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2024-10-30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中譯『橫山家之味』)是由是枝裕合所執導,由阿部寬所飾演,故事敘述著家庭中親人之間若即若離的互動,有輕鬆的一面,也有劍拔弩張的瞬間。同住一個屋簷下,有人期望與失望,有著對親人不在的追憶與感傷。鏡頭很慢,小鎮很小,人口不多,待在家裡似乎就可以聽到隔壁人家說話的聲音,電影告訴我們,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力量,電影中演員不多,也沒有科技手法,但是看完會沉吟許久,不論發生什麼事,個人也好,家庭也好,都要步履不停地走下去!最近演員胡歌也演了一部電影「走走停停」,女主角是高圓圓,和阿部寬一樣,胡歌也是一位失業的大齡青年,迫於北漂的壓力,只能回到老家與父母及妺妹同住,在老家巧遇了舊時同學高圓圓,高是拍紀錄片的,想以其北漂回來的狀態做一深度的報導,卻沒想到反而促成了胡歌把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的夢想。劇本的主軸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女主角是由自己的母親所扮演,拼湊出來的團隊,沒有經費,就在自己的家裡開拍,父親的角色嚴肅不多言,冷冷地看著一幕幕的故事在他身旁排練,父親沒有反對就是對這個廢柴大齡青年最大的支持了。而後面有意想不到的劇情轉折,足以讓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導演龍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去探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走與停,不僅代表著前進和停止,也象徵著勇氣和思考。「走走停停」這四個字不是對生活最寫實的形容嗎?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起伏和轉變,胡歌飾演的男主在經歷北漂失敗和家庭變故後,波瀾不驚地接受了生活,選擇和自己和解。電影的最後是他開著車子陷在車陣中,而另一個車道,高圓圓則在另一台車的副駕駛座上,他們看到了彼此都在車流中,沒有交流,卻都在自己的車道中走走停停。和『步履不停』一樣,這部電影也有現代很流行的一個詞叫「鬆弛感」,不是富貴人家,也沒有霸道總裁,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人生,對於成功這二字已經冷感,只想在踏實與温暖中過好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人生一路都是走走停停,爬山的路是走走停停,在大漠戈壁徒步也是走走停停,在台灣環島徒步是走走停停,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走走停停,二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走走停停,看一本書是走走停停,連寫這篇文章也不是一口氣寫完,也是寫一段之後停頓下來思考,然後再開始!人生的差別是走走和停停的時間有多久,頻率是多少。你現在是『走走』還是『停停』呢?目的地能看到什麼,誰都沒有把握,而『走走』和『停停』是平等的,加起來才是你全部的人生,願你走時帶著微笑,停時不忘感恩!
積架與一口痰
2013-11-14
公司派了接送車送我去上海虹橋機場,司機知道我是台灣人就與我聊了起來,他老家在山東,有著山東人慣有的直爽,他說這些年來為不同的客人開車,他也見證了這段日子以來的經濟成長,像上海這裡的物價高得不得了,有錢人多了,連打掃的阿姨工資都讓農村人們羨慕不已!大陸人一旦有錢就一定要買車買樓,也不管到底有沒有需要,甚至適不適合。他舉了一個生動例子,有一次在上海的街道上,他的前方是一台積架的車( 大陸譯為捷豹),這台車他保守估計也要二百萬人民幣,很巧的是這台車和他一樣要去一家酒店,就在酒店的大堂前,這台積架停了下來,車門一開,是位中年男子,腳一踏地,一口濃痰就吐在地上,並且大大方方的走進了這家星級酒店,無視他人的眼光。司機說他並不仇富,但很難接受這種有錢人不文明的舉動,他說大陸人有錢人的素質和台灣大概仍有一、二十年的差距,他很想知道同樣是中國人,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我說政治與教育是個關鍵,因為這裡有著對人生價值需求的不同,台灣比較多的是小康家庭所組成,不像大陸M 型社會的兩端化,因此其生存的競爭不像大陸的明顯,因此並不會以致富為唯一的人生目標,同樣在初中時期,我們就將中國文化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納入基本教材,所以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要求,仍潛移默化的進入了新一代台灣人的舉止中。若從經濟的發展中,過去台灣的成長是比較穩定的,在良好的教化下並沒有偏離人生的價值,但是大陸太快了,所以不脫兩三年,很多人可以從負債到千萬財富,尤其是大陸非常複雜的官商共生的社會結構,於是這些因素就造就了更大的貧富差距。而彰顯成功的方式就是透過這些包裝,想想一台積架開回農村,這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村官縣官對待家人的語氣也一定會有所不同。這位司機很同意我的看法,還說這些一夕致富的暴發戶,肯定錢來得不乾淨,不乾淨的錢花起來比較沒有顧慮,而買一些奢侈品就是最快的方法。我想想也對,工作了二十多年,每一分錢不是站在講台上就是在稿紙上換來的,也沒有太多投資,平平實實的過日子,我沒有一件名牌的衣服或鞋子,真的要我花個上千萬買一台車,我是打死也不幹的,但是我的生活品質一樣讓別人很羨慕,我一樣能夠給家人他們想過的生活。最後司機告訴我,台灣人講話都很客氣,很有教養,這是他發自內心的體會,他很羨慕台灣沒有丟掉這些與人的應對與尊重,就是一個民族的素質。下了車,我特地和他握手,那一刻我深深以台灣人為榮,我相信,一個溫暖的心要比一部名車更讓人尊敬!
