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2024-11-29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美國總統大選後,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變,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就產業發展而言,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掌握算力和發展算力的資源成為顯學,從全球四大雲端服務業者擴張資本支出的方向,以及台廠全球布局先行者,可以找到相關台股供應鏈投資標的。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台積電、鴻海等輝達供應鏈相關14檔個股值得留意。另外,繼馬士基大幅調高運價後,長榮海運也表示明年合約價漲定了,近期航海王頗有風雲再起之勢,可以持續追蹤。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拖底消費支撐。在關稅方面,預估賀錦麗將延續拜登方針,以談判、結盟為主,除了中國以外,不採取以鄰為壑的關稅戰,此舉有利美國通膨降溫。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川普以美國優先政策不變 供應鏈移轉速度會更快另一方面,對於台灣產業來說,為了避免輸美商品關稅的不確定性,加速轉移供應鏈應是必要之舉,雖在美設廠或轉移產線將壓抑營收成長,不過,在美中競爭的情境下,全球佈局速度越快的公司,越有機會在地緣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取得訂單,進而與其它廠商拉開營收差距。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台灣企業就開始轉移生產基地,不論電子、傳產、科技等領域皆逐漸移出中國,走向全球佈局,這對於台灣企業短期會有相應成本增加,不過長期來看,分散風險的益處遠大於現在和將來的成本。供應鏈分散趨勢延續 台廠走向全球佈局技術敏感度高的科技業對於風險分散的需求也更高,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良率攀升,已追上台灣同級晶圓廠,在美中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為穩定晶片供應,未來美國或會要求在美本土生產更高階製程晶片。而且,鴻海(2317)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在印度開啟生產線,並於今年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iPhone 16 Pro Max等高階機種,未來在印度的產能將會持續擴大。這兩家台灣龍頭企業都採取了分散供應鏈的策略,未來,預估美國大選後,將會有更多台灣企業沿著這個步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做一個簡單的好人 不簡單!
2017-11-24
文 / 方智出版社 成為超越自我,活進他人心中的生命 在三重豆干厝長大,童年物質匱乏的七年級生許峰源,因為父母豐富正確的身教,讓他懂得感念親恩,更加奮發進取。立志考取台大法律系的他,即使不被眾人看好,憑著堅強的鬥志與爆發性進步法,創下三重高中第一位考上台大法律系的紀錄,更在應屆考取律師資格、創辦法羽律師事務所。未滿三十歲就成功開創個人事業版圖,在當上律師、實現財富自由之後,仍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突破自我,勇敢選擇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成為運用文字思想影響無數人的暢銷作家。許峰源回憶多年前,跟隨一位大哥到香港參加一場商業宴會,當時自己還是個剛出道的台灣菜鳥律師,也未曾上過媒體,對方跟他交換名片、看到他的名字時,很認真說了句「許律師,久仰大名啊!」