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2024-10-30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中譯『橫山家之味』)是由是枝裕合所執導,由阿部寬所飾演,故事敘述著家庭中親人之間若即若離的互動,有輕鬆的一面,也有劍拔弩張的瞬間。同住一個屋簷下,有人期望與失望,有著對親人不在的追憶與感傷。鏡頭很慢,小鎮很小,人口不多,待在家裡似乎就可以聽到隔壁人家說話的聲音,電影告訴我們,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力量,電影中演員不多,也沒有科技手法,但是看完會沉吟許久,不論發生什麼事,個人也好,家庭也好,都要步履不停地走下去!最近演員胡歌也演了一部電影「走走停停」,女主角是高圓圓,和阿部寬一樣,胡歌也是一位失業的大齡青年,迫於北漂的壓力,只能回到老家與父母及妺妹同住,在老家巧遇了舊時同學高圓圓,高是拍紀錄片的,想以其北漂回來的狀態做一深度的報導,卻沒想到反而促成了胡歌把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的夢想。劇本的主軸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女主角是由自己的母親所扮演,拼湊出來的團隊,沒有經費,就在自己的家裡開拍,父親的角色嚴肅不多言,冷冷地看著一幕幕的故事在他身旁排練,父親沒有反對就是對這個廢柴大齡青年最大的支持了。而後面有意想不到的劇情轉折,足以讓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導演龍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去探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走與停,不僅代表著前進和停止,也象徵著勇氣和思考。「走走停停」這四個字不是對生活最寫實的形容嗎?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起伏和轉變,胡歌飾演的男主在經歷北漂失敗和家庭變故後,波瀾不驚地接受了生活,選擇和自己和解。電影的最後是他開著車子陷在車陣中,而另一個車道,高圓圓則在另一台車的副駕駛座上,他們看到了彼此都在車流中,沒有交流,卻都在自己的車道中走走停停。和『步履不停』一樣,這部電影也有現代很流行的一個詞叫「鬆弛感」,不是富貴人家,也沒有霸道總裁,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人生,對於成功這二字已經冷感,只想在踏實與温暖中過好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人生一路都是走走停停,爬山的路是走走停停,在大漠戈壁徒步也是走走停停,在台灣環島徒步是走走停停,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走走停停,二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走走停停,看一本書是走走停停,連寫這篇文章也不是一口氣寫完,也是寫一段之後停頓下來思考,然後再開始!人生的差別是走走和停停的時間有多久,頻率是多少。你現在是『走走』還是『停停』呢?目的地能看到什麼,誰都沒有把握,而『走走』和『停停』是平等的,加起來才是你全部的人生,願你走時帶著微笑,停時不忘感恩!
藝術課程在歷史的 角色扮演
2016-10-12
