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房屋全國經營者大會榮耀登場 千萬業績經紀人數創新高!
2025-03-31
雖然台灣房市買氣降溫,但中信房屋卻繳出亮麗成績單,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總經理張世宗在全國經營者大會,表揚表現卓越的房仲。適逢中信房屋成立40週年,中信房屋全國經理者大會以「榮耀啟新篇、同心創未來」為主題,此場大會共匯聚了全台超過400位以上的房仲菁英,共同見證過去一年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的發展藍圖。2024年前三季全台房市買氣高漲,中信房屋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共誕生超過40位千萬經紀人,創下歷史新高,更有5家加盟店年度業績突破億元大關,充分彰顯了中信房屋在房仲行業中的強大競爭力與市場影響力。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後,不僅是房仲同仁的專業與努力,更是中信房屋40年來對服務品質的堅持與創新經營卓越的體現。展望2025年,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3.14%,國內景氣穩定成長,購屋民眾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再加上AI科技題材發酵,商用不動產和土地的交易需求持續熱絡,這些都為房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現階段受房貸問題影響,買氣有所縮減,但對自住客群來說,現在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物件更豐富多元,議價空間也更有彈性,只要多看、多比較、大膽出價,相信都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房子。張世宗表示,未來中信房屋將繼續積極拓展加盟店,持續深化與加盟夥伴的合作關係,協助經營者提升競爭力。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中信房屋推出了「生活服務項目」,打破傳統房仲服務的局限,打造一個從買屋到入住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加深客戶與加盟店的互動,讓房仲服務走進客戶的生活,強化中信房屋的品牌價值,開創房地產市場的新篇章。
當命運要我成為狼
2016-01-12
【文 / 寶瓶文化出版】二○一四年,在有「咖啡界奧運」之稱的「WCE世 界盃咖啡大賽」中,賴昱權勇奪世界烘豆冠軍! 歷經十三年沉潛,踏遍國內外精進研究,不斷進行自 我挑戰和磨練,終於,蓄積的能量在義大利爆發,才 三十五歲的他,從作夢到實踐有什麼樣的成功心法, 讓他成為勇奪世界烘豆冠軍的台灣第一人!二十二歲當店長 那是一家庭園餐廳,有八十幾個座位。開店之初, 一群女生在吧檯手忙腳亂,負責外場的賴昱權便跑過 去幫忙。有時客人的飲料上得太慢,聽見老闆邱大哥 喃喃自語:「怎麼辦?」他就說:「我來做!」馬上 把工作接下來。老闆覺得他很勤快、肯做事、有經驗、 不計較,又願意付出,沒多久就升他當店長,把整間 咖啡廳全交給他管理。 時值二○○二年,賴昱權二十二歲,第一次經營 一家咖啡館。每天五十公里,從這座山拚上那座山 當上店長後,邱大哥認為既然他這個老闆不常在 現場,能衝多少全憑賴昱權的本事,於是提議用營業 額的八趴給他當薪水好了。他於是將之視為一項挑戰, 把自己當業務員去拚業績。賴昱權每天衝勁十足。每天早上,從住處騎車上 山工作,下班後再騎去另一座山上課,兩邊距離五十 多公里,往返得花上一個半小時。雖然很累,但跟客 人分享咖啡所得到的立即回饋,卻讓他很有成就感。 