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點滴在心頭
2025-07-31
在培訓的工作超過三十多年,回首這三十年也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變化,三十年前有一個「中國生產力中心」,當時推動的是一些工業自動化,也培養了許多企業經營輔導顧問,取得顧問資格後,可以輔導中小型企業,那時台灣的經濟蓬勃發展,對於如何提升全方位品質有莫大需求,另外類似的訓練機構還包括「中小企業協會」等,還有幾家知名的管理顧問公司如哈佛、專家…等。在沒有網路的年代,報紙是最直接的行銷通路,兩大商業報紙: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每週都有二天的分類廣告給這個行業,這筆預算開銷是必要的招生成本,只要有電話來詢問都會有成交的機會。不久「成功雜誌」的誕生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動力,一是舉辦八大講師在世貿會議中心的聯合講座,當時售票滿座還另外加開場次,這種模式也成功複製到馬來西亞和大陸;另一個創舉是引進了一些海外的培訓界大咖到台灣,這些大師有的也是暢銷書作者,像是喬吉拉德(世界汽車銷售冠軍),傑克坎菲爾(「心靈雞湯」作者),羅傑・道生(美國知名談判專家),丹尼斯・魏特利(「樂在工作」作者),那時市場也是一票難求,是培訓業界最好的年華。那時的我自行創業,都是以企業內訓為主,主要的課程以「習慣領域」學說為主,這是由游伯龍教授所創的理念,游教授也是我在這個行業的啟蒙者與貴人。習慣領域可以與創新結合,對於組織再造很有幫助;與溝通結合,可以了解人性、對症下藥;可以與自我成長結合,幫助人突破自我限制,享受無限潛能。那時自己也慢慢累積了口碑與知名度,以致於有機會在方智出版社出書,在工商時報寫專欄,以及幫中信房屋寫稿。後來與林偉賢學長合作,一起成立「實踐家」,到今年己經有27個年頭了,我的課也從企業內訓轉變成公開班為主,Money & Yoy課程已經開了近750期,在大陸、台灣、馬來西亞都有開課,今年這個課程我也將慢慢地傳承下去,讓更多優秀的老師擁有這個可以奮鬥一生的舞台。走過這三十多年,我有幾項領大家參考:一、有些能力,在你己無退路時才會展現,所以人生每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都是能力爆發的出口。二、珍惜與每一個朋友、同事、長官、客戶的緣分,曾經有過的美好,都是你未來好運的推手。三、路上一定會有難關,做好準備,然後就交給老天,不過請記得:老天爺一定不會給你一個你承擔不了的工作。四、工作好不好,自己適不適合,和天賦有關,請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你自己的感覺更重要。五、工作上的成長及認知上的突破,往往在既有環境中很難做到,你可以讓自己去增加別的經歷,然後會找到更強大的力量,如我去演了舞台劇,如我在台灣環島徒步。這幾點都是肺腑之言,但這只是我的經歷所得,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但若有一點對你此刻有幫助,給了你信心與勇氣,那就足矣。人生沒有多少個三十年,但請你熱愛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不論好與不好,你最終會明白,它比金錢更加的珍貴!
