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2024-10-30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中譯『橫山家之味』)是由是枝裕合所執導,由阿部寬所飾演,故事敘述著家庭中親人之間若即若離的互動,有輕鬆的一面,也有劍拔弩張的瞬間。同住一個屋簷下,有人期望與失望,有著對親人不在的追憶與感傷。鏡頭很慢,小鎮很小,人口不多,待在家裡似乎就可以聽到隔壁人家說話的聲音,電影告訴我們,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力量,電影中演員不多,也沒有科技手法,但是看完會沉吟許久,不論發生什麼事,個人也好,家庭也好,都要步履不停地走下去!最近演員胡歌也演了一部電影「走走停停」,女主角是高圓圓,和阿部寬一樣,胡歌也是一位失業的大齡青年,迫於北漂的壓力,只能回到老家與父母及妺妹同住,在老家巧遇了舊時同學高圓圓,高是拍紀錄片的,想以其北漂回來的狀態做一深度的報導,卻沒想到反而促成了胡歌把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的夢想。劇本的主軸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個女主角是由自己的母親所扮演,拼湊出來的團隊,沒有經費,就在自己的家裡開拍,父親的角色嚴肅不多言,冷冷地看著一幕幕的故事在他身旁排練,父親沒有反對就是對這個廢柴大齡青年最大的支持了。而後面有意想不到的劇情轉折,足以讓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導演龍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了他希望透過這部電影去探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走與停,不僅代表著前進和停止,也象徵著勇氣和思考。「走走停停」這四個字不是對生活最寫實的形容嗎?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起伏和轉變,胡歌飾演的男主在經歷北漂失敗和家庭變故後,波瀾不驚地接受了生活,選擇和自己和解。電影的最後是他開著車子陷在車陣中,而另一個車道,高圓圓則在另一台車的副駕駛座上,他們看到了彼此都在車流中,沒有交流,卻都在自己的車道中走走停停。和『步履不停』一樣,這部電影也有現代很流行的一個詞叫「鬆弛感」,不是富貴人家,也沒有霸道總裁,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的人,過著平凡的人生,對於成功這二字已經冷感,只想在踏實與温暖中過好每一個太陽升起的日子。人生一路都是走走停停,爬山的路是走走停停,在大漠戈壁徒步也是走走停停,在台灣環島徒步是走走停停,幾十年的工作生涯走走停停,二個人之間的感情也是走走停停,看一本書是走走停停,連寫這篇文章也不是一口氣寫完,也是寫一段之後停頓下來思考,然後再開始!人生的差別是走走和停停的時間有多久,頻率是多少。你現在是『走走』還是『停停』呢?目的地能看到什麼,誰都沒有把握,而『走走』和『停停』是平等的,加起來才是你全部的人生,願你走時帶著微笑,停時不忘感恩!
耳朵經濟新商機 Podcast緊抓育兒通勤族
2020-10-01
Podcast為日常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不需要仰賴螢幕的音訊夥伴,無論是在通勤途中、想放鬆身心或是激發對各種主題的好奇心。近兩年台灣吹進一股Podcast風潮,儘管美國已有半數人口聽過,但Podcast在台灣仍被視為新媒體或小眾市場,聽眾主要來自上班通勤人口或育兒族,利用零碎時間汲取資訊。Podcast易收聽內容多元  台灣偏好新聞節目Podcast一詞源於iPod加上broadcast(廣播)的組合,是一種音訊數位檔案,可以透過數位裝置下載或離線收聽,內容橫跨演講、表演等多元類型,節目的單集時間長度約20至40分鐘。以最早經營Podcast的美國市場來說,截至2019年9月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約1.65億人收聽過Podcast,每週更有超過1億人收聽Podcast。根據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觀察,Podcast有獨特能力去講述娛樂、教育、挑戰內容,或是啟發人們、使人們打破文化障礙並團結在一起的故事。Podcast為日常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不需要仰賴螢幕的音訊夥伴,無論是在通勤途中、想放鬆身心或是激發對各種主題的好奇心。Spotify東南亞工作室的負責人祖札特(Carl Zuzarte)表示,以全球角度來看,最受歡迎的Podcast多為喜劇及犯罪類型的內容。