恐慌心理,船舶需求與租金齊飆帶動下,散裝航運族群可望跟漲!化學肥料可以分為氮、磷、鉀三種,而俄羅斯的化肥出口約佔全球13%比重,是全球三大類肥料(氮肥、磷肥、鉀肥)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俄烏戰爭持續影響全球原物料價格,由於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為主要鉀肥與氮肥產地,加上受國際制裁影響,價格出現飆漲,像是以煤、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飆漲,英國每噸化肥報價從650英鎊飆漲到1000英鎊,因此「肥料概念股」後市看俏!大家都熱愛和平,但是每個人一生可能遇上幾次戰爭,投資人可以短線搶搭「戰爭財」,但是建議不宜久抱。值得注意,一旦「戰爭概念股」在高檔爆大量,像是鋼鐵占大盤10%以上、航運占大盤40以上%或當沖超過5成,建議短線先下車為宜!
複委託交易別一頭熱 尖牙股趁恐慌下殺逢低布局
2022-03-01
根據統計,去年國內複委託交易成長14%,其中美股部分占了近8成,也比前年同期成長2成多,投資人在多方涉略國際性的金融交易時,不妨層層把關,布局還是以展望佳族群為宜。金融交易國際化已勢不可擋,自疫情以來國人積極投入金融市場,不只創造了國內航海王、鋼鐵人的傳奇故事,且透過券商複委託( Sub-brokerage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投資美股等國外有價證券的潮流也來勢洶洶。根據券商公會統計,去年複委託交易累積總額高達4.31兆元,相較前年同期成長14%,其中美股占了77%,相比前年同期成長21%。比較去年台股與美股漲幅,台灣加權指數自年初的14720點到年尾18218點,共上漲3498點或漲幅23.76%,在類股漲幅方面,以金融指數上漲33.32%最高;電子指數上漲21.8%最低,且中小型的櫃買指數上漲29.10%表現也領先加權指數。權值電子落後大盤而美股4大指數同期漲幅如下:道瓊+18.65%、那斯達克+20.73%、S&P 500+26.62%、費半+39.88%。以費半上漲最多,道瓊最少。從各指數的漲幅可知,投資台股的投資人以金融、櫃買指數兩者獲利最為豐碩,權值電子反而落後大盤。但在美股則是另一種世界,在預期Fed即將緊縮的背景下,資金流入有高獲利屏障防禦的大型科技股:投資費半者可獲得將近4成的報酬最佳,傳產權值的道瓊以18.65%的報酬居台、美各指數中最落後。這樣的情景在2022年是否仍將延續?如何應對高漲的通膨以及各國央行紛紛祭出的緊縮政策。簡單來說,美股的尖牙股是指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這5大科技巨擘,一般做為科技龍頭股的代表。此外,紐約證交所(NYSE)推出了尖牙指數(FANG+)除了以上面所提的5大巨頭外,另有微軟(Microsoft)、阿里巴巴(Alibaba)、百度(Baidu)、特斯拉(Tesla)、輝達NVIDIA共10大科技股也可做為投資科技龍頭的選擇方案。台股中也有追蹤尖牙股指數,例如:統一FANG+(00757)可以供投資人參考。時序進入2022年,通膨仍然持續高漲,1月的美國CPI來到7.5%,扣掉波動最大的能源與食物,核心CPI也有6%。美國聯準會的政策方向也轉向對抗通膨,準備在3月份結束量化寬鬆購債措施,並且加速收緊資金的動作。我們利用CME集團的Fedwatch工具,經由利率期貨反推來預估美聯儲的升息機率表觀察,目前美國利率是0~0.25%,升息1碼是0.25~0.5%、升息2碼是0.5%~0.75%以此類推。市場預估3月升息兩碼的機率有93.8%,幾乎篤定Fed將一次升息2碼。而到2022年底升息5碼~6碼以上的機率超過50%。無風險利率的飆升將擠壓市場投機的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若公司獲利前景不佳將容易面對估值修正的壓力,即使是科技巨頭也難以倖免,近期的尖牙指數大幅修正即是因為Meta的展望不佳拖累指數,故面對通膨升息,尖牙股仍應以具有穩定收益前景的較適合操作,由於收益前景佳,可趁恐慌時逢低布局。