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彈性隔間,劃分場域且整合機能
2025-04-30
室內設計裡,如果面臨坪數有限的情況,在空間裡不僅容納單一用途時,例如書房結合客房功能、多功能室,並同時希望保有空間開闊性,又能滿足區域機能的劃分,這時可結合折門、滑門、鏤空牆面等彈性隔間手法來實現,同時創造空間使用上的多元彈性。Project Data地點:台灣.桃園坪數:35坪格局:玄關、客廳、書房兼餐廳、廚房、主臥、次臥、衛浴×2建材:板磚、塗料、鐵件、木地板▲1. 書房兼餐廳區結合玻璃折門設計,將戶外自然採光導引至公領域。2. 室內空間不大,為了納入寬敞公領域、場域界定,及多元功能性空間的整體規劃。玄關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劃分場域,餐廳兼書房區則以玻璃折門,營造開放、穿透的視覺性。室內設計中,為了考慮隔間的可調性與住宅的長期使用需求,設計師需要在初期規劃時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確保空間不僅符合當前的需求,也能適應未來生活情境的改變。CHI DESIGN 齊設計設計師吳奇衡表示:「配置格局圖時會先了解室內坪數、居住人數、空間的用途,以及未來換房或生活模式變化的可能性等。」他強調,對屋主的生活需求做出精確盤點是關鍵。除了基礎的功能需求外,還需考慮公領域的開放感與臥房數量的重要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隔間設計的安排。本案考量室內坪數有限、必須兼具寬敞感公領域的情況,及擁有多元的空間規劃,因此利用彈性隔間的手法來實現。首先,由於大門與電視牆平行,如果沒有屏風功能的安排,對屋主來說無隱私性,但要同步考量空間的劃分,不會造成視線的阻絕,造成空間被壓縮。因此,大門旁利用兩根結構柱造型佇立的形式,取代實體牆或制式屏風設計,藉由柱體之間的縫隙形成半穿透隔間安排,巧妙劃分玄關與客廳場域;且將玄關處的自然光部分導引至客廳,創造玄關與公領域間光線與視覺的連結性,延展空間尺度。將空間裡最好的採光留給中島廚房與餐廳兼書房區。開放式廚房搭配多功能中島,既作為客廳與廚房的區域界定,又可作為吧檯、料理檯面、餐桌,甚至是閱讀或辦公的延伸空間。而隔壁空間則將餐廳與書房整併,並利用玻璃折門巧妙界定內外場域,讓戶外光線也能走進客廳裡。桌子兼具餐桌與書桌,讓空間的多重功能可以隨著需求調整,無論是用餐、工作或休閒,都能靈活變換。牆面結合展示及書櫃的收納機能,利用窗邊深度置入窗下櫃,成為咖啡機、烤土司機等小家電收納。靈活折門與材質選擇,實現功能劃分與視覺和諧保持空間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師如何處理隔間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吳奇衡提到,透過材質的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空間功能的情況下,保持視覺上的統一與和諧。像是玄關的結構柱造型牆使用樂土,與客廳沙發背牆同樣材質,如此一來,不僅強化了兩個場域之間的連結性,還創造了視覺風格上的和諧性。在大門口正前方,設置的不鏽鋼鞋櫃並利用150公分的寬度設計,並搭配灰色無接縫地板,成功將玄關區域的落塵區概念拉出,這樣的手法使得玄關既具實用性,又保持整體空間的一體性,避免過多的視覺干擾。而餐廳兼書房的多功能空間裡,利用地板與公領域一致的鋪陳手法,杜絕視覺的切割感、營造整體空間為一體的方式;再搭配鐵件、玻璃材質的活動折門作為隔間,當屋主需要辦公、用餐時,即使將折門拉上,通透門片特性,視覺尺度仍持續延展;平常無需使用時,可將折門收到牆邊,仍能創造出與公領域為一體的放大視覺。折門結合優質五金串接門片,收折之間好使用,也不用擔心需頻繁整理、維護上的問題。▲1.活動式、非單一個用途空間若整體空間不算大,需規劃一處不僅僅單一用途、不需要高度隱密、隱私性,也不用高度隔絕噪音的空間,可結合活動式隔間牆的彈性方式來劃分場域,同時保有場域功能性,例如折門或滑門。當門片關起來就像是一道牆,通透的玻璃材質保有視覺的延伸性,可替坪數有限的空間帶來放大、延展的效果。▲2.折門及柱體造型劃分場域考量大門與電視牆平行,一進入空間將公領域看透,較無隱私性。因此在玄關區利用半穿透柱體造型的隔屏功能,搭配異於公領域木地板的清水模地坪,界定出玄關場域。室內規劃上則希望營造寬敞公領域,因此整體性的視覺安排需要達到和諧、一致性很關鍵,餐廳間書房空間便透過玻璃折門的彈性隔間形式,來達到此需求。▲3.通透玻璃材質提升視覺延展為了在中島廚房旁創造餐廳功能的場域,同時兼具書房使用,因而創造出一個融合兩者功能的彈性場域。考量擁有寬敞公領域、避免壓縮室內空間,因此避開實體牆的隔間方式,而是結合玻璃折門作為空間劃分。通透的玻璃特性,打破視覺的阻斷,讓公領域與此場域形成一體空間感,有效放大視覺。▲4.兼具場域機能與空間劃分當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必須容納不只一個功能作為使用時,除了規劃開放公領域來延展空間尺度,還可利用彈性隔間手法來滿足。玄關區雖功能需完整,但如果再做一道牆,會造成光線阻隔、空間的壓迫,因此延伸自然調性的特質,利用兩個結構柱造型營造出半穿透性視覺,同時也兼具玄關落塵區的獨立性。