接著是一大堆稱讚的話。許峰源嚇一跳,心想,如何讓對方「久仰大名」了……或許只是出於禮貌性地奉承,或許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但他一點也不覺得開心。在商場上,虛假的人際互動還算好,當利益更大或爭奪權位時,就可能會讓人陷入無數的佈局、較勁、鬥爭漩渦中,曾經他為此心力交瘁----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過得這麼複雜、辛苦嗎?好念頭的選擇能力 決定一生命運後來,許峰源從與女兒的真摯互動中,找到了答案。每當應酬結束,只要看到兩個寶貝迎面而來的笑容及擁抱,一瞬間,反胃感、疲倦感全都消失了,他發現,在簡單、善良的孩子面前,人也會變得簡單、善良,負面情緒沒有存在空間。「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許峰源心中的強者,必須有承擔責任、接受現實、擁有專注力、沒有敵人以及自我控制力等特質:履行命中注定的責任、接受生命不一定如我們所願的期待、專注力越高,理性的決斷力才會越強、善良是最無敵的內在力量、能自我控制才能夠做大事。讀書、做事、創業,成功的勝敗其實都在於一些共通的「關鍵思考」,簡單的特質,背後都有深刻的人生哲學意涵。就像一位擁有精準「選球能力」的打擊者,不容易被壞球引誘,會逼迫投手必須投出「好球」來對決,這樣就能大幅提升打擊率、打點率及上壘率,對於球隊贏球扮演很關鍵的角色,所以「選球能力」可以決定一位球員的身價,鈴木一朗是最好的例子。只要靜下來觀察自己的「心」,嘗試個五分鐘,必定可以立刻感受,原來,我們的「心」一直忙碌地不斷胡思亂想,一個念頭剛冒出來,沒多久消失,幾乎毫無間隙,下一個念頭又冒了出來;人每天所有的行為都是由一個接著一個念頭引導出來的,好的念頭會帶領我們做出好的決定及行為,得到好的結果及情緒感受,引領我們踏上光明的命運,而我們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有意識的訓練自己「放掉」壞的念頭,就像打擊者放掉壞球一樣,不理它們,然後緊緊把握住每個難得出現的「好的念頭」並大膽付諸行動,如優秀的打擊者把握住「紅中好球」果決揮棒一樣。用最赤裸的、長遠的人生標準去檢視及體會,每一個念頭引導我們的「行為的結果」及「情緒感受」,是好的還是壞的?一次次訓練,我們辨識念頭好壞的「選擇能力」就會一次次進步。創造讓好事發生的環境如果生活中習慣去關注負面的訊息,許峰源認為那好比在大腦裡設定了無數「負面的我的最愛」,讓我們總是快速、直覺、習慣以負面的角度解讀眼前的一切,遮蔽看見正面事物的徵兆,逐漸對於生命失去希望,越是如此,負面的人事物就彷彿真的會被吸引出現,感覺倒霉的壞事一個接著一個來;相反的,如果刻意訓練自己關注正面的訊息,在心裡留下正面的印記,即使偶爾遇到不好的事情,也不會失去對生命的盼望,就像在黑暗的隧道裡,依舊可以看見盡頭的光明,看見好事發生的徵兆,集中精神把握、實踐,一點一滴創造讓好事發生的環境,那麼好事就真的會不斷進入我們的生命之中。成為超越自我,活進他人心中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能獨自一人活著,我們的幸福快樂與他人的幸福快樂之間,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每個人都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快樂,你自然也會感到幸福快樂。許峰源說解開了身上沉重的自私自利的枷鎖,放下了複雜無意義的算計,「一個簡單的好人」,超越自我,利益他人而活著,絕不是沒有意義的犧牲,自己一定是第一個獲得幸福快樂反饋的人。    
湯菜蛋飯
2017-09-18