台股防禦力明顯佳在尖牙股高波動的背景下,台股難免會受到影響,但相對於美股,台股更具有高股息以及產業發展的優勢,本次1月份美股的下跌波段修正皆達到10%以上,而台股僅修正5%及展開強力反彈,顯示台股防禦性較佳。但投資人仍須留意如元宇宙概念、半導體的成熟製程以及面板產業在近期特別容易受到美股波動影響,雖有搶進跌深反彈機會,仍屬於較為弱勢族群。另一方面,同時具有穩定配息及升息受惠的金融股較有機會展現防禦優勢。而年後吹起反攻號角的海空運以及鋼鐵股與股期可歸類於通膨受惠概念。此類族群在聯準會快速升息後,若通膨出現減緩跡象,則留意可逢高獲利了結的機會。投資人亦可以透過個股期貨來為手上弱勢族群避險,由於個股期貨具有門檻低廉的優勢,易成為靈活資金先行進場布局的窗口,故也能做為現貨操作的觀察指標。而多方操作主軸需等待大盤回落時,以逢低承接同時具有業績成長以及高配息的績優股為優先考量。時序進入Q2後,則須留意若通膨出現降溫跡象,或各國陸續解封,須留意利多出盡的退場時機。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非凡商業周刊2022/2/18 No.1289
法院判決的效力
2022-03-01
案例一:陳一為A地所有權人,林二為B地所有權人,A、B二地相鄰,但A地沒有與公路適宜之聯絡(袋地),有必要通行B地,但遭到林二反對。於是陳一對林二提起確認通行權的訴訟。訴訟中,陳一將A地賣給不知情的張三,並辦理過戶完畢。之後陳一勝訴確定,確認了陳一對B地有通行權。兩年後林二過世,其繼承人林甲不服,對A地現地主張三提起「確認通行權不存在」的訴訟。試問,林甲提起的訴訟是否合法?案例二:李四為C地所有權人,王五為D地所有權人,C、D二地相鄰。李四在C地建造E房屋,未經王五同意越界建築至D地,占用面積2坪。王五得知後,對李四提起訴訟,要求:①基於王五對D地的所有權,李四應拆除E屋占用的2坪部分並返還土地給王五。②李四應支付自占用D地起,至拆除返還為止的不當得利1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王五兩項請求都敗訴。之後,王五將D地賣給趙六,試問,趙六成為D地所有權人後,可否對李四起訴,提出上述兩項要求?又假設李四將C地及E屋都過戶給錢七,趙六可否對錢七起訴,提出上述兩項要求?解析:一、判決對哪些人有效?所謂判決對人的效力,原則上只存在於當事人之間,即原告和被告,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的第三人,不能主張判決上的權利,也不會受到該判決的拘束。但例外的情形是「繼受人」。民事訴訟法第401條第1項規定:「確定判決,除當事人外,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者,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物者,亦有效力。」繼受人有兩種,第一種是「概括繼受人」(或稱為一般繼受人),例如因死亡而發生「繼承」,繼承人全面繼受被繼承人所有的權利與義務,就是典型的概括繼受人。此時,當事人是被繼承人,無論他是原告或被告,該判決對其繼承人也是有效的。例如陳一與林二之間的訴訟,判決確定後,效力當然及於林二的繼承人林甲。二、判決對人有何效力?判決效力所及之人,不可以重複起訴。例如陳一、林二之間已經有確定判決了,陳一與林二固然不可以對同一個訴訟標的再行起訴,該判決效力所及的林甲,也不可以對陳一重複起訴。林甲如果對陳一提起「確認對B地之通行權不存在」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規定的「原告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效力所及」的情形,會被法院以裁定駁回。所謂「裁定駁回」,是指法院根本不需要審理原告主張的實質內容(權利義務是否存在),也就是無論A地到底算不算袋地,陳一在法律上到底該不該有通行權,法院完全不需要判斷,當事人也無須辯論,因為已經有一個「確認對B地之通行權存在」的判決了,在這個判決效力範圍內,不可以重複起訴,一旦重複起訴就會遭到法院直接駁回。三、何謂特定繼受人?除了前述的概括繼受人(例如繼承人)之外,第二種是「特定繼受人」,也就是只繼受了「訴訟標的的權利義務」。