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海外不動產 投資成本比較
2013-11-21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網站公布2013年第二季房價變動調查,亞太地區領漲全球,其中台灣以14.5%年增率衝上亞軍,單季成長更以漲幅7.33%高居全球第一,大演多頭行情。但北市租金投報率平均1.57%則是全球最低,反觀美、日、東南亞國家,因房市、匯率政策或經濟快速成長,投報率相對亮眼,民眾因而興起海外置產潮。 根據以上調查後,許多買方也開始認為投資海外比投資台灣好,因此不想在台灣買房,究竟這樣的問題如何破解呢?海外不動產的投報率真有如此驚人,可以到實收5%以上?以近期最夯的日本與馬來西亞來說明,投資這兩處是否還有其他的稅費成本呢?日本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物業公司代租管理費用  每年租金的10%租賃所得稅每年20%中古屋可能每3~5年需定期提撥修繕基金屋主來回管理機票錢購屋時買方服務費3%可能有匯損:近兩年,日本政府實施日圓貶值救出口政策,日圓近期已大貶三成,在一年多前用台幣換日幣買日本不動產的台人,則現虧三成。 所以在扣除以上成本下,本來設定5%投報率物件,實際則至少須打七折或更多,若再加上日圓大幅貶值,又賠掉了三成房價。所以高投報率數字背後,其實仍有其風險存在。總評:日本經濟泡沫後,房價長期維持不變,適合保守的收租客,較難賺取房價增值的價差,而選擇投資台灣房地產的好處是,要找到三年內至少漲10%物件,認真挑,其實不難。 馬來西亞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最大費用:每年租賃所得稅26%買方印花稅約1%~2%2年內出售房屋且有獲利,繳交資本利得的15%作為交易增值稅;若是2年至5年售屋,獲利部分則得繳交10%的資本利得稅,5年後賣屋就免繳馬國買賣合約律師費1%總評:馬來西亞物件,租賃所得稅高達26%,加上其他費用,實際投報率也同樣要再打七折,且因為五年內買賣要課資本利得稅,不適合極短線或想兩三年內就賣掉的投資買方。 綜合以上1.若北市能找到三年內可以漲10%以上的物件(認真挑,真的不難),應該買,不用考慮投報率低的問題,因為反觀日本房價20年沒什麼變化,身為外地台灣人,投資資訊相對當地日本人薄弱,要在日本找到會漲價的物件,比自己長年在台灣看房子挑有潛力的物件困難。2.若您在台灣外能找到投報率2~3%以上物件(相信還很多),其實不比投資海外不動產差,應該買台灣。
投資買盤創新高 Q4房市量增價穩
2013-11-14
文 / 行銷企劃部50歲以上及退休族 買房意願 創史上新高第三季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中發現,從購屋『年齡層』及『行業別』來看,『50 歲以上』及『退休族』的購屋計畫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其中50 歲以上有購屋計畫者,第三季來到47.1%,較第二季增加2%;而退休族進場買房的意願也由第二季的4.4%,大幅倍增到第三季的8.9%( 如附圖1 所示)。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表示,50 歲以上的族群,資產普遍較年輕人雄厚,所以在全球景氣多變的環境下,這些有錢人會選擇將部份比例的資產配置在不動產上,例如買來投資或留給子女用,形成50 歲以上的族群購屋計畫創下史上最高,至於其他年齡層如『40 到49歲』、『30 到39 歲』及『20 到29 歲』,購屋計畫則隨著年齡層下降,顯見年輕人買房愈不容易,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刻不容緩。而退休族本季購屋計畫也由4.4%,大幅提升8.9%,顯見退休族手握現金的,第三季有逐步把資產往不動產配置的趨勢,這也表示,自從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投資基金、股票的績效表現波動頻率過大,都不如投資不動產來得穩健,所以退休族在保全資產的前提下,必須將資產投入一個最安全的避風港,此時不動產就成為首選。<附圖1> 宅指數各年齡層及各行業別第三季的購屋計畫不動產 連19季蟬聯抗跌保值第1名鄭余正全進一步說明,第三季宅指數調查中,最抗跌保值的標的物仍是不動產,比例達43%( 如附圖1-1 所示),已連19 季蟬聯最抗跌保值標的物第1 名,而選擇『保留現金』的比例達19.1%,排名第二,連兩季超越保險及黃金,顯見民眾對未來景氣仍有疑慮,所以除了投資不動產外,寧願保留更多現金在手上。排名第三的是保險,由第二季的13.3% 微幅下跌至第三季12.7%,另外,排名第四的為黃金及貴金屬,由第二季的8.4% 上升至第三季的10.2%,整體而言,第三季民眾最青睞的投資選項為『不動產』或『保留現金』。<附圖1-1>宅指數第三季最抗跌投資標的 NO.1不動產 NO.2保留現金NO.3 保險廣義投資需求者 第三季達53.3% 創新高若從購屋目的來看,本季『自用』比例為46.8%,較第二季下跌3%;而『投資』目的則由第二季的32.5%上升至第三季的35%;另外『買給父母或子女用』的,則由第二季17.7% 上升至第三季的18.3%。