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降息預期飆升 股市準備大飆?
2025-08-30
自從川普上任後,不斷極力主張求聯準育降息:背後主要因為國債壓力與經濟政策考量,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6.7兆美元,利率每下降一個基點(0.01%)可節省美國政府約1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若能降息1碼以上每年就可以節省數百億美元,為其他政策騰出更多的財政空間。此外,與近期關稅政策有密切關係,市場推測川普希望透過降息,壓低企業融資成本,減緩直接轉嫁給消費者的壓力。降息預期大幅攀升  多項指標點出方向美國聯準會(Fed)於7月底會議決議將利率維持在4.25%至4.5%的區間不變,連續第五次按兵不動。然而,近期一連串經濟數據顯示,Fed可能不得不啟動降息循環。通膨方面,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相較上月僅小幅上升0.1%至0.3%,但市場預期關稅對物價的真正衝擊,約需3至6個月才會更為明顯浮現。其次觀察7月非農就業數據,新增就業人數懂7.3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萬人,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失業率則微升0.1個百分點至4.2%。此外,5、6月數據更創下疫情以來最大幅度的下修,顯示美國就業市場已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受此影響,FedWatch顯示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快速升溫,公布前降息機率為68.1%,數據出爐後跳升至90.1%,其中累計降息兩碼的機率也攀升至89.9%,反映出勞動力市場成長可能已陷入停滯。除了經濟數據外,聯準會內部也出現關鍵變化。上回利率決策會議中,有兩名理事罕見投下反對票,主張立即降息,顯示內部對降息時機十分分歧。另一方面,理事庫德勒突然辭職與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任期將於明年5月屆滿,川普將有權利提名新任主席與理事人選,後續顯示在決策層中對未來利率政策方向擁有更大的主導權。股、債、美元後續走勢會如何?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快速升溫,推動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跌破4.3%。由於債券殖利率與價格呈反向關係,殖利率下滑意味著債券價格上漲,也為債券市場帶來新的投資契機。近期外資不僅大量買進與台股相關的ETF與債券,台積電更在6月初加碼購入2540萬美元,以金融債為主的公司債,顯示資金正加速流向債券資產。通常,降息會導致美國利率下降,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吸引力減弱,投資人可能將資金轉向利率較高或風險較大的資產,使美元匯率承壓走低。然而,在川普關稅政策推動下,各國紛紛加大對美國的投資規模,累計金額達數千億美元,推動未來增加美元需求,對美元形成一定的支撐力道,彼此抵消甚至反轉降息帶來的貶值壓力。在股市方面,降息通常有利於資金流向股票市場,並推動投資人轉向風險較高的資產。歷史經驗顯示,降息後市場上漲的機率偏高,其中以高科技產業受惠最為明顯,成本下降可加速研發與擴張,提升未來成長預期。然而,降息往往伴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投資人仍需關注後續的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降息動作不致太激進摩根大通(小摩)指出,美國勞動力需求已顯著下滑,這是經濟衰退的早期警訊。穆迪(Moody’s)則認為,多項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可能正處於衰退邊緣,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市場方面,降息預期升溫,部分機構推測今年可能出現3次降息。不過專家觀點較為中性,認為就業市場狀況「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目前屬於「軟化」而非「惡化」借段,因此降息循環將以適度步伐進行,不太可能採取激進的大幅降息。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理財周刊》1303期,2025.08.15出刊。