【文 / 郭騰尹】 在一次大學老友的聚會中,看到一位三十多年未見的學長,這位學長並不是我同系的,而是社團活動認識的,雖然彼此後來交往碰面的時間不長,但我對當時學長的綽號依然能夠清晰喚出。 三十多年不見,我的體重和以前差距甚多,光褲子的腰圍就多了七、八吋,脖子上的肉也鬆了,腰上的肚腩用手一掐就是一層肥油;而學長的精神奕奕,身形和往昔幾乎沒有差距,歲月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後來學長說他從事健康產業,有一套很簡單有效的飲食方法,只要遵循就一定會見效。 學長從包裡拿出一個日本多功能的體重機,讓我們脫襪站上,這台機器除了體重之外,還可以測出體脂肪、BMI、內臟脂肪、肌肉量、骨骼量,最後會出現體內年齡的數字。大家都是五十開外的人了,對於這「體內年齡」十分敏感,紛紛拿出來比較。有人練長跑,還保持三十多歲的狀態,而我體內是最蒼老的,比我的年齡還大了十歲,這個結果讓我意外並且緊張,這代表我如果不調整生活習慣的話,我可能是在座第一個說莎呦哪啦的! 學長很大方地分享了他的方式,我也很願意分享給大家,就是四個字「湯菜蛋飯」。這四個字指的是飲食的順序,用餐時先喝湯,因為它不用經過胃的消化就可以直接入小腸,並且湯比其他飲料有營養,容易增加飽足感;再吃青菜,就像我們吃西餐時吃生菜沙拉一樣;再來就是蛋白質類,除了蛋之外就是肉類,而且最好是單一種,如果吃魚,就不要再吃牛羊豬肉;最後才是飯。如果前面已經吃飽了,那飯就可以不用吃了,即使要吃米飯,也以糙米飯為優先,盡量減少澱粉類的攝取,尤其是西式麵包或是麵食水餃。這個方法最重要的並沒有改變我們吃的東西,只是改變其順序。 聽完學長的建議,我頓時汗顏,因為我是肉食主義者,不愛吃青菜,喜歡吃麵食、餅、餃子都是我的最愛,即使吃麵,也喜歡吃乾麵,不喜歡喝熱湯,糙米飯更是拒絕往來戶,這「湯菜蛋飯」我幾乎沒一樣做到,這應是我體內加速老化的原因吧! 在大陸奔波多年,每日在不同的城市穿梭,住在不同的酒店,我的飲食很難自己做主,大陸的學員熱情,總想盛情招待,就怕有所怠慢,每晚都是飽食後回到酒店,一覺醒來又要搭飛機趕往下一個城市,突然很羨慕那些坐辦公桌的上班族,可以比較有效率的執行這種進餐方式,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無論如何,我會按照學長的建議改變這些習慣,我們相約一年後再次站上體重計,看看有沒有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也把這個方法分享給大家。
愛與勇氣 生命無懼 —「Dora 媽咪」
2017-08-14
【圖 . 文 / 方智出版社】 「媽咪,妳要繼續用愛改變世界!」這是女兒離去前,告訴蘇惠娟的最後一句話。她期許成為女兒的續航力,將餘生完全奉獻給重症病童及身處苦難的家庭。女兒抗癌過程被拍攝為紀錄片《Love Life》,廣傳於全世界許多角落,震撼也激勵了無數人的生命。 過去10 年間,知道她叫「Dora 媽咪」的人遠遠超過知道她的本名蘇惠娟。年少時,她遠赴歐洲維也納學習大提琴;回國後,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與「各大專院校音樂科系」擔任大提琴手與專業音樂講師多年。唯一的女兒Dora 在10 歲罹患骨癌,她以無比的愛和堅定的信仰,陪伴女兒走過辛苦的治療歲月。5 年的治療過程中,母女常在醫院病房中一起演奏大提琴,用音樂陪伴、撫慰同樣是身處病痛中的孩子和傷痛的父母。2011 年,愛女在她的懷抱中移民天堂,但是她仍繼續背著大提琴,奔走在原本絕望、黑暗甚至悲情滿滿的兒童癌症病房,期許以音樂和曾有的經歷幫助身處患難、絕望中的家庭。 年過50人生洗牌 最大的得源於失去「Dora 媽咪」說自己曾經是個「戰士」—年輕的時後,為自己的夢想奮戰;有了女兒之後,為女兒的未來奮戰;女兒生病之後,為女兒的生命奮戰!女兒不在之後,卻再也不知為何而戰?失落、茫然……占據著生命。孩子、婚姻、事業、夢想……一夕之間,一無所有;年過50 的人生重新洗牌,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然而,沒想到,生命最大的得著,竟源於我的失去—女兒離去的第七年,再度出書,並著手建立「生命無懼關懷協會」。 不在傷痛中放棄夢想 賦予「失去」更深遠的價值和意義Dora 的生命雖然只有15 年,然而,她,就好像把一生濃縮成15 年過完。如果,Dora 在生命的盡頭,都沒放棄任何夢想,那,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沒有夢想?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放棄夢想?