例如,王五基於其對D地的所有權,訴請李四拆屋還地,所以王五與李四的訴訟標的就是「D地所有權」。王五將D地賣給趙六,趙六只繼受了D地所有權,沒有繼受王五其他權利義務,因此趙六不是王五的概括繼受人,而是訴訟標的的「特定繼受人」。特定繼受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繼受物權的,如上述趙六繼受「D地所有權」。另一種是繼受債權,例如王五對李四主張10萬元的「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假設王五將這個請求權也讓與給趙六,那麼這部分的判決效力也會及於趙六。(最高法院61年台再字第186號判例)四、繼受甚麼權利會決定判決效力是否及於繼受人案例一,陳一與林二之間的訴訟標的是「A地對B地的袋地通行權」,實務通說均認為,袋地通行權是土地所有權的擴張,因此「A地所有權」也屬於這個訴訟的訴訟標的。陳一將A地過戶給張三,張三就是該訴訟標的之特定繼受人,為判決效力所及,林二也好,林二的繼承人林甲也罷,事後都不能再對張三提起相同的訴訟。案例二,王五對李四的訴訟標的有兩個:第①項是物權(D地的所有權),第②項是債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趙六只是單純購買D地,只繼受了D地所有權,並沒有另行受讓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因此只有第①項的判決效力及於趙六,第②項則不及。換句話說,趙六只能主張返還不當得利,不能訴請拆屋還地。但如果李四將C地及E屋都過戶給錢七,則錢七既不是該訴訟的當事人,又不是概括或特定繼受人(錢七繼受的是C地及E屋,而判決的訴訟標的是「D地所有權」和「不當得利請求權」,這兩樣錢七都沒繼受),因此判決效力不及於錢七,趙六可以對錢七提出拆屋還地和不當得利的訴訟,這兩項都是合法的。
索羅斯VS.巴菲特 指數 個股不同屬性長短操作
2022-01-26
每個投資人若懂得手持「存股與波段」兩種牌,先依不同風險承受度選擇標的,不論是指數、電子類股,搭配總體經濟,同時靈活操作長短不同週期的部位,對於提高勝率很有幫助。不管什麼投資週期,市場都有佼佼者。就好像擅長存股投資的股神巴菲特,以及創造許多經典戰役的索羅斯,就以波段交易聞名。存股或是波段交易各有其優缺點。波段交易獲利快速,但雜訊眾多,獲利也會受限於投資週期較短。像巴菲特一樣存股例如台積電(2330)10年來還原權息上漲超過10倍,只做波段的交易人無法全程參與。而存股型的投資人若存錯股票,公司不幸下市,則可能血本無歸。因此,建議投資人手上應該要有兩張牌,即存股與波段交易,各取其優點並截長補短。講到存股,很多人都會選擇指數型投資,即投資ETF。因為ETF指數化投資並不是投資單一公司,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投資而消除,也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指數長期是會不斷上漲的,這是因為人的知識資本會累積,現在的發明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之上,就好像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讓人可以在夜晚繼續工作。因此,人類的生產力會愈來愈強。再加上資本主義的運行造成通貨膨脹長期存在,只要願意持有指數,長期必定得到報酬。股神巴菲特在2017年,當時道瓊僅為2萬點說到:「道瓊指數將在50年內到達10萬點」。他也強烈建議投資人投入美國S&P 500指數。指數化投資還能夠幫投資人篩選股票,解決選股的問題。以台灣50指數為例,是投資台灣總市值前50大的公司,也就是台灣最具有競爭力的前50檔。不僅如此,台灣50指數還會幫投資人汰弱留強,逐季審核,刪除總市值不在前50的公司,避免持有已經落入衰退的公司。例如台灣50指數在2015年的第3季刪除宏達電(2498)。另外,許多指數型ETF都有總市值加權機制,也就是說總市值愈高的公司,ETF投入會愈多,這將使投資人把大部分的資金保持在最具有競爭力的公司裡。有些人會選擇個股存股,但其風險較指數型投資高。為免誤踩地雷,獲利必須穩定,特別是本業的獲利不能有太大的變動。