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供應鏈 全球新版圖 美大選後分析
2024-11-29
聚焦輝達財報 AI股與航運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新趨勢,美國總統大選後,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變,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就產業發展而言,AI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掌握算力和發展算力的資源成為顯學,從全球四大雲端服務業者擴張資本支出的方向,以及台廠全球布局先行者,可以找到相關台股供應鏈投資標的。輝達財報動見觀瞻,台積電、鴻海等輝達供應鏈相關14檔個股值得留意。另外,繼馬士基大幅調高運價後,長榮海運也表示明年合約價漲定了,近期航海王頗有風雲再起之勢,可以持續追蹤。美國總統大選後,對於台灣企業而言,供應鏈移出中國的趨勢不會有變化,這已然成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美國是台灣最大的終端出口市場,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美國牽連極深,美國政策也會深刻影響台灣。美國兩黨對中國皆強硬,但對於盟友或貿易夥伴的態度差異較大,在美中貿易對抗的態勢逐漸升溫下,全球供應鏈的移轉速度將加快,台灣企業須盡可能的分散供應鏈,趨避風險。美總統大選牽動全球供應鏈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遷廠、人員培訓等成本增加,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倘若持續留在中國,恐將面臨高關稅的壓力,在美中於貿易、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全面競爭態勢白熱化,熱戰的修昔底德陷阱或不會這麼快發生,但貿易和科技的衝突卻無法避免。尤其美國企業的供應商皆開始從中國轉移至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墨西哥等國,且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政治穩定度、對外資補貼政策皆漸無吸引力時,外資就像重力加速度般離開中國。無論兩黨哪位候選人勝出,對中政策的基調都不會改變,此前川普提高對中關稅和技術管制的政策,就被拜登保留,並持續對中強硬,顯示這已成為兩黨共識,全球供應鏈從中國+1,漸變成中國+N,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後,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速度只會更快。減稅成兩黨共識 但在企業稅與關稅呈現分歧民主黨的經濟政策較偏向大政府主義,透過提高富有階級的稅率,增加移轉性支出,將資金補貼弱勢族群。此外,民主黨要求增加企業稅自21%提高至28%,以提高政府稅收。而且恢復兒童稅收抵免(CTC),提案新生兒第一年最多可獲6000美元稅收減免,並計畫提高聯邦最低薪資。而且,停止對小費課徵所得稅,對於美國服務業勞工來說,小費收入也是主要收入來源,這能增加一般勞工的消費支出,且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近7成為消費,此舉能拖底消費支撐。在關稅方面,預估賀錦麗將延續拜登方針,以談判、結盟為主,除了中國以外,不採取以鄰為壑的關稅戰,此舉有利美國通膨降溫。川普的政策對企業主較友善,減稅刺激企業發展,並以關稅作為談判條件,對盟友和貿易夥伴較具競爭性。此外,川普提案將企業稅自21%降至15%,有利企業改善成本結構。並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20%關稅,針對中國加徵60%以上關稅,此舉有可能增加消費成本,並引起輸入性通膨。川普以美國優先政策不變 供應鏈移轉速度會更快另一方面,對於台灣產業來說,為了避免輸美商品關稅的不確定性,加速轉移供應鏈應是必要之舉,雖在美設廠或轉移產線將壓抑營收成長,不過,在美中競爭的情境下,全球佈局速度越快的公司,越有機會在地緣政治不確定的情況下取得訂單,進而與其它廠商拉開營收差距。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以來,台灣企業就開始轉移生產基地,不論電子、傳產、科技等領域皆逐漸移出中國,走向全球佈局,這對於台灣企業短期會有相應成本增加,不過長期來看,分散風險的益處遠大於現在和將來的成本。供應鏈分散趨勢延續 台廠走向全球佈局技術敏感度高的科技業對於風險分散的需求也更高,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良率攀升,已追上台灣同級晶圓廠,在美中競爭白熱化情況下,為穩定晶片供應,未來美國或會要求在美本土生產更高階製程晶片。而且,鴻海(2317)在蘋果公司要求下,在印度開啟生產線,並於今年首度在印度生產iPhone 16 Pro與iPhone 16 Pro Max等高階機種,未來在印度的產能將會持續擴大。這兩家台灣龍頭企業都採取了分散供應鏈的策略,未來,預估美國大選後,將會有更多台灣企業沿著這個步伐,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塑。精彩全文,詳見《理財周刊》1263期,2024.11.08出刊。
美國「縮表」對你的資產影響?