台灣房地產市場復甦 要轉動這三把金鑰匙
2018-05-11
文 / 王藝樺 房地產新的定位與方向「房地產」是指覆蓋在土地並永久附著於土地的一類實物,比如建築物,大致上也就是一般人們口中的房子。房地產一般也被稱為不動產(real property,也寫作realty)。如果用傳統的觀念來看,房地產幾乎都是被當成食衣住行中的「住」來使用,漸漸地,滿足自身住的需求仍有餘力者,就發展出買了房子來出租收益,比如說一般住宅、店面、辦公室、廠辦土地…等等產品,到了這時期,房子的定位與作用不再僅止於住而已,房地產進入第二階段;目前,房地產已經邁入第三階段,房地產跳脫以往住與出租收益的需求,慢慢轉型成為「投資商品」或稱為「投資標的」,而更有甚者,「虛擬的房地產」即房地產的不動產證券化(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縮寫 REIT) ,就是一般人講的股票,也行之多年,到了此階段,以往對房地產的看法和判斷都有所改變了,例如常有人提到房地產市場已沒有人口紅利,未來房地產只有一路悲觀下去,實際上十幾年前就有人講出這樣的想法,但是房地產還是又漲了十多個年頭,到了這一兩年又有人提起沒有人口紅利這話,即使房地產市場最近有所回檔,不過真正是沒有人口紅利作祟嗎?還是房地產這個「金融商品」漲多了在做回檔修正?值得大家思考。復甦的金鑰一:政府政策(態度)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在經過幾波多頭漲勢之後,最近幾年稍見回檔的狀態,雖然影響市場的因素多而複雜,但是最重要的金鑰還是只有這一個「政府政策」,也可以說是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簡而言之,有點像是台幣匯率走勢一樣,假設全球總經局勢沒有大變動的情形下,政府為了刺激出口,而讓台幣進行有目的性的貶值雷同;現今台灣的房地產市場,交易量不到三十萬棟,相對交投熱絡的時候差了許多,最主要的還是因政府的態度轉趨保守,進而訂定較嚴謹的政策來管制,故一旦市場的交易者嗅到這種氛圍,紛紛退場觀望與保守看待,想當然,整個市場就會漸趨清淡,然而只要政府重新偏向開放做多的態度,房地產市場離綻放光彩的時間則不遠矣! 復甦的金鑰二: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第二把金鑰。基本上,房地產市場在過去一直呈現多頭走勢,利率政策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有人一定會說也有過10% 的利率,為何那時候房地產市場還是往上漲,不過別忘了那時候的時空背景,那時候利率高沒錯,可是正逢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非常高比例的民眾都有賺到錢,所以口袋豐厚足以買房支撐利息,再加上後來房價節節高升,資金成本的憂慮就被稀釋,而近些年,經濟成長的力道大不如前,利率政策已經轉變,房地產市場就在現今低利的環境中維持;但是,美國今年已經啟動升息樞紐,按照往常的慣例與目前美國官員的態度表現,正式變成升息循環的機率相當的高,一旦美國變成升息循環,各國為了因應也難避免升息,若台灣一樣跟進並且成為循環,房貸族的資金成本壓力就會增加,再加上預期心理,對於房地產市場將會有一定的衝擊和影響,所以未來升息的頻率與幅度就相當關鍵,頻率較緩和、幅度別太深才能將衝擊降到最低。復甦的金鑰三:資金流向第三把金鑰為「資金的流向」。原則上,只要商品買賣想要成行成市,就需要交投活絡的市場,市場要活絡,當然就需要資金的流入,以台灣目前較小的市場規模與經濟體來看,境外流入的資金不是停留在股票市場,就是投入在房地產市場,常常上演一套資金接力兩邊跑的戲碼,端看哪個市場目前有利可圖( 通常是多頭市) 就往哪裡跑,現在的情況是資金相對都在股市,再加上大環境和種種因素影響,短期而言,資金要大規模重新回到房地產市場,需要有相當多的利多刺激和改變才有可能,不過對於房地產市場也無需太過悲觀,因為股票市場雖然目前為多頭市,但是基期已經相對很高,反觀房地產市場相較於股市與本身的房價修正,可說是相對的低基期,就風險的觀念而言,若有資金從高基期的股市移入低基期的房市,對於房地產市場將注入一劑強心針。綜觀台灣的房地產市場,最為重要與關鍵的還是在於「政府的政策與態度」,讓房地產市場健全發展與人民買得起房子間取得平衡,將是接下來房地產市場再度欣欣向榮的金鑰;2018 年為縣市長大選年,政府應會以振興經濟考量釋出利多,強化公共工程,前瞻建設逐漸發酵,對房市的穩定發展也將能有所助益!  
