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2024-11-29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美國總統大選後,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變,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就產業發展而言,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掌握算力和發展算力的資源成為顯學,從全球四大雲端服務業者擴張資本支出的方向,以及台廠全球布局先行者,可以找到相關台股供應鏈投資標的。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台積電、鴻海等輝達供應鏈相關14檔個股值得留意。另外,繼馬士基大幅調高運價後,長榮海運也表示明年合約價漲定了,近期航海王頗有風雲再起之勢,可以持續追蹤。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拖底消費支撐。在關稅方面,預估賀錦麗將延續拜登方針,以談判、結盟為主,除了中國以外,不採取以鄰為壑的關稅戰,此舉有利美國通膨降溫。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川普以美國優先政策不變 供應鏈移轉速度會更快另一方面,對於台灣產業來說,為了避免輸美商品關稅的不確定性,加速轉移供應鏈應是必要之舉,雖在美設廠或轉移產線將壓抑營收成長,不過,在美中競爭的情境下,全球佈局速度越快的公司,越有機會在地緣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取得訂單,進而與其它廠商拉開營收差距。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台灣企業就開始轉移生產基地,不論電子、傳產、科技等領域皆逐漸移出中國,走向全球佈局,這對於台灣企業短期會有相應成本增加,不過長期來看,分散風險的益處遠大於現在和將來的成本。供應鏈分散趨勢延續 台廠走向全球佈局技術敏感度高的科技業對於風險分散的需求也更高,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良率攀升,已追上台灣同級晶圓廠,在美中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為穩定晶片供應,未來美國或會要求在美本土生產更高階製程晶片。而且,鴻海(2317)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在印度開啟生產線,並於今年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iPhone 16 Pro Max等高階機種,未來在印度的產能將會持續擴大。這兩家台灣龍頭企業都採取了分散供應鏈的策略,未來,預估美國大選後,將會有更多台灣企業沿著這個步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中橫徒步108 公里
2019-08-13
文 / 郭騰尹 早期救國團青年活動還在舉辦的時候,中橫健行隊是最熱門的線路之一,中橫指的是台灣的中部橫貫公路,然而時代的物換星移,救國團的地位早已不復,然而沿路上過去所屬山莊卻依然存在,在青山綠水間見證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的青年成長,這條路承載著現今五、六十歲的台灣人太多的情懷!在中國大陸這幾年也很熱衷於徒步活動,從大漠戈壁到茶馬古道,每年數以千計的人在行走的過程中領悟人生,甚至許多知名商學院也將其過程喻為創業者的修行之路,因為四天一百零八公里,除了體力、耐力之外,還需要在最後一刻有堅強的意志力走完全程。2018 年公司就組織了六百多位企業家一路同行,四天下來,沿路的美景,過程的坎坷,人情的溫暖,星空的燦爛,都在心中成為一生難忘的回憶!回到了台灣,台灣的中橫公路是否也可以成為徒步的線路呢?從台中經過埔里、霧社、清境農場,到翠峰、武嶺、觀雲,天祥到太魯閣,這一條線路能否重出江湖,重新賦予新的時代意義,讓更多人領略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艱苦,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奧妙。經過幾次會勘後,我們終於規劃出了一條足以和世界並肩的路線,這條路將上至海拔3275 米的武嶺,最低到太平洋濱,這裡面將實際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因為高海拔,雲朵似乎觸手可及,黃昏時候還有雲海,這一路上地勢變化,林貌亦不同,尤其是走到太平洋時,那湛藍的海水、一望無垠的視野,所有人都在達到終點時,當做是四天一百零八公里征途最大的報償。有幸我去年也經歷其中,穿著徒步鞋,拄著登山杖,與一百多位來自台灣及中國大陸的朋友在繼沙漠戈壁挑戰賽之後,繼續挑戰這條橫亙台灣東西部的大動脈,住在觀雲山莊與天祥青年活動中心,昔日的感覺浮上心頭,建築物依然聳立,一桌一椅依然質樸,住宿的條件也沒有太多的改變,雖然政黨輪替了好幾次,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但這裡仍像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和三、四年前沒有太大的差別。2019 年我們會繼續舉辦中橫徒步的活動,它的難度甚至還超過沙漠戈壁,我相信會有許多愛好者前來挑戰,它不是一條蜿蜒的公路,在走的過程中更是與自我對話的好時機,畢竟人生的路都是要孤獨的走,能勇敢的出發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會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是團隊會在你的身邊鼓勵你堅持挺住,讓你真的在這條路上學會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卻可以走很遠。當任務完成時,在終點大家都會相擁而泣的!這條路會讓你看到更強大的自己。如果你生長在台灣,中橫公路應該成為你腦海裡的記憶,除了高山茶與高麗菜、水蜜桃,那裡還有賽德克巴萊族、阿美族、太魯閣族等的生活風貌,伴隨著你的步履從高山到陸地,內心也經歷了煎熬與淬鍊,在七星潭回望群山峻嶺,那看似平凡的道路卻鑄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中橫健行復活了,絕美的風景等你來,希望2019年能邀你一起同行!