這個世界之所以多采多姿、生生不息,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潛能」,「Dora 媽咪」決定不讓餘生在傷痛中度過,選擇賦予「失去」更深遠的價值和意義,Dora 離去之後寫了第一本書,這本書成為暢銷書,已經賣出4 萬多本;6 年來,奔波於醫院、監獄、看守所、學校、軍中、教會、企業……也受邀至國外,至今進行約400 場充滿「愛」與「擁抱」的演講。曾經,在學校演講兩個鐘頭,和孩子擁抱了一個鐘頭。蘇惠娟緊緊抱著每個孩子,在他們耳邊說「我愛你」,直到他們也說「我愛你」時,才放開他們。曾經,孩子在擁抱時痛哭失聲:「Dora媽咪,妳能不能抱我久一點?因為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從來不知道被媽媽擁抱是什麼滋味。」若一場演講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又有什麼理由停下腳步?! 推動「兒童安寧 」 期許造福更多病友在一群人的鼓勵、協助、支持之下,經過將近一年的奔走,「生命無懼關懷協會」正式成立,協會宗旨之一就是要推動「兒童安寧」。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自然定律,所以這世界的一切,幾乎都是為這定律而設計,但有一群孩子,他們的一生,沒有經歷「老」,他們甚至活不到18 歲。然而,這些罹患重症的孩子卻用他們短暫的一生,親自教導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功課,教導我們生命的道路該怎麼走?教導我們如何從死亡學會活著? 「Dora 媽咪」透過數百場演講,向社會大眾分享癌末病童面對疾病坦然無懼的精神與態度,致力推動「兒童安寧」的理念。以發起人的角色,四處招募心志一同的朋友共同努力,期許藉此得以造福更多病痛中的孩子與家人。「當醫療對孩子再也沒有任何幫助時,我們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Dora 媽咪」只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面對癌末的孩子,『安寧』越早介入,越能縮短並減輕家人面對孩子離去後的悲痛。」因此,推動「兒童安寧」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無可推諉的責任和義務! 善用潛能 發揮影響力助人經過那麼多苦難,如今,你問蘇惠娟:「什麼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她會這麼回答:「發揮你的影響力,讓你的生命成為許多人的祝福!善用你的潛能,讓你的潛能成為更多人的幫助!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努力的、用力的愛你周圍的人,讓這動盪不安的世代,因為愛,而有盼望!」
永康街國際商圈推手的 突圍智慧
2017-06-21
圖 . 文 / 圓神出版社 出生於南投草屯鎮的李慶隆,從小家境困窘,曾經從事過工廠貼皮工、養豬員、賣金絲雀的小販、建設公司的工友,但卻沒有放棄創業的夢想。後來投身房地產業,二十四歲成立自己的公司,從此立足永康商圈,並在有「天下第一里」之稱的永康社區擔任了十六年的理事長,是令台北人引以為傲的永康國際商圈幕後推手。 奇招打響公司知名度回憶剛創業時資金不多,想花錢廣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而四十多年前台北市最熱鬧的地方是西門町,上班族下班後唯一的休閒娛樂就是去看電影,當時電影院有項免費的服務,就是有人外找時,電影院會幫忙打上大大的字幕,好通知看電影的客人。李慶隆靈機一動,他出錢讓員工下班後輪流到西門町的電影院看電影,看到一半時,拿紙條給電影院的服務員說:「三代建設公司李經理外找!」這樣各家戲院上就常會有「三代建設公司李經理外找!」字幕,連續半年,打響了公司和他的知名度。 鄰里好關係靠服務經營房地產必須做好鄰里關係,永康商圈住家多是四層樓公寓,上下都要爬樓梯,李慶隆經常遇到上了年紀的歐巴桑,兩手拿著裡面裝得滿滿的菜籃子,很重,他會主動上前幫忙,將菜籃提上去後,再親切的遞上名片自我介紹,每個月平均幫助過一百位歐巴桑,用這樣的服務、慢慢建立起良好的鄰里關係,並開發生意。