大台北近期趨勢
2013-12-04
郊區新北大增13.3%  土城、淡水、汐止新建案行情創新高近期大台北郊區屢傳創高價建案。華固建設在土城首次推案,開價突破6字頭;鄉林建設在淡水紅樹林新推案,也開出頂樓戶7字頭行情,潤泰建設在汐止開出6、7字頭的豪宅價,都創下區域行情新高。大台北郊區新建案持續創高價,主要都是具有知名度的上市建商前往推案,不僅帶動區域行情,也吸引原本台北市中心的老客戶前往購屋。市區北市課豪宅稅 鎖定北市約3200戶 近2年交易豪宅 一律實價課稅明年財政部 房地產查稅重點●豪宅:.訂定台北市為豪宅查稅示範區,列管158棟、3200餘戶.列管期間近2年交易一律按『實價』課徵售屋所得稅.每季申報成效.逃漏稅罰金為補稅金額的1倍,如漏繳300萬稅金,須補繳300萬加300萬罰金,共600萬元●預售屋:積極查核紅單交易課徵所得稅●頻繁買賣自用住宅:一年買賣超過6次以上※註:豪宅定義為每戶『總價8000萬以上』、『每坪100萬以上』或『每戶80坪以上』;若每棟房屋符合前述兩項條件的『戶數達70%,就整棟列入』結論1.市區精華區塊建商在無地可蓋的情況下,建商必定往外向郊區發展,並且挾帶品牌優勢,在當地創下新高價,所以郊區中古屋低總價、低單價的案件將逐漸絕跡,有便宜的物件先買先贏。2.市區的豪宅及大坪數電梯產品,未來受限於政府打房及查稅,買盤會較保守,但小坪數電梯產品,以及低總價近捷運老公寓將會是未來市場主力,所以同樣低總價產品在市區,也會是明年房價補漲的主流產品。明年房價六大支柱長虹建設董座李文造近期發言認為:低利、通膨、游資、供需、稅率以及經濟持續成長等六大支柱支撐下,房市將持平或微漲5%。結論1.美國失業率未改善,QE3不會那麼早退場,國際間仍是走寬鬆貨幣政策,國內央行明年有望持續維持低利。2. GDP經濟成長率今年預測將不保2,明年也不樂觀,所以預計央行不敢隨便升息,會戰戰兢兢地觀察國內景氣表現好壞才做決定,在景氣變動大的情況下,游資必然往最穩健的房地產跑,所以在低利環境及游資過多的情況下,明年房市仍相對穩定,現在就是房價最穩定最適合進場的時候。
QE3若退場,熱錢走了 台灣房地產會跌?
2013-11-21
先問台灣房地產到底是自己人買比較多,還是外國資金?首先-外國人買台灣房地產條件 需享有完全平等互惠之國籍人士,可無限制的購買台灣不動產;詳見「外國人在我國取得或設定土地權利互惠國家一覽表(連結 http://www.land.moi.gov.tw/filelink/797c-1.12.pdf 其實台灣房地產,外國人買得真的非常非常少(如下頁表格),每年約1000件(2013年全台買賣移轉件數估36.8萬件),所以熱錢影響股匯市較多,買房地產少,因此談論QE退場,房地產投資會變少,台灣房價會崩的理論其實不成立。那陸客買台灣容易嗎?陸客買房限制--大陸自然人買台灣房地,3年內不准出售,1年最多只能住4個月,限制頗多 ü   申請耗時 包括港澳人民的外籍人士在台買屋,只要符合「公平互惠」原則即可,不限買賣移轉時間,雖然2009年6月30日,政府也開放大陸地區人民可在台購買房地,但對於住宅卻有買進3年不能移轉的限制,加上購屋審核流程費時1至2個月,目前仍未能有效吸引陸客大舉來台買房。 利多:現在陸客在台停留的時間,從過去的1年最多不超過1個月,延長至4個月,且可以買進商辦、廠房與自用住宅等,且也取消申報資金來源的規定。但…ü   3年不得移轉ü   貸款限制外籍人士在台購屋申請貸款,銀行會要求須有另一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擔任保證人,且多數屋主的申貸成數可達6~7成,但若是陸客身分,按目前法令規定,最高核貸成數不超過5成。 綜合以上1.台灣房屋自有率約85%~88%,受外來資金影響較少,這樣的情況下,國際熱錢退出亞洲市場時,對台房市反而影響不大,影響較多的是股匯市,房地產仍然穩健,可中長期持有。2.而陸客來台買房限制多,目前仍不是影響台灣近年房價上漲的主因,這樣封閉的買盤,其實房價反而相對穩健,不易受國際事件影響。 結論1.台灣房屋自有率高,受國際熱錢波動小,房價相對穩定,可中長期置產投資。2.海外不動產實際投報率在扣除隱含費用後須打折,建議買方先佈局台灣房地產,有多餘資金才考慮海外標的或股票基金。3.近期財政部宣布奢侈稅維持兩年不變,在GDP成長率不保2的狀態下,政府打擊房地產的力道會減少,畢竟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不會過度打擊。4.今年全台整體房市成交量已較去年同期成長11.8%(根據內政部買賣移轉棟數統計),顯見一般民眾買房需求仍在,近期房價仍可望維持然溫和成長,現在房價穩定,反而是最好的進場時機。
