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2024-11-29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美國總統大選後,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變,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就產業發展而言,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掌握算力和發展算力的資源成為顯學,從全球四大雲端服務業者擴張資本支出的方向,以及台廠全球布局先行者,可以找到相關台股供應鏈投資標的。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台積電、鴻海等輝達供應鏈相關14檔個股值得留意。另外,繼馬士基大幅調高運價後,長榮海運也表示明年合約價漲定了,近期航海王頗有風雲再起之勢,可以持續追蹤。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拖底消費支撐。在關稅方面,預估賀錦麗將延續拜登方針,以談判、結盟為主,除了中國以外,不採取以鄰為壑的關稅戰,此舉有利美國通膨降溫。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川普以美國優先政策不變 供應鏈移轉速度會更快另一方面,對於台灣產業來說,為了避免輸美商品關稅的不確定性,加速轉移供應鏈應是必要之舉,雖在美設廠或轉移產線將壓抑營收成長,不過,在美中競爭的情境下,全球佈局速度越快的公司,越有機會在地緣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取得訂單,進而與其它廠商拉開營收差距。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台灣企業就開始轉移生產基地,不論電子、傳產、科技等領域皆逐漸移出中國,走向全球佈局,這對於台灣企業短期會有相應成本增加,不過長期來看,分散風險的益處遠大於現在和將來的成本。供應鏈分散趨勢延續 台廠走向全球佈局技術敏感度高的科技業對於風險分散的需求也更高,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良率攀升,已追上台灣同級晶圓廠,在美中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為穩定晶片供應,未來美國或會要求在美本土生產更高階製程晶片。而且,鴻海(2317)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在印度開啟生產線,並於今年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iPhone 16 Pro Max等高階機種,未來在印度的產能將會持續擴大。這兩家台灣龍頭企業都採取了分散供應鏈的策略,未來,預估美國大選後,將會有更多台灣企業沿著這個步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中高年級生愛貸區出爐! 台中市年過半百買房最愛「屯」!
2023-11-30
近幾年全台房價與生活成本齊齊飆升,購屋族群只能一再拉長存錢買房時間,導致買房年齡越來越晚,台中市中高年級生買房何處去呢?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聯徵中心近一年(2022年第三季至2023年第二季)資料,結果顯示台中市50歲以上中年人新增房貸數為4848件,其中北屯區以1072件成為台中50歲以上民眾買房首選。而西屯區與南屯區各以557件、468件居二、三名,前三名由屯區包辦。中信房屋西屯領航加盟店店長温鴻澤表示,台中市最早發展的地區是中區,後來為了舒緩舊市區,使臺中市由單核心朝向多核心發展,逐漸以放射線規劃出去,從東、西、南、北區開始就擴散到屯區,目前台中三大新興重劃區為南屯區的十三期重劃區、北屯區的十四期重劃區與西屯區與北屯區交界處的水湳經貿園區,其中十四期重劃區是近四十年來開發面積最大的地區。温鴻澤說明,西屯區與南屯區的發展較早,區內主要有發展已久的五期、七期及八期,房價遠比其他地方高,大部分是當地的換屋族為主,以西屯區來說,因為機能發展成熟,附近又有院級醫療中心,許多人為將來退休做準備會在此置產;而北屯地區的新屋多,價格也相對實惠,主力買盤多為首購族居多,近年來由於房價飆漲,連帶著租金也上漲,迫使一些中年族群進場買房,形成中年首購族現象。