買給父母或子女用的,通常屬於第二屋以上的購買,也可歸類為中長期置產的投資者,屬於廣義的投資客群的一部分,所以第三季的廣義投資者,在扣除自用目的客群後,可包含『投資』目的及『買給父母及子女』兩個項目來統計,高達53.1%,創下宅指數調查以來的新高 ( 如附圖2所示)。從宅指數2009 年Q1 調查以來,廣義投資客群比例為39.1%( 投資:28.8%+ 買給父母女用:10.3%),逐年逐季地上揚至本季的53.1%,顯見近年來國人在買賣不動產的目的上,有愈來愈多的比例是隱含有中長期置產投資需求的,並且不受政府打房的干預,近年還是最受投資買盤的青睞。< 附圖2> 第三季購屋目的:自用、投資、買給父母子女( 廣義投資)< 附圖3> 第三季民眾認為要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哪項方式最有效?僅26.5%民眾相信 政府用奢侈稅能有效抑制房價63.5%民眾希望政府推社會住宅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指出,民眾認為要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的調查,在有購屋計畫的買方中,有高達63.5% 的買方認為,政府打壓房價的效果有限,應廣推租或售的社會住宅,大刀闊斧地進行住者有其屋政策比較實際。而『改善所得』的方式,雖在全體受訪中也有62.5% 民眾贊成,但是此舉緩不濟急;另外,在全體受訪者中,僅有26.5% 民眾相信,政府用奢侈稅來抑制房價,讓年輕人買得起房的方式有效( 如附圖3 所示)。顯見奢侈稅讓房市量縮價漲,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奢侈稅的實施或延長而獲得解決。32.9% 奢侈稅應訂落日 並接軌實價課稅27.1% 贊成將奢侈稅延長近期財政部召開奢侈稅公聽會,哪個修法方向較符合民意期待? 在宅指數的調查中可發現,排名第一的是,有32.9% 的民眾認為奢侈稅應訂兩年落日,並接軌實價課資本利得稅,不應賺賠都課,有獲利再課比較合理。而排名第二的是,有27.1% 民眾認為奢侈稅應延長,否則房價會再漲。另外,有10.8% 的民眾認為,奢侈稅造成房市量縮價增,應廢止。而有9.6% 民眾希望奢侈稅維持兩年現狀( 如附圖4 所示)。< 附圖4> 第三季奢侈稅修法方向鄭余正全表示,實價課稅部分措施政府已經默默在做了,例如將公告現值或地價調整與市價接近,所以在買賣交易的土增稅上,未來將大幅增加。而在奢侈稅方面,自從實施以來,賣方售屋不論賺賠都還要再繳奢侈稅,等同於變相加稅,應簡化稅率,走向實價課資本利得稅較為合理,多數民眾認為售屋有獲利,應繳稅給政府實屬合理,但若賺賠都課稅,則有檢討改進的空間。56.4%民眾認為奢侈稅不影響投資意願鄭余正全補充,從第三季宅指數的調查還可發現,假設政府未來將奢侈稅由2 年延長至4 年,有高達56.4%的民眾認為奢侈稅不影響投資意願,其中33.3% 的民眾,認為有獲利就會賣,而23.1% 的民眾會轉嫁買方,希望多賺一點才賣( 如附圖5 所示)。另外,若奢侈稅延長,有34.2% 民眾則不考慮投資台灣房地產,其中20.6% 民眾會轉投資股票及基金等標的,而3.6% 民眾將考慮轉戰海外不動產。鄭余正全認為,奢侈稅不影響中長期的投資買盤,反而會助漲都會區房價,口袋深的屋主還是會將成本轉嫁給買方,因此奢侈稅實施以來,量縮價格卻上揚,所以年輕人要買得起房,透過奢侈稅打壓房價,恐怕無法有效解決房屋供給不足的問題。< 附圖5> 奢侈稅若延長 民眾投資意願Q4房市 量增價穩鄭余正全接著說明,2013 年Q4 的房市會比Q3 來得好,整體表現將會是『量增價穩』,而支持第四季房市表現較第三季來得好的理由有四:第一、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指數的調查,『三個月內有購屋計畫的買盤上升』,加上『第四季為傳統旺季』,已備妥自備款的自住急買盤,Q4將積極進場買房。第二、根據第三季宅指數調查,不受奢侈稅影響,仍有56.4% 民眾願意投資台灣房地產,僅有20.6% 民眾會改投資基金或股票等標的,3.6%會轉戰海外不動產,所以台人購買不動產的意願仍相當濃厚。第三、最新美國聯準會9 月19 日公告,暫不縮減QE3的額度,此舉將有利全球市場的整體信心。第四、奢侈稅修法方向,目前暫無定論,財政部長張盛和9 月12 日表示,奢侈稅並非立法院新會期的優先法案,財政部將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包括QE 退場,日本加徵消費稅等。綜合以上四點,Q4 房市將呈現量增價穩的格局,在傳統旺季的購屋需求下,預計成交量會比第三季來得好。註:宅指數資料來源中信房屋於2013年8月與創市際合作進行「台灣地區購屋意向與物件需求調查」,執行日期為2013年08月22日~2013年08月29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或對家中消費有決策權的家庭主婦、退休者,共計回收1,703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37%;重點地區(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市、新竹縣市、大臺中、大臺南、大高雄)佔全體樣本73.2%,再依照行政院主計處公布2013年7月台灣地區性別、年齡、居住地人口結構進行加權,加權後全體樣本規模為N=1,068份。
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怎麼看?