索羅斯VS.巴菲特 指數 個股不同屬性長短操作
2022-01-26
每個投資人若懂得手持「存股與波段」兩種牌,先依不同風險承受度選擇標的,不論是指數、電子類股,搭配總體經濟,同時靈活操作長短不同週期的部位,對於提高勝率很有幫助。不管什麼投資週期,市場都有佼佼者。就好像擅長存股投資的股神巴菲特,以及創造許多經典戰役的索羅斯,就以波段交易聞名。存股或是波段交易各有其優缺點。波段交易獲利快速,但雜訊眾多,獲利也會受限於投資週期較短。像巴菲特一樣存股例如台積電(2330)10年來還原權息上漲超過10倍,只做波段的交易人無法全程參與。而存股型的投資人若存錯股票,公司不幸下市,則可能血本無歸。因此,建議投資人手上應該要有兩張牌,即存股與波段交易,各取其優點並截長補短。講到存股,很多人都會選擇指數型投資,即投資ETF。因為ETF指數化投資並不是投資單一公司,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投資而消除,也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指數長期是會不斷上漲的,這是因為人的知識資本會累積,現在的發明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之上,就好像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讓人可以在夜晚繼續工作。因此,人類的生產力會愈來愈強。再加上資本主義的運行造成通貨膨脹長期存在,只要願意持有指數,長期必定得到報酬。股神巴菲特在2017年,當時道瓊僅為2萬點說到:「道瓊指數將在50年內到達10萬點」。他也強烈建議投資人投入美國S&P 500指數。指數化投資還能夠幫投資人篩選股票,解決選股的問題。以台灣50指數為例,是投資台灣總市值前50大的公司,也就是台灣最具有競爭力的前50檔。不僅如此,台灣50指數還會幫投資人汰弱留強,逐季審核,刪除總市值不在前50的公司,避免持有已經落入衰退的公司。例如台灣50指數在2015年的第3季刪除宏達電(2498)。另外,許多指數型ETF都有總市值加權機制,也就是說總市值愈高的公司,ETF投入會愈多,這將使投資人把大部分的資金保持在最具有競爭力的公司裡。有些人會選擇個股存股,但其風險較指數型投資高。為免誤踩地雷,獲利必須穩定,特別是本業的獲利不能有太大的變動。有些公司雖然爆發性十足,但是卻還沒有受過市場的考驗,產品的銷量或是利潤變動很大。獲利就是公司股價最有效的支撐,年年獲利不虧損是基本要求。因此,存個股往往都會選擇金融股、食品股、公用事業等類股。另外,則是盡量選擇總市值靠前的公司,原因就是上述ETF總市值加權的機制。例如台積電(2330)在2011年的第1季,僅占元大台灣50(0050)總持股的14.73%,到了2021年的第3季,持股比率已高達47.1%了。選擇總市值靠前的股票,不僅代表公司競爭力強,還能搭上法人加碼持股的列車。學索羅斯波段交易存股首重長線,賺取的是經濟長期向上的成果,而波段操作則偏重預測。由於股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盤整,多年蓄積的能量通常一次爆發,例如2021年的航運大行情。以3個月到1年的波段交易來說,產業或是總體經濟的變化影響最大。因此想要抓到波段起漲點的投資人,必須熟知產業以及總體經濟的位置。由於美國聯準會升降息政策將對市場舉足輕重,從圖2走勢可知,每當聯準會首次降息時,例如2000年、2007年、2019年,都在不久的時間內發生經濟衰退。一旦聯準會大幅降息,市場因為資金寬鬆,經濟很快就會恢復,股市將迎來強勁反彈。例如聯準會在2020年3~4月間連續降息救市,1年半後,台股由低點8523點暴漲至18034點。綜合以上,投資人可以先依據不同的交易屬性選擇標的。例如,保守且沒有太多時間的投資人選擇指數;積極型的投資人選擇波動較大的電子類股操作。再依據標的之產業特性,搭配總體經濟的動向,同時操作長短不同週期的部位。如此一來,既能夠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也能夠靈活的調配資金。【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非凡商業周刊2021/12/24  No.1281】
未來10年科技業新焦點 元宇宙夢想起飛