有些公司雖然爆發性十足,但是卻還沒有受過市場的考驗,產品的銷量或是利潤變動很大。獲利就是公司股價最有效的支撐,年年獲利不虧損是基本要求。因此,存個股往往都會選擇金融股、食品股、公用事業等類股。另外,則是盡量選擇總市值靠前的公司,原因就是上述ETF總市值加權的機制。例如台積電(2330)在2011年的第1季,僅占元大台灣50(0050)總持股的14.73%,到了2021年的第3季,持股比率已高達47.1%了。選擇總市值靠前的股票,不僅代表公司競爭力強,還能搭上法人加碼持股的列車。學索羅斯波段交易存股首重長線,賺取的是經濟長期向上的成果,而波段操作則偏重預測。由於股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盤整,多年蓄積的能量通常一次爆發,例如2021年的航運大行情。以3個月到1年的波段交易來說,產業或是總體經濟的變化影響最大。因此想要抓到波段起漲點的投資人,必須熟知產業以及總體經濟的位置。由於美國聯準會升降息政策將對市場舉足輕重,從圖2走勢可知,每當聯準會首次降息時,例如2000年、2007年、2019年,都在不久的時間內發生經濟衰退。一旦聯準會大幅降息,市場因為資金寬鬆,經濟很快就會恢復,股市將迎來強勁反彈。例如聯準會在2020年3~4月間連續降息救市,1年半後,台股由低點8523點暴漲至18034點。綜合以上,投資人可以先依據不同的交易屬性選擇標的。例如,保守且沒有太多時間的投資人選擇指數;積極型的投資人選擇波動較大的電子類股操作。再依據標的之產業特性,搭配總體經濟的動向,同時操作長短不同週期的部位。如此一來,既能夠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也能夠靈活的調配資金。【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非凡商業周刊2021/12/24  No.1281】
關於代理的催告
2022-01-26
案例:一、小張代理老王,與雄哥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但是簽約時沒有出具授權書。簽約後,雄哥發函詢問老王是否承認該買賣契約,老王並未回覆。試問,該買賣契約是否有效?二、小夫代理胖虎,與靜香約定好將在111年1月20日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靜香在1月2日發函詢問胖虎,是否有授權小夫代理他簽買賣契約書,胖虎並未回覆,直到1月20日小夫出面簽約時也沒有出具授權書。試問,該買賣契約是否有效?解析:一、代理人有沒有代理權?李四的主張無理由,張三與李四簽訂的「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理由是,張三「不代理他人訂立契約,應具備以下兩個要件:1. 以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契約;2. 有合法的授權。假設土地所有權人是胖虎,小夫以「自己的名義」與靜香簽立買賣契約,這種情形沒有代理或授權的問題,小夫自己就是賣方,只有小夫是否能夠履行土地所有權移轉的義務,也就是會不會違約的問題。而本題小夫是以代理人的名義(代理胖虎)出售土地,這才有代理權的問題。有無合法授權,通常以是否提出授權書為證;如果授權書記載內容不明確,仍應寄發存證信函給授權人予以確認,較能確保代理權的合法性。二、無權代理有甚麼效果?如上所述,代理行為應具備兩個要件,如果只具備「1. 以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契約」,但是欠缺「2. 合法授權」,此時即構成「無權代理」。無權代理簽訂的買賣契約不會當然無效,而是成為一種「效力未定」的狀態,換言之,當事人本人可以承認或者拒絕,來決定該買賣契約的效力。但是如果當事人本人沒有表示承認或者拒絕,契約也不能永遠保持在效力未定的狀態,此時契約相對人可以發函催告本人是否承認,例如:「現有某某人代理台端出售坐落於某地址地號之房地並與本人簽立買賣契約書,為此請台端於3天內確答是否承認該買賣契約。」如果逾期沒有答覆,則視為拒絕承認,買賣契約確定無效。三、本人不答覆會不會構成表見代理?