【文 / 舒葫】四月到奧國維也納時,在那有幸地認識一位年輕又充滿熱情的中學藝術老師,談到奧國的教育,尤其對藝術的訓練。任何一位去過或住過維也納的人都會馬上感受到那濃厚的藝術氣息,不只音樂,更充滿了過去二、三百年留下來的華麗建築和藝術品,在每一個人的現代生活裏無所不在。現代的藝術和手工藝的創作也不斷地被一般人支持及享有政府的投資,這位年輕老師任教的藝術實驗中學〈10到18歲〉很顯然就是如此社會的產品了。台灣在這幾年可以看得出來政府對藝術教育也有所投資,但大多都在大學的程度,並且這些選擇唸藝術的大學生有時似乎是因為在其他的學術科目上並不突出之故。然而在奧地利,父母會毫不猶豫地鼓勵小孩唸藝術。這位老師和我在此行碰到從事藝術創作的幾位年輕人,都說他們很早便立志唸和藝術或表演方面有關的科目,父母都全力支持,畢業後也都盡力從事和所學相關的職業,因為這個社會基本上是支持文化與藝術永續地發展,這一點和台灣是有點不同,尤其是純創作性的,父母怕孩子將來沒有工作或賺不到補所謂更重要的學科。從這一點上可看出這二個社會對藝術的不同價值觀。但最大的不同的是藝術可以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這位年輕老師描述到她帶學生去看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藝術展覽,有許多和血腥、暴力及自殘有關的作品,出於幾位屬於60 到70 年代一個引人注意的後現代藝術派的藝術家(又稱「維也納行動派」,Viennese Actionism)。要了解他們的作品,參觀者必需知道奧國二次大戰的納粹歷史,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保持沈默的結果,所以這些戰後的藝術家利用他們極前衛的作品來提醒一般人和他們一起對歷史及社會做反省。我問這樣的展覽對比較年幼的學童,會不會太深了?但她認為,人人必須從小對自己的歷史和社會要有所認識,她和博物館的策展人都會在展前準備好一些因年齡不同的資料讓學生看展時參考,展後她也會依不同的年齡群來引導他們做相關的討論。如在這個展覧後,她和學生討論藝術應該只是純為美觀的欣賞而創作,還是也應該達到對歷史和社會批判的效果。並且,她提到,現在歐洲反移民的風潮和極右派的崛起,她深深感到在藝術的教育中,更要強調藝術對社錢,這也是為什麼,國高中的美術課常被用來給學生會的責任,那歷史的悲劇或許可以不再重覆!和她對話,令我深思了很久。戰後的德國,我長年僑居的國家,也是不斷用教育來反省他們的歷史-- 絕不修飾、隱藏他們的過去,也極力公平的對待他們歷史,希望藉由如此,營建一個更多元、彼此尊重、和平與理性的社會。歐盟當年的成立也是建於這樣對歷史的反思上,雖然這幾年歐盟的危機不斷,但相對的,也有許多人捍衛這個聯盟的生存,深信只有如此才可以防止人類再度陷至黑暗中。台灣在這幾年對歷史似乎爭吵多於反省,常常忘了討論歷史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悲劇重演,那是每人的責任。以理性和公平的方式來討論歷史是需要從小培養和訓練的,也許台灣的父母和中學老師們不要小看藝術課程了-- 透過它,歷史的傷痕有一日或能得以漸漸平撫。
美味情緣
2016-10-12
【文 / 郭騰尹】課程中,一個女學員分享了一個故事,她小時候父親送她及弟弟去上學,在上學的路上有一間賣小籠包的早餐店,姐弟二人每次經過,看到蒸籠裡冒出的熱氣、聞到鮮甜的湯汁味道,都會忍不住的流口水,只是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寬裕,父親從來都沒有能力帶他們進去一飽口福。直到有一天,奇蹟發生了,在上學的路上父親竟然領著姐弟彎進了店裡,點了半籠的小籠包,父親嚷著姐弟快吃,這位女學員描述著那一刻的激動,那吹彈可破的包子皮,燙得只能用筷子夾,輕輕的咬破一小口,就能吸吮濃郁的湯汁,在寒冷的冬天早上,那是姐弟一生都不會忘記的美味。姐弟倆樂著笑著,嚷著讓父親也來嚐嚐,父親卻輕描淡寫的說聲不餓,並且還轉過了身,背對著那半籠小籠包。多年過去之後這位女士終於明瞭了父親深摯的愛,父親何嘗不想吃,但兒女滿足的笑容比什麼都珍貴,那轉過去的背影,像一篇文章、像一部動人的電影,一輩子都在心中迴響。以後每當吃到小籠包,她都會想到父親,想到那天上學的路途,這道料理是與父親在記憶中最深情的連結。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道菜讓你想起某個人與你之間的緣份,於是我就問現場的其他學員,有沒有因為這半籠小籠包而勾起屬於自己的美味情緣,接著四周就變成了幸福味道的接力賽,「咕咾肉、葱油餅、餃子、糖醋排骨、打滷麵.....。」說著、聽著,每個人都嚥了好幾口口水。