詳細觀察北屯區數據,申貸的1072件中有822件是電梯大樓的產品,佔比達76.7%,而其中3年以內的電梯大樓有525件,平均鑑估值為1115.7萬;此外,27年以上的電梯大樓有118件,平均鑑估值為806.7萬,顯示中古舊大樓還是有一定的市場,温鴻澤表示,以目前市場來說,已經成家的中年族群要找的房型會落在三房以上,以總價800萬來看,可以買到屋齡三十年以上,三房不帶車位的電梯大樓,若是要包含車位的話,價格就會到1100萬以上。對於屯區的未來發展,温鴻澤認為,雖然北屯區的生活機能還沒跟上,但在交通建設部分有北屯機捷、松竹交流道與台74線環狀快速公路,未來不管是開車或是大眾交通都十分便利,商圈發展部分,漢神百貨即將完工,以投資置產來說,北屯區的未來可期性相當高;而相較西屯區部份市場已飽和,現在主要以商辦大樓為主,住宅部份因基地不足,加上房價飆升,新案多為小坪數兩房為主,未來若臺中捷運藍線成形,西屯區將有突破性發展。台中市50歲以上中年人愛貸區Top5台中市北屯區50歲以上中年人申貸建物統計(類型)台中市北屯區50歲以上中年人申貸建物統計(屋齡)
終結台灣交通亂象 專家抽絲剝繭尋解方
2023-11-30
賀陳旦建議,改善道路要因地制宜,不是中央一套標準全台都適用,應由中央政府協調由大學交通相關科系老師組成專案小組,協助地方政府找出缺失,並提出具體專業建議。8月20日,民間路權團體發起「還路於民大遊行」,提出五大訴求,期盼2030年時死傷減半,2040年時死亡歸零,朝野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都到遊行現場表達支持。這幾年,台灣每年死於交通事故人數高達3,000人,國外媒體報導台灣是「行人地獄」,加上行人在斑馬線遭車輛撞擊身亡事件一再發生,路權團體提出的第一項訴求就是健全行人設施,包括暢通無阻的實體人行道、提高市區徒步空間占比、優化路口、道路瘦身減車速等。行政院也快速回應,核准四年新台幣400億元改善道安經費;交通部也宣稱,明年底前全台600處易肇事路口就會優先改善完成。行政院與交通部的承諾,是否就能扭轉台灣交通環境?改善道路應因地制宜  協同專家找缺失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提出見解,認為應該回到地方自治,只有地方政府才真正清楚轄區所在道路的缺失,道路該如何改善才會更安全,要因地制宜,不是中央一套標準全台都適用,也不是中央給一筆錢就了事。賀陳旦建議,行政院應邀集交通部、教育部開會,協調由大學交通相關科系老師組成專案小組,協助地方政府找出道路的缺失,並提出具體專業建議,地方政府評估改善所需經費,再向中央申請補助。交通部研議的《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已由行政院會通過,立法院新會期將討論,草案明訂未來將由行政院成立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由院長親自主持,並由各級政府編列足夠經費,每四年定期檢討綱要計畫,展現政府徹底改善道安的決心。賀陳旦說,訂定《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是政府該做的事,目前道安的主要法令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偏重在處罰的角度,並不重視如何導正危害交通行為。安全重視的是生命,這是一種價值訴求。他認為,未來如何將《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的精神內化在處罰條例就很重要,否則只會白忙一場。但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認為,基本法對實務的執行並無強制規範,實際成效令人存疑。林志學肯定政府編列四年400億元改善道安,但交通部設定明年底前改善完600個易肇事路口,問題並未真正解決,難道這600個易肇事路口外的其他路口就真的安全?而且未來也還會再有新的路口出現。林志學說,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依不同的道路,訂出合理的道路安全模組,例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的道路有各別建置的標準,地方政府可依規範組合出最適合當地環境的道路設計,這樣所有道路結構都可以有效調整。