從亞洲角度來看,有些國家如印尼,用戶特別喜歡的節目類型是喜劇、談話性節目及驚悚類型;在台灣,Spotify觀察到用戶更偏好新聞類型的節目。祖札特說,儘管Podcast在台灣相對較新,但各種內容都有發展的空間,將有機會在台灣看到更多不同內容的發展。Spotify鼓勵更多的創作者製作更多內容,以便聽眾繼續擁有更多的選擇。如此一來,不僅為產業帶來貢獻,更驅動整個Podcast生態系統的發展。Podcast受歡迎的原因在於聽眾以短時間導讀的方式,即可深入了解事物主題,不必花太多時間閱讀和觀看新聞,因此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相當看好,將Podcast節目引進串流平台,透過「一站式聲音服務」提供用戶更多有聲內容。上班族育兒族懶人最愛  整合時間快速吸收資訊目前台灣大哥大旗下串流音樂平台MyMusic經營的Podcast節目類型大約分為九類,涵蓋休閒娛樂、心靈成長、聊音樂、產經時事、職場創業、健康樂活、有聲故事書等。根據今年1月Podcast在MyMusic推出至今的點聽數據,其中最受歡迎的類型以休閒娛樂占53%、名人雜談占16%、文化與學習占14%。Podcast聽眾以35至44歲的白領上班族和育兒族為主,由於生活忙碌、時間碎片化,特別需要高效率的資訊吸收方式,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分心做其他事。台灣大新媒體服務副總經理李芃君指出,汲取資訊的方式因為智慧裝置發展,從視覺延伸到聲音。例如智慧音箱、車載裝置、智慧穿戴裝置等,都是聽覺為主的資訊吸收方式,也加速用戶對於Podcast的收聽需求與接受度,間接加速了Podcast內容的發展。李芃君說,由於Podcast創作的技術與設備門檻較低,不像YouTube影片拍攝與剪輯過程較為繁複,且內容分眾多元,近期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有新的Podcast頻道推出。Podcast將重新定義音樂串流平台在價值鏈中的角色,也可期待創造有利於創作者及平台雙雙互惠的商業模式。對於創作者或是媒體平台而言,如何運用即時與熱門話題來搶占用戶耳朵的注意力,協助用戶找到「有價值的聲音內容」,並提供用戶想要聽的Podcast節目與音樂,將用戶留在平台中、提升黏著度,且不斷給予新鮮感,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進門容易修行難  Podcast業主靠熱情苦撐科技部落客林小旭在朋友邀請下,從2018年9月開始與科技玩家KisPlay一起播出Podcast節目《科技酷宅》,近期探討的主題包括手機越賣越貴、防蟎殺菌技術、盜版影音網站楓林網主嫌落網、電動機車Gogoro商用資費爭議等,內容包羅萬象。不過,擔任Podcast節目主持人看似光鮮亮麗,卻要擔心收入來源問題。林小旭說,除了少數節目之外,幾乎90%的Podcast節目都缺乏商業模式。「現在大部分到Podcast的人都是先插旗,也是靠熱情支撐。」林小旭表示,有些主持人跟廣告主討論過合作,卻發現難處是無法掌握觀眾人數,難以評估廣告效益。林小旭認為,當務之急是讓市場知道什麼是Podcast。最近一、兩年在台灣很多人開始嘗試Podcast,因為錄製節目很簡單,只要到iTunes或Spotify去註冊就行,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林小旭也發現,在Podcast上做節目跟YouTube很不一樣,要對著沒有目標的地方自言自語,還要掌握聲音起伏,有時比看著攝影機錄影片更難。對於Podcast未來在台灣的發展空間,林小旭直言「非常大」,因為對消費者和使用者來說,手機追劇是用看的,反而收聽Podcast不會有太多視覺上的負擔。最近台灣廣播電台開始把更多已經播過的節目放到Podcast上,連全台最大的年輕人論壇Dcard都開設專版討論Podcast。林小旭認為,這些現象都顯示Podcast受到的關注度正在快速上升,未來發展潛力可觀。
喝牛奶拉肚子不傷腸胃,但小心鈣質流失得骨鬆
2020-09-01
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對於身體或腸胃部,並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喝下牛奶可能無法完全吸收牛奶的營養,因此可能會缺少鈣質等營養素。 有越來越多人聽過「乳糖不耐症」這個名稱,但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呢?乳糖是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幫助腦部以及中樞神經的發展,也可以加強鈣質的吸收。人體中有一種分解酵素稱為「乳糖」,主要是將乳糖分解成好吸收的葡萄糖與半乳糖,不過,有些人體內的乳糖酶活性比較低,無法分解大量的乳糖,導致乳糖累積於腸胃道中,並逐漸與腸胃道的細菌及水分結合,就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包括腸胃脹氣、腹鳴、放屁、腹部疼痛及腹瀉等。