2022-01-01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最早在從一本1992年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裡所提出的概念,Metaverse是代表一個虛擬世界,就是虛擬與現實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人們可用虛擬身份成為想要的樣子,進入虛擬實境的環境。簡單地說,元宇宙就是透過物聯網、AI人工智慧、數位分身等工具將虛實世界整合,一旦能實現,當你戴上AR(擴增實境)智慧眼鏡、VR(虛擬實境)頭盔裝置或手機,就可進入你的虛擬世界。不過,為了追求更真實的虛擬世界,除了AR、VR頭戴裝置硬體規格的「視覺」之外,也會延伸至手腳、身體的「觸覺」與耳朵的「聽覺」,甚至是鼻子的「嗅覺」,讓使用者宛如在現場般身歷其境進行互動!2030年元宇宙周邊商機產值  高達2.5兆美元根據彭博資訊資料顯示,預估元宇宙相關商機至2024年將達8,000億美元,2030年相關產值更可高達2.5兆美元(約新台幣70兆元);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預估,「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有一天虛擬世界產值超過實體世界,元宇宙被視為新世代網路,是下一個科技黃金10年的產業新寵。根據資誠會計事務所(PwC)預估,硬體VR/AR裝置將從2020年630萬台成長至2024年超過7500萬台;而Technavio也統計,2025年預估AR/VR市場全球產值為1627億美元,2021-2025年市場複合成長達46%水準。臉書、輝達、微軟等全球科技巨擘大廠搶進Facebook臉書執行長祖克柏(Zuckerberg)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internet(網際網路)!」,因此元宇宙是比現在的臉書更能互動、串聯不同虛擬世界的新網際網路;日前他也宣布Facebook臉書更名為Meta,並宣誓5年內從社群媒體轉型為元宇宙公司!在臉書更名且催化下,不但讓目前所有服務都逐步邁入走向「元宇宙」(Metaverse),並且已被美銀美林證券(BofA Merrill)列為重點分析項目,甚至躍升成為2021年網路搜尋最紅、最熱門的關鍵字。元宇宙熱潮在全球引爆,不僅facebook臉書之外,像是Nvidia輝達、Microsoft微軟等全球科技巨擘大廠紛紛搶進,連Visa、Sotheby`s蘇富比等國際金融巨頭與法拍精品業者,也開始積極擁抱布局投入此元宇宙商機,帶動VR與AR硬體、晶片廠等相關供應鏈商機。未來元宇宙有2個統一與3大用途元宇宙此虛擬世界未來有兩件事需要統一,分別是裝備統一與貨幣統一。在貨幣統一方面,在現實世界可能美元、台幣…;元宇宙可能是乙太幣、幣安幣…等,必須加以一定的整合,並且淘汰像是魷魚幣、狗狗幣…等一些不流通貨幣。為何美國這次大力推動元宇宙,主要目標是要讓元宇宙企業變得更強大,在下個世代主流網路社群站穩腳步,未來元宇宙可能會有「商業化」、「娛樂化」、「軍事化」等3大用途,所以預期未來10-15年的戰爭,就會可能出現遠端遙控的「無人戰爭」。台股的元宇宙概念股 可分為3大區塊整體元宇宙牽動的台股相關供應鏈,可以說是目前電子科技各領域最尖端熱門技術,包括VR、AR與IR的製造、音訊與影像IC、IP,高階CPU與GPU所需高速運算的晶圓代工、封測,以及伺服器、ABF、散熱、AI、雲端、5G、區塊鏈……等族群。 台股的元宇宙相關概念股,大致可分為3大區塊:一. 沾到邊的元宇宙,像是VR虛擬實境頭盔,包括宏達電家族(威盛(2388)、宏達電(2498)、位速(3508))與IC設計:鈺創(5351)、凌陽(2401)、驊訊(6237)、瑞昱(2379)、義隆電(2458)、智原(3035)、創意(3443)..等。二. 元宇宙目標受惠股,已經說出夢想的元宇宙,包括文創:霹靂(8450)NTF、華研(8446)、必應(6625);遊戲軟體:辣椒(4946)、歐買尬(3687)、智冠(5478)..等三. 深度化、創新化的元宇宙,像是AR擴增實境的智慧眼鏡,包括鏡頭:佳能(2374)、華晶光(3059)、今國光(6209);車用:普誠(6129)、光鈜(4956);面板:錸寶(8104)、彩晶(6116);低軌衛星:昇達科(3491)、譁裕(3419);網通/光纖:台通(8011)、光環(3234)、華星光(4979)、波若威(3163)、仲琦(2419)、合勤(3704);鴻海集團:台揚(2314)、建漢(3062)..等電子股每10年都有主流 元宇宙多頭火種可望持續各世代主流電子股族群不同,都有取代性質的多頭產業。20多年前,電腦產業上市正流行,PC、NB與零組件成為市場熱門焦點,華碩(2357)與廣達(2382)在1997年、1999年登上股王寶座;10多年前,智慧型手機掀起一股風潮,蘋果與手機相關零組件產業當紅,讓宏達電與大立光不但股價衝上千元大關,並且分別在2006年與2014年都登上股王;現在,全球瘋元宇宙,元宇宙產業夢想起飛,多頭火種可望蔓延下去!  
