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2024-11-29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美國總統大選後,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變,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就產業發展而言,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掌握算力和發展算力的資源成為顯學,從全球四大雲端服務業者擴張資本支出的方向,以及台廠全球布局先行者,可以找到相關台股供應鏈投資標的。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台積電、鴻海等輝達供應鏈相關14檔個股值得留意。另外,繼馬士基大幅調高運價後,長榮海運也表示明年合約價漲定了,近期航海王頗有風雲再起之勢,可以持續追蹤。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拖底消費支撐。在關稅方面,預估賀錦麗將延續拜登方針,以談判、結盟為主,除了中國以外,不採取以鄰為壑的關稅戰,此舉有利美國通膨降溫。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川普以美國優先政策不變 供應鏈移轉速度會更快另一方面,對於台灣產業來說,為了避免輸美商品關稅的不確定性,加速轉移供應鏈應是必要之舉,雖在美設廠或轉移產線將壓抑營收成長,不過,在美中競爭的情境下,全球佈局速度越快的公司,越有機會在地緣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取得訂單,進而與其它廠商拉開營收差距。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台灣企業就開始轉移生產基地,不論電子、傳產、科技等領域皆逐漸移出中國,走向全球佈局,這對於台灣企業短期會有相應成本增加,不過長期來看,分散風險的益處遠大於現在和將來的成本。供應鏈分散趨勢延續 台廠走向全球佈局技術敏感度高的科技業對於風險分散的需求也更高,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良率攀升,已追上台灣同級晶圓廠,在美中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為穩定晶片供應,未來美國或會要求在美本土生產更高階製程晶片。而且,鴻海(2317)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在印度開啟生產線,並於今年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iPhone 16 Pro Max等高階機種,未來在印度的產能將會持續擴大。這兩家台灣龍頭企業都採取了分散供應鏈的策略,未來,預估美國大選後,將會有更多台灣企業沿著這個步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高通膨下退休準備術 債券 金控 台股基金輕鬆存
2022-11-30
當大環境變得險峻,投資賠多賺少,消費力道下滑,無法預期通膨何時退散,民眾開始擔心退休金是否夠用。此時此刻也要調整退休準備金的投資標的,才能安心退休。根據美銀美林證券的調查報告,打從7月以來通膨就已成了全球基金經理人最擔心的風險。消費者物價指數(CPI)6月達到40年來高點的9.1%,到9月都還高達8.2%。而根據密西根大學所調查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疫情爆發前的2020年2月指數來到101的近年高點,疫情爆發後一度跌到71.8(2020年4月),但很快地就回升。2021年4月指數回升到88.3的波段高點,此一時點也正是美國物價指數開始飆高的關鍵時點!美退休準備金爆增當投資賠多賺少,消費力道下滑,無法預期通膨何時退散,民眾開始擔心退休金是否夠用。根據美國金融機構最新的調查,在2021年時美國民眾準備退休金的「理想金額」是105萬美元,但近來因為擔心通膨,這個數字已暴增到125萬美元,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幅增加近2成。同一時間,因為投資失利、收入減少等問題,民眾平均已備退休儲蓄金額倒減少了1成、只剩下8萬多美元。不但如此,美國民眾預期退休年齡也從先前平均的62.6歲增加為64歲。無獨有偶的,近來台灣也有媒體與投資機構做了類似的調查,其中因為通膨引發民眾最憂慮的問題正是怕影響生活品質與退休。無論已退休或將退休的民眾,都擔心退休金縮水、將來退休生活費不夠用!通膨吃掉退休金!通膨究竟會對退休產生多大影響?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全台民眾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23513元,其中台北市消費居各縣市之冠,為32305元。而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86歲,其中男性77.67歲、女性84.25歲。假設以60歲退休計算,餘命25年,夫妻兩人每月生活費各3萬元,外加200萬元的預備醫療費用,則共需退休金2000萬元(25年×12個月×3萬元×夫妻兩人+ 200萬元)。我們分別以40年、25年、10年以及投資報酬率2%、5%、8%,試算每月所需投資的金額:台通膨率次於印度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過去40年台北市的年化通膨率為1.8%,因此筆者以2%做為試算標準。事實上台灣通膨長期有低估的問題,若單以日常生活成本估算,通膨率將遠高於此!就以近期來說,根據澳盛銀行的調查,過去一年台灣食物通膨率高達7.4%,在亞洲僅次於印度!面對通膨,民眾必須增加投資金額還只是最基本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該投資什麼?許多投資人因害怕投資風險,常會選擇最保守的銀行定存做為退休準備。但目前市場利率太低,定存與類定存商品(例如儲蓄險)報酬率都不足以抗通膨率。由附圖可以看出,大概2004年起台灣1年期定存實質利率(圖中紅線部分,即名目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後的利率)多數時間都低於通貨膨脹率。這意味民眾將錢存在銀行裡,雖然金額是增加了,但購買力卻是下降的。就如附表的試算,想要在40年後每月有如現在消費3萬元的生活,在2%的年化通膨率假設下,總退休準備金必須由2000萬元暴增到4416萬元!在一樣2%的投報率下,每月要投資的金額也將從2萬7000多元暴增至6萬元!因此存退休金的收益率至少必須能夠抗通膨。看到這裡讀者不免要說萬一投資賠掉了那豈不更慘?確實,不可否認的,投資當然有風險,但選對標的、用對方法,長期而言,在可控制的風險下,提高報酬率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以下就舉幾個實例讓大家了解。債券長期報酬穩定債券:我們比較債券與股票的長期表現,很明顯看出就長期投資來說,債券報酬率並不會比股票低,但風險(即標準差)卻比股票低很多。就股市而言,MSCI世界指數與S&P 500指數是長期風險相對較低的標的,但以報酬及風險比來說,還是輸債券一大截。投資人不需擔心今年債市超跌的問題,就長期而言,債券還是長期穩定投資的優良標的。尤其債券有到期還本的特性,只要不違約,目前的虧損都只是帳面上數字。像成熟國家公債與高信評的企業債,發生違約的機率微乎其微,不須過度擔心,這波的超跌反而是逢低分批進場的好時機。主動式基金勝率高長期績優台股基金:前兩類雖然都是長期穩定投資的首選,但對於想較快速累計資產的投資人而言,不免覺得表現過於溫吞,這時就可以考慮長期績優的台股基金。近年國內投資人十分熱中ETF投資,但把時間拉長來看,其實絕大部分的ETF績效都經不起考驗,且波動過大,表現遠不如許多老牌的台股主動式基金!從近10年報酬率最佳的台股基金觀察,前10名中就只有「富邦台灣科技指數基金」是屬於ETF;甚至排名拉到前50名,也只有2檔ETF。顯見即使今年市場震盪走低,主動式基金因為投資彈性大,可靈活操作,更能因應市場的變化!像附表第3名的「安聯台灣大壩基金」2000年成立,迄今年化報酬率可達7%多。第4名的「統一黑馬基金」1994年,迄今年化報酬率更可達10%以上。建議投資人不妨擇優長期定期定額投資。(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
籌碼自救術大公開 2招教你如何反敗為勝!