慢.城市
2013-09-09
文 / 郭騰尹    在台北生活了快五十年,台北市從三輪車到五毛錢公車,到四通八達的捷運甚至高鐵,這個城市的節奏也變得快認不出她原本的模樣。有時候,人應該要學習放慢腳步,才能看到路旁的小花及夏日的蟬鳴。我很喜歡新北投,除了有著兒時回憶之外,在這裡除了幾間還才整建的溫泉旅館外,這裡應該是台北市最慢的地方,值得您到此來調整生活的節奏。    從新北投捷運站出來,經過新北投公園,就會看到北投圖書館,這是全世界知名的綠建築。再往前有溫泉博物館,淡淡的硫磺泉味道,在溪澗中傳來,這裡有著濃濃的日式風格,以前的燈紅酒綠已不復見,但博物館裡仍然記錄著這種走唱人生,那卡西與酒家菜,拌著紙醉金迷的舞步,這裡是台灣最早的夜店。至今慶幸的還有幾家老湯屋還在營運,還保有一些老年人可以追憶講古的空間。    再往上還有幽雅路,另外一頭是銀光巷,散步於此就像走在日本京都的小弄裡,在翻新的建築旁,往往會出現日式的庭院與和風的拉門,幾個陡坡讓人不得不慢下自己的腳步,就在喘息間,山風襲來,老人與小孩散步於石路上,陽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希望這座小山城,永遠保有這種悠閒,才不會辜負這裡的故事。    在全世界,有一種新的城市哲學在興起,它叫做「慢城」,在慢城的理念中,會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閒,有更多的廣場供人們彼此交談。此外,慢城還會提倡拆掉不美觀的廣告招牌、霓虹燈和雜亂的電線,同時限制車輛的行駛、禁止鳴喇叭。這裡的慢不是光指速度,更是要尊重自然、時間與季節,因此慢的生活,指的是可持續發展,更有效率的工作,以及更詩意的生活。    慢城,並不意謂著要回到清貧的生活,相反的,它更主張結合現化與傳統來提升生活水平。例如義大利的小鎮布拉,就是一個世界知名的慢城,透過銷售手工巧克力和綠色食品,以及定期舉辦的相關活動,就吸引了來自各地數以千計的遊客。周末時,全歐洲知名的奶酪商都會聚集於此,這裡每個禮拜都有不同主題的美食節,吸引著全世界人們的關注。    目前,已有25 個國家,140 多個城市宣稱成為慢城,歐洲境內已有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等國家加入,而日本、中國大陸也有起源於義大利布拉的慢城活動。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加入,但是如果有位市長提出這樣的宣誓,我相信這個城市將會是台灣最有品味的地方,尤其如台灣的北投、淡水、九份、大溪、埔里、鹿港、恒春、美濃……等,都有足夠的底蘊可以創造新的、更敬天愛人的生活型態。    期盼這樣的城市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
人與房子
2013-08-06
   坐在朋友的車上,朋友告訴我這個城市的變化有多大,房價漲得有多驚人,他所談的數字讓我有些咋舌,因為我所在不是上海、北京,不是省會,只是一個省之下的地級城市,朋友指的路旁的建築告訴我這是區政府辦公的大樓,看到那石砌的大樓像是一個堅固的城堡,拾階而上是幾根通天的大理石石柱,這會也像是走入羅馬的宮殿一般。    來往兩岸多年,也到過不少比較偏僻的城市,我發現越鄉下的地方,越會有豪華的公務機關大樓,甚至有條樣板的道路,有著昂貴無比的造型路燈,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一個城市富不富,經濟搞得好不好,這些表面功夫還是一個深植人心的指標。所以當我走進一間五星級酒店時,大堂可能挑高五層樓,一座漂亮無與倫比的水晶吊燈如星空般閃耀,專業設計師打造的房間,會是最頂級的設備,但房間帷幕窗外可能是田野,或是破舊的小區,這種對比在大陸比比皆是,所以當大陸的遊客來台旅遊時,從機場到台北市區的路上,看到的都是二、三十年的老舊房子時,就會容易主觀的認為台灣的進步遠遠不及大陸,這種情緒很像兩岸剛開放觀光時,台灣人初到大陸也會有同樣的優越感。    後來我收到朋友所發的微博,裡面有一段文字寫得非常好,有些諷刺,但更發人深省:「歐美發達國家,最宏偉的建築主要是教堂;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博愛,平等。在日本,最奢華的建築主要是學校,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知識,技術。