身為店長,賴昱權在店裡也什麼都做,幾乎每天都是最後一個走,有一次,到了下班時間,邱大嫂剛好有事 過來,看到賴昱權正在拖地板,一臉驚愕,卻也很感動 地說:「難怪邱大哥都在別人面前說:『我這家店不交給你,要交給誰?』擁抱夢想三步曲: 負責任、有活下去的本事、別忘記自己會作夢 曾有人問賴昱權:「你是一個很有夢的人。怎麼會 有這麼強的力量在支持你?為什麼我連夢想都沒有?」 賴昱權把這問題分三個重點回答: 一、我的夢想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二、是什麼力量支持我? 三、怎麼找回被你遺忘的夢想?他說,首先,我的夢想跟所有傻小孩一樣──想當 大人。我用各種方式證明我是可以照顧別人的大人。我 學習在工作上負責任,學習取得別人的信任,而當我慢 慢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好像可以實現夢想,才積極地 追著夢想的身影前進。其次,當生活不成問題,再談圓夢。要維持最愛的 夢想,得有「活下去」的本事,我們可以關心身邊的一 切,對所有可以學習的事物保持興趣,不斷增加自己的 軟實力,學習放下成見,讓我們的心接受感動,才有熱 情去感動別人,這樣的熱情才能永續發光。夢想最容易被現實蓋住,為了保護自己想保護的, 便「犧牲」了自己作夢的機會。一旦找回了,不妨先放 在牆角,不用理它,反正它一步也不會離開,也許現在不合適,但一有機會就可以去擁抱它!別忘記自己是會 作夢的人。夠愛,就會有夢  獵物,是夢想。而我,就是狼。 有人看賴昱權是瘋子,但他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 為了親炙咖啡,他往返兩座山,每天奔波上百公里,卻 因「最愛」而甘之如飴;他獨自隱入三坪大的超高溫烘 豆室,日復一日地反覆精挑、細揀,甚至不惜一口氣倒 掉幾十公斤豆子,只為幻化出心中最完美的咖啡豆。有人笑他是傻子,但他只是抓住機會就不放手。 第一家店,他開在完全陌生的高雄,只因篤信那是最完 美的地點;第二家店,他開在無人看好的港邊,不怕沒 客人,只怕自己做得不到位。他曾經一天只賺六百元, 永不服輸的堅持,卻讓他的店躍升為遠近馳名的咖啡地 標,更進一步與同伴創立國際品牌「卡契芬」,將冠軍 的咖啡理念推展向世界。 有人說他野心太大,但他只是誠意十足地領著夥 伴,往夢想奔近。他訓練員工像魔鬼,就怕恨鐵不成鋼; 卻也愛員工如家人,鼓勵他們看更遠、夢更大。在賴昱權心裡,沒有永遠的店員,只有想要「成就 自己」的人才,而他願意帶著他們一起,大步向前!十三年來,咖啡已化為賴昱權生命的信仰。他更以 「世界第一」證明了,夠瘋、夠傻、野心夠大,才有機 會創造更多成功的可能! 
無情荒地有情天
2015-12-11
【文/ 郭騰尹】 英國<每日郵報>有一則新聞報導,在印度有一個貧困的農民叫做曼吉,他的妻子菲古妮在1959年於家附近的一處山谷發生了意外,生命垂危,由於該處地理位置偏僻,距離最近的小鎮還要長途跋涉55公里,醫護人員無法用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將妻子送往醫院急救,最後他只能看自己心愛的人離開人世。   曼吉承受著喪妻之痛,但也在心中做了一個決定,他不希望這種悲劇再次上演,所以在隔年展開了「愚公移山」的浩大工程,只用最簡單的鏟子與鑿子等工具,日以繼夜的開山,最後他在1982 年打通了山谷裡與小鎮之間的通道,讓原本55 公里長的距離縮短至15 公里,而當地政府在曼吉完工的三十年後,將道路整平,成為當地居民對外的主要通道。曼吉於2007 年因癌症過世,享年73 歲,他的故事激勵了許多人,印度的寶萊塢未來將會將其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   這是一個從小愛變大愛的故事,鏡頭若從西亞轉回東亞,鄰國日本也有一則很感人的故事! 2011 年3 月在日本所發生的強大地震和海嘯,有近1 萬6 千人喪生,目前還有2 千人下落不明,5000 多棟的建築被沖毀,重災區官城縣更是滿目瘡痍,住在宮城縣的男子高松康夫及成田正明,分別失去了妻子及女兒,許多的倖存者在癈墟中、在海邊不斷的尋找自己的親人,多年過後,許多人都離開了這塊傷心地,但是這兩個中年人卻依舊守護著這個家,甚至期盼奇蹟的發生。   