這樣的引導,我也很自然的想起一道菜「粉蒸肉」,這是父親在世前會自己下廚做的一道菜,家裡一般都是母親掌廚,但偶爾母親會去美國探望三姐,父親若在假日就會心血來潮,自己去菜市場買菜,而粉蒸肉是父親頗為自豪的一道菜,肉有時選用五花肉、或是里肌肉、或是排骨,父親會先用酒醃過、調好料、沾上蒸肉粉,在豬肉下面會鋪上馬鈴薯或地瓜、芋頭,這道菜要好吃,肉要醃到鹹香入味、表面要很濕潤,而下層的馬鈴薯要鬆軟綿密,若是程序不對,電鍋一蒸,粉都脫落了,這菜瞬時就崩壞了。父親廚藝畢竟與母親差異頗大,晚年更受中度失智影響,雖有豪情壯志,但那道粉蒸肉的味道,總會覺得好像少了某道手續,味道淡了許多。在我的記憶裡,總會浮現每次父親做完這道菜,急著昭告世人,想要獻寶的愉悅表情,雖然母親常常吐嘈他的三腳貓功夫,但每每在外面吃到這道菜時,我會想到的不是母親,而是父親,以及他那自在得意的神情。這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問題,你呢?屬於你記憶中的一道美味情緣,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電影看板手繪大師- 謝森山
2016-09-12
這是我的興趣,做到幾歲都不覺得累【內容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採訪‧撰文 / 陳清稱  編輯 / 張良姿  攝影 / 賀大新】小說家黃春明在《兒子的大玩偶》(後來由侯孝賢導演拍成同名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書中,描述一位父親為了扛起家計,在前胸後背各掛上一塊手繪電影看板,宛如活動的廣告人,穿梭在小鎮上的大街小巷,為戲院宣傳剛上檔的電影。故事講的是1970 年代台灣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而他賴以維生的手繪電影看板,則是許多人曾有的記憶。1960 年代,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電影產業蓬勃發展,巨幅手繪電影看板矗立街頭、高掛戲院外牆。直到1980 年代,隨著傳統戲院沒落,加上電腦科技發展,廉價精美的海報輸出,一夕之間取代了手繪電影看板。至今,全台僅存兩家戲院(桃園中源大戲院、台南全美戲院)使用手繪電影看板,謝森山便是幕後的手繪大師之一。偷學勤畫、砍掉重練  只會技藝更精進謝森山15 歲起學藝,「那時候沒薪水、伙食吃自己,又要做雜工(洗筆、打底、修看板、掛招牌),師父根本不教,只能靠自己的眼力去觀察。」為了比別人多學一點,他常趁著替師父洗筆時,預先偷挖一小塊顏料,做為晚上練習配色時使用。等到師父們收工後,就開始在畫滿方格的紙上,模擬師父手繪的技巧與配色,往往練習到半夜一、二點才肯罷休。偷學勤練之下,別人可能花上三、四年還不見得學成的手藝,謝森山只花了兩年就出師。不過,他沒有因此停止學習,當風聞台北西門町戲院看板才是業界一流的作品時,經常與師兄兩人半夜從桃園騎腳踏車到西門町,利用戲院打烊後、人潮散去的空檔,拿著手電筒仔細觀摩外牆上所有看板。甚至,為了學習西門町戲院手繪師父的畫風,他甘願從師父降級為學徒,以一年的時間歸零從頭學起。退伍後獨立開店,謝森山自豪地說,「我從沒去拜託別人來請我畫,都是他們自己找上門。」頂盛時期,他接下中壢7 家戲院電影看板繪製工作,有位戲院老闆還曾在半夜親自找上門,拜託他幫忙。忙碌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幾十年一晃眼,打敗謝森山的不是對手更高一籌的功夫,而是科技。廉價又快速的海報輸出,幾乎覆滅掉他曾經用來養家活口的技能。眼看繁華落盡,師兄弟、同行們紛紛退休、轉行,原本他也打算退休享福,卻因為「一想到以後看不到這種手藝,內心還是放不下」,決定堅持下來,守住這份傳統手藝。加上中源大戲院老闆堅持使用手繪看板,也讓謝森山得以保留繼續揮灑畫筆的空間。在這段期間,有不少人看上謝森山的繪畫技巧紛紛找上門來,邀請謝森山投資合股開懷舊咖啡廳,雖然好不容易有機會藉此轉型,謝森山卻都不為所動,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辛苦學成的手藝不知道哪一天會不見,所以我的後半生要用來傳承這一份難得的手藝。」