在中國,最宏偉的建築主要是政府大樓及銀行,因為那裡存放著他們的信仰——金錢,權力!」    由金錢與權力所堆積出來的江山勢必要用輝煌來妝點氣勢,主人在城池裡享受功成名就的時光,然而政治是現實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來來去去多少春夏秋冬,有人中箭落馬不得超生,也有人留下美麗的身影,而那平地而起的樓宇一樣隨著天地而呼吸,而是什麼讓一間房子或一棟建築有故事、有意義!    內人年輕時曾經去歐洲旅行,那時我們還在交往,但當她述及巴黎聖母院或義大利的教堂時,我所看到不只是一棟有精美雕塑、有靈魂的房子,而是內人欣賞美的內涵,就像那天陽光照在聖母院,然後灑在內人身上,那種感受讓我能夠與她一起飛馳、一起悠遊於歐洲的文化裡。在一棟偉大的建築裡,人們更應懂得禪遊。    一棟房子一定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房子裡的人在這房子裡壯大自己的心靈,面對悲歡離合,不論在哪裡,我相信房子因人而貴,人因房子而有了方向。
司機先生,不用找了
2013-07-08
(文 / 郭騰尹)看到一則大陸微博上的故事:有一個盲人坐計程車,要下車時車資顯示是人民幣11.4 元,司機知道盲人行動不太方便,所以下車時,主動的將盲人扶著送到社區的警衛處,然後對盲人說「我不收你錢是因為我比你掙錢容易」,這時從社區裡走出一位長相斯文的男子,剛巧就搭上了這部停在社區門口的計程車,一路上這位男子和司機無所不聊,要下車時,車資顯示了14.5 元,男子從皮夾裡掏出30 元,說道「這錢還有剛才那位的,我也不偉大,但掙錢比您也容易些,就希望您繼續做好事吧!」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就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在大城市裡像這樣的故事就應該被傳誦,後來在我的演講中也會講述這個故事。而在真實的生活我也願意做些改變,因為工作性質關係,我常常往返於海峽兩岸,因此我有不少機會要搭計程車,以前是跳錶多少錢就給多少錢,而現在如果在台北,車資還要找二、三十元的話,我大概也會讓司機先生不要找了,多餘的錢就算小費吧。這種做法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搭計程車時,他說出了一些質疑,首先我並不是擺濶充場面的人,只是我相信,此刻一點點的大方,會帶給這個司機非常意外的愉悅心情,可能在之前,他因為家裡或和乘客間有些不開心的事,但是當拿到這多餘的車資後,他可能在心情上會有所彌補;而若沒有,他也會因為這份意外,覺得今天運氣特別好,他會更用心的對待接下來的乘客,更多的笑容來服務每一個隨緣而來的旅者!這司機也可能更早達到一天的業績目標,他會早一些回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伴隨孩子成長;若再加上優質的服務帶給乘客,而由乘客所傳遞出去的善意,這是多麼大的一股正向的力量,我把這幾十塊錢當做投資,這筆頭期款會產生如漣漪般的擴大增值,會傳多遠?會影響多少家庭、多少人?實在是難以估算。而我又何嘗不是一個受益者呢?我所獲得的是覺得我所賺到的錢,能夠做有意義的使用,能帶給別人快樂,覺得工作是有意義的,會讓人發現這個社會上還是有溫馨的,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在下車後都會自樂的知道會有美好的事物即將發生。曾有人說,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人與人相遇的機率是五千分之一,而相識相知的機率是兩億分之一。所以用珍惜的角度好好善待每一個在你生命中出現的人,不論他出現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在機場、百貨公司、捷運站有許多排班的計程車司機,能夠搭上這一台,一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緣份,讓一切奇妙的發生從這一刻開始,我會繼續的做下去,如果你也願意,我們就一起努力。
有錢,更要有自由
2013-06-05