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對於身體或是腸胃部,並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或病症。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患者無法完全吸收牛奶的營養,若本身又不注意鈣質的補充,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等問題。年紀增長,乳糖酶活性遞減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的一生中乳糖酶活性最高的階段,就是在剛出生的時候,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喝牛奶都相安無事,但到了某個年齡時,卻突然出現腹瀉等乳糖不耐的症狀。而一些研究也發現,亞洲人跟北美人的乳糖酶活性最低,所以,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相對也就最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症的話,除了觀察喝牛奶後的反應之外,也能夠透過乳糖耐受性試驗得知。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喝了一大杯牛奶後,常要勤奮地往廁所奔跑,嚴重的人,還可能會影響生活及工作,因此,大部分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在試過幾次喝牛奶而腹瀉的情況後,大多選擇將牛奶視為「拒絕往來戶」,不再喝牛奶。拿鐵或是鮮奶茶易刺激腸道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2、蛋白質以及鈣質等營養素,取得也非常方便,尤其是獲得鈣質相當簡單又輕鬆的方式,再加上每天1杯無糖拿鐵或是鮮奶茶,既能滿足喝飲料的口腹之慾,又可以藉由咖啡因來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多跑幾次廁所除了不方便之外,倒還有清腸胃的好處,因此,並不特別避忌喝牛奶或喝添加了牛奶的飲品。但是,以大家最常喝的拿鐵來說,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會刺激腸道蠕動,可能會引起腹瀉症狀,乳糖不耐症患者喝拿鐵後,會因為乳糖及咖啡因的加乘作用,跑廁所的次數可能比單喝牛奶時來得多。喝牛奶不腹瀉2招劉怡里表示,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透過每天持續喝牛奶的訓練,來誘發乳糖酶的活性,一般約1~2週就能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只要中斷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喝牛奶,下回再喝,又要重頭開始,重新經歷腹瀉、脹氣等不舒服的階段。因此,若想以喝牛奶來獲取適量的營養素,為了避免腹瀉症狀發生,建議患者喝牛奶時遵從以下方式:1.少量多餐:營養建議人體每天攝取1~2杯牛奶(1杯約240c.c.),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分次喝、每次的份量不要太多,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以降低乳糖不耐的症狀出現機率。患者份量拿捏以喝完不會拉肚子為準,可依照自己身體能承受的程度來做增減。2.不要空腹喝牛奶:只喝牛奶會讓身體強迫吸收乳糖,而增加腸胃負擔,應與其他食物一起飲用。 這些食物也能取得鈣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牛奶是鈣質主要來源之一,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喝1.5~2杯低脂牛奶(1杯240c.c.,約含240mg鈣質),但若是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反應較大,嚴重影響造成生活不便,建議患者減少喝牛奶的機會。建議可以發酵乳、無糖優格、優酪乳或起司等乳製品來取代牛奶,另外,也可以透過其他天然食材獲取足夠的鈣質或幫助鈣吸收,例如豆類及其製品、芥蘭菜、小白菜、黑芝麻、腰果、小魚乾等動植物性食物中皆含有豐富的鈣質,乳糖不耐症患者應多方攝取,以補充不足的鈣質。
健康吃冰,消暑氣、透心涼
2020-08-01