2018-03-12
【文 / 莉思】 「縮表」之緣由及背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即美國央行) 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為刺激經濟成長與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推出3 輪被稱為印鈔票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 政策,也就是透過買進公債及抵押擔保證券(MBS) 等資產對金融體系注入資金,使資產負債表規模從金融危機前約9,000 億美元,快速膨脹五倍至約4.5兆美元,而之後Fed 為避免經濟與市場過熱及因應日後金融市場危機,需保留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擬將資產負債表規模回歸至正常水準,因此,Fed 採QE 反向政策,不再大買美國公債及抵押擔保證券(MBS),而從市場收回QE 政策釋出的大量資金。 「縮表」時程Fed 從2014 年1 月逐步削減QE 政策之購債規模,並於同年11 月完全停止購債,但Fed 仍持續將到期證券本金再投入市場,是以,Fed 在2017 年9 月宣布自10 月起採漸近式作法,在舊債到期後減少投資金額及停止購買新債,象徵著寬鬆資金時代即將宣告終結。由於Fed 並未提到縮表金額,但據紐約聯準銀行的預估,Fed最終縮減金額將介於1 兆至2 兆美元,遠低於之前「擴表額」的3.7 兆美元,代表對金融市場的收縮效果可能「相當溫和」。 「縮表」對金融市場之影響1.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金融市場將趨緊,並開始出現較明顯的動盪根據全球主要投資機構預測,2018 年經濟榮景持續,但全球經濟與資產市場的最大風險之一,是落實「貨幣政策正常化」之進程及規模,也就是各主要央行縮減寬鬆政策的規模。其中Fed 已正式啟動縮表;歐洲央行雖將「停止擴表」,但決策委員會對「貨幣正常化」的速度仍立場分歧;日銀「擴表」的速度可能減緩;英國因面對經濟成長下修,通膨率居高不下,英格蘭銀行去年11 月已經升息1 碼,但以英國的經濟規模,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中國人民銀行不會隨Fed 而調高基準利率,貨幣政策仍持續偏重「宏觀審慎(Macro Prudential)」措施;是以,由各主要央行的「貨幣正常化」步調觀之,升息的國家只有美國及英國,而各國QE 的淨效將仍維持「擴表」階段,理論上,2018年全球金融情勢尚不致吃緊,而金融趨緊的真正時點,應該落在2019 年,但基於市場預期通常會提前反應,因此市場最早在2018 年下半年,便可能針對金融趨緊的預期,開始出現較明顯的動盪。2.資金行情暫告段落由於美國、歐洲及日本等主要國家央行連袂實施寬鬆政策多年,推高全球資產價格,並營造多年的大多頭行情,而Fed 啟動縮表後,資產與負債同時、同額縮小,貨幣供給量將減少,在實施初期影響不顯著,但在持續實施後將使流動性緊縮,可能引發股票拋售潮,資金行情恐暫告一段落。3.美債殖利率攀升,資金湧入一般而言,債券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和股票紅利,投資人會選擇債券,而長期債券利率低,投資人願意冒更大的風險,轉向投資股票,因此,債券市場利率愈高,投入股票市場的資金愈少;反之,債券市場利率愈低,投入股票市場的資金愈多,是以,隨著Fed 購買美國公債及MBS 的金額減少,將使兩者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資金將湧入債券市場。4.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可能走強,減弱金價上漲動能Fed 正式啟動縮表,但歐洲及日本央行在未來一年將採「停表」及「擴表」政策,殖利率相對較低,導致資金流入美國,將使美元對日圓、歐元等貨幣升值,連帶將影響美國企業出口競爭力及海外獲利。此外,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走強,將不利於以美元計價的黃金,金價可能走跌。 「縮表」對台灣之影響1.央行升息機率低台灣是否跟隨美國啟動升息及貨幣緊縮政策,目前仍未出現明顯跡象,將視2 月央行總裁彭淮南退休後,新任總裁的態度而定。而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表示,歐洲央行應會跟進美國升息腳步,亞洲( 如:中國與日本) 經濟表現沒那麼好,不太會跟進,而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與物價比美國低,應該不會馬上跟進。2.熱錢回流美國,台股壓力大影響台幣未來動向還是要放眼國際金融情勢而定,地緣政治上雖有北韓演習問題,不過目前看來影響不大。但據財金部會預估隨著Fed縮表,美元會更為強勁,台幣貶值機率大增,將有利出口,但不利進口內需。而據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表示,隨著美國聯準會去年第4 季縮表及台幣升值,自去年10 月起台灣的資金行情不再,外資已慢慢流向美國,沒有加碼台股,操作轉為賣台股、台幣,買美元與原油,預期今年台股與台幣表現更難有起色。 個人資產配置之調整1.加碼貨幣持續寬鬆政策市場當Fed 縮表,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應恐將退場之際,聰明的投資人開始轉向其他仍在灌注「景氣特效藥」的市場,如:日本的貨幣政策至少需再維持一段寬鬆時間。2.新興市場股市可望持續有優於成熟市場股市表現市場法人認為新興市場的貨幣寬鬆政策可說「方興未艾」,全球經濟未來3 ~ 5 年間,即使仍然維持低成長、低通膨及低利率下,新興市場的投資前景仍然正面,其中,中國穩定的政治局勢,為亞洲經濟及股市表現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是以,以中國股市為首的新興亞洲,是整體新興市場配置重點。  
