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房屋全國經營者大會榮耀登場 千萬業績經紀人數創新高!
2025-03-31
雖然台灣房市買氣降溫,但中信房屋卻繳出亮麗成績單,中信房屋董事長鄭余正全、總經理張世宗在全國經營者大會,表揚表現卓越的房仲。適逢中信房屋成立40週年,中信房屋全國經理者大會以「榮耀啟新篇、同心創未來」為主題,此場大會共匯聚了全台超過400位以上的房仲菁英,共同見證過去一年的輝煌成就,展望未來的發展藍圖。2024年前三季全台房市買氣高漲,中信房屋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共誕生超過40位千萬經紀人,創下歷史新高,更有5家加盟店年度業績突破億元大關,充分彰顯了中信房屋在房仲行業中的強大競爭力與市場影響力。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後,不僅是房仲同仁的專業與努力,更是中信房屋40年來對服務品質的堅持與創新經營卓越的體現。展望2025年,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表示,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3.14%,國內景氣穩定成長,購屋民眾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再加上AI科技題材發酵,商用不動產和土地的交易需求持續熱絡,這些都為房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現階段受房貸問題影響,買氣有所縮減,但對自住客群來說,現在市面上可供選擇的物件更豐富多元,議價空間也更有彈性,只要多看、多比較、大膽出價,相信都能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房子。張世宗表示,未來中信房屋將繼續積極拓展加盟店,持續深化與加盟夥伴的合作關係,協助經營者提升競爭力。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中信房屋推出了「生活服務項目」,打破傳統房仲服務的局限,打造一個從買屋到入住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加深客戶與加盟店的互動,讓房仲服務走進客戶的生活,強化中信房屋的品牌價值,開創房地產市場的新篇章。
冬盡春來, 新興市場展現生機
2014-05-12
【文 / 東亞證券(台灣)提供】如果說「新興市場回來了」,可能還嫌早了一些,因為,並非所有新興國家股市都表現傑出,俄羅斯在3月就大跌2.5%,整季下挫6.7%,中國股市也分別下跌1.7%與5.9%。但是,從資金移動的情況來看,從去年10月開始逃離新興市場的投資人已經開始有回頭的跡象。新興國家股市在3月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新興國家股市在3 月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 土耳其指數大漲16.6%、巴西漲10.7%、印度漲8.6%、南非漲5.8%,相形之下,美國只漲0.5%、歐元區只漲0.1%、日本跌2%。而且在整個第一季,印尼股市大漲21% 掄元,印度漲7.8% 居次、泰國漲6.5%,美國只漲1.3%、歐股漲1.9%、日本更跌6.3% !去年(2013 年) 整年,美股可是大漲了30%、歐日都上漲了約25%,新興市場卻下跌了5%。如果說「新興市場回來了」,可能還嫌早了一些,因為,並非所有新興國家股市都表現傑出,俄羅斯在3 月就大跌2.5%,整季下挫6.7%,中國股市也分別下跌1.7%與5.9%。但是,從資金移動的情況來看,從去年10 月開始逃離新興市場的投資人已經開始有回頭的跡象。據EPFR 的資料顯示,至3 月26 日止該週,包括全球型、區域型、單一國家型在內所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與ETF( 指數股票型基金) 的資金不再出現流失的情況,這是過去22 個星期以來第一次;同時,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股票基金/ETF 卻出現了七個星期以來第一次資金流失的情況。如果資金開始由發達國家移往新興市場,那麼最受青睞的是哪幾個新興市場?我們從EPFR 的資料發現在最近一週,拉丁美洲股市基金/ETF 湧入相當於該類型基金/ETF 資產規模0.6% 的資金( 主要流向巴西、智利、墨西哥),中東歐非洲股市基金/ETF 流入相當於資產規模0.5% 的資金( 主要流向俄羅斯與土耳其);亞洲市場裡,外資較青睞的是印度、印尼與台灣,但是自中國股市大量撤資的情況在上週也已經不復見。看起來,新興市場又重獲投資人喜愛了– 而且可能是剛剛才開始自從美國聯準會前任主席伯南奇在2013 年5 月22日暗示即將縮減購債規模(QE) 以來,新興市場就飽受資金抽離的威脅,今年初還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美國遭遇嚴寒冬天打擊、阿根廷披索重貶、烏俄地緣政治等因素造成的全球市場震盪,更讓新興市場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一直到3 月中,美銀美林證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新興市場的嫌惡程度已創歷史新高,對新興市場的投資部位比歷史平均水準還短少近3 個標準差,是減碼最多的標的。新興市場做了很多努力在挽回投資人信心不過,新興市場做了很多努力在挽回投資人信心。像是巴西、印度、土耳其與南非,都在今年1 月積極升息以挽留外資的腳步。升息固然可能打擊消費,卻因此減少進口、從而降低貿易逆差、增加外匯存底,增強了本國沖銷QE 退場帶來的資金流失衝擊。