馬斯克葫蘆裡賣啥藥 市場3大心態透露後市多空
2021-12-01
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日又有驚人之舉,要網友投票決定他要不要賣股票,到底他做這件事的心理是什麼?而投票贊成的投資人又是在想些什麼?我們可以從這當中得到哪些啟示?馬斯克要網友投票決定他要不要賣股票,他做這件事的心理是什麼?而投票贊成的投資人又是什麼樣的心理,是希望他趕快賣?為什麼?這整件事顯現出了哪些市場投資心理?我們可以從這當中得到哪些啟示?賣股票上演新花招特斯拉股價的飆漲已成為一個傳奇,去年底的股價在705美元,今年最高一度來到1243美元,漲幅最高來至76%,公司市值則是超過1兆美元,而傳奇人物馬斯克是特斯拉的最大股東,持股約17%,他不領公司的薪水,只拿到特斯拉的股票選擇權,只有信心十足的CEO才會這麼做,也才開始有了請網友投票決定賣不賣股票的這一齣大戲。馬斯克賣股要網友投票的心態之一,主要是因為媒體長期以來一直說這些靠股票致富的富人稅率都很低,或是都沒有繳稅,事實上,只要股票沒有賣出來,就沒有實現獲利,自然也就不用繳稅,他自己也說了,其納稅的惟一方法就是賣股票,如果有一天公司倒掉了,你也可以說這些都是紙上富貴。因此,媒體常常在談這些富人不用繳稅,就讓馬斯克覺得相當不爽,他沒有領公司薪水,自然就沒什麼繳稅,就像股神巴菲特擁有柏克夏的股票一樣,這些數百億美元的身價對他們這些人來說,沒有賣股就什麼也拿不到,他們也只有在特別需要用錢時才會去賣一點股票,而這一點稅相較於他們數百億美元的身價,就會被媒體拿來大做文章。於是,馬斯克好好的說明這件事,說明他是有繳稅的,並不是像一些富人一樣刻意去避稅,於是就讓網友來公開投票,到底他在此時特斯拉股價的高點,要不要賣股票?也藉此讓大家知道他繳了多少稅?而在300多萬個網友投票之後,有約58%的人支持賣股票10%,他事後也真的豪氣的從11月8日開始賣股票,連續數天下來,推算已經大賣股票共約50億美元。而特斯拉的股價先是在11月8日大跌4.8%,後來又在9日大跌12%,之後更是一度跌至987美元後才止跌回升,如果真的要賣到10%的話,那這股賣壓可能會再延續。接著,馬斯克又在15日出售了93萬4091股特斯拉股票,以當天收盤價1013.39美元計算,預計他將套現9.3億美元。當然,馬斯克要賣股票還有其他動機,他說到先前以每股6.24美元的價格,行使了215萬份股票選擇權,而這是他的工資,他的工資就是股票選擇權;因此,拿到了目前價值約1000多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算是實現獲利而要繳稅,所以,才會開始在網路上詢問大家的意見。因此,馬斯克要賣股來繳稅是早就已經決定了,只是最後請網友來公投一下,至少他可以光明正大的說要賣股票,而不是偷偷摸摸的賣,比較不會被外界用放大鏡的眼光來看。另一方面,他公開賣股也有個優點,就是不會造成外界過多的猜測,到底賣壓來自何方?為什麼要賣股票?是公司前景出現問題嗎?馬斯克自己出面解釋,直接對外界可能出現的疑慮做出說明,甚至是讓潛在的買家準備進場買股票,因為接下來有便宜的特斯拉股票可以買,趕快先把資金準備好。最後,從當中也可以看出,馬斯克對於特斯拉的股價相當有信心,就算外界知道他要賣股,還是有很多資金等著上車,股價短期雖然會震盪一下,但中長線依然持續看好。網友投票3大心態而網友們熱絡的支持、一面倒的支持其賣股票,參與這個股票界的公投大事,筆者認為,網友在這方面的心態至少有以下3種。第1種是「樂見百億富豪真正的繳稅」,這有一種正面的積極示範作用,可以平衡一下目前貧富差距極大的仇富心態,身為美國公民的一份子都有繳到應該繳的稅,尤其是賺得愈多的人、繳的金額與稅率應該更高,難怪網友們這麼愛他。而回過頭來說,至少最實際的是馬斯克有繳稅給國庫,這可以用在廣大的美國人民身上,大家當然樂見。第2種是想要「等特斯拉股價拉回時進場買」的股民,特斯拉10月中旬時的股價還在800多美元,但半個月後,居然直接噴出到1200多美元,這麼大市值的股票居然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大漲50%,自然會吸引很多的散戶想要上車進場,且股性很活潑、敢漲敢跌,一直就是散戶的最愛。第3種心態是「空頭勢力」的心態,要知道這波美股走的大多頭已長達數年之久,這期間不知有多少空頭大師或知名對沖基金操盤人,認為美股過高、已形成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而網友們的心態也可能是慢慢的偏多了,整體股市朝多頭方向靠攏,因此覺得股價根本打不下來,在「空手的想進場、空頭的想回補」等情況下,才會出現上面所說的第2、3種心態。總而言之,未來美股多頭仍有一段時間可以前進,投資人不必設限高點到了,而開始有偏空的想法,未來可觀察馬斯克賣完了這個階段所要賣的股票後,說不定特斯拉股價可以再創新高,這就是多頭行情的真正威力。 【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 》年終感謝慶,贏戰景氣復甦年,《2022夯產業&精選股》別冊送給您!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
搶賺未來20年電動車大趨勢
2021-11-01