文 / 郭騰尹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作者羅伯特.清崎先生形容現代人忙碌的過程,很像一種「老鼠賽跑」的現象,沒有方向、沒有未來,活著就是盲目的不斷向前,對生活不再有激情,年輕時的夢想早已束之高閣,若是放慢自己的腳步,反而會變得慌張與無所適。 亞洲人應該是最忙碌的族群,尤其是中國人,在香港、台灣、上海......等地人們的步伐總是焦急的穿梭在各地鐵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大陸坐出租車,最怕碰到司機交班,那時即使是空車,司機為了避免延誤交通,不管乘客在路旁如何的哀怨懇求,司機也會將手輕輕一揮,然後疾塵而去,那種忘穿秋水的窘境,實在很想大罵#@※......。這種人休息、車不休息的二班制,充分把一輛車的價值耗到極限,一天十二小時開下來,錢是賺到了,但是生活失衡了,身體也搞壞了!錢最後自己沒有享受到,全繳給了醫院。 在台灣早期開計程車也是這種情況,但是現在許多計程車雖然靠行在車行,但是車是自己買的,就不會不眠不休的操它,司機開累了下班,車子也跟著下班,下了班以後人們可以擁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可以親近自己的夢想,可以多些時間陪伴家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休息是為了蓄積更多工作的熱情,是對這份工作的尊重。 在台南有一家銀波布丁,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手工美食,小時候夏天吃剉冰,最愛再多加一顆布丁,這裡手工布丁最特殊的是有濃郁的蛋香,上面還汩出濃稠的焦糖,它不像市面廣告上所賣的布丁口感,一看就是機器做的,銀波布丁用湯匙挖一匙後,你會看到許多氣孔,這是手工製作烤出來的布丁獨有的特色! 電視節目裡正在介紹這家人氣美食時,也強調它的老店是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巷弄裡,就像走在一個古早的傳統市場裡,招牌也小到幾乎忘了它的存在。然而這家布丁店每天只生產八百個布丁,賣完就打烊了,這讓遠道而來的聞香者常常撲了一個空。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銀波布丁應該提高產能,在需求暢旺的時候增加生產線,這樣會讓營業額數倍的成長,甚至把營業時間延長,如此老闆的口袋將會裝更多的錢,會笑得更合不攏嘴。而讓我感動的是銀波並沒有這麼做,沒有擴張店面、沒有請太多的員工,每天將工作的熱情傾注在每一個個的布丁杯裡,這每一口滑嫩的布丁有著創始人六十多年來對品質的堅持,因為這種不太商業的作風,我反而更尊敬這家店,以及那份獨特手藝所帶給人們最幸福的口感! 因為賣完就收攤,老闆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朋友喝茶聊天,可以騎著自行車享受台灣山水之美,可以與家人彼此關懷,可以規劃一個值得擁有的生命!我喜歡這種從容,那才是真正的尊重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才是真正的富裕。因為不被錢所控制,而能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那才是最大的自由。
越南,越自在
2013-05-20
  春分前,我飛到了越南幫一家台商上課,從胡志明市的機場走出來,刺熱的太陽讓人暫時告別了台灣的溼冷,坐在台商所安排的車上,我貪婪地用眼睛去捉住我對這個城市的記憶,這是我此生第一次到的國家,就像是相親一樣,我毫不遮掩的想打量對方,她的一切,我是多麼充滿著好奇!   一路上沒有看見現代化城市中所看到的高速公路,這代表這裡應該還是生活節奏比較慢的地方,這裡也看不有老城區或新城區的分別,有些像是台灣南部的鄉鎮街景,或是工業區附近的生活型態,騎摩托車的人比台灣還多好幾倍,大小車並行之事更是司空見慣。走到郊區,偶爾會見路旁有著茂密的橡膠林,在民宅前的樹下,越南的男人常見躺在樹間網狀的躺床上休憩,而女人則辛勤的在外工作。這裡屬於母系社會,大多數是女主外而男主內,若夫妻離婚,孩子大多數是判給女方,女生握有婚姻與情感的主控權。   對越南的印象其實大都是電影,在美國文化的刺激下,與越戰有關的電影不論是戰爭片或英雄片,都提醒我們這裡曾是飽受砲火洗禮的地方,唯一會有唯美與浪漫記憶的電影是由梁家輝和珍瑪琪演的〈情人〉,有著愛是一切的情愫,那南國的木頁窗台輕輕開啟,年輕的珍瑪琪是多麼的讓人愛憐。   