印度甚至在去年8 月禁止黃金進口,目的就是要改善經常帳赤字,結果成效卓著,也贏得外資的支持。印度與印尼都將在今年4月舉行大選,預料反對黨獲勝後將展開改革,並且進行大規歸模基礎建設計畫,股市也已經反映這項利多。此外,隨著寒冬即將結束,預料美國經濟將重拾穩健的成長腳步,歐洲與日本央行也將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經濟持續復甦,這將有助於新興市場出口成長。而最引人期待的,莫過於中國可能提出新的政策以提振經濟。因為中國近來公布的經濟數據實在不太理想,已經危及今年經濟成長7.5% 的目標,所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近表示「要保持經濟於合理區間運行」,就被視為即將推出措施以穩定經濟增長的信號。這激勵了商品行情上揚,也對資源豐饒的新興市場( 巴西、俄羅斯、南非、智利、印尼等) 又注入一劑強心針。結論相對於發達國家股市,許多新興國家股市算是相當具有吸引力。例如俄羅斯今年預估本益比不到5 倍,中國只有8 倍,巴西9 倍,整體新興市場約10 倍,而美國高達16 倍、歐洲與日本各約14 倍。由於新興市場的前景看來是非常正向積極的,不但企業獲利持續改善中,技術面也相對轉強,投資人不妨可開始加碼新興市場,分批進場以掌握新興市場的反彈行情。
三大理由, 高收益債市仍受市場青睞
2014-04-07
今(2014)年來全球金融市場雖然有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新興市場匯率波動,以及近期的烏克蘭政情動盪與大陸經濟放緩疑慮干擾,不過整體而言,高收益債的平均存續期間較短,表現相對抗跌,共同基金仍呈現資金淨流入。美國公布2 月份就業報告優於預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近期低點2.60% 上升,各類債市皆受到影響,高收益債價格亦出現小幅修正。隨美國經濟好轉,部分投資人又開始擔心QE 退場與升息對於債市的衝擊。由於高收益債的利率敏感度低、債信改善且資金持續流入,因此升息對其影響有限。目前高收益債市債信指標仍持續好轉,且其具有較低的存續期間、較高的信用價差等特性,可望持續受到投資人青睞,預期近期雖因市場消息面干擾出現修正,但預估仍將回到穩步走揚的走勢。就基本面觀察,目前全球景氣復甦趨勢不變,通膨溫和、資金仍相對寬鬆,建議債市配置加碼與股市連動較高的高收益債,或透過組合基金進行資產配置。以下是看好2014 年高收益債市表現的理由:理由一、高收益公司債信持續改善根據Bloomberg 資訊統計(2014/2,詳見下圖),信評機構Moody’s 統計2013 年第4 季美國高收益公司「調升評等」除以「調升評等」的倍數為1.66 倍; S&P 統計2013 年第4 季公司「調升評等」除以「調降評等」的倍數為1.36 倍,2013 全年度「調升評等」除以「調降評等」的倍數則為1.13 倍,升評多於降評,顯示高收益公司債信持續改善。在歐美經濟復甦、公司獲利成長,以及低利率環境下利息負擔逐年降低,預期今年升評大於降評的趨勢仍將繼續,支撐高收益債基本面。理由二、違約率仍會維持低點1‧高收益公司2014年到期債務有限:依據美銀美林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2014 年到期的高收益公司債及貸款為260 億美元、2015 年為430 億美元,到期債務有限,還款壓力不大。加上美國聯準會美國銀行業放款標準調查,顯示銀行業整體放款標準呈現寬鬆,現金流動性無虞下,公司債違約率仍將維持低點。2‧預期2014年12月違約率仍將違持在低點:根據Moody's 報告指出,2013 年12 月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為2.80%,預期2014 年12 違約率會降到2.20%;從過去資料觀察,Moody's 對於違約率的估計一向保守,所以預期未來一年實際違約率有機會在2.2% 預測值之下。理由三、升息及QE退場議題對高收益債影響有限高收益債券到期日一般都不長,目前指數的存續期間約4.5~4.8 年,現在只有3.9 年,與美國公債指數約5 年,投資等級公司債約7 年,相對上受到公債殖利率上揚的影響小很多。面對未來可能升息、公債殖利率向上的環境,債券投資者的因應之道,乃是調降債券的存續期間(UnderweightDuration) 或投資高利差資產(Overweight Spread)。高收益債在各類債券市場中,具有最短的存續期間、最高的信用價差,可同時符合上述二種投資策略偏好,因此將持續吸引債券投資人的目光與資金流入。此外,債信改善效果足以抵銷公債殖利率往上的影響,即使偶因殖利率走升出現價格下跌,長期較高的利息累積收入,亦足以抵銷短期資本利損。(文 / 復華投信 提供)
後QE 時代, 您的投資平衡了嗎?
2014-01-16
【文 / 復華投信 提供】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將於2014年1月開始減少每月購債規模100億美元,其中政府公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MBS)分別減少50億美元,且未來將視總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狀況進一步縮減購債規模,究竟Fed實施達四年以來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簡稱QE),讓過去享受極度寬鬆資金環境的金融市場,面臨了資金美味饗宴的散場鈴聲,接下來的投資布局應如何因應呢?一、市場正在改變… 投資策略也要跟著改變復華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QE 退場啟動的背後意義在於,當經濟復甦達到預設條件,足以顯示自發性增長可以維繫,極度寬鬆貨幣環境(例如QE)則有必要調整,並將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隨柏南克在9 月釋出貨幣政策將依據經濟所需進行調整,如今於12 月宣布減碼QE 的訊息,代表金融市場進入另一個階段,即後QE時代,未來將逐步進入QE 縮減,也就是購債規模縮減、購債停止、資金回收、升息等不同階段。