如何遠離職場冷暴力
2019-07-23
圖 . 文 / 寶瓶文化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裡,職場佔據我們非常多的時間,卻有許多人深為職場冷暴力所苦,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林煜軒醫師是第一位將這些痛苦書寫出來的醫師。曾有一位同事問他:「你是精神科醫師,搞定這些人際衝突,應該特別有一套吧?」集滿醫療界、企業界、學術界資歷的作者心裡暗自苦笑,公司裡難搞的主管和同事,可不像醫院裡的病患,會讓你有輕聲細語長談的機會。但身為精神科醫師,他因此養成了一個習慣:將這些職場上的牛鬼蛇神,轉成了各種人格分析的經典案例:有類似殺人魔反社會人格的慣老闆,也有超會推拖閃躲飄畏避型人格的豬隊友同事。如果你覺得書裡的哪個角色和職場中的某人似曾相識,請不必懷疑,我寫的就是你心目中的那種討厭傢伙。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 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3 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戲劇型人格老闆: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老闆掠奪。3 種豬隊友同事:◎ 強迫型人格同事:「怎麼辦?我為準備今天的開會,整晚都焦慮到失眠啊?」◎ 依賴型人格同事:「我覺得老闆真是英明神武,無論做什麼決定都好厲害!」◎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荼毒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職場冷暴力」是職場上最可怕的癌症,癌症初期通常沒什麼症狀,所以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癌症末期了。讓我們習以為常的職場冷暴力,也像癌症一樣,如果放任不管,會擴散、會蔓延、會轉移到全身,讓整間公司爛得無可救藥。讓職涯發展中的「拉力」永遠大於「推力」在醫院這個眾多「神人」聚集的國度裡,林煜軒有什麼比別人先知先覺的一點,就是在職涯的抉擇中,能更清楚地讓「拉力」來帶動自己的職涯發展。對所有考慮轉職的朋友,他一向用現在工作把你推走的「推力」,與下一個職位吸引你的「拉力」來分析。「拉力」一定要遠大於「推力」,職涯發展才能不斷向前。在職場遇到讓他想離開的每一個推力,都記錄在這本書裡。這本書談到每個職場冷暴力受害者的故事,都是他親所見聞的。幾乎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記錄了每一個讓他想要離開職場的推力,這是每一道冷暴力所留下的傷痕。不過,讓他繼續向前的「拉力」力道,卻遠遠大於所有的推力。而他每次都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拉力對生命的重要性,因為在職涯中,每一次的拉力,都能轉換成自己的實力之後,這些推力真的就顯得微不足道。對作者來說:離開醫院到業界,我看到了全世界;從業界回到醫院,我想要找到自我實現。再次離開醫院:將「拉力」轉成「實力」,化為「動力」。成為職場自由人轉職最大的心魔是「這個圈子這麼小,離開這裡,我還能去哪裡?」用不著別人對你勒索,想到要償還人情債的巨額高利貸,再多的職場冷暴力,也得吞下去了。而「這圈子這麼小」這原本應該讓你毫無留戀的推力,卻反而成了綁住自己,無法離開的繩索。林煜軒反覆從人口結構改變,產業變遷的角度看待,強調現在已經是個公司比員工短命的年代,追求自我實現,打造個人的品牌,成為「職場自由人」,才是遠離職場冷暴力一條真正活路。成為職場自由人,並不是什麼崇高的理想。不過,在你還沒有成為職場自由人之前,「那些殺不死我的,會越來越強大」,而且「那些我殺不死的,還會一直讓我更火大」。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 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林煜軒表達完成本書的那一刻:一股強烈卻平靜的喜悅,讓我在這個坐了六個月的座位上閉目沉思了一整天,久久才起身離去。如果這一絲回顧職場苦難後的體悟,和兩千年前菩提樹下的悉達多王子有幾分相似。那這分喜悅與這本書,也同樣不會是常樂寂靜的終點,而是和大家一起解脫職場苦難的起點。  
母親的智慧
2019-06-12