大型車與機車事故多  宜推動車種分流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基本法應以治本為主、治標為輔。例如,因道路面積有限而造成交通環境不佳的問題,應在基本法中訂出原則,例如莫讓大型車與機車混流,大型車因內輪差等原因,與機車碰撞的交通事故非常多,應讓大型車與機車分流在不同車道,降低轉彎風險。李克聰說,行政院編列四年400億元,改善人行環境,都只是治標,禁止大型車與機車混流的大改革才是治本,但需要時間,並循序漸進。李克聰認為,道安會報提高層級到行政院,未來部會間有關交通安全問題的整合、地方政府的執行要追蹤,交通部目前每個月舉行一次的道安說明會有必要增加。他建議每兩週就針對民眾關心的道安改革說明最新進度,每個月公布績效,讓民眾真正感受政府重視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從小札根  考駕照需從嚴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葉名山說,現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只有告訴用路人哪些事不能做,否則會被罰,至於交通安全的推廣,交通部由任務編組的道安會負責,力道根本不夠。《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至少讓交通安全的推廣有確切的法源,政策制定及宣導較能有效對症下藥並長期推動。葉名山說,交通安全的改善無法一步到位,不過,道安會報從交通部層級提升到行政院,代表行政院重視,但真正的運作仍要看相關部會及各縣市的表現。他認為,人命關天,安全不應從便民的角度思考,例如人車爭道,考量行人安全,就要讓出行車空間。另外,考照制也應從嚴,從交通事故死傷統計,死傷最嚴重的肇事者,多半是取得駕照前兩年的駕駛人。葉名山說,交通安全教育一定要從小扎根,現在中小學終於列入課綱中,但要看到成效需要時間,因為從小學到成年出社會,至少也要10年時間。
二氧化碳的倉庫 看懂綠碳、藍碳與黃碳
2023-10-31
在台灣西南部沿海有地層下陷情況的地區,種植如海草、紅樹林等根系複雜的植物,能夠承接河水、雨水沖刷流入的沉積物,可達到增加自然碳匯的目的。為達2050淨零的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氣候法)今年初完成修法及公布,然而氣候法與減碳相關的子法,仍在持續修法;目前完成一項公告、四項預告。其中與減量額度抵換或交易相關的子法,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也陸續於6、7月預告;但與碳權交易有關的《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還在研議階段。碳權要方法論證與審查   自己種樹沒有碳權隨著碳權討論的熱度愈來愈高,有民眾突發奇想,將自家的私有地種樹,是否就能獲得碳權,進一步能交易獲利。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直接了當地說「當然不行」。他強調,環境部定義的「碳權」必須經過完整的方法論證、經審查確認後,才能核發;若民眾自行在私有地上種樹,單就這樣的行為是無法取得碳權的。黃偉鳴進一步說明,種樹取得碳權是屬於「自然碳匯」,意思是森林的「碳儲存量及碳吸存量」,台灣有農業部所訂定的「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活動」方法學。根據申請條件,造林與植林面積要0.5公頃以上,並規定申請地在2000年之後不是森林;估算造林一公頃面積,一年可減碳約10公噸,可是申請林地維護的時間至少要10年。黃偉鳴補充,就自然碳匯的部分,目前也僅有「造林與植林」的方法學;若接下來提出竹林、林業管理等方法學,環境部也會配合加速審查。為何方法學如此重要,黃偉鳴解釋,國際間評比「有效碳權」包含幾項指標,其一必須符合可量測、可驗證、可報告(MRV)原則,以確保實質減量;同時也須符合具備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避免產生危害及避免重複計算五大原則,以避免減量額度被拿來抵減時,減損到原來相關管制規定預計達到的減量成效。黃偉鳴強調,做自然碳匯必須要有科學依據,「不然每個人都宣稱自己有碳權,沒有方法就不能量測和監督」。同理,黃偉鳴說,雖然環境部提出「汰換舊燃油汽、機車為電動車」可獲得溫室氣體減量的獎勵金,但這樣的減碳量是一個估算值,是以一輛汽、機車使用七年所可能造成的排碳量來估算,沒有第三方來驗證查核,只能算是「類碳權」。