有一天,高松康夫看到了日本海岸護衛隊的潛水夫在搜尋失蹤者時,他突然覺得他也可以這樣做,不論妻子在哪裡,他都希望能找到妻子,把妻子帶回家。和他有同樣心情的友人也加入開始學習潛水的行列。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這二位超過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已經成為了合格的潛水人員,現在他們兩人每月都會潛水二次,從理智上來看,此舉根本是天方夜譚,只會無功而返,而高松康夫又怎會不知,只是這種尋找,更多的是給了倖存者好好活下去的意義與勇氣。   現在他們已經下海潛水了90 多次,而此刻更大的動力已經不只是找到自己的親人,也希望能找到一些罹難者的遺物,高松康夫說:「搜尋的工作並不容易,很多東西都被埋在海底,甚至覆在泥沙裡。」有一次他們找到了一個寫著小孩名字的書法作品盒和一本婚禮相冊,所有帶名字的都送還給了失主或家人,錢包、存摺交給了警方,照片紛紛被重新修復,讓人能夠永遠追憶懷念!   不論是鑿山或尋海,都是對妻子最深的愛,而這份愛成就了更大的願,這樣的故事應該被傳述,應該被改編成電影,在混沌的台灣,我們需要這股清新的力量,相信人心仍是美好和善的。  
再美好,也要懂得知足
2015-11-12
【文/ 郭騰尹】在新加坡上課時,新加坡分公司的同仁知道我喜歡吃螃蟹,都會在課後讓我放鬆一下,帶我去品嚐當地的螃蟹大餐,在新加坡最有名的是辣椒蟹,在東海岸的海鮮餐廳裡幾乎都有,可以和海南雞飯並列為新加坡的人氣美食。新加坡的同仁告訴我,在新加坡辣椒蟹只是其中一種料理的方法,他建議我可以嚐嚐其他的口味,像是黑胡椒蟹、鹹蛋黃蟹都有非常多的擁護者,他建議我要不要一次叫齊,讓我吃得過癮,我謝絕了這項提議,年過五十,這樣吃法,怕會造成膽固醇及尿酸爆表,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而更重要的是,短時間內吃這麼多種類的料理方法,我的味覺會麻痺,會讓「這次賺到了」的心理掩蓋了對食材的享受。一次吃一種食物,我們舌尖上的味蕾才會完整的記憶。吃東西和做人一樣,不能貪不能求快,囫圇吞棗以及自助餐的方式,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字「撐」,你幾乎找不到與食物相逢的美好經驗,貪婪毀了人們的感官。再看另一則故事吧!一位印度的畫家想要到日本東京旅行,特別詢問日本的友人,他要去銀座,想要了解在附近有沒有藝術館或美術館,他想要去參觀看看,這位日本朋友很熱心的提供了路線圖,甚至還會親自陪同!當天上午他們去參觀了一個美術館,印度畫家對館藏的作品激賞不已,而負責導覽介紹的日本人也非常高興,於是不加思索的對印度人說:「那我們還有時間,再去下一個藝術館吧!」沒料到這印度的畫家卻說:「今天這樣就好了,剛才的展覽已經很令我心滿意足了,要是再看的話,我怕會忘記剛才參觀時的感動,若不是最初看的展覽讓我那麼感動的話,我會想再看看其他的。」這個印度畫家的想法是指,人一天之內心中所能消化的感動量是有限的!後來日本人就帶著印度畫家去喝下午茶,再到皇宮附近散步,度過非常輕鬆雅緻的一天。我很同意印度畫家的觀點,這也點出了現代人生活浮華麻木的一面,尤其是參加旅行團時,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排更多的景點,甚至以去的景點多成為旅行團性價比的依據,而不仔細研究每個景點實際可參觀的時間有多少,導遊人像趕鴨人一樣,召喚著團員到下一個景點,最後留下來的不是參觀時間,而是照相時間,這些膚淺的旅遊只是圖個熱鬧,只有痠痛,根本談不上感動!慢慢看、細細看,才能看出歷史建築的美,體會文物的璀璨與博大;一個愛吃的東西,三餐都吃,也會讓人厭煩,慢慢的吃、細細的吃,你的味覺才會甦醒;再美好的東西,也要懂得知足,超過了都是一種負擔,身體與心理都有著同樣的道理。
旭日東昇的晚霞
2015-10-12