不藏私、懂應變,一輩子都不想收手半世紀琢磨一項技藝,對於怎麼畫出好作品,謝森山歸納出了一套獨門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不像年少時學功夫,師父經常「偷藏步」不願意教、也不肯說,導致想學的人平白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謝森山毫不藏私,將手繪電影看板流程拆解成五大步驟(在原稿上打格子、計算放大倍數、在帆布上畫輪廓線、打上底色、細部上色),搭配圖文解說,讓有心想學的人能夠快速入門,並以口說方式,現場提點繪製電影看板的「眉角」(訣竅)。以畫輪廓線為例,謝森山說,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原稿(由戲院提供海報或相片)在放大倍數後,一個人頭的比例畫在帆布上可能會變成120 公分大,描繪臉部輪廓線時,下筆要看著原稿掌握比例的變化,才能抓準劇中人物的臉部輪廓;而在上色時,則要眼明手快,避免同一部位一再塗改顏料不斷暈開,造成比例失真問題。隨著產業沒落,原本繪製電影看板專用的油性美術漆也跟著停產,為了克服顏料來源問題,謝森山還摸索出了以白、黃、紅、藍、黑5 種顏色水泥漆作畫,調配出豐富色彩,並利用光影折射效果,表現劇中人物的神韻。「手繪製電影看板屬於『模仿畫』,最重要的是畫出來的明星要像。」繪製電影《大稻埕》主角豬哥亮時,謝森山努力捕捉他的五官神韻,勾勒出他的馬桶蓋髮型、眼睛魚尾紋、大大的獅子鼻、深陷的酒窩,最後再以筆尖在眼睛上輕點兩撇,利用白色油漆折射,造成冷光線的效果,人物的眼神頓時亮了起來。這種明亮的眼神,在謝森山談到未來時,也從他的雙眼中透了出來。「我不能收,這是我的興趣,做到幾歲都不會覺得累。」
贏在細微處
2016-09-12
「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服務尖兵獎」林妙容   【文 / 林妙容編輯 / 行銷企劃部】林妙容  (中信房屋 北屯崇德加盟店)人在外面上課中的我,接到店長很開心打電話來跟我報喜得獎時,當下也跟著一起高興但卻完全不知道是什麼狀況,心想自己沒參加什麼比賽的活動......,回公司看到領獎通知,是由工商時報所主辦、透過專業公正的「神秘客」調查之「臺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獎」,超過2235的服務人員,通過三個關卡的篩選,最後全省只選出30位服務尖兵,我整個興奮了起來,就像音樂創作者得到金曲獎、電影工作者得到奧斯卡金像獎一樣,這獎好厲害呀!每一次都是最真誠服務換位思考自我提升同事問我說知道哪一個客戶是神秘客嗎?我說,不論上門的人是何種身份,每一次都是最真誠的服務,相信如此才感動了神秘客;16歲開始從事服務業後,自己在當消費者時就會特別注意服務人員的舉動,以自己會想要受到什麼樣的服務,開始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可以怎麼樣提供給顧客更好的服務,進而在日後的工作中自我提升。贏在細微處用心不馬虎這次能從兩千多人中得到評審青睞獲此殊榮,最要感謝店長及主管的指導,讓初來北屯崇德加盟店時完全沒有房仲經驗的我,能在一間有完善教育模式的公司與學長姊無私的教學下,打下房仲業必備的紮實專業基礎,而在與客戶應對中,例如帶看前會先詢問客戶是用什麼交通工具,提前到現場幫客戶找好停車位,沒有交通工具則開車接送,並先到屋內去把窗戶打開透氣,帶看非空屋時要自備拖鞋給客戶,拖鞋一組客戶穿完都一定會清潔過,帶看的過程中要留意客戶的腳步提醒下個路口位置、轉彎處或有台階、門檻小心行走等等,這些都是平時訓練雖然看起來微小但不可馬虎的細節,客戶往往能從中備感我們貼心的服務。除了優秀的公司團隊,媽媽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關鍵,與人的談吐應對禮儀自小就很要求,而也是從事服務業的媽媽更是我學習服務經驗、眉角的寶庫。「於細微處展現專業服務用心」這是神秘客的推薦評語,得獎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自我期許好還要更好,未來繼續把我們的優質服務帶給每一個客戶,不只順利達成買賣屋人生大事的終極目標,更像是參加了一趟精緻快樂的旅程。