日本不動產 「潘朵拉盒子的開啟」
2018-03-12
【文 / 中信房屋商仲部 王藝樺】 共享經濟的崛起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又稱「租賃經濟」- 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 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 於1978 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但此現象卻是在近幾年開始流行的,其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台,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法人、組織或者政府,個體或個人藉由這些平台,交換閒置或多餘物品、空間、知識、經驗,來籌集或賺取分享的利益。常見的型式有公共自行車、汽車以及不動產住宿空間共享等,在此同時,共享經濟又具有弱化擁有權、強化使用權的作用;在共享經濟的體系下,人們可將所擁有的資源有償租借給他人,使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獲得更有效的利用,進而使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變得增加許多。 日本不動產與住宅住宿事業法將自己空置的房間或住處作為「民宿」,有償出租給遊客的法案「住宅住宿事業法」,又稱民泊新法,已經於2017 年6 月9 日在日本參議院通過;換言之,民泊新法具備法律效力,新法規定普通住宅可作為有償住宿設施的營業標準,房東只要向地方政府登記後,就可在規定的區域內,以全年180 天作為上限提供有償的民宿服務,法案最快2018 年開始實行。由於法案的正式通過,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民宿( 分享經濟的概念)合法化,屋主只要在合乎規範的前提下,就可將自己的房屋、房間出租作為民宿使用,估計可望創造出兩千億日圓的產值,日本電商企業樂天(Rakuten)非常看好這波民泊前景,設立繁體中文網站和平台,寄望吸引亞洲遊客預約住宿,預料將與美國的Airbnb 平台形成競合。此外,這對以收取租金、創造高投報率為主的海外置產族群( 聰明錢)更是一大商機,在出租民宿合法化後,置產客就能放心地、合法地賺取租金! 民宿物件的挑選與商機中信房屋商仲部副理王藝樺表示,隨著2020 年東京奧運即將來臨,尋找民宿物件更應選擇東京為優,若置產客預算充足的話可找尋距離場館近 3 個地鐵站以內的地點,或者是步行 10 分鐘內可達的距離;若預算相對有限,則可放寬標準,選擇離地鐵站步行 10 分鐘以內可到達的地點。另外,礙於日本人不喜歡較舊的房子,物件的挑選以屋齡15 年左右的中古屋為主,除了收租投報率有機會比新成屋高出兩倍以上外,日後出售時又可兼顧保值性,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選擇。王藝樺認為,日本當地雖有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代為房東管理,但尚缺乏「日租代管」的公司,物業管理公司若可趁勢開辦「日租代管」服務,可促進許多非日本籍的投資客、置產客前往投資,讓整個市場更為活絡,是一個極新穎的商機;還有,「日租」民宿相較於「月租」,投報率可能高出更多,雖然日租客源較不穩定,但單日租金高,若以一間月租15,000 元的套房為例,日租一日租金設定為 2000 元,一個月僅需出租不到 8 天就可以和月租金額打平,假設與合法的分享經濟平台配合好,入住率拉高,投報率將相當驚人和可觀。 結論日本政府通過住宅住宿事業法,猶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般,好處是可以更促進經濟的發展,讓海外的置產客和聰明錢更加順勢流入( 原意是為了胃納2020年東京奧運所到訪的觀光客,以彌補目前不足的飯店與旅店量),若單純以這樣來看,立意是很正向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日租民宿的開放合法,對飯店產業的衝擊、日租民宿的公共安全和檢查與後續競爭下可能產生的各種混亂…等等,在在都將考驗著當局者的智慧與解決的能力,需要配套措施相對跟上,但可以想見的是,隨著日租民宿的合法與上路後,就海外的置產客與聰明錢而言,無疑更加相得益彰;日本不動產較低的基期、較高的投報率,再搭配做多的政府法律,2018 年依然是投資日本不動產的黃金時機! 中信房屋海外不動產推薦  https://global.cthouse.com.tw/  
那一片雨遮的事 —2018 新制不登記不計價 房市影響?