這可預見的趨勢轉向,也意味著投資思維、策略也要跟著改變。此時建議投資人,可增持全球(或區域)平衡型基金來因應未來金融投資趨勢,主要理由有四:1. 資金重新找出路,資金行情轉為景氣行情過度時期,需控制下檔風險2.QE 退場過程波動難測,多樣化投資有必要(股、債、REITs、原物料、貨幣)3. 國內發行的平衡型基金的投資束縛即將鬆綁,讓股債布局更靈活4. 非以配息作為主要訴求,重視客戶資產的長期向上累積二、後QE時代採取全球平衡布局的理由1. 資金重新找出路,資金行情轉為景氣行情過度時期,需要控制下檔風險伴隨歐美及中國大陸等世界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指數持續擴張,有利推升企業營收及獲利,此外,若美國經濟自發性復甦步上軌道,預期美國QE 退場將是大勢所趨,市場也將從資金行情轉為景氣行情,投資偏好也將由過去防守(高比例配置固定收益商品,例如債券)轉向積極(風險性資產如股票),不過,在過度期間,股債匯市容易因消息面干擾而出現明顯震盪,建議投資人除了增加受惠景氣好轉的資產類別之外,增加防禦性攻擊,也就是股+債的配置,控制下檔風險。2.QE 退場過程波動難測,多元投資有其必要(股、債、REITs、原物料、貨幣)前述提到美國QE 政策退場將經歷購債規模縮減、購債停止、資金回收、升息等不同階段,期間對各類金融市場產生相似、相異或程度不一的影響,波動擴大或頻率增加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既然波動難測,投資組合採取多元投資、全球布局是個較佳因應策略。全球平衡型基金不僅僅透過股、債總部位調配,依據景氣循環位階談彈性布局REITs、原物料,而現金部位更可採取靈活的外幣配置,讓基金配置達到總報酬累積最大化的目標。3. 非以配息作為主要訴求,重視客戶資產的長期向上累積國人近來熱衷配息型產品,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建議投資人另以固定收益型商品搭配作為配息來源,滿足投資人週期現金流入的需要。而以全球平衡型基金追求投資總回報的向上累積,換言之,投資除了考慮配息率高低,更須在意資本利得的長期增長。三、重新認識全球平衡型基金,發現它的美比較目前全球平衡基金與多重收益型產品,主要差異在於投資目標與訴求,若投資人體認金融市場多變特性,又希望追求長期資產增值的穩健累積,全球平衡型基金是個因應後QE 時代之好選擇。(本文章所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本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向本公司及基金之銷售機構索取,或至公開資訊觀測站、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及本公司網站(http://www.fhtrust.com.tw) 中查詢。
沒有百萬年薪 不靠富爸爸
2013-12-10
【撰文◎李建興、梁任瑋 研究員◎蔡曜蓮】政府打房頻出重手,房價後市多空難測,讓所有想買房的人陷入膠著。但不論自住或投資抑或是景氣的好與壞,人生要買得好房前,首先一定要做好「理房」規畫。若能理出一套心法,存得一手好房,人生的許多難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現在就讓專家、達人的存房經驗,提供您成家、滿巢、空巢不同時期房產規畫與建議,讓房產不再是人生的包袱,而是奮鬥路途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讓手邊的房產,使人生財富報表成為資產而非負債?讓自己成為「現代員外」,而非「房奴」?存房達人的經驗告訴我們,若能在人生不同階段,把握住存房心法,「買房」而且「理房」,不僅房產會是報表上的亮麗數字,若運用得當,更能解套人生瓶頸。四十四歲的林哲熙服務於科技業。雖然科技業分紅費用化後,讓年收入幾乎腰斬,但他卻能在太太全職在家帶女兒的情況下,以一份上班族銳減後的薪水,撐起一家三口生計;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各擁位於台北精華地段大安區與新北市板橋區,市值共四、五千萬元的房地產,且氣定神閒地支付每月八萬多元的房貸。這一切來自於他謹守「存錢買房」、「以房養房」,「控制風險」三大原則的成果。初入社會 以第一桶金買房出租一直以來,林哲熙就對賺錢抱持高度興趣。高中時代,當同學一有錢就買很炫的機車時,林哲熙是半工半讀存錢,默默訂下存錢買房的目標,「買車只會折舊;買房,能住,又能出租生財,價值高多了!」林哲熙對於資產的想法,比同儕成熟許多。因此,一九九○年步入社會後,雖然薪水才二萬元出頭,他還是省吃儉用每月省下一萬多元,並用年終獎金與加薪所得投資股票,短短三年內就存到上百萬元。有了第一桶金,林哲熙立刻準備買房。雖然親友們並不理解他的決定,甚至告訴當時未婚且住在家裡的他,「把錢放在銀行定存生利息不是很好嗎?還可以隨時拿出來用!」然而他卻非常堅持:「一旦買了房,貸款壓力就會逼我存錢,就算房子用不到,還可以出租用來錢滾錢!」因此,一九九三年他獨排眾議,在板橋後埔老家附近,以四七五萬元買下一戶二十七坪大的華廈住宅,之後,立刻以一萬一千元出租。「我的目的很簡單,這時期的房地產是幫我存錢的!」林哲熙如此說道。再來,就是如何控制房貸金額的問題了。當時,林哲熙向銀行貸款三百萬元,利率高達九%,每月本利攤還約三萬多元。計算下來,除了租金外,還得從薪水撥出兩萬元付貸款。對林哲熙而言,這反而更激起他賺錢的動力。於是,雖然已是有房階級,林哲熙仍有差就兼、有錢就賺,並堅持準時繳房貸。聰明的他,利用良好的紀錄,每隔二年與銀行談降息,談不攏就轉貸,從不綁約,硬是把利率從九%降到了五%。