2022-10-31
近期電池材料價格攀高,使得需要用到電池的各項產品,例如消費電子、電動車、儲能等族群都頻頻在搶料,整個產業獲利明顯形成上肥下瘦的狀況,投資人在布局前應先釐清才行。台股今年大跌了將近6000點,讓股民哀鴻遍野,無論是國安基金護盤行動,還是金管會祭出限空令,皆難以有效挽救頹勢,關鍵在於外資賣超與匯出的力道猛烈,堪稱前所未見,至今外資在集中市場已瘋狂大賣1.3兆元,而台幣在第3季也一口氣重貶6.79%,創下近25年以來最大單季貶值幅度。「積少成多」補虧損這股壓力若要緩解或扭轉,必然得回到起源點,也就是當聯準會的升息政策由極鷹逐漸偏鴿派,且科技業的庫存去化告一段落,股市才能真正重返多頭,屆時外資才會由阻力變為助力。在此之前,持股套牢者該如何設法自救呢?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停損減碼」,這是控制風險的第1招,留下將來反攻的本錢;第2招則是「汰弱換強」,將希望寄於盤面中為數不多的多頭趨勢股。但本文中筆者不打算多談前述兩招,因為大部分投資人可能已錯過停損和換股的黃金時機,在深度套牢虧損下,早已砍不下手,因此在此多言無益。接下來將提供另外兩招,讓手邊還有一些資金的朋友可以搭配運用。第3招就是「積少成多」,概念上就是不追求波段報酬的全壘打,而是將目標專注在連續擊出安打來得分,把操作提升的目標從報酬率轉為勝率。目前盤面變數多、風險難控,想一次大口咬住2成以上報酬率,難度非常的高,但如果改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累積,比如每次目標降低為小賺5%至8%,3次下來透過複利效果也能獲利達15%至25%,只求慢慢彌補一些損失;當然,再進場的資金也必須嚴格設定好5%的停損,不如預期就果斷出場,下次重來,千萬不可重蹈覆轍而愈套愈多。「千張大戶」透玄機哪些個股適合區間操作呢?在資金退潮時,當然優先考慮籌碼不退反進的高手進貨股,當中首推觀察「千張大戶」。一家公司持股超過1000張的大戶,對於公司的營運狀況一定比多數人更清楚掌握,絕對堪稱高手中的高手,日前,台股在風聲鶴唳中創下新低,卻依然發現有些個股的千張大戶默默加碼,有大戶撐腰,股價比較可靠。就拿捲入南山人壽風暴的潤泰全(2915)來說,因債券評價下跌的衝擊,截至9月底南山人壽自結淨值比轉為負0.59%,身為大股東的潤泰全亦受波及,今年股價由高點大幅下跌6成,但是千張大戶持股從9月中旬開始反手加碼,連續4週增加後,目前持股比率達65.36%,大股東以實際行動來安定持股者信心。況且,潤泰全已完成現金增資185億元,增資後每股淨值可提升到25元左右,即使長期修復元氣還需看聯準會臉色,不過至此基本上公司最壞的階段已過去。至於投資朋友喜歡參考的「投信進出」,其實今年許多買超動作都跟ETF規模增長有關,散戶大量買進熱門的台股ETF,投信就必須被動、也是被迫加碼持股,與是否看好行情無關,說穿了投信反倒像是被散戶操控的傀儡,所以選股的參考性不若以往。如果要更聰明篩選,第1個原則是「土洋不對作」,避免和外資對打,第2個原則是「看小不看大」,最好是挑選股本不到30億元的小型股,這種通常就不是ETF買盤,而是追求績效的主動基金鎖碼。壓軸招式─多空配對好了,回到自救策略,最後要提供的壓軸第4招,就是進階的「多空配對」,比如手中原本已有個股做多套牢,捨不得砍出卻又擔心續跌,這時候可以再用另一筆資金放空同族群更弱勢的個股,等於同產業有1筆多單加上1筆空單,形成多空對沖、損益互抵。舉例而言,假設被套牢載板股欣興,就同步去放空景碩(3189),下半年以來欣興跌了25%,而景碩則跌了30%,試算可知多單虧25%、而空單可賺30%,一負一正加總後不只控制了損失,甚至有機會因為放空弱勢股而讓整體損益轉正。至於同族群的弱勢股,通常可鎖定二線廠、市占率較低、技術較低階,或是法人賣更多且融資增的個股。這個方法操作不難,難在突破自己心魔,不妨試試!(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
債市投資甜蜜點到? 3類商品擇優逢低布局
2022-09-30
傳統上債券、尤其是先進國家公債與高信評的優質企業債,向來是市場資金的最佳避風港,然在今年卻也一樣踢到鐵板,債市到底怎麼了?現在會是進場投資的好時點嗎?今年以來全球市場震盪不斷,各種天災然人禍一再衝擊,讓原本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金融市場雪上加霜。就股市而言,今年以來就僅剩與原物料有關的中東、拉丁美洲、非洲及印尼等少數國家地區還可以維持正報酬,其他地區、國家跌幅基本上都20%起跳。資金狂往美元資產跑全球市場動盪不已,資金就往大家公認最安全的美元資產跑,加上美國為壓抑通膨不斷大幅升息,導致美元創下數十年來最大漲幅!美元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近15%(結算至9月16日),只有巴西里爾及墨西哥披索等極少數貨幣對美元還能維持升值,其他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也多在10%以上。就連向來穩定的台幣也出現數十年來首見的兩位數重貶(截至9月16日,台幣今年以來貶值13.01%)。市場跌跌不休,投資人自然想到要避險。說到避險,不外乎黃金與債券兩大商品。然而,今年以來金價就只有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有過一波上漲,之後就一路直直落,今年迄今跌幅已近10%,若從3月高點算起,跌幅更已近20%。