【文/ 郭騰尹】大陸的學生送了我一把柴檀木的二胡,而把二胡學會成了為2015年所設定的目標,於是在台灣找了老師,一切從頭開始學起。我希望透過一年的時間,可以在未來公司的課程或會議中演奏給學員或員工聽,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夢想的重要,如果在生命中有任何你想嚐試或擁有的能力與境界,都應該為其全力以赴,這樣的生命才會無憾,才會圓滿。然而音樂並非我的長項,我是個絕對音癡,聽不出DoReMi,二胡讓我識簡譜上的數字,但卻無法聽出其在音階上的位置,所以即使有拉錯,甚至節奏快慢,對我而言根本是很難自覺正確與否,再加上演講工作繁重,在台的時間不多,學習的進度更顯落後。從內弦與外弦的控制,到基本的按指,我試著讓弦音從如殺雞般走向平滑自然,直到拉出了「小星星」的旋律時,我才真的拉完成了一首完整的歌,即使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我相信有學過鋼琴、吉他、小提琴的人,也一定會有同樣的心情。在老師給我的教材課本裡,我開始尋找自己聽過的歌曲,如「小蜜蜂」、「小毛驢」、「抓泥鰍」。而另外有一首「旭日東昇」,說是日本民歌,旋律有些似曾相識,濃濃的東洋風,很好聽,我決定練熟了,先去演奏給媽媽聽,媽媽八十多歲了,誕生在日治的時代,小時候她曾一邊洗衣服、一邊教我唱「桃太郎」,不知她是否也曾經聽過這首「旭日東昇」?媽媽在廚房裡忙著,我在飯廳打開了琴盒,為琴弦撫上了松香,想要演奏世界名曲「小星星」以搏母親大人歡心,不料仍然緊張到突捶連連,彈完了媽媽仍是一頭霧水,無動於衷的繼續在廚房裡擦擦抹抹。我的弓弦再起,「旭日東昇」的旋律靜靜的流洩出來,每個音節的轉換,都帶著日式的含蓄柔婉,母親走出了廚房,她興奮地告訴我,她聽過這首歌,而且她還會這首歌......。雖然媽媽無法說出記憶中這首歌的歌名,但是卻打開了媽媽塵封了七十多年前的記憶,媽媽生長在日據時期,小學曾受過兩年的日本教育,台灣光復後媽媽才學國語,在小學一年級時,媽媽在學校活動中曾經和同學一起在台上表演,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媽媽說歌詞的大意是小孩子上山去砍柴,完成工作後一起快樂的下山。媽媽眼神透露著興奮的光芒,即使日文已經生疏了,但她仍然努力的唱完整首,而且和我二胡的旋律是完全一致的。母親再次唱著,手和腳做著砍柴的動作,時空背景似乎回到了那所台灣新竹縣竹東鎮的日本小學,七歲的媽媽與同學們在老師及家長的掌聲中上台,開心的唱著跳著......。而最讓我驚奇無比的是,媽媽用的是假聲唱法,彷彿就是個七八歲小女孩的聲音,我用手機把它錄了起來,像是捕捉到了母親兒時珍貴的記憶,那一天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久久不能忘懷!後來我請熟悉日本文化的友人查這首歌,原來這首日本兒歌不叫「旭日東昇」,而是「晚霞」。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80 多歲的媽媽回春,回到那天真無邪的純真,那瞬間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有一種孝順父母的方式不需要用錢,帶著父母一起回憶生命中一段難忘的時光,那個瞬間,就是老人家幸福的泉源。
遠方的爸爸
2015-09-11
【文/ 郭騰尹】以前小時候,台灣和沙烏地阿拉伯還有外交關係,那時台灣還有農耕隊在那裡協助該國人民種植水稻,改善生活環境。隨著國際情勢改變,台灣的外交國越來越少,而這些技術轉移、人員外派的榮景早已不復再見。相反的,中國大陸的崛起,挾其經濟與外交的強勢,一些落後的阿拉伯、中亞或非洲國家,都因接受了中國大陸的援助,而目前喊聲震天的「一帶一路」,亞投行更會全力的協助這些地區的基礎建設。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有成千上萬的中國大陸工程人員在這些國家造橋舖路,也因為常年在海外,路途遙遠,這些外派人員可能好幾年才會回國一趟。