文 / 郭騰尹 三姐要自美國返回台灣休假,眾姐弟開始商議準備帶母親去哪裡渡假,在返國前我們就在通訊軟件的群組裡討論,雖然姐弟情深,但是各有各的主張,一方面也要揣摩老母親的心意,因為自從父親過世後,母親除了上市場買菜,幾乎足不出戶,年輕的叫「宅女」,我們家是「宅娘」。我提議到中國大陸北方,但是老姐一句有霧霾,我就很難接話,也有人說去港澳大啖美食,或去東南亞享受冬陽,自由行還是跟團,是去三天還是五天,直到三姐回來後才確定,我們選擇去世界最知名的觀光景點---「日月潭」,而且二天一夜就好!沒選擇去北京看故宮,去天津聽相聲,沒去吃葡國餐、避風塘炒蟹,捨掉峇里島Villa 的私人管家,只因日月潭有兒時的回憶,那裡像是一個生命成長歷程的符號,年紀越大,越想去找到那個點支撐自己。這一趟已不是單純的遊玩,而是家族回憶的重溫,雖然不說,但我相信母親與姐姐也是同樣的想法。從台北乘高鐵到台中,再坐巴士到日月潭,水社碼頭少了大陸觀光客,街上冷清了不少,文武廟前有一對石獅子,我告訴母親小時候我在石獅踩球下照過一張照片,母親已不復記憶,這裡我自拍了許多,姐姐說我極度自戀,卻不知這也已年過半百的老弟,正在尋找那個青澀男孩曾經站過的足跡,也就在這裡,我們拍了一張久違的全家福,遺憾的是父親已不在!坐著纜車登高往九族文化村,這是比較新的玩法,我們在不大的車廂空間裡一路拍沿線的景色,只有在高處,才能一覽日月潭全貌,回程從纜車站有臨水的棧道,這裡的水質清澈,微風吹拂,綠波盪漾,日月潭的旅遊規劃真是比印象中進步很多。就在黃昏時分,我們走到了伊達紹碼頭,我們訂的民宿就在碼頭旁的湖景房,母親顯然對房間很滿意,因為房間大,浴室有浴缸可以泡澡,房間內有貴妃椅可以小憩,門外有陽台,日月潭美景盡收眼底。一家人都能住在一起,在一個房間裡聊天鬥嘴,應該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雖然看不到太陽在湖面灑下金光,但黃昏的雲彩變化仍是引人企盼的,我們用手機捕捉天空的明暗,當遊艇從湖面輕輕略過時,水波的皺紋從遠而近,山鑾層疊,每一處都是好風景。這時母親突然說她要拍一張百年後使用的照片,做兒女的乍聽這句話,立刻回應母親,勸母親不要想太多,現在身體還很好,還可以活好多年的。兒女的這一席話,母親不為所動,她選了一面素白的牆,換上她喜歡的外套,梳整了頭髮,走到牆前,我們只得拿起手機,找到我幾乎從不使用的美肌模式,為母親留下影像,拍完,母親親自從我們的手機裡一張一張的過濾,最後選了一張我大姐拍的,這張百年後的照片,是由我母親自己決定的。一些時日過後,我常憶起為母親拍照的那一刻,我覺得母親非常有勇氣與智慧,至少兒女不會因為要選哪一張而爭執,更重要的是在那個拍下照片的瞬間,四個孩子都在眼前,孩子都擱下了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陪伴著母親,攙扶著母親,母親的笑容是真實的笑容,不是在照相館內被攝影師所指揮下的笑容。而母親決定用這樣的笑容來告別她的人生,那一天兒女們將站在照片前,我們會很驕傲地一起敘述這張照片的故事,一起回憶那天的日月潭。  
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2019-05-13
圖 . 文 / 寶瓶文化 你可曾想過要如何描述自己?我們總是和過往經驗緊密連結著:做過哪些事,具有哪些頭銜、身分,有哪些興趣或能力……那些幾乎是擺脫不掉的,如同一張張便利貼附著在我們身上,與此同時,我們也藉由這些身分更加確定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好像總要抓住些什麼,才能去回答關於生命意義的提問。身為諮商心理師,莊詠程似乎被賦予了「心靈導師」的角色,要以自身的專業協助他人,特別是得知在看守所中服務後,大概的印象是在所內不斷「教誨」著囚犯吧。然而事實上,在服務的過程中,經常因為陪著裡頭的「同學」回顧他們成長的歷程,而不時與他曾經的成長環境相互呼應著。是什麼造成了自己和這些犯人之間的差異呢?或許不過是多了些幸運與資源吧。他想起自己的另一面: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在家族的仇恨中成長,母親曾在性產業工作,從國立大學被退學,曾因憂鬱幾乎要放棄生命,年過三十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這一個個「關鍵詞」。拿學術上的結果檢視「單親家庭」的視角,使得我們傾向以太過簡化的因果,去解釋這些在社會變遷下,新興且不斷擴增的家庭結構,而無以理解在家人之間隱晦、幽微的互動。