悶熱的夏天,來碗健康冰品,最透心涼、消暑氣!吃一吃甜點,則能讓煩躁的心轉變為愉快的心情。但是,吃冰、吃甜點,也可以吃出健康嗎?炙熱的天氣,讓人不禁想大口大口的吃冰或甜點,不過,吃冰及甜點對身體好嗎?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雖然夏季吃冰及甜點可消暑解熱,不過若吃的方式不對,可是會造成肥胖、蛀牙、痛風、脂肪肝等問題。這4種時期不要吃冰吃冰是許多人夏天必備的飲食習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冰。程涵宇說,如果女性適逢生理期、有感冒症狀、消化功能不佳,以及空腹的情況下,最好都不要吃冰。1.女性生理期:當女性剛好處於生理期間,或者生理期前後一週時,因為體質的關係,最好不要吃冰品,否則容易造成子宮不正常收縮,引起經痛的現象。 2.感冒時期:尤其是患有呼吸道不適的人,比如咳嗽、氣喘、氣管收縮等症狀的族群,也不適合吃冰。有研究報告針對小孩喝冰水的研究指出,當喝下冰水後,高達47%的孩童會出現咳嗽、肺功能下降等氣喘現象,原因就在於在喝下冰水後,刺激原本溫熱的食道所致。3.消化功能不佳時期:當快速喝下1杯冰水,或是吃進1大球冰淇淋時,胃部的溫度會由37℃快速降至20℃以下,胃蠕動功能也就減緩,約需半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讓胃部重新回復為溫暖的環境,這時消化功能才能逐漸恢復正常,因此,用餐時最好不要同時喝冰品,否則可能會造成胃脹、消化不良。4.空腹時期:當空腹吃冰時,冰品會直接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道的不舒服,如果真想吃冰的人,建議應先讓胃部墊點食物後,再吃冰會比較好。此外,程涵宇提醒,一般市售冰品,多半加進過多的糖分及油脂,經常攝取會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蛀牙等問題;尤其是糖分的攝取,不僅吃多無法讓人提神,反而容易造成大腦運動遲緩。因此,原本就患有慢性病、肥胖、蛀牙嚴重或精神不佳的人,不建議吃過甜的冰品及甜點。這9種人,放心健康吃冰、吃甜點大家常說吃冰、吃甜點對身體不好,不過某些情況下吃冰或甜點,反而能促進健康!究竟哪些族群健康吃冰、吃甜點,能恰到好處? ●平時沒有額外吃糖的人如果平時真的很少吃到額外的糖分,也沒有攝取含糖飲料、零食的習慣,且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每日都攝取5蔬果的健康寶寶,1週可以吃1次冰品或甜點,因為偶爾讓自己吃進較高糖分的冰品或飲料,能夠刺激大腦愉悅,有助放於鬆心情。●很少吃水果的人每天水果攝取量不足的人,如果喜歡吃冰品,建議點「綜合水果冰」,在享受冰品的同時,也能補充身體不夠的維生素C,以及天然蔬果的植化素等抗氧化物質。●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年紀大的長輩因為老化的問題,牙口狀況不是很好,可準備「紅豆冰」或「八寶冰」等穀類甜品,幫助長輩補充全穀類的蛋白質與維生素B群,最重要的是,軟軟爛爛的甜品,老人家也比較容易咀嚼,吸收效率會較快。●便秘的人如果是因為膳食纖維與水分攝取不夠而引起便秘的人,建議可以點綜合水果冰或天然的百香果冰,增加體內的膳食纖維,有助排便。●口腔潰瘍、牙齒痛或拔牙的人當口腔因為牙齒、黏膜潰瘍或是拔牙引起的疼痛時,建議吃點天然冰淇淋或是清冰,有助於麻痺神經,消除疼痛。●運動的人在劇烈運動的情況下,如果能適時的補充有調味的水,或者是比室溫還低的飲料,能夠加速體內對水分的吸收,尤其是冰水的補充,能讓水分快速通過胃部,到達腸胃道也能快速被吸收,讓身體快速降溫,提升運動時的耐力。●經常使用3C產品的人經常使用3C產品的人,眼睛老是有酸脹感,可以點個芒果冰,補充身體需要的葉黃素與維生素A,有助於保護眼睛的功能。●減肥的人想要減肥的人,建議來碗抹茶冰,但前提是不放糖或減糖!原因在於抹茶能夠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濃度,並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濃度。國外研究也發現,茶類含的兒茶素,有助降低體脂肪,提高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因此,濃度足夠時,能夠用來控制體重、降低體脂肪,以及改善身體的BMI指數。●慢性腎臟病人腎臟病患必須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量,就很適合選擇粉條、粉圓、QQ圓這類的低氮澱粉類食物,原因在於蛋白質會讓身體代謝為含氮廢棄物,再經由腎臟排出,如果腎功能不好的情況下,含氮廢棄物便會推積在血液中成為尿毒,增加腎臟的負擔。 手搖杯冰飲,越喝越渴!喝杯手搖飲料最解渴?大部分人口渴時,習慣在超商買含糖飲料或買手搖杯飲料來解渴。程涵宇認為,很多含糖飲料糖分超過10%以上,反而會「越喝越渴」。因為當糖分進到身體,造成細胞外滲透壓變高,身體需要更多的水分來平衡體內糖濃度,進而引發飲水中樞的興奮,所以,才會喝了更渴。
飲食運動6招,維持好肌力!