深耕社區後,李慶隆更加覺得這裡很棒,住宅加商業的混合區,有鼎泰豐和高記這兩家聞名世界的美食餐廳,吸引很多國內和國際觀光客來這裡消費,有足夠條件成為國際商圈,既然客人都來到信義路、永康街口了,為何不將他們吸引到巷弄裡,尋找台灣美食及更多的特色商品呢? 包容溝通 讓商圈店家與住戶雙贏李慶隆於一九九七年成立了「台北市永福生活圈社區發展協會」,主要功能就是扮演店家與樓上住家中間的橋樑。在這的老闆都有一定的水平,透過不斷輔導,向店家老闆說明一個觀念,不能只考慮到自己的立場,也要考慮到樓上住家的安全問題,要有一個安靜的生活品質。永康商圈總計有五百多家店,在他的說服下,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店家在晚上十點前都已熄燈休息了,隔天也能更有精神服務客人。過去台北街頭有很多流浪狗會在店家門口大小便,李慶隆看到都會主動清掃,店家老闆被他的舉動感動了,也會要求店員出來掃,以後就很少看到門口有狗大便。做任何事,李慶隆都是先自己做,讓他們感動後,再來效法,只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就能包容,才有可能溝通。 良好互動 打造商圈獨特價值居民與店家其實都是商圈的共同體,只有兩邊都好,才能讓整體效益發揮到最大。於是李慶隆透過不斷的辦活動,邀請住家一起來參與,比如插花、包肉粽、卡拉OK 比賽等,讓住家與店家創造良好的互動,加上里長大力協助,永康商圈漸漸融合成一個溫馨大家庭;本著共好共享的初衷,一步步將永康商圈從傳統夜市改造成國際旅客最愛,融合美食、文創、藝文的獨特商圈體質。李慶隆在二○○○年成立了「台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舉辦了很多公益性活動;在二○一六年推出「永康商圈爆感動快閃」,動員住戶與商家在永康公園唱歌,錄製、剪輯後放在YouTube,不到十天,點閱率突破一百萬人次,將永康商圈行銷到全世界。李慶隆說,現在的自己活著的每一天都沒有浪費時間,努力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在永康商圈盡力奉獻十六年,李慶隆覺得,擁有並不難,難的是願意分享,一旦願意分享資源和經驗,往往會激盪出更多的回饋,這才是真正的享有。
父母親,別對孩子做的事
2017-05-19
【文 / 郭騰尹】 在一次青少年的培訓課程中,孩子和家長都要一起看一部電影,電影的主題是講一個孩子在家庭暴力下所產生的陰影,這種陰影會讓最親近的人都會產生距離的陌生感,你明明知道對方是很愛你的,但是你感覺不到。 一位父親在看完電影後,內心衝擊很大,因為故事裡所描繪出的場景,就像其現實在家裡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一樣,所以他主動的舉手,希望能在台上分享一些感想,這位父親敘述著與兒子點點滴滴,談到彼此的矛盾時,七尺之軀竟透著無助的眼神,淚水恣意的在眼眶中打轉,我讓兒子也走上台前,坐在父親的旁邊,我希望這位父親能用心的看著孩子的眼睛,真的用心的對孩子說幾句話。 就在這對父子倆對視的那一秒,這位父親忍不住的哭出聲來,他覺得這十年來很對不起自己的兒子,一方面忙於事業,一方面因為他曾經因為孩子的調皮打過孩子,而且不只一次,一共打過二次。怎知兒子一聽到,立刻大聲插嘴說:「不是二次,是三次!」這兩句話讓現場輕鬆起來,真不知是要哭還是笑!人們對不好的回憶總是記得比較深刻,相反的,對一些好的回憶卻很容易因為理所當然而放在腦海裡的最黑暗處。 就像是家裡有老人家的,老爸老媽一旦吵架最怕就是翻舊帳,所有翻的舊帳都是不好的往事,某年某月某日你幹了什麼勾當,造了什麼孽,另一半記得清清楚楚,如果老夫老妻翻的都是美好的回憶,那麼凡事都充滿了感恩,又怎麼吵得起來呢? 上了這麼多年的青少年課程,聽到了太多孩子真誠的分享,你知道最讓孩子揮之不去的痛苦往事嗎?而這些都是直接與父母有關,希望藉此給父母親們一些提醒。第一就是動手。以前的觀念是孩子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隨著知識水平的增進,現代的父母比上一代更懂得尊重孩子,學校的教育也會提醒孩子要預防家暴,動手就是不對的,我們都得學習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第二是你誤會過孩子。