「相信許多民眾想要換新車,下一輛就是電動車!」,近期台股掀起了一股「交通風」,除了過去股民熱愛買船票(航運)之外,現在更喜歡買車票(電動車),已成為市場最火熱的投資焦點。2020年裕隆集團與鴻海集團合資成立鴻華先進,並發表採開放式平台架構的MIH模組化電動車平台,日前於「鴻海科技日」發表3款臺灣自主研發的電動原型車(Model C電動跨界休旅、Model E電動豪華房車以及Model T電動巴士),鴻海集團展現強烈企圖心進軍電動車市場。2018年麥肯錫未來移動(Future Mobility)報告就提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四大趨勢「A.C.E.S」:自動駕駛(Autonomous)、車聯網(Connectivity)、電動車(Electric)與共享經濟(Shared)等4大未來移動關鍵趨勢,將引爆4大兆元龐大商機,可看出電動車與未來車的長期趨勢確定。面對氣候變遷  「第五次工業革命」電動車趨勢崛起人類近代史約每隔10年就會出現一波產業創新,像是過去歷經個人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等浪潮,而現在這一波電動車浪潮的崛起,堪稱「第五次工業革命」、「第二次汽車產業革命」,就是一次「從無到有」,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的革命,電動車取代燃油車之路已經展開。電動車是面對氣候變遷下,各國政府解決燃眉之急所提出的應對政策之一,所掀起的產業革命浪潮,規模將更大、時間更長,電動車市場大餅可能長達10-20年,是一個1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近3成,年產值高達1.5兆美元的新汽車產業,將可帶來新台幣逾百兆元產業龐大商機。各國政府全力支持電動車產業為何各國政府會大力支持電動車產業?主要有三大原因:(一)全球共識:1997年12月聯合國通過《京都議定書》之後,碳排量就逐漸成為評估環境成本的一項重要指標;2015年12月,各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諾,在2050-210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節能減碳」已是全球共識!為了因應氣候變遷,今年各國陸續宣布採行動達到碳中和目標,打造「低碳」生活環境,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宣告在本世紀達到「碳中和」。(二)政策支持:美國總統拜登就任首日就重返《巴黎協議》,2035年實現發電來源「零碳排」;中國十四五計畫綠能比重由15%調升至20%;歐盟復甦基金7500億歐元中有1/3投入綠能,2030年底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從32%提至65%。美國總統拜登今年5月參訪密西根州Ford福特電動車工廠表示,預計投入逾1700億美元資助國內車廠生產電動車、電池及相關零組件,並對消費者提供國產電動車稅務減免。(三)商機龐大:預估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353萬輛,較2020年成長69%;2025年銷量估將達1,252萬輛,未來5年平均年複合成長率達38%。根據彭博報告預估,電動車在2030年可拿下半數市場,2040年將可全部拿下汽車市佔率。2030年全球電動車產值1.3兆美元  上看3110萬輛根據Deloitte 2020年針對電動車市場的研究報告,傳統內燃機引擎銷售高峰期已過,未來10-20年電動車將會全力攻佔市場;預估2030年,全球電動車投資額將達2.5兆美元,產值達1.3兆美元,更可續上升至3110萬輛,未來每3輛車中,就有1輛是電動車。地球溫度不斷攀升,根據統計,過去5年是地球史上最熱的5年!主因就是人類文明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排放了過多的二氧化碳量,其中燃油車的廢氣排放更是大宗,所以各國積極政策作為之一就是加速電動車發展,未來不再銷售燃油車。目前許多國家明定「禁售燃油車/新車銷售全面電動化」時間表,包括2025年的挪威/荷蘭、2030年的德國/英國/比利時/愛爾蘭/冰島/丹麥/瑞典/日本/歐盟、2035年的美國加州、2040年的法國,將嚴禁銷售燃油車。「女股神」看好特斯拉  電動車產業投資更多元化美國「女股神」Wood伍德,十分看好電動車龍頭Tesla特斯拉,認為2025年股價有機會來到翻5倍至3000美元水準。因此,想學習「站在巨人肩膀上」投資未來趨勢產業,電動車產業絕對不可或缺。所以,投資人可以直接買電動車相關供應鏈股票,或是連結電動車概念股金融商品,但仍需評估自我承受風險程度。在股票方面,建議可投資電動車上游的鋰原料,中游的充電樁、自駕技術、智能座艙零組件及電池製造,與下游的智能電動車廠等,涵蓋整車系統、電池、電控、馬達、感測、半導體、光電及智慧IC等相關電動車供應鏈。此外,連結電動車概念股商品近來如雨後春筍般推出,因此也可多元化挑選主動型基金(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合庫AI電動車及車聯網創新基金);以及ETF指數型股票基金(富邦未來車ETF、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ETF(00893)、統一NSYE FANG+ETF(00757));甚至是ETN指數投資證券(元大電動車N(020022))。其中,元大電動車N(020022),是國內目前唯一「純」集結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相關商品。
要投資股市 先學下棋! 圍棋十訣應對股市如虎添翼
2021-10-01
棋手與股市似乎有種奇妙的關係,有些棋手投身股市後,真的有很不錯的成績,下棋是否對做股票有靈感上的幫助?是什麼造成棋手與股市間的關聯?下棋的布局對策略上一定有幫助?下棋本身就是一個訓練「耐心、紀律、眼光」的腦力運動,筆者會建議要在股市中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都可以稍微學一點棋,不論是「象棋、西洋棋、圍棋」都好,不一定要很厲害,但裡面的精神卻是股市與人生都需要用到的。圍棋高手轉戰股市大賺近年在中國圍棋甲級聯賽、重慶隊的玉面殺手王檄9段,就是圍棋下得很好、後來轉進到股市投資這塊,也大有斬獲,可說是他職業生涯的下半場。他聊到從2016年逐步退出棋壇之後,2017年不再參賽而全心的投入股市進行投資,在這3年的時間大賺了16倍。他提到早些年輕的時候,也是聽朋友的介紹亂買一些基金,可能是大部分的時間都要研究棋局,常常進進出出的也沒什麼賺錢。