從北高兩市住宅貸款看房市 把握低利環境好成家
2018-03-01
【文◎Acer.L】 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統計2008年Q2至2017年Q3北高兩市住宅貸款資訊分析,若以電梯大樓產品為例,目前台北市的房貸利率為1.76%,房屋平均鑑估總值為2745.4萬元,每坪單價為57.1萬元;而高雄市的房貸利率為1.73%,房屋平均鑑估總值為746.1萬元,每坪單價為16.4萬元,北高兩市房屋總價皆較十年前增加,但利率整體而言處於趨勢下降的狀態。   台北市 首購族建議低總價公寓或小坪數電梯產品   以台北市2008年Q2至2017年Q3的電梯大樓住宅貸款統計資訊分析,房貸利率由2.81%降至1.76%,房屋單價則由每坪36萬元上揚至57.1萬元,每戶平均鑑估總價由1501.2萬元增加至2745.4萬元,對置產族而言整體利率趨勢雖走低,適合買盤進場,但電梯產品每戶入場總價門檻為2745.4萬,總價較十年前增加82%;而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指出,2006年到2017年的受僱人員薪資平均年增率僅1.3%,若再扣除平均通膨率1.2,實質購買力幾乎沒有成長;可見在台北市買房對一般受薪上班族來說,十年後的難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語。     台北市電梯產品總價每戶達2745.4萬元,平均每戶建物坪數48坪(2017Q3統計每戶為159平方公尺),顯見電梯產品的購屋主力為高資產族,對年輕首購而言,建議可從低總價公寓或小坪數電梯產品先著手,擁有自己的家。   高雄市 首購族應進場買電梯大樓   以高雄市2008年Q2至2017年Q3的電梯大樓住宅貸款統計資訊分析,房貸利率由2.91%降至1.73%,房屋單價則由每坪10.8萬元上揚至16.4萬元,每戶平均鑑估總價由492萬元增加至746.1萬元,和北市一樣整體利率趨勢走低,雖總價較十年前亦增加了51%,但相對入場門檻較低;平均每戶建物坪數約45.3坪(2017Q3統計每戶為150平方公尺),顯見主力產品仍為電梯三房,購買總價不到台北市的三成,年輕首購族可進場這類產品。   大環境貸款利率持續下降 首購”從小”入手     從近十年住宅貸款統計資訊來看,大環境利率下降,對買方而言貸款成本跟著降低,此時對進場買房有利,建議先從小坪數產品入手,再逐步換屋增加購買坪數,把握房貸利率低檔讓自己晉升有產一族。
2018 年經濟展望
2018-01-12
文 / 莉思 全球經濟可望持續穩定成長,但疲軟因素仍待追蹤觀察揮手2017 年,回顧2017 年全球經濟表現,原先所擔心的美國總統川普之政策引發經貿易大戰,歐洲選舉結果影響歐元體系等導致利空的黑天鵝事件均未發生,而中國供給側改革成效顯現、各國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及原油價格回穩,促使各國企業及消費者信心增強,全球景氣穩健復甦,整體貿易量上升,利多持續推升,帶動全球股市去年的表現相當亮眼。展望2018 年,各主要經濟體是否能延續去年以來景氣復甦的動能,將牽動著全球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據國際貨幣基金(IMF) 於去年十月的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7%,較去年的3.6% 略高,各國際預測單位普遍對於全球今年國際經濟景氣穩健樂觀,但今年全球經濟仍存有隱憂之處,需要謹慎視之,其中美國川普政府之稅改方案通過進程、Fed 新任主席的貨幣政策及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進程與幅度,將會牽動全球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及金融市場的走向;歐洲去年經濟已在穩定復甦軌道上,但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調整、英國脫歐時程的不確定性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獨立事件風險,再加上近來德國的政局的不確定性已引起全歐擔憂( 德國總理梅克爾是否能順利組成大聯合政府,將是能否解決德國近年來最嚴重政治危機的關鍵,若陷入癱瘓,恐將造成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將會影響經濟持續向前的動力;中國十九大會議後,新領導班底確立,在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及人民幣國際化等政策推動下,基礎建設、金融改革成效已漸漸顯現,預期中國可望成為亞洲經濟領頭羊;中東( 中東為全球原油重要產區) 及北韓( 東亞為重要製造供應鏈所在) 之地緣政治衝突升高,將衝擊區域性或甚至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表現。