父母親寧可相信外人,而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解釋,最後的結果是讓孩子覺得對父母親講再多也沒有用,於是回到家,乾脆關進自己的房門裡,溝通的大門也關了起來。第三是父母親答應孩子的事沒有做到。答應孩子要帶他們去哪裡玩,或是買什麼東西,結果父母親爽約了,父母親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對孩子而言,只有一個感覺:「又被騙了!」大人總是會欺騙孩子! 最後一個是,孩子每次想要跟父母親說話時,父母親都是低著頭在玩手機,連頭都不抬起來。其實這種不受尊重的感覺,在這個幾乎由手機來主宰人們日常生活的世界裡,大家都會有此感受,只是工作場合、社交場合也就罷了,發生在家裡,真的有種悲涼啊! 父母親捨得花大筆銀子來栽培孩子,卻忘了真正的教育是父母親的示範,希望這幾點孩子的聲音,您能聽進去,也能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慢活才能養心
2017-03-20
文 / 郭騰尹 北京故宮內有一個熱門的景點叫做「養心殿」,在清宮劇裡面常常會出現,其位置在乾清宮的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自雍正起,皇帝改居住在養心殿,到了乾隆,再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群臣、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清代總共有八位皇帝居住在養心殿。 為什麼叫做養心殿?這「養心」的意義何在呢?現在在養心殿前就有解釋其涵義,這二字乃出自《孟子盡心篇》:「養心莫善於寡欲。」就是要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培養好自己的性,一國之君擁有絕對的權力,然而權力會讓人迷失,野心會讓社稷動盪,所以不論政務或是日常生活,做皇帝的人都必須要深自警惕,不要衝動,要調和天地,才是治國之道。 中國歷史裡有暴君,在商場上也有霸道總裁,這些人強勢、專橫,不在乎別人看法,只為個人的目標而考慮。在國家上,視人民生命如螻蟻,強征稅賦,把社會搞得民不聊生。在企業界,這種人聽不到真話,身邊盡是逢迎拍馬之人,這樣的公司治理培養不出人才,因為個人的獨斷會破壞團隊的整合,人才無發揮之處,最後也只能掛冠而去。這些人最應該了解養心的重要性,不只是心性的調整,更是生活節奏的改變,以及一些新習慣的建立!而「慢活」的理念與方法,就是現代人養心很具體的實踐,人們可以透過慢活來整合身心,從思想到行動的搭配,都試著找到一種平衡感,這在互聯網追求快速的時代,這種訴求越來越受到重視!   慢活的觀念最早來自英國,勸導人們放慢生活的速度,讓身體和心靈可以放鬆。慢活不是讓一切變成蝸牛化,而是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包括慢閱讀,用更自然的方式來前進,包括不開車,用自行車甚至提倡走路,學習DIY 一些生活用品,不依賴電腦或是手機,改掉性急的毛病,尋找更天然的飲食來源,假日時遠離塵囂人群,學習獨處!在慢活的生活型態裡,它對食衣住行育樂都有了新的期待,而這些無不都在降低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就如同我們剛剛對養心殿這養心二字的解釋一樣。 慢活也是一種寧靜與浮躁間的對抗,浮躁的領導者會做出衝動的決定,而寧靜壑達的心會讓一個人更容易看出事情的真象,不會走進偏執的誤區,所以騎自行車、素食、走路、練瑜伽、打太極、關掉電視、降低購物欲望、每天只看一次郵箱,不被過多臉書或微信的訊息所綁架,再次拿回生活的主導權,這就是現代人的養心之道。 這個社會越強調什麼,也代表它越缺乏什麼!皇帝強調養心,是因為有權者的深自反省,此刻強調慢活,是因為全世界都在追求速度,生活節奏已經飛出了常軌,香港、上海、北京、新加坡、東京的地鐵站裡都是疾步飛馳的上班族,有趣的是速度越快的城市,其幸福感越低,忙碌不應該讓我們的心也亡了,現在就把慢活成為養心的開始吧,這個城市就是你的養心殿!