註記:由工商時報所主辦之「臺灣服務業大評鑑-服務尖兵獎」,是透過專業公正的「神秘客」調查,神秘客需具備SGS 認證的專業資格外,更要通過「柯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實案測試,同時經計畫主持人面試,且經過一定數量的案件經驗觀察,並需出具執案前最新的警察刑事紀錄證明書( 俗稱良民證),此次審查,共針對全省39 種服務業,派出1341 名神秘客人次,實地訪查全省447 家經營門市,受稽查服務員超過2235 人,經過嚴謹評分,通過三個關卡的篩選,最後全省選出30 位服務尖兵,其中仲介業僅錄取兩位。
家在「藝」起 譜出奇幻冒險新樂章
2016-08-15
【文 /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2016 新舞臺藝術節 十月南北「跨界」登場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與藝文界每年最美的約定「2016新舞臺藝術節」十月即將在台南與大台北登場,今年適逢中國信託50週年,新舞臺藝術節緊扣「家」為主軸,規劃一系列適合闔家觀賞的節目,希望家家戶戶大手牽小手,一起踏上這場挑戰「跨界極限」的藝文冒險。加拿大天團「幻光新馬戲」 首度震撼全台「幻光新馬戲」是享譽國際的加拿大國寶級天團,首度登台即帶來風靡全球的節目《虛實之境》,探討現代人在都市化浪潮中迷失自我,希望運用藝術的無限魔力和想像力,帶領觀眾和表演者一起往返於幻境與現實間,詩意魔幻的風格,讓紐約時報盛讚是「前所未見的美麗」。中信文教基金會秉持分享藝文的理念,今年攜手台灣彩券及台灣運彩舉辦LOVE & ARTS「幻光新馬戲」南北公益場,將邀請近逾兩千名偏鄉學童「看好戲」。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我們相信『育教於藝』的力量,希望能為孩子們開啟一扇藝術任意門,把國際最頂尖的藝術團體帶到孩子面前,讓他們欣賞世界一流的演出,豐富藝術存摺。」德式經典獨家鉅獻 音樂翻轉工業小城除了奇幻瑰麗的新馬戲外,多次獲得葛萊美獎的國際級指揮大師─帕佛‧ 賈維將率領世界頂尖管弦樂團「布萊梅德意志室內愛樂」來台獨家鉅獻;帕佛‧ 賈維也將化身新舞臺藝術學院講師,與學子分享如何用音樂振興了德國布萊梅的經濟,讓一個工業小城重生成為音樂之都!「2016 新舞臺藝術節」不只兩檔國際級節目備受矚目,五檔國內節目更是陣容堅強。書法大師董陽孜讓書法線條走進三度空間,呈現多元美學的跨界劇場;相聲瓦舍、達康和來自「外星」的神祕少年跨領域合作,讓相聲更有聲;台灣舞台劇界翹楚--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與日本第七劇場跨國詮釋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名著;國內兩大親子劇團「紙風車劇團」和「沙丁龐客劇團」逗趣詮釋「家」和自我成長的主題。中信文教基金會官網和臉書粉絲專頁將持續分享一系列節目訊息和精采活動,與大家相約在新舞臺藝術節,分享家在「藝」起的藝術之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官網http://www.ctbcculture.org/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tbcculture
問對人,選對路
2016-08-12