在大陸我看到一檔真人實境的節目,就以這樣的故事為背景,接受一些爸爸在外工作,久久未歸家庭的報名,由一位年輕的男藝人帶著孩子到國外去找爸爸,給爸爸意外驚喜的感人節目。它不像美食或旅遊節目,事先都與店家安排好拍攝流程,製作單位會給付男藝人與孩子去的交通費用及食宿費用,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都要由男藝人自己想辦法,如果錢不夠,男藝人有可能會露宿街頭,製作單位會很忠實的呈現這段尋人旅程最真實的一面。這其中有一集最讓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家庭的孩子,分別是七、八歲左右的一男一女去找爸爸,他們的父親在非洲的剛果共和國,那裡有一個中國派駐的工程隊,人數達到二千五百人,正辛苦的為邦交國開闢公路,工程隊所駐紮的地區距離首都還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這位男藝人帶著二個各有主見的孩子從上海浦東出發,乘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到了剛果,剛果是個法語系的國家,光是從機場出來到市區就充滿了挑戰,想想身處在異鄉異地,語言不通、經濟落後,還帶著兩個年幼的娃,身處在滿是黑人的世界裡,話聽不懂,根本無法判斷出是真心或是存心要敲竹槓,就憑著一個中文地址,生硬的法語發言,一路問並且想辦法找車,有了車還要經過好幾個小時的顛簸,孩子暈車到嘔吐,午後的陣雨伴著狂風,雨打到車頂上、地面上鏗然有聲,像是下冰雹一樣,那種狼狽樣,真是讓人心疼!終於到了工程隊,大家都很驚奇這是哪家的孩子?可是偌大的工地,孩子的爸爸到底在哪兒呢?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讓爸爸出現?小男孩利用廣播麥克風,大聲的報出了自己的小名,用力的呼喚著爸爸。而另一個鏡頭是爸爸傻住、不可置信的表情,確定是孩子後,這位爸爸冒著大雨離開了廠區,往廣播室奔來,看到孩子那一刻,他緊緊擁抱著孩子,臉上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此劇當把孩子交到爸爸手上時,這位男藝人才算是完成任務。而男藝人目睹重逢的那一刻,也都不禁淚奔,就像電視機前的我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節目,孩子呆萌的表情與言語,旅程中的磨擦與艱辛,最後都被在團圓中發酵成最美好的回憶。透過節目我們可以看到人間真情,還可以一覽國外的風俗文化,更難得是這節目並非購自他國版權,而是百分百的自創,希望不久的將來,台灣也能夠看到這檔優質的節目。
「永遠的0」 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
2015-08-12
【文/ 郭騰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年,日本政府一直在對其在戰爭上所犯下的罪行有意扭曲甚至遺忘,這點讓全世界眾多國家都在大聲譴責,然而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永遠的0」,描述了那一段時間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故事,藉由一位特攻隊員的故事來反省這場戰爭對一個家庭的影響。說是一部戰爭片,不如說是一部十分含蓄的愛情片,看完後在我心中所造成的震撼,甚至遠遠超過了鐵達尼號,我推薦給我的學生們,很願意聽聽大家看完的感受,而這部電影是由一部同名的小說所改編的。小說是由日本作家百田尚樹所著,故事中那位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宮部久藏在電影中由岡田准一飾演。透過外孫尋根的歷程,一個26 歲就戰死在沖繩的神風特攻隊隊員的故事,就在如拼圖的過程,一塊一塊被湊攏,戰爭的無奈,家庭與國家的責任,日本傳統武士的精神,我們可以一窺戰爭是人性極惡的體現,然而越是痛苦流離的歲月,人們卻更容易用最單純的信仰來眺望藍色的晴空,來編織內心的寧靜與幸福!