「單親家庭的孩子一直在循環家庭的悲劇,他們從小看到父母爭執時就是以暴力解決,所以自己遇到爭執的時候,很自然地只會想到用暴力的方式去因應。很多人學壞,因為沒有人管嘛,尤其是如果單親媽媽薪水少,沒辦法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跟同儕比較又被人家笑,最後變成自己也看不起沒辦法給自己足夠環境的家長,自然造成家庭的疏離。」 所有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都曾在他年輕生命中真實發生莊詠程是旁人口中「那種家庭」的小孩--外婆咒罵他:「看你那畜生老爸怎麼教你做畜生!」母親向他哭訴:「你就不能體諒我一個女人要扛起整個家的苦嗎?」「讀書……」失智外公吃力訴說著對他的期許,忘了他早被退學。而他記不起父親的臉,只記得那男人離家前,對他的蔑視。單親,母親陪酒,父親外遇,相依為命的外婆是情緒勒索的控制狂,跟醉酒家暴的外公彼此痛恨,更仇視他的父母。所有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都在莊詠程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讓他被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籤而逼入憂鬱的死角,多年來與世人的評價對抗,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生活著,儘管自我懷疑,但他只能順著家人的期待走;為了藏起自卑,他笑著裝豁達,他瞞著家人不斷休學再復學,直到那紙退學通知,直到一切偽裝被徹底撕裂了!然而在崩解之後,才是重建的開始…… 從憤恨、質疑、絕望到迎向修復莊詠程將成長經歷寫成一本書,他的生命劇本似乎順著我們社會對於那些不符合「雙親家庭」的想像而行,若是依循數據化的研究,或許還完美符合高風險家庭的報告趨勢。可是莊詠程沒打算僅僅成為一筆資料,隱藏在數據折線中。因為他還在為了生命,奮力戰鬥著,走過自我認同危機,從憂鬱、拒學、瀕死到成為諮商心理師,直到現在,他才終於能夠承認,自己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但現在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他撕掉了一切標籤,做回自己。 「單親家庭」中成長 更能平衡看待每當有人對我說:「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單親的孩子。」在我聽來卻是五味雜陳的:難道離婚像是一把大火延燒,所到之處只有一片焦黑嗎?所謂的「單親」,只會造成不良的結果嗎?我們當中能在社會上適應良好的,只不過像是火災過後的倖存者,只能心驚地慶幸自己逃過一劫?單親的適應歷程,難道不可能是一種力量嗎?那會不會是一個過程,由於家庭的變故,原來家中的資源結構必須進行調整,家庭成員也必須做出調適,但最終總會找到一種平衡的方式? 當然,這些假設都是後來在書寫與討論過程中,慢慢爬梳出來的。當下只感受到一股不吐不快的衝動,想藉由說出個人的經歷,去反映一些連自己都還不是那麼清楚的力量,就如同在和母親一起工作時,母親藉由自己的故事,影響了無數客戶生活的過程。那時候,他相信這些「說」總是有個方向,有個我想達到、卻還沒能捕捉到的意義。 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名號下走了二十多年的過程中,一個個以往被整個社會,特別是心理產業、社會學等專業視為「負向」的因子,同時卻也滋養著他,使他逐漸成長,那或許就是這些文字存在的理由。 莊詠程( 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畢業。十八歲考進中正大學心理系,歷經過三次休學,最後被退學後,以天珠買賣、電話客服、倉儲管理維生。直到二十歲後半,決定走回自己的路,重考入東吳大學心理學系,以「莊寶」的名號隱身大學生間,在大專院校擔任助教,也是學生諮商的對象,同時在看守所擔任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當事人共同創造生命故事的新篇章。 被友人誤認為酒鬼,其實只是期待他人的酒後真言,以窺視苦冽與奮鬥為樂。信仰苦痛,相信困頓裡總隱藏著存在的意義,最陰暗的角落中藏著再珍貴不過的瑰寶,因此,不斷嘗試述說和梳理生命中,那些難以被理解的傷痛與遲疑,期待苦痛的意義終將編織成網,承接住所有受傷的靈魂。  
預防腦中風,該怎麼做?
2019-04-12