2018-02-12
文 / Acer.L 內政部通過「地籍測量實施規則」修正草案,自2018年起無論預售屋、新成屋的「屋簷」、「雨遮」,全都刪除以附屬建物測繪登記的規定,一律不登記(不計坪)也不計價。內政部表示,從2011年5月1日起實施「屋簷、雨遮登記不計價」措施,但僅針對預售屋,不適用其他新成屋,常發生消費者混淆的情況,屋主在購買預售屋時屋簷、雨遮登記不計價,卻在成屋賣出時又將屋簷、雨遮的坪數計價出售,造成炒作預售屋套利的空間。 建商利潤減少 轉嫁消費者新屋房價短期將上揚原本建商「屋簷」、「雨遮」計入坪效試算,銷售面積可增加5% 以上,若無法計價,減少的利潤勢必仍轉嫁至消費者,未來新屋及預售屋每坪售價恐增加,原本單價100 萬,會變成105 萬,短期新屋及預售屋將上揚。房價長期仍會回穩投資客進場買預售屋誘因降低舊制投資客買預售屋只計算不含雨遮、屋簷的面積,但等到新成屋,以同樣單價出售,由於雨遮列入可售面積,等於可售面積增大,往往能賺到一筆價差。新制一旦取消登記,投資客買預售屋無賺取價差空間,投資炒房的誘因減少,就新屋房價長期來看,短期雖上漲,中長期因投資套利空間減少,房價仍會持平回穩。新制上路 新屋市場宜觀望買房首選低公設中古屋2018 新制即將上路,建商會選擇自行吸收成本薄利多銷,還是轉嫁消費者調升房價? 端看市場買氣而定,建議新屋市場短期仍應觀望,待價格穩定之後再進場,買房仍應考慮低公設、低管理費的中古屋,較為安全。預售屋實價登錄仍有時間差首購族建議買中古屋 資訊相對透明由於預售屋從購買至交屋可能需2 至3 年,市場行情在這期間或許會出現重大變化,這重大變化也包含政策轉變對房價造成的波動,所以購買預售屋從購買時間點到交屋登錄價格資訊,恐需兩三年的等待,才可窺探整個社區的價格全貌,對於沒有買房經驗的首購族,應避免與投資客競購新屋;而中古屋相對有實價登錄資訊做為參考,可以貨比三家再進場。
戴德梁行:香港躍升為全球辦公大樓租金最昂貴的市場
2017-12-06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上海戴德梁行2017年12月5日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香港已超過倫敦西區成為全球租金最昂貴的辦公大樓市場。戴德梁行《全球辦公大樓租金概覽》(Office Space Across The World)年度報告統計了全球58個國家215個辦公大樓市場的租金成本情況,對全球新建或翻新的商辦場所依據每位員工辦公空間的租金成本和空間密度進行排名。該研究報告整合5項結論分別於下:(1)倫敦跌至全球第二位,但每位員工辦公空間年均租金為22,665美元,仍是巴黎或法蘭克福租金的兩倍、(2)在香港,容納100名員工的辦公場所租金相當於多倫多為300名員工、馬德里為500名員工、孟買為900名員工租賃工作場所的租金成本、(3)全球每位員工辦公空間的年均租金成本在過去12個月裡增長了1.5%、(4)工作模式和技術應用可能會影響未來的排名、(5)北京全球排名12,每位員工辦公空間年均租金為11,323美元。 上海戴德梁行表示,有限的供應量和中國內地企業的強勁需求推動香港年均租金成本上漲5.5%,至27,431美元。不斷上漲的租金促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遷離中心市場至成本更低的地區。相比之下,在香港,容納100名員工的辦公場所租金相當於多倫多為300名員工、馬德里為500名員工、孟買為900名員工租賃工作場所的租金成本。 相反,由於貨幣貶值,倫敦的租金成本自2016年以來下降了19%,每位員工辦公空間年均租金成本為22,665美元。巴黎雖然租金成本約為倫敦的一半,並在2017年出現了下降,但仍位居排行榜的前10位。 在過去12個月裡,全球每位員工辦公空間的年均租金成本上漲了1.5%。主要是由於美洲和亞太地區租金成本的上漲,其中美洲增長了4.2%,亞太地區增長了3.4%。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則下跌了1.3%。匯率波動是導致排名產生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於關注當地租金成本的企業來說,同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相比,匯率的波動將是他們明年的關注重點。 