在採訪過去戰友的過程中,大家對宮部久藏先生有不同的評價,有人說宮部是貪生怕死的膽小鬼,有人說宮部是駕駛戰機的天才。電影小說名字「永遠的零」中,零指的就是日本在二戰時所生產的零式戰鬥機,在戰爭中期它橫掃太平洋,盟軍戰機在速度與續航力上,無人可與其抗衡。儘管因不同的共事經驗,大家對宮部久藏有不同的回憶,但是這些戰友有一共同的描述,就是他深愛著妻子,要活著回到家人身邊,尤其是他的妻子才剛為他生下一個女兒。隨著戰爭情勢的轉變,日本軍隊在各地開始節節敗退,每一次任務都有許多戰機無法再飛回基地,一些年輕的青年竟受了一些基礎的飛行訓練就被送進了戰場,宮部久藏看著這些年輕的生命以殉道的精神來完成特攻任務,內心痛苦不已。而其他的飛行發現宮部的飛機,常常在與敵機空中戰鬥中突然不見,每次返回基地時,座機都不像其他戰機一樣彈痕累累,覺得宮部沒有為天皇、為大和民族犧牲的覺悟,對他要苟活於戰爭的言論更是大加撻伐!宮部久藏經過了多年,撐過了不少大小血戰,只希望再見妻兒一面,然而戰局已到最後關頭,最後還是要執行一次特攻的任務,他深知必死無疑,所以做了一個巧妙的安排,間接給妻兒的未來做了深情的交代,然後在最後以機身俯衝撞向敵艦自爆而亡。電影看完,你會有股衝動,想要擁抱那些你所深愛的人,懂得更珍惜此刻能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這部電影可以喚回那份心靈的美好,甚至改變你我此後的人生,很願意推薦給你,在猛烈的戰爭炮火中,找到一個人對於家庭的責任。
五年級的幸福
2015-07-13
【文/ 郭騰尹】在台灣我們叫做五年級,指的是民國五十年以後這十年所出生的孩子,在大陸叫六零後,和幾個同學聊到這已走過半百的人生際遇,我們都很慶幸這應是最好的年代!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碰到戰爭,二戰結束了快二十年,國共內戰讓老蔣退到了這個復興基地,八二三炮戰射不過台灣海峽,在台灣有美國軍事與經濟上的協助,讓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了良好的基礎,而海峽的對岸正在搞文化大革命,中國文化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成為了這一世代人的文化底蘊。台灣的環境很單純,沒有反對黨,也不太有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事,經國先生的十大建設、台灣的GOP以及外滙存底不斷攀高,我們經歷了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最輝煌的一刻。也因為兩岸之間還是對立的,台灣男生要服兵役,在大學畢業後要當兩年的義務役,金門是前線,對一個男人而言,拿起槍,我保護著家人和這塊土地。而現在的畢業生許多都只是服替代役,這種服役很沒有存在感,時間短,任務輕鬆,有的還可以上下班,不太會在人生中留下刻骨銘心的回憶!我們這一代很單純地考試,高中聯考與大學聯考沒有那麼高的錄取率,那時能考上大學,家裡要貼紅紙放鞭炮,在大學軍訓課還要穿大學服。我們除了讀書還會積極的參與社團活動,寒暑假有救國團所舉辦的各種營隊活動。畢業以後許多人赴美深迼,那時出國留學的人數是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在沒有個人電腦的時代,我們的溝通更面對面,更懂得彼此包容與合作。今年春節時,台北小巨蛋有民歌四十的演唱會,這是我們這個世代最獨特、最有價值的回憶。歌手大都是大專院校生,歌曲也大都是自己創造的,一把木吉他就傳唱了好幾代,毋須用鐵肺來飇高音,也不用假音,更不需要華麗的轉音,那幾個和弦讓我們很輕鬆地跟上拍子,輕輕的應和著。「今山古道」「龍的傳人」「如果」「讓我們看雲去」「雨中即景」「外婆的澎湖灣」「歸人沙城」「橄欖樹」「小茉莉」「秋蟬」......,太多的歌曲刻劃著時代,到現在只要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會唱的肯定就是一國的。