2020-06-01
由於酸痛主要是因為肌肉過度或是不當使用所造成的傷害,抑或是代謝廢物累積、修護不足而引起,因此,肌力和耐力的訓練與增強需要同時併進,才能有效預防酸痛上身。其中,日常飲食和規律運動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提供以下幾個簡單的大原則供民眾參考:1.「趨吉避凶」的飲食觀念可均衡攝取含「亞麻油酸」的抗發炎食物,像是核桃、大豆、杏仁、芝麻、黃豆、綠色蔬菜(菠菜、芥菜等)、深海魚油、椰子油等;同時要盡量避開含「花生四烯酸」較燥熱、容易上火的「促炎」食物,例如花生、腰果、陸上動物脂肪等,促炎類食物容易誘發活化肌肉內的疼痛受器,而產生肌痛症。2.吃新鮮當季、烹調要注意建議優先選擇取得方便的新鮮當季食物,同時也要注意烹調方式,像是油炸、醃漬、烘乾過的食物,對增強肌力通常有害無益,身體比較容易累積較多的氧化壓力和亞硝酸壓力,例如新鮮的肉當然會比做成香腸的肉製品來得優質。曾有一種「香腸型頭痛」,在美國稱為「熱狗頭痛」,原因就在於香腸、熱狗這類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會刺激肌肉疼痛的受器,自由基會降低人體中血管舒張物質的利用率,同時使得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肥大,導致血壓升高,簡而言之也就是亞硝酸鹽引起的疼痛,因此建議避免吃過量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烹調也要避開會造成亞硝酸鹽比例飆高的如火烤、油煎等方式,建議像這類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等食品,用蒸的方式有助於降低對身體的危害。3.攝取優良蛋白質及足夠熱量除了從新鮮肉類、黃豆攝取每日所需蛋白質來源,補充足量的胺基酸可幫助蛋白質增快吸收速率;另外,天然食物如牛肉、豬肉、魚肉、蛋都能攝取到「支鏈胺基酸」,以及可從魚、肉類攝取、尤以牛肉和鮭魚含量較豐的「肌酸」,都是人體骨骼肌力的重要能量來源。日常三餐均衡攝取足夠營養素及熱量,並選擇新鮮的魚肉蛋奶豆類,採用健康烹調方式,就能維持個人基本所需肌力。4.維生素B、C、D、鋅助抗氧化各種維生素中又以維生素B9的「葉酸」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人體製造DNA、RNA及製造細胞分裂需要的胺基酸代謝時,都必須用到葉酸,由於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酸,因此葉酸屬於人體必需補充的維生素。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的鋅,則是連接膠原蛋白的輔酶;而肌肉收縮需要足量的鈣質,經常抽筋就可能是因為鈣離子不足;維生素D最好的補充方式首推適當日曬,亦可從食物中包括菇類、酵母、木耳等獲取,若是天然攝取來源不足,再考慮額外補充。5. 運動建議「少量多餐」依照國健署公布的日常運動原則,主要是從心跳換算各年齡層適合的運動「強度」,必須做到「中強度」運動才能達到所謂的治療效果;針對運動「頻率」,最新研究建議,運動時間最低維持10分鐘可達治療效果。建議民眾從這兩大原則著手,選擇適合自己且可以規律進行的中強度運動,不管是走路、跑步、騎單車等等。以20歲為例,心跳達130下、中強度運動、每次持續10分鐘即能累積運動效果,每週大約累積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或是每週達6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再依個人可運動的時間分配進行「少量多餐」的運動頻率,以維持並鍛鍊足夠的肌力和耐力。6.運動前後補充足量「薄鹽水」若擔心運動過後代謝廢物堆積導致肌肉酸痛,不妨從改善運動方式著手。如降低「離心運動」的頻率和時間,像是登山的下山行程採分段進行(上山是向心運動),下山時走一小段就休息一下,以減低遲發性肌肉酸痛或是肌肉拉傷的風險,同時記得補充「薄鹽水」幫助肌肉修護。許宏志提醒,許多中強度運動做起來感覺相對輕鬆,不太會流汗,民眾容易忽略補水的重要性。許宏志建議運動前後可以薄鹽水取代白開水,因為白開水滲透壓較低,很多人會越喝越利尿,反而可能導致水分流失。薄鹽水亦可預防運動後因缺水或電解質不平衡所導致的抽筋問題。