海外不動產 投資成本比較
2013-11-21
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網站公布2013年第二季房價變動調查,亞太地區領漲全球,其中台灣以14.5%年增率衝上亞軍,單季成長更以漲幅7.33%高居全球第一,大演多頭行情。但北市租金投報率平均1.57%則是全球最低,反觀美、日、東南亞國家,因房市、匯率政策或經濟快速成長,投報率相對亮眼,民眾因而興起海外置產潮。 根據以上調查後,許多買方也開始認為投資海外比投資台灣好,因此不想在台灣買房,究竟這樣的問題如何破解呢?海外不動產的投報率真有如此驚人,可以到實收5%以上?以近期最夯的日本與馬來西亞來說明,投資這兩處是否還有其他的稅費成本呢?日本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物業公司代租管理費用  每年租金的10%租賃所得稅每年20%中古屋可能每3~5年需定期提撥修繕基金屋主來回管理機票錢購屋時買方服務費3%可能有匯損:近兩年,日本政府實施日圓貶值救出口政策,日圓近期已大貶三成,在一年多前用台幣換日幣買日本不動產的台人,則現虧三成。 所以在扣除以上成本下,本來設定5%投報率物件,實際則至少須打七折或更多,若再加上日圓大幅貶值,又賠掉了三成房價。所以高投報率數字背後,其實仍有其風險存在。總評:日本經濟泡沫後,房價長期維持不變,適合保守的收租客,較難賺取房價增值的價差,而選擇投資台灣房地產的好處是,要找到三年內至少漲10%物件,認真挑,其實不難。 馬來西亞房地產投資的其他成本最大費用:每年租賃所得稅26%買方印花稅約1%~2%2年內出售房屋且有獲利,繳交資本利得的15%作為交易增值稅;若是2年至5年售屋,獲利部分則得繳交10%的資本利得稅,5年後賣屋就免繳馬國買賣合約律師費1%總評:馬來西亞物件,租賃所得稅高達26%,加上其他費用,實際投報率也同樣要再打七折,且因為五年內買賣要課資本利得稅,不適合極短線或想兩三年內就賣掉的投資買方。 綜合以上1.若北市能找到三年內可以漲10%以上的物件(認真挑,真的不難),應該買,不用考慮投報率低的問題,因為反觀日本房價20年沒什麼變化,身為外地台灣人,投資資訊相對當地日本人薄弱,要在日本找到會漲價的物件,比自己長年在台灣看房子挑有潛力的物件困難。2.若您在台灣外能找到投報率2~3%以上物件(相信還很多),其實不比投資海外不動產差,應該買台灣。
投資買盤創新高 Q4房市量增價穩
2013-11-14
文 / 行銷企劃部50歲以上及退休族 買房意願 創史上新高第三季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中發現,從購屋『年齡層』及『行業別』來看,『50 歲以上』及『退休族』的購屋計畫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其中50 歲以上有購屋計畫者,第三季來到47.1%,較第二季增加2%;而退休族進場買房的意願也由第二季的4.4%,大幅倍增到第三季的8.9%( 如附圖1 所示)。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表示,50 歲以上的族群,資產普遍較年輕人雄厚,所以在全球景氣多變的環境下,這些有錢人會選擇將部份比例的資產配置在不動產上,例如買來投資或留給子女用,形成50 歲以上的族群購屋計畫創下史上最高,至於其他年齡層如『40 到49歲』、『30 到39 歲』及『20 到29 歲』,購屋計畫則隨著年齡層下降,顯見年輕人買房愈不容易,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刻不容緩。而退休族本季購屋計畫也由4.4%,大幅提升8.9%,顯見退休族手握現金的,第三季有逐步把資產往不動產配置的趨勢,這也表示,自從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投資基金、股票的績效表現波動頻率過大,都不如投資不動產來得穩健,所以退休族在保全資產的前提下,必須將資產投入一個最安全的避風港,此時不動產就成為首選。