以前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並不難,現在則否,一堆的啃老族待在家裡,22K 的薪資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而且全球化的競爭激烈,大陸年輕人的崛起,他們有更靈活的頭腦、創意及膽識,這些都讓台灣的年輕人倍感壓力,這份辛苦我們也已經跨越。所以這是身為五年級幸福的所在,我們只要努力還是買得起房子,而現在台北市的房價,夫妻兩人拼二十年不吃不喝還不一定買得起,珍惜這難得的幸福,願與所有五年級生一起共享。
做人,要有溫度
2015-06-12
【文/ 郭騰尹】 要幫青少年孩子上課比大人要困難許多,有時家長會把八、九歲的孩子送進課室,因為課程可以終身免費複習,在越早來佔越多的佔便宜心理上,這些年齡的孩子就會和十八、九歲的孩子一起分享或遊戲。   八、九歲的孩子最大的麻煩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學校裡的課一堂約五十分鐘,這些孩子常常在九十分鐘的課到一半的時候就受不了,好些就在講義上拿著彩筆亂畫亂塗;更麻煩的是人突然之間不見了,原來是跑到桌子下面玩遊戲機;有些小男生還講不聽,希望其要顧及到別人的感受與權益,只是不到二分鐘又舊態萌發。   另外,我有些寫在海報上的字,孩子們看不懂,在大陸還有繁簡體的問題,這一來一往真是浪費我不少時間!還有,這年紀的孩子很容易因為不經意的碰撞而演變成滿場的追逐戰,甚至地上翻滾扭打,我無時不保持高度警戒,亦莊亦諧的和孩子互動三天,這心裡的壓力比成人班要大上好幾倍。   另外一種是十三、四歲的孩子,這些孩子尤其是在大陸,許多都是住校,和父母親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感覺親情間並不是很熱絡,父母因工作分居兩地,甚至離婚的也不在少數,許多人將孩子送進課室,其中有補償的心理,更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心,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能更專注在學習上,而不是沉迷在網路虛擬的世界裡。   而課程的三天我也以此為目標,希望透過各種遊戲、故事、甚至冥想,來拉近彼此生活上的鴻溝,能在課程最後對父母親說幾句話,可能只是感謝的話語,或是請求父母親的原諒,抑或鼓勵一下父母!三天的浸潤,大多數的孩子都能用心感受到父母的恩情,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放下一切,真心的對父母親說心裡埋藏已久的話,甚至大方的擁抱自己的父母。   有一次在深圳開課,一位母親就坐在台下第一排,女兒約十三、四歲在台上,我按慣例問有什麼話想對媽媽說時,這女孩很快的說:「沒有」,我試著努力讓她能和母親交流,但她的答案都是一樣,我再問她媽媽工作辛不辛苦?有什麼話想鼓勵媽媽,女孩的答案是「不知道」。我作一個引導者,很遺憾沒有讓這孩子領悟,就為人父母而言,如果這是我的女兒,我也會痛入心扉!   這位母親靜靜地坐在台下,看著無動於衷的女兒,對比於前面孩子熱情擁抱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冷漠像一把尖刀刺進母親的心,那種畫面有著難以言喻的痛楚與尷尬。冷漠是夫妻感情漸行漸遠的元凶,是摧毀家庭的慢性病毒,冷漠讓家變成了一個供人睡覺的房子。我相信這位母親會寬容女兒的反應,但是我更渴望知道這對母女背後有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情結。如果你的心冷了,情淡了,一定是生活上有個部分被漠視了,試著去關心一下家人的工作,試著主動去聊聊孩子學校發生的事,不論答案是什麼,對方都會有被關心的感覺,而千里高牆終會被這涓流的問候所崩解,這樣人活著才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