整體而言,2018 年全球經濟可望持續穩定成長,但對於美國川普政府經貿政策及升息步調、中國政府政策推動、歐洲問題及地緣政治衝突等衝擊全球經濟成長的因素,仍有待追蹤觀察。台灣經濟持續擴張,但成長減緩台灣經濟表現在2017 年優於預期,主要是受惠全球景氣穩健復甦及國際原物料價格走高,因而帶動外需;長期而言,國內經濟除高度受到全球經貿大環境變動之影響外,內需表現的若干不確定因素亦可能影響實際結果。1. 主計處預估2018年經濟成長率2.29%,但政府政策規劃與執行之周全性為關鍵影響因素依據主計處資料顯示,2017 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66%、2.13% 及3.11%,鑑於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3.10% 以上,主計處上修2017 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到2.58%,但預估此後五季經濟成長率下跌至3%以下,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僅2.29%,低於去年。另據主計長朱澤民指出,去年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外需強勁,今年景氣雖均衡復甦,持續擴張,但因成長基期墊高,使得經濟成長增速不如去年,而今年經濟成長的貢獻主要來自「內需大於外需」,其中內需將因政府加薪、前瞻基礎建設等政策效果將帶動民間消費增溫及民間投資均衡復甦,出口則因全球經濟持續成長,加上車用電子、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趨勢熱絡,延續出口動能。然而2018 年經濟成長是否如主計處樂觀展望,實則存在隱憂,主要是政府政策多頭,缺乏細部規劃,當經濟發展與環保、勞工權益互相衝突,政府內部並無共識,成為經濟發展之隱憂,就如同政府之前推出之勞基法修正及非核家園等重要政策,均增加企業營運負擔,其中勞基法修正案因政策擬定不周全,造成企業主經營成本驟增;此外,製造業面臨產業轉型的交叉路口,政府在法規鬆綁的進度趕不上產業所需,能源穩定亦被「非核家園」政策所綁架,成為企業投資的隱憂,是以2018 年經濟成長仍待觀察。 2.預期央行利率維持穩定據匯銀人士指出,2017 年美國聯準會(Fed)之升息頻率加速,並在10 月起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但歐洲央行(ECB) 會議強調QE 不會突然結束,若要結束會有一個「減碼」的過程,日本繼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是以歐、日央行並未跟進收縮資金,且新興市場國家仍有寬鬆貨幣空間,使得台灣在內部物價溫和,外部資金仍然寬鬆的前提下,利率不致有太大變動,預期台灣央行貨幣政策預期將持續維持動態穩定,以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與衝擊。3. 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衝擊台灣2017 年中東及北韓發生多起地緣政治衝突,美國與該兩區域關係也日漸緊張,由於中東為全球原油重要產區,東亞為重要製造供應鏈所在,前者牽動台灣出口的原物料相關產品價格,後者則直接衝擊亞洲供應鏈的穩定,倘若2018 年對立升高,不僅對全球經濟及金融產生重大影響,更進而衝擊2018 年台灣表現。4. 市場信心逐步恢復,為自住型買方出手時機據央行總裁彭淮南指出,台灣房市已「soft landing(軟著陸)」,由銀行房貸、建築融資貸款餘額超過去年同期水準觀之,房市買氣與景氣已較2016 年回溫。另官方最新統計數據推估,2017 年全台房屋交易量普遍都有所增長,全國房屋買賣移轉件數可望落在26.5~27 萬件間,較2016 年史上最低紀錄24.5 萬件呈現8.2~10.2% 的年增率,除比較基期低,主要是房地合一稅效應淡化、遞延性買盤出籠及建商降價讓利等因素催化。展望2018 年房市,雖然彭總裁認證房市軟著陸,但也不會V形反轉,故仍需注意影響房市之黑天鵝,包括政策面新制施行( 如:屋簷雨遮不登記坪數,掀起去年底前搶照潮而在今年房市中陸續釋出,對空餘屋市場增添變數)、選舉年政治干擾及央行利率走勢等。
你的投資心態到位了嗎?
2017-11-23
【文 / 莉思】 台股指數自107年5月上旬站上萬點已持續4個多月,有人心情平和,但也有不少人投入過度,整日患得患失,手中的股票像一塊燙手的山芋,造成心理負擔;投資股票其實是在考驗人的心性和心理素質,因此在投入股市前,應先建立起正確投資心態及行為,才能避免心理上的盲點,讓投資計劃成功。在股市中,投資心態及行為決定了投資成敗,投資人可檢視以下投資心態及行為是否已到位? !1.準備好再進場很多人當初進入股市可能是聽信股市節目中老師的名牌、市場消息或報章雜誌的報導,就直接開戶買進股票,既不了解進場的理由也沒有出場的策略,往往造成慘賠的狀況;這就好比開車上路一樣,通常在上路前,要先了解交通規則,進行道路駕駛練習,取得駕照後開車上路,否則就容易發生交通意外事故,而投資股市更是如此,投資人應準備好再進場。2.投資沒有穩賺不賠或快速致富在股市中,大部分賺錢的人通常都先經歷賠錢的階段,而想要籌碼全押,靠一次機會或一檔明牌來翻身的人,往往在股市中慘賠;是以透過正確的投資心態和行為,加上系統化的分析及良好的資金控管,是可以達到大賺小賠的情形,而早日達到財富自由階段。3.