<附圖1> 宅指數各年齡層及各行業別第三季的購屋計畫不動產 連19季蟬聯抗跌保值第1名鄭余正全進一步說明,第三季宅指數調查中,最抗跌保值的標的物仍是不動產,比例達43%( 如附圖1-1 所示),已連19 季蟬聯最抗跌保值標的物第1 名,而選擇『保留現金』的比例達19.1%,排名第二,連兩季超越保險及黃金,顯見民眾對未來景氣仍有疑慮,所以除了投資不動產外,寧願保留更多現金在手上。排名第三的是保險,由第二季的13.3% 微幅下跌至第三季12.7%,另外,排名第四的為黃金及貴金屬,由第二季的8.4% 上升至第三季的10.2%,整體而言,第三季民眾最青睞的投資選項為『不動產』或『保留現金』。<附圖1-1>宅指數第三季最抗跌投資標的 NO.1不動產 NO.2保留現金NO.3 保險廣義投資需求者 第三季達53.3% 創新高若從購屋目的來看,本季『自用』比例為46.8%,較第二季下跌3%;而『投資』目的則由第二季的32.5%上升至第三季的35%;另外『買給父母或子女用』的,則由第二季17.7% 上升至第三季的18.3%。買給父母或子女用的,通常屬於第二屋以上的購買,也可歸類為中長期置產的投資者,屬於廣義的投資客群的一部分,所以第三季的廣義投資者,在扣除自用目的客群後,可包含『投資』目的及『買給父母及子女』兩個項目來統計,高達53.1%,創下宅指數調查以來的新高 ( 如附圖2所示)。從宅指數2009 年Q1 調查以來,廣義投資客群比例為39.1%( 投資:28.8%+ 買給父母女用:10.3%),逐年逐季地上揚至本季的53.1%,顯見近年來國人在買賣不動產的目的上,有愈來愈多的比例是隱含有中長期置產投資需求的,並且不受政府打房的干預,近年還是最受投資買盤的青睞。< 附圖2> 第三季購屋目的:自用、投資、買給父母子女( 廣義投資)< 附圖3> 第三季民眾認為要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哪項方式最有效?僅26.5%民眾相信 政府用奢侈稅能有效抑制房價63.5%民眾希望政府推社會住宅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指出,民眾認為要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的調查,在有購屋計畫的買方中,有高達63.5% 的買方認為,政府打壓房價的效果有限,應廣推租或售的社會住宅,大刀闊斧地進行住者有其屋政策比較實際。而『改善所得』的方式,雖在全體受訪中也有62.5% 民眾贊成,但是此舉緩不濟急;另外,在全體受訪者中,僅有26.5% 民眾相信,政府用奢侈稅來抑制房價,讓年輕人買得起房的方式有效( 如附圖3 所示)。顯見奢侈稅讓房市量縮價漲,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奢侈稅的實施或延長而獲得解決。32.9% 奢侈稅應訂落日 並接軌實價課稅27.1% 贊成將奢侈稅延長近期財政部召開奢侈稅公聽會,哪個修法方向較符合民意期待? 在宅指數的調查中可發現,排名第一的是,有32.9% 的民眾認為奢侈稅應訂兩年落日,並接軌實價課資本利得稅,不應賺賠都課,有獲利再課比較合理。而排名第二的是,有27.1% 民眾認為奢侈稅應延長,否則房價會再漲。另外,有10.8% 的民眾認為,奢侈稅造成房市量縮價增,應廢止。而有9.6% 民眾希望奢侈稅維持兩年現狀( 如附圖4 所示)。< 附圖4> 第三季奢侈稅修法方向鄭余正全表示,實價課稅部分措施政府已經默默在做了,例如將公告現值或地價調整與市價接近,所以在買賣交易的土增稅上,未來將大幅增加。而在奢侈稅方面,自從實施以來,賣方售屋不論賺賠都還要再繳奢侈稅,等同於變相加稅,應簡化稅率,走向實價課資本利得稅較為合理,多數民眾認為售屋有獲利,應繳稅給政府實屬合理,但若賺賠都課稅,則有檢討改進的空間。56.4%民眾認為奢侈稅不影響投資意願鄭余正全補充,從第三季宅指數的調查還可發現,假設政府未來將奢侈稅由2 年延長至4 年,有高達56.4%的民眾認為奢侈稅不影響投資意願,其中33.3% 的民眾,認為有獲利就會賣,而23.1% 的民眾會轉嫁買方,希望多賺一點才賣( 如附圖5 所示)。另外,若奢侈稅延長,有34.2% 民眾則不考慮投資台灣房地產,其中20.6% 民眾會轉投資股票及基金等標的,而3.6% 民眾將考慮轉戰海外不動產。鄭余正全認為,奢侈稅不影響中長期的投資買盤,反而會助漲都會區房價,口袋深的屋主還是會將成本轉嫁給買方,因此奢侈稅實施以來,量縮價格卻上揚,所以年輕人要買得起房,透過奢侈稅打壓房價,恐怕無法有效解決房屋供給不足的問題。< 附圖5> 奢侈稅若延長 民眾投資意願Q4房市 量增價穩鄭余正全接著說明,2013 年Q4 的房市會比Q3 來得好,整體表現將會是『量增價穩』,而支持第四季房市表現較第三季來得好的理由有四:第一、根據中信房屋第三季宅指數的調查,『三個月內有購屋計畫的買盤上升』,加上『第四季為傳統旺季』,已備妥自備款的自住急買盤,Q4將積極進場買房。