黃偉鳴表示,但這樣的措施仍然對減碳有益,因此限制僅能用於開發單位在環境影響評估時的溫室氣體增量抵換,也促使民間企業若有開發需求,可以提出專案申請需要的減碳量、願意購買的金額,再由環境部協助媒合。自然碳匯如何做?明日之星且看「藍碳」自然碳匯中,除了森林(綠碳)外,國際間也有討論如黃碳(土壤碳匯)或藍碳(海洋碳匯)。黃偉鳴說,黃碳在國際的討論包含如何在不影響作物產量下,提高農業永續發展性以及碳吸存能力;而藍碳則是指如紅樹林、海草床及潮汐鹽沼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但這些都尚未有單位提出方法學,也就代表仍未有台灣藍碳、黃碳的「碳權」。其實,台灣四面環海,如何能將「藍碳」的效果最大化,也是各界研究的重點。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協助海洋委員會進行「海洋碳匯盤查暨溫室氣體減量方法研析及評估」,在報告中指出,藍碳生態系比起綠碳生態系具有更高的碳匯能力,儘管藍碳生態系的面積僅占了近岸海域不到2%,但其有機碳埋藏率遠比熱帶雨林高出40倍之多。林幸助告訴《全球中央》,藍碳在台灣研究起步很早、但做的人少,政府也不重視。他舉例,就像 《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中,每年要揭露有哪些排放源,有哪些自然碳匯可以吸存溫室氣體;排放源包含交通、工業等,但吸存的部分,長久以來都只列森林碳匯;海洋碳匯,如海草等,都沒有被考慮進去。林幸助提到,2011年聯合國發布的《海洋及沿海地區永續發展藍圖》報告中提出為了保護和重建海洋生態系統結構及功能,實現海洋資源和生態系統永續和公平利用,應建立全球性藍碳市場;然而台灣在自然碳匯項目的市場開發上仍不完備。他也建議,可以從濱海藍碳項目出發,通過加強營造藍碳碳匯項目開發環境,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育與復育。林幸助進一步解釋,愈來愈多人重視的「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若在台灣西南部沿海部分有地層下陷情況的地區,種植如海草、紅樹林等根系複雜的植物,能夠承接河水、雨水沖刷流入的沉積物,進一步將地勢慢慢墊高,達到固灘護堤的效果。同時也因為生物碳吸收的功能,達到增加自然碳匯的目的。
專業值得信賴! 中信房屋在房仲業「金仲獎」成為贏家
2023-09-30
有房仲業奧斯卡獎之稱,第22屆「傑出金仲獎楷模」頒獎典禮,日前於高雄隆重登場,總統蔡英文與高雄市長陳其邁一同出席盛會,中信房屋本次戰果輝煌,中信房屋總部總經理張世宗也親臨現場鼓舞士氣。本次中信房屋勇奪8項殊榮,由「新竹北大加盟店」、「捷運新北園區加盟店」獲「不動產經紀業獎」,「文心河南加盟店」的店長陳珮甄獲得金仲獎不動產經紀人獎項,此外「中科國安加盟店」賴昶宇、「湖美加盟店」魏秀珍、「頭份建國加盟店」阮佳德、「草屯中興加盟店」簡慧貞、「天母蘭雅加盟店」魏良杰也一同贏得金仲獎不動產營業員的肯定,其中陳珮甄及魏良杰更入圍評審團大獎。金仲獎經紀業獎得主之一,「中信房屋捷運新北園區站加盟店」店長張明玉表示,他投入中信房屋20餘年的時間,非常榮幸可以獲得金仲獎的殊榮,從接任店長管理職起,她就不斷學習進修自己,希望未來能將所學都傳承下去,可以給人很多帶得走的養分,讓整個產業共榮、共好。同為金仲獎經紀業獎得主的「中信房屋新竹北大加盟店」,是由執行長陳漢碩領軍,他特別感謝評審給予肯定,他始終深信「投入才會深入,付出才會傑出。」他認為房仲產業是先利他才利己,,秉持著初心「誠信踏實,積極正向」的理念,持續帶領團隊做好服務,一同擦亮中信房屋的金字招牌 。
迎戰極端氣候 台灣加速科技造水
2023-09-30
歷經百年大旱,企業意識到穩定供水重要性,面對比自來水價高的再生水與海淡水已有與過去不同的思維,否則若遇上大旱,供水不足導致生產被迫中止,將付出龐大代價。極端氣候越演越烈,加上台灣矽盾光芒耀眼,半導體等高科技用水急遽上升,供水不能只看天吃飯,再生水、海淡水投資成當務之急。政府今年宣布建設常設海淡廠,更強制產業使用再生水,「科技造水」無疑將成未來產業供水標配。工業大戶須用50%再生水  使用不再限水源短缺區為降低水源供應風險及強化枯水期供水韌性,去年《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修正公布,擴大產業使用再生水的範圍,不再侷限於有供應短缺之虞的地區,未來每日計畫用水量達2萬噸以上開發單位,其工業用水須使用至少五成系統再生水。