事實上黃金已連跌2年,就算去年以來通膨不斷加溫,黃金完全沒有發揮抗通膨的效果。關鍵在於避險商品愈來愈多,近年黃金早已淪為投機性商品,早就沒有抗通膨或避險的效果了。債券同樣也踢到鐵板傳統上債券、尤其是先進國家公債與高信評的優質企業債,向來是市場資金的最佳避風港,然而在今年一樣踢到鐵板,不但幾乎所有類別債券都下跌(就筆者統計,只有部分中國債還能維持正報酬),跌幅甚至直追股市,創下債市至少40餘年來最慘烈的一年(見表1與圖1、圖2)!為何今年債市跌幅如此巨大?投資人多會認為是通膨與升息所致。目前美國通膨數據與升息幅度都還沒有1980年代初期來得高,但從歷史數據來看,1980年代美國債市依然是上漲的,1982年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漲幅甚至高達32.6%。即使通膨率高達13.6%的1980年,債市依然是正報酬。而2003年到2006年美國聯準會將聯邦基金利率從當時歷史最低的1%,快速升到波段高點的5.25%,但這段期間債市同樣是上漲的。今年來跌幅直追股市投資人可能會說是聯準會縮表的關係,可是2017年10月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聯準會也在縮表,幅度比現在還大(註:這段期間聯準會每月縮表500億美元,但今年6月~8月聯準會只每月縮表475億美元,9月起才增加縮表幅度至每月950億美元),但債市照漲不誤。就不用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化、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或是1982年的以阿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半島,當時高信評債券都發揮了避險的效果!之如前面的分析,各種不利於債市的原因過去這麼多年都沒有造成債市下跌,但擺在眼前的事實,今年以來債市跌幅卻直追股市,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可能原因在於從沒有過通膨、升息、縮表、戰爭、疫情…等這麼多不利因素同時發生,再加上過去2年市場明明受疫情影響,基本面欠佳,但金融市場還是一路漲。泡沫一旦破裂,投資人於是紛紛從資本市場撤離,債市自然也在劫難逃。連續幾個月美銀美林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結果顯示,基金經理人不斷提升持有現金比率,尤其9月調查中高達62%的經理人建議多持有現金,創1994年該調查開始以來最高比率。然而,市場真有如此悲觀?多持有現金部位真有比較安全?比較好?找好標的才能逆轉勝相信投資朋友都很清楚,即使今年以來市場不斷升息,但是通膨數據還是遠高於銀行利率。換句話說,錢存在銀行裡得到的其實是負的實質利率,也就是說錢的數量變多了,但是購買力卻是下降的!因此,與其持有現金,還不如找好的投資標的才有機會「逆轉勝」,其中優質債券就是相當有機會的標的。此處所謂的優質債券,是指信用評等高的債券(對應就是違約風險低),也就是投資等級債。台灣投資人偏好的高收益債,現在金管會已規定必須改稱非投資等級債,是指低信評的債券(對應就是高違約風險,但過去稱高收益債容易造成投資人誤解)。非投資等級債與股市具有高度正相關,當前股市風險依然偏高,不是適當的進場時機。而投資等級債與非投資等級債是以標準普爾信評「BBB-」或穆迪信評「Baa3」為分界;信評在此以上(含)就是投資等級債,以下的就是非投資等級債。附帶一提,近來台灣櫃買中心在推廣的「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是指債券本息支付條件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相連結的債券。例如發行公司設定以溫室氣體減量10%做為指標,若未能於期限內達成所設定的目標,則票面利率就加碼,藉此警惕發行機構努力達成目標。這與之前推動的「永續發展專項資金債券」有異曲同工之意,目的都在鼓勵發行機構努力達成ESG(E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S是社會責任,Social、G則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目標。而不論是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或是ESG相關債券,都是優質企業會去追求的目標,雖然不是絕對,但可視為廣義的優質企業債。3理由挑優質企業債筆者之所以會推薦優質企業債,主要有以下3個理由,(1)優質企業債已嚴重超跌:由各種統計來看,即使債券有下跌的理由,但這波實在跌過頭了。不過跌過頭不代表就不會再跌,尤其聯準會短時間內還是會強勢升息的影響下,反而是逢低分批低接的好時機。(2)市場衰退趨勢明顯:如前述,高信評債券向來是市場的避風港,當市場短時間難以轉好,自然就有避險需求。(3)通膨已接近高點:意味影響債券的不利因素將漸漸淡化。至於投資方法,投資人可考慮債券ETF、債券型基金與單一企業債。債券ETF就如同股票型ETF鎖定特定指數,好處是容易了解投資標的屬性,且在股市交易,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缺點則是缺乏彈性,指數成分債券不論好壞都得概括承受。債券型基金就有彈性的多,但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與判斷能力就成了關鍵。單一企業債最簡單明瞭,投資人最容易判斷好壞。加上債券有到期還本的特性,投資人可以控制損失,而且持有期間有明確的利息收入;但缺點是交易成本與資金門檻會高過債券ETF與債券型基金許多。3種商品各有優缺點,就看投資人的偏好與考量了。此外,由表2到表4的資訊來看,雖然目前短期債券的表現明顯優於長期債券,但這反而是長期債券分批投入的好時機,且投資長期債券才會有比較好的利息收入,也是重要的考量。(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