永遠不要預測股市走向巴菲特說過:「永遠無法預測股市,也永遠不要預測股市」,因為他沒見過經常能準確預測市場走勢的人,投資者應按市場當時情況來做投資決定,而不是一早做定預測,然後什麼也不做,等待那一天到來。4.切忌患得患失投資股票切忌患得患失,不要今天股票漲心情就很好,覺得股票會連續上漲,但隔天股市大跌,馬上就覺得股市可能要崩盤,這種患得患失心態,會讓投資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不該賣的時機賣出股票,而在該賣的時候反而加碼買進。是以,股市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貪婪和恐懼無時不在纏繞著,要保持身心健康,才有可能保證資金安全。5.錯誤的進場,要迅速且果決的認賠出場很多股市投資人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死守著自己之前錯誤進場的股票,期待該支股票還有機會漲回來,但若該支股票的下跌,是公司體質出了問題,而不是市場波動造成的,那虧損是可能永遠都賺不回來。是以,成功的投資者,在發現自己買錯股票的時候,絕對會勇於認錯,認賠殺出,否則十檔成功投資賺到的錢,只要買到一檔錯誤股票又不肯認賠殺出,到最後大概就全都賠光。6.在股市進場理由未改變前,不要輕易賣掉金雞母被許多現今華爾街的頂尖操盤手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操盤手傑西. 李佛摩的名言-「截斷損失,讓獲利奔跑」,就是錯誤的股票要果決認賠殺出,但不要輕易賣掉賺錢的金雞母。投資股票就如同經營企業,企業通常優先出售虧損的部門。是以,在股市進場之前要經過邏輯分析,只要進場理由沒有改變,就要對自己的決策有信心,不要隨短期股價波動起舞,賺到一點錢或虧了一點錢就跑,否則股市作手會有很多操作模式讓散戶跑光而坐享其成,因此,投資人應靜心等候,迎接股票主升段的到來。相對的,投資人發現一旦買進理由消失( 如:技術指標-跌破長期或短期均線、M 頭形成、跌破趨勢線等;基本面分析-產業前景、經濟景氣、財務報表分析、營收趨勢及獲利指標等反轉),不論股價是獲利或虧損,就應當機立斷賣出。由於人都有貪婪恐懼的動物本能,實際執行上有很大難度,但這是在股市獲利必需修鍊的重要課程。7.集中投資,打破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迷思巴菲特在1988 年寫給股東的信提及,集中投資才能降低風襝,與傳統經濟學主張分散風險是不同的思維,「分散風險」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適用在資金部位大的基金經理人,因為如果持股過度單一集中,在股票要出脫時,可能會存有賣不掉的困境,且主管機關為避免經理人刻意炒作某檔個股,限制基金持有某一支股票的成數上限,故基金經理人通常持有10幾20 檔,甚或更多的股票;但一般投資人即使資金規模到300~500 萬,應適用集中投資,精挑細選好公司,全神貫注地好好照顧它們,但若執行分散風險的觀念,會分散對個股的注意力,很可能讓自己處於無法獲勝的關鍵。8.嚴格控制資金配置在股票市場裡,比的是誰「活」的時間長,而不是誰一次賺得多,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未來,因此投資人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嚴格控制資金配置,預留足夠現金部位作為後盾,不能把銀彈用盡,在遇上股市出現全面崩趺時,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是以,投資人在市場多頭時,要保留至少3 成的現金,在空頭市場要保留7 成以上的現金,如此在遇上市場行情反轉向上時,才不會落入無可挽回的最壞窘境。9.買主流股及龍頭股,不要害怕高價股投資人經常存在一種恐懼高價股的心理問題,喜歡買價位便宜的股票,以為不會跌太多,抱起來比較安心,但相對的,股價便宜代表籌碼不安定,人人都有,股價稍微漲一點,就有人想獲利了結,股價走勢自然蹣跚。但股市大戶多數喜歡買產業趨勢主流或龍頭等高價股,因為價格門檻高,籌碼穩定度高,不會人手一張,操作上比較不會受到浮動籌碼干擾,而且高價股很大程度上其價值是得到市場認同的結果,投資人需要克服“嫌貴”心理。10.要用閒錢來投資投資股票要用「閒錢」,如果你動用養老金、買房子或結婚的錢進行投資,那麼你就不會有良好的投資心態,你在投資的開始就輸了。在現今什麼都漲惟獨薪水不漲的年代,要早日達到財富自由,投資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正確的投資心態及行為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因此,投資心態及行為是投資人迫切應該正視的問題。    
40 年房貸背後真相
2017-10-12