期間,若有大筆閒錢就用來攤還本金,在開源節流皆有度下,一九九九年結婚後,林哲熙回收了房子與老婆輕鬆住進自己的家,二○○三年還清房貸。花十年的時間,林哲熙存下人生第一戶房。二○○五年,老婆懷孕,進入人生不同階段,林哲熙對房地產又有不同想像。成家生子 換捷運共構宅,好通勤又抗跌林哲熙開始將小孩未來的生活納入考量,首先,就是設想小孩未來的學籍。某天,陪老婆到台北市台安醫院產檢,正好鄰近敦化國小學區內一棟大樓套房要出售,每坪開價高達六十七萬元。他心想,「明星學區奇貨可居,連學籍都可以出租,未來增值性一定強。」因此,幾經議價後,以每坪五十八萬元,總價七百萬元,買下十二坪挑高四米小套房。買下後,林哲熙將挑高套房隔成上下層的兩房,原本租金二萬元的房子,最後以二萬八千元出租。林哲熙的租金收入,幾乎可以完全支付五百萬元貸款,每月近三萬元的房貸月付金。「這戶房子,可說是房客幫忙養的!」林哲熙些許得意地說。二○○六年,隨著女兒出生,林哲熙想給自己以及家人更大的空間,打算換屋。他分析,「對一個年近四十,有家室有小孩的人來說,擔子很重,房子一定要是能增值的正資產,而不能只考慮住而已,否則只會增加未來的負擔!」因此選定板橋精華地段近捷運的房子,「精華地段,肯定抗跌,而且住在捷運站附近,可以省下買車以及通勤的時間與金錢,這是許多人忘記精算的!」最後,他買下了緊鄰江子翠站的捷運宅,總價二七六○萬元,兩戶打通,總共六十二坪,並且有兩個大車位。林哲熙還把門牌戶籍各自保留。他認為,「未來可以再隔開出租,或讓女兒住,等於下半輩子的需求,全滿足了。」對於受薪階級而言,買下近三千萬元的房子,絕對是個龐大的負擔。為了控制預算及還款風險,林哲熙先將第一戶位於板橋的房產,以六五○萬元出售;再把股票、基金、美元債券共一千多萬元的獲利,以及太太一七○萬元的私房錢,作為頭期款,壓低貸款金額,最後,貸款八百多萬元順利換房。對於年收入二、三百萬元的林家來說,負擔每月五萬多元的貸款月付金,算來十分輕鬆。甚至,由於住家緊鄰捷運站,林太太乾脆把車賣掉,再把其中一個車位,以每月四五○○元出租拿來補貼房貸。由於風險控管得宜,因此,即使科技業景氣下滑,林哲熙年薪從近三百萬元縮水到一五○幾萬元,他還是能負擔得起房貸。並且,隨著房價增值,台北與板橋的房子更各自增值了一倍與三成,總價值逼近五千萬元。從大學時期開始儲備買房基金今年四十九歲的阮麗蓉,也有精采的存房經驗。阮麗蓉的父母從年輕時就開始存房,因此,在她印象中,有別於其他親戚煩惱著退休後的經濟,父母親不但能靠著租金等退休,還可以拿著在高雄市區精華地段的房產地契,老神在在地說:「這些房子,必要時可以賣掉救急,不怕沒後盾。留著,最起碼讓孩子少辛苦個十幾二十年!」有了父母成功的例子,「存房」早已成為阮麗蓉的人生目標。因此,從大學時期開始,她就與男朋友(現為老公)在銀行開戶,強迫兩人每個月要各存進二千元作為買房基金。到了大四畢業前,當所有同學都還兩手空空時,他們已有十萬元的積蓄。想起兩人當年一起為買房打拚的情景,至今,阮麗蓉仍記得男友在當兵前說的一段話:「麗蓉,我們先分手十天,我要準備考預官。考上了,薪水會從三千多元變成一萬二千多元,離我們的夢想就更近了!」這番話也燃起了阮麗蓉的鬥志,踏出社會後,除了努力工作外,也開始學習投資。幸運的是,一九八○年代末期,正值許多電子股上市,報酬率驚人,阮麗蓉用自己與「預官男友」薪水省下的錢投資基金,此外,並在一個多月電子股股票蜜月期間快速套利,有獲利就再投資新股。一九九一年,男友退伍時,兩人已存足一百多萬元的買房基金。為了要離買房夢想更近,兩人仔細地分析財務現況。他們認為,以一百萬元為自備款,設定貸款七成,只能買三百萬元以下的房子,而貸款二百萬元,再以當時一○○的房貸利率推估,若每月本利攤還,得繳二萬五千元的房貸。為了不讓貸款超過安全值──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兩人收入須要達到七萬五千元。當時,這對準夫妻合計月收入才五萬五千元,為了要更快達到目標,兩人下班後共兼四份家教,再加上男友勤接翻譯的案子,每月硬生生地再多拱出二萬元的收入。除了「開源」,一有空閒就看房,試圖尋找更便宜的房子,他們深知,「人生的第一棟房,不能超出預算,但也要有增值的潛力,才不會讓資產白白地縮水,甚至能成為下一次換房時的本錢!」隨人生階段、收入不同 有系統地「理房」一九九二年兩人結婚後,持續看了數十多戶房,之後,選擇了一戶接近高雄九如交流道、科工館、屋齡十年、頂樓加蓋的公寓五樓。小兩口盤算著,除了地點有增值機會外,頂樓還可出租或當作家教班教室;孩子出生後,可暫時隔出房間;而且房子總價才二三○萬元,只需要貸款一三○萬元,每月足足省下了九千多元的房貸支出,兩人開源加上節流後,每月多出了近三萬元的盈餘。但小夫妻並不急著享樂,由於當時一○○的高利率,每月一萬六千元的貸款月付金,將近一萬一千元是用來還息。因此,兩人除了投資股票基金外,採用每半年就大額還款的策略,降低還息的金額,並先還高利率的房貸,以每年償還五、六十萬元的速度,不到兩年已還清貸款。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阮麗蓉夫妻買房的考量也跟著改變。當夫婦倆年屆四十歲,有二個小孩後,為了實現五十歲後不想再背房貸的計畫,他們買房財力的評估更為保守。例如,貸款月付金壓在月收入的五分之一,以十萬元月收入計算,貸款月付金在二萬三千元左右,以當時二%的利率與七成貸款計算,房子的總價在六百萬元左右。因此夫妻倆以總價六百萬元為上限,努力找房。由於時值房地產低點,容易殺價,最後以不到五百萬元,買到高雄捷運生態園區站、近明星學區的好房。解讀六大優惠方案,祝您更上一層樓(註:下述方案非常態性,使用得視當時主辦者有無提供。)房地產對人生財富扮演的五大功能隨著收入增加,以及有系統的「理房」計畫,二○一一年時,阮麗蓉還清第二戶房貸,並且房價在捷運通車後,已漲至八百多萬元,增值了將近一倍之多。當時,雖然阮麗蓉夫婦已存有兩房,但仍有滿腔的買房熱情。不同的是,孩子陸續離家就學,進入了人生空巢期的夫婦倆,買房的思惟不再是通勤與學區,而是好好地「犒賞自己」。他們的盤算是,第三戶房不能太偏遠,未來要能順利出租或賣個好價錢,存錢養老。