如果在簽立買賣契約之前,當事人本人沒有授權,卻有人以其代理人的名義將要訂立契約,而本人明知卻又不表示反對,導致對方誤信有合法授權。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實際上沒有授權,但法律規定本人要負授權人責任,換言之,雖然是無權代理,買賣契約卻例外變成有效。這就是所謂「表見代理」。例如相對人發函告知本人相關事實:「現有某某人表示為台端之代理人,將於民國某年某月某日代理台端出售坐落於某地址地號之房地,並將與本人簽立買賣契約書。請台端於文到3日內答覆是否確有授與某某人代理權,俾免誤會。」如果逾期沒有獲得答覆,則視為有權代理,買賣契約有效。四、無權代理的催告與表見代理的告知由上述可知,兩種情形都是無權代理,相對人發函催告或通知本人;而兩個情形當事人本人都沒有答覆,前者契約無效,後者卻有效,到底差別在哪裡呢?差別在於「訂約前後」。以案例二為例,訂約前,小夫自稱是胖虎的代理人,但相對人靜香有點懷疑,可能是因為沒看到授權書,也可能懷疑授權書的真偽。因此靜香在「訂約前」發函給胖虎,將小夫自稱代理人的事情告知胖虎;如果胖虎沒有回函表示反對,導致靜香誤以為小夫有代理權,進而在1月20日簽訂買賣契約,這樣就有可能構成表見代理,使買賣契約變成有效。當然,前提是胖虎有收到靜香的信,而且沒有合理的理由不能回信。而案例一的情形就不同了,小張已經代理老王與雄哥簽訂完買賣契約,在訂約前並沒有如同案例二構成表見代理的情形,因此小張與雄哥簽訂的買賣契約就陷於「效力未定」的狀態,雄哥於「訂約後」發函催告老王,老王沒有答覆,於是買賣契約確定無效。參考資料:民法第169條:「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但第三人明知其無代理權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70條:「無代理權人以代理人之名義所為之法律行為,非經本人承認,對於本人不生效力。前項情形,法律行為之相對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本人確答是否承認,如本人逾期未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596號判決:「按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固為民法第169條所規定,然此所謂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授與他人,必須本人有具體可徵之積極行為,足以表見其將代理權授與他人之事實,方足當之。倘無此事實,即不應令其對第三人負授權人之責任。按民法第169條後段所謂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係指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與相對人為法律行為時,原即應為反對之表示,使其代理行為無從成立,以保護善意之第三人,竟因其不為反對之意思表示,致第三人誤認代理人確有代理權而與之成立法律行為,自應負授權人之責任者而言。如於法律行為成立後,知其情事而未為反對之表示,對業已成立之法律行為已不生影響,自難令負授權人之責任。」
未來10年科技業新焦點 元宇宙夢想起飛
2022-01-01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最早在從一本1992年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裡所提出的概念,Metaverse是代表一個虛擬世界,就是虛擬與現實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人們可用虛擬身份成為想要的樣子,進入虛擬實境的環境。簡單地說,元宇宙就是透過物聯網、AI人工智慧、數位分身等工具將虛實世界整合,一旦能實現,當你戴上AR(擴增實境)智慧眼鏡、VR(虛擬實境)頭盔裝置或手機,就可進入你的虛擬世界。