文 / 莉思 最近「40年期」的房屋貸款再度成為地產市場的熱門話題,但是許多聽到「40年」房屋貸款年限的購屋者,直覺反應是「房貸要背到老,太可怕了!」、「這一代還不完,貸留子孫?」、「還40年下來,給銀行賺走的利息錢不就很嚇人?」,然而真是如此嗎?背景自105 年3 月底央行降息及房市管制解禁後,由於房市交易量縮,房市政策管制逐漸鬆綁,銀行業者在資金去化壓力仍大下,積極搶占房屋貸款的業務,明顯放寛授信政策,陸續推出40 年期房貸,除降低自身資金成本壓力,也減輕首購族的每個月還款壓力、提升申貸意願,使「40 年期」超長房屋貸款又成為銀行業者競相推出的房貸商品。銀行承作40年房貸條件目前各銀行紛紛推出「高貸款成數」、「長寬限期」、「長貸款年期」、「低利率」等方案,搶攻自住與優質客戶的大餅,然而40 年房貸拉長繳款期限,銀行業者為控管風險,其承作條件仍有所限制。1. 利率:將視貸款人條款、貸款物件等條件不同而有所差別。2. 申貸對象:銀行業者為了控管風險,40 年房貸主要針對首購、自住等族群,且規定貸款人年紀加上40 年還款期限不能超過75、屋齡加貸款年期不得超過60 的限制;也就是說,若要申貸40 年期房貸,貸款人須35歲以下,且屋齡不能超過20 年。3. 寛限期:大部分銀行提供2 ~ 3 年寬限期供貸款人選擇,但部分銀行在特定對象及地區,提供5 年寬限期。4. 綁約:在房貸契約上載明1 ~ 3 年內還清房貸時,必須繳交額外的違約金,違約金各家銀行不同,約1~1.5%( 如:前6 個月平均貸款餘額的1-1.5% 不等)。5. 其他:銀行通常也會要求借款人的資歷,以及擔保品的流動性,如月負債比必須小於70%,擔保品須是非屬不易處分特性之擔保品,所以收入較少或負債較高的人比較難申請,小坪數套房、屋齡超過耐用年限的老房子也是銀行比較不接受的擔保品。 40年期房貸的特性1. 降低還款壓力,但支付利息總額增加以房價1,000 萬元, 貸款800萬元,利率1.58%,採本息平均攤還為例,40 年期房貸每月本息攤金額較20 年期約少4 成左右,可降低還款壓力,每個月的負擔較輕,但支付利息總額較20 年期高1.09 倍。2. 彈性運用資金40 年期房貸在降低每月還款金額後,手邊就有閒錢,擅長投資理財的首購族,利用40 年房貸低月付金的特性套利,也就是「用銀行房貸的錢來賺錢」,尤其現在全球各國都處於低利率的金融環境,借貸成本越低,自然對於借錢的民眾就越有利;換言之,透過40 年期的房屋貸款來舒緩繳付房貸的壓力,同時讓自己手中可以投資的錢變多,將來賺到的投資效益會遠大於付給銀行的房貸利息。切記,每個月省下來的錢千萬不要投入在自己不熟悉、投機風險太大的地方(如:期貨、選擇權等金融商品)或胡亂聽信明牌,以免血本無歸。但如果覺得自己不擅長理財,甚至怕錢留在身邊會亂花,仍然可以隨時還款,進可攻,退可守,所以資金運用反而更具彈性。3. 房貸平均還款期在10 年內,增加的利息不見得都會實現有購屋者認為,房屋貸款期限40 年,若35 歲時開始繳房貸,需到退休後75 歲才會還完?但惠譽信評金融機構評等部副總周筱娟表示,實際上國內一般房貸都會提前還清房貸,平均還款期在10 年內,主要是購屋者有投資獲利了結、換屋、移居而賣屋或是希望無債一身清等而加速還款;此外,隨著個人在職場上資歷的増長,換來薪資收入的成長,購屋者只要願意存錢,隨時可以提前償還部分的房屋貸款,不必拖到40 年,那增加的利息負擔不見得全部都會實現,而且不論是借20 年期或是40 年期的房屋貸款,會一輩子當屋奴的人畢竟是少數。4. 升息風險與收入支出現金流規劃房貸年限拉長,雖然大幅降低每月的房貸壓力,但40 年的時間很長,必須將「升息」的風險考慮進去,建議在申請貸款前先試算可能升息後的付款金額,並審慎規劃每月現金流。5. 適合不動產價格在上漲波段或已無大幅向下修正風險時期40 年房貸在房價上漲的波段中或已無大幅向下修正風險時,對短時間內換屋的民眾,因為每月負擔少,若房子能順利轉手,持有成本就比較低,比較有利,購屋者不可不注意。綜言之,隨著銀行業者新一波搶房貸大戰,40 年房貨較適合年輕族群,但所降低之每月房貸負擔後,要搭配理財規劃,把多出的資金拿來投資理財,並搭配職業生涯規劃,避免影響退休時點規劃;此外,買房時點及眼光要好,並可預先規劃好提早賣屋、換屋的準備,用房價增值賺取可觀價差,才不必擔心還房貸後繼無力。
新版遺贈稅來了! 不動產贈與應如何節稅?
2017-07-19
文 / Acer.L 新版遺增稅改採累進稅率立法院於今年4 月25 日三讀通過攸關長照財源的「遺產及贈與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遺贈稅從單一稅率10% 改為10%、15%、20% 的三級累進稅率。其中遺產稅部分,遺產總額減掉扣除額、免稅額後的遺產淨額,在5,000 萬元以下者,課徵10%;超過5,000萬元至1 億元者,課徵10%(500 萬元),並加徵超過5000 萬元部分的15%;超過1 億元者,課徵1,250 萬元,並加徵超過1 億元部分的20%。而贈與稅部分,按贈與人每年贈與總額,減掉扣除額、免稅額後的贈與淨額,在2,500 萬元以下者,課徵10%;超過2,500 萬元至5,000 萬元者,課徵250萬元,加超過2,500 萬元部分的15%;超過5,000 萬元者,課徵625 萬元,加超過5,000 萬元部分的20%,未來不動產贈與稅率恐大幅增加,應如何節稅? 父或母名下不動產 應於生前分次贈與子女方可節稅< 方案一> 父或母名下之不動產 應分年贈與土地及建物持分給子女一般而言贈與不動產是以「土地公告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計算贈與總額,現值通常都低於市價,以贈與稅而言,具有節稅效果。假設父親名下有一間不動產,其「土地公告現值」為880 萬,「房屋評定現值」440 萬,合計總值為1320 萬,依稅法規定,父或母每人每年可有220 萬的免稅額可贈與子女,因此父親名下不動產總值為1320 萬,可分六年贈與子女,每年贈與土地及建物持分六分之一,每年贈與現值220 萬內,皆可免稅。 < 方案二> 夫妻先彼此贈與二分之一,再每年同時贈與子女,可增加增與額度因夫妻贈與免稅,假設原本在父親( 夫) 名下不動產,可先由父親( 夫) 贈與母親( 妻) 二分之一持分,形成夫妻共同持有不動產後,再每年同時贈與子女220 萬價值的不動產持分,合計父母( 夫妻) 每年可贈與440 萬的不動產價值給子女,仍在免稅額範圍內,可縮短分年贈與所需年限,適用於高總價的豪宅產品贈與。 < 方案三> 父母分年贈與現金與子女 再由子女向父母購買不動產父母每年贈與440 萬現金給子女,待子女累積一定現金後,再由子女透過買賣方式向父母購買不動產。 延伸議題:贈與子女不動產後,子女日後出售不動產如何節稅?由於父母贈與子女不動產後,子女在日後出售不動產時,仍會依房地合一稅再課徵交易所得稅,如何將交易所得稅降至最低呢?依房地合一稅新制,自住滿6 年,出售時享有免稅額400 萬者,超過免稅額部分課徵稅率10%,所以建議父母在贈與子女不動產後,子女需自住持有六年後再出售,方能節稅。財政部提醒,一般遺產稅與贈與稅是以死亡發生日與贈與行為日為認定時點,贈與不動產就是契約訂約日。 <快速結論>父母在贈與不動產給與子女時,應符合每年免稅贈與額度,建議以分年分次贈與土地及建物持分,方可低於每人每年220 萬免稅額;另外,若屬於高總價豪宅產品,由於不動產現值高,建議先透過夫妻彼此贈與,變為夫妻各持有二分之一後,再由夫妻每年共同贈與子女,合併每年贈與額度可增加為440 萬,適用豪宅產品的贈與。此外,受贈人在出售不動產時,應符合房地合一稅規範,建議須自住持有六年以上,才能享有400 萬的交易所得免稅額。其實節稅規劃還是需要時間的配合,建議應檢視個人及家族目前的資產清單,及早進行全面性的傳承與安排,節稅效果也越大。
職場新鮮人 如何創造財富自由
2017-07-14
【文 / 莉思】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理財的一句箴言,即使是職場新鮮人,也應該具有積極的理財心態,不能因目前收入較低、資產儲備較少,而不花時間精力在“小財”的打理上。根據勞動部近期發布最新薪資調查,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約2.8萬元,在薪資有限的情況下,社會新鮮人可採用下列步驟進行理財創造財富自由: 一、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職場新鮮人的理財規劃首先要替自己進行財務健檢( 如:收入穩定性、生活開銷、進修計劃、保險需求、投資…等),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好收支管理,透過記帳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與模式,改變錯誤的消費習慣( 如:減少娛樂費、治裝費等享樂開銷),進一步做好薪水分配,有效地運用每一分資金。 二、養成儲蓄習慣大多數的職場新鮮人起薪都不高,但是一開始都會有些大額支出( 如:工作所需之服裝預算、資訊產品-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租屋的訂金等),是以社會新鮮人開頭的前半年,會發生「月光族」的情形,但只要當時的支出,是為了工作所需,確定自己真的把每一分錢都花在最需要花的地方就好。職場新鮮人在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及基本支出後,應該積極開始儲蓄,除作為緊急備用金( 可以半年的薪資作為目標) 應付生活上財務風險( 如:失業或生病),也是未來要進行投資的本金來源,故社會新鮮人要強迫自己儲蓄,將每月收入先扣除儲蓄額度( 一般儲蓄占薪資所得至少2 成),剩餘的收入才作為當月可動用的支出。 三、適當之保險規劃保險是轉嫁人生中不想發生的風險,而職場新鮮人累積財富的速度較慢,承擔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低,需要透過保險來加強人生的保障,但職場新鮮人資金並不充裕,若購買保費較貴的終身險或儲蓄險,不但難以取得足夠的保障,也會造成資金排擠,減少儲蓄或投資的可用資金,是以職場新鮮人應該先從保費較便宜的意外險著手,等到收入增加,再慢慢增加壽險、醫療險、癌症險等保險範圍,而保費一般亦建議低於年收入之10%。 四、先投資自己的專業能力,進而投資理財產品職場新鮮人初入社會應專注於工作學習,初期應先加強自己在工作上的專業能力( 如:第二或第三外語能力、專業證照取得、溝通技巧及人際關係的開展等),提升自我附加價值,追求更好的職涯發展;其次,再增加本業外的收入( 如:股票、基金、外匯、債券、期貨及房地產…等),然而要避免投資理財不慎造成的損失,可採下列幾個步驟: ※定時、定量的持續充實理財知識職場新鮮人在進行投資理財前,要先存有「第一桶金」,並趁這段時間充實理財知識,而理財知識需定時、定量的持續吸收,是以職場新鮮人可以規劃固定時間來整理自己的理財知識,定時檢查自己的財務狀況,養成定時吸收理財資訊的習慣性行為;同時,為了維持自己的持續力,不要逼自己短期內吸收大量的資訊、看大量的書及雜誌,要先定量再漸漸增量,否則短期大量的吸收閱讀雖可能有很高的效率,但長期反而會讓自己失去持續吸收理財資訊的動力;此外,透過長期持續性吸收有價值的理財資訊,將可培養自己將理財資訊從量變轉成質變之能力,歸納出適合自己理財知識。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選擇適當的投資標的理財規劃的重要的步驟就是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而投資屬性是根據投資人可以承受的風險程度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及積極型三種,其中保守型投資人可承受的風險最低、積極型最高,故風險承受較低的人可選擇殖利率概念股、公營事業、ETF 股票等,適合長期穩定投資,股市低迷時,有穩健的股息報酬,股市多頭時,可順勢賺取價差。