因此,阮麗蓉夫婦選擇高雄美術館附近的房子,兼具休閒與保值的功能;強調風險控管的兩人,雖然年薪合計近五百萬元,可以輕鬆買下好幾千萬元的房子,但為了堅守「臨老不背房貸」的計畫,精算還款風險後,買了一戶約一四○○萬元的房子。二年後,再度還清第三戶房的貸款。即將進入五十歲大關的阮麗蓉夫婦,已存有三戶無房貸的房產。由於希望在風景如畫、空氣新鮮的夢想小鎮終老,因此,今年,他們在高雄美濃以現金買了人生的第四戶房。有別於許多有錢人砸下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打造退休豪宅,阮麗蓉夫妻認為,「在郊區的退休房,通常只會貶值不會增值,房子變成了消耗品,沒收入的退休族,更不該衝動消費!」因此,這次他們只拿出存款的零頭,用六百多萬元現金,實現了人生最後一個「存房」夢以及「臨老零房貸」的計畫。「房地產本來就該是能圓夢、救急、致富、安家的活資產!不只有『居住』功能,更應該與人生財富規畫緊緊扣連!」旗下擁有數千位門生的投資達人啟富達國際董事長李建平如此認為。根據阮麗蓉的存房歷程,他進一步解構房地產之於人生財富的五大功能──「年輕人的存錢筒」、「小家庭的根據地」、「置產客的聚寶盆」、「退休族的養老金」與「失意者的救命符」。在「年輕人的存錢筒」方面,中信房屋行銷企畫室經理江龍名十分贊成李建平的見解。他分析,由於房地產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不但能使用,更具備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只要評估得宜,的確是能讓人生財富倍增的捷徑,因此相當建議年輕人可以藉著買房,在購屋前強迫自己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購屋後又能讓財富增值。就精神層面來說,房子提供了一家人安身立命、穩定的功用。「有土斯有財」,雖然房地產所費不貲,還會有稅負、修繕等額外開銷,但相較於租屋來說,前者是幫自己養資產,後者則是替別人養,付租金純粹只是消費,但付房貸則晉升至理財階段了!最重要的是,許多家庭因買了房,一家人的生命歷程有了一個明確的根據地,也有了共同努力的目標,『家』的雛形更加完備。至於投資理財方面,相對於其他投資商品,房地產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工具。只要財務槓桿衡量得宜,就算跌價了,仍可以轉為出租養房,若又買到優質好房,無異是「置產客的聚寶盆」,而到了退休時,房子只要保值,更可收租或賣掉變現,成為養老的財源。「值得一提的是,房子還能救命!」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更提醒,由於目前房貸利率遠低於信貸和保單質借利率,而且拿房子當擔保品,貸款金額遠比其他方式高,再加上短期內房貸大幅升息機會不大,因此一旦遇到人生急需大筆資金時,房地產將是救急的貴人。人生四大階段,存房規畫各有不同「因此,人生要懂得『存房』!」著名投資講師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指出,房地產絕不能與理財輕易切割。她提出「一二三理論」──年輕時有一戶房子,作為儲蓄、累積財富的根本;結婚生子滿巢期時,要有二戶房子,一戶自住,另一戶投資生財,以應付人生開銷最大的時期;到了年老退休空巢期時,要有三戶房子,一戶養老自住,一戶作為收租保本,另外一戶留給孩子。趙靜芬也提醒,由於房子動輒上千萬元,切勿衝動購買,一定要扣緊財務配置,從財力、家庭成員、房地產的功能(投資或自住)等三大條件,評估適合的屋型、坪數、價格、地段。她進一步分析,可依「成家」、「滿巢」、「空巢」等人生時期分階段規畫。成家期:資金規畫好,買房沒想像中困難在成家期階段,通常收入有限。因此,需要精算租與買何者划算?租房租金是否高於房貸月付金?以及買房的其他成本,如稅負、修繕。另外,籌措自備款或還款能力也是考量的重點。至於屋型、坪數與地段,房仲專家認為,剛成家時預算吃緊,因此可考慮買小一點、遠一點的房子。此外,空間以未來三至五年的家庭居住成員作為考量,勿買過大的房子造成負擔,但地點的選擇仍要堅守交通方便,除了能減輕通勤的時間及車資成本外,更有增值的潛力,累積換屋時的本錢。至於「薪水追不上房價」的這個難題,阮麗蓉見解不同。她分析,二十年前房貸利率動輒一○%,貸款百萬元,本利攤還每月一二五○○元,光利息部分就要支付八三三三元,貸款的六成六白白繳利息。相反的,目前利率二%,年輕人貸款百萬元,只要月繳五八○○元,其中利息只有一六六六元,占月付金三成不到,還本速度比以前快。換句話說,二十年前買一百萬元的房子,負擔等於現在的二百萬元,「二十年前的我們,並沒有比較輕鬆,關鍵在於如何規畫。要善用前三年還息不還本的寬限期。」阮麗蓉建議,由於二十年前利率過高,因此估算房貸月付金時不宜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但現代則可以放寬至三分之一即可,尤其高房價的大台北地區,則可以二分之一為上限。滿巢期:換屋有技巧,生活能輕鬆加值進入生子後滿巢期,房子使用空間、孩子的學區則成為首要課題。由於滿巢後直到孩子成人前,是家庭開銷最大的階段,因此,房貸與家庭收入的比率配置要更為嚴謹。假設成家期貸款月付金占家庭所得的一半,滿巢期則最好緊縮到三分之一。此外,換屋時在買賣之間要考慮時間與價差的問題,以免造成資金缺口。例如,原本的舊屋賣掉後,資金是否足以支付新屋支出,而買賣的先後順序亦是關鍵。空巢期:空間利用好,房子可投資生財到了孩子長大成人離家後的空巢期,年少時所存來的房地產,因為人數變少,會有多餘的閒置空間。因此,可考慮把多餘的房子或房間出租,作為投資生財之用。若是事業穩定的中高收入空巢族,在生活開銷減少下,可考慮買第二、三戶房投資預備養老。此時,出租及投資效益則成為考量重點。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只要用心找好房,做好財務規畫,加上嚴格風險控管,就能存下能生「金雞蛋」的好房。(資料來源今週刊)
從台股上半年上市公司 總獲利看台股後勢
2013-11-14