圖 . 文 / 常春月刊 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是國人主要的致命殺手。中風不再是老年人專利,已有年輕化趨勢!中年人與年輕人也要多注意腦中風的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106 年10 大死因統計數據顯示,在國人10 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4 名,奪走11,755 條生命,代表平均每44 分鐘,就有1 人因腦中風失去生命,且男性比女性多。腦中風屬於急重症,一個人出現腦中風,意味著腦血管血流受阻礙,當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就會缺氧,時間一長,大腦功能會受到破壞,嚴重就會致命,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下失智、失能或癱瘓等後遺症,腦中風已是台灣成年人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中風發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中風往往來得令人措手不及。發生中風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家中有人中風,家庭與整體社會、醫療體系就得付出沉重代價,因中風造成失能的患者,每5 人會有1 人癱瘓、長期臥床,有一半的人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而10 名中風患者中,有7 人從此無法回到原來工作崗位。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秘書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指出,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兩種,缺血性腦中風是指大腦血管梗塞,俗稱「腦梗塞」;出血性腦中風則是腦血管破裂造成,又稱為「腦出血」。 台灣8 成腦中風患者為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則大約占2 成。年齡大、血管硬化沒彈性的人,或者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代謝性疾病的人、心房纖維顫動患者、體重過重與抽菸的人等,都是易發生腦中風的高危險群。預防腦中風7要點如何才能預防腦中風發生?陳龍指出,生活壓力要調適、不要熬夜,作息盡量規律,是預防中風重要關鍵。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美國麻州綜合醫院急性中風中心副主任娜塔莉雅‧ 羅斯特(Natalia Rost)提出以下「預防中風7 要點」:1. 降血壓。2. 減重。3. 規律運動。4. 如果有飲酒習慣要適可而止。5. 若罹患心房顫動,必須積極治療、按醫囑用藥。6. 糖尿病患者要好好控制血糖。7. 戒菸。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2019-03-12
文 / 郭騰尹 美國電影心靈點滴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羅賓‧威廉斯飾演劇中主人翁派奇‧亞當斯醫師,他原來是個有自殺傾向的憂鬱症患者,可是精神治療醫院的醫生沒有辦法解決他的問題,而在他幫助室友的過程中,竟然讓他找到了生命的出口,進而去報考醫學院,立志成為一位能傾聽病人心聲的醫生。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句對白,「如果你去醫病,你有輸有贏;但如果你醫的是人,我保證,你一定贏。」是的,任何的手術治療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是撫慰人心,人們一定會有所感念,一定能減輕身體的苦痛,並且因為窗外的陽光與藍天,綻放著淡淡的笑容。朋友發來了一段視頻,內容是中國大陸的央視知名主播白岩松在對醫療單位的一段演講,演講中白岩松談到了一位華益慰醫生,這位醫生讓大家感動的不是其高超的醫術,而是他從醫數十年的一個小細節,打從華益慰當上醫生開始,每一早上去查房之前,都要先把聽診器放在肚子上捂熱才進病房,他這輩子沒讓患者遭到過一次涼的聽診器。