由於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必須靠時間與經驗在資產配置上做不同嘗試,再逐步調整到位。 ※理財目標要明確,嚴格遵守出場時機設定理財不要害怕風險, 但也不可以讓自己暴露在過高的風險下,理財要自律、也要有原則,要設定明確之短期、中期、長期理財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檢視與調整,並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在做決定之前,對自己的投資組合詳細地了解,不要隨他人起舞;同時亦需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之報酬率,適時搭配調整理財工具增加投資報酬率或是延長實現目標的年限。 理財的出場時機很重要,距離預定目標的時間越近,越要注意市場狀況,最好提早1 年前就開始觀察,若知道某時間點可能會有支出,應在到期前3~6 個月將投資工具贖回。 職場新鮮人第一份薪水有限,要存錢理財,就必須掌握前述4 大原則,趁著年輕時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理財方向,就會積沙成塔,累積財富,加速達到財務自由階段。
簡單理財方式—ETF
2017-04-20
【文 / 莉思】 一般投資人都有「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的觀念,但往往受限於口袋不夠深,無法建立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但投資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買進長期趨勢往上的指數股票型基金或ETF,長期持有就可以有不錯的獲利。但並不是每一檔指數型基金長期都會往上飆,重點是該如何來選擇,而要知道當中的訣竅,就得從甚麼是指數股票型基金瞭解起。 什麼是「ETF」?ETF 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該基金一次裝了許多成分股在一籃子裡,好比傳統買了好幾張股票達到避險的道理相同,其成份及比例都跟追蹤的指數一樣,當然投資績效就會跟追蹤的指數是一致的,那麼指數型基金的績效不就等於是指數的績效。 適合投資ETF之族群投資ETF 具有成本低廉、分散風險、交易便利、資訊透明……等多種優勢,而且ETF 涵蓋各資產、各市場產業及各種投資風格,從一般散戶到專業投資者,應該都可以找到合適投資的ETF,投資人可搭配不同類型的ETF 進行資產配置,設計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資組合策略。 ETF之投資策略1.作為定期定額長期核心資產配置之一ETF 具有長期複製指數表現、風險分散的報酬穩健等特性,作為長期核心資產佈局十分適合。對於行情沒有概念的投資人或具有長期資產配置需求的機構投資人而言,可選擇經濟成長之全市場型或區域型ETF 以長期定期定額方式進行核心資產配置,除了輕鬆參與整個市場外,長期下來,可攤平投資風險並享受複利增值的好處。 2.運用市場波段趨勢加碼ETF(1) 景氣逐漸復甦,大盤空頭氣氛仍濃,買進ETF在經濟景氣逐漸復甦,預料股市將由空轉多時,但對於個股的挑選又沒把握,則可透過買進全市場型或區域型的ETF 逢低佈局。 (2) 外資大買台股時,買進ETF外資為保全獲利及降低風險,大量買進的個股一定是獲利穩健、績優的大型股,而這些優質大型股也正是ETF 所對應指數的成分股,因此,當外資大買大型股大漲之際,相對應的指數的ETF 一定會跟著大漲,投資人可以買進相對應指數的ETF,追蹤外資操作動向。 (3) 類股輪動快速時,買進ETF各類股輪動快速時,意謂著股市裡的人氣不弱,大部分各類股的績優公司一樣都是各種ETF 指數的成分股,類股再怎麼輪動,這些ETF的成分股股價都會漲到,所以ETF和其對應的指數一樣可以緩步上漲,正是波段買進ETF 的時點,投資人可根據市場趨勢,分別買進各類股ETF,既可分散風險又不錯失類股輪動行情;相反地,當各類股出現快速輪流補跌時,投資人就要趕快考慮賣出ETF。 (4) 股市多空前景未明,行情續漲時,買進ETF在股市多頭時,可透過共同基金或股票進行主動式操作,但隨著股市漲多且個股履創新高的同時,在多頭前景不明之際,選股的困難度以高。此時加碼ETF 可以降低追高的風險,是投資人居高思危,鎖住短線獲利的權宜之計。 善用經濟基本面判定市場趨勢1. 利率:利率趨勢向上,整體經濟其實在繁榮及復甦,對大盤採正面看法。2. 採購經理人指數:為測量景氣之溫度計, 該指數介於0%~100%間,若高於50% 表示景氣處於擴張期,若低於50% 表示處於緊縮期。3. 景氣信號燈:該指標是衡量台灣經濟景氣的主要指標,景氣對策信號分數最低為9 分,最高為45分,通常32 分以上代表景氣熱絡,17 分以下代表景氣趨冷。當景氣出現最熱絡的紅燈時,投資人應該要開始分批賣出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而當景氣出現最冷的藍燈時,要開始注意脫離谷底的訊號何時出現,在藍燈區或藍燈轉黃藍燈時,可以買在股市相對低檔。4. 匯率:匯率走向會影響資金流向,和股市通常是同步表現,匯率維持升值,股市也會較樂觀。 整體而言,投資ETF 可以分散風散、資訊透明、成本低廉、交易便利、趨勢投資等多重優點,適合族群非常廣,從散戶到專業投資者都可以運用ETF 為自己的財富加分,可說是個相當大眾化的投資選擇,可作為個人理財的投資組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