不過,為了追求更真實的虛擬世界,除了AR、VR頭戴裝置硬體規格的「視覺」之外,也會延伸至手腳、身體的「觸覺」與耳朵的「聽覺」,甚至是鼻子的「嗅覺」,讓使用者宛如在現場般身歷其境進行互動!2030年元宇宙周邊商機產值  高達2.5兆美元根據彭博資訊資料顯示,預估元宇宙相關商機至2024年將達8,000億美元,2030年相關產值更可高達2.5兆美元(約新台幣70兆元);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預估,「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有一天虛擬世界產值超過實體世界,元宇宙被視為新世代網路,是下一個科技黃金10年的產業新寵。根據資誠會計事務所(PwC)預估,硬體VR/AR裝置將從2020年630萬台成長至2024年超過7500萬台;而Technavio也統計,2025年預估AR/VR市場全球產值為1627億美元,2021-2025年市場複合成長達46%水準。臉書、輝達、微軟等全球科技巨擘大廠搶進Facebook臉書執行長祖克柏(Zuckerberg)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internet(網際網路)!」,因此元宇宙是比現在的臉書更能互動、串聯不同虛擬世界的新網際網路;日前他也宣布Facebook臉書更名為Meta,並宣誓5年內從社群媒體轉型為元宇宙公司!在臉書更名且催化下,不但讓目前所有服務都逐步邁入走向「元宇宙」(Metaverse),並且已被美銀美林證券(BofA Merrill)列為重點分析項目,甚至躍升成為2021年網路搜尋最紅、最熱門的關鍵字。元宇宙熱潮在全球引爆,不僅facebook臉書之外,像是Nvidia輝達、Microsoft微軟等全球科技巨擘大廠紛紛搶進,連Visa、Sotheby`s蘇富比等國際金融巨頭與法拍精品業者,也開始積極擁抱布局投入此元宇宙商機,帶動VR與AR硬體、晶片廠等相關供應鏈商機。未來元宇宙有2個統一與3大用途元宇宙此虛擬世界未來有兩件事需要統一,分別是裝備統一與貨幣統一。在貨幣統一方面,在現實世界可能美元、台幣…;元宇宙可能是乙太幣、幣安幣…等,必須加以一定的整合,並且淘汰像是魷魚幣、狗狗幣…等一些不流通貨幣。為何美國這次大力推動元宇宙,主要目標是要讓元宇宙企業變得更強大,在下個世代主流網路社群站穩腳步,未來元宇宙可能會有「商業化」、「娛樂化」、「軍事化」等3大用途,所以預期未來10-15年的戰爭,就會可能出現遠端遙控的「無人戰爭」。台股的元宇宙概念股 可分為3大區塊整體元宇宙牽動的台股相關供應鏈,可以說是目前電子科技各領域最尖端熱門技術,包括VR、AR與IR的製造、音訊與影像IC、IP,高階CPU與GPU所需高速運算的晶圓代工、封測,以及伺服器、ABF、散熱、AI、雲端、5G、區塊鏈……等族群。 台股的元宇宙相關概念股,大致可分為3大區塊:一. 沾到邊的元宇宙,像是VR虛擬實境頭盔,包括宏達電家族(威盛(2388)、宏達電(2498)、位速(3508))與IC設計:鈺創(5351)、凌陽(2401)、驊訊(6237)、瑞昱(2379)、義隆電(2458)、智原(3035)、創意(3443)..等。二. 元宇宙目標受惠股,已經說出夢想的元宇宙,包括文創:霹靂(8450)NTF、華研(8446)、必應(6625);遊戲軟體:辣椒(4946)、歐買尬(3687)、智冠(5478)..等三. 深度化、創新化的元宇宙,像是AR擴增實境的智慧眼鏡,包括鏡頭:佳能(2374)、華晶光(3059)、今國光(6209);車用:普誠(6129)、光鈜(4956);面板:錸寶(8104)、彩晶(6116);低軌衛星:昇達科(3491)、譁裕(3419);網通/光纖:台通(8011)、光環(3234)、華星光(4979)、波若威(3163)、仲琦(2419)、合勤(3704);鴻海集團:台揚(2314)、建漢(3062)..等電子股每10年都有主流 元宇宙多頭火種可望持續各世代主流電子股族群不同,都有取代性質的多頭產業。20多年前,電腦產業上市正流行,PC、NB與零組件成為市場熱門焦點,華碩(2357)與廣達(2382)在1997年、1999年登上股王寶座;10多年前,智慧型手機掀起一股風潮,蘋果與手機相關零組件產業當紅,讓宏達電與大立光不但股價衝上千元大關,並且分別在2006年與2014年都登上股王;現在,全球瘋元宇宙,元宇宙產業夢想起飛,多頭火種可望蔓延下去!  