另一則故事就有點歷史了,1921 年的夏天,北京的協和醫院招生,當時招生的名額很少,其中一個考場在上海,福建來了一個女孩立志要當醫生,也在上海的考場應試,最後一科考英文,協和對英文的要求很高,在答了數題之後,考場內有一個女生突然暈倒,被工作人員抬了出去,沒想到這個來自福建的女孩放棄了自己的考試,出去救助這個倒下的女生,而她再回考場時,英文科的測試已經結束,她沒有任何怨言,準備明年再來。 但是監考老師看到了這真實的一幕,把事情的過程寫給了協和醫院,協和高層調看了她前幾科的成績,最後決定招收她,因為她擁有當一名好醫生,沒法考但卻是最重要的一項素質,就是「德行」。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照料別人的那份心意。這個福建女孩的名字叫做「林巧稚」,林巧稚是中國大陸最有名的婦產科醫生,是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她一生都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五萬多名嬰兒,被尊為「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我有好幾次到廈門鼓浪嶼旅行,都有看到林醫生的雕塑以及生平介紹,原來她就是鼓浪嶼人,這個島嶼除了鋼琴的美麗樂音之外,還多了人性善良的動人故事。每一份職業都可以帶給社會溫度,給人帶來溫暖,人與人的冷漠才是社會與家庭病態的原因,一個願意坐下來有耐心傾聽病患心的醫生;一個先捂熱聽診器,不讓病人感覺凍意的醫生;一個全心全意照顧病患,在病故前一天還接生了六個嬰兒的婦產科醫生,都在傳遞著溫度。不論你現在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在組織內有著什麼職稱,都希望對人保有真誠與善意,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主動的關心、專注聆聽的眼神、給與別人適當的反饋,這就是讓人感覺到溫度的行為,這才是必勝的療癒措施。在加拿大有位叫特魯多的醫生,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提煉出結核桿菌的人,更重要的是這位醫生的墓碑上墓誌銘有三行字:「偶而去治療,經常去幫助,總是去撫慰」,這些字剛好對文中所有的醫生都適用。  
5 大電腦族手部問題
2019-02-12
圖 . 文 / 常春月刊 電腦族手部常見的5大問題,包括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腱鞘囊腫、媽媽手、扳機指;若是打字速度較快、姿勢不良,或是缺乏適度休息,上述問題會提早發生。■肌腱發炎過度使用手指及手腕導致肌腱過度疲勞,引起酸、麻、腫、脹、痛等發炎反應。常見部位包括:手指的伸肌肌腱或手掌的屈肌肌腱、手腕橈側、尺側的屈腕肌。■腕隧道症候群(滑鼠手)手腕肌腱及肌肉發炎腫脹,造成通過手腕處的正中神經,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包括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靠近中指的那一側,初期感覺麻木,甩手時症狀暫時減輕,後期開始伴隨疼痛感,症狀還可能延伸到手肘及肩膀,嚴重時大拇指根部的魚際肌會發生萎縮,導致手指動作出現障礙,例如:無法緊握東西。■腱鞘囊腫(肌腱瘤)手腕關節過度使用,導致肌腱在腱鞘內過度頻繁摩擦,產生過多的滑液,形成囊狀隆起有如水球般的腫塊,會隨著時間逐漸增大,使手腕活動受到限制,按壓患部時會有疼痛感。■橈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媽媽手)長期過度用力伸展拇指,壓迫到下方的外展拇長肌及伸拇短肌,造成手腕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張開虎口時會引起拇指疼痛,靠近拇指側的手腕處,也會感到痠痛、無法施力。■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扳機指)手指用力、彎曲的動作太過頻繁,引起手指關節處的屈指肌腱,在腱鞘內反覆不斷滑動、摩擦,造成肌腱發炎、腫脹,影響手指關節的靈活度,屈伸活動容易卡住,發生手指彎曲後伸不直,或是伸直後無法彎曲等情形,需要其他手指輔助才能完全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