就這樣過了10年,年過30的王檄開始覺得要認真的研究股市,在逐漸退出棋賽後,轉而成為全職的投資人,最近3年創造出投資報酬率16倍的佳績,以陸股的表現來看算是相當優異的,到底棋手轉戰股市,為什麼可以有這麼好的成績呢?王檄歸納自己的成功經驗,主要重點有3個,第一是有正確的心態,避免浮躁和貪勝:在圍棋的世界中,常常要有取捨,有捨才有得,勝負就是在一點一滴的細節中累積起來,不會一下子就大贏特贏,股票也是如此,不可以有一下子就要大賺的心態,這會讓人失去戒心,也容易掉進陷阱裡,不得貪勝的心法,讓他不去賺自己不應該賺的錢,這的確是成功的特質。第二是長期專注研究股票,不人云亦云、見異思遷:的確,自己動手做研究對於一位棋手來說並不困難,他們深知任何事情要做得好,一定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同時,股票布局就跟圍棋布局一樣,要讓自己下手在勝率最高的地方,拒絕其他股票大漲大跌的誘惑,專注在自己手中的股票,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正所謂「台上10秒鐘、台下十年功」,沒有什麼成功是僥倖得來的。棋手與投資的特點相通第三是運氣:有的時候棋賽獲勝的確需要一點點運氣,股票也是如此,人畢竟就是人,沒有辦法控制所有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自然會保持著一定的戒心,那會是成功的一個重要特點。棋手需要對於盤面大局通盤的思考,這也正如我們要去看大環境國際股市的變化、聯準會的縮表升息步調與國內疫情的發展一樣,要學會看整體的大格局,才知道方向與趨勢之所在。又要對於局部細微的戰鬥、精密計算,算出來敵我雙方交火後,我方會得到什麼?又會失去什麼?也正如我們要對於投資標的有細膩的認識,了解這個股票所在產業、基本面與財務面。最後,對於一個優秀棋手有決定性的勝負關鍵,則在於臨場時的心理素質,能夠洞悉對手的特性與想法,就愈有機會贏得這個場棋局,正如我們在這股市中,再去判斷股票的技術面與籌碼面,來了解法人、主力與大股東的想法,這些特點都是相通的。筆者也在表中將著名的圍棋心法十訣,給應用在多年的股海投資心理上,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閱附表去體會。雖然說,棋下得好不一定在股市就一定能勝出,但是經過這種思惟與內心的訓練之後,將會提升在股市中成為贏家的機率,任何有助於我們提升投資績效的方式,我們必然要去努力,成功就是在這當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無論我們的年紀有多大,仍然可以像這些科技大老一樣,學著去下棋、至少可以學著去欣賞與體會。【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 】非凡商業周刊2021/9/24 No.1268】 超新星崛起 未來趨勢浪潮商機花落誰家?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通膨怪獸前進農產品 國內外現股ETF期貨機會來了
2021-09-01
跨市交易是近年來投資市場中很靈活的一種操作方式,而從近期市場現象來觀察,在通膨依然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未來農產品跨市交易將是市場投資顯學,如:股期、海外期貨、ETF等。美勞動部8月6日公布7月非農就業數據來到94.3萬人,創一年新高,且失業率降至5.4%,為去年疫情以來新低,比市場預期來得更好,顯示美國正在穩定復甦的路上前進。良好的就業數據同時也帶來了聯準會即將縮減購債規模的擔憂,由於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方向依據是通膨與就業,兩項經濟指標做為觀察重點。就業數據佳力抗通膨美國6月PCE物價指數年增率為4%,扣除掉食品及能源等波動較大的商品後,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率為3.5%,大幅越過了聯準會的目標2%。市場推測,當就業也顯著改善後,就是聯準會量化寬鬆的購債措施逐步退場的時機,聯準會主席鮑爾也許會在8月底的全球央行年會(Jackson Hole)或於9月的例行會議中釋出縮減購債的時程規畫。細數今年的各商品的通膨狀況,台股投資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屬運價上漲了!自去年疫情開始的塞港效應發酵,隨著運價水漲船高的航運股,締造了台股的航海王傳奇。有許多投資人在航運股的這一波行情中賺到一筆機運財。除了航海王,鋼鐵人也是今年股民的希望之星。因應經濟復甦以及電子化、智慧化的基礎建設,以及5G、電動車等未來產業大舉擴廠,而採礦業又受到疫情壓抑供給增加有限,基本金屬銅、鋁、鎳、錫等價格皆因需求提升而上漲,其中鋼價的上漲最受到台股投資人注意,大牛皮股中鋼(2002)、中鋼期也可以飛上天而被戲稱為鋼鐵人。以航海王、鋼鐵人為首帶動的傳產熱門股鋒芒甚至蓋過了台股一向主流的電子股。通膨延伸至糧食區塊除了大家熟悉的航海與鋼鐵等族群外,通膨概念在今年擴散糧食這一重要的民生區塊。從年初至今各地的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頻頻出現,從美國的乾旱襲擊穀物種植區到中國河南的水災肆虐影響工業供應鏈,除了造成直接的損失外,更助長了糧食通膨的因子。因受反聖嬰現象及全球變暖所導致的海洋普遍升溫影響,今年上半年幾乎整個北半球的陸地空氣溫度都高於過去10年間的平均水準,高溫及炎熱氣象連帶影響農作區的降雨,2021年美農作區域的乾旱面積要比去年高出至少20個百分點,直接導致了收成良率的下降,黃豆良率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圖2),當作物的收成量率下降,農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就會跟著減少,而產業供應鏈要買到品質穩定的農產品就必須加價購買,從而推升了農產品價格。