超神奇!小蘇打粉9 大妙用
2019-05-13
圖 . 文 / 常春月刊 小蘇打粉妙用多,舉凡居家食用、烹煮、個人清潔、美容、消毒、清洗……,幾乎都少不了它,到底它有哪些神奇妙用呢?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小蘇打粉?小蘇打粉的化學名為「碳酸氫鈉」,是白色的細小晶體,在50℃時,可以分解為碳酸鈉、二氧化碳及水,溶於水後呈現「弱鹼性」,屬於天然無毒的存在。 小蘇打粉是什麼?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因為小蘇打粉的種種性質,讓它在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用途。譬如食品工業上,它可以當成發酵粉的一種原料,可以幫助糕餅、蛋糕、饅頭更加的蓬鬆;在醫療上,因弱鹼性的性質,也可以用來中和胃酸,治療胃酸過多的症狀。小蘇打粉在居家清潔使用上最廣泛。一般家庭油污,多半是食材的動物或植物油產生的物質,油脂不溶於水,但它的脂類官能基可以跟鹼性的小蘇打作用,形成可溶性的物質,一起被水沖走,所以,小蘇打粉可以用來溶解大部分的油污,常被當成居家或廚房的清潔法寶。 小蘇打粉區分為食用級與工業用小蘇打粉天然無毒的特性,經常被環保人士推廣,不過,市面上依據小蘇打的鹼性程度高低,可區分為食用級與工業用的小蘇打粉,民眾可要睜大眼睛別買錯了。食用級的小蘇打粉,pH 值約為8.1,可用來當成烘焙、清洗蔬果及碗盤;而工業用的洗滌小蘇打粉,pH 值為11,因為鹼性較高,直接接觸皮膚會造成刺激,所以,使用前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 小蘇打粉9大妙用1、做餅乾或麵包等烘焙產品食用級的小蘇打粉,經常被麵包糕點類的食品,拿來當成膨鬆劑,這是因為烘焙過程中,小蘇打可以釋出二氧化碳,能讓糕點成品變得更蓬鬆、更軟,讓口感更好。食用級的小蘇打粉在產品外觀上很好辨認,英文寫的是「baking soda」。若用來當成肉類軟化的工具,其實也只要一點點,過量會有吃肥皂的感覺。2、清洗蔬果殘留小蘇打為弱鹼性,常用於食品中和酸性物質,最常見的是農藥,因為農藥通常都是呈酸性,可以藉由小蘇打粉這種鹼性物質,來酸鹼中和,達到去除農藥的目的。不過,陳詩婷提醒,利用小蘇打粉去除農藥固然有用,但還是別忘了使用大量清水沖水的步驟。3、居家清潔可以在500c.c. 的溫水中,加入2 大匙的小蘇打粉溶解,裝入噴霧容器中,適用於居家各種清潔,像是廚房常存在的油污和水槽的水垢,或是有擦不掉髒污的流理檯、瓦斯爐檯面,甚至是排水口,都可以噴小蘇打水幫助軟化污垢,溶解油污,達到清潔的作用。另外,家裡各處的清潔,如房間、玄關、地毯、榻榻米、紗窗、窗戶、餐桌、地板等任何有髒污、油垢之處,噴灑小蘇打水後,靜置1 分鐘,再用吸水海綿擦拭,都可以達到很棒的清潔效果。4、清潔燒焦鍋具燒焦的鍋底最難清了,其實不需要用力刷,當鍋底焦黑或是電鍋鍋身泛黃,可以倒一些食用的小蘇打粉在鍋內,放入一些水,混和略為濃稠,用小火煮沸,或是將電鍋按壓加熱,熄火靜置一夜後,就可以很輕易的刷洗乾淨,不需要用什麼力氣。5、天然除濕劑小蘇打粉有很強的吸濕性,空氣中可以吸收水分結成硬塊,建議購買工業用的小蘇打粉即可,作法是將小蘇打粉裝在罐子裡,蓋上透氣的布,放在房間角落、衣櫃下方、廚房櫃子、冰箱等容易潮濕的地方,吸收家裡的濕氣;而且結成塊的小蘇打粉不要丟棄,仍有利用價值,可以用來擦地等打掃清潔之用。6、去除陳年油污陳年油污最難清,使用多強效的清潔劑也很難清乾淨,其實只需要在油污處撒上小蘇打粉後,再噴灑白醋水在小蘇打粉上,靜置5 ~ 10 分鐘,可以看到小蘇打醋水慢慢溶解掉油污,接著拿抹布擦拭,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去除陳年的油污。7、廁所髒污若遇到馬桶陳年髒污,可以使用小蘇打粉均勻撒在馬桶上,再噴上白醋,靜待10 ~ 15 分鐘,最後使用長柄刷去除污垢,用水沖洗即可乾淨;而使用小蘇打白醋水清洗廁所的磁磚,還具有防霉的作用。