高配息ETF搶錢大戰 4個眉角幫你選對賺錢標的
2022-08-31
高股息ETF最近真是夯到不行!尤其是季配息ETF更是熱門,但你真的知道高股息ETF該怎麼挑嗎?專家提醒有4個眉角要注意,才能挑到適合自己操作屬性、又能賺到錢的標的。高股息ETF最近真的夯到不行,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及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3檔ETF強力吸金,7月資產規模合計增加近352億元。台股今年走勢不佳,相對也讓不少投資人轉向ETF操作,其中高股息ETF更是焦點,本篇將討論分析高股息ETF,以幫助投資人找到獲利契機。勿忘投資ETF的精神在探討之前,投資人要先對ETF有所基本了解。ETF最大的精神是「被動、排除人為變數」,因降低情緒因素而讓長期投資報酬率較股票投資穩定,當要選擇投資高股息ETF時,重點就應該擺在「長期穩定領股息」,股價如果有價差,就當做是附加價値,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所以回歸原始初衷,既然投資方向選了「高股息」,就應該要盡量接近高股息原來的投資穩定精神。目前台股市場ETF相當多,而8月又為台股傳統除息旺季,多檔國內型股票ETF先前就陸續公告收益分配與邁入除息期,根據統計,光8月除息的ETF共34檔,當中包括7檔股票型及27檔債券型,其中更有4檔(國泰永續高股息、國泰股利精選30、國泰台灣5G+、富邦特選高股息30)已於8月16日同步進行除息,因為ETF檔數多,因此標的選擇上,建議可留意以下4點。流動性高比較好出手眉角1:選擇較有流動性者》跟台股個股一樣,當ETF檔數多時,難免有些條件較不優或未處在主流產業景氣時,成交量就會偏低,有時一天成交量不到50張,一旦有急需現金,有時反而自己成為自己的賣壓源,因此就得要額外考量流動性大小。目前台股高人氣的高股息ETF主要有: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富邦特選高股息(00900)等,此也將做為本次討論主要的標的群。眉角2:適合自己ETF的屬性》每檔ETF設計都有其精神,沒有所謂的優劣問題,端視投資人投資ETF時的想法為何,但最重要就是要合適自己的屬性,就前述這4檔熱門ETF選股特質分析如下。(1)元大高股息:目前規模高達約1364.71億元,是高股息ETF長期的主要代表,其主要是用「預測」的方式選股,即從台股前150大市値公司中,由經理人預測「未來」一年殖利率最高的30家公司買進。當大多頭年時,此時ETF中如果有景氣原物料股,則走勢就更容易上漲,反之,當景氣反轉時,此時就容易買在高檔。對照目前其前5大持股共約23.09%,分別有陽明(2609)5.14%、廣達(2382)4.74%、長榮(2603)4.51%、華碩(2357)4.36%、仁寶(2324)4.34%,當最近貨櫃運輸報價走跌與華碩財報利空等影響時,則該ETF走勢就相對較不突出。又因為在2007年時早期推出,配息頻率為年配,與現在的投資環境配息頻率比較,其等待時間較長,加上選股又跟預測景氣波動較有關聯,較適合景氣較樂觀時投資,以現階段大環境經濟走勢較不穩定來看,可能領股息、賠價差。(2)國泰股利精選30:目前其規模約82.31億元,是選「過去」平均殖利率高的30間公司,且加上股價低波動,其配息頻率為半年配。高股息ETF特質不同(3)國泰永續高股息:選「過去」平均殖利率高的30間公司,且加上符合ESG評鑑,頗符合目前國際企業投資趨勢潮流,雖然較國泰股利精選30慢約3年、在2020年7月才推出,但其規模約873.79億元,比國泰股利精選30還高出約10倍,除了有趨勢潮流因素,其季配也較前者縮短,由於有拉長以3年平均殖利率為選股方向,因此對於穩健投資人而言,會更適合長期持有投資。(4)富邦特選高股息30:於2021年12月推出,尚未滿1年,但其規模約252.85億元,算是不容易。其主要以「當下」殖利率最高的30間公司為選股條件,為貼近台股配息實況,每年會調整成分股3次,以每年4月、7月、12月為指數調整期,篩出當期未分配、但待配的高息股,由於每間公司配息時間不太一樣,因此該ETF會買進當下宣布股息最高的30間公司,領完它們的股息後就賣掉,再去買進下一批即將要配息且股息最高的30家公司,然後領完它們的股息後再賣掉。因此該ETF周轉率相對偏高,這樣情況各有優缺點,優點是可迅速反應、賺到除息行情,缺點就是因周轉過高,得付出較多交易成本,但若能迅速掌握到短線除息行情,即使高周轉率,也有不少人願意接受,對於愛好風險、但又不懂設停損的投資人而言,反而會是不錯的另類替代方式。眉角3:仍須了解持股內容》雖然ETF屬於被動式,且偏向長期持有,但不代表買了就不理會它,如景氣到來時,且投資人又偏好電子類時,則國泰股利精選30因電子比重較高,就會是多數人較好的選項,因為該ETF光是台積電就持有16.67%,然而現實環境是:過往持有台積電是因為可連動台股,但是今年的台積電較為特殊,其獲利營運仍是電子佼佼者,然殖利率卻比美國10年公債低而抗漲,除非台積電股價夠低,才能拉高投資價值,也因此在有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相比之下,其報酬率就會受影響,投資人有時可花一點時間,稍微了解本身投資ETF的持股概況。