【文 / 郭騰尹】若是問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全中國最有錢的省份是哪一省,你會猜哪裡?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都不是!而是靠近黃土高原的山西,在那個時期,山西有「海內最富」的美稱!那時的商人我們稱為「晋商」,有些影視劇就是描述那個時代的故事,如「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白銀帝國」,而台灣首富郭台銘先生的祖籍也是山西。山西曾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更是民營銀行業務的鼻祖,它曾經匯聚了許多的票號,而各地的分號遍佈天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日升昌票號,隨著票號運籌而產生的運鈔業務、鏢局也於焉誕生,而這些行業最集中的地方就在山西的平遙。平遙現在還保有古城的風貌,走在古城的明清街道,會有時空穿越的感覺,很多年前看到文章的介紹,再加上旅遊節目的實景呈現,我就很想親眼目睹。後來終於抽出時間來了,台灣有飛機直接飛太原,而從太原如何到達平遙古城呢?上網查唄!先用地圖查二地的位置方向,也查相距公里數,同時看有無機場的大巴士可以直接開到平遙,不放心,我還看了知名旅遊APP 的攻略指南,前人的足跡可以讓後人更省心省事。最終多方印證後,我要從機場到太原市區的建南汽車站,再坐長途巴士到平遙,我預定城裡的客棧老闆會到下車處來接我。到達太原機場後,我還向機場的詢問台確認到平遙的交通方式,於是打車去建南路的汽車站。這是我第一次到太原,眼睛一直看著窗外,想分辨出這個城市與其他北方城市的差異,車行約十多分鐘,我看到了「太原南站」的地標,原來太原也有高鐵站了。平遙雖然也有火車站,且就在古城邊上,但都是慢車,還不如大巴車方便!我當時就曾為此比較過,攻略上也是這麼說的。到了建南站,買好了車票,司機說要二個多小時的路途,心想到了目的地再吃晚餐吧!大巴上人不多,只是因為正值晚上高峰的擁擠時段,光在市區走走停停就花了一個小時,勉強離開了堵塞的車道,但卻不見上高速公路,直到天黑,我才說服自己接受,這大巴是全程不走高速的,有些沿途的鄉鎮還會有乘客上下車,到了平遙下車處已近晚上九點,寒風凜凜,我一個人在路旁等著客棧的車來接,這一趟我花了三個多小時,還要時而忍受司機抽煙的氣味,及車上小孩的啼哭。辦好了入院,我忍不住向客棧老闆抱怨這一路的煩憂,老闆建議我下次來可以不用那麼辛苦,還要到市區來搭巴士;可以坐高鐵來更方便,從太原南站直接坐到平遙古城站,高鐵不到三十分鐘就到了。聽完我也傻了,才知道原來平遙有二個火車站,平遙站是老的,距離古城最近,但都是普通車;新建的是平遙古城站,距離古城約有二十分鐘的車程,但有高鐵經過。我其實最佳的走法是直接從機場坐車到太原南站,然後搭乘最舒適快捷的高鐵到古城站,如果順利,一個小時就可以到了,我還有時間可以欣賞古城的秋色!在平遙古城住了二個晚上,就改由高鐵回到太原了。這件事情給我的啟示是凡事百密必有一疏,我應該出發前直接問客棧的人,因為他們最了解當地的交通狀態,這也是他們在招待客人時必須要掌握的信息,他們會比機場或車站的人更靠譜,同時攻略的內容是正確真實的,但不代表是最新的,過去對的不代表現在是對的,我們要有自主更新的能力,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我相信人生有許多問題也是一樣的,而這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走對路,把事做得更有效率。
如果你的歌裡充滿感情, 這首曲子就會進入大家的心
2016-07-12
【內容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採訪.撰文 / 馬安奇 編輯 / 陳清稱 攝影 / 賀大新 圖片提供 / 黑色吉他工作室】   創作歌手 蕭煌奇 「得獎者……蕭煌奇!」在掌聲簇擁下,蕭煌奇一階一階地步上金曲獎舞台,2015年是他第三度奪下最佳台語專輯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雖然這段上台領獎距離不到3分鐘,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經投入音樂創作將近30年。   音樂,開啟生活樂趣與成就感 小時候,弱視的蕭煌奇對聲音特別敏感,由於住家靠近傳統市場,他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市場傳出的台語歌,雖然他不了解歌詞的意義,卻能有模有樣地唱起《一支小雨傘》《浪子的心情》。   