8、洗衣服衣服是不是越洗越黃?其實在洗衣機中浸泡衣服時,除了加入洗衣精外,還可以加點小蘇打粉,能夠幫助衣物的潔白,而且也可以讓顏色比較鮮豔不退色。另外,有臭味的襪子、汗衫等衣物,加入小蘇打粉一起清洗,還可以去除汗臭味,讓洗好的衣服比較清爽。洗衣槽的清潔用小蘇打也很有效。建議每一個月做一次洗衣槽的清潔,一次加入一小包的小蘇打粉,洗衣槽滿水後,啟動洗衣機攪動功能5 分鐘,關掉靜置一夜,隔天會發現髒污一一浮現,最後按照正常的洗衣程序清洗即可。9、去除鞋臭可以將小蘇打粉少許的撒在鞋子裡,因為小蘇打粉不僅可以除臭,還可以除濕,尤其是撒在常穿、容易有異味的靴子、運動鞋等鞋子裡,可以讓鞋子比較乾爽,也比較不會有香港腳。  
啟動評估 提供民眾受損建築自主檢視方法
2018-02-12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內政部營建署表示,2018年2月6日花蓮強震,造成部分建築物毀損,營建署已請花蓮縣政府會同建築師公會、土木及結構技師公會於2月7日成立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服務團隊約50人,可派遣專業技師及建築師於短時間內針對受損建築物之損害程度進行初步緊急判定,以告知民眾是否暫時停止使用該建築物。民眾如發現家中建築有明顯損壞或透過自主檢視確有危險,可向花蓮縣政府通報,上班時間請撥該府建設局使用管理科專線038-230510,下班時間請撥1999,亦可直撥防災應變中心038-462-119#6108。 為了降低民眾對於自家安全之疑慮,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ncree.org/SafeHome/ncr07/ncr1.htm)已提供屋舍震後檢查方法,民眾可透過房屋外觀、柱子、梁、牆、樓板等自主檢視,了解房屋危險程度。如果建築物有傾斜或下陷,梁、柱、牆鋼筋外露或有連續的X形、V形、斜向、水平向、垂直向裂縫,該建物結構可能有崩塌的危險,請立刻離開屋內;但如果只是細小或不規則的裂紋,則不影響建築物結構安全,請民眾不必過於恐慌,惟仍可請縣政府派員查勘。 截至2月9日12時,花蓮縣政府集結約50名專業人員,已受理60件受損建築物通報,其中5件受損嚴重建築物張貼紅色危險標誌,並將陸續安排評估作業,以確保民眾居家安全。
安全家居 注意瓦斯安全,平安過年!
2018-02-08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春節即將來臨,近來又有寒流來襲,北市產業局呼籲市民多留意瓦斯使用安全,請務必遵守三原則:一、「瓦斯管線設備正常,瓦斯不洩漏」;二、「接受天然瓦斯公司2年1次免費定期檢查」;三、「熱水器或瓦斯爐具設置地點通風,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為了確保市民天然瓦斯使用安全,提升民眾預防事故警覺心及改善不安全的使用環境,產業局於2017年12月起,即派員協同北市轄內4家天然瓦斯公司,實施用戶管線設施定期檢查及宣導用氣安全,並針對檢查不合格或高風險用戶予以勸導改善。目前最常見熱水器裝設位置問題,家中熱水器應安裝於建築物外牆,或有開口且與戶外空氣流通的位置,如安裝位置無法符合要求,則應裝設熱水器排氣管,將廢氣排到戶外,切莫安裝於通風不良的空間,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除2年1次免費定期檢查外,天然瓦斯用戶可申請裝設全天候居家安全守衛「微電腦瓦斯表」,每天只要1.3元就可擁有三項強大功能:一、漏氣遮斷:「細微漏氣,發出警訊;大量漏氣,立即遮斷」。二、超時遮斷:「使用瓦斯超過正常使用時間,立即遮斷」。三、地震遮斷:「瓦斯使用中遇5級以上地震,立即遮斷」。 民眾如欲申請換裝,請洽轄區天然瓦斯公司:大台北區瓦斯公司2768-4999分機333(中正、萬華、大安、中山、大同、松山、信義)陽明山瓦斯公司2894-8686分機101(士林、北投)欣欣天然氣公司29217811分機224(文山)欣湖天然氣公司27913491分機112(內湖、南港)
強震來襲,建築安全挑戰能過關嗎?