曾經被放棄,現在,蘇文鈺 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2017-03-15
文◎整理自蘇文鈺《做孩子的重要他人》,寶瓶文化 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電機博士,史丹福大學電腦音樂音響中心研究,現任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的蘇文鈺,其實自小身體欠佳,成績也差,可以說是被學校放棄的學生。幸而小學三年級時遇到一位「懂」他的孫先秦老師,看出他的潛能,以及知曉他調皮搗蛋的背後,是一顆害怕被遺忘的心,他的人生就此逆轉。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從2014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高達70%的居民都過著入不敷出的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蘇文鈺教授期待孩子能脫離貧窮世襲,翻轉自己的人生,為自己掙出不一樣的未來,進一步改變自己的家鄉。   走過地獄門口 懸崖邊的掙扎感同身受近年來致力於偏鄉教育,一路走來有許多人質疑過蘇文鈺,身為資工系的教授,應該專心做研究,把學生教導好,發表更多論文,申請專利,為國家建立更多科技榮耀才對,怎麼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偏鄉學童身上?但走過兩次地獄門口--在紐約因失戀而行竊;因被摯友背叛而持刀報復,雖在最後一刻,都急踩煞車,卻更讓蘇文鈺教授深刻體會,即使像自己這樣的知識分子,都可能在人性的黑暗底層,走上岔路,更何況是環境困厄、資源一向貧乏的偏鄉孩子。 如果這些孩子,因為在學校無法得到肯定、在家庭無法得到照顧,而誤入歧途,不論是一時犯傻,或是養成惡習,那社會成本該有多巨大?每一個差錯都不是那些所謂的榮耀、金錢、名利可以彌補的。如果能夠像當年那些影響他一生的老師一樣,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給孩子多一點幫助,這個社會一定就會更美好一點。 走進偏鄉 為一個個孩子改寫生命孩子生在偏鄉,不應該就此受到偏差的待遇。因此他創立了「Program the World 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從嘉義東石開始,到台南左鎮的岡林,帶著學生及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下鄉教導這些孩子程式設計,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們掌握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利用科技工具改善世界,有解決問題、面對人生的勇氣。 在嘉義東石第一次的上課,就給蘇文鈺教授一個當頭棒喝。孩子們在拿到電腦後,只想上網玩遊戲、吵雜喧鬧,根本無法上課。蘇教授在大學教書,從來不曾面對需要「管秩序」的狀況,再加上即便只是最簡單的英文單字,孩子們既看不懂,也聽不懂,也不會開口問,自然對課程提不起興趣。經過蘇文鈺教授和一同去帶領這些孩子的學生不斷討論,一次次地改善教學方式,才終於讓孩子們能夠好好地學習,甚至是願意主動去學習。 一場不斷延續的脫貧革命 打造更好的社會讓蘇文鈺教授興起要到偏鄉教孩子寫程式這個念頭,最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兩個女兒,他開始去想,要怎樣能夠讓女兒生活的社會更好?對於教育;競爭,也有更多的思考。既然無法陪伴女兒一輩子,那麼照顧她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幫她們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讓她們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她們的可能性。蘇文鈺教授常常笑說,他做這件事,其實是出自一個父親的私心。 老師是孩子們遲來的父母,偏鄉的老師更是如此;他花半年的時間,讓一個被霸凌的孩子願意直視他,也讓一個對人生擺爛的孩子下功夫學寫程式,更讓一個在校成績連B 都無法拿到的孩子,卻在微軟的KODU 比賽獲得第二名。蘇文鈺教授說,如果因為「Program theWorld」的媒介,每個孩子都能夠像我一樣遇見改變人生的孫先秦老師、王錦標老師、曾慶男老師,而孩子們長大後,又成為別人的孫老師、王老師、曾老師,甚至,媒合更多企業與培育更多在地師資一起投入時,希望台灣終能迎來再也沒有偏鄉,再也沒有被放棄與犧牲的孩子的一天。