季配其實不是最關鍵眉角4:留意高溢價風險》一般而言,ETF較有行情的時間,往往出現在配息前1~2週,當投資人看見ETF宣布高配息而搶進的投資人,容易用高溢價買進參與除息,因為市價偏離淨值太多,增加投資風險,想進場投資的人,仍要評估股價與每股淨值之間的差距,至少也要等溢價收斂後再考慮。一些敏銳的投資人或許有察覺到,高股息ETF成分股的標的,大致上相似度很高,不外乎就是電信股、NB股或金融股等,因此表現差異通常不大,然為了要更吸引投資人注意,近來ETF發行就有朝向調整配息時間的作法,加上先前國泰永續高股息為國內首檔具季配息機制的台股ETF,推出後廣受投資人歡迎,多家投信也跟進推出季季配。整體而言,當景氣趨緩或者國際因素變動大,此時ETF相對是較好選擇工具,因為可分散投資不同類股與公司,同時可用較小金額分批買進,既然ETF最大的精神在被動持有投資,因此重點要「持續」投資,千萬不要因行情不好而中斷買進,因而失去長期低檔逢低布局的機會。(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
及時掌握多空反轉 銅價 大宗商品景氣先行指標
2022-07-31
今年股市操作難度相對往年更艱難,然若不拘泥於台股,將眼光放眼全球,由基本面供需所驅動的趨勢交易來看,機會仍然非常多,可透過如同期貨、ETF等不同的工具來參與趨勢行情。美國聯準會7月將聯邦基金利率(FFR)目標區間調升3碼(75個基點)至1.5%~1.75%,並且將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認為現在視通膨的狀況升息2~3碼也是合適的。大幅度且密集的快速升息,加上高居不下的通膨及經濟衰退隱憂同步形成對股市的完美風暴。衰退擔憂大過通膨6月的標準普爾500指數-8.3%、道瓊指數-6.7%、那斯達克指數-8.2%、費半指數-17.4%,而我們台灣加權指數也-11.86%,是疫情爆發後的台股最大單月跌幅(僅次於2020年3月加權指數-14.16%)。隨著股市重挫,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恐懼陰影逐漸放大,需求衰退的前景預期蔓延至大宗商品,輕原油期貨熱門合約下跌7.8%、黃豆期貨下跌-9.7%、紐約銅期貨下跌-14.32%。大宗商品回落的低點甚至已回到了俄烏戰爭爆發前的位置,如此大的修正幅度顯示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已經大過了通膨成本高漲的氣焰,甚至有通膨即將回落的樂觀看法。但從供需數據觀察,可以發現通膨最上游的油價和農產品的供需緊俏狀況都沒有明顯和緩的跡象,反而是供應鏈的困境隨著各地陸續解封,已出現運價回落、庫存去化的跡象,對於股市權值的航運股、權值股相對壓力更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若可善用跨市場投資法將眼光從台股放大至全球商品,將更有機會捕獲趨勢行情。油價回落反映衰退首先我們觀察原油的供需的變化,時序北半球進入夏季用油高峰,我們透過原油期貨的近遠月價差重新放大至俄烏戰爭剛開打時的情況,可以探知近月期貨的結算需求回溫。近遠月價差是以近月的期貨價格減去遠月的期貨價格得出,若近月的價格較貴,則價差為負,顯示市場對於馬上可以結算的原油定價高於未來的原油定價,代表著對於原油現貨的需求較高。裂解價差代表煉油廠買入原油後煉製成汽油與燃油出售的價差,若價差愈高代表煉油廠的生產利潤愈為豐厚,從附圖1可發現因近期的經濟衰退預期使得裂解價差(紅線)大幅回落,從原本的170美元以上回落至120美元,但原油價格(藍線)僅位於100美元左右,成本與商品的差價仍有超過1比1的高額利潤。(裂解價差=汽油與燃油售價-原油成本。)附圖2左上美國頁岩油鑽井數,可以看出自從2020年疫情爆發後的增長斜率基本不變,目前已回到595座的水平,對比2019年時的700座水平上有一段差距,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右上的OPEC的產量預估也出現增速趨緩的跡象。附圖2的下半部是成品油的庫存狀況,可以發現仍然低於5年均值區域,可見在原油供給面難以短期大幅度提升,而且需求面的減緩只是對於經濟衰退的預期反應,而實體經濟的用油量並未減少。銅價與工業連動高受到中國封城以及聯準會快速升息打壓經濟前景影響,銅價走勢6月大幅滑落14.32%,從需求面切入觀察,據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6月份報告指出今年Q1在全球(排除中國)的精煉銅使用量增長約1.6%。中國精煉銅進口量則是下降了1.8%。做為景氣的先行指標,銅價可算是領先反映這一次的衰退預期,觀察期街口道瓊銅ETF(00763U)的週K,從2020年開始一路走揚,直至2022年3月俄烏開戰來到最高來到33.2元之後就位於高檔盤整狀況,至6月聯準會政策公布後跌破頸線,銅的走勢和全球經濟幾乎亦步亦趨,主要受到需求推動。Q2銅價從高點回檔約15%,已抵銷很大一部分基本面的下行風險,第3季可以期待銅市場需求在中國政府的經濟寬鬆措施及全球能源轉型的助攻下展開反彈,但另一方面也須關注聯準會的升息路徑所造成的經濟衰退幅度是否已經出現落底訊號,若美國的失業率連續2個月走升,就必須提防可能會再出現更大規模的黑天鵝。今年股市操作難度相對往年更為艱難,但另一方面,若不拘泥於台股市場,將眼光放眼全球,由基本面供需所驅動的趨勢交易的機會仍然非常多,投資人可透過如同期貨、ETF等不同的工具來參與趨勢行情。當然仍須提醒投資人,期貨交易的操作難度較高,若所配置的部位具有槓桿效果,也須留意其相關的波動會較一般股票來得大,操作須較為謹慎。(以上投資觀念為作者長期觀察現況心得,僅供投資人參考)