2013-10-30
前言: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尤其是名下擁有三房以上的房產者。現行房屋稅機制中,已賦予地方政府調高房屋稅率的機制,除用做「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率固定為1.2%之外,其他如出租供做住家用房屋、營業用或非住家非營業用房屋(如醫院診所等),都有上、下限稅率,但各地方政府目前普遍都按下限稅率,從低徵收房屋稅,調漲空間極大。財政部舉例,出租供住家使用的房屋,法定稅率為1.2%至2%,但全台都以最低的1.2%稅率徵稅。持有超過一棟以上房屋的所有權人,非供自用的可能性較大,地方政府若能就多屋且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按其持有屋數加重課稅,即能達到「囤房稅」的目的。過去嘗試打壓房價的政策效果1. 奢侈稅實施兩年多來,2011~2012台灣房市量縮價卻不跌反升。奢侈稅後,卡兩年才能賣,造成市場供給減少,還在市場買房的買方,都是口袋極深的屋主,屋主會將等待2年的時間成本,轉嫁給買方,期望獲利更多才賣。好案件往往要加價才能成交,所以造成房市『量縮價漲』。2.實價登錄快一年,台北市房價怒漲10.74%。由於交易資訊件透明,成交價有依據後,造成好案惜售,價格逐步墊高的現象,所以除精華區台北怒漲一成外,未來低總價的郊區也會以同樣的模式複製,要買要快。分析:情況1:囤房者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真正有錢囤房的,根本不怕,更何況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對有錢人是九牛一毛,對一般人也是不痛不癢。 情況2:囤房者房屋稅若調高為房屋評定現值的2%以上,或非常高(僅為假設,實際上財政部只是考慮由1.2%增加至2%而已)→囤房稅,最終會演變成是在幫助更有錢人進貨而已,首購族現在反而更應加快進場搶貨。     就算大幅調高擁有三房以上的房屋稅,打壓的是『中等有錢』的買方買給父母或子女的需求,對真正的『超級有錢人』影響不大。擁有3屋的中等有錢買方因房屋稅增加而選擇出脫房產,然後超有錢的人反趁機收購來囤房,口袋超級深的超級屋主擁有的房子變更多了,如此下去,打擊不了房價,超有錢人反而推升房價賣給賣給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 所以囤房稅若調得更高,會讓財富轉向更有錢的人集中,房產壟斷在少數人,一般人資產會變更少,首購族會更買不起,除非你付出高額的代價,讓囤房者獲利飽飽,願意賣您。 結論:首購族或買第二屋的,第四季應大舉進場,先買先贏,囤房稅根本打擊不了有錢人,等到未來房地產落到金字打最頂端的客群之中後,房價已漲上來,再買就來不及了。
房市非常好 超乎預期
2013-10-23
2013年買賣移轉棟數  全台估較去年成長一成以上1.以今年1到8月累計表現,和去年累計8個月應有的交易量比較後,目前全台共成長11.90%,故2013全年移轉棟數,保守地以年成長10%來推估,今年買賣移轉棟數將至少來到36.3萬棟以上,而若按今年1-8月進度,累計成長11.9%來樂觀預估,今年買賣移轉棟數也會將來到36萬8964棟,所以今年比去年好,也有望超越2011年奢侈稅實施那年的36.1萬棟。2.以區域別來看,其中以都會區台北市,成長4.32%,符合3%~5%的預期,而其餘五大都會區,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年成長分別為15.21%、11.59%、12.67%、13.04%、11.94%表現超過原先期待。3.今年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增加1成,比原始市場期望好,就連高總價區台北市都有4.32%的成長率。所以市場上的買方仍在買,房市其實非常非常好,現在應趕快進場,尤其低總價產品,未來會買不到。4.2013年成長率增加的主因為:→平價宅策略奏效,建商推案策略全面轉向低總價平價宅的效果超出預期拜今年建商推案轉向郊區平價宅的激勵所賜,首購族大舉進場下,也帶動台北市外低總價郊區的中古屋銷售量,六大都會除北市以外,交易量皆成長一成以上。→媒體所預期的實價登錄向下比價的效應未發生,在交易價格透明下,出價有依據,反而加速買方進場出價的意願,增加交易速度結論:1.低總價產品應加快進場,實價登錄資訊透明後,反加強買方出價意願。2.未來郊區低單低總的好社區、好物件,在實價登錄基礎下,價格只會越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