隨著租金成本的不斷上漲,2017年全球工作場所密度「一定辦公大樓空間內所容納的員工數量」也在增加。雇主們,尤其是在紐約、倫敦、東京和香港等傳統的“影響力城市”(power cities),希望盡可能提高效率,從而容納不斷增長的員工人數,並從增加的租金成本中獲得最大價值。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林榮傑James Shepherd指出:“在中國大陸,截止2017年9月的前12個月租金整體呈穩定增長,北京的辦公大樓市場仍是最昂貴的。到2020年,供應大潮會出現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這會抑制租金價格,租戶可以利用這種局面重新談判租金或以更低的成本尋找到更好的租賃空間。”    報告作者、戴德梁行歐洲、中東和非洲研究部Sophy Moffat表示:「香港和倫敦是目前為止最昂貴的辦公大樓市場,但在數字化時代,二線城市開始以工業時代沒出現過的的方式進行競爭。與全球老牌競爭者相比,斯德哥爾摩、奧斯丁和首爾等城市的排名正在不斷上升。奧斯丁在排行榜中的排名已上升至第21位,但其租金成本仍然比矽谷低40%,然而已憑藉自身優勢成為技術中心。」 「隨著每位員工辦公空間成本的上漲,對雇主們來說,最關鍵的是,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提供有助於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的工作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勞動價值。當工作場所密度過高,或者共用空間的數量過低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臨界點。這兩個因素都可能成為員工們完成工作的障礙。隨著辦公大樓空間和城市之間的競爭加劇,雇主們勢必要在使用者經驗和員工福利之間做出權衡。」 報告指出,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當人才和企業轉向新興經濟體時,全球的租金成本也將會出現一些調整。預計到2025年,全球500強企業中45%以上的企業將來自新興市場,而1990年這一比例僅為5%。
我聽見下雨的聲音 想起家裡漏水的悲情......
2017-06-13
「SALT」不只調味 更幫你挑到好房子       6月初的一波豪大雨,宣告梅雨季正式來臨,鋒面一會兒停滯、一會兒南北飄移,雨下得又大又急,已在台灣各地造成不少災情,許多民眾家中淹水、財物受損,甚至有的家園被沖垮,一生心血瞬間化為烏有。除了梅雨季、接踵而至的颱風季節,強風暴雨不只擾亂日常作息,更有可能威脅財產生命安全,所以選擇一處能為自己與家人遮風擋雨,保障安全的居所是非常重要的事!藉由滂沱大雨,能讓有瑕疵、品質不佳的房子原形畢露,所以才說看房子不僅天氣好的時候去看,天氣不好的時候更要看,才能將物件的好壞看個透徹,不易一些有著華麗糖衣的房子給迷惑。       要如何預防買的房子沒有「遇水則淹(漏)」的問題,看屋時最好謹記這四字口訣,有效提醒自己該注意的細節,避免哪一天走上抓漏之路。 1. 「S」— Search 查詢      要準備買房子前所需要做的功課之一,就是上網搜尋政府單位的公告資訊,其中包含易淹水區域的分佈,如台北市有「積水查報網」可查詢物件周邊近年來的淹水次數、積水深度,確認該區排水系統是否完善,另有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有「災害潛勢地圖網站」,可查詢全台的可能積淹水情況之預測,事先了解哪些區域易有積水之問題,盡量避免購買該區的物件,縮小範圍查找理想的房子。 2. 「A」— Ask 詢問      買房就是要有好奇心,多問多聽多情報,才能多方評估,準確判斷。不妨向周邊鄰居或社區管理員打聽該區或該物件過去有沒有發生淹水的情形,也可詢問附近的商家,大多都是在地人,生意做久了,周邊房市情況大概也略知一二,再去判斷與屋主或房仲提供的資訊有無出入,所以多問準沒錯,有問有保庇。 3. 