小學5 年級時,他聽到收音機播出卡拉OK 伴唱機的廣告,廣告裡強調產品有評分功能,可以讓大家切磋歌藝,喜歡唱歌的他立刻打了電話訂購。這台機器附有製作錄音帶的卡座,蕭煌奇於是將伴唱帶配樂加上自己的歌聲,錄成卡帶,製作出人生第一張專輯,分送給鄰居和來家裡拜訪的客人,結果廣受好評。   蕭煌奇回憶,當時和年齡相仿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因為看不清路面坑洞而走得比較慢,唱歌時就不同了,他非常享受能被大家肯定、讚美的感覺。   上了國中之後,他開始嘗試作曲,音樂更成為他的生活重心。不僅自學吉他,想像自己是瀟灑自在的吟遊詩人;也參加管樂隊,沉浸在上低音號(Baritone)渾厚有力的震撼裡;同時還學會了爵士鼓。   「創作沒辦法憑空想像,」蕭煌奇說,「樂器的和弦、節奏可以讓你有更多想像空間,我寫歌的時候,也經常從節奏開始發想。」本屆金曲專輯收錄的《愛的新舞步》,就是在美國偶然間聽到街頭藝人信手拈來的拉丁節奏而受到啟發。評審團指出,蕭煌奇的專輯曲風多元,揉合了抒情搖滾、拉丁曲風,為台語歌曲開創了新的時代元素。   當人生沒有選擇,只能賭上一切做到最好 正當年輕的蕭煌奇沉迷於各種音樂薰陶和創作樂趣時,老天爺卻給了他最殘酷的試煉。高一時,他從弱視變成全盲,從此以後,他再也看不見天空的顏色、家人的表情,當他套上阿公過世之前特地送給他的皮衣外套,站在鏡子前,卻根本不曉得自己穿起來是什麼樣子。   他想往前走,卻不知道「前方」到底在哪裡,於是變得寸步難行,巨大的挫敗感揮之不去,「我沒辦法承認自己是盲人,也不敢對所有人說我看不見。」那段時間,吉他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他常常待在學校頂樓,彈著吉他大聲唱著歌,只因為那是「唯一讓自己暫時不那麼痛的出口。」   當他漸漸接受自己全盲的事實,音樂也成為他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蕭煌奇說,如果沒有失明,他可能會因為家人都是建築工人,而選擇成為建築師,或者因為喜歡棒球而成為棒球選手,無論如何,人生的選項有很多種。但是,失明之後,他只剩下音樂創作這一條路可以走,「如果放棄了,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在蕭煌奇這個名字廣為人知以前,他已經在音樂這條道路上耕耘許久。他曾經組成台灣第一個視障者樂團「全方位」,每當表演之前,必須由唯一一位弱視團員在前面領隊,其餘全盲的團員一手提著器材,一手搭著前人肩膀,歪歪扭扭地出發。他跑遍咖啡廳、小酒館,就是為了在表演過後,販售獨立製作的專輯,「走得慢沒關係,我不相信一步一步走下去,沒人聽到我的音樂。」   從生活中萃取靈感,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蕭煌奇認為,好音樂的關鍵還是在於能不能打動人心,「如果你的歌裡有感情,這首曲子就會進入大家的心裡。」   蕭煌奇的創作,往往來自真實的生活經驗,因而簡單、直接。在專輯裡,《阿公的舊皮衫》這首歌,描寫他摸著逝世親人留下的衣服,就像親人還在身邊守護自己,「提醒我人生的路,溫暖我的生活。」「正因為我看不見,接觸的世界沒有明眼人那麼廣闊,所以,我的歌就是聽得見、摸得到、感覺得到的世界。」   蕭煌奇形容,自己寫歌就像在跟別人「搏感情」。再悲傷的歌,他都會在結尾留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就像宣告他的處世態度:「人沒有不跌倒的,重點是怎麼爬起來面對。」在《命運點歌》裡,主角把眼角的遺憾擦乾,選擇當個不再後悔的人,彷彿就是他的寫照。他說,自己只能專注於創作,因為看不見錄音設備的按鍵,許多後製流程必須找人幫忙,但是也因為如此,不服輸的他,選擇努力把創作這件事做到最好。蕭煌奇指尖下跳動的吉他弦,只用6 根線就譜出變化多端的樂章,就像他在有限的世界裡,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無限可能。  
每次出菜都用盡心力, 講好料理的道理
2016-05-12