2018-02-06
【MyGoNews林蕭又安/綜合報導】連日來台灣各地地震不斷,氣象局統計,總計2天已近50次地震,尤其是2月4日晚間近10點,當大家準備就寢時,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搖晃維持時間相當久,幾乎全台有感,而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也預測「2018年起,可能每年都會有20起強烈地震」,在這二月初的寒夜不禁令我們想起兩年前也是農曆過年前夕發生的台南地震,造成唯冠大樓倒塌,成為台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相信到現在提到「921大地震、台南206大地震」,大家心中還是餘悸猶存。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百年難得一次的意外,不用太杞人憂天,但是,台灣地處地震帶,大小地震不斷。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曾經表示,台北若發生6.3級地震,會有4000棟房子倒塌。根據國家地震中心的研究,也更再再證明他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台灣地震頻繁,而大台北地區住宅密集,超過三、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不少,雙北市合計有94.7萬戶;坦白說,其防震係數不夠,一旦發生規模6.3級的淺層地震,半倒加全倒的房子,將難以想像,台灣是無法承受這麼大的災害的。  回想921大地震時,有很多房屋就像積木一樣,倒的倒、塌的塌,甚至有些大樓還硬生生地從中間斷成一半;或倒向隔壁棟,使其他房屋像骨牌一樣連著倒;或者是樓上直接壓扁一樓的,造成二樓變一樓的可怕景象;甚至上面樓層和下面樓層的柱子分開的,形成一樓還在,二樓以上傾斜的各式各樣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同樣的,近年來各國地震頻繁,且有越來越嚴重的狀況,都是近年來讓人難以抹滅的創痛印記。地震是非常可怕沒錯,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當地震發生時,在同樣一個地方,為何有的房屋會倒塌,有的卻不會?其實答案就在於──房屋結構安全! 一棟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一定要同時擁有安全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也唯有如此的建築才有可能成為真正讓民眾住的安心的好宅。很可惜的是攸關建築安全最重要的鋼筋工程部分,目前業界的鋼筋綁紮施工圖繪製,仍都是由師徒制傳授下來,絕大多數工人不懂結構設計力學原理,所以不會去思考鋼筋如何綁紮定位才是最安全、最正確的,一般大多認為只要數量夠、沒有偷料,應該就可以符合結構安全標準了。且在現今傳統工地現場施工,也大都是由工班來決定施工品質,且大多施工人員一味的只求好施工;再加上工班年齡老化、技術工人愈來愈少;房子越蓋越高,相對的施工品質卻更不易落實,這些就是目前建築業界所要面對的最嚴峻問題,也是非常迫切重要改善的地方。而最明顯的例子則是921大地震中,多數房屋倒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鋼筋未按照規定的設計圖說做標準尺寸加工與正確位置綁紮,這也證明了鋼筋加工、綁紮及定位的重要性。 而至現今傳統營造工地最常發生的品質缺失,仍是為了工地工人好施工,鋼筋定位綁紮不確實、錨錠強度不足,再者為柱子的耐震箍繫筋沒有按照圖說法規規定採用135度標準彎鉤確實鈎繫柱主筋。大家都知道鋼筋綁紮工作最重要、最費力、最費工,但因為鋼筋埋在混凝土裡面,交屋時看不到,所以也最容易產生人為輕忽的疏失,導致施工結果無法符合結構力學設計的要求。故工地施工品質透明化是值得大家重視及推動的一個重要課題。  房屋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筆資產,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房屋的貴重,不在於數千萬元的房價,而在於保護生命安全。試問:我們還需要再等到下一次的大地震來襲後,再驚覺一次建築安全不可再輕忽嗎?呼籲民眾建築安全的重要性需要立即被重視,推動「建築安全履歷」的建置與落實,增加消費大眾對於建築安全品質的認識,可以讓消費者未來在選屋、購屋、換屋時,不只注重地段、價格、美觀,也要重視施工過程的各項記錄,因為看不見的地方才最重要,也是對建築安全影響最深的。 一棟安全耐震的好宅必須要有穩固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並兼顧施工性的最佳化設計,且藉由地震的失敗案例來加強建築的結構安全,並由一個能完整整合結構規劃設計與施工品質技術的團隊及良好的施工品質,才能讓建築安全更加有保障。故大家日後在建造或選購新建物時,應該能更加重視好的結構安全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以確保建築之安全,讓大家都能買的安心住得放心。(本文由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