-2013年台股趨勢往上,有機會挑戰前波高點- (文 / 復華投信 提供)2013年以來,台股漲幅約6%,在全球股市中表現相對強勢,而投資台股的股票型基金與平衡式基金平均漲幅則約12%(資料來源:Bloomberg、Lipper,統計至2013/9月底),不過,應該有不少投資大眾仍對台股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以下,想從基本面的獲利角度切入,來探討台股未來的可能走勢:1. 台灣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總獲利表現超過市場預期:台灣整體上市公司2013 年上半年稅後總獲利為6,506億元(細項列於表一),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2%,遠優於市場預期,探討其中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循環性產業(包含面板、塑化、DRAM、鋼鐵及太陽能)與穩定成長產業(晶圓代工及金控)的帶動,其中循環性產業的復甦象徵著總體經濟正式脫離谷底,往正向循環邁進。2. 台灣上市公司2013年稅後總獲利有機會創下歷史第三高的紀錄:根據復華投信台股研究團隊的預估,台灣整體上市公司2013 年的稅後總獲利有機會挑戰1.33~1.40 兆元,較2012 年成長率高達40~45%(細項列於圖一),如果順利達成,此稅後獲利將創下歷史第三高的紀錄,在投資大眾擔憂台股產業結構與台灣GDP 成長率持續下修的同時,上市公司卻繳出亮眼的獲利成績單。3. 台股子產業結構調整,競爭力強企業帶動獲利上市公司會有如此優異的獲利成績單,主要來自台股許多子產業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此調整過程並 不代表產業中的企業就全部陣亡,相反地,藉由體質改造,以及台灣企業憑藉彈性、靈活,以及透過學習與經驗累積,快速因應環境變化的變形蟲等特性,造就許多子產業中仍存在競爭力強、成長性佳的公司(整理如表二),舉例而言,當投資人都認為PC 產業已死的同時,華碩靠著堅強研發、創新、與美學設計能力,加上本身costdown 實力,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價值,預估2013 年獲利有機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因此,台灣子產業結構或許正處於調整的階段,但整體上市稅後總獲利卻在這群有競爭力的公司齊心貢獻下,帶動整體上市企業獲利營收表現。4. 由季獲利角度分析,2014上半年前,台股有機會創下高點根據復華投信台股投研團隊的觀察,上市公司總獲利與大盤指數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正相關,且過去兩 次台股上市公司單季獲利只要超過4,000 億元(分別是2007年第三季與2010 年第四季),台股在獲利處於相對高點後的未來半年都會創下相對的高點(分別是2007 年10月29 日的9,859 點與2011 年2 月8 日的9,220 點)。因此,預估2013 年第三季上市公司的總稅後獲利有機會超過4,000 億元,意謂著台股在2014 年上半年前就有機會挑戰9,000 點以上的位置,目前只要觀察兩個指標:(1) 台灣的景氣燈號不要處於過去兩次象徵著衰退的黃紅燈以上(2) 不要像過去兩次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以上假設下,就季獲利的角度,未來一年台股挑戰9000 點以上應該是合理的預估。5.結論:整體而言,短線雖然仍有利空因素干擾著台股,但研判目前都不至於影響全球總體經濟處於復甦軌道及上市公司稅後獲利持續維持成長的趨勢,成為支撐台股未來持續往上的兩大動能。配置台股基金將是後QE 時代迎接景氣復甦,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選擇。
人民幣、美元與台幣的 匯率關係及對資產配置 的意義
2013-09-13
- 人民幣相對美元維持強勢,且利率高,建議配置部分人民幣資產 - 文 / 復華投信 提供一. 大陸匯改以來人民幣的表現:人民幣兌美元逐年升值0%~6.5%1. 人民幣兌美元逐年緩步升值(1). 因人民幣長期遭低估,加上美國可能施予的政治壓力,故2005 年人民幣匯改讓匯率波動後,人民幣兌美元逐年升值,僅2009 年近持平表現,而升幅大多視中國態度而定(例如國際政治壓力、中國通膨壓力……)。(2). 美元近幾年長期的弱勢亦是人民幣兌美元逐年升值的原因。2. 人民幣兌台幣的走勢主要取決於美元兌台幣的強弱(1). 因人民幣盯住美元升值,因此在美元兌台幣升值時,人民幣兌台幣普遍升值,且升幅較大(2005、2008、2011、2013 年)。(2). 當美元兌台幣為盤整或小幅貶值時,因人民幣兌美元還是傾向升值趨勢,因此人民幣兌台幣仍可能呈現升值狀況(2006、2007 年)。(3). 當美元兌台幣貶幅較大時,通常國際美元不強或弱勢,代表人民幣升值壓力小,因此人民幣兌台幣較可能出現貶值走勢(2009、2010、2012 年)。二. 人民幣匯價走勢的觀察重點:中國大陸的匯率政策與中美政治角力1. 2005 年大陸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逐年維持升值趨勢,未來將觀察大陸經濟發展狀況對匯率控管需求,及中美政治角力對匯價壓力情況。2. 依過去經驗,若美元相較其他主要貨幣強勢,則人民幣因為兌美元持續升值,因此兌台幣相對強勢(例如2005、2008、2011 及2013 年至今)。3. 彭博資訊統計,今年以來至7/10,國際美元指數上漲5.36%,但人民幣兌美元仍升值1.54%。美元兌台幣升值3.52%,因此人民幣兌台幣升值5.14%。4. 未來人民幣兌台幣匯價的觀察重點,在於人民幣兌美元是否仍傾向長期升值。三. 對資產配置的意義:人民幣對美元具部分替代性,轉至人民幣可賺取較高的利息收入1. 因人民幣盯著美元而維持穩定或升值趨勢,就匯率的角度而言,持有美元與持有人民幣的匯率效果其實是類似的,且2005 年至今人民幣比美元更強勢。2. 因人民幣利率高於美元,故轉換部分美元至較高利率的人民幣部位,對於資產配置而言會是更好的選擇。3. 雖然個人每日有2 萬人民幣的換匯限制,但不論對於一般人或法人,分散配置於人民幣、台幣、美元,將降低整體資產價值波動,也可累積人民幣資本,等待人民幣資產的行情。注意本文章所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從2008 金融風暴的省思中 看2013 景氣趨勢