而在需求面,最大黃豆進口國─中國的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黃豆進口量為867.4萬噸,創下3個月來的新低,較前月以及去年同期分別減少19%與14%;今年1~7月,黃豆進口量年增4.5%至5763萬噸。黃豆進口量減少主因為壓榨廠的壓榨利潤下滑的影響,因豬肉毛利回落以及小麥飼料的替代減少了豆粕的需求。今年6月,中國大陸山東省日照市的黃豆壓榨利潤更是一度創下歷史新低,目前壓榨廠每加工1噸黃豆也仍虧損約200元人民幣。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案例同樣發生在另一糧食生產地─南美洲,乾旱衝擊了南美洲的作物種植情況,除了產量及品質深受衝擊外,也推遲了新一輪的播種及收割期。南北美的作物災情直接導致了全球黃豆庫存需求比的下降,估計下半年黃豆供不應求的情形仍會存在。從跨市場、跨商品的交易來思考全球布局是今年的投資顯學,台灣投資人在上半年從航運股賺到了通膨的第一桶金,考慮下半年通膨持續且聯準會將進入縮減購債時程,台股大盤容易陷入盤整,此時除了找尋個股點放的表現機會,也可透過股期、海外期貨、商品ETF參與全球總經的投資機會,甚至回頭低接尚未反映的相關個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找尋跨市交易的機會。【完整內容請見http://www.ustv.com.tw/UstvMedia/mag/flag】非凡商業周刊2021/8/13 No.1262期   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3招「景氣循環股」必勝投資心法
2021-08-01
一般市場所謂的景氣循環股,大致上可分為傳產與電子族群,包含傳產原物料的航運、鋼鐵、塑化、紡纖、造紙與玻璃陶瓷…等,以及電子業的DRAM、LCD、LED等「3D族群」。景氣循環股是隨著經濟景氣好壞而漲跌的股票。當景氣走向復甦,產業需求上升,股價也會上升飆漲;當景氣低迷,產業需求下降,個股獲利會呈現衰退,股價也大幅下跌。換句話說,景氣循環股的股價波動較大,產業需要看景氣變化而定。「10年不開張、開張吃10年!」,就是景氣循環股的最大特色,2020年至今的全球原物料上漲,搭配天時、地利、人和,台股的景氣循環股也跟上了這一波多頭腳步,更造就了「航海王」與「鋼鐵人」的大行情!景氣循環股「股價怎麼上去之後,通常就會怎麼下來」,3招操作景氣循環股必勝心法,立於不敗之地!第1招 . 買在公司大虧、賣在公司大賺投資景氣循環股能立於不敗之地,首先就是「買在公司大虧或高本益比,賣在公司大賺或低本益比」。簡單地說,就是買進景氣循環股在本益比高、獲利差,甚至出現大幅虧損時;當公司開始轉虧為盈、獲利賺錢、本益比變低,反而是賣出的時點。過去政府大力支持的「兩兆雙星」-面板與半導體,後來卻變成為「兩兆傷心」,2011年台灣雙D產業虧損合計將上看兩千億元,DRAM產業合計虧損近900億元;面板廠燒錢全年虧損超過1400億元創下新高。以面板為例,2011年「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3481/前身為奇美電)全年虧損分別達到614億元與647億元;彩晶(6116)也有虧損74.69億元。在公司出現大虧,股價2011-2012年也紛紛來到相對低點,像是友達8.19元、群創8.48元、彩晶1.2元,都是面板族群中長線的黃金買點。「10年河東、10年河西」,2021年面板族群已非吳下阿蒙,2021年第一季,友達大賺118.42億元,每股盈餘1.25元,寫下13年來的單季高點;群創也賺進115.7億元,連兩季大賺逾百億元,每股盈餘1.15元;彩晶2020年每股盈餘達1.28元,優於面板雙虎,成為台股面板獲利王,2021年前4月每股盈餘1.32元,已超越去年的1.25元。2021年第1季,面板族群獲利都大放異彩,而友達、群創、彩晶都在4月底,股價來相對高點,分別來到33.15元、32.55元、32.55元,公司出現大賺就是景氣循環股賣出最好時機!第2招 . 買在人少量小、賣在人多量大上市航運族群在7月6日寫多項新紀錄,包括上市航運股市值3.38兆元創歷史新高、成交值2.919.05億元刷新高、成交值占比近一半的48.11%歷史次高(6月16日占比達51%寫下歷史新高),相對於電子股成交值只有1,987.47億元,占比僅32.76%。儘管貨櫃航運基本面佳,但是的確有過熱的疑慮,像是上市航運族群的市值、成交值、成交值占都創下新高,加上市場瀰漫「敢沖就有錢賺」,航運股已成為市場最熱門的焦點股與當沖標的,股民們心中的「最愛」。所以當7月初,「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股價分別見到本波最高點,分別來到233元、234元、353元,投資人面對像是航運的景氣循環股,一旦出現人多量大成為「全民運動」,建議可獲利了結一趟!第3招 . 買在山底利空、賣在山頂利多全球貨櫃航運已經低迷了近10年,像是國內的陽明海運過去5年,就有4年虧損,2009年更是出現大虧158億元的慘狀,為10年以來最大虧損。不過,風水輪流轉,壞了10幾年的貨櫃航運景氣,從2020年8月觸底反彈,「貨櫃三雄」也鹹魚大翻身,2020年第3季都繳出了好成績,長榮、陽明與萬海分別大賺81.85億元、27.36億元、17.96億元,不但股價跟著水漲船高,並且航運相關利多消息更是每天滿天飛!?「整體海運市場仍處於缺船、缺櫃、缺工及塞港的情況嚴重,全球貨櫃航運持續吃緊……….」「長榮海運貨輪『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超過200艘船舶陷入進退兩難,估計運河每堵塞1小時,全球貿易就虧損4億美元………」上市櫃大老闆喊話,航運股「一張不賣,奇蹟自來!…」 當打開財經報章雜誌或電視,一面倒盡都是航運的利多新聞,甚至每天都成為財經版頭條,完全找不到利空消息,相信市場人手一張股票,當沖成為日常,股民搶當「航海王」變成全民運動,「擦鞋童理論」過熱現象就會出現,此時絕對是景氣循環股的波段高點,並且獲利出場時好機!