馬斯克葫蘆裡賣啥藥 市場3大心態透露後市多空
2021-12-01
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日又有驚人之舉,要網友投票決定他要不要賣股票,到底他做這件事的心理是什麼?而投票贊成的投資人又是在想些什麼?我們可以從這當中得到哪些啟示?馬斯克要網友投票決定他要不要賣股票,他做這件事的心理是什麼?而投票贊成的投資人又是什麼樣的心理,是希望他趕快賣?為什麼?這整件事顯現出了哪些市場投資心理?我們可以從這當中得到哪些啟示?賣股票上演新花招特斯拉股價的飆漲已成為一個傳奇,去年底的股價在705美元,今年最高一度來到1243美元,漲幅最高來至76%,公司市值則是超過1兆美元,而傳奇人物馬斯克是特斯拉的最大股東,持股約17%,他不領公司的薪水,只拿到特斯拉的股票選擇權,只有信心十足的CEO才會這麼做,也才開始有了請網友投票決定賣不賣股票的這一齣大戲。馬斯克賣股要網友投票的心態之一,主要是因為媒體長期以來一直說這些靠股票致富的富人稅率都很低,或是都沒有繳稅,事實上,只要股票沒有賣出來,就沒有實現獲利,自然也就不用繳稅,他自己也說了,其納稅的惟一方法就是賣股票,如果有一天公司倒掉了,你也可以說這些都是紙上富貴。因此,媒體常常在談這些富人不用繳稅,就讓馬斯克覺得相當不爽,他沒有領公司薪水,自然就沒什麼繳稅,就像股神巴菲特擁有柏克夏的股票一樣,這些數百億美元的身價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沒有賣股就什麼也拿不到,他們也只有在特別需要用錢時才會去賣一點股票,而這一點稅相較於他們數百億美元的身價,就會被媒體拿來大做文章。於是,馬斯克好好的說明這件事,說明他是有繳稅的,並不是像一些富人一樣刻意去避稅,於是就讓網友來公開投票,到底他在此時特斯拉股價的高點,要不要賣股票?也藉此讓大家知道他繳了多少稅?而在300多萬個網友投票之後,有約58%的人支持賣股票10%,他事後也真的豪氣的從11月8日開始賣股票,連續數天下來,推算已經大賣股票共約50億美元。而特斯拉的股價先是在11月8日大跌4.8%,後來又在9日大跌12%,之後更是一度跌至987美元後才止跌回升,如果真的要賣到10%的話,那這股賣壓可能會再延續。接著,馬斯克又在15日出售了93萬4091股特斯拉股票,以當天收盤價1013.39美元計算,預計他將套現9.3億美元。當然,馬斯克要賣股票還有其他動機,他說到先前以每股6.24美元的價格,行使了215萬份股票選擇權,而這是他的工資,他的工資就是股票選擇權;因此,拿到了目前價值約1000多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算是實現獲利而要繳稅,所以,才會開始在網路上詢問大家的意見。因此,馬斯克要賣股來繳稅是早就已經決定了,只是最後請網友來公投一下,至少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說要賣股票,而不是偷偷摸摸的賣,比較不會被外界用放大鏡的眼光來看。另一方面,他公開賣股也有個優點,就是不會造成外界過多的猜測,到底賣壓來自何方?為什麼要賣股票?是公司前景出現問題嗎?馬斯克自己出面解釋,直接對外界可能出現的疑慮做出說明,甚至是讓潛在的買家準備進場買股票,因為接下來有便宜的特斯拉股票可以買,趕快先把資金準備好。最後,從當中也可以看出,馬斯克對於特斯拉的股價相當有信心,就算外界知道他要賣股,還是有很多資金等著上車,股價短期雖然會震盪一下,但中長線依然持續看好。網友投票3大心態而網友們熱絡的支持、一面倒的支持其賣股票,參與這個股票界的公投大事,筆者認為,網友在這方面的心態至少有以下3種。第1種是「樂見百億富豪真正的繳稅」,這有一種正面的積極示範作用,可以平衡一下目前貧富差距極大的仇富心態,身為美國公民的一份子都有繳到應該繳的稅,尤其是賺得愈多的人、繳的金額與稅率應該更高,難怪網友們這麼愛他。而回過頭來說,至少最實際的是馬斯克有繳稅給國庫,這可以用在廣大的美國人民身上,大家當然樂見。第2種是想要「等特斯拉股價拉回時進場買」的股民,特斯拉10月中旬時的股價還在800多美元,但半個月後,居然直接噴出到1200多美元,這麼大市值的股票居然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大漲50%,自然會吸引很多的散戶想要上車進場,且股性很活潑、敢漲敢跌,一直就是散戶的最愛。第3種心態是「空頭勢力」的心態,要知道這波美股走的大多頭已長達數年之久,這期間不知有多少空頭大師或知名對沖基金操盤人,認為美股過高、已形成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而網友們的心態也可能是慢慢的偏多了,整體股市朝多頭方向靠攏,因此覺得股價根本打不下來,在「空手的想進場、空頭的想回補」等情況下,才會出現上面所說的第2、3種心態。總而言之,未來美股多頭仍有一段時間可以前進,投資人不必設限高點到了,而開始有偏空的想法,未來可觀察馬斯克賣完了這個階段所要賣的股票後,說不定特斯拉股價可以再創新高,這就是多頭行情的真正威力。 【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 》年終感謝慶,贏戰景氣復甦年,《2022夯產業&精選股》別冊送給您!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