量身訂製西服設計師- 李萬進
2017-02-16
【內容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採訪‧撰文 / 馬安奇 編輯 / 邵蓓宣 攝影 / 賀大新】 服務過的顧客愈多,對專業的要求就更高 曾幫前前任總統、前多明尼加總統製作西裝,被媒體暱稱為「總統裁縫師」的李萬進,正幫客人穿上西裝,他的目光來回審視,猶如在鑑賞藝術品:肩線、胸部、後頸、背部完全服貼,沒有皺褶;即使扣上扣子,腰部衣料依然平整,而且看得出腰線,襯得客人挺拔有型;接著,他請客人稍微轉身,對方發現惱人的大肚腩消失不見,不禁點了點頭,表情很是滿意。「能夠修飾身形缺點、凸顯優點,這就是量身訂製西服的魅力!」李萬進說,從學習拿針開始,他已經在這個領域鑽研將近50 年。 李萬進曾經從西服製作歷史更為悠久的歐洲人手上,四度奪下世界西服聯盟金針金線獎。至今,還沒有同業能夠突破他創下的紀錄。連不喜歡穿西裝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都折服於他的手藝,一連做了好幾套。 想讓自己有能耐吃這行飯,技術愈扎實愈好想做出讓每個人一穿就驚艷的西裝,需要靠長年累積的經驗,「磨利」美學眼光。這番心得說來雲淡風輕,卻得花上一生來體悟。李萬進回憶,自己從學徒好不容易熬出師的時候,才16 歲。當時正值西服業黃金時代,每家店都缺人,他很快就找到工作,當上正式的西裝師傅。有一天,李萬進碰巧看到店裡學徒製作的衣服「比我做得還好看」,才驚覺,「三年多所學的功夫,不過是基本技巧而已,就像懂得寫字,跟能夠寫出一手好字,還是有程度之差。」 於是,他放棄穩定工作,找到一位以技藝精湛聞名的柯師傅,重新拜入門下,一切從頭學起。高人指點彷彿打通了李萬進的任督二脈。柯師傅提點他,把握男性西裝三大重點:「領」「肩」「袖」,靈活運用各種技巧,克服這三處可能暴露的身形缺點。李萬進說,這一年多的指導,是他職業生涯的轉捩點,不但技術更好,也對自己更有信心。後來,李萬進進入一間知名西服公司工作,雖然應徵的是負責製作的「西裝師傅」,但是,當店內負責裁衣、修改的「裁剪師傅」出缺時,他主動爭取遞補;當店內負責前場銷售與後場製作團隊協調溝通的「廠長」位置空出來,李萬進又毛遂自薦。「雖然很多能力我從來沒有學過,但是,想讓自己有能耐吃這行飯,技術愈扎實愈好。」 量身、剪裁、試樣3階段,考驗功力卻也獲得成就李萬進表示,訂製西裝大致可以分為量身、裁剪與試樣三個階段,量得準、裁剪有型,都是訂製服的基本要求。進到讓客人實際試穿的「試樣」階段,才是真正考驗西裝師傅功力的關鍵,甚至可以彌補前兩個階段的不足,讓衣服「起死回生」。他解釋,試樣需要擁有銳利的眼光,並且投入百分之百的精神。由於每個人的身材都不一樣,有人肩膀高、有的肩膀斜,有人身體一邊略大、一邊略小,因此,從美學角度判斷哪裡該長一點、窄一點、又該長多少、窄多少,腰線與身形應該怎麼搭配,才能讓穿著的人呈現出均衡的美感,就是功力的展現。 訂製西裝剪裁的3 個階段,就如同他工作生涯進程的寫照。當他還是西裝師傅時,對自我要求的標準是做出工法精良的衣服。開始學習裁剪技術之後,他開始想像「這件衣服如果穿在顧客身上,可能會呈現什麼樣感覺?有哪些細節可能需要調整?」當上廠長以後,他有更多機會實際接觸顧客,不斷思考如何修改到符合他們的需求,這才是另一種考驗功力的開始。而每累積一種經驗,他對於自己的專業要求就更高,「好西裝可以呈現每個人最完美的樣子!」李萬進說,無論客人的身材與長相如何,如果他能用西裝凸顯、雕塑客人最帥氣的一面,他會非常有成就感。 眼裡看到的不只是西裝,而是傳統與時尚的藝術品有人認為,一百多年來,西裝的樣貌變化不大,所以設計師需要的技巧也差不多。但是,李萬進卻指出,如果客人需求沒有改變,西裝確實很好做。然而實際上,客人的眼光會隨時代改變,就像以前的人認為,西裝最好能像「舖上鐵板」一樣又平又挺,現在則是希望衣料輕軟好活動,但是還是要挺而有型。 又例如,近來流行略為緊身的韓風西裝,必須要懂得根據顧客身形,拿捏腰線與舒適度。除此之外,製作西裝的布料也比以前的軟,因此,剪裁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每隔一、二年,李萬進就會參加各種國際級比賽,吸收流行資訊,嘗試從別人的作品汲取靈感。他認為,西裝固然是一種傳統,卻也是一種講究時尚感的藝術品,「如果沒辦法時時創新技術,就真的會留在過去那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