不再翻箱倒櫃找保單 明年底電子保單全面上線
2021-08-01
在壽險和產險個人險加入電子保單機制以後,將有效解決紙本保單保存不易且難找尋、民眾容易忘記自身有多少保單的問題。4月中旬,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楚茵在立法院質詢指出,台灣平均每人擁有2.5張保單,大半民眾將厚厚一疊保單塞進家裡,待出險時再翻箱倒櫃找保單,或經常發生紙本保單多半已受潮、受損。她呼籲監理機關應正視紙本保單容易遺失及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當場許諾,金管會將在兩年內全面推動保單電子化,並同步上線電子保單存摺。落實環保整合保單效益  還有利大數據運用配合綠色金融行動方案,金管會近年逐步推動保單無紙化,包含開放保險業以QR Code方式簡化保險條文,待業者解決資訊設備和規格等技術性問題,即可陸續加入電子化保單的行列。金管會指出,國內22家壽險公司中,目前有八家大型壽險加入壽險公會的電子保單認證與存證平台。預估今年底將再有六家壽險公司電子保單到位,其餘八家也將在2022年底將保單全面電子化。施瓊華表示,推動壽險公司提供保戶電子保單存摺服務,不僅落實環保政策,藉由電子化提升保單整合效益,並且有利於大數據運用。率先推動保單電子化的八家壽險公司業者,包含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與元大人壽。國壽指出,選擇啟動保單電子化的原因,起心動念是來自「三袋公主」。以往招攬保險時,業務員通常攜帶一袋紙本要保書、一袋建議書與一袋變更書,因此常被戲稱為「三袋公主」。業務員擔心客戶填錯資料,通常還會多帶空白備份,不僅造成紙張的耗用,服務效率也較低。國壽自2012年開始推動無紙化服務,但過程並沒有那麼容易。對資深、年紀較長的業務員而言,要改變傳統紙本服務習慣與跨越數位工具的學習門檻,有相當程度困難。此外業務員也擔心,若投保過程網路連線不穩,導致「系統轉圈圈」,客戶不開心,辛苦談成的保單可能就飛走了。為此,國壽大力優化行政、IT部門系統界面、提升網路穩定度,並辦理業務員教育訓練及提供獎勵機制,耗時數年時間,將行動投保使用率提高至99.15%,保單全面電子化以後,使用率也超過90%。國壽推動無紙化服務後發現,業務員人手一台平板,節省保單DM、簽約、資料變更等用紙,累計至2019年已相當於47棟101大樓的高度,為減碳帶來有效助力。考量高齡保戶習慣  初期輔以紙本保單部分壽險公司表示,年輕保戶多能接受電子保單,但高齡保戶普遍傾向持有紙本保單,以致電子保單申辦率難有效提高,兩年內保單全面電子化的目標,恐難以達成。施瓊華表示,考量不太熟悉網路應用的高齡族群占有一定比例,在兩年內達陣保單電子化的同時,也會請保險公司設立輔助機制,仍提供一份紙本保單給有需要的民眾。施瓊華說明,推動電子保單有兩個重要面向,第一是保險公司願意做,第二是民眾願意持有。站在監理機關立場,基於環保、資源整合等效益,將持續鼓勵與推廣電子保單,初期政策上採電子保單為主、紙本為輔,以符合不同民眾的使用習慣和需求。壽險產險陸續到位  保單電子化揭保險新頁金管會規劃的電子化保單與保單存摺,主要針對自然人個人險,包含全數壽險與產險保單。至於產險承保對象為機構法人者,基於保單性質與數量等考量,將不會強制納入保單電子化。根據金管會調查,目前國內共計19家產險公司,其中兩家產險公司是專營貿易信用保險,承保對象為法人機構,實務上此類保戶在採購招標或向銀行借款時,均需檢附實體保單,沒有使用電子保單需求,所以並未規劃簽發電子保單。因此,產險部分至2022年底,將有17家產險公司的個人險商品加入電子化保單行列。在壽險和產險個人險加入電子保單機制以後,就能建立電子保單存摺,供民眾線上查詢自身所有保單,有效解決紙本保單保存不易且難找尋、民眾容易忘記自身有多少保單的問題。現行一份保單包含要保書、保單條款與保單面頁等大量資料,未來厚厚的紙本將逐步消失,在資源面大量減少紙張耗用,並帶來電子化保單的整合效益。隨電子化潮流來襲,2022年底台灣的保險服務亦將寫下歷史性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