「L」— Look 查看      常聽到有人說,買房前最好先看個30~50間再出手,應該是要訓練購屋者的眼力與判斷力,要是看的不夠多、不夠仔細,很容易被好看的裝潢、利多的話術給矇騙,所以一定得將房子內外都完整檢視1~2遍。例如房子的天花板、牆面、地板、窗框、冷氣孔等處,注意觀察是否有水痕、壁癌、發霉等狀況,若房屋外牆有變黑的樣子,則可能已有壁癌。 4. 「T」— Touch 觸摸      看房子除了用眼睛看,還要再加上萬能的雙手,用手摸牆壁、地板檢查,感受是否有水氣滲出;撫摸牆面是否有不平整的隆起、發泡、必要時用手輕摳牆面,看看油漆是否很容易就剝落,若有發霉變形、反潮等現象,代表這房子漏水的問題頗為嚴重。         然而,有些屋主為了增加房屋賣相,想賣個好價錢,就會以重新裝潢粉刷,或用大型家具佈置現場等方式,遮掩漏水瑕疵,若發現裝潢出現不合情理的加釘或包覆情況,大概就心裡有數,屋主欲蓋彌彰的行為,因此看房買房一定要親力親為,詳讀不動產說明書有無註明漏水,否則一不留意買到漏水屋,就欲哭無淚,小心求償無門。   ※ 買房新思維,中信房屋全新推出CP值找屋大數據技術 ※ 針對您預算範圍、增值空間、居住區域、理想坪數、生活機能、鄰近交通…等透過縝密精算分析與評比,計算出CP值精算給分~http://buy.cthouse.com.tw/cphouse/     文 by 中信房屋臉書粉絲團-你的達令
亞太指數 曼谷A級辦公室租金超越台北市
2017-06-06
【MyGoNews蕭又安/綜合報導】2017年6月05日(台北)─獨立國際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布「2017Q1亞太A級辦公室租指數」(ASIA PACIFIC PRIME OFFICE RENTAL INDEX),追蹤亞太區20大城市的A級辦公室租金。報告中指出,2017年第一季亞太地區A級辦公室租金季增約為1%、年漲約2.3%。萊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霍尼克表示,第一季亞太區辦公室租金受到美國政治、升息等不確定性及中國資本管制的影響而波動,然而隨著經濟逐漸復甦、物價溫和上漲及消費需求旺盛的刺激下,整體而言,預期未來一年內,亞太區辦公室租金呈現樂觀趨勢。 各城市A辦租金調查結果顯示,香港A級辦公室租金蟬聯最貴冠軍寶座,平均租金達新台幣每坪每月約21,150元,是台北市的8.16倍,租金季增2.5%、租金年增幅達7.9%。霍尼克表示,香港中環核心商辦的主要需求來自於中國企業,在有限的新增供給之下,近期標地續創新高,預期未來租金仍將走揚。 泰國曼谷的A級辦公室租金表現亮眼,於2016年第一季首次超越台北之後,每季皆呈穩定成長,平均租金達新台幣每坪約2,757元,且租金季增3.1%、年增9.6%,均為20大城市表現最強勁者,並於2017年第季首度超越廣州,拉大與台北之間的距離。    然而,位居亞軍的東京,A級辦公室平均租金約新台幣每坪每月約9,135元,與冠軍的香港相比相去甚遠,租金不到香港的1/2,且受辦公室新增供給增加的影響,使空置率上升,租金季跌1.1%、年跌1.8%,預期未來一年的租金續跌。而新加坡A級辦公室租金雖位居亞太區第三名,但近期辦公室新增供給高達16.8萬坪,導致租金從2015年第四季以來,至少連續下滑6季。平均租金達新台幣每坪每月約6,182元,但季跌0.9%、年跌8.7%,修正幅度較大。 台北市A級辦公室平均租金約新台幣每坪每月約2,592元,租金季增0.2%、年跌0.3%,租金排名於亞太區20個國家中排第16名,從2016年第一季以來,維持不變,僅高於金邊、馬尼拉、孟買及吉隆坡。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台北市A級辦公室租賃市場穩定,2017年第四季南山廣場完工,辦公室新增供給增加約三萬坪,預估空置率將從8.10%上升至一成以上。另外,國泰置地廣場與南山廣場租金每坪每月站穩3,500元後,將推升未來半年的台北市A級辦公室平均租金上調3%至5%。未來三年內辦公室新增供給量體有限且以自用為主,預期台北市A級辦公室市場呈現穩定上揚的態勢。
房產市場新寵兒 「新古屋」兩種願望一次滿足
2017-06-01