【內容由『經理人月刊』提供 】米其林二星主廚鄭錦富,拿起筷子,夾起招牌菜〈豉椒炒肚尖〉中薄透的豬肚片,說這一盤得用掉六附豬肚、一附只取其中4%,「剩下不好吃的就不該要,這功夫若沒做得踏實讓客人吃得不對味,那這整盤就算是廢了。」尋常人家料理,到他手裡成為名家經典。而「鄭錦富菜系」不是只有這道菜費工,而是道道都得精雕細琢。細活顯示在編制上,高雄漢來大飯店名人坊店長林凱算算,120 個位置的餐廳,一般台菜廚房只要8 人;若是港式點心為主的廚房則要15 人,但名人坊卻安排了30 名人手,「一名師父專片豬肚,就不可能再騰出手去做別的事。」原為香港娛樂大亨林百欣家廚的鄭錦富,2007 年在中環蘭桂坊自立門戶開了名人坊,讓外界能一嚐「富貴人家的家常菜」。饕客自四面八方而來,聲名日盛,2010 年名人坊便獲香港米其林一星、2011 年連續三年維持二星榮耀至今,去年應漢來之邀至高雄開設台灣名人坊,更是一位難求。米其林星級的家常菜,都是「逼」出來的摘星榮耀令外界對這名廚神的學藝經歷更加好奇,但鄭錦富自言,他剛開始學做菜根本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為了討生活。17 歲以前,他在大陸一個月僅賺15 塊人民幣,過不了日子逃到香港才輾轉進廚房學藝,最後又因緣際會進了林百欣家中的廚房。而在擔任家廚的日子裡,20 年間只休過15 天假期,休假期間甚至還被「召回」,他一個人天天照料這名刁鑽的饕客,再加上林家往來名流多,時不時地就得端出新菜宴客,林家廚房成為他磨練廚藝的試驗場,幾道米其林等級的菜色,便是這麼來的。曾有次林百欣交代,有位遍嚐珍希百匯的客人將至家中作客,請他研發外頭沒有的新菜色,讓客人嚐鮮。香港人請客「鮑、參、翅、肚」(鮑魚、海參、魚翅、魚肚)不可少,燕窩菜色多半以甜湯為主,而市面上常見的冰糖燕窩又太平凡。他思來想去,最終因此選定肉質鮮嫩的二節翅,剔除骨頭後,再塞入以高湯煨煮的燕窩,最後吊掛風乾,上桌前再淋油燙熟,雞翅外皮脆薄,一咬下去燕窩塞得滿口生香,一道知名的〈魚翅釀鳳翼〉便應然而生,而米其林譽為全港最好吃的〈糖醋咕咾肉〉,也是因為林百欣之子林建岳半夜想吃點心,他為求快速入味,便將入菜的豬肉從原本的塊狀改良成片狀,一點巧思,也獲得盛讚「連家常菜都硬是能做出新意」。從藉以維生的一份工作到成為米其林主廚,「都是被逼出來的,而逼著逼著,也就產生興趣了。」鄭錦富說,現代的年輕人需要多點耐心面對考驗,換個角度想,眼前的苦不是阻礙,而是讓你成長的煉金爐,一旦闖過,成功自來。從食材到上菜,都是「講道理」的過程而鄭錦富的菜色除了頗富新意之外,最重要的是那讓人難忘的滋味。你問料理好吃的箇中奧秘是什麼?他只說因為做菜是件「講道理的事」。食材的道理是新鮮、味道道地。因此他每回來台灣,不是先進廚房,而是先到左營市場採買魚獲。趕在採購、大盤商之前先到現場看貨,才能搶得先機買到最新鮮當季的食材入菜。若他需要的食材台灣沒有,他寧可從香港親自帶過來,也不願找味道相近的替代品。如名人坊的蛋白杏仁茶中的北杏,便是次次由他親自「空運」來台。而這正是一般餐廳學得走名人坊菜色的「形」,卻偷不走「神」的地方。因為只要把食材成本或取得方便性納入考量,就可能因此省略或用他物取代,但料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旦用料不一致,味道就完全不同。此外,鄭錦富更講「時間」的道理,這指的不是慢而精美的擺盤,或為了拼翻桌率要快速上桌,而是什麼菜得煨足大半日、什麼菜一盛盤就得趕緊上桌才美味。時間一旦失了準,即便是用了上等食材,也只會讓客人吃到次等味道。做好一次不難,次次都做好才是考驗美國電影《天菜大廚》(Burnt)中,將米其林三星主廚詮釋得脾氣乖誕暴躁,一心只等待米其林評審來訪時能順利再次摘星,甚至特意交代外場服務人員注意「特異行蹤」的客人,而為了這件事,廚房成了戰場,主廚動輒摔鍋砸盤,同事們之間情緒氣氛緊張。同為米其林主廚的鄭錦富聽了這個故事,笑了笑說「廚房確實是打仗的地方,但我是在跟火還有食材打仗,不是同事。」林凱回憶,他甚至沒看過他發怒的樣子,最多只是語氣嚴肅而已。對於「摘星」的榮譽,他也不太在意,問及若當又再次遇見密探來訪,他打算怎麼應付?「每一次出菜都是用盡心力去做,就行了。」對鄭錦富而言,做好一道菜不難,「維持」做好每一道菜,才是窮盡一生追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