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再生水成本不菲,過去廠商主要是為符合環評要求,才會使用再生水,例如南科台積電自建再生水廠。然而,歷經110年百年大旱,廠商意識到穩定供水重要性,攤開科學園區近兩年核定的重要設廠案,包含因應台積電用地竹科寶山擴建二期案在內,用水規劃均喊出100%使用再生水。如今新法出爐,除可進一步引導企業投資再生水,也能避免水情緊張時,發生產業與民生爭搶自來水窘狀。因應再生水需求攀升,行政院已核定11座再生水廠,其中,高雄鳳山廠、臨海廠及台南永康、安平再生水廠,加上南科自建再生水廠皆已完工,日產約10.6萬噸再生水,預計至118年,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廠全部完成後,可供應全台每天28.9萬噸再生水,相當於115萬人口日用水量。再生水費高於自來水  縮小價差是普及關鍵台灣再生水廠由政府興建,廠商只支付營運費用,以鳳山再生水廠為例,一度18元,若加上建設費用上看30元以上,產業自來水價則落在一度10至15元。針對未來五年再生水價有無可能下修,王藝峰坦言,再生水廠是耗電設施,如今無論電費、營建費用都在上漲,較不樂觀,但至少技術成本會下降,目前再生水廠建置都是由國內廠商執行,並非高難度技術,要達到更節能或環境友善,就需持續關注國外研發進展。再生水廠選址也不容易,工業局官員表示,水的特性是重力流,若要打回地勢較高處極為耗電,因此通常會找地勢低區域建置再生水廠,例如市區污水處理廠再生水供給沿海工業區,但可遇不可求,也並非低地區剛好都有再生水需求,「不像發展再生能源,任何地方都可以連到電網」。另外,再生水來源主要為民生污水廠放流水,與地下水道建設連動,需有管線引接家戶污水,才能興建再生水廠。為鼓勵廠商使用再生水,水利署祭出再生水用量不計入耗水費水量計算的獎勵,同時,只要投資再生水、海淡水,亦可折抵耗水費。不過,長期來看,要擴大再生水普及率,官員認為,根本之道仍是縮小自來水、再生水價差,意即水價合理化。此外,王藝峰透露,目前正檢討再生水廠能否供應農業或其他使用,關鍵在再生水廠水質,同時也要確保降低再生水廠操作風險,否則無預警斷水將衝擊農業,需擬定相關配套保障措施,如汙染緊急阻絕、損害賠償機制,確立後再配合修法。海淡水將成常態水源  為企業加保大旱險除了再生水,百年大旱以後,海淡水也成兵家爭搶資源。總統蔡英文今年5月宣布新竹及台南常設海淡廠計畫正式啟動,預計分別於116年及117年完工產水,直接併入自來水系統。換言之,海淡水將不只是「救命水」,而是成為常態性水源,科技造水再下一城。目前全台共25座海淡廠,以澎湖縣數量最多。王藝峰指出,海淡水製造極為耗能,離島海淡廠因規模小,每度成本高達新台幣40至80元;至於具一定規模海淡廠,每度生產成本則近1美元(約新台幣30元),但一樣遠高於每度7元至12元的平均水價,不過,預期隨著技術演進,海淡水成本將持續向下。水利署已於110年完成桃園、新竹、嘉義、台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海水淡化初步評估,未來全台海淡廠數量預計提升至34座。攤開各種造水投資,和傳統水庫相比,建造海淡廠相較下仍舊比較便宜,且建設抗性較低。經濟部官員坦言,過去一直無法啟動建設的原因,主要是後續營運費用高,導致廠商購買意願低落。然而,有感於氣候變遷加劇,廠商已有不同思維,購買海淡水可視作大旱保險,否則就算平時水價低,一旦發生旱象,水車載水費用更高,甚至萬一供水不足導致生產被迫中止,都將付出龐大代價。科技大廠認購海淡水  可靈活「換水」為解決後續營運成本問題,經濟部已與半導體等科技大廠達成共識,由政府出資興建海淡廠,海水淡化導入民生公共系統後,未來海淡廠的營運管理成本將由廠商認購;因部分製程水質敏感,水利署也將採取靈活的「換水」機制,以等量自來水供給廠商。至於海水淡化後鹵水排放衝擊生態,王藝峰表示,中東、以色列、歐洲都有鹵水處理經驗可借鏡,國內學術單位持續研究鹵水再處理,如提煉成鹽、鋰可能,台鹽也已引進國外技術進行相關開發。
台灣邁向氫能社會 中油綠色轉型神助攻
2023-07-31