第二、根據第三季宅指數調查,不受奢侈稅影響,仍有56.4% 民眾願意投資台灣房地產,僅有20.6% 民眾會改投資基金或股票等標的,3.6%會轉戰海外不動產,所以台人購買不動產的意願仍相當濃厚。第三、最新美國聯準會9 月19 日公告,暫不縮減QE3的額度,此舉將有利全球市場的整體信心。第四、奢侈稅修法方向,目前暫無定論,財政部長張盛和9 月12 日表示,奢侈稅並非立法院新會期的優先法案,財政部將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包括QE 退場,日本加徵消費稅等。綜合以上四點,Q4 房市將呈現量增價穩的格局,在傳統旺季的購屋需求下,預計成交量會比第三季來得好。註:宅指數資料來源中信房屋於2013年8月與創市際合作進行「台灣地區購屋意向與物件需求調查」,執行日期為2013年08月22日~2013年08月29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或對家中消費有決策權的家庭主婦、退休者,共計回收1,703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37%;重點地區(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市、新竹縣市、大臺中、大臺南、大高雄)佔全體樣本73.2%,再依照行政院主計處公布2013年7月台灣地區性別、年齡、居住地人口結構進行加權,加權後全體樣本規模為N=1,068份。
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怎麼看?
2013-10-30
前言:財政部近日擬對多屋族加課「囤房稅」,尤其是名下擁有三房以上的房產者。現行房屋稅機制中,已賦予地方政府調高房屋稅率的機制,除用做「自住」的住家用房屋,稅率固定為1.2%之外,其他如出租供做住家用房屋、營業用或非住家非營業用房屋(如醫院診所等),都有上、下限稅率,但各地方政府目前普遍都按下限稅率,從低徵收房屋稅,調漲空間極大。財政部舉例,出租供住家使用的房屋,法定稅率為1.2%至2%,但全台都以最低的1.2%稅率徵稅。持有超過一棟以上房屋的所有權人,非供自用的可能性較大,地方政府若能就多屋且非供自住使用的房屋,按其持有屋數加重課稅,即能達到「囤房稅」的目的。過去嘗試打壓房價的政策效果1. 奢侈稅實施兩年多來,2011~2012台灣房市量縮價卻不跌反升。奢侈稅後,卡兩年才能賣,造成市場供給減少,還在市場買房的買方,都是口袋極深的屋主,屋主會將等待2年的時間成本,轉嫁給買方,期望獲利更多才賣。好案件往往要加價才能成交,所以造成房市『量縮價漲』。2.實價登錄快一年,台北市房價怒漲10.74%。由於交易資訊件透明,成交價有依據後,造成好案惜售,價格逐步墊高的現象,所以除精華區台北怒漲一成外,未來低總價的郊區也會以同樣的模式複製,要買要快。分析:情況1:囤房者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真正有錢囤房的,根本不怕,更何況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1.2%調升為2%,對有錢人是九牛一毛,對一般人也是不痛不癢。 情況2:囤房者房屋稅若調高為房屋評定現值的2%以上,或非常高(僅為假設,實際上財政部只是考慮由1.2%增加至2%而已)→囤房稅,最終會演變成是在幫助更有錢人進貨而已,首購族現在反而更應加快進場搶貨。     就算大幅調高擁有三房以上的房屋稅,打壓的是『中等有錢』的買方買給父母或子女的需求,對真正的『超級有錢人』影響不大。擁有3屋的中等有錢買方因房屋稅增加而選擇出脫房產,然後超有錢的人反趁機收購來囤房,口袋超級深的超級屋主擁有的房子變更多了,如此下去,打擊不了房價,超有錢人反而推升房價賣給賣給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 所以囤房稅若調得更高,會讓財富轉向更有錢的人集中,房產壟斷在少數人,一般人資產會變更少,首購族會更買不起,除非你付出高額的代價,讓囤房者獲利飽飽,願意賣您。 結論:首購族或買第二屋的,第四季應大舉進場,先買先贏,囤房稅根本打擊不了有錢人,等到未來房地產落到金字打最頂端的客群之中後,房價已漲上來,再買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