2013-08-06
—相信景氣循環、相信Fed—文 / 復華投信 提供一、2008年金融風暴後全球股市快速復甦的關鍵:Fed於景氣衰退時果決執行QE政策,促使景氣重新復甦1. 美股在次貸風暴後不到五年即創歷史新高,打破資產價格泡沫紀錄2008 年金融風暴後距今不到五年時間,很難想像全球包括美國、德國、東協等多數國家股市已紛創新高。過去歷史的表現是:1929 年大蕭條後,道瓊指數花了二十五年才創歷史新高( 見表一);日本1989 年房地產泡沫後,一直到2007 年地產價格才曾經短暫回復過正增長;2000 年科技泡沫後,那斯達克(NASDAQ)100 指數經過十三年才漲回當初跌幅的一半。如今美國整體金融股價已經接近海嘯前高點的50%,回漲的速度較過去資產價格泡沫快一倍以上,房市迅速復甦更是讓REITs 價格已回到2007 年水準,距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2. Fed 於金融危機時果決地執行量化寬鬆,為成功關鍵尤其次貸風暴後我們還經歷了好幾年歐債危機,全球金融市場能有如此異常表現的關鍵在於Fed 記取1929 年大蕭條的教訓果決地量化寬鬆,幫助景氣盡快回到可持續性復甦。許多投資人因一直處在恐慌之中,因而錯失這幾年整體金融市場的上漲,如今從2013 年看2008 年金融風暴,告訴我們要相信景氣循環、相信Fed,才能夠在別人恐懼時盡情貪婪。二、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的原因:景氣惡化、金融商品和投資泡沫破裂2008 年美國政府放任雷曼兄弟倒閉,令次貸危機急轉直下,終於造成全球性金融風暴。然而金融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是美國房地產景氣惡化、巨大新金融商品泡沫破裂,以及新興市場在企業和金融市場皆過度投資的後果。1. 美國房地產市場景氣惡化,導致經濟趨緩後衰退美國總體經濟在2008 年第一季陷入衰退,但其中住宅地產投資(Residential)早在2006 年第一季即步入衰退,且幅度迅速擴大,因為當時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景氣火熱,帶動出口強勁增長,房市疲軟並未立即擴散到一般性經濟活動。世人真正注意到的第一聲警鐘是2007 年4 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之後次級房貸問題開始如雪球般越滾越大,Fed 被迫在8 月降息,股市也在2007 下半年大幅動盪,終於造成民間消費及企業投資在2007 年底趨緩後衰退。2. 新金融產品擴大投資槓桿,不景氣使價格下跌後,拖累金融機構出現危機住宅抵押貸款證券(MBS)及信用擔保證券(CDO)等資產證券化商品讓貸款人(銀行)得以轉移他們所承做抵押貸款之信用風險,同時增加投資槓桿,提升獲利;對投資人(全球金融機構)來說,則可以收到穩定現金流,本來是一個雙贏的金融創新。然而正因為銀行可以轉嫁風險,他們也就愈來愈浮濫放貸給信用品質差、沒有還款能力的客戶。剛開始房價不斷上漲掩蓋掉貸款違約率上升的事實,到2007 年房價加速下跌,一些槓桿過高的金融機構甚至出現倒閉危機,並引發骨牌效應,終至大型金融機構如美林、AIG、雷曼兄弟均面臨破產倒閉危機。三、投資人從2008年金融風暴應有的學習:相信景氣循環,做好資產配置次貸風暴距今已將近五年,從歷史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儘管每次的危機都不同,但內在的經濟本質都不會改變,投資人應該從2008 年金融風暴中學習到下述三件事:1. 相信經濟景氣及股市總是有循環變化就像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景氣循環是經濟世界的基本定律,而股市反映景氣也總是有循環變化。恐慌會令我們失去判斷,以為「這一次不一樣」,金融危機會無限擴大、經濟景氣會持續惡化,而在景氣谷底時忘卻了「經濟下行風險已經大幅降低,且可能將開始好轉」的認知。2. 判斷景氣循環位置,趨吉避凶的確,我們不容易判斷未來景氣趨勢,尤其在總體環境大幅動盪的時候。但是我們可以判斷當前所處的景氣循環位置,避免在景氣高峰時過度樂觀、在景氣低谷時過度悲觀,例如在2007 年景氣已出現過熱且房市景氣加速衰退時,提高風險意識獲利出場、在2009 年初各項經濟數據已經差到不能再差,同時Fed 不斷推出積極寬鬆措施時,至少不要到那時候還忍痛停損。如此便能有效趨吉避凶。3. 利用資產配置及客觀評價系統,做到「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然而人到底是情緒化的動物,認知難免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時而過度樂觀或悲觀、時而跟隨市場一窩蜂前進。因此投資人必須建立一套可信賴的客觀評價系統,並利用資產配置觀念,根據相對風險與潛在報酬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藉由經過量化且完整考慮各構面、建立在客觀且科學基礎上的資產配置模型,可以有助投資人恢復理性判斷能力,做到巴菲特所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的境界。結論:鑒往知來,成為在下一次金融風暴來臨時財富重分配的贏家歷史上每一次資產價格泡沫都是一次財富劇烈重分配的過程 – 大部分人損失慘重、少部分人得以倖免,僅極少數人可以從中獲得巨大利益。其中的差別在於大部分人不瞭解金融危機的本質、不相信景氣循環與央行的政策力量,而受到自己貪婪與恐慌的情緒所左右。深刻理解2008 金融風暴最大的意義在於,當未來我們面對下一次金融危機時,能成為避免遭受損失的少部分人,甚至掌握機會從中獲得鉅額財富,畢竟2008 金融風暴決不會是人類最後一次金融危機。