由原油黑金轉型為氫能綠金,台灣中油準備了10幾年,盼以領頭羊角色帶動台灣氫能產業鏈發展,這也是台灣想發展為低碳氫能社會的願景。2025年,高雄,天氣晴。李煙雨開著氫電混合車,來到中油加油站,先讓車輛充電,走進來速咖啡廳點了杯咖啡,選購在地農特產品,看到櫃檯上掛著大大的宣傳牌子,上面寫著「重質油華麗變身為碳纖維瓶,歡慶台灣中油自行研發儲氫瓶上市,這個月更換儲氫瓶,還贈送貼心好禮」。他想了想,之後路途中也不見得有電動車電池充換電站,還是先更換儲氫瓶,屆時切換選擇用較適合載重與長里程的氫能電池開車上山為宜,因此順道更換了中油最新上市的儲氫瓶。以上的場景幾年後將成真。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路徑,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2023年祭出「優油、減碳、潔能」三支箭,催動台灣最大的能源與石化產業巨擘於轉型路上一路飛躍狂奔。台灣氫能戰略藍圖 中油肩負供應者使命10幾年前,國際上氫能車與電動車之爭,在特斯拉橫空出世後,電動車幾乎主導了國際及國內減碳車輛市場。電動車發展至今,車用電池的侷限性,使其較難運用於重型載具例如大型巴士或物流車輛上,氫能車於是在不少國家捲土重來。在台灣,氫能被列入2050淨零轉型戰略之中,經濟部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結合公部門與國營事業資源,共同合作規劃國內氫能發展政策及應用,以達2050年淨零碳排總電力氫能占比目標9%~12%。政府長期目標希望至2050年藉由本土化關鍵技術,建立自產氫的能力,穩定氫氣供給;建立大型氫輸儲基礎設施,發展加氫站商業模式;提高氫能發電至9%~12%、建立工業氫能技術及導入氫能鋼鐵冶煉技術,布局減碳製程等。在這個藍圖裡,正如經濟部長王美花多次重申,「台灣中油將肩負起氫能供應者的角色」,且中油數十年來天然氣進口、興建天然氣輸儲設施、營運輸送等經驗都有助於協助國內完善氫氣液化等輸儲基礎設施。其中,第一步是全台首座對外營業與示範的移動式加氫站的建置與亮相。全台首座加氫示範站 落腳高雄最快年底亮相「中油公司身為國營企業,一定會配合政策,肩負起台灣氫能供應者的重要任務。」台灣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短期目標是建置完成第一座加氫示範站,選址在高雄市工業區用地,目前正對兩到三個場址進行評估,相關設備預計年底可建置完成,初期以服務重型載具的氫能源車為主」。國內相關氫能法規尚未完備,台灣中油與政府相關部會正全力推動國內氫能法規、建立加氫站安全維運操作準則等。全台灣首座加氫示範站籌設能如此快速,源於台灣中油10幾年來沒有中斷對氫能研究,近年來更成立氫能小組,統整跨域研究能量,例如綠能科技研究所10幾年來整合天然氣重組器自有專利,投入高溫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SOFC)開發與驗證測試,未來可應用於分散式新興電力系統,若搭配探採研究所的碳捕捉封存(CCS)技術可生產藍氫、若佐以再生能源電解水技術可生產綠氫。煉製研究所則以重質油為原料,開發出可應用於電子、機械、軍事、航太等領域的碳纖維,還可用來製作儲氫瓶(型式一:以高分子材料內膽,外層為碳纖維。型式二:以金屬內膽,外層為碳纖維)。得氫能者得天下 盼引領台灣產業鏈前行「得氫能者得天下」,李順欽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宣示,儘管發展氫能還有很多技術要克服,但不轉型就得等死,氫能才是台灣中油永續發展的續命丹。氫能不僅可用來發電、運輸,還能讓化學工業製程減碳,跨域整合更能產出符合淨零時代的高值化石化產品。此外,中油桃園煉油廠、大林煉油廠早有多座作為工業用氣的氫氣工廠,未來可擴大升級為生產藍氫或綠氫的工廠。張瑞宗說,配合政策,中油氫能規劃有宏偉藍圖,中期目標是在北、中、南設置加氫站,串起台灣氫能運輸骨幹,並規劃建置低碳藍氫工廠以滿足市場需求。長期目標包含液態綠氫進口評估、氫氣管線輸送評估、全台加氫站建置、以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CCU)技術生產低碳燃料與化學品(例如甲醇)等,這涵蓋了氫能生產、輸儲、加氫站設施及低碳原料生產等面向,有助於帶動國內氫能產業鏈發展,如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氫能源車、低碳產品開發與應用,幫助國內企業技術深根台灣,產品跨向國際。由原油黑金轉型為氫能綠金,台灣中油準備了10幾年,剛在重重挑戰中跨出小小第一步,一旦成功,就可能以領頭羊角色帶動台灣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這也是台灣想發展轉型為低碳氫能社會的願景。
1 2 3 4 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