貫徹5大投資策略 就算熊市也能找到投資機會
2022-06-30
就像台灣股市裡的資深股民阿土伯一樣,美國也有阿土伯─卡普蘭,70年的投資經驗對他而言,就算股市落入熊市境地,仍可找到投資機會,此時,投資人必須先學習控制自己的恐慌。美國有70年投資經驗的資深散戶卡普蘭(Warren Kaplan)對投資股市有不少見解,就像台灣股市裡的阿土伯那樣。卡普蘭對於標準普爾500指數跟著那斯達克指數陷入技術性熊市後,引發市場恐慌而不以為然。成功投資人都有共通點對卡普蘭來說,就算股市落入熊市境地,仍然可以找到投資機會,因為股市指數再怎樣跌,也不會下跌至零!所以遇到股市大跌而令人愈來愈惶恐時,卡普蘭告訴投資人此時必須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恐慌。現年85歲的卡普蘭出身於紐約市的一個貧窮地區,但主要利用股票的配息來獲利,並嚴格遵守其賣出策略。在投資市場上,除了像股神巴菲特等少數人之外,幾乎沒有多少人是投資股票而成功一輩子。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各自有自己一套的投資方法與哲學。雖然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成功的投資人都有共通點,就是金融市場走勢愈令人恐懼時,他們愈能克服恐慌情緒並從中尋找投資機會。卡普蘭強調自己喜歡熊市,因為這樣才有機會撿便宜。像卡普蘭就透過貫徹其5大投資股市策略,度過一個又一個牛市與熊市而建立自己的財富。首先,第1個策略就是買進「股息貴族」(Dividend Aristocrats)。這種選股法就是專門挑選長期穩定配發股息,並不斷提高股息的公司。卡普蘭最愛買進會配息的股票,尤其是那些股息貴族。其選股條件是企業至少連續25年配發股息,而且股息殖利率至少是3%或4%。他的理由是,跟那些不配息而給管理高層鉅額薪資的企業相比,長期穩定配息企業的董事會了解其對股東的責任。穩定股息創造持續獲利因此部分大型科技股也是他喜歡的投資標的。包括IBM、思科、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巨擘至少7年都有增加配息,完全符合其選股標準。在買進1檔股票之前,他首先注意該股的本益比、股息與過去配息的紀錄。他希望所選的企業認真承諾持續提高配息。他所關心的不是近2~3年的配息狀況,而是在好幾年內的配息記錄,這才有意義。即使這樣,他只會放進觀察名單,然後耐心等待股價來到好買點時才進場。雖然好的買點比任何條件都重要,但他坦承何時出手往往是一大挑戰。因此,進場的操作是一開始先小量買進試水溫,然後再一點一點加碼。例如,與其一次買100張股價10元的股票,不如買進10張股價100元的股票。第2個操作策略是買進配息型ETF。其挑選的配息型ETF,都是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評比在3顆到5顆星之間,像ProShares S&P 500等ETF就符合其要求。台灣阿土伯李金土在選股上,跟卡普蘭是英雄所見略同。阿土伯極注意企業歷年配息是否穩定。他專門長期投資,選擇10年內穩定配息,而近5年來平均股息殖利率高於5%的股票。對他來說,配息就是投資獲利的來源之一,穩定配息就等於穩定獲利。買進持有並非永不賣出第3個買進並持有,但卡普蘭強調並非買進後就永不賣出,這點跟許多投資人買進後就擺著不動的投資習性完全不同。他買進並持有的主要操作方式,就是在市場環境出現改變,跟其當初買進時的情況不同時就會選擇賣股。所謂的改變,包括管理層的異動、調降配息、技術型態轉弱、獲利表現下滑或股價被高估等各種因素。只要發生這些情況,他就可能降低持股或甚至賣掉全部持股。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層異動會成為卡普蘭賣股的原因之一,其實跟台灣阿土伯注重企業經營者品德非常類似。因為管理層出現異動,往往代表公司的治理方向跟過去不同。而且往往是企業經營挑到挑戰才會讓管理層出現異動。有異動後,公司能否有好表現就會成為不確定因素。第4個策略是賣出「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 option)。這種操作是卡普蘭為自己那些用來配息的股票賣出「買權」。他的心法是,既賺權利金,又讓自己在設定的價位賣出持股。例如目前持股價位10元,買權的約定價為15元。當股價在約定時間內高於15元,就有執行買權的意義;若低於約定價,當然就沒有執行的價值。這種掩護性買權有優缺點,卡普蘭的操作是著眼於其優點,但其缺點是若股價漲不停,就會令賣出「買權」的投資人,只賺到預設好的約定價的價差,而痛失後的大漲行情。但對卡普蘭來說,這缺點並不算什麼。因為他了解自己持有的是長期穩定股息的股票,這些股票通常不是那種會飆漲的成長型股票。所以就算其買權被執行,代表股價高於約定價,但卡普蘭仍然高能在自己設定的價位賣股。小賺總比沒賺錢來得強卡普蘭強調這是其在投資股票生涯上,能維持不斷有收益的最有效方法。所以從來不會因賣股後,股價漲更高而難過。因為他已賺了一筆,接下來是等其拉回再買回來。