擁抱變化、 積極創新的強者- 美國
2013-07-08
文 / 復華投信 提供美國經濟成長率只有2%左右,為什麼美國企業獲利成長可以達5%~10%,甚至還在加速當中?事實上,美國經濟已經相當成熟且規模龐大,國內生產毛額(GDP)達15兆美元,因此成長性自然較低,然而美國的企業基於兩個理由,使獲利成長率每年仍達5%~10%,預期未來還會加速至10%~13%!理由一、美國企業持續創新、降低不效率,使獲利率不斷提升除了Apple、Google 等科技創新與網路應用為人熟知的大型科技公司,美國的傳統產業也不斷應用新科技、新技術來降低企業經營的成本,譬如美國的雲端科技,復華投信的投研團隊走訪世界各國,仍然只有美國的企業勇於將部分企業資源嘗試透過第三方企業架設的網路平台來管理,節省自己建置電腦伺服器與資訊人員的成本,譬如說上網到某雲端軟體公司的網站登入,就可以在網站上執行自己公司的ERP 系統或顧客CRM 系統等。美國S&P500 企業的淨利率因此從1995 年大約7%上升至2012 年約9.5%。也因此金融風暴後,這些企業的ROE,在其去槓桿降低債務比重的情況下,還能持續提高。理由二、美國企業的市場不是只有美國,而是放眼全世界1980 年代後全球化浪潮開啟,貿易自由與新興市場的政治改革推升了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然而受惠的不只是新興國家,而是挾帶著科技技術、品牌行銷能力、人才與金融資本等優勢,進入這些市場的歐美企業。美國企業的獲利目前已經有30% 來自海外,1980 年代這個比例只有15%。因此美國本土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和緩,但美國企業在海外攻城掠地,市場之大無邊無際,自然能夠持續挹注美國企業的獲利成長。美國企業過去十年的改革歷程過去十年電腦、網路、社群等新科技與新社會發展迅速,已經創造許多商機也淘汰許多企業,美國的企業處在科技資訊最先進的環境,即使是一些傳統老行業,也積極應對變局,潛心改革,因此能夠維持其產業龍頭地位甚至更加壯大。例如此次我們拜訪一家汽車維修零件的批發公司,便運用量化預測模型來管理庫存、預測需求,把傳統黑手行業變成科學化先進的計算系統,改善整個行業裡的不效率。美國「魔球」一書於2003 年出版,講述美國職棒球團如何改用數字模型來選擇球員,以全新思維打破原本大家習以為常卻沒有效率的經營方式,來贏得球賽。美國的企業,也應用了同樣的思維,不斷向經營環境挑戰。美國企業的跨國經營競爭力全球化的趨勢嘉惠了美國企業往海外拓展,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美國企業的強勢競爭力也改變了新興市場的經濟運行與社會結構,更加對美國的產品、服務、與文化開放。我們也拜訪了美國玩具產業的龍頭公司,雖然是一般人印象中全部「中國製造」的夕陽產業,然而背後的品牌、研發、品管、行銷等優勢能力,卻非新興市場小型玩具廠商能匹敵。例如近期好萊塢電影票房大賣的「Marvel」系列英雄電影,從浩克、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到這些英雄集結推出復仇者聯盟電影,已經席捲全球電影市場。而擁有這些人物角色的美國媒體公司將人物授權給幾大玩具廠商製作成為玩偶、遊戲、配件等等,這幾大玩具廠商會針對自己對每個玩具的市場性做預估來向授權者洽談合作,而授權者則將同一個玩具譬如說鋼鐵人公仔區分成不同尺寸、材質、銷售國家等分類,分別獨家授權給不同的玩具廠商,而要得到這個授權的玩具廠商,必須將製作出來的原型經過授權公司設計師的認可才能獲得授權,也不是一般小廠的品質與全球行銷能力能夠爭取得到。因此,全球授權玩具市場,就由美國這幾大玩具廠商分工競合吃下!美國社會的軟性力量與優勢去過美國的人都能感受到,美國的種族與文化多元,幾乎難以分辨誰是所謂的「外國人」,我們拜訪上市公司時,會見多位高層管理人員,也常遇見來自台灣的高階主管,甚至並非台灣移民而是台灣高等教育畢業後在美國工作一路爬上主管位階,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已開發國家例如日本、德國甚是少見。美國這樣實事求是、講求績效與效率的文化,使得人人覺得「只要我努力、我就有機會可以成功」,也因此形成所謂的「美國夢」;吸納全球頂尖人才的結果,就是產生具有創造力與革新能力的企業。有的人會批評美國的文化過於簡單膚淺,或過於快速、而傾向大眾流行。但這也是因為美國是大量不同國家文化背景所組成的移民社會,例如好萊塢的片場拍片時,可能聚集了英國人、波蘭人、義大利人、中國人、韓國人、墨西哥人等等完全不同文化的人,這群人要一起工作,就必須以所有人都能共通瞭解的方式來溝通,來說故事。也因此,美國文化的優點就是易於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理解與接受,這造就了美國的文化軟實力,且能夠推銷至全球市場。美國產品或服務能夠受到全球市場的歡迎,外在的優勢與背後的競爭力一樣重要,如同好萊塢的成功,除了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視覺特效技術,也因為其表現的文化最容易被普羅大眾所理解;連鎖餐飲巨擘則以標準作業程序作為全球拓展的基石,但也不容忽視他們銷售的不只是食物,而是現代化通路、更好生活品質、甚至都會雅痞的訴求與形象。綜合上述,美國除了擁有良好的創新文化與經濟運行架構,企業也在時代的改變與潮流中,不斷積極應對、改革面對挑戰,因此營運能夠持續穩定成長,短期五至十年內,新興市場的企業應仍只能跟著美國企業的腳步追趕,而難以超越。