在越南的演講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在幾天的有限時間內,我必須要奔波於好幾個廠區,吃與住都在台商的幹部宿舍裡,和幾個幹部聊天得知,他們大概二個月休假一次,在越南的生活很單純,而當地每週是工作六天,只有週日放假,雖然胡志明市的消費水平不比台灣低,但是真的能消費的時間和場合並不多,就像是在外島當兵一樣,攢錢的效率會更高一些。離開了台灣的世事紛擾,這倒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因為這裡早上七點半上班,下午四點半下班,下了班台灣幹部可以運動健身,而越南人則還可以在街上喝杯咖啡,享受工作之後的自在。在越南的咖啡代表著一種歐化的生活型態,在街角的咖啡館,現代的梁家輝與珍瑪琪的故事依然幸福上演。   最後一晚,主管們與我一起在胡志明市的一棟西洋式房用餐,歐風宮廷的桌椅、西式的壁畫、柔黃的燈光、拼花石的地板、房中間迴旋的樓梯,我們品嚐著道地的越南菜、喝著冰涼有勁的現剖椰汁,這一餐吃得很慢,因為慢,所以味覺的記憶更加深刻,這是在大陸與台灣奔波的日子裡,久久未曾湧上的感動,那天大家都很盡興,在異鄉裡都有著對人生最美好的嚮往,以及對越南生活的不同感悟。我所吸收的不只是一餐豐盛的晚宴,而是人間緣起緣滅的諸勝領悟,那是我的一種心靈調劑,然後繼續踏上人生下一段的旅程。   往機場的道路依舊看到摩托車大軍的移動,我慶幸我的工作是在天地之間,飛機朝北飛去,窗外越南的土地漸漸被雲層遮蔽,而此刻的心卻覺得份外的自在。
人生真不同
2013-05-07
在深圳上課的課間,一位學員來問我,每次上一樣的課,會不會有厭煩倦怠的感覺?因為他自己也常常上課,如果同樣的題材,只要講幾次就覺得沒有興趣,如果聽別人的演講發現內容並沒有隨時間而更新的話,他也會覺得受不了,甚至提早離席。我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畢竟在這個行業超過二十年了,我也曾經經歷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的心境領悟,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有過類似的思索與釋然,我相信這裡面一定有一種寓意待人們發現! 年初時去爬了安徽黃山,漫延的石階似乎到了天邊,樹林裡覆蓋著柔柔的白雪,而路的二邊是雪凝固的冰。我們徐徐的向前,一行人走入了一幅山水潑墨畫的世界,我們喘著氣息,從嘴巴裡呼出來的氣體瞬間在眼前翻騰,似一條白龍直上九霄! 名聞天下的黃山就在我的眼前,人們以朝聖者的心情圍繞在其身旁,有老人家、也有情侶,偶爾會看到背著大背包的外國觀光客,每個人都在尋找與山對話的那一刻。山不言,但每當你一瞥巍巍的山景,你的心中都會有一種回應,山沒變,每個人的期待不同,山上的景色也因人的心情不同而有了不同的顏色。 山真的沒變嗎?在幾億年前,黃山被淹沒在一片海水之下,經過多次的造陸運動後,黃山逐漸有了此刻的風貌,而到了這個世紀,地質仍在變化,只是人們無法從肉眼中看到,可能就人的一生也看不出有絲毫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地球內部的板塊仍然有著旺盛的活動力,許多看不到、聽不到的東西並不代表不存在。 我不知下次再來黃山會是什麼季節,或是又會和哪樣的一群人一起同行,我不知道是否能看到雲海,看到 松林間的皚皚白雪,但畢竟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風、不同的陽光,有著不同的錯過與把握。演講或是課程,即使同樣的題目,但也會有差異,不同的群眾、場地和時間,也會影響台上與台下的心情,我記得曾在連續劇裡看到一個畫面,有一家餐廳有一道名菜,有一位老饕每來必點,但有一天這位老饕吃出了不同的感受,覺得這味有些不一樣,覺得今天的廚師肯定有事情,追問才知廚師老家的父親生病了。即使一樣的料理工序,但是細細的品味一樣會有不同的體會,甚至更深的感受。 我也曾經一部同樣的電影看過好幾遍,剛開始可能是看熱鬧、看故事的曲折變化,但第二次看可能看導演的運鏡、看演員細膩的動作、看服裝與道具,甚至看主角旁邊人物的演出,每深入一次,都會有更深邃的感動!後來我告訴這位學員,其實應該用不同的高度與角度來看一個問,如果同樣的故事,我們沒有辦法領悟出新的東西,發現裡面更深的奧妙,那麼我們自己可 能才是真正的題。因為人生的閱歷會不同,如果覺得感受都一樣的話,也許我們真的對周遭已經冷漠了,或是忙到沒有辦法觀照到自己的那顆心了!這位學員後來點著頭,微笑著從我的眼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