即使買權沒有被執行,所賺的權利金並不多,但他仍甘之如飴。因為他的投資哲學是,哪怕是只賺蠅頭小利,總比什麼都沒賺到來得強!這種投資心態跟阿土伯如出一轍。阿土伯一直強調投資別貪心,千萬不要一直尋求買在最低,然後賣在最高的可能性,否則這只會令自己很痛苦而影響生活品質。也許台灣許多散戶在學會投資股票之前,應先給自己建立如此高的心理素質,才能快樂投資。第5個策略是熊市時持有現金部位要高於正常水準。熊市最大特點是價格愈跌愈低,現金夠多才有本錢去撿大量便宜貨。在熊市裡最重要的是有耐性,因為就是最惡劣的熊市,也不會令股市歸零,投資人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恐懼。★警語:以上為筆者研究觀察心得記錄,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 2022/6/24 No.1307】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
聰明掌握「股東會」、「董監改選」、「除權息」3大行情
2022-05-31
俗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台股每年從3月開始,持續至8月,上市上櫃公司就陸續舉行「董事會」、「股東會」,以及展開「董監改選行情」、「除權息行情」,投資人不妨可以充分掌握這段「台股行事曆」,提前展開布局!董事會 > 股利分配優於市場預期  短線股價上漲反應首先,3-4月份上市櫃公司舉行董事會,對於小股民而言,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股利與股息分派。依照過去歷史經驗來看,如果配發股利股息符合或高於市場預期,通常股價出現短線上漲反應。舉例來說,電池模組大廠順達(3211)為例,2021年大賺且大方配息,2022年3月8日董事會通過決議通過發放現金股利15.05元,創下歷史新高,遠遠超越過歷年平均與前一年度發放的5.01元與6.5元水準,因此激勵9日股價大漲,直攻漲停來到111元。股東會 > 公司派釋放利多 需要搭配股價位置台股5月天,身為小股東除了關注股價與吸睛的股東會紀念品之外,最重要就是一年一次的股東會。值得一提,股東會是上市櫃公司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發言人與高層主管…等「公司派」,1年365天唯一面對小股東的一天,平日不太露臉的大老闆也會利用此機會,對外說明未來產業展望、營運前景、業績預期等。每年5 -6月進入股東會「黃金」密集高峰,大多數上市櫃「公司派」股東會前陸續釋出偏多消息或樂觀營運展望,股價維持強勢格局,可望為台股多頭加溫。其實,小股東可趁股東會確認(ex.像是訂單、營收、獲利…等),是否優於市場預期與符合公司派所言,股東會前後不排除有一波「股東會行情」。不過,股東會釋放利多也需要搭配股價位置,如果股價在相對低檔,通常都可吸引買盤加持青睞,持續激勵股價向上;相對地,假設股價已在相對高檔位置,小心不排除「利多出盡」!董監改選行情 > 5大特徵容易出現「經營權之爭」每年4至6月是上市櫃公司的董監改選旺季,根據《公司法》規定,董監事任期不得超過3年,慣例都是3年一次在股東會時改選。隨著股東會時程逼近,董監改選行情進入最後倒數!根據統計,2022年已有近480家上市櫃公司將會在股東會中進行董監改選。依照過去歷史經驗,部分上市櫃公司會引起「外人」覬覦,造成「市場派」虎視眈眈爭搶籌碼,甚至有機會付出相對較少的資金成本拿下經營權,這都會讓「公司派」被迫積極回補持股,有機會掀起一波「董監改選」行情。2021年像是光洋科(1785)、大同(2371)、東元(1504)、泰山(1218)、台苯(1310)、漢唐(2404)等上市櫃公司都因為「經營權之爭」鬧上檯面,股價也因股權爭奪而有一波漲幅。究竟上市櫃公司會容易出現「董監改選」或「經營權之爭」,5種特徵如下,(1)坐擁龐大可觀的土地資產、(2)經營效率不佳,但具有價值的公司、(3)股本不大(小於500億的公司)、4.股權分散,董監持股偏低(持股比例小於10%)、(5)董監持股質押比率偏高(設質佔其持股比高於20%)除權息行情 >「一魚雙吃」賺股息且賺價差除權息旺季是許多投資人每年「一魚雙吃」的最佳時機。簡單地說,如果一方面上市櫃公司配發不錯的股息股利,另一方面股價又可順利填權息,同時賺到股息且又賺到價差。所謂「除權息」就是公司將盈餘以股利(股票)或現金方式分配給股東,像是台積電(2330)就是台股除權息模範生,2022年3月16日進行除權息,每股配發2.75元現金,當天開盤跳空上漲9元,股價表現強勁達564元,不僅維持每次皆順利填息的亮麗表現,再次演出「秒填息」戲碼。值得一提,自2019年起,台積電改採每季配息股利政策,統計共有11次季配息都填息,其中有7次當天完成填息。時序進入6-8月台股除權息旺季,究竟如何判斷手中持股是否要參加除權息呢?最大考量就是該股票是否有填權息的實力,可以從4大方向下手,挑選出填權息機率大的好股。1. 處於多頭行情:如果市場呈現多頭趨勢,填權息就像是打順風球;相反地,如果在空頭趨勢,填權息難度也大幅增加,宛如是「好公司遇上倒楣事」!2. 個股位階較低:如果股價處在相對低檔,除權息後,大盤或個股出現反彈,順勢填權息機率大;相對地,如果除權息時,個股位在相對高檔,短期間「填息」難度較高。3. 產業趨勢向上:如果是產業趨勢向上或是具成長性的個股,除權息之後,股價會變得較為便宜,本益比變低,更具投資價值,法人會逢低進場承接,填權息的機率大;相對地,如果是夕陽產業或趨勢向下,就算是殖利率高,甚至公司派頻放利多,想要填權息難度頗高!