      「買房」應是人生各項花費中最大一筆支出,因為金額龐大又事關終身幸福,所以在看房、買房各個細節上錙銖必較,也許一輩子就買這麼一次房子,怎能不謹慎!對許多首購民眾來說,買預售屋,雖繳款壓力較小,但要承擔成品是否符合當初的圖面規格、建商跳票等風險;買中古屋,雖然眼見為憑,但屋齡老舊,裝潢管線都要重新來過又是一筆費用,要挑到好又負擔得起的房子,還真不容易,挑選人生的第一間房,其實你還有這個選項— 「新古屋」!       「新古屋」顧名思義是介於新成屋與中古屋之間的一種物件類型,屋齡介於5∼10年內、不用大幅整理的電梯大樓或透天別墅,價格是新成屋的7~8成左右。而為何鼓勵想買房的人,多多參考新古屋呢,三大優勢分析如下 : 優勢1:屋況較好而且看得見       新成屋是高總價,低翻修費,甚至有的買新屋送裝潢,其實裝潢早已包進總價裡;中古屋是總價較低,但裝修費用較高,通常新古屋的屋況會比中古屋好,比較不用做大工程的翻修等,間接節省裝潢費,說不定一卡皮箱就能入住。而且新古屋也可以看到物件的外觀與實際室內屋況,與預售屋或新成屋只能看樣品、廣告DM相比,有保障得多了。 優勢2:實用坪效較高      新古屋的實用性,也比新成屋或中古屋來得高。大多數人都喜歡住新的電梯大樓,但新大樓的公設平均高達30%,甚至30%以上,但屋齡10年左右的新古屋,公設比可能只有20%∼30%。若是在同一個購屋區段上,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權狀坪數相同、實際居住空間卻比較大的物件。而且通常10年內的新古屋,大多已有電梯或有社區管委會管理,還有一些較基本的公設,因此在生活實用性上也比無管理的中古屋來得好、來得安心。 優勢3:價格較新成屋低      預售屋或新成屋和新古屋之間的價差約在2~3成左右,但決定價差差距仍在於物件所屬地段及房屋狀況,像在台北市精華區域,新成屋與新古屋的差距就不會那麼明顯,但跳到二、三線外的新北市,價差就會慢慢拉大,對於頭期預算還算充足的首購族來說,是可以尋得好房下手的黃金機會區。       新古屋具備新成屋與中古屋的優勢,讓購屋族不用擔心買太貴和買太舊的問題。   超值新古屋這裡找 : http://www.cthouse.com.tw/   文 by 中信房屋臉書粉絲團-你的達令
房價止跌有譜 購屋策略宜「反守為攻」
2017-05-19
文 / 研究發展室 感覺居住地房價上漲者本次反轉為最多新政府上任屆滿一年,沉寂已久的房市開始出現活絡跡象。根據中信房屋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2 月16 日至2 月24 日,以 IX Survey 專業網路調查機制,回收1,112 份有效問卷,民眾認為房價止跌有譜,上一季民眾感覺居住地房價以下跌者最多,而本季迅速反轉為感覺居住地房價上漲者最多,且高達41.8%,顯示過去被認為走在下跌趨勢線的房價,已經止跌趨穩。 四成民眾認為房價今年落底至於市場最關心的房價何時落底,根據中信房屋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3 月3 日至3 月9 日,以 IX Survey 專業網路調查機制,回收1,000 份有效問卷顯示,認為房價落底時間點在2017 年的民眾達40.8%。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指出,這兩個調查結果,是本季宅指數最值得市場留意的訊號,尤其是有購屋計畫卻還抱持著房價應該還會下跌而觀望的消費者,應該正視這個訊號,並修正看屋策略,反守為攻。 民眾購屋意願較上季增加4.5%兩年內有購屋計畫者, 以及首購族的購屋意願,也都較上一季增加,其中兩年內有購屋計畫者占43.2%,較上一季增加了4.5%;有購屋計畫的受訪者中,首購族高居52.4%,較上一季增加了1.6%。 展望未來 打底正向發展劉天仁提醒有購屋計畫的民眾,在房市蠢蠢欲動回暖之際,就算沒有機會當先知者,也不要讓自己淪為後知後覺者,以免錯失購屋良機。展望未來,劉天仁預估2017 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將在25 萬7千-26 萬5 件之間,雖然仍較年平均移轉件數36萬5 千2 百件為低,成交量較前一年緩步回升,是自2013 年高點下跌以來首度逆勢成長,有望朝向打底的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