低點來了怎麼確定? 掌握4大訊號可提早辨高低
2022-04-29
台股操作難度的提高已是2022年不爭的事實,短線上,若下殺到16500點~16700點左右應該會出現技術性反彈,但若懂得提早掌握低點訊號,對於布局卡位將有很大的幫助。台股數十年來歷經數次的興衰起落,低點、高點來回非常正常,目前台股正遭遇高檔震盪的階段,很多人不知台股在外資不斷賣超的威脅下,是否已經到底了?筆者認為短線上,如果指數下殺至16500點~16700點左右,應該會出現技術性的反彈。不過,依長線來看,台股未來仍然是受制於中、美、俄等國分別代表著疫情、水情(資金活水)、戰情。首先,短線來看,這3項影響全球股市的因素不太可能馬上有解,台股今年恐怕無法像去年一般「牛氣沖天」。反而要參考華爾街的一句諺語:「S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5月賣股走人;9月買回),也許較符合台股今年的走勢。那麼如果低點來了,會有什麼訊號呢?依筆者的經驗,提供以下幾個看法:期貨逆價差有依據首先,先看期貨逆價差。我們都知道期貨是先行指標,所謂的「正價差」,指的是期貨指數高於現貨指數。比方說期貨1000點,而現貨950點,那麼就是正價差50點。反之,期貨1000點,但現貨1020點,此時期貨低於現貨,所以就是逆價差20點」有了這層認知我們就可以知道,正常的多頭應該是正價差,但若總是出現逆價差走勢,那就是空方的表徵。可是如果逆價差過了頭,那就代表當時的空方氣勢可能已經反映過了頭。這次筆者統計最近23年來期貨逆價差過大的時間點及之後的漲幅來做對照。當然要先剔除每次因為「除權息造成的逆價差」。我們發現這23年以來,只要期貨逆價差超過200點,幾乎都是當時的波段低點,之後出現的行情幾乎都非同小可。尤其是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這一次,出現在2020年3月19日。當時期貨逆價差高達328點,後續的行情不用筆者多說了。大家可自行參考附表的統計即可明白。恐慌指數準確度高再來,同樣跟期貨相關的,大家還可以參考「VIX指數」,這就是所謂的「選擇權波動率指數」,又稱「恐慌指數」,其計算的方式過程複雜,我們不必研究,但只要能知道其計算的方式,就是以選擇權的波動來推算。一般來說,為了避險,選擇權才會有交易熱絡的可能。而所謂的避險,通常避的是空頭,而不是多頭的險。因此當選擇權交易熱絡時,往往是有市場上的精明者事先感受到市場上的不尋常之處,因而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在選擇權市場買進賣權),因而造成VIX指數的波動。因此,這個指數只要開始往上走特別是站上月線之上,往往就要留意盤勢可能變動了。反之,如果VIX指數從高點尖頭反轉,則很可能就是底部已現。特別是跌破月線便可視為極度恐慌的情緒已過,而由於台灣的選擇權波動指數是2018年7月30日才問世,因此算是一個比較新的指標。筆者統計出從該指標問世以來每一次的「高檔尖頭反轉」的時間點,發現幾乎都可以對照到當時加權指數的低點。因此用來判斷行情的底部訊號應該是有參考價值的。恐慌指數愈高、大盤愈容易下跌,只要該指數的K線出現高檔長上影線,或是長黑K,投資人就可以開始準備分批進場,相關統計筆者就以附圖來表示。產業興衰相對關鍵但從2011年開始就因為蘋果的興起,造成宏達電在高階手機端無法與蘋果比拚,中、低階機種又要面對中興、華為,甚至三星的競爭,股價因而一落千丈。如果你用技術指標,不管是KD、RSI、MACD都沒有辦法找到所謂的「低點」,這是因為產業的興衰造成的股價一去不復返,所以技術分析在這個時候就顯得無用,請參考附圖就可一目了然。那麼既然無法掌握產業興衰,有沒有什麼產業是容易抓到其週期?而這個週期又是可以透過另一個產業來對照當成指標的方法?電信股都是所謂的「防禦型股票」,也就是當盤勢不佳時,該產業因為有固定的收益,較不易受景氣波動影響。所以當股市有震盪時,往往擔綱起「資金避風港」的角色。因此我們可以用其龍頭中華電來做觀察反指標,只要股價從高檔開始回檔,往往就是電子股開始從底部起漲的大好時機。價格穩定相對關鍵另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觀察個股的底部。但大體上不外乎幾方面:例如股價1個月內沒有再創低,這是「價格」的穩定,另外融資餘額能夠持續減少,這是「籌碼」的穩定,以及底部一次比一次高,這是「型態」的穩定,以及成交量的下降,也是底部的重要訊號。換言之,量縮不一定是底部,但底部一定量縮!更是長久以來不變的道理。最後提醒大家,不管是哪一種方法,所謂的「底部」不會是一個單一的點位,通常是一個價位的區間,既然是區間,就需要有時間來配合。因此想要底部進場應該求的是股價買的便宜、安全,而非快速獲利,兩者之間的區別投資人應適度的拿捏。【完整內容請見 非凡商業周刊 2022/4/252 No.1298】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
1 2 3 4 5 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